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600000001

第1章 教出慈亲

作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被后人推崇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然而造就这位圣人的,不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先生,而是一个普普通通、没读过书的妇人,她就是孟子的母亲。孟母是用何种独特的方式启迪孟子的?

在中国,人们用“圣人”来称述孔子,用“亚圣”来称述孟子。儒家思想也被表述为“孔孟之道”。这些都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孟子和孔子的思想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孔、孟并不是同时代人。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卒于公元前479年,而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对于孟子的生年和卒年,有很多说法,比较客观的一种说法认为他生于公元前380年左右,大约孔子去世后100年。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于孟子的生卒年,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但是对于孟子的寿命,却几乎一致认为是84岁。以至于孔子的73岁和孟子的84岁,成为中国人观念中关于年寿的一个“坎”。老年人一到73岁或84岁,就有一点紧张。不过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孟子的卒年是公元前300年左右。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孔子是商人,但是他最服膺的是周文化,最推崇的人物是周公旦。孔子长年累月梦见周公旦,以至于晚年不梦见周公旦了,孔子还很紧张:是不是我的生命已经衰退了?是不是我快要死亡了?我为什么不梦见周公旦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五》)

而非常服膺孔子的孟子倒是正宗的周人,他的祖先恰恰就是周公旦。我们知道周公旦姓姬,而孟子姓孟名轲。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孟子生于鲁国,鲁国最初受封的君主就是周公旦,他是孟子的先祖。但是孟子的姓,却是来自于鲁桓公的一个儿子庆父。讲出这个名字,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一个成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是一个品行很坏的人,他与他的嫂子——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公死后,他甚至想篡位,因为遭到弟弟季友的反对,没有成功。鲁庄公有三个儿子:一个叫般、一个叫申、一个叫开。鲁庄公死了以后,季友立了般为国君,但是,庆父自己想篡位,所以不到两个月,庆父就把般杀了。季友听说般被杀了,知道这个事情是庆父干的,但是自己又没有力量对付兄长,所以只得躲避到陈国去。

庆父杀了般以后,为了掩人耳目,暂时没有登上君位,而是让鲁庄公的儿子开做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开在鲁庄公的三个儿子里面,年龄最小,只有八岁,年龄小好控制,这个国君实际上就是傀儡了。所以当时的大权,实际上是在庆父的手里。

可是庆父的如意算盘并不很如意。因为鲁闵公的舅舅是当时诸侯的霸主——齐国的国君齐桓公。齐桓公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当然支持自己的外甥开做国君,但是他并不相信庆父,所以他动用齐国的力量,帮助季友回到鲁国做了国相,辅佐鲁闵公。

闵公元年冬天,齐桓公派大夫仲孙到鲁国去访问,顺便探一探情况,因为齐桓公对庆父很不放心,这个家伙忙活了半天,什么权力也没得到,他是不是已经死心了呢?仲孙到鲁国了解情况以后发现:庆父的野心还没有死,鲁国的祸害还没有完。因此,他回国向齐桓公报告,说了有名的八个字: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这就是后人所讲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的由来。

到了第二年,鲁闵公果然又被庆父杀害了。鲁庄公三个儿子有两个都被庆父杀害,于是季友就带着鲁庄公唯一幸存的儿子申,暂时逃避到邾国。

季友走了,庆父还是没有实现他篡位的阴谋。因为鲁国人一向敬重季友,痛恨庆父,所以这时鲁国人就一致反对庆父。庆父一看形势不妙,一溜烟逃到莒国去了。

庆父一走,季友就带着公子申回国,请齐桓公来定鲁国的君位。申被立做鲁国的国君,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鲁僖公。鲁僖公按照季友出的主意,派人送礼物到莒国去,请莒国的国君代为惩办庆父。庆父走投无路,终于自杀。到这时,鲁国的内乱才算平定下来。

庆父自杀之后,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为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长兄;庆父后人为了避讳弑君之罪,所以改姓孟孙氏,不再姓姬了。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孟子的姓就是由此而来。

韩愈在《原道》中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那么与孔子生活的时代相隔一百多年的孟子,又是如何承袭了孔子的学问与思想的呢?

孟子被称为“亚圣”,不光是因为孟子对于孔子的思想有很大的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那就是孟子实际上是孔子的嫡传。孟子自己曾经说过: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章句下》)

我没有机会做孔子的弟子,我是私下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但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明确告诉我们,孟子是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孟子的学问来自于子思的门人。子思是谁?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的儿子叫伯鱼,伯鱼的儿子就是子思。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孔子之道传到孟子的一个线索:

孔子—子思—子思门人—孟子。

这条线索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子思门人是谁?当然不可考了。也有一个说法,子思的儿子叫子上,这种说法出自于《孟子外书》。这本书是伪书,所以不大可信。第二,这个线索中间还缺了一环。孔子不会直接授业子思,子思也不可能直接从孔子那得到教育,因为孔子去世时,子思才三岁。在孔子和他的孙子子思之间,一定还有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孔子的学生子游,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孔子的另一个学生曾参,就是曾子。我认为这中间的关键人物应该是曾子。因为我们在读《孟子》的时候,常常可以感受到曾子的精神和气度,孟子的著作里也多次提到曾子。于是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刚才提到的那条线补充为:

孔子—曾子—子思—子思的门人—孟子。

我们了解了孟子的学问与思想的渊源,让我们再回过头,去追溯一下一个叫孟轲的孩子是如何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巨人孟子的吧。应该说,孟轲之所以会成为亚圣孟子,母亲的培养功不可没。孟母,一个年轻的寡妇,既没有文化根基,又没有经济实力,那么她是靠什么来培养与造就孟子的呢?

说到这,还要提另一个人,她就是孟子的母亲,我们可以把她称之为圣母。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孟子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孟子出生以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全靠他的母亲仉氏将孟子一手带大。这一点和孔子很相似,孔子也是三岁父亲去世,靠母亲抚养长大。

孟子母亲仉氏对于孟子的教导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一个佳话。孟子的母亲也因此成为中国所有母亲所倾心向往的榜样。孟子的母亲到底是如何教育孟子的呢?历史上流传下来这么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

孟轲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计较算计,争财言利)。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孟母一开始住的地方靠近墓地,所以孟子看到的都是丘墓之间安葬死人的事情:挖坑埋葬、筑坟填土。小孩子很善于模仿,也很喜欢模仿,所以孟子“踊跃筑埋”,整天高高兴兴模仿挖坑,模仿埋死人。孟子的母亲看到了这一切以后,觉得这样的生活环境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她决定迁居。

第一次迁居到市场的旁边,新问题又出现了:市场上所看到的都是商人们来来往往、计较算计、争财言利。小孟轲也整天学着商人买、卖、算计。孟子的母亲又觉得这个地方还不能够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所以再一次迁居到了学校的旁边。

这个时候孟子所看到的都是学习的人了,他们学习怎么祭祀天地和祖先,学习怎么行礼,一进一退都很有规矩,孟子也就跟着这些人学。孟子的母亲终于很高兴地说,这个地方是真正可以让我儿子得到熏陶的地方了,于是终于下决心住下来了。

孟子的母亲仉氏一定没有学过什么教育学,但是她凭直觉就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什么样的环境,给人什么样的引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孟子后来也深有感触地说: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告子章句上》)

丰收的年头,少年子弟多半都比较懒惰;灾荒的年头,少年子弟又多半比较横暴,不是天生的资质有不同,而是那些使人心堕落的外部环境造成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这是孟子的母亲教育儿子的第一个故事。

虽然没有文化,但孟母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她三次搬家,为孟子营造了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除了了这些外在条件,在做人方面,孟母又是如何影响孟子的?孟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与众不同?

第二个故事,就是孟母买肉的故事。

如果说上一个故事涉及到教育的环境的话,那么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涉及教育的内涵——诚信。它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为人态度来教育孩子。这个故事记载在《韩诗外传》:

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杀豚为何?”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的一个邻居,家里面杀了一头猪。孟子看到邻居家杀了一头猪,就问母亲,他们家为什么要杀猪啊?他的母亲觉得孩子问这句话问得很天真,然后跟他开了一句玩笑,说他们杀猪是把猪肉拿来让你吃。这当然是开玩笑了,邻居家杀猪怎么能是为了让孟子吃呢。孟母是随便跟孟子开了个玩笑,但是玩笑开完以后,孟子的母亲很快就开始反省后悔了。她想,我怀孕了很长时间,生下了这个儿子。我在怀孕的时候,席子不正我不坐,肉不方正我不吃,我为什么在怀孕的时候,就这样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呢?因为这是胎教。现在我把他生下来了,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了,我却反而要欺骗他,这不是教导他不讲诚信吗?于是,她就真的跑到邻居的家,买了些猪肉回来,烧好了给孟子吃,以向孟子表明自己没有说谎。后来孟子讲了一句话:

教者必以正。(《离娄章句上》)

教育别人、教育孩子、教育弟子,一定要教导他们做正派的人,要用正当的道理来教他。孟子的母亲显然不可能成为孟子的专业老师,她教育孟子的,实际上就是教他怎么样做人。今天的家长也一样,不能仅仅教他数学,教他物理,教他化学,家长对孩子最应该进行的教育,就是教他做人。这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孟母通过言传和身教,帮助孟子脱离了不良的成长环境,教他做身正言正行正的君子。但真正要让一个孩子成才,必须接受系统严谨的文化教育,这一点孟母无法做到。那么孟母是如何继续她的“育英”计划的呢?

在古代,一个女流之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知识,她只能教他做人。但是随着孟子年龄的增长,孟子必须学习一些专业知识。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把他送到了远方,也就是子思的学生那里去学习了。这就引出了第三个故事,这个故事同样记载在《列女传》里。

(轲)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绩,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以刀断织。轲惧,问其故。其曰:“子之废学,若我断其织矣。君子学以立名,问以广其知,是以居以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食哉?”轲惧,旦夕勤学不息。

孟子离开母亲到外地学习,很想家。所以在外面学了一段时间之后,逃学回来了。孟子的母亲正在家里面纺织,看到儿子回来就问他,你学得怎么样了?孟子回答:我自我感觉很好,所以我现在不用学了。孟子的母亲很明白自己的儿子学了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她知道儿子肯定还没有学好,一定是因为受不了苦又想家,所以才回来了。为了对孟子进行教育,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孟子的母亲一句话也不说,拿起一把剪刀,把她正在织的布一下子就剪断了。孟子一看,既奇怪又害怕,母亲辛辛苦苦织出来的布,怎么一刀就剪了呢?他就问母亲,为什么这样啊?孟母告诉他,你学习就像我织布一样,必须一寸一寸、一丝一缕地积累。如果像你今天这样中途辍学,半途而废,就像我此时此刻将布织到一半后一刀剪断,最终不可能有任何成就。这件事情给孟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故事就是孟母断织的故事。

《列女传》在这段记载之后,接着又说了一句话:

师事子思,遂成天下名儒。

从此以后孟子在母亲的督促下,向子思的门人学习,“旦夕勤学不息”,白天晚上勤苦学习,丝毫不敢休息,所以孟子最后才能成为一代名儒。

我看到过一幅古代的“断机教子”图,这个图的两侧有一幅对联,我觉得这个对联写得非常好。

上联:教出慈亲诗礼受三迁之益。

下联:学承往圣文章开百代之宗。

教出慈亲的意思,就是指孟子的教育出自于他的母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孟子的手中发扬光大,跟孟子的母亲有极大的关系。孟子的母亲不仅有功于她自己儿子的成长,而且有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下联讲到“学承往圣”,“往圣”指的是孔子,孟子的学问继承了以前的圣人,所以文章开百代之宗。这幅对联写得非常好,因为它把“慈亲”,也就是孟母,与“往圣”孔子并称,认为孟子是由这二位培养出来的,而孟母确实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母亲的典范。

孟母含辛茹苦,只为教育孟子做一个正派的人,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正派的人只有在正派的社会里面才能生存,至少这个社会能容忍正派。那么,孟子成年以后,面对的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时代呢?这个时代能否包容他,而他在这个时代里,又能有什么样的作为呢?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论语全解

    论语全解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化经典。记载着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 鲍鹏山说墨子

    鲍鹏山说墨子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派,但是,在后来的历史中,几乎销声匿迹,这让后世的学者们觉得不可思议。而正因为历史记载的稀少,使得墨子本身成为一个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仅有的历史记栽中去探寻墨子呢?
  • 吕氏春秋(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吕氏春秋(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赵大年卷

    赵大年卷

    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本书收集了作者的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小,就是短小,每篇五六百字。一篇一页,每篇配一页插图,文图并茂,更好看。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一个故事、一点醒悟、一篇文字、一幅图画,互相映衬,蕴涵了生活多彩的色调与悠长的滋味。
  • 水蓝星之国民CP

    水蓝星之国民CP

    水蓝地球,平行交辉,腐女无敌,CP王道,文化娱乐,明星偶像。
  • 魔尊爱的那个她

    魔尊爱的那个她

    地狱和魔界行在的王——楚龙,因过于无敌,他和天道称兄道弟,天界也能他没办法。世界却突然灵气大爆发,他去人界走走却碰见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女孩,她资质还差到不能修行,但楚龙却喜欢上她了。一个最强一个最弱,摩擦了出不一样的火花。
  • 神笔在上我是救世主

    神笔在上我是救世主

    马良的神笔,那不是传说中的经典故事吗?不是说没有什么神笔,那都是骗小孩的吗?为什么这只神笔会在我身上?穿越古代的日子好艰难,怎么办?我有神笔在手,想要啥画啥不就行了。区区小事,难不倒我,神笔在手,想啥有啥。什么特色小吃、金银珠宝,还不是一样乖乖到我怀?可是这美男为何会在我身边?还说喜欢我?闯天下,斗恶霸,解灾难。助勤劳善良之人,惩贪官小人之也!一支神笔,众人欲得;一个少女,有人敬,有人躲……
  • 挣今朝

    挣今朝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好了,超过20个字可以了)
  • 论遇到渣男的第N种死法

    论遇到渣男的第N种死法

    这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悲伤的人,她的青春总是离不开痛,遇见一个又一个渣男,一次又一次地被洗掉记忆轮回,直到在后来的某一世,遇到了那个愿意为她魂飞魄散的人……
  • 陛下你怎么来了

    陛下你怎么来了

    冷宫废后重新登上后位,看她手撕渣渣。突然有一天她的陛下来到了她的面前说“皇后,后位久久无人你打算多久重新回去。”
  • 神级魔术师

    神级魔术师

    记者:“陆先生,您当初预言,纽约会出现持续十天的日全食,当时全世界都嘲笑你,如今果然成真,您有什么要说的吗?“陆凡:“哦,放心,那只是个魔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逆了苍天

    重生之逆了苍天

    战长歌重生了,身为战国公主,前生却是被是奸人所害。重开一世,她谁也不信,要推开所有的阻碍,选择杀戮,要杀!可是身边跟了个小尾巴,甩不掉,收不拢。这一生,看她如何逆了这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