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2000000024

第24章 回到未来的长征

“这将是一次长征。”在谈到向社交知识经济的过渡时,约翰·哈格尔和约翰·史立·布朗像是无意间向毛主席致敬,“我们第一次真正有机会做一回自己,并且更重要的是,成为我们注定要成为的那个人。”56

在杰夫·贾维斯看来,这是一场走向未来的长征,而这个未来可以领导我们回到十六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治下的“理想”而“透明的社会”。但是,贾维斯乌托邦版的现代化初期的欧洲社会的认识,是基于对一篇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的致命误解而构想出来的。“1516 年,托马斯·莫尔爵士在他的小说《乌托邦》中指出理想社会就是透明社会。”贾维斯在《公共部分》一书中以对公有社会不无向往的语气写道,“莫尔所生活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在其他人的众目睽睽下工作。公共业务在私人住宅内开展:补鞋匠在家里补鞋,酒馆也设在一所住房之内。这个时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隐私。”57 但是,贾维斯完全误读了托马斯·莫尔爵士的《乌托邦》——这本书构想出一个完全透明的社会,以至于整个社群都在长长的木桌上一起吃饭。

贾维斯所未能理解的是:在维护个人自由和隐私的经典抗争中,莫尔(1535 年因严重叛国罪而被吊死,并被四马分尸)实际上是对窥视一切的专制君主(比如他的刽子手亨利八世)所“注视”下的工作状态提出的一种反乌托邦式的反抗。

但是,要甚过贾维斯和哈格尔的是,超级社群主义者克莱·舍基将这种终于可以“做我们自己”并展现我们内在人性的、卢梭式向往的工业化前社会,进行了最好的包装;其 2010年出版的《认知盈余》58 重新续写了帕特南 10 年前《独自打保龄》所结束的篇章。

“到目前为止,二十世纪社交生活的原子化让我们摆脱了参与式文化;当这种文化回归时,我们需要参与式文化这个短语来描述它的含义。”关于让 - 雅克·卢梭对透明公民的理想,舍基如此解释道:“在二十世纪之前,我们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关于参与式文化的短语;实际上,它多多少少有点算一个冗辞。大量的文化都是关于参与式的:地方集会、活动和表演——除了人民,文化还能来自哪里呢?”59

舍基指出,数字革命改变了一切,因为“参与式文化”摆脱了二十世纪工业社会媒体的古老等级制度。因此,我们不再需要一个像派拉蒙(Paramount)式好莱坞工作室或像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式独断专行的电影导演来制作出《眩晕》。二十世纪好莱坞对媒体的垄断已被舍基称之为互联网的“社会生产”所替代,其中文化将由我们大家来创造,而不是由精英来创造。

因此,数字媒体真真切切地成为了“社会的结缔组织”,文化和社群的参与式来源。这里要再次引用约翰·佩里·巴洛的一句话:我们都因此而“成为了信息”——在这种文化的集体式生产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参与式结点。

但是,舍基被誉为“当今网络知识分子中的赫伯特·马尔库塞”60 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的所有错误都有正确的理由。

在二十世纪,我们前往电影院,震惊于希区柯克关于像斯科特·弗格森这样的无辜者陷入他们既不理解也无法控制的噩梦电影。但当灯光亮起时,梦魇结束,我们可以轻松离开电影院并继续我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今天希区柯克的《眩晕》已经完全民主化了;我们现在都成为了剧中的参与者。这就是关于舍基的“参与式文化”

的真相。您看,社交媒体已经无处不在了,这个“社会的结缔组织”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都成为了一个我们既不理解也无法控制的诡异故事的受害者,就像斯科特·弗格森那样。

是的,《眩晕》在当代社会中的数字版本实在太诡异了。

正如加文·埃尔斯特理想地展现出 1849 年 6 月的虚构旧金山,也正如斯科特·弗格森爱上了假冒的玛德琳·埃尔斯特一样,舍基和他的社群主义同志已经爱上了工业化以前的参与式文化——一种可能从未真正存在过,并且肯定不会在这个竞争激烈、日益个体化的二十一世纪中复兴的文化。埃尔斯特将他的斯坦福大学同学引入一个关于欺骗和心碎的黑暗幻想一样,这些浪漫的社群主义者正出于某些原因将我们大家带向一个大部分人实际上并不喜欢的未来——一个默认“公开”模式的数字情爱大集会,一种超知名互联个人的达尔文式奋斗,一个秘密和遗忘正在消失的“地球村”,一个将可恶的透明性凌驾于所有人生活之上的“参与式文化”,以及一个充斥着无休无止登录、可识别身份的计算机、不会放过每个人的面部扫描的“窥我”的世界。

当史蒂文·约翰逊赞许地将互联网的“生态系统”比喻成达尔文的生物学珊瑚礁时,当尼古拉·克里斯塔基斯和詹姆斯·福勒向我们允诺“当你微笑时,世界将向你微笑”时,61 当杰夫·贾维斯向我们提供一张去往英格兰国王享利八世治下的“田园诗般”透明社会的双程票时,当克莱·舍基保证“人类从本质上很看重一种互联感”时,62 网络技术的真正成就在于复活了杰里米·边沁的“自我肖像”——一个自我赞美,并通过希区柯克电影中那个矫顽女主角式的诱惑,承诺能让我们所有人都永垂不朽的机器。

互联网——提供“第二人生”这样的虚拟世界——已经将不朽的想法从一种宗教隐喻变成一种数字可能性。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史学家约翰·特里西(John Tresch)的看法,今天的社交媒体体系鼓励所有人来操纵这个“名望机器”,这样我们可以将自己变成偶像。要想在数字时代这座水晶宫里生活,“我们现在必须穿过一个移动的、多面的并且无处不在的名望机器,以便步入哪怕是最普通的友谊、家庭和工作舞台”。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追随者,并打造特里西所描述的我们“自己的荣耀云彩”。63因此,和希区柯克的《眩晕》一样,主张以科技联合我们的社交媒体,其实也正是其表象的对立面。在数字功利主义者的社群主义式乐观精神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眩晕并支离破碎的二十一世纪真相。这个后工业时代的真相,就是日益弱化的社区、超级节点,以及交际大师们不断高涨的个人主义。“关注”经济的真相是将个人的“声望”变成 Klout 之类网站的主要货币。并且,最令人头疼的是,关于社会经济世界的一个与社交背道而驰的真相是孤独、隔离和不平等在不断加剧——社交上的功能障碍,也就是雪莉·特克所描述的“孤独共处”。

在希区柯克的优秀电影之中,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这些意外的人们——约翰·希利·布郎和约翰·哈格尔——对他们眼中“长征”的见解是正确的。但是,这是一次回到过去而非迈向未来的长征。马克思在他关于 1848 年革命失败的文章中写道:历史的重复,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或许他是对的。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硅谷的技术改变了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故事在某些方面正在今天的数字革命中重演。例如,在当今这个超知名度时代侵犯个人自由的“社会暴虐”,正是大机械时代的我们所熟悉的一个问题。关于当代技术可以解决人类分裂问题,并将我们团结在一个拥有共识和共鸣的地球村的乌托邦式承诺,亦是如此。

所以,让我们踏上回到过去的征途,并从这个大暴露主义时代回到“大展览”的十九世纪吧。我们将从牛津这座灵异的古老大学城里开始这趟旅程,并将在此发现一系列在历史厚墙上逐渐褪色的壁画——与希区柯克的《眩晕》不同,我们当中没有人曾经见过它们。

透明性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么,这不真实的透明世界之后又存在着什么呢?

——让·鲍德里亚

同类推荐
  •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江觉迟2005年只身来到极其遥远、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长期在藏区工作生活,藏地文化已经逐渐沁入觉迟内心。其中最不为人知的藏地婚俗以及随处可闻的藏地情歌更是带给了觉迟前所未有的震撼。深沉博大的藏地情感文化引发觉迟的思考,也促成了《西藏情歌》的收集与写作。这本《西藏情歌》的内容几乎覆盖整个藏地,包括最盛名的情歌分布区域,山南地区,墨脱一带,甘孜地区,迪庆地区,青海地区等,觉迟历时7年,通过走访、观察、收集、整理、修改和编校等方式,形成这本比较完整的情歌集。全书采用情歌+情歌文化、情感故事及历史背景注释的模式,以诗歌贯穿,文字部分则取材于觉迟多年在藏地走访得来的第一手素材,真实而震撼地反应了藏地情感文化,原汁原味,荡气回肠,浸满浓郁的藏式美感以及难以言说的忧伤,是了解西藏地区情感方式、婚恋习俗的最佳读本。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志愿者之歌

    志愿者之歌

    本书第一章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岗位全景展示———每个志愿者送上的奥运寄语;第二至第五章分别是场馆志愿者、媒体运行服务志愿者、城市运行志愿者、媒体村服务生自己写作的岗位服务事迹与心理成长轨迹记录;第六章记录学校的条件保障团队在志愿者背后默默地付出;第七章是对奥运志愿者的特殊组成成员的访谈;第八章是“奥运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课题组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热门推荐
  • 试水焰火

    试水焰火

    他是她的王她的归宿,她是他的命他的宠儿,披荆斩棘踏血而归只为让她会心一笑。生生世世的纠缠:“为什么!为什么要杀我的尊父母后!杀了你,报仇”木绯的眼睛红得让人感觉凄美,拿起妖念匕首刺向漓月。绯儿无悔于你,该结束了,希望你以后的夫君比我要疼你,不,这样你会忘记我的!妖念匕首最终还是离心七寸,回转“噗!漓月我还是不忍你死,还是我去赎罪”......
  • 囚tu

    囚tu

    一场看似意外的交通事故,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是意外?还是……另有玄机?一切,如迷一样扑朔迷离。
  • 青春喂了狗

    青春喂了狗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差的时代。好的是我们在也不怕战乱了,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坏的是这不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贫富差距好大的时代。你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你一定不会成功。
  • 变身网游第一女刺客

    变身网游第一女刺客

    其实吧,从汉子变成妹子没什么打不了的,你看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女澡堂了吧。但是王鑫表示:泥煤(* ̄m ̄)劳资流着鼻血被抬出来的时候,谁的锅?网游类变身小说,新人求支持,谢谢。(变单向)
  • 珊珊和莎莎

    珊珊和莎莎

    《珊珊和莎莎》本书收录了饶建中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 末日中的能力者

    末日中的能力者

    风声第一次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至于简介:于2045年检测出来的T细胞突然于2050年病变,并在2051年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爆发,世界陷入混乱,且看主人公齐天昊如何带领人们在末世中生存下去并恢复文明
  • 悱恻豪门,辣妻不好惹

    悱恻豪门,辣妻不好惹

    一场游戏,我说开始,让你叫停。怎么样?很公平吧?”女人露出真心的笑容,点头。女人原以为这只是两个人的游戏,岂知自己的出现,只不过是为第三个人扫清障碍而已,而那第三个人才是男人的最爱!最后女人痛得笑出声,输了身输了心,这能怪谁?痛了肺痛了心?这能怨谁?当初不是说好了是场游戏的吗?只是自己蠢,自己笨,不该付出真心,一切是自己咎由自取!好!那就让她纠正自己的错误吧!异乡,身无分文的女人紧紧的抱着病重的孩子,跪在冰冷的雪夜中,她已经无计可施。“老天爷!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如果您能让我的孩子没事,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嫁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州往事

    神州往事

    诉说四海神州的一段往事,主角在广袤的国土上穿行,被卷入命运和时代的漩涡,这是权力与奋斗的游戏,也是情感和理智的搏杀,帝国千载,凌霄万仞,通天塔上,天人合一。圣贤、英雄、帝王、平民......生命的意义何在?世界的究极是什么?跋涉的终点又在哪里?这扇门,要等着小唐棠去打开....
  • 归鸟倦林

    归鸟倦林

    所有人的最开始都以为是在做一道多选题,选错了还可以重来。许叶的选择是司昼。司昼的选择是星月。然而到了最后他们发现这是一道单选。错了就是错了…每个人都不是好人,但每个人也不是纯粹的坏人。当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你就应该承担起后果。若是原罪,一生作偿。
  • 你在荒废时间的时候,别人都在拼命

    你在荒废时间的时候,别人都在拼命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凭借着爹妈给的好脸蛋儿畅通天下;有些人操持着祖上给的好家世一生无忧;些人天赐一身好才华走南闯北,还有些人智商超群得尽乖巧便宜。这些人是上天的宠儿,是幸运至极的,但凤毛麟角。更多的人,仿似你我仍需通过努力、奋斗、拼命、吃苦、忍耐从而获得理想生活,只为吃半辈子的苦能换来半辈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