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800000006

第6章 从西克特到希特勒

一战后,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军队留下的空间非常狭小,其第一部分规定德国只能保留10万人,这可以说是最小规模;第二部分规定,德国军队服役年限非常长,军官服役年限为25年,士兵为12年,也就是说英法在尽力削减德国的预备役人员;第三部分规定,德国不能生产重炮、坦克、飞机、潜艇等重型武器,并且对德国武器的出口也作了限制;第四部分规定,德国取消总参谋部,这就使得德国军队缺少重要的职业参谋团体,因而无法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德国一战后的军队重建阿先应该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汉斯,冯西克特将军,另一个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西克特将军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德国军队中最精华的部分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包括奥思想和人才。德军元帅曼史坦因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冯,西克特:“每个人都已经感到他的内在激情和他成为军队领导的钢铁般的意志,他有使哄乱恢复秩序的驱动力和智慧,凭借这这股动力和智慧,他将使德国和德队变得强大,他将最终实现他的目的”。西克特将军出身普鲁士军人世家,其父位普鲁士将军,他本人曾担任过营级参谋、军级参谋和集团军参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集团军参谋长,战后担任“和平时期军队组织委员会”主席。1920年,他被任命为德军最高统帅。他素以善于领兵著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率领少量德国军队在土耳其抗击英国部队,尽管土耳其部队大溃败,但英国人却对这支人数不多的德国部队印象深刻,英国人这样描述道:“少数德军分遣队纪律严明,在周围满是七零八落的部队、难以辨认的脸孔和一大堆散兵游勇的灾难洪流中,约有两个团的德军保持了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像在阅兵场上那样机动自如,停止间射击,再向后方转移。”

西克特上任后就开始了德国军队的重建和改革。他认为,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必须要做到四点:一,必须是高度机动的,能够利用交通工具快速运动和部署;二,必须有有效装备,也就是要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三,必须要有完整的军队后勤体系,能为军队提供必须的装备和后勤给养供应;四,必须要有充足的后备军事力量,且后备军事力量不需要多少培训就能立即补充到作战部队中。而西克特强调军队重建的两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人和技术。西克特为此建议,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先应用于军事方面。他在1923年撰写了《领导和使用合成武器战斗》,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德国军队的重建和改革大纲。

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尽力压缩德国的武装力量,使之保存在最低程度。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军队总数不能超过10万人。

这时候的德国军队是最低潮的时刻,很多士兵和军官感到在军队中毫无前途而悄悄离去了,西克特并不采取从人数上扩军的办法,不与凡尔赛和约直接对抗,而是将德军浓缩为10万人的精华,他为军队制定重振计划,为德军保留了传统的核心力量,这就是普鲁士军官团;另外,他规定,士兵必须是身体良好、品格良好。德军为此严格选拔新兵,在考核新兵的时候要询问其属地警察,有无犯罪纪录;士兵加入国防军后,还必须接受某一方面的专业训练,以便日后成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领导。军官的选拔更为严格,德军每年只选拔250名军官,其文化程度最低是高中毕业,在当时,高中毕业已经是较高学历。西克特要求,现役军官中没有高中毕业的,要在业余时间内拿到高中毕业证,否则就将提前退役。这一时期,德国军官的降级率因而也是最高的,1923年为4%,1928年为8%。军官的晋升也主要看表现。

军官的训练相当严格,被选拔的军官通常年龄在25-35岁之间,有3-9年的服役经历。从1920年起,晋升少尉军官必须要有2年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先按照士兵的要求进行训练,随后才进入预备役军官训练,最后是军校训练,此时才开始学习领导和合成作战指挥。这个过程中的淘汰率达到了惊人的50%。通过参谋训练后每年只选派3-5人进入团级单位任职。即使成为军官后也必须还要接受训练,除参加正常的军事训练外,还要参加各种讲座、参谋轮训、武器技能培训等。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建立军事院校,西克特就在团一级建立军队内的教育体系,每一位列兵都受到军士的培训,每一位军士又都接受军官的培训,每一位军官又都接受将军的培训,因此。军官还要参加单兵训练,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期间完成,每年4月至10月为集体训练期。

为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西克特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演习。1926年后,每年也都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实际上这已经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军不得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但受凡尔赛和约约束,德军没有坦克、飞机、高炮等重武器,于是西克特就命令用纸板、木材等制造模型,不能进行实际操作也要保持理论精通。由于军队人数只有10万人,因此在演习中就以单兵代表某个作战单位,如一个单兵代表一个8人机枪组。德军还进行了很多秘密训练,组建兵种训练学校等,因此德军中装甲兵、空军、潜艇等凡尔赛和约禁止的兵种德军中都不乏人才,而战中著名的约德尔、蔡茨勒、隆美尔等将军就是出自这种培训体系。

西克特还对德国军队的组织和编制体系进行了改革。一战后德国帝制被废除,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军队也作了相应调整,在1919年3月制定了《武装部队法律》,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德国总统,他任总司令。议会对军队的控制是通过国防部实施的,国防部控制陆军和海军,国防部长之下是部队司令。西克特上任后,将德国的7个师和3个骑兵师改编为2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设有集团军指挥部。部队最高司令部内组织管理分为各个办公室,如人员办公室、武器办公室、管理办公室、部队办公室等,这些办公室主要负责各方面的管理。办公室又分为四个部门,T1为陆军部门,负责作战和计划;T2为组织编制部门,包括海军和空军;T3为数据统计(情报)部门;T4为训练部门,后来又组建了T7,即后勤运输部门。这些办公室和部门分类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运行效率,部队的作战潜力也被进一步挖掘。此外,按照凡尔赛和约,德军中最优秀的总参谋部被取消,这是军队的作战核心,西克特采取了改名换姓的办法暗中恢复了总参谋部,这就是“和平时期军队委员会”(也称“部队办公室”TROOPOFFICE),这是由一批德军中最优秀的年轻军官组成的,在希特勒上台后,这个委员会实际上就起到了总参谋部的作用。

西克特也看到了英法实际上对德国扩军采取的是睁一眼闭一眼,显然,英法都明白,一个庞大的德国不可能真正永久维持区区10万人的部队,因此,西克特就于1926年进行了第一次违反凡尔赛和约的扩军,将现有的10个师扩大为21个,至1930年德国就有了21个精锐师,到希特勒上台前,又增加了36个师,而且空军和装甲部队也已经开始组建。西克特每年都会从4000名优秀的军官中选拔出180名军官,然后组建一个“影子空军”,每年也选派30名军官前往苏联——德国与苏联早就达成秘密协议,苏联给德国提供训练场,德国可以选派军官到位于苏联的训练场接受训练。古德里安就是在1929年组建了德国第一个装甲营,这是德国强大的装甲集团的奠基部队。到了1935年,由维赫斯,菲斯曼和古得里安任师长的德军装甲师组建完毕。

但西克特是一战时的英雄,他的一些军事思想已经落伍,比如他过于看重步兵,仍然在战术中强调步兵突击,实际上机枪的大量使用早已使得步兵突击成为过时的战术,这种战术会产生大量伤亡。同时他过于轻视装甲兵,他认为“那些所谓的装甲部队只能用来拉面粉,”因此他并不重视德里安这样的装甲兵将领,他本人实际上很鄙视古德里安,因为他姓海因茨,这个姓氏在德国较为卑贱。在军队中他仍保持普鲁士军人的严格等级秩序。

另一位对德国军队重建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希特勒了。希特勒完全是从发动战争的角度进行军队的重建,他一方面与美国财团保持暗中接触,一方面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大胆地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由于得到美国的支持,因此英法对德国突破凡尔赛和约也只能视而不见。

不过希特勒也没有匆忙扩军,他只是将军队扩编到50万人,继续保持精兵路线,稳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但同时给与军人很高的待遇,一改低潮时期那种军人备受冷落的境遇,军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也无需排队购物,另外在住房、交通、工薪等方面也有仅次于科学家的待遇。不过,军队的选拔也有严格的要求,士兵要进行重复考核,每次考核成绩最末尾的就要被淘汰。

希特勒在保持50万正规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间准军事组织,以便在临战扩军的时候有充足的、受过相当培训的兵源。这种保持大量民间准军事组织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国家不必投入大量训练经费,军队中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被淘汰后,就从准军事组织中挑选优秀的人入伍,这样就能保持军队的高水平。这种正规军和准军事组织并存的方式使得德国军队很快就恢复了实力,在1938年,希特勒就说:“只要披上军装,德国马上就有700万世界上最棒的士兵。”

另外,希特勒也改变了西克特将军重建思想中的严格的普鲁士军队等级思想,他大大改变了官兵之间的对立情况,一位记者描述说: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过这支军队战斗情景,你绝对无法想象它和1914年德国皇帝投入到法国和比利时的那支飞驰的军队是多么的不同。我还记得上次圣诞节在德国基尔港的经历,在这里,我被德国海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的才智所震惊了,这种才智是建立在军官和士兵之间那种同志般的关爱的基础上的,我想这种状况在德军中应该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也确实很难解释。普鲁士古老的正步走、响亮的靠脚跟声,以及在回答军官时响亮的嗓音依然还存在于德军中,但是军官和普通士兵之间那种巨大的鸿沟却在这次战争中消失了。这一点从我第一天去前线采访军队时就发现了,德国军官再也不是一个阶级或者阶层的代表了——至少不是在有意识地充当这种代表。那些有军衔的人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好像就是置身在一个大家庭之中。甚至连敬礼都有了新的含义:普通士兵之间也经常相互敬礼,这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同志之间的问候,而不是对于更高级别的军衔的一种认同。在咖啡厅、餐厅、餐车以及在卸下了责任的业余时间里,军官和普通士兵们可以围坐在桌子旁自由地交谈,而这种交谈是一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对话。这样的情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今天,对于西方国家,甚至包括我们自己来说,都是不寻常的。在战场上,军官和士兵们吃的都是一个厨房做出来的东西。我在贡比涅的时候,是一个年轻的上尉陪我吃的午饭,它和普通的士兵们一起排队等餐,等待着“流动的厨房”舀汤给他。在巴黎我还记得有一个负责训练新兵的上校,他把他手下的小伙子们领到了一个高级的巴斯克餐厅享受午餐。享受完午餐以后,他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样,为小伙子们安排了一个参观巴黎的计划,而这些年轻的士兵对于这个上校的尊敬和爱戴也到了很难夸张的地步,而这种爱戴和尊敬并不是因为他的军衔,而是因为他实在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而希特勒还为军官们制定了这样的规矩:他们必须学会关心士兵们的私人问题。在德军中,最有效率的就是负责递送邮件的单位,不论士兵身在何处,他们总是能按时把邮件和包裹亲手送到士兵的手里。前些日子,几乎很少有德军士兵没有通过这种免费的军邮递送服务为家里寄点丝袜、香料以及别的一些东西。德军士气高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知道:他们可以享受到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待遇,而一般的公民就算回到家也未必能有这样的待遇。他们可以随时获得食品和衣物,冬天,德国的普通家庭是没有取暖设备的,但是在军营里却有。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公民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桔子、咖啡和新鲜蔬菜的,但是士兵们可以。上个圣诞节,是士兵们向家里寄食品包裹的,而不是倒过来。希特勒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上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他希望看到所有在新军队中的小伙子们都能从他们学的科目中受益,从这个例子看来,他确实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出自《威廉日记》)要知道,1918年爆发的水兵革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军队中存在着冷酷无情的等级制度,因此,希特勒的做法大大削弱了军队中的矛盾,减小了军队颠覆政权的危险。

希特勒还纠正了西克特将军过时的军事思想,他的眼光在当时可以说是最高瞻远瞩的,被西克特蔑视的古德里安在希特勒时代成为装甲兵统帅。另外,空军、海军的重建也完全按照现代化的方向建设。

在希特勒的军队重建中,戈林成为空军统帅,古德里安在《前进坦克》中说:“我相信,戈林在空军的建设中,作用是无庸质疑的,没有他,德国不可能在战前拥有欧洲最强大的空军力量。”

由于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因此德国重整军备的计划大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这个条约明确规定德国不得拥有坦克、作战飞机和潜艇等重要作战武器,一战后德国原有的14000架飞机不是被收缴就是被拆解,尽管德国在国内民族主义的推动下,英法对德国的限制作了一些妥协,德国开始开始突破这个条约的限制,《巴黎航空协定》是凡尔赛条约的补充,主要对德国的航空进行限制,仅仅允许德国生产少量民用飞机,以致德国在战后航空发展异常缓慢,战后两年竟然没有生产一架飞机。但从1922年开始,德国的滑翔机开始复兴,由此开始带动德国的航空工业,另外,德国的一些飞机制造商们在战后也采取了规避凡尔赛条约和巴黎航空协定的措施,把生产飞机的工厂转移到国外继续研制飞机,这样实际上德国的整体航空业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基础,并没有完全停滞。

德国人对战争英雄和航空业的挚爱融于整个民族的血液中,这种精神也可以说是支撑德国整个民族主义的支柱之一,德国人能在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又迅速崛起说明这个民族的精神非常卓越,这是一种真正的不屈不挠精神,德国可以在战争赌注中失败,但德国从来不会在民族竞争中失败。德国著名的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奇德霍芬(Lothar von Richthofen)战后也在复兴的滑翔机热潮中重新飞上天空,但不幸的是,1922年7月4日,这位英雄在一次飞行中发生事故而丧生。1925年,里奇德霍芬家族想把将曼弗雷德的灵柩从法国的Bertangle公墓迁葬到他们的家族墓地,位于德国的Schweidnitz公墓,以便让他和家族的起他成员安葬在一起,但是德国社会各界知道这个消息后几乎一致要求将曼弗雷德安葬于柏林的Invaliden公墓,因为柏林的这个公墓中有许多德国的英雄,这位英雄的遗体不仅仅属于他的家族更属于整个德意志民族,里奇德霍芬最终同意了这个民众要求,1925年11月20日,曼弗雷德·冯·里奇德霍芬的灵柩正式安葬于柏林的Invaliden公墓,参加迁葬仪式的不仅有里奇德零芬家族成员、曼弗雷德的生前的战友,还有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元帅(Reichsprsident von Hindenburg)与冯·西特克将军(General von Seeckt)等许多德国政治上曾人物。由此可见整个德国社会从上到下几乎都有一种同心协力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被某种思想激发起来就会迅速传播到德国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整个德国都会动起来。

德国人战后其实一直在处心积虑地发展自己的航空力量,显然,无论德国将来是否走向战争,德国人知道,空军已经是一个战略军种,不再是一战时的补充、侦查小分队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空军在将来就将意味着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德国人的努力没有白费,1924年协约国方面开始逐渐放松对德国飞机的限制,德国人也以民航训练学校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飞行学校,共计建立了10所,以培养私人飞机驾驶员为招生名义,但实际上这些学校几乎都在为德国军队服务,他们一直在为军队秘密培养飞行员。1925年,德国还与苏联签订了一个秘密协议,德国在苏联境内设立空军培训基地,避开凡尔赛条约,在别国培训飞行员。

到了1930年底,德国已经悄悄建立了三支飞行部队,但德国人还是避人耳讳地给这三支部队起了个听上去颇像商业用途的名称,即Reklamestaffeln,广告中队之意。后来其中一个以Berlin-Staaken为基地的中队首先秘密成为德国国防军的第一个战斗机联队。

同类推荐
  • 品中国文人(1)

    品中国文人(1)

    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牛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本书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存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 红楼绝唱——曹雪芹

    红楼绝唱——曹雪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楼绝唱:曹雪芹》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渲染。
  •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有人说,他是“全世界的财富”。3岁识字,5岁读书,9岁小学毕业,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1978年入学的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3岁回国跟李开复一起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玩家改造指南

    玩家改造指南

    无聊的周一,叶凌在主神办公室里喝茶。突然来了兴致,点开了玩家的排行榜,随便点了一个第一名,把他的升级经验翻倍。他当时的表情,从蒙圈,到怀疑,到惊讶,又到哀求,最后到歇斯底里,特别好玩。哎,主神改造玩家的日常,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 九幽冥使之问路

    九幽冥使之问路

    人数:400人;可开明中级佣兵团使命,佣兵雕塑血量为40000;佣兵团分歧于帮派,没有大范围的驻地,只要个小型的姑且会所。并且,坚固度比之帮派也是远不能及的。所以佣兵团的伤害性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气力和人力,是很能成长强大起来。凡是来讲,建城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便是经由过程进级到顶级帮派后可以请求提升都会。也能够由三个以上高档帮派联手请求提升都会。第二种便是经由过程使用建城令,直接建城。这类方法快速有用,但出发点却不如由帮派提升下去的都会牢固,这点想必大师都明白,究竟结果新建都会,一切都是从零起头。人数:40000人;可开明顶级帮派使命体系,……
  • 藏在心里的ta

    藏在心里的ta

    总有这么一个人,你的喜怒哀乐全取决于ta……
  • 娇妻坑上瘾:老公,疼吗

    娇妻坑上瘾:老公,疼吗

    www.*****.coml《娇妻坑上瘾:老公,何弃治》那些未解的都将重新开始。【爆笑1V1】“尉迟玉玉,大爷我不举了!还不给我滚出来”“没事!相信我你还是个直男!”因为一个差错,她竟然附身到他的肚子里——让他来大姨妈,翘兰花指,还对其他美女提不起“性趣”。“你叫我拿什么相信!”于是尉迟玉玉慢悠悠的出了他的身体,笑着看着他的下身支起了一个“小帐篷。”“你看你还是直男”尉迟玉玉!你跑不掉了!他抱着她到床上解锁一个个新姿势……
  • 无琨精选

    无琨精选

    〖无琨专集1〗现代文学作品,无琨专辑,包含现代诗歌,散文,议论,名言名句,哲理……作者为念雨无琨,中国新一代作家,对现代社会有独特见解。作者QQ:3344567628,可与作者进行深入交谈,欢迎投稿,建议,投诉,咨询。
  • 蚀骨绝恋

    蚀骨绝恋

    八年前,天将神火武林盟主岳家满门被屠,无一人生还!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为?八年后,天犽剑重现江湖!引起江湖武林各派纷争不断,江湖一时血雨腥风………这把天犽剑到底有和岳家满门被屠有何关联?我记忆中的哪两个害死我爹娘的黑衣人到底是谁!是谁给我喂了燕蛟毒是谁要这么害我!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谁!————————————————————初见时,她是武林盟主之女岳家的大小姐岳珊,而他是流落街边饿晕了的落魄少年。再见时,她是身重剧毒的失忆孤女。而他是腹黑无比的墨林城少主夏凌轩。“你说过你不会骗我的!但可你还是违背了你的誓言!辜负了我!”
  • 全灵根吃你家大米了吗

    全灵根吃你家大米了吗

    上辈子身残志坚没个卵用,重新投胎还是个废物?我可不服,就是全灵根我也给你玩出花来~话说,这是来世吗?
  • 守岛英雄

    守岛英雄

    八十年代中叶,处于黄海前哨的蔚山岛的驻军撤防了,这里设立一个民兵哨,由沿岸派民兵守护。然而,岛上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人望而却步。民兵排长王伟先毅然承担起守岛的任务。为了祖国的领土,他同自己的妻子默默坚守在那个无水无电,且自然环境恶劣的孤岛上,并且一守就是三十年,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谨以此书向那些捍卫国家海疆领土的平凡英雄致敬!
  • 平濠记

    平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