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5100000009

第9章 储备粮轮换与粮价波动

(一)今年早稻收购市场的简要回顾

相信市场人士对2007年早稻收购期间的价格“无量上涨”印象深刻。和去年的开秤价相比,今年的早稻收购价格以较大幅度“跳空高开”,直接使得今年的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束之高阁”,派不上用场。随着收购的深入,早稻价格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看着收购价格一个劲儿地往上蹿,兼之湖南、江西等局部地区中、晚稻移栽遇到较为严重的干旱,“待价而沽”是农民的普遍行为。因此今年早稻收购市场就出现了收购价“无量上涨”的奇观。

事过境迁,我们不禁要追问,当时到底是哪一股力量在“推波助澜”?是粮食加工企业吗?显然不是。非但不是,粮食加工企业反遭新早稻收购价急剧上涨的“池鱼之灾”,2006年托市收购早稻的销售境遇可资说明。2007年早稻收购期,国家担心托市稻的销售给市场造成压力,原拟暂停托市早稻销售;然而仅仅暂停了一场,便又恢复了销售,并且投放数量不断加大。托市早稻销售态度的180度大转弯,乃是迫于当时市场的压力,情势使然罢了。因为当时新稻的价格太高,并且难以收到粮,如果不推出往年的托市稻,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就有“断炊之虞”。实际上,托市稻的买家主要为各类粮食加工企业。由此可见,粮食加工企业绝不会有动力去推高粮价;相反,会被高粮价所“劫持”,不得不以相对高的价格购买托市稻。

是粮食贸易企业吗?也不是。我们知道,粮食贸易以赚取差价为第一要义。粮价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泡沫不断被吹大的过程、一个风险不断累积的过程。高位接盘需要更高位套现,这显然太过惊险刺激。粮食贸易企业自然不会去参与这种危险的“博傻”游戏。

那么谁会甘冒或者不得不冒这种明示的风险呢?只能是储备粮承储企业。因为它们有硬性的储备轮换补库任务,包干轮换使得它们别无他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储备补库任务。因此2007年的新早稻价格由于托市稻销售价格的支撑而“跳空高开”,随后又在硬性的储备补库任务的“推波助澜”下“节节上涨”。农民在“卖跌不卖涨”的心理作用下,共同导演了一出“无量上涨”的“好戏”。

粮价这种短期内的急剧上涨,短期而言,对农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短期内的急剧上涨会打破市场上固有的平衡,并进而波及整个粮食市场,乃至引起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波动,对农民的长期增收并不利。特别是在粮价的急剧上涨期,农民往往由于大多处于观望等待中,大部分粮食并没有变现,并没有真正捞到多少实质的好处。

因此,保持粮食市场的稳定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显然,现在政府的政策取向是希望粮价缓步上涨的,粮价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时,政府也在极力寻求粮价波动的解决之道,哪怕这种波动是在正常的粮价上涨过程之中。本来,政府是寄希望于通过储备粮轮换实现粮食市场稳定,也赋予了储备粮轮换这一重任。《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明确指出,“中央储备粮的轮换应当遵循……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原则”。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储备粮的轮换很大程度上成为粮价波动的“肇事者”,与既定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是储备粮轮换本身不能承担这种重任吗?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出在储备粮轮换的方式上,明确地说,是包干轮换方式导致了这种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二)包干轮换与粮价波动的关系

储备粮作为一个整体,其规模是巨大的。假设中央储备在4500万吨以上,按照每年轮换30%~50%计算,则每年中央储备的轮换规模为1500万吨至2250万吨;再加上大致同等的地方储备轮换规模,每年的储备粮轮换数量在3000万吨至4500万吨之间。如此庞大的轮换规模本可以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包干轮换模式下,储备粮轮换等于“化整为零”,由众多分散的市场主体独立完成。中国的粮食市场本来就是一个相当分散的市场,本来就缺乏足够稳定市场的力量,现在储备粮轮换的分散包干,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市场的分散性。一个力量分散的市场同时也很可能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市场,正如一个散户投资者占主导地位的股市,往往也是一个波动剧烈的股市。因此包干轮换在客观上加剧了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在粮价上涨、粮食供给紧张的时候,各储备主体担心粮价继续上涨,竞相抬价抢购,造成粮价进一步上涨;在粮价低迷时,各储备主体为回避后市粮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竞相卖出,使粮价进一步趋低。这就是“散户”市场容易呈现的“羊群效应”。

在包干轮换模式下,储备粮的轮出和轮入时间容易趋同。一般而言,都是上半年集中轮出,下半年集中轮入。如果粮价突然发生波动,比如,上半年轮出后,下半年粮价突然上涨,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控时,由于上半年集中轮出造成粮食库存不足,政府就有可能缺乏进行宏观调控的“筹码”。因此,在包干模式下,政府有可能失去对粮食市场的控制力。

以上可以说是包干轮换与生俱来的、固有的缺陷。本来政府推出包干轮换的初衷是为了锁定储备轮换成本,将轮换风险转嫁给承储企业,同时也是给国有粮食企业“断奶”,并将其推向市场的一种手段。但是包干轮换并没有给予企业真正的轮换自由,而是戴上了两年轮换的“紧箍咒”。在“紧箍咒”的作用下,企业往往并不能从容地实现趋利避害。至于转嫁风险,往往也难以落实。一个大的行情波动,如果承储企业操作方向判断错误,由此产生的巨额轮换亏损足以使其关门大吉,最终危及的仍然是储备粮的自身安全。

(三)稳定粮价的出路——统一竞价交易轮换

近两年来,国家陆续在几个大的粮食主产区及主销区建立了若干个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粮食交易市场体系。目前这些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大部分只承担最低收购价粮食的交易任务,储备粮轮换进场交易的很少。如果将储备粮轮换交由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统一进行运作,可有效避免包干轮换的缺陷,从而真正发挥储备粮轮换稳定市场的作用。

首先,竞价交易模式下,储备粮轮换采取整体运作的方式,避免了“化整为零”,由于储备粮整体规模巨大,有望成为稳定粮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当市场价格极度低迷时,储备粮积极入市竞价采购;当市场价格非正常上涨时,储备粮公开竞价抛售。唯有如此,方能发挥储备粮的市场“稳定器”作用。然而,在包干模式下,储备粮轮换决策由分散个体作出,并且各自为战,不但不能稳定市场,反而容易造成“助涨助跌”的负面影响。

其次,通过交易中心公开进行储备粮的吞吐轮换,可有效发出宏观调控信号,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当粮价上涨过快时,政府通过交易中心公开竞价抛售储备粮,一方面增加了市场的供给,有利于抑制粮价的进一步上涨;同时公开竞价抛售行为本身也表明了政府的宏观调控立场,从而影响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使得宏观调控的目标更加容易达成。这有点类似于央行票据的公开市场操作,这种操作行为发出的信号常常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2004年3月份,当时粮价上涨势头正猛,广东省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在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抛售了20多万吨的储备粮,迅速稳住了粮价。其实当时20多万吨的供给并不能给市场造成多少实质性的影响,粮价的平稳更主要的是通过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实现的。因为公开竞价抛售行为表明了政府不希望粮价继续上涨的态度,市场主体从而调整了自己的市场预期:粮食买方因为改变粮价还会继续上涨的预期而不再盲目跟进抢购,由此需求出现减少;粮食卖方由于担心粮价下跌也相应加大粮食的出售,由此供给出现增加。这样,整个市场的供需力量对比得到逆转,最终实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

再次,宏观调控方式更加灵活。储备粮由政府统一通过交易中心进行竞价轮换,政府对储备粮轮换的控制力大大加强,同时宏观调控方式也更加灵活。政府可以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灵活调整储备品种结构、数量及轮换的时间,从而实现最佳的宏观调控效果。举例来说,当粮价出现结构性上涨时,即在粮价整体上涨不明显的情况下,个别品种价格上涨过快,这时候为了避免结构性上涨引起粮价整体的上涨,可以考虑改变原有的储备品种的结构比例,减少价格上涨过快品种的采购,适当增加其他品种的储备规模,从而在维持总体储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调整储备结构,就可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另外,政府的储备规模本身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发挥储备粮的“蓄水池”作用。当粮食明显供过于求、价格低迷时,可以适当增加整体的储备规模,“多蓄水”;当粮食供应紧张、价格快速上涨时,可以适当减少整体的储备规模,“少蓄水”。如果拘泥于年度间的储备规模不变,则丧失了通过调整储备粮规模本身来调控市场的好机会。

最后,通过交易中心进行储备粮的竞价轮换,不但可以灵活地实现对市场的调控,有时还可以取得很好的轮换效益。2002年下半年,当时粮价低迷,全国出现“卖粮难”的局面,广东省有关部门通过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大量采购粮食,在获得较低采购价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卖粮难”的局面。2004年初,在粮价大幅上涨,市场出现“买粮难”的紧急情况下,又通过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大量抛售储备粮,不仅使2002年采购的粮食卖到了不错的价钱,并且有效地抑制了粮价进一步的攀升。调控的灵活性与轮换的效益在此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当一个市场完全由众多的、分散的、力量弱小的主体构成时,它是不稳定的。市场虽然最终会走向均衡,但是均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起伏动荡的过程,并且均衡之间的过渡也是充满波折的。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啤酒繁荣”案例一样,当啤酒出现紧缺时,每个人下意识的行为是多储备一瓶啤酒。当每个人都多储备一瓶啤酒时,可以想见,市场的需求顷刻之间放大了一倍。然而这放大的需求仅仅是建立在担心啤酒紧缺的基础之上,并非人们的酒量突然增加了一倍或者喝酒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仅仅是一种心理因素。这就是散户市场的“羊群效应”。

包干轮换将规模巨大的储备“化整为零”,将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分拆,让本就分散的市场更加分散化,因而是造成或增加市场波动的制度原因。我们提倡将储备粮的轮换统一通过粮食交易中心进行运作,就是重塑储备粮的“机构投资者”形象,重塑稳定市场的力量。

(此部分完成于2007年11月)

同类推荐
  • 大话闽商

    大话闽商

    本书共九章,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上叙述了闽商的兴衰和在中国各大商帮中的地位。通过对闽商中一些代表性人物从商经历的描述,告诉人们一个个典型闽商的非凡经商历程和个性特点。
  •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本书试图在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融通经济学与管理学与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并论述了企业持续发展是在异质性的基点上市场与核心能力匹配互动的结果的观点。
  • 财政风险概论

    财政风险概论

    许正中编著的《财政风险概论》主要介绍了财政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化解,国债风险及其防范,社会保障性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金融性财政风险及其化解,非金融性国有企业引发的财政风险及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建立平准基金,阻断风险系统性触发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一辑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一辑

    本书主要有四篇:宏观篇、政策篇、市场篇、资料篇。主要研究了2009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粮价上涨与通胀之辨、热评政府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新早稻上市七问、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等。
  •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方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方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特点与投资重点、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金融制度安排,以及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贸易制度安排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等。
热门推荐
  • 异旅星途

    异旅星途

    如果不是那个改变了命运的夜,自己还是那个把自己锁在家里,没有朋友,没有冒险,没有追求和欲望的心事重重的少年。他望着茫茫星河,不知该去往何方,随着自己逐渐变得强大,回家的路却还是那样漫长。异旅星途,究竟命运是归宿是哪里?又或者所有的执着,所有的痴妄只是一场易醒的梦。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我的世界之元气骑士

    我的世界之元气骑士

    当骑士穿越到MC世界会发生那些趣事呢?请阅读本书。
  • 遥远的距离渐近的心

    遥远的距离渐近的心

    初见是你经过窗前时,正好对上那一双不含任何杂质清澈似水的眼眸而产生的悸动,从此我们的世界便开始交错。
  • 夫人别跑之往事今生

    夫人别跑之往事今生

    “君子攸宁。”宋如云喃喃的念到。“我妻如云。”王攸宁看着对面的人。
  • 上仙独爱魔女

    上仙独爱魔女

    他是高高在上的仙。她是被人类所畏惧的魔。似乎所有的的事情都在那个陷阱划上了句号。昔日的情早就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有爱亦有恨,他爱她,他恨他。三世纠缠,或福?或祸。
  • 易烊千玺:青春底站

    易烊千玺:青春底站

    相遇便是那么美妙,那么的幸运。很幸运,她,遇见了他。易烊千玺,缘分让我认识你,让我喜欢你,甚至爱上你。
  • 同体

    同体

    他是另一个世界的她。他们双生共命,她死既他亡。这是一个爱上“自己”的故事。“你想怎么死?”“我想和你同归于尽……”
  • 异界之独翼传说

    异界之独翼传说

    道与情之间的虚幻也不过是大梦一场希冀无敌于世间也是想给她一双坚不可摧的翅膀令她翱翔是要粉碎天道还是要踏破轮回也就是一念之间所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就是不愿了结那一丝千古不化的情愿六道轮回,也只是我寻找她的起点
  • 末世大千世界

    末世大千世界

    天外陨石的到来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昆虫、兽类和植物开始变异,人类世界分崩离析,仅有一些幸存的人类艰难的生存着。世界上出现了很多奇怪的区域,这些被神秘力量笼罩着的地方,是根据电影、电视剧、游戏,还有各种文学作品形成的独立世界,幸存的人类开始进入这些世界冒险,成功通关后会获得里面的知识和物品,如果失败将会无声的死在里面。面对变异动植物的猎杀,幸存的人类只能进入独立世界冒险来获得对抗它们的能力和装备,生存成为了唯一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