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1800000014

第14章 探索奥妙结识名流

张大千日夜不辍研习石涛作品,但他越来越产生了一些疑惑之处。

中国画素来讲究“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其实这是论述画的透视原理。但张大千惊奇地发现,有一些石涛的作品中,他将远景刻画得清清楚楚、实实在在,但近景反而模糊虚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岂不是与古人遗训背道而驰吗?

这一天,张大千与几个朋友出处游玩,顺便写生。同去的后来成为中国著名摄影大师的郎静山带了一架德国相机,他把大家叫到一起说:“我想试试这架德国相机,正好给大家合个影吧!”

几天之后,郎静山来到张大千处,面色惭愧地说:“可能是那天太着急了,再加上技术不熟练,焦距没有调好,把相照坏了,别人看了都笑话我,没人肯要照片。”

张大千顺手拿起一张来看,照片上的人都模糊不清,但背景中的大树和远山却清楚实在。他看着看着,脸上的笑容突然凝固了。他感觉心里有什么地方被触动了一下,思索了片刻,他突然眼睛一亮,又拿起照片仔细看起来。

郎静山懊恼地说:“大千,你不要可以,为什么用这副怪样子讽刺我嘛?”

而张大千却兴奋地叫起来:“不是,你误会了,这些照片很好,我全要了!”

原来,张大千从这些照片中,看到了石涛画中的意境,解开了这些天来在他心头越结越浓的疑团。原来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种形式,石涛一点也没有违背生活的原理:“石涛真是高明,这种光学原理他200多年前就运用得这么得心应手。”他对石涛这种深入观察生活的认真态度叹为观止。

这个奇特的发现,更使张大千对石涛佩服万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石涛的山水画上。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成了他案头常看的书。他废寝忘食地研习,甚至有客人来访也从不放下手中的笔,有时半夜突发灵感,就披衣下床,挥毫作画。

黄宾虹对他这种刻苦上进的精神极为赞赏。有一次,他手抚眼镜,握着张大千案上那一尺多厚的习稿,感慨道:“荀子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你具骐骥之才,又有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精神,日后定成大器。”

通过对石涛作品和画论的研究,张大千对这位世称“大江以南为第一”的禅宗画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以万物为师”,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从大自然中摄取精英。

从此,张大千一生都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

数年来,张大千不仅从石涛一个人身上,而且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宝库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张大千模仿石涛的技艺越来越高,不但画得神韵,而且表现手法、构图特点也都极为相似,所以有时他按自己的构思而作,就仿佛石涛生前也必定这样画一般。

而这一时期,由于学画、买画,张大千的手头拮据起来。因为他经常仿制石涛山水画出售,这些画甚至骗过了当时很多专业收藏人士,后来就有些人还专门找上门来请他仿作,其中包括日本和国内的一些知名收藏家。

由于张大千对石涛作品的理解已经到了神似的地步,名声也渐渐地传开了,甚至有人称之为“石涛复生”“石涛第二”。当时出版的许多画册中,有些石涛的作品其实出自张大千笔下。

自从曾熙为他起名“季爰”之后,张大千对画猿产生了兴趣,刚开始画的时候,那几只小猿在纸上显得很呆板,缺乏生气。他为此深为苦恼。

有一天,张大千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幅北宋画家易元吉画的《猿图》,画中数十只猿猴腾跃攀援于山水树丛之间,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猿猴那种灵巧顽皮的神态跃然纸上。他兴奋地高价将画册买下,带回家临了数十张。

曾熙有一天来张大千处,看到他临了这么多易元吉的画,就借机为他讲了易元吉的掌故:“易元吉为了画好猿的神态,经常到深山中猿经常出没的地方,观察它们的行动神态,还有山石林木等景物特征,并熟记于心。

“有时在山中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多。每次创作之前,他先反复将猿在山林中的天性神态琢磨透彻,下笔时如有神助。这就是实地观察、心领神会、胸有成竹的道理。”

后来,张大千就在家中养长臂猿,每天只要有空就细心观察它的习性、动态。后来他画的猿生动活泼,惟妙惟肖。

1924年秋天,张大千参加了二哥张善孖和湖南画家陈半皮创办发起的“秋英会”。

“秋英会”是一个上海文人、画家组成的艺术团体,一年一度进行诗画雅集活动。适当会时,散居各地的会员艺术爱好者们聚集上海,一起赏菊品酒、吃蟹吟诗、题字作画。

这一次,有一位老先生站起来走到张善孖身前说:“虎公,听说乃弟能书善画,且学得苦瓜和尚精髓,何不到此一聚,与大家共赏?”

会员也一致附和。

张善孖这时才意识到,八弟在书画界已经享有一定的名声了。尤其是这次从外省来的书画名流都想一睹他的书画作品,但他知道八弟的个性,没有当场答应,只是说:“既然令公如此抬爱舍弟,只是舍弟生性乖僻,我试试看。”

当天回来之后,张善孖直接到张大千的房间,把大家的意思转达给他,但张大千执意不肯。

张善孖说:“笔会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何况里面不乏名家。古人尚且教训集众家之所长,你怎么反而坐井观天呢?”

张大千听二哥说得有理,于是第二次聚会就跟二哥一同来了。刚一走进圆门洞,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大千身上:只见他中等身材,身穿一件竹色布衫,一缕黑胡须飘垂脸前,双目炯炯有神。

张大千在门边站了站,双手抱拳,与大家一一见礼。然后,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把手中的纸扇“刷”地打开,轻轻地摇了起来。

大家又把目光注视到那把折扇上,尤其是他旁边的一位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看得更是细心。扇面上是张大千自画的一幅花鸟图,一只浅红羽毛的小鸟正藏在一丛红叶中,鸟的眼睛也如玛瑙一般深红。这大胆的红色暖色调,与他胸前的黑胡须形成显明的对照。

张大千就和这位少年交谈起来。那少年名叫陈巨来,师从赵叔孺学习治印。陈巨来从怀中取出几方印,虚心地向张大千请教。张大千就与他一起讨论起治印的刀法、章法,话越说越投机,从此结为好友。

酒过三巡之后,文人雅士们又开始谈论起诗书画来。

这时,又是那位提议请张大千光临“秋英会”的老者出来说道:“大千素有‘石涛第二’之美誉,不知今日能否当场一示墨宝?”

张大千也不多推让,只说了一句“那就失敬了,小弟献丑”,然后就把折扇交给二哥,缓步来到画案前。众人齐围拢来看。

张大千先是画了幅墨花鸟,一只翠鸟,栖于一枝荷叶上;然后又画了一幅墨菊图,浓墨染成的墨菊正傲霜斗秋;最后他用工笔画了一幅人物《赏菊图》,一位古装仕人手执酒杯赏菊,脸上那种似愁还喜的神态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张大千还在最后的图幅上题了杜甫的绝句: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而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题完后,张大千放下画笔,抱拳致意:“斗胆涂鸦,不自量力,让各位前辈见笑。”

众人看后连连称赞:“好画!好画!”“集诗书画三绝为一体,妙不可言,真乃白眉之作!”

连一向不苟言笑的二哥在一旁看到这个场面,也不由欣喜不已。他知道,能够得到“秋英会”这些前辈的赏识,那在艺术圈里就算站稳脚跟了。

果然,经此一会,张大千不仅名声大振,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书法家谢玉岑就是其中一位。

在这次“秋英会”上,张大千结识了当时被誉为“江南才子”的年轻诗人谢玉岑和郑曼青。谢玉岑出身常州武进的一户书香门第,是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画家,诗词、文章、书画样样精通。尤其他的诗词,恻艳清新,颇得时人赞誉。

张大千与谢玉岑相识后,二人很快就成为知己。谢玉岑欣赏张大千的画,张大千敬佩谢玉岑的诗。张大千经常向谢玉岑请教诗词之道,受其影响较大。

30年代前后,张大千的很多题画诗词均出自谢氏之手。

1934年,张大千赴北平开个人画展,谢玉岑在病中非常想念

他,曾为诗云:

半年不见张夫子,

闻卧昆明呼寓公。

湖水湖风行处好,

桃根桃叶逐歌逢。

吓雏真累图南计,

相马还怜代北空。

只恨故人耽药石,

几时韩孟合云龙。

谢玉岑病重时,住在苏州的张大千,每隔一日便往常州一次探望谢玉岑,每次探望都会为谢玉岑作画。两人情谊之深令人感动。

可惜天不假年,1935年,年仅37岁的谢玉岑病逝,大千痛失良友,嗟叹不已。

除了谢玉岑,在这次“秋英会”上,张大千还结识了工笔画家谢雅柳,金石名家方介堪、陈巨来,国画家黄君璧、张伯驹、潘素等。

同类推荐
  • 孟子传

    孟子传

    特立独行的“亚圣”,笑到最后的理想者!深刻解读一代智者光辉的仁政思想,生动描绘一个圣贤的平民生活。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 宋美龄大传

    宋美龄大传

    一位跨越三个世纪百年历史的传奇女性的一生,一位见证创造历史的中国女性的真实记录。美国《时代同刊》盖棺献辞:她是钢铁铸就的花朵。美国《泰晤上报》:他是狂野的天鹅。外国学者在问:她是魔幻,还是中国的圣女贞德?宋美龄一个既好面子,而又富于权力欲的女人。也是一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尽展英姿的风云人物。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第一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
  •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突然传出消息: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其深层的背景和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作者用纪实文学的形式,表现了曾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于抗战期间超凡脱俗、豪气冲天的丰功伟绩: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率新新38师在仁安羌,一战救出七千多名被日军包围的英美溃军与新闻记者;蓝姆迦练兵,将当年在日军面前一战即溃的中国军队,练成了一支脱胎换骨的精锐之师;随即展开的反攻缅甸作战中,率新一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痛歼日寇。国民党丢掉大陆后,作者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而孙立人,正是这两种矛盾的牺牲品。
  • 红帮裁缝评传

    红帮裁缝评传

    红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性贡献的创业群体。红帮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浙江宁波地区。随着服装改革的深入,近现代服装业的迅猛发展,这个群体迅速扩大,遂成中国从事近现代服装业人士的总称。
  •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讲述一个旁观者、沉默者、布局者、奋斗者身处乱世,步步惊心,却笑到最后的传奇故事。杜鹃鸟不叫,就等它叫——看司马懿如何从一介儒生到托孤重臣再到天下一人的谋略与智慧。从中寻找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大赢家的终极密码。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更是不上台面,而他却能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魏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热门推荐
  • 不负此身

    不负此身

    “没有人的人生可以重来。”“除了我的。”禾一如是说,虽然她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何...不过既然木已成舟,浪费就是可耻了。不妨就让其再辉煌一些,痛快自如一点吧。顺带在收拾几个渣滓。
  • 网游之我是衰神

    网游之我是衰神

    什么?网游小说的主角?那可是个好差事啊,神功护体,妹子成群,人品爆表!啊哈哈,其实我想说你想多了,人品好了厉害算什么本事,让你看看衰神怎么逆袭的!
  • 请别丢失爱的小药丸

    请别丢失爱的小药丸

    时机把很多友情与爱情错综复杂化,谁都不知道自己在这一刻,或者下一刻成为谁的药丸,就像金瑞珠与安志浩,又像金瑞珠与宋明赫。而汇成最后的结局,不过是恋人间彼此介绍对方的时候,只散淡的留下一句:“我们之间只是朋友而已……”
  • 寻找猫圣石

    寻找猫圣石

    猫族的哈利·波特,再掀魔法传奇!猫勇士贝杰回到家乡莫督林村,然而一系列阴谋让整个村子陷入恐慌。可怕的上古传说,村长的神秘死去,来自母亲夏达的召唤,鲨鱼大海和丛林饿狼达克的报复……只有找到五块充满魔力的猫圣石,才能拯救动物森林!为此,贝杰和小伙伴们重新踏上了惊险刺激的魔幻征途……
  • 你是我心底的安宁

    你是我心底的安宁

    她是宁家大小姐宁曦,用八年喜欢了一个不喜欢自己的男人,却恬然不知他在利用她,在将自己父母留给她的全部遗产转让给他之后,他解除婚约,转而和自己妹妹背叛自己,一场“意外”的车祸,所有人都以为她葬身车祸,却不知,她被一个权势滔天的男人偶然救下。做了三年植物人,三年过去,她携他强势回归,虐白莲,撕渣男,当众打脸,开始她的复仇之路
  • 归宿是顾先生

    归宿是顾先生

    刚回国的林舒涵,就被顾大神拉到怀里委屈巴拉的“老婆,我们该要孩子了”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 唐革

    唐革

    景朝末年,天下狼烟四起,战争不断,各地军阀纷纷自立,边患问题愈演愈烈,这个公元七八世纪最强大帝国的威仪在金戈铁马的岁月里逐渐被消磨殆尽。二十一世纪青年李安在登山途中遭遇雷雨,一道银白色蛟龙般的闪电划破长。挣开双眼,就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 浮生,希望下辈子我们不在遇见

    浮生,希望下辈子我们不在遇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故事的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也许对浮生来说悲剧这是他一生最不愿提及的吧,而对于苗子来说浮生是他这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痛。
  • 嫁给美食先生

    嫁给美食先生

    冷酷无情的帅厨师V人美心善的女医生“我想吃到全世界的美食。”本是她随口说出的一句玩笑话,他却为她实现了。记者采访顶级帅厨师:“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呢?”司寒弋在镜头前淡然一笑,嗓音低哑,“为了把某个人养胖。”记者:“……”吃了一肚子狗粮怎么回事?!他的好友们:“……”我感觉你在秀恩爱,并且有证据。记者采访“最美”女医生“请问您当医生的初衷是什么?”唐沁柠看着镜头勾唇一笑,嗓音甜美,“为了让某人脱离疼痛。”她的好友们:“……”我有证据怀疑你在撒狗粮。当顶级帅厨师和“最美”女医生同框时,全世界沸腾了。她和他,活成彼此生命中最想要的样子。
  • 一朝江湖一朝妃

    一朝江湖一朝妃

    曲纪年,老娘喜欢你知道吗?老娘从万里之外的大周过来是要嫁给你,不要跟你做兄弟到江湖里打打杀杀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