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95300000002

第2章 汉代防腐术

第一节 不腐的西汉女尸

不久前,江苏省连云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汉女尸,从旧址搬迁进了新展厅中。她是继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以来,第二具西汉女尸。尽管这具女尸从出土至今已有7年,但了解她的人并不多。在她身上的谜团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一化解,反而越积越多。

2002年7月7日骄阳似火的夏天,江苏省连云港市双龙村筑路工地的挖掘机,突然抓到了一具长方形的棺材。司机很快意识到,他打开了一座古代墓葬之门,随即连云港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火速赶到了现场。

虽然现场古墓封土已经被挖掘机清除,但有着丰富考古经验的项剑云还是一眼就判断出了棺椁的下葬年代。

这是一座一椁三棺的合葬墓,巨大的椁板下并排放着三具棺材,这种墓葬形式是西汉独有的,现场挖掘机在掀开椁板后,尝试着将靠近坑边的3号木棺从坑底抓到地面上来。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挖掘机抓上去以后,棺材滚下去了。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挪动墓葬中的任何一件器物都要登记造册、格外小心,因为陪葬品的摆放位置、器物的完整性将直接关系到对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鉴定。施工现场的情况已经由不得他们有丝毫的犹豫。而且,发现古墓的消息不胫而走,围观群众越来越多,现场局面已经很难控制。

项剑云主任当即决定对椁室中1号和2号棺材进行抢救性保护。

经过清理,一号棺里只剩一个牙床,二号棺里有一把剑一把刀、铜钱和镜子。

7月8日傍晚,初步判断这处古墓与以往的汉墓没有显著差别,项剑云决定将最先发现但还未打开的3号棺整体带回博物馆,不在露天开棺。此时项剑云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千古之谜正等待着他亲手打开。

2009年7月9日一大早,打开3号棺的工作在博物馆内开始了。

由于前一天3号棺受到多次强烈撞击,考古人员对棺内文物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但棺盖打开后里面的密封隔层还是完好的,这给现场所有人又带来了一丝希望,难道会发生什么奇迹吗?

根据项剑云多年的考古经验分析,这个棺椁内应该充满了液体。按照惯例,他要在棺椁的角落打一个眼,把水放掉。当用钢钎打眼时,里面的木头的纤维就把打的洞糊死了,就是打不通。

项剑云冥冥中感觉到一种力量吸引着他迅速打开棺盖板。他当即决定,用撬杠直接撬开棺椁的最后一层保护——密封层。就在密封层打开的一瞬间,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始料不及的是,一股令人窒息的臭气从密封板中喷了出来。

项剑云从事考古工作二十年来,打开的汉代棺椁有几十具,虽然很多棺内的气味也很难闻,但是3号棺内奇臭无比的味道他还是第一次闻。

3号棺的封闭隔层被完全打开后,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的西汉裸体女尸漂浮在深褐色的棺液中,保存之完美令人惊叹。她的部分关节依然灵活,肌肉还有弹性。奇怪的是,当初开棺时的臭气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现场情况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千年古尸的两个眼珠子还保存完好,她的一个眼睛是半闭着,另一个眼睛是瞪着的。她的嘴张着,舌头是半吐出来的。

就在大家观察女尸容貌的短短几分钟里,尸身颜色竟然已经比刚开棺时暗淡了许多。当天连云港气温高达39度,项剑云突然意识到,如此高的温度,肯定对尸体保存是极为不利的。

项剑云迅速调来冰块为棺椁降温,并以最快速度从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请来了医学专家,征求古尸出棺后的保存方法。然而医学专家来到现场后对此也是束手无策,甚至怀疑棺材里是一个现代人。

医学界使用率最高的防腐液就是福尔马林,由于来不及制作玻璃棺椁,现场临时用盖房子的脚手架和塑料布制作了一个水槽,白大夫以最快的速度调配出了半池福尔马林溶液。

经过各方专家通力协作,连云港双龙汉墓女尸终于被请出了她沉睡了2000多年的棺椁,搬进了现代人为她搭建的新家。

发现汉代女尸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连云港。人们都希望能早日一堵女尸芳容。但是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项剑云觉得,他撬开棺盖的同时,自己也进入了一个充满着谜题的无底洞。这个女尸姓甚名谁?为何她会历经2000年尸身不腐?又为何赤身裸体?和她同处一墓的另两个人是谁?更为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两具古尸只留下了几根骨头?

就在清理棺内物品时,项剑云有了重大发现:一枚刻有墓主人名讳的印章。

这是在清理棺液沉淀时发现的一枚龟钮铜印章,上面清晰地刻有“凌氏惠平”四个字,可以认定,凌惠平就是墓主人的名字。

汉代等级分明,只有社会上层才能使用龟钮或者虎钮印章。项剑云推断,凌惠平生前很可能是位名望家族的贵夫人。因为,与她同在一个椁室内发现的另外两具尸骨,其中一位应该就是凌惠平的丈夫。他的棺中也出土了一枚龟钮铜印,印面比凌惠平的稍大,但表面字迹已模糊不清。后来人们在他棺盖内侧发现了“东公”二字。在辞海里,“东公”代表着有名望的人。同时,陪葬的竹简上也记载着,凌惠平的丈夫死后,东海太守、河南太守都派了官员来参加他的葬礼。

从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可以看出,凌惠平出身高贵,并非普通百姓。

随后,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对凌惠平进行了相貌复原。一张美得令人窒息的面容出现在了世人眼前——凌惠平20岁时的相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样的词汇用在她身上一点也不过分,但是她的家人肯定没有想到,时隔2100年后,美若天仙的凌惠平会变成这般模样。

难道是因为她的美貌,古人才有意将她的尸身保存下来的吗?既然世出名门,又为何落得个全身赤裸下葬呢?

经过1年的准备,2003年6月由国内最权威专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对凌惠平进行了尸体解剖,当腹腔被打开的瞬间,在场专家都惊呆了。

2003年6月对连云港女尸的解剖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内最权威的相关专家在连云港集结,X光和CT扫描的结果让专家们很是振奋。凌惠平的外部特征被精密测量——身高1.58米,体重25.5公斤。头发发根依然清晰光亮。眼睛、耳朵、甚至包括鼻腔软骨依然保持弹性,牙齿28颗清晰可见,根据其牙齿磨损程度推断,凌惠平的死亡年龄在50岁左右。脊柱笔直,足底纹路清晰……

凌惠平死因是什么?她的内脏器官会保存完好吗?从她的身上,人们能找到揭开尸身不朽的谜底吗?

主刀医师打开了腹腔,凌惠平在继续书写着奇迹,内脏器官保存完整,虽然已经连在一起,但心脏、肺叶、肝脏和肠都可以辨清。最让专家惊叹的是大脑,脑组织尽管已经微缩近二分之一,但仍保存完整。看她的腐败程度,法医判断也就是相当于死后一个月左右的腐败程度。

专家得出的这个结论意味着,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奇迹发生了:2100年前,就在凌惠平死后1个月,尸体的腐败——停止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腐败呢?

有专家分析,凌惠平下葬后的2000多年来,在棺椁中只有一种东西一直陪伴着她,那就是满满一棺的液体。会不会是液体中的某种物质保存住了尸身?难道2100年前的西汉古人就已经掌握了配置防腐液的高超技能吗?

第二节 “长生之水”之谜

历代帝王渴求的“永生”在他们身上变成现实,是谁配置了“长生之水”?不腐之谜的答案是否就在其中?

2002年7月7日,西汉女尸凌惠平在沉睡了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当初发现她时,她赤身裸体地浸泡在满满一棺的液体之中,在古尸从棺椁转移到新配置的防腐液中后,尸体颜色开始变深。有人怀疑棺椁中的液体,就是两千年前古人配置的防腐剂,事实果真如此吗?

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位于荆州古城东南,是一处古代墓葬密集地。经钻探,这里有古墓180余座,168号墓即其中之一。尽管没有了封土堆,考古队还是向下挖掘了5米才接触到了棺椁……然而椁板顶部的一道裂缝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棺椁一词实际代表两样东西,在汉代,一般棺材外面还有一到两层由多块,木板组成的外壳被称为椁室,用来盛放陪葬器皿。也就是说,外面的这层椁盖就是棺材最重要的一个保护层。

1972年湖南省因发现马王堆西汉古尸而名声大振,身为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的滕壬生也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交到这样的好运。168号这个数字是再吉利不过的了,但是椁板上的巨大裂缝让滕壬生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168号汉墓不仅外椁板出现裂缝,当棺材被吊车吊起后,人们发现:在外棺上还有一个明显的裂缝并伴随着液体流出。看来有重大发现,但似乎发现古尸的可能性不大了,于是原先为紧急处置可能出土的古尸而做的准备也撤掉了,仅留下了一名从附近医院抽调来的产科医生。

为了加快速度,决定在现场开棺。

168号汉墓的棺材分内外两层,外层棺由于有裂缝,所以很轻松地被打开了,可是内棺的开启却异常费力。

内棺封得严严实实,三条抹布裹着,棺盖用生漆和麻布搅和在一起,把它密封得很严,最后用个木楔子,慢慢轻轻地将它打开。

至今,凤凰山168号汉墓一楼展厅内陈列着的内外两层套棺,依然保持着30多年前开棺时的姿态,在棺口上现在还能清晰看出当年用木楔开盖留下的痕迹。

随着棺盖的开启,一股臭气喷涌而出。顶着扑鼻而来的臭气,透过棺盖的缝隙隐约能看到一个人形。还是在场的医生胆大,从棺缝中把手伸了进去。

一具让考古队朝思暮想的男尸静静地躺在黑漆漆的棺椁中。

男尸皮肤颜色带点红,肌肉的颜色看得清楚。跟刚死的一个老头一样,尸体非常丰满。他是全身一丝不挂飘在上面。

1975年6月8日上午6点钟,在荆州凤凰山挖掘出的西汉古尸,被护送到了荆州卫校。经过整体外观检查,这具男性古尸身高1米67,体重52.5公斤,根据牙齿磨耗程度测算,年龄应当在60岁左右。尸体除毛发和指甲,外观保存完整,鼻道畅通,左耳膜还在,眼球体完整,32颗牙齿整齐牢固。全身皮肤柔软湿润,软组织也仍然保有很好的弹性。

腹腔打开后,内脏器官外形完整,只是体积比常人内脏小。

通过在死者胃上发现的空洞和腹腔内大量的血块,专家找到了墓主人的死因。

经过显微结构研究发现,这位老者死于胃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同时他身上还有很多疾病,比如动脉硬化、血吸虫病、胆石症、胃溃疡等。

从死者胃中这几十粒还未消化的甜瓜子可以推断,墓主人临死前几小时内还在进食,但突然的大出血,夺走了他的生命。

就在医生检查古尸口腔的时侯,发现卡在他嗓子里的一块异物被拿了出来,这是一枚玉质印章,上面刻着一个“隧”字,而随后在棺底的沉积物中发现的这枚被称为“告地书”的竹牍,终于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

竹牍上的文字大意是:阳间的江陵县丞相写给黄泉之下的小吏一封介绍信,说明阳间有一个叫做“隧”的五大夫,他死了,现在要埋到地下去,希望他将这个消息转告给阴间权利最高的主人,给予接纳,并命令阴间的官令按照规定办事。

根据告地书上的记载,这位叫“隧“的男子身份并不特殊。按照当时的军功爵位来看,他是个五大夫,属于第九级,也就是一个比县令稍微高一点的职务。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5月13号,隧在吃完最后一口甜瓜后病逝了。可是2100年后,开棺之时与他一起下葬的漆器和木俑都完整如新,可这位五大夫却赤身裸体。这似乎和他的身份极不相符。

棺材里没有什么陪葬品,男尸穿得很多丝麻织物的衣服丝织的东西都朽烂了。

168号汉墓棺盖打开时考古队用各种容器收集了大约10万毫升,也就是1吨的深褐色棺液,而凌惠平棺内也装满了液体,如果棺液和尸身不腐有关,那为何“防腐液”能保存尸体,却保不住墓主人的衣物呢?

荆州168号墓主和连云港凌惠平的尸体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尸体在2100年间腐烂速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正常情况下,人从死亡那一刻起,肉体的腐败就开始了。而且最容易腐烂的就是内脏,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时,都要先将人的大脑和内脏取出,然后才能做成干尸。而2100年前的“隧”和凌惠平都没有取出内脏,全身下葬,却保持了尸身肌肤至今依然湿润,富有弹性。

真是那满满一棺的褐色液体起到了保湿和防腐的神奇功效吗?

连云港凌惠平棺椁打开的第一时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取走了少量液体进行化验,但由于缺少考古经验,得出的数据寥寥无几。

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用分析尿常规的仪器简单测了一下,棺液除了Ph值偏碱性外,其它的没有什么异常。

可就是这一个简单的棺液偏碱性检测报告,却让多年来跟踪研究168号男尸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吴顺青主任兴奋异常,因为168号男尸的棺液也是偏碱性的……而导致荆州168号男尸赤身裸体的罪魁祸首,正是这种碱性棺液。

原来这位叫“隧”的地方官死后也是体体面面下葬的,只不过碱性的棺液用了200多年就把隧的丝质衣服溶解掉了。而且,在漫长的时间里,棺液还把隧身上所有含蛋白质的毛发、指甲,甚至表面皮肤都溶解掉了,现在暴露在外的是人的第二层皮——真皮。

“隧”陪葬用的这双鞋是麻制的,植物纤维怕酸不怕碱,所以才幸免于难,这也是秦汉以前保存最好的一双鞋了。

根据吴顺清的理论,凌惠平赤身裸体,同样没有表皮,也是这个原因,只不过由于碱性强弱的差异,她还保留了少量毛发。

揭开裸体下葬之谜后,棺液就是“防腐剂”的猜想似乎有些站不住脚,碱性棺液连墓主衣服都保不住,还谈何保存尸体不腐呢?

对此,连云港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项剑云很干脆地指出,棺椁中的液体根本不是什么防腐液,就是地下水。

项剑云从事考古工作二十多年,亲手挖掘的汉墓不下几十座,据他说,基本每一座古墓打开后都是满满一棺的地下水。而且,不管什么季节开棺,地下水都冰凉刺骨。

在荆州168号墓的外椁板上清晰地留下了一道一道的水痕线,这些线完全可以说明,地下水已经漫灌进了椁室之中,尽管内棺密封极好,但潮气还是通过缝隙一点点的钻入了内棺。哪怕一天只有一毫升,历经2000多年,积少成多也就灌满了整个棺椁。进而溶解掉了墓主人的衣服、头发,甚至皮肤。

如此一来,如果棺液与尸体不腐无关的话,那把打开古尸不腐之谜大门的钥匙到底藏在哪里呢?

第三节 预示重生的朱砂

1975年6月8日,在地下沉睡了2100多年的湖北江陵168号男尸被请出了棺椁。1997年湖北荆州博物馆在展区西北角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二层小楼,一楼放置棺椁,参观者在二楼能透过玻璃看到地宫里古尸现在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控制温湿度,地宫被设计成只有不足8平米大,深3到4米,温度常年保持在24度,湿度60%。

在1米多高的平台之上,就是著名的168号男尸——“隧”。从他下葬那天开始算,到今天,已经有2176年了。

尸身的完整性和新鲜度,绝对可以和用福尔马林处理过的现代尸体相媲美,虽然不能触摸,但可以看出全身肌肤柔软湿润,在古尸的胳膊和腿上还能看到1975年解剖时留下的痕迹。大脑已经被取出,体积保持着正常人五分之四的大小。内脏虽然稍有腐烂,但各个脏器仍然清晰可辨。

古尸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古尸身体局部泛红。但是经过近距离观察发现,这层红是附着在古尸体表的,似乎是人工有意涂抹上去的。经过医学部门的鉴定,涂在古尸身上的是朱砂。

朱砂又称丹砂,粉末呈红色,色泽可以经久不衰。在化工业并不发达的古代,色彩的取得大多靠天然采集。朱砂矿的红色就被古人应用在了绘画、印染等各个领域,现在北京故宫古建修复时朱砂还是首选颜料。

古人为何要在隧的身上涂抹朱砂?而且隧的表皮已经被棺液溶解掉了,朱砂竟然渗透到了真皮层,可想而知,当年所使用的朱砂量并不是小数。

难道朱砂真的具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防腐功效吗?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安全评价中心,朱砂是由专人保管的,取多少用多少都要严格登记,并且平时都锁在密码柜里的,因为它有毒的。

朱砂矿经过高温处理后得到的就是水银,一种剧毒物质,所以朱砂属于管制药品。隔着塑料袋观察,朱砂是一种偏桔红色的粉末,和168号男尸身上的颜色稍有区别。梁爱华研究员从没听说过朱砂还能进行尸体防腐,但人们利用朱砂对中药进行防霉处理还是很普遍的。

朱砂包裹在中药丸子外面就能起到防霉的作用,那168号男尸身上也包裹了朱砂,是否有防腐的功效呢?却无法找到类似的记载。荆州168号古尸身上包裹朱砂并非唯一,西汉古尸辛追出土时浑身上下也全是红色的,而且从她身体渗出的棺液里检测到了大量的朱砂残留,如果能找到当年的见证人,对于中国古代防腐术的调查将是极为有利的。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侯良说,自从马王堆发现古墓那天,离奇的事就接踵而来。

长沙市东郊的这两座土丘,因为外形很像马的鞍具,所以被当地人叫做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

1972年考古队正式对马王堆进行清理挖掘,从开挖那天起离奇的事情就接连发生。先是在厚厚的白膏泥中发现了绿色的叶子和柳条编的土筐。而后,在椁室内一个精美的漆盒里还发现了几十片2100多年前的藕片,没承想稍一震动就溶化掉了。当然最大的传奇,还是要算沉睡在两层外椁、四层内棺、20层衣物之中的辛追了。

马王堆汉墓挖掘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最后一道内棺棺盖打开了,要见到墓主人的真实面目,就要解开裹在墓主人外面的,用九道绳子捆扎好的丝织品。

老妇人死的时候穿了20层衣服,用九根带子缠起来,上面又盖了两层丝棉袍。

和江苏连云港、湖北荆州不同的是,长沙马王堆地下是酸性土质,内棺中的丝织品保存完整。仅仅是打开这22层织物就用了1个星期时间。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侯良回忆,马王堆古尸出土的时候身上带一点红的颜色,像新鲜尸体一样。可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侯良再看辛追时,她就已经由红变白了。

原来头天晚上值班的一位专家看辛追身上有些霉斑,就用双氧水给辛追做了全身的清洁,使得现代人无法亲眼见到辛追出土时的真正面目。

侯良认为导致辛追尸体不腐的原因与在尸体上涂抹朱砂无关。

可侯良这一观点,吴顺清却不赞同,168号男尸出土之初,吴主任也以为是古尸入藏时,身上穿的衣服掉色染到了皮肤上。可后来发现,朱砂已经沁入了真皮,连古尸脚心都能找到朱砂的痕迹,这似乎又不是衣服掉色这么简单。而且博物馆每年都要对防腐液进行更换,但尸身色泽依然鲜红。

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挖掘的总指挥是中国楚文化研究大家郭德维,他认为是有意识擦拭的,郭德维说用朱砂这个习惯从商代就开始了。

商代,人们相信灵魂不灭,而红色的朱砂象征着血液、代表着生命,将朱砂洒在死者身上预示着重生。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记者也发现了古人大量使用朱砂的痕迹,成吨的象牙被朱砂颜成了红色。而且一座座船型棺中的尸骨也已被朱砂沁红。

在汉代之前众多的朱砂裹尸实例中,没有一具尸体能保存下来。那168号男尸不腐的真正原因是否和朱砂有关呢?

侯良认为,学术界对于辛追死后尸体外面沾染的朱砂是否有防腐效果的争议,可以暂时搁置下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辛追去世之前的生活和朱砂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辛追内棺上罩着一副巨大的T型帛画,画面中央那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就是辛追,两位方士正在向她进献能够长生不老的仙丹,而汉代炼制丹药的主要原料,就是朱砂。

秦始皇临死之前还在盼望着仙丹能帮他永生,但据史料考证,仙丹真正出现的年代,已经是在汉代之后了。

在南京博物院展厅内,有我国最早的仙丹实物。这是东晋时期制作的仙丹,而经过医学化验,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硫化汞——朱砂高温处理后的产物。

辛追如果长期服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侯良说,现在有的人认为是吃仙丹与她的防腐有关,但没到那个程度,如果到那个程度,就严重中毒了。

如果朱砂在辛追体内起到了防腐作用,保存了她的尸身,那为何在荆州168号男尸体内没有检测到朱砂的残留呢?如果说168号男尸体表的朱砂成为不朽的关键,那为何连云港凌惠平身上却看不到一点朱砂的痕迹呢?

古尸不朽之谜远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中国古代防腐术的精髓到底在哪里呢?

侯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杂乱无章的线索中发现了一条秘笈,而且这条秘笈只有八个字……

第四节 防腐的秘诀

长生不老——一个历代君王、达官贵族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生老病死这条自然规律注定了人与人虽过着千差万别的生活,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归于黄土。辛追也不例外……

在汉代,漆器制作特别讲究,其价钱比铜器高十倍,司马迁的《史记》中说,一个商人如果掌握了1000件漆器,那就是价值百万的资产,辛追用来殉葬的漆器多达七百多件,再加上奴婢、车马、墓中陪葬的锦绣丝绸等,这表明,辛追的家产之多,算得上亿万富豪。

在1000多件出土文物中,有三分之二与饮食有关,殷实的生活,再加上暴饮暴食,让临终前的辛追成为了一个大胖子。

根据测量,辛追身高1米54,出土时体重还有34公斤,按照成人身体中的水分占到总体重70%算,辛追生前将近70公斤重。如此大的体重,给辛追带来了一系列疾病……

辛追出土之时,几位著名的病理学家都婉言拒绝了对辛追的解剖,此时,一位叫彭隆祥的年轻医学家自告奋勇担起了这个并不轻松的任务。

在他的主刀下,辛追的死亡时间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彭隆祥教授判断:老太太死的时间肯定是夏季,因为在她的食道胃肠子里发现了甜瓜籽,说明他吃了这个东西不久就死亡了。这个甜瓜籽在当时来讲只有夏天才有。从甜瓜籽上讲,辛追是猝死,她是吃了甜瓜以后两三小时以内就死亡了,因为食物还没排空,还没到肠子里面去。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辛追在吃甜瓜时突然死亡呢?解剖小组在排除了外伤、肿瘤、甚至中毒的因素后,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辛追的生活习惯上。

从这张辛追的冠状动脉解剖照片上可以清楚看到,辛追的主动脉已经大面积堵塞,由于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这和她暴饮暴食的生活习惯有着直接关系,而在接下来的解剖中,专家发现了导致辛追死亡的真正原因。

辛追的胆总管被蚕豆大的石头堵死了,胆管结石症急性发作,胆绞痛痛得很厉害,反射影响到心脏后引起心肌梗塞、心机紊乱而导致猝死。

辛追为她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纵有家财万贯也无福消受。侯良说,从此刻开始,辛追的家人就要为她准备葬礼了,也就是从此刻开始,八字秘诀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辛追因为暴饮暴食把自己吃成了胖子,又因胆结石引发了心绞痛猝死在了饭桌前。由于曾经有过得病的征兆,家里人对她的后世有所准备。棺椁、衣物,还有大量的陪葬漆器都已经事先安排好了……但有一件事情却无法提前行动,那就是挖掘墓坑。因为巨大的墓坑挖好后,古人还做不了防水处理,一旦连续几天下雨,工程就前功尽弃了。

“深埋、密封、缺氧、无菌”,在侯良提到的这八个字中“深埋”被排到了首位。

曾经参与当年马王堆汉墓挖掘的考古人员回忆说,挖掘工程异常浩大,困难重重,先后有1500多人次到现场劳动,每天参加的人数就有一两百人……在70多天的发掘过程中,从7层楼深的墓坑内挖出的土方约2万立方米。从墓坑的深度看来,连云港女尸凌惠平和荆州168号男尸隧的墓坑深度相仿——大约5米,可见他们的社会地位远不及辛追。

20.5米深的墓坑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70天时间,而在2000多年前劳动工具并不发达的汉代,挖掘这么大的墓坑,难度可想而知。辛追的家人为何要给自己添这么大的麻烦,挖如此之深的墓坑呢?

汉代的深埋是受到战国楚风墓葬习俗的影响,社会地位越高,陪葬器物越多,墓坑也就越深,而深埋对于棺椁的最大好处就是温湿度恒定。郭德维曾经亲自测量过荆州168号汉墓5米深的墓坑中只有13摄氏度,而大夏天出土的凌惠平棺液也是冰凉刺骨。这样的温度就像一个天然的冰箱,对墓主人的保存是有好处的。

辛追去世的时间是在夏天,要等墓坑挖掘好再处理遗体,一切就都晚了。于是,就在工匠们热火朝天地挖掘墓坑的同时,一群专门从事殡葬防腐的人来到了她身边……这些汉代的防腐术大师迅速对辛追进行杀菌处理——香汤沐浴。

马王堆古尸的发掘报告中记载着,内棺打开后在棺内检测到了乙醇的成分,极有可能当年给辛追洗澡用的香汤里含有酒,或者用酒给内棺消了毒。同时,辛追手中和她用的枕头里也都放满了用于清除异味的香料。

在做完了香汤沐浴的工作后,辛追体表是否像荆州168号男尸那样涂抹朱砂,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辛追迅速被20层新衣服包裹了起来……而且从头到脚用丝带扎紧。所有的这些就是侯良所说的那两个字——无菌。

根据后期考古研究发现,荆州168号男尸和连云港凌惠平也都穿了多层衣物,只不过后期碱性棺液溶解了所有的丝织品。

根据侯良八字防腐秘诀的推测,防腐术进行到这,就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秘诀中“密封和缺氧”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密封做好了,棺内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如果密封不严,棺内的腐败菌就会一直生长,墓主人自然也就保存不住。

现代工业中对食物的保鲜靠的也是这四个字,现代的保鲜方法是多种多样。可是辛追所在的汉代要想让棺椁达到密封、缺氧,防腐大师们却费尽了周折。

辛追的棺椁密封得相当好,一个有四层棺、两层椁。它们大小不一,套装在一起。每一层都绘制了精美的图案。经考古人员检测,四层内棺上大漆绘制的漆画不仅具有装饰作用,竟然还有密封的神奇功能。

据考证,马王堆汉墓里的所有漆器制品都来自于成都,马王堆古墓中的棺盖就是用大漆密封的。

大漆,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黏合剂。“如胶似漆”这句成语就源于大漆的超强粘和能力。用大漆粘和的棺盖不仅不会变形,而且密封性极好。

四层内棺上的漆画就是大漆配合着各种矿物染料绘制的,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刷漆后,棺材板表面的漆膜成为了密封层……四层棺材套在一起保护辛追,这个密封性就可想而知了。

可做到这些,防腐术大师还不甘心,又在四层内棺外加套了两层椁室,椁室外面又做了由5000斤木炭包裹的防潮层,外面一层1.3米厚由白膏泥构成的隔水层,还有18米厚的夯土层。

如此庞大的工程被侯良提炼成八字秘诀——“深埋、密封、缺氧、无菌”。这八个字目的只有一个——抑制腐败菌生长。“深埋”创造了低温环境,“密封缺氧”导致腐败菌死亡,而香汤沐浴、熏香等措施则杀掉了辛追体表的细菌。

侯良的八字秘诀得到了考古界的广泛认可,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希望在连云港凌惠平之后再发现第四具西汉古尸,以验证这一经典理论。

多年以来考古发掘并没有新的奇迹出现,考古界曾对2007年荆州谢家桥一号墓寄予厚望,但是密封良好的棺内也只存一副白骨。

西汉王朝这座帝王大厦存活了200多年,就轰然倒塌了。难道西汉尸体防腐术也随之永远的消失了吗?在茫茫中原的厚土之下,还沉睡着一具具栩栩如生的亡灵,侯良的八字秘诀还能破解肉身不腐的生命密码吗?

第五节 东陵地宫里的异象

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

1928年7月,也就是慈禧下葬整整二十年后,军阀孙殿英强行进入定东陵,慈禧的棺椁被破坏……据孙殿英手下的一名盗陵连长回忆: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了一寸长的白毛。

不仅如此,人们在乾隆的裕陵地宫和同治的惠陵内各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嘉庆皇帝生母——孝仪皇后和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

是什么原因让三位清代皇室要员的遗体完美地保存了下来?难道“深埋、密封、缺氧、无菌”的八字真言在消失了2000年后重见天日了吗?

慈禧陵的核心部位——地宫,宛如一个天然的冰箱。但据史料记载:慈禧死于1908年10月22日,但其入葬时间竟然已经是1909年11月了。作为显赫一时的慈禧天后,从咽气到葬入东陵地宫,丧礼为何进行了一年之久?恒温恒湿的地宫和慈禧肉身不腐是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呢?在停灵的这一年中,又是什么手段让慈禧的尸体不腐不烂呢?这些疑问似乎只有棺床上停放的巨大棺椁能回答了。

清东陵文化遗产研究室主任李寅说,清朝皇帝在承造棺椁时是内外两层,两层棺的密闭度是不一样的,皇后、皇太后、皇帝是上49道漆,皇贵妃是上35道漆,密封是非常严的。

李寅坚信,慈禧尸体不腐应该与棺椁的密封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结论和八字秘诀相去甚远。难道清代的防腐大师仅仅利用两层棺板就能保证尸身不腐了吗?

由于没有留下三具东陵女尸的任何实物证据,仅仅凭借一张已经腐朽的慈禧遗体照片就对中国古代防腐术下定论似乎有些武断。

2000年8月5日,上海松江区一个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无意中挖出了一具古尸,当考古人员双手接触尸体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双手就如同伸到冰箱冷冻室一样,异常冰凉。

其后,经过多年研究,上海古尸研究所的专家在排除了众多疑点后,将不腐的原因集中在了墓室上……这座墓室采用的是浇浆结构:四壁用青砖砌起,棺椁放入后,再把三合土浆浇注在砖墙与棺椁之间……古人用浇浆法给棺材包裹上了一个结实的密封层。

曾经有考古学家测量过,地下7米处的温度常年恒定在13度。虽然上海松江古墓没有那么深,但几百年间被三合土密闭的棺椁长期处在十几度的恒温环境中……这便成为了墓主人被完好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南宁医科大学的解剖实验室里有几具出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清代古尸。虽然尸身外表已经干枯,但从当年保存下来的古尸内脏可以想象得到,发掘之初他们的身体是多么的柔软,这几具古尸出土环境竟然和上海松江古尸极为相似。

虽然这些清代干尸下葬条件极为简陋,根本没有皇家那内外两层巨大的棺椁,但智慧的清代防腐大师们,用低廉的三合土就给墓主人营建了一个密封、恒温的家。

中国古代防腐术的精华果真就是“密封、恒温”这四个字吗?是否可以用试验来验证这一推断呢?

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辛追老太太和出土于湖北荆州的168号男尸隧,成为了此次试验的范本。

辛追临终前被含有酒的香汤擦拭了尸身,而且在她的内棺里还包裹了一定量的香料。实验人员用52度的白酒代替了汉代的香汤,用它将白鼠全身洗净后,在白鼠腹腔内也注射了一毫升白酒,并用纱布将白鼠包裹了起来。

168号男尸遍体通红的朱砂,到底能否起到防腐作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此次研究人员将朱砂涂抹到剔了毛的白鼠体表,希望能有意外的结果。研究人员随后又在瓶子里加上一种传统的干燥剂——大豆,因为在168号内棺的残渣中发现了一定量的大豆,同时一些史料上也记载着:古人有用大豆防潮的传统。

此时进入试验最关键的一部——密封!汉代防腐大师为了能做到密封,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而此次试验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密封是否做得到位。

研究人员在瓶口涂抹了一层凡士林,此种简便的密封方法在以往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瓶口的关闭,记者的一个个疑问也被密封了起来……

按照常温状态,8月的北京闷热潮湿,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小白鼠在3天内就会严重腐烂发臭。而这两个瓶子将在10度的恒温冰箱将被密封3个月之久——等到打开它们的时候,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009年11月,密封了3个月的两瓶样品被拿出了恒温冰箱。透过瓶子观察,里面用白布包裹的白鼠和当初刚放进去时没有任何区别,瓶中的大豆和香料没有吸潮变色。瓶口的密封效果确实出色,闻不到任何异味。

首先打开的是用白酒洗浴过的白鼠。随着瓶口的打开,一股酒味从瓶中飘了出来,而且包裹尸身的纱布保持着当初的状态。

随着腹腔的打开,小白鼠的皮下组织还有弹性,虽然出现了微腐,但是这种状态绝对是在常温下无法达到的。白酒香浴起到了一定的杀菌功效,瓶子的密封延缓了白鼠内脏的腐烂。

那另外一个用朱砂处理的白鼠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当沾染了朱砂的包裹打开时,三个月前的白鼠完全变红了,专家尝试用水冲洗掉部分朱砂。没想到,附着力应该不强的朱砂,竟然牢牢地渗入了皮肤——无法清除。这和荆州168号男尸体表的朱砂状态极为接近。

朱砂包裹的小白鼠在密封了3个月后,竟然体表没有任何异味,这样的结果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而且白鼠的表皮是干燥的,朱砂封住了皮肤的水分。腹腔打开后,虽出现微腐,但脏器外形还能清楚地辨认。

白鼠实验的结果证明,香浴和朱砂确实起到了杀菌的功效,而棺椁的密封,加上恒温状态下的保存,是尸体不腐的必要条件。但毕竟试验采用的是老鼠和玻璃瓶,这和古代墓葬形式相去甚远。用这两个试验作为盖棺论定的结果,有些难以服人。

就在此时,贵州遵义警方发现的一具水下尸体。

贵州省遵义县刑警大队法医胡勇由于职业的原因,每年都接触很多非正常死亡的尸体,然而2007年的一天有人报案:一个中年人酒后失足掉入百米深的乌江水中,县刑警大队的警官们连续搜寻多日却根本不见踪影,时隔一年以后尸体竟然从乌江中漂浮了出来。

胡勇对这具水中尸体进行了解剖后,尸体的保存状况令他颇为震惊。

水中尸体内脏腐败到也是一种网状结构,但是器官没有移位,大概轮廓看得清楚,胃里面的东西还能分辨。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尸体在落水不久就会浮上来。通常,夏天两三天,冬天两三个月后,如果没有浮上来,尸体也会因体内产生的腐败气体而浮出水面。为什么这具尸体竟然在水里浸泡一年,而且没有腐烂呢?

胡勇在测量乌江时发现,现场的水深在百米以上,据水文地质部门长期观察监测,35米深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0℃左右,而且百米深的水下,压力增加了10倍以上。尸体在低温,无光缺氧中保存一年,腐败的状况与2000年前长沙马王堆的辛追老太太腐败状况非常近似:表皮腐烂,内脏成为了透明的网状化。

这具偶然得知的水下尸体,使得中国古代防腐术的精髓——“恒温、密封”这个法则在水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不管是八字秘诀,还是四字口诀。其实古代防腐大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腐败菌生长。

第六节 神奇的“坐缸”葬式

2000年岁末,从河南安阳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1998年9月被安葬在水缸里的百岁老人吴云青,历经800多天的风风雨雨竟然没有腐烂。

吴云青下葬用的水缸仅用了一层水泥密封,要说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最不可思议的是,水缸并没有埋在地下,而是放在一个空旷的院子里,用了几块大石作为缸壁的保护。

河南南阳四季分明,夏天最高温能到40度以上,冬季零下十多度也是常有。这样的保存条件和“恒温、抑菌”的防腐条件完全不相符。

2007年初春,互联网上盛传着一张穿着戏装的石膏坐像照片,据说2000年江西上饶的林先生把自己的父亲安葬在了水缸里,三年之中尸身没有腐烂,后来他用石膏将父亲塑成了坐像。

2000年3月,江西林先生的父亲到了弥留之际,家人都守在了老人身边。生病后很少说话的老父亲突然在叫儿子,老父亲说要坐缸,临终的遗言就这一句话。

据史料记载,民间用水缸来安葬死者的习俗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而林先生所在的江西省至今民间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殡葬习俗,但是往往这类遗体处理过程都是在自家内完成的,外人很少了解其中的奥秘。

林先生常年在外奔波,得知自己的父亲生病这才赶回家,直到老人去世,也只给他留下这四个字——我要坐缸。在邻居的帮助下,林先生很快找来了了解如何处理遗体的民间防腐师。

在民间防腐师的指点下,林先生用檀香木熬的水给父亲的尸体洗擦。林先生的这个做法,完全符合西汉防腐术里对于灭菌的要求。檀香在古代就被用来消除异味,杀菌消毒。

2003年11月29日,当林先生打开缸盖的一瞬间,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出缸后的林老与河南安阳的吴云青老人没有太大区别,身体的水分已经被缸内的木炭和生石灰吸干了。

2009年4月27日,在湖北荆州鲁家山发现了一座清代古墓,墓坑仅80公分深,一层棺板,不仅没有外椁,甚至简单到了连三合土的保护层也没有。可让考古人员不能理解的是,当棺盖被打开以后,里面竟然躺着一具没有腐烂的女尸。

墓主人为女性,身高1米58,从牙齿推测她的年龄有60岁左右,古尸保存状态良好,头发趾甲尚存,皮肤完好,局部肌肉还有弹性。这个情况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如此简陋的墓葬怎么也能保存住尸身呢?

就在考古人员清理棺内文物,打算把墓主人请出棺椁时,突然发现了压在墓主人身下的秘密。就在考古人员清理湖北荆州鲁家山女尸随葬品时,突然发现女尸竟然躺在了一层厚厚的生石灰之上。

墓主人所安睡的棺材体积不大仅1米9长、64公分宽、88公分高。可就是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内,铺垫的生石灰竟厚达20多公分。如此之多的石灰,迅速吸干了墓主人体内的水分,加上棺椁密封到位,所以尸体就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座墓葬形式似乎和坐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密闭的环境,都用了大量的生石灰,尸身状态也很接近。唯一不同的就是密封层的材质。

密封的缸体再加上大量的生石灰木炭,对比之前的抑菌、恒温四字口诀,仅剩“密封”这一个条件。难道防腐术还能再简化?

江西的林先生打听到了一户人家,老人两年前去世,遗体用当地的传统方式保存了起来,最近家人就要开缸。

这户人家的客厅左边的一间房就是老人临终前所居住的,过世后被腾空了用来保存老人的遗体。可奇怪的是,并没有水缸。只在墙角有一个用砖砌起来的小房间,难道老人安睡的缸就在那里面吗?

原来这家人两年前没有并没有将老人放入缸中,而是直接将一吨多的生石灰将人埋了起来,而且没有做任何的密封处理,如此大量的生石灰吸湿和杀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这家人将埋在老人尸体上的石灰清理干净后,老人的整个人形还是好好的。

从2000年前西汉防腐的八字真言,到后来清代防腐术的四字口诀,还有以林先生的父亲为代表的仅靠缸体的密封和生石灰就能将尸身保存。再到不用密封,只要有大量的生石灰就能得到不朽之身。中国古代防腐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技术的倒退呢?

“深埋、密封、缺氧、无菌”的八字真言所造就的那一具具栩栩如生的古尸,将永远成为中国古代智慧中不可逾越的高峰。

同类推荐
  • 永镇八方觅封侯

    永镇八方觅封侯

    重生异世,成为大魏边关的一位将领的他,恰逢蛮子攻魏,家国情怀早已根深蒂固的他,他保卫起了第二个祖国!若有豺狼欺我大魏,必灭其国,夷其族,亡其种!
  • 重生刘彻

    重生刘彻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也是给中华民族建立了千年思想牢笼的帝王。历史对其毁誉参半。当主角穿越到汉武帝身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会怎样选择?又会怎样创造新的汉武盛事?
  •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

    历史充满了随机与偶然!随机与偶然也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让人捉摸不透。这反应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模样。……但若向里面填些其他物质,那熟悉的历史最后会怎样?是好?是坏?亦或是……我们喜欢的模样。
  • 康熙死因探秘

    康熙死因探秘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之一。这位建树颇丰的帝王身上有许多难解之谜:他为什么不惜冒着“乱伦”的非议。纳姑母为妃?倾心相爱的佟皇后难产而亡后,康熙为什么至死不立新的皇后?他为什么对寄予特殊情感的太子两立两废?“九子夺嫡”的血腥纷争给他的死赋予了太多玄机。
  • 门清大清

    门清大清

    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血滴子”、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谁,光绪的死因……
热门推荐
  • 开小店赚大钱99招

    开小店赚大钱99招

    《开小店赚大钱99招》内容简介:“毕业了,面对紧张的就业环境,我该如何去做才能有所作为?”“失业了,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明天,我是否能实现赚大钱的梦想?”也许每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子,也许每个刚刚丢了工作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种抱怨。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一局面?开小店,开小店!对,开一家不大的小店,这才是每个资金、资源有限但又渴望实现发财梦想的人所应有的想法!
  • 生死恋续:我愿以陌生为名

    生死恋续:我愿以陌生为名

    痛失挚爱,为了父命和公司的前途选择了政治婚姻的韩东,在一次偶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跟自己挚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那女孩自称云瑶!可是眼前这个女孩是有着和云瑶一样的外貌,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难道是死而复生后导致了她性情大变?韩东即将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这时候的他是选择自己的挚爱?还是会继续为了公司的前途和自己妻子委曲求全的过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企业家精神录

    中国企业家精神录

    “企业家精神”在很多人的理解里,都是一种舶来品,是西方现代化以来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但是本书却告诉大家,中国其实早从先秦时代,就产生了最早的朴素的企业家精神。中国传统企业家精神从先秦到晚清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坎坷曲折发展,在鸦片战争以后,蜕变为现代企业家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家国同构”“家国情怀”为特质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开始诞生。国企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核工业精神、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大唐电信精神和预警机精神等;民企则产生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和企业品牌。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崭新群体诞生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中国走向世界。本书正是对这个群体的文化剖析和精神写照,记录这个群体崛起的轨迹,赋以继续前进的文化动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弘扬企业家精神!
  • 火舞苍澜:恋上神龙太子

    火舞苍澜:恋上神龙太子

    她是烈焰国的火凤仙,神兽火凤在手,却未能报得杀父之仇。大婚之际丈夫惨死,悲痛的她惊异地发现凶手竟然是南海龙太子!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人。杀父仇人对自己有恩,杀夫仇人又曾对自己柔情似水。国家动荡,逼宫,篡位,背叛,和亲,异国的挑衅,诸国政变纷至沓来。看着心上人抱着别的女人山盟海誓,面对所谓丈夫的诈死欺骗,身上尘封许久的可怕力量终于蠢蠢欲动……
  • 穿错时空砸对郎

    穿错时空砸对郎

    没想到旅游还能梦到自己的前世来求助,好吧好吧,好人做到底,穿越却遇上时空风暴!还好砸到了个又帅又酷的长期饭票,不缠着怎么能行?前世啊前世,不是她不帮忙啊,她还要融冰山呢,所以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琉克家族

    琉克家族

    冷酷但温柔的家族首领,一个不一样的韩娱文。可能有点偏向少时,大家请见量。文笔很差(请勿吐槽)书友群:73643653
  • 异界大陆纵横录

    异界大陆纵横录

    本以为穿越会是平凡一生,却不曾想竟然是如此绚丽。且看一介布衣如何在异界纵横
  • 缔造高武

    缔造高武

    双月同天,皇城之巅,惊鸿一剑,白衣翩翩。“停!”少年气得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能不能尊重一下我们这些看客!什么时代了,剑上都没光,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