登陆注册
7982000000026

第26章 丢失白俄罗斯(1)

苏联红军在向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上千英里宽的地方撤退,这里也是苏联的核心地带。在德军的猛烈追击下,苏军士兵在向后方撤退。苏军的许多战壕都是匆忙间挖出来的,其中一些还没有使用就被迫放弃了……任何地方随时都会遭受德军坦克和飞机的攻击。

1941年6月 士兵

苏联红军在向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上千英里宽的地方撤退,这里也是苏联的核心地带。

然而,最绝望的撤退莫过于在白俄罗斯了。

在德军的猛烈追击下,苏军士兵或走或跑或爬,在向后方撤退。整个后方的制空权已经完全丧失,对此,士兵们颇感震惊。

飞机库和机场还在熊熊燃烧,机场空无一人;部队大院已经被丢弃了,还冒着烟。当地许多人,特别是犹太人,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田地或森林里到处都是战壕,有的非常必要,有的只是预备性的,还有些战壕根本就没有用处。战壕都是匆忙间挖出来的,许多还没有使用就被放弃了,更不用说人们的恐惧和损失了。

道路上都是一派恐怖的景象。

公路上有一架德军的梅塞施米特战斗机,完好无损。三个农民正急匆匆地从飞机的机枪上卸子弹。受伤的德军飞行员把头盔丢在路上,躲进了森林。

一个赤手空拳的匈牙利士兵站在十字路口,正在指引撤退的苏军到一个宽敞的地点去集合。前一天,这个士兵被他的上司丢在这里,他就一直没有离开。

一位刚刚离开医院的年轻女飞行员,得了胸膜炎,还发着高烧。她在寻找一架没有飞行员的飞机,要“飞到某地”。一处乡村公墓被炸弹击中,路人能清楚地看到暴露在外的尸体。有个精神错乱的士兵正在告诉人们,他们都已经当了俘虏,周围的军官实际上都是德国人。但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听他讲话。

实际上,每一个亲历者都注意到了那个夏天:天气炎热,阳光高照,小麦和黑麦长得都很高。

恐惧升级为恐慌,扣在扳机上的手指丝毫也不放松了。听到远处的枪炮声,一个技术兵紧张得要命,大声喊叫道:“祖国被出卖了!”然后,随意射杀,他的两个同事被打死。第12空军师的同事听到枪声,以为德军装甲车来袭,慌忙撤退。他们一口气开车跑了40英里,直到被一个检查站拦住。

这时,一个平民被巡逻的一队士兵截住,要他出示身份证。这个人近乎歇斯底里地喊道:“你们要我的身份证?你们想要抓住希特勒?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被士兵近距离开枪打死。

越来越多的士兵自杀了。尽管在军官的严密监视下,还是有许多士兵离开了连队。当被追击时,他们就向后面的人开枪。

一个掉队的军官,偷偷藏在别列兹纳河桥下的水里,用树叶和草做伪装,当有空袭时,他就借机向贝利亚的警察开火。但最后还是被发现了,他顽固地抵抗,直到被打死。

最大的威胁来自空中,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德军飞机的袭击了。

掌握绝对制空权的德军飞行员,熟练而又肆无忌惮地射杀着后撤的苏军和难民。德军飞行员沿着拥挤的公路低空飞行,用机枪扫射苏军士兵和难民,而把炸弹省下来炸坦克、汽车和火炮。德军空军的袭击非常自如,没有受到任何反击。有时,当飞机的弹药用完后,飞行员甚至把飞机飞得很低,要用机身下的轮胎把地面上的行人压扁。侥幸逃脱的人,背上都会留下一道很宽的青痕。

政府官员或军队的指挥官都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难民离开了家园,他们或躲在森林里或正奔波在逃难的路上。

在白俄罗斯,难民特别多。

几个世纪前,白俄罗斯就被俄国和波兰瓜分了,现在多数地区还是不发达的农业区,不像他们的对手波罗的海国家。在白俄罗斯从未形成过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许多人认同莫斯科,少部分人对德国抱有希望。所以,和立陶宛人不同,更多的白俄罗斯人在逃往东部。同时,白俄罗斯的城市还有许多犹太人社区,这些犹太人并不相信斯大林的宣传,但也不相信德国正在发生的种族屠杀,所以,他们选择留下来。还有成百上千的犹太人也上路了,加入到难民队伍中。

难民向东走,要到更安全的后方。后撤的红军也抱有同样的想法。也有一些部队,被命令反击德军,只好向西移动,这又加剧了公路的拥挤。公路上、小道上,到处都是混杂在一起的难民和士兵。

德军飞机肆意射杀他们。很快,难民就意识到,即使德军飞行员没有把他们当作靶子,自己也会成为这支庞大的移动目标的一部分。然而,难民要想到达后方,就不得不走公路。要想从森林穿过去,那几乎不可能。带着孩子,还有包裹,不管多么少,要想穿过浓密的丛林,非常困难。

白俄罗斯的森林素以充满危险的沼泽而著称。南部边界的普里皮亚季沼泽地面积很大,就连红军和德军都要绕着它走。即使有人确信,毗邻公路的地方结实、安全,但那里的混乱局面对逃亡的妇女和儿童来说也是一个威胁。

偶尔,也有机翼上带着红星的苏军飞机在头顶飞过。只是这些飞机数量很少,飞得也很慢。这时德军的飞机往往会从它们的后面追近,然后就是一阵准确的扫射,这样,不费什么力气就击落了苏军的飞机。有时,出于恐慌,或是忙中出错,苏军飞行员也会误扫射自己的部队。

很快,撤退也教会了人们许多生存的技能,这是他们在新兵训练营里从未学过的知识。其中之一,就是绝不能躲在一所房子里。当遭受轰炸时,建筑会轰然倒塌,里面的人都会被埋在瓦砾下。任何地方随时都会遭受德军坦克和飞机炮火的攻击。

1941年夏天,天气异常干燥,河水水位降到最低,德军坦克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过河的渡口。

人们很少能在同一个地方过夜,所以也不必再找一个合适的露天宿营地。

军需负责人也带着那些本该由他们保管的好东西消失了,每个士兵不得不自己带着那点可怜的生活用品,如香烟、干面包和罐头食品——都是些咸凤尾鱼罐头。

事先准备这些配给品的人,显然对人体生理知识一无所知。吃咸凤尾鱼要喝水,而饮水又供应不上。在村落里,只有深水井才有水,水又冷又咸。在森林里逃亡的人们只能喝泉水,如果连泉水也找不到,就只好从溪流、水塘或河里取水喝。在炎热的夏季,水里布满了虫子,要把水煮沸喝才会更安全。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煮开水,许多人因此得了鞭毛虫病。

泥泞的春季之后,道路就变得干燥了,甚至连一些原本难以行走的道路也可以走人了。但往往一场雷阵雨之后,几分钟的时间,道路又会变得泥泞不堪,成为坦克的陷阱。暴风雨过后,当泥泞的路面逐渐干燥时,司机不得不特别小心,不要破坏了路面;否则,后来者会陷入坚硬的车辙中。

尽管喝水有困难,但对士兵来说,从森林逃跑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西部边境一带分布着大片的森林,那里长满了栎树、松树和白桦树。茂盛的树叶为士兵提供了掩护。

在炎炎夏日,许多沼泽地都干涸了,士兵们可以找到狭窄的小路,甚至可以在沼泽中发现一块结实的地方。坦克还是不能通过这里,它们会辗坏小路,陷入沼泽底部。

森林里有时很安静,有时也很拥挤,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撤退的士兵队伍,零散的掉队者,落伍而又急着赶上队伍的军官,几个小时前刚刚入伍的新兵……还有难民。多数人看上去疲惫不堪,也很难看出他们的年龄。

一旦有德军飞机飞过头顶,人们就会立即冲向密林深处。森林里的每一处开阔地都可能遭到轰炸。茂密的森林里充满了蚊子,许多人因为蚊虫的叮咬或喝了沼泽地的脏水而拉肚子。还有人因高烧而发抖,这是因为蚊子传播了疟疾。

最糟糕的是,没有人知道,当一个人从东边的森林走出去时,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人们挣扎了好多天才活了下来,但却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已被德国人占领,或者是还在边境线上。

当西方方面军的残余部队向东部缓慢移动时,仍然还有部队在向西部进发。已经没有几支新部队可以派遣了,只好把许多级别较高的军官紧急派往白俄罗斯,去处理那里的军机事务。那些破旧的公交车辆把军官和将军们匆忙运到火车站,然后向西驶去。火车都是从莫斯科火车站出发的。火车站一片漆黑,只有隐隐闪亮的绿灯使车站显得更加阴森恐怖。车站里,难民和军人混杂在一起。警察架起了钢制路障来保证道路畅通,这反而使车站变得更为混乱。

人们骂声一片,跳过路障,到处寻找自己要乘坐的火车。没有一列火车能正点。

6月26日,人们已经无法前往明斯克了。没有人知道那里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所有的火车,不得不在离明斯克100英里远的东北城市奥尔沙火车站停车,然后商量下一步怎么办。这也是最容易遭受容克轰炸机袭击的时候。这时,没有几个人能分辨出到底是德国飞机还是苏军飞机,只有当空中充满火球和浓烟时,人们才意识到,遭德军轰炸了。

奥尔沙是个铁路枢纽站,铁轨上停满了蒸汽机车。车站的负责人事先就得到德军要轰炸的警告,他们命令蒸汽机车鸣放汽笛。汽笛声听上去像是在咆哮,抖动的机车笼罩在浓浓的白色蒸汽中,火车周围的人们说,不知为什么,这个景象甚至比空袭还让人紧张、不安。

奥尔沙西边的道路已经塞满了车辆。向西增援的部队车辆和向东运送伤员的车辆搅和在一起。路上到处都是难民。痛苦、绝望的人们,明显流露出对红军的失望情绪。这在一个星期前是不可想象的。

最受罪的是孩子们。空袭中,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红军军官把他们安排在开往内地的卡车上,嘱咐驾驶员把他们送到一家正在转移的孤儿院里。这个主意听上去不错,有许多孤儿院正在白俄罗斯的路上向东转移。1937年的大清洗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孤儿,现在当局正在疏散这些人的后代。一些新的孤儿年龄太小,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名字也记不住——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在包里放了孩子的出生证明。当他们最终被送到一家孤儿院时,不得不给他们起一个新名字。孤儿院院长有时会以孩子被发现的火车站名或地名来命名。

许多在外过夏令营的人也变成了难民。德国的入侵太突然了,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把孩子送回家。现在,他们只好带着孩子离开前线,脑子里一片混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许多夏令营也成了德军飞机袭击的目标。这可能并不是有意识的攻击,因为从空中看下去,夏令营的帐篷会被误认为是士兵的营地。夏令营没有汽车,孩子们只好走到最近的火车站,想搭上一列火车。考虑到火车司机更容易为一群受惊吓的孩子们停车,夏令营的工作人员就把孩子们安排在铁路边,让他们站在那里,每当火车经过时,就向司机挥动红领巾。有时,有的火车会停下来,有的也不停车。当司机减速慢行时,工作人员会把孩子们扔到平板车厢上,那里挤满了人。

公路的交通状况更糟。烧毁的汽车,还有弹坑,都给各种汽车通行造成障碍。夜里,不允许司机使用车前的大灯照明,这样又发生了许多交通事故。天一亮,轰炸就开始了。就像一群受到惊吓的绵羊,卡车纷纷钻入森林中。也有许多卡车被卡在树中间,或是陷入沼泽中。德国人好像神通广大,无处不在,人们想象,德国人能在远离前线几英里的地方看到他们。从防空火炮中冒出的一股股白烟,让人们相信,德军正在不远的地方。

国防委员会向前线紧急调运部队和军需物资,但铁路不足以容纳所有的火车通行。通信系统被破坏,也不能把增援部队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回来。

国防委员会向西部派出26列专列,但有10列火车不知去向。有几列火车不得不改道,但却走错了方向。在奥尔沙,两列装满坦克的专列,已经被推到另一条铁轨上好几天了。其中的一些坦克是要装备第4集团军的。此时,第4集团军正在沿着普里皮亚季沼泽的边缘向东南方向后撤。

6月26~28日 西方方面军,第4集团军

6月26日夜,第4集团军军长科罗布科夫(Korobkov)少将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幸灾乐祸。从战争爆发以来,他就一直在想,他不会在战略中心地带的白俄罗斯指挥第4集团军,而是要指挥他先前的部队,那是驻扎在维尔纽斯附近的一支名不见经传的部队。

那天夜里,助手报告,维尔纽斯的苏军损失惨重。他们的撤退,给进攻明斯克的德军留下了一道大口子。这个坏消息对科罗布科夫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所有的边境部队表现都很差,这让他为自己的部队感到有些宽慰。对参谋人员,他一下子变得友善起来。科罗布科夫告诉他们,如果第4集团军不能马上得到增援,他们还得后撤。此时,第4集团军已后撤至华沙公路,这是通向明斯克和莫斯科的战略要道。现在,科罗布科夫公开承认,仅靠第4集团军,很难守住这里。

科罗布科夫的看法是正确的。

6月27日夜,第4集团军的防线被突破,指挥部只好再次后撤。搬迁后的指挥部也不安全。那天中午,古德里安的坦克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司令部附近。科罗布科夫几乎是跳上车,然后一溜烟地沿着华沙公路狂奔。德军坦克开火了,科罗布科夫的司机设法越过了普季奇河(Ptich River)上的大桥,这才摆脱了德军的追击。他们一过河,科罗布科夫就让汽车停下来,他下了车,命令立即炸毁大桥。他沉着脸,看着士兵把汽油泼在桥上。正当士兵要擦着火柴时,德军的坦克突然就出现在桥的另一端。桥上的火还没有着起来,德军坦克碾碎了桥上的路障,成功地越过了大桥。

那天稍晚些时候,科罗布科夫发现自己来到了博布鲁伊斯克(Bobruisk),这是别列津纳河(Berezina River)边的一座城市。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就是在这里遭受致命打击的。科罗布科夫明白,第4集团军守不住这里。但他还是命令部队占领河的东岸,正好位于博布鲁伊斯克市的近郊。

士兵们把炸药放在一座座桥上,参谋们主张立即炸毁桥梁,以免再出现像普季奇河上的溃退景象。科罗布科夫有些犹豫。

“还在河西岸的部队怎么办?他们怎么过河?”他问道。

“还有渡口和船。”

“这些桥都很重要,也很值钱,”科罗布科夫说道,“我们应该得到方面军指挥部的允许。”

军官们都沉默不语,此时,无声胜似有声。

科罗布科夫感到惭愧。“是的,和方面军指挥部的通信已经中断,”他有些不安地说道,“而且敌人随时都会占领这些桥梁……我授权炸毁它们。”

他忐忑不安地看着大桥倒塌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但至少在目前,华沙公路是安全的。

不久,他们和巴甫洛夫的通信联系恢复了。前线指挥官命令第4集团军驻守在别列津纳河。巴甫洛夫说,第聂伯河沿线的下一道防线还没有建好,因而第4集团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那里。他还要求科罗布科夫明天要亲自向他报告。

同类推荐
  • 焦糖化

    焦糖化

    上海郊外的焦糖工厂,糖类加热发生剧烈的焦糖化反应,粘稠,灼热,失去控制,焦糖炭化。她是入职大半年、管理层寄予厚望的职场新秀,他是顶着清华光环、来沪谋求职业发展的研发新人。同为名校海归,清楚他有几斤几两,她对他不抱幻想;大环境糟糕,本地工厂艰难求生,她对企业蓝图不抱幻想。可是她不由自主着迷于他,甚至开始怀有期待。 她既是女工程师也是业余小说作者,持上帝视角观察被客体化的他、入戏的自己与民企经营模式;在现实里迷惘,也在被书写的现实里自省。制造业的寒冬,喀喇喇将倾的大厦,流水线上被标签的个人不具姓名,没有一块砖是有辜的。拥抱过后面目模糊,她只能写下她和他、他们和工厂的故事,作为这一桩焦糖熬煮的纪念。
  • 市长离任之前

    市长离任之前

    《市长离任之前》:黑幕小说:破袭医院黑幕、解构官商谜团、看市长离任之前如何将权力进行到底!
  • 遥远的湖

    遥远的湖

    本书是长篇小说,但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艺术散文。作者在文字上倾注的真情,散文式的三维立体的叙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人物和情节的二度空间。作者并不想在形式上创造什么,只想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更加喜欢用这种方式叙述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众多人物的爱情、生活,理想、追求,为读者描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或充满理想和热情,或渴望灵魂的宁静,或以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或以善良的心期待着幸福,无论结果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会以令人震撼的真实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清新而不失幽默的文笔使读者感动。
  • 沉香

    沉香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主人公“我”与三个家庭地位、性格、职业截然不同的女性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他与她之间,只想要一份纯真的爱情,却因世俗、门第的偏见,人“鬼”殊途!他与她之间,只因缘分的注定,却叹造化弄人,嬉笑过后梦一场!他与她之间,只因儿时一次无意间的牵手,却是爱恨情仇一念间......围绕着这条情感主线,还描写了许多小人物的生活故事。例如,灵姐姐、红姐姐、大姐、二姐的婚姻;又例如三姐与何哥,父亲与母亲,戏子与小姐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再如“我”与大哥、李俊的友谊等等,反映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独特诠释。
  • 村庄的河流

    村庄的河流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热门推荐
  • 伏藏(全集)

    伏藏(全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边巴被杀,引出古老神秘的暗杀组织,中国藏学研究会藏学家香波王子,从北京逃亡到拉萨,从雍和宫追踪到布达拉宫,用仓央嘉措情歌,在西藏历史和藏地人心的隐秘深处,破译西藏最大悬疑,发掘救世的密钥……这是一部以《达芬奇密码》的悬疑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和西藏文化和藏教精神的巨著。作家身为佛教信徒,对西藏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所以,作品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丰富的西藏小说。简而言之:绝对悬疑的故事,绝对丰富的历史,绝对真实的西藏,绝对神圣的信仰。
  • 择众独身

    择众独身

    同样的起点,面对山雨欲来,跟随潮流大众还是独辟蹊径,不同的选择又将造就怎样的区别,兄弟同心?割袍断义?亦或者笑里藏刀。只因为踏上了一条叫做社会的路。
  • 元气美人铺

    元气美人铺

    他可是最有前途的外科医生耶,可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个被公认的最佳梦幻情人,在遇上这个又冷又酷的女人后,正式宣告沉船!她说出的话真、真的是会气死人,偏偏他就是对她没辙!既然如此,他也只能使出杀手锏了,他就不信!
  • 逗逼传说:秩序守护者

    逗逼传说:秩序守护者

    一个患有负面情感障碍的自恋狂魔,一个感受不到恐惧绝望的精神病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成为了最强秩序之力:黑暗秩序的主人,开始了一段逗逼的传说……〖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凤凰涅槃废物三小姐

    凤凰涅槃废物三小姐

    作为王牌杀手的她,死于爱人之手。竟离奇穿越到金翎大陆。誓为无心,但却被他吃的死死的。“离我远点。”某女无奈中。“你是我娘子我为什么要离你远点?”某男无赖中…两年时光转眼逝去。她却无声的回到现代……
  • 魂之圣境

    魂之圣境

    俯首天下,傲世群雄!大千世界,唯我独尊!在这奇幻的世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少年自平凡而出,心怀雄心壮志,闯向了那精彩绝伦的纷绘世界,这里有着无垠无限的沧海,有着许多大陆,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灵种族,唯有强者,才能守护珍视之人!
  • 病娇小丑爱我

    病娇小丑爱我

    白可最喜欢去马戏团看表演了,因为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苏丑如他名字一般是一个小丑扮演着,这仿佛是天生的,他也喜欢扮小丑的感觉,看着台下的观众因为他出丑而笑,然后……在看着他们惊恐尖叫,他自己再笑。直到他遇见那个愿意扶起跌下台的她,从此他的心给了她。病娇小丑x善良女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