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700000003

第3章 永争遨游太空的苏联人(3)

对于总设计师科罗列夫而言,这既是苏共中央交代的政治任务,也是大国竞争的需要。

所有人只记得列昂诺夫出舱行走的那一伟大瞬间,却无从得知瞬间背后生死交织的艰辛:如果在太空中旋转不停无法控制,如果宇航服膨胀堵塞舱门,如果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如果座舱内氧气压力和温度异常,即将爆炸,怎么办?

在太空,航天员出舱远非打开门往外迈步这么简单,除了要穿好航天服外,还要通过一个过渡舱(气闸舱),先对气闸舱进行泄压,直至舱内与舱外的压力达到一样水平,然后才能进入太空。塞弗林是负责太空行走设备的设计师,他提出了一个可伸缩的气闸舱方案,看起来既简单又巧妙。

1965年2月之后,苏联对新的飞船系统进行了发射试验,令他们沮丧的是,这次带气闸舱的无人试验飞船在返回时提前启动了自爆程序,飞船连同许多关乎航天员生命的珍贵数据一起粉身碎骨。随后进行的另一场飞船试验,结果仍然令人失望,飞船甚至都没有到达预定轨道就中途爆炸了。“联盟号”新式飞船还在初步研制中,如果按部就班等待它的完成,必须得等上六到八个月。但根据情报,美国人很快就要实施太空行走。塞弗林只好孤注一掷,向苏共中央提出了及早发射“上升2号”的建议,并很快获得了批准,时间就在一个月后。

这次被选定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有两名,一名是指令长帕维尔·别利亚耶夫,另一名就是驾驶员列昂诺夫。

1965年3月17日,“上升2号”发射升空的前一天深夜,总设计师科罗列夫来到“上升2号”成员组驻地进行最后一次谈话。这次夜访既是为了鼓励大家要有信心,也是提醒大家要做好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

科罗列夫觉得有必要将实情告诉两个小伙子:“发射场所有人都清楚,我们这几次飞行试验都遭遇了失败,但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你们也一定知道了,美国人正在加紧试验,他们的航天员很快就要走出飞船,企图抢在我们前面进入太空,所以我们现在决定上天是一种巨大的冒险。”

在科罗列夫眼中,列昂诺夫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年轻人。他还记得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开玩笑地抱怨:“闲得太久了,在部队时,天天飞行,可这儿呢?一个星期一次,好像给小孩发糖果。”

此时的列昂诺夫也神情凝重:“我们状态良好,为了这次飞行,我们进行了所有必要的训练,包括心理准备。”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但他同样很清楚——美国已经准备就绪,哪怕只是把手伸到飞船外面晃一晃,也将被宣传为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行走。

科罗列夫即将年满60岁,他还不知道自己会在几个月后因病离开人世。他这时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今天是作为一个父辈在和你们说话,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作为一名工程师,我也十分明白,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但是我确信,我们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列昂诺夫在宇宙飞船舱内起飞前,他再一次对列昂诺夫叮咛道:“我们没有任何资料,也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一定要随机应变,千万别当冒失鬼。走出飞船就向我们挥挥手,然后立刻回来。”

1965年3月18日上午,“上升2号”飞船从戈壁深处的发射场升空。刚一起飞,飞船就遇到了麻烦,本来应该进入距地球300千米的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却过分卖力,实际高度达到了500千米。

当“上升2号”飞越里海上空时,气闸舱的圆形舱盖开始移动并逐渐开启。接着,身穿航天服的列昂诺夫先从舱口伸出了他戴着头盔的脑袋和肩膀,然后是整个身体。31岁的列昂诺夫向世人挥手致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茫茫太空漫步的人。

按照原定计划,飞船围绕轨道飞行第一圈时,列昂诺夫就开始进行出舱准备。他身上系了一根与飞船相连的绳链,长535米,内有一根电话线,像一条脐带,目的是保持与飞船的联络及安全,防止航天员飘离飞船。

到第2圈,列昂诺夫在确认座舱密封完好后,才打开了向内开的舱门。此前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的气闸舱就像手风琴的风箱,渐渐张开、伸展。别利亚耶夫对列昂诺夫挥手致意,说了句“祝你好运”。

事后,列昂诺夫回忆说:“你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什么,心情非常紧张。说是出舱行走,但当时不是抬腿走出去的。我轻轻地推了一下舱盖,整个身体‘呼’的一下就弹出去了,完全不由自主,就像一个水瓶上的软木塞一样冲出了舱口。”

生命之门成了鬼门关

出舱后,列昂诺夫在太空除了漂浮就是翻筋斗,他尽力尝试做点别的,摘下可移动的相机,又移动了几件舱外的物体,然后准备返回舱内。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麻烦。

一开始,列昂诺夫每次把相机放进气闸舱时,它都会立即被气闸室中的微小气压冲出来,飘出舱外。折腾了半天,他硬把相机推进通道,先把一只脚伸进气闸室,然后将相机的背带放在脚下踩住,这才将它放入,可身子却被卡在了舱门口,怎么也回不来。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幕。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听着无线电波传出的叫喊声,万分焦急。此时,留在座舱里的别利亚耶夫眼看列昂诺夫处境危险,也只能是干着急,帮不上忙。

生命之门成了鬼门关。几番挣扎之后,列昂诺夫已经筋疲力尽。他意识到,他可能再也回不到飞船内了。

列昂诺夫气喘吁吁,决定冒险一搏。他开始尝试减少太空服的压力,试了一次,不行,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一次次徒劳无益的尝试,使得他几乎完全丧失了生还的信心。

他决定采取最后一次自救,将压力减小到允许的极限值以下,这次航天服终于瘪了下来,缩小了体积。快要虚脱的列昂诺夫终于回到了飞船内。

列昂诺夫在太空行走了12分零9秒,但为了挤进舱门他又拼力花了12分钟。为此,他的体重减少了数千克,靴子里积聚了大约6升汗水。

不过,更加惊心动魄的险情还在后面。

归途遇险

就在他们准备结束这次历时26小时2分钟的飞行,掉头向地球返航时,座舱内的氧气压力发生了异常,温度急剧升高。此时,按照正常程序,他们必须迅速降低温度和湿度,以防飞船发生爆炸。但是,两位航天员的所有操作都没有产生作用,他们再度陷入绝望。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被一种类似爆炸的声音惊醒了过来。两人的第一反应,都以为飞船正在发生爆炸,为国牺牲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不过,令他们诧异的是,飞船里并没有任何爆炸燃烧的迹象。再一细加观察,令他们惊喜万分的是,舱内的氧气压力竟然在慢慢下降,最后竟逐渐恢复正常了。

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稍稍松了口气,开始踏上归途。但他们惊魂未定,又发现新的危险扑面而来——飞船自动导航定位系统也发生了故障。

还好,这种情况在飞船升空前就已经预想到了,他们决定冒险采用手动方式着陆。不料,在手动操作中也出现了失误,“上升2号”呼啸而下,偏离预定落点3200千米,最后降落到了大雪覆盖的原始森林深处。好在茂密的树梢和厚达两米的积雪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两位航天员安然无恙。

舱外这时正下着暴风雪,狼群在四周不时地嚎叫。两位航天员艰难地爬出舱门,按照以往野外生存训练中的程序,架好天线,发出呼救信号。

他们偏离得太远了,以致指挥中心和他们失去了联系,迟迟没有回应。双方都非常焦急。本来苏联3月份的天气就很冷,天黑之后,森林里的气温越来越低,本可以御寒的降落伞在落地时挂在了树梢上,本能提供一个遮风避雪之处的飞船,人却不能进去,因为舱内的制冷空调一直在工作,他们费了半天劲也无法关上。

列昂诺夫尤其惨,由于他在太空行走时出了太多的汗,多达6升的汗水全留在航天服内,着陆后,他只好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脱下航天服,再脱掉内衣,光着身子把衣服拧干。

第二天,搜救人员终于从空中发现了他们。由于是在原始森林之中,搜救直升机无法降落,只好先给他们空投了一些食品和防寒服。

漫天呼啸的暴风把这些东西几乎全给吹散了,所幸他们还拣到了几根香肠,外加一只皮鞋,在严寒中又艰难地度过了一个夜晚。第三天,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脚蹬滑雪板,走出森林,赶到了9千米外的临时停机坪。

晚年生活

列昂诺夫1991年退休至今,在俄罗斯一直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人物。他乘坐轿车穿过莫斯科的街道时,两旁的警察会根据特殊车牌号认出他,并向他行礼致敬。列昂诺夫的车牌号是0011,代表他是苏联历史上第11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列昂诺夫晚年还十分关注全球变暖问题,他说:“我看到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森林却逐渐减少。”

鲜为人知的是,列昂诺夫还是一名很有造诣的画家,曾发表了一系列作品。他曾把画笔和画纸带到太空,在太空画地球,给“阿波罗—联盟号”任务中的航天员们画像,称得上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画家。

知识点舱外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最小的载人航天器,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舱外航天服大约重275磅,除了具有舱内航天服所有的功能外,还增加了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功能,在服装内增加了液冷系统(液冷服),以保持人体的热平衡,并配有背包式生命保障系统。舱外航天服主要由外套、气密限制层、液冷通风服、头盔、手套、靴子和背包装置等组成,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个人防护装备。

同类推荐
  •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比较、31个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35个大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模式及其政策建议等。
  • 地球消失记——无处堆放的垃圾

    地球消失记——无处堆放的垃圾

    本书包含了“认识垃圾”、“垃圾与现代生活”、“令人头痛的垃圾污染”等内容。
  •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载人航天器的故事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载人航天器的故事

    载人航天器是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间按受控飞行路线运行的载人的飞行器。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人类就是乘坐它们飞出地球,摘星揽月的。刘芳主编的《载人航天器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新编科技大博览

    新编科技大博览

    全书分三卷,内容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等。
  • 图说卫星通信

    图说卫星通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享用着卫星通信技术的成果。我们看电视、听广播、接听电话、远程医疗诊断、远程教育等等,都离不开绕着地球运行的通信卫星。通信卫星是世界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人造卫星之一,它的诞生,标志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华青少年科学文化博览丛书:图说卫星通信》从卫星的来历、卫星通信揭秘、卫星通信的崛起、卫星通讯与未来世界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卫星通信技术的神奇。查看全部第1章开创宇宙事业的一大奇迹——卫星的来历。
热门推荐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战神无双

    战神无双

    修仙乃顺应天心之大道?泰坦是最强之神,天道运转在我面前也要低头!修魔能成大自在天魔之道?泰坦之心包容宇宙,天魔之道可有我自在?修妖承大巫不灭之身?泰坦神体永恒不灭,唯星宇与我同存!一个平凡的地球人,一条不平凡的泰坦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妇科病调养食方

    妇科病调养食方

    为了帮助女性朋友有针对性地选用食方,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编者们组织有关专家和研究生编写了《妇科病调养食方》一书。《妇科病调养食方》围绕妇科常见病症介绍食养、食治方法。每一种病症先介绍不同类型的辨证特点,然后列出常用的食物和中药,并简要叙述其药性功用,以备应用时查考。接着介绍具有辅助治疗和调理作用的食方。女性朋友们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病情特点灵活选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妇科病调养食方》,能够熟悉食物、药物特性,了解配伍方法,真正做到对证食治。
  • 重生之绝世黑宠

    重生之绝世黑宠

    “对不起。”张彤彤凄凉一笑,原来到最后所有的真心与付出却只换来他的对不起。海是如此冰冷,冷得刺骨不及人心。完美重生归来,她发誓,必定铲除那些伤害过她的人。不想,越走越远,不忘初心。
  • 神豪从霍格沃茨开始

    神豪从霍格沃茨开始

    与我超强的魔法,庞大的科技实验室相比,我最大的能力是有钱……不,是有一个劝我花钱的系统!群号:1062213051
  • 我真不是明星

    我真不是明星

    我叫杨不凡,虽说我在娱乐圈混,但我真不是明星~~~
  • 宠妻不腻:顾少,超给力

    宠妻不腻:顾少,超给力

    她被人算计,稀里糊涂地和陌生男人沉沦了一夜,醒来本想迅速逃离的她,却不幸惨遭禁锢。“求你放开我,昨晚你看错人了!”男人薄唇微抿,浑身上下散发着诡异阴鸷的气息。“既然错了,不妨再错一次!”
  • 契约:冷血总裁的临时新娘

    契约:冷血总裁的临时新娘

    她爱他,飞蛾扑火地替代缺席的新娘走上礼堂,做了他的临时新娘。新婚夜,她说他们不像夫妻,问他是否真心,他讽刺她天真。但是,当一次次身陷险境,她低到尘埃里的爱能够换得他一颗真心吗?当她决然离去,这个冷血的男人却心碎一地。现在说爱你,晚吗?
  • 御斩纪

    御斩纪

    日月伴天,乾坤向明,大道逆天行。唯有天玄宗,门徒人才辈出。外门武道会,尽出英雄之辈。小主沐名扬,千世天赋筑基体,拜入修真门武道会,外门弟子数年不得真传,苦为劳力三年……与鬼斗,血流成河,与魔斗,意念成佛,与佛斗,堕落成魔,斩尽群佛,得天诛、虽为魄、魂不灭,意再重生,剑指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