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3200000015

第15章 四、佛教、道教与蛇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道教也在汉代发展起来,从此,中国的崇蛇意识和崇蛇习俗,民众的敬蛇、尊蛇和畏蛇、厌蛇的心理,都增添了新的内容。

佛教来自印度,而印度有崇蛇的传统。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自然会吸收本国大量的原始宗教内容,其中也包括崇蛇传统和畏蛇风俗。

这样,蛇虽然不再是图腾,却借助宗教的翅膀,继续在空中飞翔。

(一)印度传统文化的蛇崇拜内容

佛教中与蛇相关的内容有很多来自印度古代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讨论佛教中的蛇之前,有必要先来看一看印度传统文化中的蛇崇拜内容。

1.从印度的蛇节和弄蛇谈起

印度人尊崇眼镜蛇,这种风习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雪拉拉村表现得特别充分,这里的蛇节比其他地方更为隆重。

在节日前夕,这里的村民们分头准备。男人们到野外去捕捉节日要用的眼镜蛇,捉到之后就盛放在容器里,带回家中供养。女人们要禁食、祈祷、打扫房间。当节日来临,村民们都要在拂晓时沐浴,干干净净欢度盛大的节日。日出东方,男人们捧着盛放眼镜蛇的坛坛罐罐前往会场,女人们佩戴心爱的金银饰物,约女伴同赴盛会。大家排成队伍,打着旗帜,奏响乐器,前往湿婆庙。男人们把还没有拔掉毒牙的眼镜蛇置于湿婆像前。女人们有的跪下来向眼镜蛇献上贡品,有鲜花、稻米、牛奶和燃烧的樟脑,口中祝祷希望神灵使她们能够生儿育女。

祭奠之后,眼镜蛇又重被装入容器,带到村外草地上放走。女人们或用花朵拂拭它们的头部,或以五色香粉洒在它们的身上。

印度又有弄蛇的传统,在莫拉赛村有弄蛇大学,学制三年,每年招生200多人。学校教给学员捕蛇,拔掉蛇的毒牙、养蛇、弄蛇等技艺。印度人中有的自幼与蛇亲近,甚至能够与蛇同眠。

弄蛇是由江湖艺人表演的,他们吹奏乐器,让蛇从筐中挺起,随着乐曲摇摆如舞。不少人认为蛇是神的儿子,除了音乐之外什么都不怕。实际上,蛇没有外耳孔和鼓膜,听不到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不过,蛇的内耳能通过腹部的皮肤、肋骨和下颌骨,感受到地面振动传来的声波。弄蛇人在吹奏乐器时,随乐曲左右摇摆,并用脚打着节拍,踏动地面。这样,眼镜蛇就对通过地面的声波迅速产生感觉,作出一些相应的反应。

今天印度文化中的种种与蛇相关的内容,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2.古代印度宗教中的崇蛇内容

古代印度宗教萌生于“吠陀时期”。这一时期始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在宗教典籍“吠陀”中,记载了至上神和雷神因陀罗大战宇宙之蛇弗栗多的故事。据说弗栗多是雷雨云的化身,令诸神畏惧,而因陀罗与弗栗多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战胜了弗栗多。

印度宗教中,也可以看出上古地域性崇拜的影响。对蛇、猴、象等动物的崇拜,可能起源于上古图腾崇拜。

随着印度社会和宗教的发展,祭仪变得繁缛,神的地位发生变化。梵天成为第一位的主神,而毗湿奴和湿婆是仅次于梵天的神。

大神湿婆和蛇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印度教的传说中,他以圣蛇为卧榻,躺在蛇身上,脐生莲台,四面四臂的梵天趺坐在莲台上。他的表征是:三股叉、眼镜蛇和神螺等。

印度的蛇节也与湿婆有直接关系。相传湿婆曾化身为一个过路的云游者。一日经过雪拉拉村,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接待和极大的尊敬。湿婆为之感动,现出真身,并准备赐给这个村子恩惠,作为所受款待和尊敬的答谢。村长想到村民们常被眼镜蛇咬伤,就请求湿婆使眼镜蛇不要再伤害他们。湿婆应允,从此该村村民与眼镜蛇和睦相处,不再被伤害。由此,便有了后来的蛇节,有了以眼镜蛇奉献在湿婆大神像前的仪式。

后来出现的佛教,吸收了印度教中某些崇蛇的内容,佛教中所说的龙,原本都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印度的龙(蛇)也为中国的僧众所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蛇、异蛇又增加了新的伙伴。

(二)佛教传入后的中国崇蛇新内容

佛教产生于印度,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印度的“龙”和崇蛇传统,也随着佛教一起影响到古代中国社会。

1.八部众

佛教天神中有“八部众”,也称“天龙八部”,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罗迦。其中龙众的渊源与蛇神相关。而摩?罗迦是大蟒神。这些天神传到中国以后,逐渐为信仰佛教的人们所接受。

2.龙王与龙女

佛教《华严经》中有无量诸大龙王,是水神,能兴云布雨。由于中国原有蛇与风雨相关的传说,又有“云从龙”的观念,所以比较自然地接受了龙王的传说,并且把蛇也同龙王拉上了关系,我们前面讲到的衔珠报恩的灵蛇,是龙的儿子,可以出入水域,就是一位稍次于龙王的角色。

龙王的女儿就是龙女。佛教神话中有龙女成佛的故事。《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娑竭罗龙王女8岁时即“智慧利根”,常听文殊师利菩萨说《法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后见佛献宝,变为男身,立地成佛。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也接受了龙女的传说,并且丰富、发展了龙女的故事。《太平御览》卷八?三引《梁四公记》,讲述了东海龙王的女儿掌龙王藏殊,梁武帝将烧燕献给龙女吃,得到龙女丰厚的回报。唐代李朝威在小说《柳毅》中讲了柳毅和龙女的爱情故事。但印度传说中的龙女或保留着蛇的影子,有的龙女是龙和人所生。中国传说中的龙女已不再有蛇的血统。

3.四天王与蛇

佛教有“护世四天王”的传说,讲须弥山腰有一座犍陀罗山,山上有四位天王,分居四峰。中国的佛教寺院常见四大天王塑像,其中西方广目天王手上缠绕着一条龙或一条蛇。他的从者是龙,此龙的原型也是蛇。

4.身为神将、神兽的蛇

印度古代传说中有十二神将,蛇为安底罗神将。佛教经典《大集经》中叙述了南方海中的仙山琉璃山,叫做潮,有各种宝藏。山中有窟,叫做“种种色”窟,是过去菩萨居住的地方。有一条毒蛇住在其中。另有“无死”窟,里面有一匹马;还有“善住”窟,内有一只羊。山上还有树神,叫做“无胜”,有罗刹女名叫“菩行”,她们的周围各有五百眷属围绕。这两位女人供养着毒蛇、马、羊这“三兽”。

毒蛇居住在菩萨住过的“种种色”窟中,又受到神人的供养,自然是地位很高的神蛇。

5.属蛇的人供奉的菩萨

佛教把十二生肖与菩萨和佛相对应。龙年和蛇年出生的人特别供奉的神是普贤菩萨。普贤是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据说他曾经在四川峨眉山显灵说法,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专司“理”德。寺庙中也常见他的塑像,他的坐骑是一头白象。

6.蛇曾是佛的助手

佛经《六度集经》卷五中,讲述了一个沙门和蛇、乌鸦、猎人的故事:

过去有个国家名叫摩天维,国王名叫难。他学通神明,感悟说“我的肉体会朽,成为粪土,还能保什么国家?”于是捐弃了荣华富贵,穿上大士的法服,以一钵食为满足。禀沙门戒。隐居在山林之中,达三十年。林中一树边有坑,深三十丈。一天,有一个猎人驰骋猎鹿,掉进了坑中,当时有一只乌鸦、一条蛇,也受到惊吓,都跌入坑中,身体都受了毁伤,同被困在坑下,仰天悲号,发出孤独绝望的声音。道士听到这声音,举火照见了坑中的受难者,他们正在哭泣,涕泪交流。道士来到坑边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忧虑,我把你们救上来”。当即搓了一条长绳,垂了下去。三个受难者或用嘴衔绳,或用手拉绳,爬上来,保住了性命,一齐叩头致谢说:“我们得以重生,是道士您仁惠弘普无量,使我们又看见了天日。我们愿意终身报答您的恩情于万一。”道士说:“我原为国王,国大民多,宫宝采女在各国中为上。希望得到什么就有什么。但是,我把国看成怨窟,认为色、声、香、味、华服、邪念是六柄利剑,在斩截我的身子;是六支箭,射中我的躯体,这六种邪轮番使我痛苦,难忍难堪。我非常厌倦,捐弃了国家做了沙门。我愿开化群生让众生还其本元,岂止是你们三个呢?”于是他让他们各回自己的处所,不违佛教。猎人说:“我处世多年,虽看到儒士积善成德,可哪里像佛弟子这样恕己济众,隐居而不求扬名的呢?”他请道士到自己家中,表示他愿供养道士。乌鸦说:“我的名字叫钵,道士如果有难,请呼我的名字,我一定赶来。”蛇说:“我的名字叫苌,如果道士您有祸患,请呼我的名字,我一定来报恩。”三个受难者辞别了道士走了。

后来有一天,道士到猎人家,猎人远远看见他来了,告诉自己的妻子说:“这个不祥的人来了,我让你准备食物,你慢慢地假意应付,拖过中午,他就不会吃咱家的饭了。”妻子看见道士,很不高兴,假意留道士吃饭,虚谈着过了中午,道士走了。回到山中去看乌鸦,呼它的名字钵,乌鸦来问他:“从哪里来?”回答说:“从猎人家来。”乌鸦问:“吃过饭了吗?”回答说:“他准备的饭还没做好,日已过午,这时间已经不应该吃午饭了,所以我走了。”乌鸦说:“违仁背恩是大的凶逆。我没有饮食,无法招待您,请等片刻,我去去就来。”说罢就飞到般遮国,进入国王后宫。看见王后躺在那里,首饰中有明月珠。乌鸦衔了明月珠飞回,将这宝物奉送给道士。王后失去了珍宝,怎么也找不到,就告诉了国王,国王通知臣民,有得到明月珠的,送进宫来,赏金银各千斤,牛千头、马千匹。得到明月珠隐匿不报的,就犯了重罪,全族处死。

道士得了明月珠,把它送给了猎人,猎人却把道士捆绑起来向国王告发。国王问:“你从哪里得到这件宝物?”道士非常为难,说是乌鸦给的吧?那全国的乌鸦都要被杀光。说是偷的吧?那就不是佛的弟子了。只好默不作声,忍受拷打。不知挨了多少杖,他也不怨国王、不恨猎人,还说:“这样就让我感受到佛度众生的各种苦了。”

国王命令说:“把道士活埋了,只露一颗头,等明天砍头。”道士身体被埋,便呼蛇的名字说:“苌!”蛇听到了,说:“天下知道我名字的人只有道士,高声呼我一定有原因。”急速爬到道士那里,见道士这个样子,叩头低声问道:“因为什么落得这样?”道士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蛇。蛇流着眼泪说:“您的仁如天地一样,还遇到这样的横祸……那个国王只有一个太子,没有别的王储。我将进宫去咬死太子,再用我的神药给他敷上又可以复活。”

夜里,蛇进入王宫,咬死了太子。国王十分悲痛,命令停尸三天,下令说:“谁能救活太子,我愿把国土分给他一半,让他治理。”

三天过去了,国王没顾得上杀道士。太子的尸体被载往山间,准备火葬,经过道士旁边的时候,道士问:“太子得了什么病死的?不要葬,我能让他复活。”从者报告了国王,国王悲喜交集,说:“我赦免你的罪,分国土给你,让你当国王。”道士把蛇的神药给太子敷上,太子醒来,忽然哭着说:“我为什么在这里?”从者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太子回宫,大家都很高兴。国王要分国给道士,道士不肯接受。国王这才明白了,说:“分给他国家都不受,怎么会当盗贼呢?”就问道士:“你是哪国人?为什么现在当沙门?怎么有了杀身之祸?您这样的仁者,为什么遇到这样的灾难?”道士原原本本把实情告诉了国王。国王通知猎人说:“你对国家有功勋。把你的亲属全部叫来,我要重重赏赐你们。”猎人和他的近亲、远亲,全都来到王宫门前。国王说:“不仁和忘恩负义是最大的罪恶。”就把猎人和他的亲属全杀掉了。

佛告诉出家人说:当时的那个道士就是我自己。乌鸦就是?鹭子,蛇就是阿难,猎人就是调达。猎人的妻子就是怀?女子。

蛇是这个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是它救了道士(佛)。佛又点明,它是阿难。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叔父斛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的堂弟。释迦牟尼回乡时,他跟从出家,侍从释迦二十五年,是“十大弟子”之一。为佛教的重要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故事中那条名叫“苌”的蛇地位是何等重要了。它是佛的助手。

故事中所称“道士”,实际上是佛教的出家人。《六度集经》原是印度佛经,吴康僧会译经时,译为“道士”。道士也称道人,是通晓佛教哲学的僧人,是和尚的旧称。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下:“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

(三)道教中的蛇

道教中与蛇有关的内容有些与佛教中的同类内容互相影响和渗透,以至于合一。也有一些独具特色、源于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与习俗。

1.崇蛇内容

道教信奉的神有真武帝君,真武本为玄武,是龟蛇之交,龟蛇相合。演变为真武帝君,就成了人形,但身旁有龟和蛇,或者脚踏龟蛇。传说中,玄武大帝(或真武大帝)主宰着北方。手下有龟、蛇二将。龟蛇二将本来是水、火二魔,分别有坎、离二气,曾扰乱天下,玉皇大帝派玄武大帝率众神将和他们作战,玄武大帝擒住了化为龟、蛇的水火二魔,将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

六丁六甲神也是道教的神,分别与十二生肖之一对应。六丁中有一位是蛇,为丁巳,属阴神。

北京的白云观内,有元辰殿,内有六十甲子神像,其中有五位是蛇相。他们分别是: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执铁棍。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持纸轴。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持盅。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执枪。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端坐。

每一个人出生年的干支,叫做他的本命元辰。道教认为,每一本命元辰有一位相应的保护神。供奉、礼拜本命元辰神像,修真炼性,才能长生久视。上述五位蛇相的神,就是供属蛇的人们尊奉的元辰星宿神。六十甲子神的姓名前面以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而称,肖蛇人的本命元辰神的称谓中都有“巳”。其他属相的人也各有五位本命元辰神。

2.《抱朴子》中的蛇

东晋葛洪的道教论著《抱朴子》一书,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内容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五十卷,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内篇和外篇中都多次谈到蛇。

《内篇?论仙卷》说:“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蛤……蛇之为龙,皆不然乎?”又说:“马皇乘龙而行,子晋躬御白鹤,或鳞身蛇首……”

《内篇?对俗卷》:“余数见人以蛇衔膏连已斩之指。”是说自己多次见到人用一种叫做“蛇衔”的草药医治外伤,连结已经斩断的手指。这显然不会是真的。不过,关于蛇衔的传说流传很广,据说蛇用一种特殊的草为自己或其他的蛇治伤,有人看到,就用这种草治人的外伤,草也得名为“蛇衔”。

南朝宋刘敬叔在《异苑》卷三中也记述了蛇衔的奇效:“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欧洲也有类似的传说,《格林童话》中有一篇故事讲到蛇用一种奇特的草连结自己的断体,这个故事我们将在后面再作介绍。

我国民间至今流传着云南白药的传说,传说中,白药的产生也与蛇有关,有人看到蛇以草疗伤,受到启发,找到了制造白药的原料之一。

《对俗卷》说“幻化之事,九百有余”,包括“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大约当时有人能弄蛇耍蛇,有人会表演另外一些幻术、魔术,道教也利用幻术杂耍来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之事。

《对俗卷》还说有“千岁之龟”,在龟的上方“时有白云蟠蛇,千岁之鹤”,“蛇有无穷之寿”。认为蛇与龟、鹤都是长寿的动物。

蛇的蜕皮现象,使人误以为蛇可以常葆青春,又由此认为蛇有无穷的生命力,并且有连结断体的特异功能。

《内篇?至理卷》说:“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悉令伏不能起……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禁之,则立愈。”这是讲用气功一类的方法禁毒蛇猛兽。

《内篇?释滞卷》再次讲到用气功一类方法降伏虎狼蛇虺,说善于用气的人,“嘘水水为之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嘘虎狼,虎狼伏而不得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又谈及“二首之蛇”、“五丁引蛇以倾峻。”

《内篇?仙药卷》说有一种叫木渠芝的仙草,吃下去可以白日升天。木渠芝寄生在大树上,像莲花,“其皮如缨蛇”。

《内篇?杂应卷》说有一种叫“蛇足散”的仙药。又说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即有七十二位龟与蛇合一的神随在老君之后。还讲到“蛇脂丸”可以固齿。“龙导虎引……蛇屈鸟伸……”等动作的体操可以保持听力不减。飞升上天要乘晒,“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

《内篇?黄白卷》说“蛇之成龙”是由于“自然之感至”。

《内篇?登涉卷》说:“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呼叫这条大蛇的名字,就会有吉祥。又说:山中“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

《登涉卷》还以较长的篇幅讲了避蛇的办法:

昔圜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今带武都雄黄色如鸡冠者五两以上,以入山林草木,则不畏蛇。蛇若中人,以少许雄黄末内疮中,亦登时愈也。

蛇种虽多,唯有蝮蛇及青金蛇中人为至急,不治之一日则煞人。人不晓治之方术者,而为此二蛇所中,即以刀割所伤疮肉以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而人得活。此蛇七、八月毒盛之时,不得啮人而其毒不泄,乃以牙啮大竹及小木,皆即?枯。今为道士人入山,徒知大方而不晓辟之之道,亦非小事也。未入山,当预止于家。先学作禁法,思日月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以卫其身,乃行到山林草木中,左取三口气闭之,以吹山草中,意思令此气赤色如云雾,弥漫数十里中。若有从人,无多少皆令罗列,以气吹之,虽践蛇,蛇不敢动,亦略不逢见蛇也。若或见蛇,因向日左取三气闭之,以舌柱天,以手捻都关,又闭天门,塞地户,因以物抑蛇头,而手?之,画地作狱以盛之,亦可捉弄也。虽绕头颈,不敢啮人也。自不解禁,吐气以吹之,亦终不得复出狱去也。

若他人为蛇所中,左取三口气以吹之,即愈,不复痛。若相去十数里者,亦可遥为作气呼彼姓字,男祝我左手,女祝我右手,彼亦愈也。

介先生法,到山中住,思作五色蛇各一头,乃闭气以青竹及小木板屈刺之,右徊禹步,思作吴蚣数千板,以衣其身,乃去。终亦不逢蛇也。或以干姜附之,带之肘后,或烧牛羊鹿角薰身,或带王方平雄黄丸,或以猪耳中垢及麝香丸,著足爪甲中,皆有效也。

又麝及野猪皆啖蛇,故以厌之也。又云日鸟及?龟亦皆啖蛇,故南人入山,皆带?龟之尾,云日之喙以辟蛇。蛇中人,刮此二物以涂其疮,亦登时愈也。云日,鸩鸟之别名也。

又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吴蚣。吴蚣知有蛇之地,便动作于管中。如此,则详视草中,必见蛇也。大蛇丈余,身出一团者,吴蚣见之,而能以气禁之。蛇即死亦。蛇见吴蚣在涯岸间,大蛇走入川谷深水底逃。其吴蚣但浮水上禁。人见有物正青,大如?者,直下入水至蛇处,须臾,蛇浮出而死。故南人因此末吴蚣治蛇疮,皆登愈也。

书中介绍的避蛇之法离奇古怪,多属迷信的妄言。其中有的做法主要凭借意念,如走到山林草木之间,左取三口气,吹到山草中,意念中想象这三口气像红色的云雾,弥漫几十里,让随从自己的人也吹气,这样据说踏上了蛇,蛇都不敢动。这种以意代气的方法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书中又说广成子让黄帝佩带雄黄,结果把蛇都驱走,被蛇咬了也可以用雄黄末治伤;带雄黄丸也能避蛇,这看起来并不怪异,雄黄确实有毒,是否可以用来以毒攻毒呢?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还含有少量重金属盐,可以治疗恶疮、杀死寄生虫。但是,有人做过实验,在箱底铺上雄黄,把蛇放进箱中关了几天,蛇却安然无恙,这说明雄黄也没有杀蛇或避蛇的功效。

《抱朴子》中有关蛇的记载还有许多,见于《地真卷》、《遐览卷》、《祛惑卷》和《外篇》的《逸民卷》、《任命卷》、《酒诫卷》。归纳起来,其中所讲的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无穷之寿或象征吉祥的神蛇;二是伤人的毒蛇,有的能把竹木咬得枯焦,毒性显然被夸大了。甚至还有长百余里,口牙大得像能装三百斛货物的大船的?蛇。书中说对于伤人的蛇要躲避、制服之,避蛇的方法有的可能来自民间的巫术,道教本来就是渊源于古代巫术的宗教,在道教的发展中仍然不断接受巫术意识的影响。《抱朴子》内篇整理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理论,其中自然会含有不少巫术内容。

随着神话传说的发展演变、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流行,蛇的传说、故事日益丰富,蛇的形象更为复杂化,在传说中的种类不断增加。有的是神灵,有的是妖孽,有的是人的朋友,有的是凶险的灾星。还有佛法的卫士、道家的神将、属蛇的人们的保护神等等。

同类推荐
  • 黄河八百里行

    黄河八百里行

    《黄河八百里行》是宁夏日报为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组织的一次大型系列报道,是宁夏新闻史上的首创。报道真实地反映了自治区成立30年,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境内黄河两岸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变化,描写了人文自然景观、民风民俗、轶闻趣事。为了解、研究、宣传宁夏提供了特色材料。读者反响强烈,也引起全国新闻界的关注。
  • 崇尚科学(上)

    崇尚科学(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宁海故事精选

    宁海故事精选

    宁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建宁海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本书分为名胜景观、名人贤士、乡间风情三部分,展现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错半身

    错半身

    她,外习一身好武艺,内修一身好厨艺,心情好时,修理修理一起长大的他;心情不好时,这一身好武艺得以在他身上尽情展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落樱化尘

    落樱化尘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一念之差便落叶纷纷/天凉了每滴泪都温暖着诸佛/世间事旧得不能再旧了/却依旧落花流水/我天高地阔地看着想着/却不能转过身去——/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这时一支从来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唯一的退路仓央嘉措
  • 千宾

    千宾

    界之桎梏,道之枷锁,观沧澜涧,登天诛峰,悟道万物归无,破天地界面,主宰万方。
  • 医道无疆

    医道无疆

    他时刻谨记入学时庄严的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勇挑太子爷,狠批院主任,这个小人物究竟有什么大背景?是什么支撑着他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护士、老师、医生各色美女纷至沓来,谁又是他的真命天女?
  • 傲娇明星到校园

    傲娇明星到校园

    女主是一个红到爆的万人迷,因此作为明星交换生驾到并加入男主的校园,两人性格不和,也总是吵架,但是当他们撞在一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二哈天灾不会打架

    二哈天灾不会打架

    玩家:“精灵势力胸大貌美,矮人势力甲固血多,加入你的势力有什么好处?”杜恩:“智商上的优越感。”玩家:“精灵的精英组织叫女皇巡游者,华丽拉满。矮人的顶尖势力叫精金兄弟会,福利拉满。你的顶尖势力叫什么?”杜恩:“嚎门。嗓门拉满。”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 平凡之路的永恒之心

    平凡之路的永恒之心

    70后平凡之路,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也许注定这一生的不平凡,但是却为平凡做出绝不平凡一生,前十四年的苦难铸就,后三十年的非凡。这一路感谢太多的人,帮助的人太多太多。此生无以为报,再次感谢。
  • 神徒

    神徒

    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