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4900000006

第6章 骑牛将军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绿林山发生瘟疫,绿林军只好下山分头行动:王常、成丹等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王匡、王凤等北入南阳,称“新市兵”。七月,王匡率军进攻随县(湖北随县),平林人陈牧、廖湛聚众千余人响应,号“平林兵”。这样,南阳一带也骚动起来了。恰好这里正闹着饥荒,民心浮动,南阳郡宛城(河南南阳市)有个官僚豪强地主李通,就策划联络刘縯、刘秀兄弟一同起事。

李通,出身在一个“世以货殖著姓”的大官僚、大商人家庭,“居家富逸,为阆里雄。”其父李守,喜好星历谶记,当上了王莽的宗卿师(王莽摄政,设置宗师以主管宗室,因受尊崇,故称为宗卿师)。李通也当上了五威将军的从事,后出任南郡巫县的县丞。王莽末年,社会混乱,百姓愁怨。李通曾经听他父亲李守说过“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这条谶文,一直记在心上。他家境富裕,称雄乡里。所任的五威将军从事,是一供趋使的小官,他也很不愿意,“自免”而回乡,以待时机。

李通的族弟李轶,很有心计,与李通的想法相同。当新市兵进入南阳时,他跑来对李通说:“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李通十分赞同。恰好这时刘秀带着家属,为逃避官府的追捕,到了新野,并顺便到宛卖谷。李通听说后,赶紧派李轶请他来商议大事。

刘秀一家,先前和李通一家有过纠葛:李通有一个同母弟叫申徒臣,会治病,但架子大,刘縯把申徒臣杀掉了。事过境迁,李通对这件事已经不再计较追究了。可是,刘秀怕他怀恨在心,故推辞不去,李轶表达李通一再请求之意,刘秀不得已,只好勉强去见。为了预防他买了一把短刀藏在袖中,然后到李通家。当时,李通有病,躺在内室,先由李通的哥哥李鯈、弟弟李宠及李轶和刘秀相见。他们见到刘秀十分高兴,一齐说到“天下兵起,王氏败亡之状”。刘秀最初以为李通邀见,是出于士君子互相爱慕,现在乍听到这些话,“大惊不敢应”,赶忙起身离开客厅,来到李通的卧室表示问候。李通十分高兴,不禁抬手握住了他的胳膊,那想正好握到了短刀,感到十分奇怪。刘秀知道不好隐瞒,干脆坦率地说:事出仓促,为预防万一计。李通明白了,也不见怪。

谈话中,李通向刘秀说起“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文,透露出策谋起事的意向。刘秀最初表示不敢当,心里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想,李氏这个家族,十分富裕。李通的父亲李守为人“语言谲诡”,不是一般平常之辈。而他家族的子弟,经常在外面闹事犯法。与这样的人共谋大事,靠得住吗?又想,如果不答应他们,恐怕他们会和南阳府的掾史张顺等连谋,对自己反而不利,“深念良久”。后来,想到自己的大哥刘縯平素交结侠客,一定是要图谋大事。而且,王莽失败的兆头已很明显,天下正是纷纷扰扰的时候,时机实在不应错过。当时李通的父亲仍然在长安当官,不可不虑,于是,他试探性地向李通提出:“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李通说:“已自有度矣!”并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刘秀在深知他的全部想法后,疑虑打消了,“遂相约结,定谋议”。他们计划在材官都试骑士日(即九月立秋日这天,地方上检阅军队,并进行考核)发动起义,乘机劫持前队大夫(即南阳太守甄阜)和属正(即都尉梁丘赐),用他们的名义来号令大众。计议停当,李通让刘秀和李轶一起返回舂陵,届时举兵相应。同时,派族兄子李季到长安,把起义的计划告诉他的父亲。接着,他们分头购买武器弓箭,做好具体准备。

李季不幸在路上病死,未能到达长安。但李守已经暗中知道消息了,他想逃回家乡。这时,李守有一个同乡叫黄显,在朝廷当中郎将,他们关系很好。黄显是个胆小怕事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劝李守说:“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凡,将以此安之?不如诣阙自归,事既未然,脱可免祸。”李守听从他的话,到朝廷坦白了。当朝廷对这件事尚未作出处理时,李通他们策划起义的事被地方官发觉了,李通逃脱。王莽听到这件事,勃然大怒,命令把李守抓进监狱。以后,南阳的前队大夫又报告李通等继续举兵反叛。王莽立时把李守、黄显一并诛杀,李守在长安的家属,全遭惨害。南阳的地方官府,也把李通一家兄弟、门宗64人“焚尸宛市”。

刘秀和李通、李轶等原来起义的计划因消息泄露没有实现。刘秀和李轶也未能按计划返回舂陵。李通出逃后单独行动,刘秀和李轶继续潜伏于宛,直到十月,他们才率众起义。当时刘秀是28岁。起义后,队伍南下,十一月,到达家乡舂陵。这时,他的大哥刘縯也已经会众起兵了。不久,李通和刘秀、李轶在棘阳会合。

刘縯,性格刚毅,慷慨有大节。自从王莽篡汉后,“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早就准备起兵反抗了。他不理会家人产业这些事,广散财物,一心一意交结天下雄俊豪杰。王莽末年,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南方一带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刘縯召集舂陵一带的豪强地主共同谋划起义,他激动地对大家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灾荒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这个主张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他们分别派遣亲客到各处活动,又派人通知邓晨在新野起义。地皇三年(公元前22年)十月至十一月间,刘縯、刘秀发动舂陵子弟七八千人正式起义。

起义初,各豪强地主家的子弟十分害怕,有的吓得藏起来,他们说,“伯升杀我”(杀,即坑害之意)!正好,刘秀带领起义人马从宛来到舂陵,他们看到刘秀穿戴“绛衣大冠”(即将军之服),出现在众人面前,不禁又惊又喜地说:“谨厚者亦复为之!”原来,刘秀平时专门从事经营产业,规规矩矩,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谨慎厚道的人,在地方上颇有一点好的影响。他不像刘縯那样,平素广交豪杰宾客,豪爽好侠。如今,连厚道的人也反叛朝廷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这样,原来那些惴惴不安的人稳定下来了,并逐渐聚拢过来了。

刘縯把部队整顿一下,自称为柱天都部(若天之柱,统领大众的意思)。这支队伍起义于舂陵,史称“舂陵兵”。又因为是以复兴汉室为号召,故又被称为“汉兵”。这是一支反莽的地主武装。

从此,刘秀踏上一条新的而又充满艰难的道路,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在最初的斗争中,他曾经小心翼翼地和农民军配合,表现了出色的智勇,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他们一起西向进击长聚和唐子乡(湖北枣阳县北)。刘秀初时骑牛随同队伍前进,后来,攻杀新野都尉,缴获了马匹,才有坐骑,这一时期,刘秀也因此被称为“骑牛将军”。

接着进攻湖阳(河南唐河县湖阳镇)。起义军派刘终诈称是江夏郡派来的官吏,诱出湖阳都尉并斩杀之。义军节节取胜,但是,各支队伍对缴获的财物,分配不均而发生了争执。那些不是刘氏宗族的人分得少,准备攻击刘氏宗族,明火执杖来争夺。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刘秀赶紧把本宗族所得到的财物,统统收集起来,全部分给其他部队,这样,终于避免了初期起义军中一场无谓的纠纷。

义军继续进军棘阳(今河南南阳南),李通和邓晨均率众来会合,势力更加壮大。很快攻破这座城池,又决定直取南阳郡郡治宛城。进到小长安聚(今河南邓县境内),和王莽的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的军队遭遇。当时天上乌云密布,对面迷雾蒙蒙,双方激战。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加以地形不熟,义军惨败,向后奔撤,莽军乘势掩杀。刘秀单人独骑急急奔逃,路上遇到妹妹刘伯姬,赶紧扶她上马共骑而奔。跑了不久,又看见大姐刘元拉着三个女儿气喘吁吁地跑着(刘元即邓晨之妻),即催促她们也赶快上马。刘元悲伤地说:“你们走吧,无法相救了,不能大家都死在一块!”正好后面追兵赶到,刘秀只好拨马而走,忍悲含痛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惨遭杀害!这仗,刘秀的哥哥刘仲,叔父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以及宗族等数十人,全部遇难。

刘縯收集残兵,退保棘阳。甄阜、梁丘赐乘胜而进,他们把辎重留在蓝乡(河南泌阳县境内),率精兵十万南渡黄淳水,到达沘水,在两个山川之间扎下营寨,并拆掉后面的桥梁,以表示要死命镇压起义军。新市兵和平林兵看到形势逆转,准备带兵撤退,分头行动。刘縯十分担心,正在无计可施之际,探子来报,说是下江兵五千余人在王常的带领下到达宜。秋(宜秋聚,在今泌阳县境内),刘縯心中升起了一线希望。于是,他带着刘秀、李通一起来到王常的营寨,“说以合从之利”。王常十分赞同,他说:“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刘縯也表示,如果将来成功,不敢独享。下江兵将领成丹、张印初时不愿意合作,他们说:“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王常劝告他们说:王莽政令苛酷,早已失去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又说:“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属也。”王常这些话,是顾全大局的。不然,各路起义军将有遭到各个击破的危险。他的主张,得到其他将领的赞同。于是,王常、成丹、张印等率领下江兵与汉兵、新市兵、平林兵汇合在一起,军容转盛。刘縯和刘秀以他们的正确主张和行动,为起义军的重新发展创造了一个转机!

刘縯十分高兴,大飨士卒,设盟约,休卒三日,整顿军队,分为六部,开始反击。“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遂俱进。”十二月底的一个晚上,他们利用夜幕的掩护,潜狮袭取蓝乡,抄了甄阜、梁丘赐的后路,缴获全部辎重。地皇四年(即更始元年,公元23年)正月甲子朔,汉军从西南进攻甄阜,下江兵从东南猛击梁丘赐,双方在沘水之西大战。梁丘,赐的阵势首先被击溃,甄阜一看大势不妙打马就逃,士兵一哄而散。刘縯、刘秀和王常等挥军乘胜急追,一直追到黄淳水。甄、梁二人原先已拆掉桥梁,这时反而成为自己的坟墓,其溃兵无法渡河,“斩首溺死者二万余人”。甄阜、梁丘赐均成为起义军的刀下鬼。

刘縯、刘秀等指挥的部队,接连取得重大胜利。这一胜利,推动了全国各地起义的进一步发展。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南非的生活,活跃在祖国撰写了甘地拒绝压迫,反抗专制的印度圣雄的心路历程。
  • 杨度与梁启超

    杨度与梁启超

    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越,抱负不凡。国学名师王阁运授予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杨度与梁启超》把杨度作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梁士诒,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展现出整个波澜起伏的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引人深思,大开眼界。
  •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本书介绍了25位世界名人的生平事迹,包括:切·格瓦拉、文森特·凡·高、阿尔伯特·史怀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伊莎多拉·邓肯等。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4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4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华罗庚

    华罗庚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华罗庚》深刻地描述了他坎坷和奋进的一生,及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沧桑。
热门推荐
  •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全书基本以一句(个)诗文典故为题分篇;在两句(个)以上诗文典故出现在一段话中,其意义又难以分述时,合为一篇,以“/”分隔。篇目排列,基本按诗文典故出现于作者著作中的时间顺序编次,见于原著两处以上者合并成文,按首次出现的时间为序列次。为便于读者查找,还将这些诗文典故按首字笔画顺序做出索引,附于书后。
  • 我平凡滴一生

    我平凡滴一生

    林彤与同学朝夕相处的时光与他的甜蜜时光……
  • 重生后她拐了个小可怜

    重生后她拐了个小可怜

    重生前,林墨涵是被渣男贱女联手害死的憨憨;重生后,她成了把渣男jian女虐成狗的真霸总。只是前世她被猪油蒙了心,误把渣男当成救命恩人,辜负了那个一心一意等待着自己的小可怜。重来一世,真·林墨涵·霸总表示,她要将小可怜宠上天!(1v1甜文,女霸总vs小奶狗/小可怜)
  • 湘西鬼事档案:赶尸客栈

    湘西鬼事档案:赶尸客栈

    与众不同的诡异客栈,赶尸家族的断命诅咒。绝色女鬼的一片深情,让人战栗的十三血尸!赶尸客栈,通往灵异世界之门!!
  • 迷怜

    迷怜

    既然是我做出的选择,我就必须独自承担,我为了你而忘记了整个世界,而忘记世界的我却只记得你一个人,你,是谁?
  • 三术

    三术

    魔法与科技,体术,超能力,“灵异”……在这个世界里都有,这没有无敌,没有外挂,这里是现实和奇幻的融合,会有你想不到的。残酷的现实,人性的多变,所谓的人人向往“光明”,以及大家远离,逃离的“黑暗”,世界的美好,人本心之善。
  • 异世鉴美

    异世鉴美

    什么?到人生地不熟的异世界?郁闷!老天你既然如此待我,总要有点补偿吧!我以后是全系法神?先这么混吧!这人活着总得自己找点乐呵不是!嘿嘿!这次卷土重来,
  • 冷少的魔王小娇妻

    冷少的魔王小娇妻

    这是有关一个小倔强的女孩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真爱所发生的故事。弘希阳在拿到毕业证的第一件事就是气冲冲打包行李离开呆了四年的异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打算开篇新的生活,可在这个开篇不仅得罪了上司的妹妹,还教训了一个自以为是长相俊美的帅哥。当再次见到这个帅哥的时候,是在上司的办公室。“总裁,抱歉,不知道你在办公,所以带来了新来的秘书。”看着怎么那么熟悉啊?细看之下……,这不就是那天自以为是的男人吗?啊,这以后还怎么能和谐的工作下去呢?从此弘希阳“闹心”的生活真正的开始了……
  • 月夜如霜

    月夜如霜

    文曦女高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学霸一枚此人有气质,霸气十足的大佬慢慢探索她的事迹吧.认识许多大佬:言影帝情天王730侦查院高级成员(她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京城A大高级教授……程家小少爷:“我喜欢,无论她怎样,我都护着她”(内心独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