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42500000004

第4章 太空新时代(1)

伟大的预言

187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在积雪覆盖的莫斯科城,有一位18岁的年轻人,正在一间低矮的木屋里,借着一盏小油灯的灯光,埋头读书,他沉浸在另一个幻梦的世界里。忽然,他站起来,踱到窗前,仰望雪后夜空上繁星点点的世界,不住地喃喃自语:“人不能永远蜗居在地球这个摇篮,应该到遥远的星星上去看看。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飞向遥远的星空呢?”这位充满幻想的年轻人,脑海里编织起在太空飞行的情景。他回到桌旁,拿起笔,铺开纸,绘出了一幅想象中的宇宙飞船草图。这位年轻人就是日后创立宇航理论的先驱者。

这位被誉为“宇航之父”的俄国人,1857年9月出生在梁赞州一个偏僻村庄的贫寒家庭里。父亲是护林员,母亲务农。他10岁时因患猩红热而失去听力,失去了上学机会。念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两年后母亲去世,他只好在家自学,靠顽强的毅力,5年学完了中学课程。由于求知强烈,16岁时他只身到莫斯科,但由于耳聋又无中学毕业文凭,无法进入大学。齐奥尔科夫斯基只得租住一间简陋的屋子,开始图书馆的艰苦自学生活,直到学完了大学的课程。1878年由于年老多病的父亲退休,经济上更加困难。同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回到家乡,考取中学教师资格,在教学之余醉心于研究宇宙航行问题,提出了关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最早构想。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思路有时异想天开,并且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研究气流对飞行器的影响,他竟像孩子一样,迎着大风身披被单猛跑,或者拽着风筝在泥泞路上奔跑,因此往往招致一些人的嘲弄和冷遇,甚至有人把这位耳聋的中学教师视为精神不正常的怪人。但齐奥尔科夫斯基冲破世人的偏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不断有所成就。

1883年,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自由空间》论文手稿,断定在地球上可以研究遥远的星空,在地球之外要受到失重的考验,火箭能在太空中飞行,同时描述了征服宇宙空间的火箭发动机原理。齐奥尔科夫斯基还写了一本叫《在地球之外》的科幻作品,设想科学家制造出一种长100米、直径40米的纺锤形“火箭航天船”,靠一种“宇宙枪”喷出气体,推动航天船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飞行。航天船载20人,可在船内栽种蔬菜和水果,制造金属材料,携带足够的食品和用具,然后飞往月球。这艘航天船中有两人开动月球车游览月球,看到了使人眼花缭乱的多姿多彩景象。经过若干年后,航天船平安返航,溅落在大洋上,胜利结束了一次难忘的宇宙航行。这个构想与今天的载人飞行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火箭之父齐奥尓科夫斯基1892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到卡卢加定居下来,致力于宇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1898年他写成《利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的著作,集中地反映了他对宇航科学的贡献。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火箭在自由空间中运动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描述火箭在重力场中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的数学公式,这就是具有奠基意义的齐氏公式。这个著名的公式以最简捷的形式表明,提高火箭速度的关键不在于增大火箭的尺寸和质量,而在于提高发动机的喷气速度和火箭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添加推进剂。这一公式为火箭和宇航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齐奥尔科夫斯基进一步提出研制宇宙火箭列车即多级液体火箭实现宇宙航行的构想,并且培养造就了一代功勋卓著的航天探索者。但是鉴于当时的工业水平和工艺条件,齐氏未能亲眼看到火箭升空的情景。即使如此,齐奥尔科夫斯基也没有丝毫犹豫,对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他在1933年发表的一篇讲话中说:“我始终都坚定地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将可能飞向火星。尽管时代在变,但星际飞行的理想总要继续下去。今天我确信,你们之中将有人到星际中航行。”早在1911年4月13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一封信中写道:“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将小心翼翼地飞出大气层,然后便是征服整个太阳系。”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这一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人类终于飞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了到太空去游历的新里程。

梦想成真1920年1月20日,美国华盛顿传出一条新闻:克拉克大学物理系教授罗伯特·戈达德设计成功探测高空大气的多级火箭,它能把探测仪器送到200英里的高度,甚至可以到达月球。戈达德及其火箭顿时名噪一时,成为美国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在地球的另一端,由齐奥尔科夫斯基构思的液体火箭,后来确实在戈达德的手里实现了。

戈达德1882年10月5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城。他幼年体弱多病,但却喜好学习,充满幻想。在上小学时,有一次他好奇地拆开蓄电池,取出一对锌制电极,绑在自己的脚上,试图升空飞行。他中学时读完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便爬上一棵樱桃树,极目远望辽阔的天空,不禁想发明一种工具,飞到天上旅游。1908年从伍斯特工学院毕业后,在攻读物理学硕士和博士的同时,他倾心于利用火箭推力实现宇宙航行的研究工作。

1919年,戈达德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题为《达到极限高度的一种方法》的著名论文。这篇著作描述了火箭运动的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利用火箭冲击月球的宇航原理。他还用示意图说明火箭如何可能抵达月球。当时这个结论不被人理解,嘲笑者攻击者大有人在,但这并未动摇戈达德的追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心迹:“生命如此之短暂,而世上又有那么多的事需要我们去做,这是令人着急的。我们应当冒点风险,去做那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戈达德是第一个将火箭技术理论与实际的试制试验工作相结合的先驱者,他经过艰苦努力,在马萨诸塞州奥本郊外的沃德农场建起了一座液体火箭静态试验和发射基地。他一面在克拉克大学从事火箭理论研究,一面利用假日到沃德农场进行试验。1923年,经过多次失败,戈达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供飞行试验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样机。这台用汽油和液氧作燃料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沃德农场进行地面静态试验。它被固定在试车台上,用泵把液氧和汽油注入发动机中,然后点火燃烧,测试发动机功率及其他数据,这次测试结果对发动机设计的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作用。1925年11月戈达德造出了一台55千克的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成功地工作。

1926年3月16日,是世界火箭发展史上一个永不磨灭的日子。这一天下午2时30分,在大雪覆盖的沃德农场,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竖在简陋的发射架上点火发射,火箭起飞,爬高12米,然后水平飞行56米,最后掉在一片菜地里,整个飞行时间仅25秒,但这却是划时代的一瞬。戈达德为试验成功兴奋不已,激动地喊道:“这一下我可创造了历史!”这确实是20世纪初叶创造的一大奇迹。

这枚花了戈达德20多年心血的火箭,高304米,由一台06米长的液体发动机和两个燃料贮箱组成。它的结构尽管简单,但却是火箭技术的一次飞跃,从此,火箭进入实际的试验阶段。1930年12月30日,戈达德又研制一种较大的液体火箭,发射高度610米,飞行距离300米,速度达到800公里/小时。这枚火箭的性能已大大提高了一步。

1930年以后,戈达德辞去了在克拉克大学的教职,在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沙漠建立起艾登火箭试验场。他把全部精力用于液体火箭的研究试验,到1940年,他先后设计了十种系列火箭,目的是探索加大发动机尺寸的可能;试验燃料的性能和混合比例;利用陀螺控制燃气舵稳定的飞行方向;研究小型离心泵喷注推进剂;提高发动机的功率等。后来,戈达德在改进火箭的研究中继续获得进展,他一生申请了212项有关火箭技术和航空技术的专利,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8月10日戈达德病逝。他被誉为美国“火箭之父”。为纪念他的功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座空间飞行中心以戈达德的名字命名。他的一位全力支持火箭研究的好友、曾经第一个成功驾机飞越大西洋的空中英雄林白,在1958年目睹美国第一颗卫星发射上天时,无限感慨地怀念说:“1929年,戈达德就在我面前展现了一幅多级火箭发展前景的蓝图。30年后的今天,我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亲眼看到一枚巨大的多级火箭腾空而起的动人情景。我真不知道,是他那时在做梦,还是我现在在做梦。”火箭的威力1944年6月13日凌晨,在英国伦敦上空突然响起可怕的爆炸声。随后,嗡嗡的呼啸声不断,一个个火球从天而降,城中立刻燃起大火,人们惊恐万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这是德国法西斯发射的V-1飞航式火箭。9月8日傍晚,希特勒更加丧心病狂地向伦敦发动猛烈的空袭,发射了威力更大的V-2弹道式火箭。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投入战争的第一种火箭。人们发现,火箭作为战争工具,显示了惊人的威力。

德国研究火箭,是从赫尔曼·奥伯特发起成立宇宙旅行协会开始的,以后形成了一股热潮。这位1894年在罗马尼亚出生的德国科学家,少年时代就热衷于宇宙航行。他后来风趣地回忆说:“每年我有8至10个发明,想方设法使宇宙飞船能离开地球,飞向月球。”1923年,他完成了《飞向行星际空间的火箭》论文,描述了液体火箭、人造卫星以及空间站的设想。在奥伯特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批热衷于宇宙旅行的青年研究者。1927年奥伯特组织成立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后来发展到1千多人,推动了火箭技术研究工作。在这个协会中,培养造就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宇航科学家,包括后来V-2火箭的研制者冯·布劳恩教授。1930年,奥伯特主持设计了一种锥形喷嘴火箭发动机,把它装在液体火箭上点火发射,燃烧90秒,产生了7千克力(约为69牛)的推力,试验成功了。这是德国宇宙旅行协会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奥伯特的学生冯·布劳恩作为他的助手崭露才华,迅速成长为火箭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冯·布劳恩1912年3月23日生于德国维尔锡茨的富豪官僚家庭。在中学时代,他阅读了许多介绍宇航的书籍,并给奥伯特写信,表示喜爱火箭研究工作。1930年18岁时他就被吸收为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他在协会中参与设计完成米拉克1号和2号火箭。德国陆军看中了萌芽中的火箭技术,计划秘密发展火箭试验。而布劳恩清楚,发展火箭以及把它用于太空飞行的目的,是一项投资巨大、规模超常的工作,并不是个人或民间团体所能承担的任务,因此他想通过陆军的资金和设备,达到实现真正的宇宙航行。1932年布劳恩还在柏林大学深造时,就成为不穿军装的陆军火箭研制人员,着手设计一台小型火箭发动机。在试车台上进行静态试验时,火箭燃烧60秒,推力达到140千克力(约为1370牛)。虽然获得成功,但也暴露出许多技术问题。布劳恩意识到,研制火箭是技术十分复杂的尖端工程,不是几个人能把技术问题全部解决的,应当由各个方面的专家分工协作,才能使火箭工程顺利发展。于是,他建议把原来宇宙旅行协会的一批专家组织起来,集中到陆军库麦斯多夫试验场参加流体火箭研制工作。

1933年,布劳恩领导的库麦斯多夫液体火箭小组开始研制A系列火箭。

从1934年至1942年先后研制成4种A型液体火箭,其中A-4型火箭飞行速度接近2千米/秒,飞行距离达到1898千米。如果在此基础上研制多级火箭,人类也许可能会提前跨入太空的大门,然而法西斯德国却垂青于它的军用价值,下令把A-4型火箭改装成导弹,用作战争的武器。纳粹头目之一的戈培尔把A-4型火箭改名为V-2导弹,冠以“复仇”之名。V-2火箭全长14米,直径165米,装有十字形尾翼,采用酒精和液氧作推进剂,发动机推力为265吨力(约为260千牛),起飞质量13吨,能将1吨重的弹头发射到275至320公里的地方,飞行全程只用5分钟左右。这在当时是最先进、最重型的杀伤武器了。V-2火箭于1942年10月3日首次试射成功。从1944年9月至1945年3月,德国共制造了6000多枚V-2火箭,其中用了4320多枚袭击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目标,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留下了战争的创伤。尽管V-2火箭被吹嘘为不可一世的“神奇武器”,但最终也未能挽救德国法西斯的覆灭命运。

V-2火箭在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但它的技术上的成功却使人类向征服太空跨近了一步,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V-2火箭的出现,为战后发展航天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如何维修电话

    如何维修电话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电话使用与维修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电话使用和保养的注意要点、有线电话的种类、无绳电话的种类、电话维修的规律等。
  • 如何维修电冰箱

    如何维修电冰箱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电冰箱维修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电冰箱由哪些部件组成、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是什么、我国使用的电冰箱一般有哪几种等。
  • 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其中,上篇讲述了低碳概念的成因及高碳对未来人类影响,包括“后天也许不是一个传说”“生活在碳基社会”“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得不做的选择”“开疆拓源勇往直前”“低碳城市”。下篇介绍了低碳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联系,并介绍如何才能更经济地走向低碳、走向绿色健康生活的方式,包括“低碳生活我做主”“消费低碳”“低碳起居”“交通低碳”“办公低碳”“低碳旅游”。全书事例清楚、条理清晰,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比较、31个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35个大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模式及其政策建议等。
  • 药酒泡制技术

    药酒泡制技术

    本书为“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丛书”之一,对药酒的泡制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滋补类药酒116种,治疗类药酒150种。
热门推荐
  • 主角召集令之我是路人甲

    主角召集令之我是路人甲

    不同的主角们自带的光环纷纷转世降落在同一所学校,只有萧兰轩的内心是崩溃的:自带吸引主角光环体质,转个学都能被分到存在各种不同的心机婊、绿茶婊的班级,同时还莫名被各种boss攻击,可怜的萧兰轩同学不得不从一个单纯的妹子蜕为一个智(bu)勇(gai)双(ben)全(xing)的最终boss。不过,这还只是萧兰轩的小学生活状况......【小可爱们可以进“主角集结令”的粉丝群向作者提意见哦群号:336098056】
  • 贼王笔记

    贼王笔记

    一个成功枪手的最高境界是:在拿别人的钱财时,一定要像掏自己的腰包一样不慌不忙,并且心安理得。山城枪手界有三大高手:绰号“长枪”的杨不管,此人擅长用一把镊子,可能他距离你还有几尺远,但是他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夹走了你的钱包;绰号“快刀”的范飞,此人擅长用一把小刀,最成功的纪录是悄悄割走一个女人外套、棉袄、毛衣、内衣、胸罩里面藏着的钞票;绰号“枪中之王”的王头,他用的是一只手,快如闪电,准如计算机,掏遍大江南北,从来没有失手过……
  • 古生物大入侵

    古生物大入侵

    蔚蓝星上,无数消失在岁月里的霸主们,在神秘力量的作用下陆续回归。在辐射小灭绝的背景下,新壁总域-真核域-单鞭毛生物-后鞭毛生物-动物总界-蜷丝生物-动物界-真后生动物亚界-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浮浪幼虫样动物-两侧对称动物-肾管动物-后口动物总门-脊索动物门-有头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有颌下门-真有颌小门-真口类-硬骨鱼高纲-肉鳍鱼类-四足形类-四足总纲-爬行形类-羊膜动物-合弓纲-哺乳形类-哺乳纲-兽亚纲-真兽下纲-胎盘类-北方真兽高目-灵长总目-真灵长大目-灵长形上目-灵长目-简鼻亚目-类人猿下目-狭鼻小目-人猿总科-人科-人亚科-人族-人亚族-人属-智人种-晚期智人亚种,俗称现代人,该如何生存?
  • 异界之冰火时代

    异界之冰火时代

    刚刚荣升为上尉的个性女军官,一场莫名其妙的死亡之后,她重生在了异界冰原大陆。出生就拥有了冰原守护者家族的贵族血统,尊贵的身份,却还是因为异样的容颜,天生无鬼灵而遭到众人的遗弃。想尽办法自杀,却意外成了灭族之后的幸存者。既然求死未遂,还被冷血管家步步相逼,那就想尽办法融进这个冰与火的时代吧!
  • 星帆与窗

    星帆与窗

    众人只道江家的小狐狸城府精明,狡诈聪敏,半分委屈也不受,却不知她带着星星的秘密,四顾高墙如井,逃不开侵犯的噩梦。如果不是现实摧败,谁会活成复杂模样?饮着疼痛的日子,有人在窗里将她抱了满怀,命里,唯此人是一点甜。楚家少年,浮云拈花,却引山河荒唐。陶然一醉的梦,此程经年。人生里荒草丛生,好像每一个路口,他们只是牵一牵手,就模糊地放开了,看不见的来路,斩断了归途。黄昏颜色若即若离,抑郁症扼住狐狸咽喉的那一天,唯一的仓皇,便是一个爱字也未留下。不知究竟是对他心狠,还是对自己心狠。不想再见那一天,溃不成军里轰然倒塌的,不知是谁的心。“我希望她能懂我的画,懂了就回来找我,我在等她,一直。”狐狸在阴晴的四季里和抑郁症吵架,他用画画的手为她做出所有衷爱的甜品。“好不好得了都没关系,我在你身边的意义,就是让你无需为这一点难过。”
  • 孤注一生掷温柔

    孤注一生掷温柔

    在二十一世纪她是一名炙手可热的当红小花,一次奇妙的梦幻之旅让她邂逅遆灵大陆北越国的皇帝,起初是他身上温润如玉的气质吸引了她,最后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她说:“不论何时何地,从来没有人能勉强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只不过我是自愿的。”他问:“为什么?”景然满眸星光,笑道:“我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想你因我而伤心,我想尽力满足你的每一个请求和愿望。”他紧紧抱住她,满脸的幸福,接着又地道:“傻姑娘,谢谢你,我定不会辜负你这一番深情。”景然:“嗯。”最后她难产生下他们的孩子,她独自道:“临哥哥,若可以重来我还要遇到你。”他得知真相时,不顾一切地赶到,结果面对的是一抔黄土和一封泛黄的信,信中写到:临哥哥,源都一别,我便知是永别,回眸一生,唯有你是我心中所爱,愿转世再与你重逢,那时,十里红妆,凤冠霞帔,惟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卿相濡以沫。妻景然。气绝时,她再一睁眼是在一间VIP病房,她记得自己是出了车祸,可现在……她是回来了吗?……后续如何,尽情期待。
  • 花未谢君还来

    花未谢君还来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穿越少女,苏英觉得很是憋屈。明明人家只是想做一条热奈生活、充满激情的咸鱼而已,怎么偏偏就穿越了?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居然穿越了,作为咸鱼的我也得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即使是在古代,我也要做最咸的那条鱼!于是她便开始了自己闯荡江湖、收服一众大佬小弟的日常。原本,拥有至高权势及众多财富的她,早已将一切看淡,谁知却遇上了他。“夫人,快回家吧,菜要凉了。”“夫人,为夫错了,原谅为夫吧。”“夫人,你又淘气了,当初不是说好这么一张妖孽的脸足以将你拐回家吗?”某妖孽指着自己那张比女人还美的脸,无辜的说道。苏英终于放下一旁的一叠账本,摸着他的下巴,俯视着跪在搓衣板上的他,一脸邪魅的说道:“好啊,今晚,就等着我的临幸吧!”(本人第一次尝试写作,刚开始写的不好请谅解,有耐心的读者可以尝试看看。越到后面会写的越好。笑~)
  • 我在万界当演员

    我在万界当演员

    家道中落,意外获得万界演员系统,领取万界各位大佬发布的极品任务而走上巅峰,功法,神器,女仆,灵兽,只有想不到,没有得不到。杨维:“系统,有没有尹志平或者是西门庆发布的任务?““实在不行,宁采臣的也可以啊。奖励什么的无所谓,只要是想锻炼演技。”
  • Federal Procurement Ethics

    Federal Procurement Ethics

    A Comprehensive and Easy-to-Use Guide to the Federal Procurement Ethics Requirements! Revised to include recent changes in procurement ethics rules, such as the significant additions to the False Claims Act made by Congress in 2009, this book is a complete, all-in-one resource.
  • 叶与叶纹

    叶与叶纹

    江黎羽睁眼看到的第一人不是护士姐姐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只比他大了六秒的陈千凝。因为父母的原因导致两人从小黏在一块,就连当初陈千凝进行艺考,江黎羽都未曾从她身边消失过一天,大家都说他们是对方的影子。两人的第一次分开是在大学,虽然是同一个大学,但一个在美院,一个在医学院。但整个学校没有不知道江黎羽有一个被他宠坏了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大他六秒的姐姐。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开始让两人认清自己,站在你身边不是习惯,把你挂在嘴边也不是习惯。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在乎,因为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