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就那么几十万人,却有一百多个挂得上号的收藏家。一百多挂得上号的收藏家中,又有两位是最出名的。一个是张一眼,六十多岁了,一眼就能看出这收藏物的真假;另一个是刘三敲,也有五十多岁了,你拿来藏品,他也只在上面轻轻地敲三下,就能识别东西的好坏。
方圆百里,要是哪位藏家的东西想要让人掂量掂量,那就会找到这两人中的一个,让他来识别识别。当然,是只能找一个人的,找了张一眼看,就不能找刘三敲了。这个规矩行里的人都知道。这里就说,张一眼看了的东西肯定是不会走眼的,他说是清朝的,这东西肯定是清朝的,不会有人怀疑。自然,刘三敲敲过的物件肯定也一定会说到点上了,他说是赝品,那它一定是赝品,没有人质疑。
一山难容二虎,张一眼和刘三敲两人的关系并不好。同行是冤家,两人碰上也不会说上一句话。更为可气的是,两人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城东的王麻子不知道在哪得了个旧夜壶。他先是拿去让张一眼瞧了,张一眼说,是“民国”十年的东西,至少值三千块钱。可这王麻子不守规矩,他又将这夜壶拿到了刘三敲面前,刘三敲轻轻地敲了三下,说,这就是前两年的东西,我还用过这种东西的,一分钱不值。这下王麻子就得意了,一遇到小城里的收藏家就会说,都说张一眼和刘三敲内行,我看不行喽,差三千元哩。就是这句话,让两人起了意见,都想去找王麻子问个道理,但都丢不下这面子,这事只得作罢。
但张一眼和刘三敲两人更像两只老虎了,见面时都是气鼓鼓的样子。
两人都还有自己得意的地方。张一眼家藏有郑板桥老先生的一幅瘦竹图。刘三敲家中最自豪的藏品是一颗玉珠,据说是东陵盗宝之后从慈禧太后身上取下来的。每次小城里召开藏品交流会,大家都会提到这两件藏品。每次两人也会将两件宝贝仔细包裹好之后,在会上亮一下相,就是好多藏家想摸一下也没能够。
这一年的十月,又是小城的藏品交流大会。各位收藏家都将家中的心爱之物给拿了出来露下脸。刘三敲早就来了,坐在了大会主席台上。但就是不见张一眼的影子。一问,才知道,老先生住进了病房了。就在上个月,有小偷光临了张老先生的家,除了那幅瘦竹图,家中的藏品几乎全被盗走。老先生气急之下,卧床不起。到医院一查,居然是肝癌,要得治好病,得花大钱做肝移植。
没有见到张一眼老先生的人,但在藏品交流区,刘三敲见到了张一眼老先生的物,就是那幅瘦竹图。标价88万,等着顾客上门。
张一眼先生居然卖家中藏画了。收藏家们都挤了过来。
但也许是售价高了些,让这小城中的买主难以下手。也许有人怀疑这幅瘦竹图是幅赝品,不想花这冤枉钱。
那幅瘦竹图,在交流区挂了三天了,居然无人问津。
第四天上午,有人买下了瘦竹图。买画者不是别人,正是刘三敲。88万元,刘三敲一分钱没少。
刘三敲将瘦竹图带回家的时候,跟着他学收藏的学生石心正在他家。两人将图展开,细细地看起来。
“老师,我觉得这不是郑板桥的瘦竹。也就是说,这是幅赝品。”学生石心说。
“为什么这样说?”刘三敲问。
“板桥老先生的竹,所画的竹叶总是苍劲有力,即使是瘦,也是挺拔清癯的样子。可是这几株竹,无精打采的样子,肯定不是郑板桥的画作。”
刘三敲没有接过话头说,又问了一句:“你认识张一眼先生吗?”
“当然认识。”石心说,“我们有同学也在跟着张一眼先生学收藏呢。张先生因为喜爱收藏入了迷,他的老婆和儿子早就离他而去了,上个月家中被盗,老先生又受到打击,加上查出肝癌,老先生这下子真是雪上加霜了,不知张老先生是否还挺得住啊……”
“这次肝移植前后得60多万元你知道不?”刘三敲又问。
“当然知道。”石心说。
刘三敲笑了笑,说:“这下你就应该知道,这瘦竹图应该是真品了啊。”
石心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老师早就知道这幅瘦竹图是赝品。
两个月后,在这座小城的一条小路上,两个老人,一前一后地走着。后边的是张一眼,前边的是刘三敲。张一眼声音嘶哑:“刘三敲啊,这次真的谢谢你了,你救了我的老命。过些日子,我一定会想法子赎回我的瘦竹图的,只有我知道你是上了我的当了的……”
刘三敲没有回答,只是呵呵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