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6600000010

第10章 放下放不下

佛语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中的“放”意为“放弃”,而“屠刀”则泛指恶念。不论是“放弃”与“放下”,都是让人们对某些该放下的事情要敢于放下、勇于放下。

从古至今,芸芸众生,忙忙碌碌;为衣食、为名利、为子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到底为了什么?有多少人直到生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在无用的地方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如今却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了。

正如寒山禅师的《人生不满百》: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意思是说,尽管人生非常短暂,但是人们却都抱着长远规划,全然忘记生命的脆弱。不仅要应付自己的烦恼,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活操劳。生命中劳劳碌碌都是为衣食生计奔波,哪里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轨迹就如同掉进水里的秤砣一样,直到碰到生命的尽头才会停止。

寒山禅师以此诗提醒世人:“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能放下的事情不妨放下,若是等待完全清闲再来修行,恐怕是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人生往往如此,拥有的越多,烦恼也就越多,因为万事万物本来就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而人们却试图牢牢地把握它,让它不变,于是烦恼无穷无尽。倒不如放下,烦恼自然会渐渐减少。话虽如此,可又有谁能放得下呢?

许多人都有贪得无厌的毛病,正因为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结果患得患失,徒增压力、痛苦、沮丧、不安,一无所获。

有个孩子把手伸进瓶子里掏糖果。他想多拿一些,于是抓了一大把,结果手被瓶口卡住,怎么也拿不出来,他急得直哭。

佛陀对他说:“看,你既不愿放下糖果,又不能把手拿出来,还是知足一点吧!少拿一些,这样拳头就小了,手就可以轻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要学会“得到”,需要聪明的头脑;但要学会“放下”,却需要勇气与智慧。

佛家所讲的放下,并不是要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是说做过之后不要执着于事情的得失成败:钱是要赚的,但是赚了之后要用合适的途径把它花掉,而不是试图永远积攒;感情是应该付出的,不过不必要强求付出的感情一定得到回报,更何况什么天长地久。如果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那么不仅会有益于周围的人,更是从根本上解脱了我们自己。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的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拿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

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陀又说:“放下。”

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

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

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地放下执着。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在我们寻常人的眼里,世间的万法往往是被认为是实有的,加之我们以固有的观念去看待世间的万物,因而在我们的主观的视角中便产生了畸形的人生观,当做衡量世间一切事物的尺度,因而使我们深深地被是非、烦恼困扰住了。于是人生就平生了许多的痛苦,而我们自身又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的缠绕。

显然,我们要摆脱世间各种烦恼的缠缚,单纯地依靠世间的智慧,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我们还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放下”的勇气。

比如说,我们对某些事“求不得”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去争取实现其目的。而当这一目的被实现之后,新的欲求又将会接着产生,由是转而产生新的烦恼,如此则永无了期。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心中能够产生一种“放下”的勇气,这个烦恼也就有了期限。

放下是一味开心果、一味解烦丹、一道欢喜禅。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放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放下就会有所失,而所失正是你的所得。

正如《优婆塞戒经》所讲的“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意思是说,如果听到别人讥讽毁谤自己,心中要能忍受侮辱;如果听到别人赞扬自己,反而要生惭愧之心。

世间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当你终于成功了,失去的是青春;你终于事业有成了,失去的是健康;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许多女伴的时候,失去的也许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儿孙满堂时,失去的却是一生。

人生道路上,花花世界里,你是否看清: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不要为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的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天台国清寺的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

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

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多年后你且看他。

是啊,无论失去或得到,只需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缺也是圆。

参透了得与失,就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观失望,就有一颗平常心,一颗从容心,就可以做事了。

所以,在佛法中讲究“三无”,即无念、无相、无住。并将这“三无”的思想同戒、定、慧三学加以配合,认为无念就是戒、无相就是定、无住就是慧。

为什么说无念是戒呢?因为持戒要做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一切都能够顺其自然,不是有意地要这样去做,而是已经成为自己的本分之事。

“无念”就是“念念不住,字字无碍”,并不是“不动一念,不说一字”。此“无念”是说的我们的“真如佛性”,它是一个无形无相的妙用真性。在这个无形无相的妙用真性上,“无行为思想的束缚,没有色香味的感觉”等等。既然一切皆无,又怎么会有什么真实不虚的“念头”呢?所以,佛法说的是“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就是“定”,定在三学当中有保持稳定的作用。有时候把戒、定、慧比喻为人的两足、身体的眼目,故有戒足、定身慧目之说,定就是我们的身体。修定也要做到无相,有相的定是形式、是浅定,不是深定;只有无相定才是大定、才是首楞严三昧,无相定才能成为禅心之体。

“无住”就是慧,有智慧才能无住;没有智慧就会在一切的现象上、在六尘上、在五欲上、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产生执着。无相就是要破除一切的执着,只有破除一切执着,智慧才能显露。所以说,无念、无相、无住是戒、定、慧三学在禅宗修行上的具体运用。

唐宋时期的香严智闲禅师原是百丈的弟子,因为识性聪明,博学悟知,后来在沩山祖师门下修学。

一天,沩山祖师问他道:“听说你在百丈先师那里,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你的聪明伶俐,意解识想,乃是生死根本。你能在父母没有出生时,讲出一定的道理吗?”

智闲禅师心里一片茫然,回到书房查阅所有的经文也找不到一句有关“父母未生时”的现成答案,于是内心深深地感叹说:“画饼不能充饥!”

为此,他多次请求沩山祖师对他讲解“父母未生时”的那一段光景,而沩山祖师乃大手眼宗师,这关键问题哪能轻易告诉他?所以为打破智闲禅师的迷惑,对他说:“我如果把这句话的背后面目对你说透了,你以后落在知解上不得开悟,就要骂我沩山不善巧指点你了。另外,我说的也只是我的悟处,与你自己一点也不相干呀!”

智闲听后,一气之下,便把平时的经典文学付之一炬,然后毫无顾惜地跑到山上去过粥饭僧的消闲无为的生活去了。

如此日复一日,无心无欲,妄念渐歇。一天因为做着除草的农事,忽然锄着一块瓦砾,随手不经意地一丢,恰好把瓦砾击在一根竹子上,这突发而来的“啪”的一声,卒断暴折地打开了久久封闭的业识玄关,能所顿尽,自性现前。在遥礼沩山祖师以不忘指示之恩后,颂出了只有如今方能颂出的开悟之谒:

一击亡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到者,咸言上上机。

在后来上堂开示时,又唱出了智慧绝伦的禅悟名言:

“道在悟达,不在语言。况是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

从这一则智闲开悟的公案里,我们可以领悟到禅悟是要把知解之心去掉,使观念落空,此时就能体现禅的离知真修,如果能一直深入下去,到了某一因缘时节,就能开示,真如佛性的本来面目就突现目前而亲切证知了。

我们的心心念念要不住于善法,也不住于恶法,在善恶境界上都不起著。有住就有执着,无住就没有执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七情六欲本人之常情,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同出家人一般清心寡欲,但如果一味沉溺,则大事不成。

如何才能真正地透出理念而直达无念之境?如果真有向上的决心,就应放下一切分别之心,把所有的观念作用去掉,使心无所系、念无所着,既要死尽世间的情想,也须扬弃出世间的愿求,随缘度日,心空无住,如此久久,自能泯绝情见,消亡诸障而得开悟见性了。

同类推荐
  •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本书记录了证严法师和“慈济人”所作的行善助人的事迹,包括:“走在最前,做到最后”、“五毛钱爆发出来的力量”、“牵起全球菩萨网”、“神奇的赈灾毛毯”等。
  •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检查心念”、“拥有一切”、“开发心田”、“包容力”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星云日记43:随喜功德

    星云日记43:随喜功德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好因好缘”、“勇于承担”、“心的味道”、“随喜功德”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余老大

    余老大

    余老大,姓余,余家老大。没什么文化,但是善良,敦厚,淳朴,付出。
  • 埋藏的爱恋

    埋藏的爱恋

    一个尘封多年的心声就此抒发!致远方的你!
  • 残身

    残身

    公元2018年,平静的地球爆发丧尸病毒,如一盆清水中滴入极浓墨汁,整个世界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黑衣少年踩着尸体,带着自己的梦和内心的不甘,踏上斩尸之路。从此,现实和梦,融为一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把孩子培养成才

    把孩子培养成才

    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所有的父母如何面对和教育孩子,帮助所有的父母了解孩子成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和能力,帮助父母全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使孩子在成年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迷茫的三十岁

    迷茫的三十岁

    不知道能不能写完,先写着.……后面再调整简介
  • 给沈先生的一封信

    给沈先生的一封信

    沈放啊,星星永远也不会知道,尘埃用了多大的勇气,才敢与他比肩。
  • 邪王猛追妻:娘子好乖别乱跑

    邪王猛追妻:娘子好乖别乱跑

    一朝穿越,就莫名其妙地被丢青楼。死里逃生又被逼嫁给一个傻王!开什么玩笑,老娘岂能被你们这些贱妇算计。犀利王妃将扮猪吃老虎和狂霸手腕发挥的淋淋尽致!一句:麒麟天女得天下预言出世,她成了万众争夺的目标,血雨腥风般涅归来。她挑眉一笑:“混蛋们排好队,等着本王妃一个个地收拾你们,绝对不会偏袒了谁!”只是她万万没想到,面具拿掉的一刻,某男用米死人不偿命的邪笑对她说道:“娘子乖乖,别来无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