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600000003

第3章 傲视王侯

孟子和他所尊敬的前辈孔子一样,当时也是居无定所、周游列国。作为一个自由、倨傲的思想者,孟子针砭世事,宣扬民贵君轻、仁义道德的主张。他所提倡的大丈夫人格,更是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典范。那么孟子追求的大丈夫理想究竟是什么样的?他自己又是如何践行心中的人格理想的?

孟子是邹国人,但是他跟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他一生去过齐国、魏国、宋国、鲁国、滕国等国家,但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齐国。原因是第一、齐国有一个当时最好的国君,就是齐宣王。明代的李贽讲到齐宣王的时候,用了四个字来评价他,说他是“一代圣主”。孟子是亚圣,亚圣一定要生活在圣主的时代,也要生活在有圣主的国家,所以孟子待在齐国的时间比较长。第二、齐国当时还有一个好处,这就是齐国当时的一个学宫,叫稷下学宫。用今天的话来表达,大概相当于齐国的社会科学院,它给孟子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发表自己观点的场所。在这里的学者,不仅仅是齐国的,各地的学者几乎都云集在稷下学宫里,享受着一种非常高的待遇,叫不治而议论。

“不治”就是没有具体的岗位,也没有具体的职责,不用承担具体的任务。他们要干的事情,就是议论议论、批评批评,研究自己的学问,发表一下观点。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你再惊世骇俗的观点,在这个地方一概没有问题。齐国给这些学者们的待遇叫“例大夫”,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享受大夫级待遇。《盐铁论》上面讲到了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盐铁论·论儒》)

拿上大夫的俸禄,不用担任职务、不负任何责任,只是整天批评国事,而且待遇很好,包括一套住所,一部私家车,当然,那时候就是马车。衣食住行全部解决,而且政治待遇很高,非常受尊重。

孟子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里,也享受着这样的待遇。他的职位是卿,“卿”和“官”是不一样的。“卿”是爵位,“官”是具体的职位。孟子在齐国就是卿而无官,整个齐国的稷下学士基本上都是这样。

在战国纷乱的时局中,齐国尚学重士无疑成为当时学者们的乐土,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能自由表达自己的主张。于是孟子就长期客居这里,除了自己著书立说之外,还以自由人的身份批评政治和社会。

有人会说这样的身份既然不是官,那不是没有权嘛。喜欢权的人可能不大喜欢这样的待遇,但是如果不喜欢权,希望有自由的身份,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保持独立的身份来批评社会,那这样的形式是最好不过了。孟子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喜欢这样一种身份。

有一次,孟子对齐国的一个大夫蚳蛙说了一番话,他说,你申请辞去灵丘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到国都里做法官,我觉得你的做法很有道理。因为这样就可以离齐国的国君比较近一点了,如果他有什么错误,你就可以向他谏言了。可是,现在已经过去数月了,你好像没有对齐王有什么谏言啊。齐王做错了很多事情,我也没见到你站出来批评指正。蚳蛙听了孟子对他的批评之后,很老实,晚上回家就列了一则奏章,写了齐宣王哪些事情做得不好。

第二天,他就给齐宣王谏言去了。可是他谏完言之后,齐宣王根本就没有听。按照当时的规矩,如果臣子给国王谏言而不被采用,那就应该辞官。蚳蛙很严格要求自己,既然已经给齐宣王提意见了,齐宣王不用,那就辞官吧。蚳蛙做得对,所以齐国人对蚳蛙的评价也很高。

但是齐国人知道是孟子让蚳蛙谏言以后,就在背后说闲话,说孟先生给蚳蛙讲的道理是挺好的,可是孟子自己做的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可是不知道。这话意思就是蚳蛙给齐王提了那么多建议,齐王不听,蚳蛙就辞职走了。那你孟子给齐宣王提了那么多建议,齐宣王不听,你为什么不辞职不干呢?这个问题提得十分有道理。孟子的学生公都子知道了后,就来告诉老师,说现在齐国的老百姓对你有些议论,到底怎么办啊?孟子说没问题,我和蚳蛙不一样。

孟子谓蚳(chí)蛙(齐国大夫)曰:“子之辞灵丘(齐邑名,辞去灵丘地方长官职务)而请士师(法官),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jiàn)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因为我没有官职,所以我没有向齐王谏言的职责,我只是一个卿,我的身份是自由的。既然如此,我是进还是退都是绰绰有余的,想走就可以走,不想走我就可以留下来。

这个故事说明了孟子很喜欢他的这种身份,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这种身份是自由的、独立的。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保持自由之身,你才有独立批评的权利和能力。

作为提出“民贵君轻”主张的思想者,孟子一直藐视权势,他认为君王诸侯与民众生来都是平等的,而真正值得尊重的却是仁德道义,只有人格的高贵才能傲然独立。

孟子在齐国待了那么长时间,他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国君的关系的呢?他是如何看待一个知识分子和权势者的关系的呢?他有一段话: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孟子·尽心章句上》)

古代圣明的君主,看人的时候喜欢看道德品行。在一个有道德品行的人面前,他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甚至会忘了自己的权势。同样,古代的贤士和君主交往的时候,非常看重自身拥有的道义,绝不去趋炎附势。显然在孟子看来,什么是最重要的?是道义,是道德上的善,而不是权势。所以他和齐宣王交往,和梁惠王打交道,他从来没有看重他们的权势。

一般人是仰视诸侯,孟子能够平视诸侯,甚至傲视诸侯。为什么?因为如果把诸侯所凭借的权势抹去之后,诸侯与别人还有什么不一样?权势在孟子看来只是一个不值钱的东西,所以孟子就能可以平视诸侯。平视诸侯以后,孟子又发现,其实我还比你有道德、比你们有学问。这个时候,孟子就彻底实现了一个仰视诸侯——平视诸侯——傲视诸侯的逆转。这就是孟子作为一个士,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精神。

有一个故事,可以看出孟子在齐宣王面前人格上的自尊。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qian

恨,不满,遗憾)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然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然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公孙丑章句下)

有一天,孟子准备早晨上朝去见齐宣王,穿戴整齐梳洗好,准备出门了。就在这个时候,齐宣王派使者过来了。

这个使者告诉孟子说,我们的国王,本来今天要亲自到您的住处来拜见您。可是很不巧,他感冒了,不能受凉。他很想见您,但是又不能来,如果您今天能够到朝廷上去,我们的王就可以见到您了。不知道您今天能不能够让我们的王见一见啊?你看齐王的话说得多么谦恭。按说,孟子本来已经准备上朝,并且已经梳洗打扮都好了,都准备要出门了。可孟子这时却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也生病了,我今天不能去上朝。这很奇怪,本来你就要去了,人家来请,你反而不去了。为什么?是不是孟子故意摆架子?他确实是在故意摆架子,而且在孟子看来,这是一个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架子!因为这对孟子来说是一个原则问题。

我想见你,我过去见你,这没有问题,因为主动权在我这,这是我的自由。但是如果你派人来召唤我去见你,那不行。你今天召唤我一下,我就去了,下次你又来召唤我,我还去不去啊?如果你每次来召唤我,我都去,那我不就成了让你使唤的人了吗?这是个原则问题,所以孟子没去。齐宣王脾气也挺好,没去就没去吧。

第二天,孟子大清早起来,要到东郭氏家吊丧。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提醒他,这不大合适吧。昨天齐王请你,你说你生病了,你今天又去吊丧,让齐王知道了,可能不大好。孟子把眼睛一瞪,昨天生病了,今天好了不可以吗?当然可以,他的学生哪能管得住他呢。孟子就大咧咧地到东郭氏那吊丧去了。可是很不巧,齐王这个人很不错,昨天听说孟子生病了,就一直放在心上:孟先生病了,我得要关心关心他。所以孟子刚刚到东郭氏那去吊丧,齐王派的使者又来了。这个使者不但来问候孟子生了什么病,而且还把医生带来了。

齐王的使者带着医生到了孟子家里,孟子居然不在家。孟子的弟弟孟仲子就很紧张,赶紧撒了一个谎,说昨天齐王让我大哥去见他,我哥生病了,所以没去。今天早晨,他感觉好一些了,已经上朝去了,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估计你们在路上没碰着,你们快回去吧。他撒了一个谎,还得圆这个谎啊,所以赶紧派人找孟子。找到孟子后就告诉孟子,你千万别回家,赶紧到朝廷上去,我已经撒谎了,千万不要穿帮了。可是孟子非常耿直,我就是不去,凭什么他让我去我就去。

孟子去了齐国大夫景丑氏家,景丑氏听了这个事情以后,就责怪孟子,说孟先生我觉得你做的不对。人的伦理有两大原则,对内就是父子关系,对外就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主要是讲恩情,君臣关系主要是讲敬重。我们都看得出,齐王一直非常敬重你,我怎么没有看到你敬重过齐王呢?孟子说,你怎么敢说我不敬重齐王呢?我告诉你,在整个齐国大夫中,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敬重齐王了。你们这些齐国人,没有一个人对齐王讲仁义道德,只有我一个人天天跟齐王讲仁义道德。你们为什么不跟齐王讲仁义道德啊?难道你们认为仁义道德不好吗?你们内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我们的齐王就他那个水平,真是不值得跟他谈仁义道德,所以你们才不跟他谈仁义道德。由此可见,你们的内心是最不敬重齐王的,而我孟轲却正相反,我跟齐王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谈仁义道德,所以,你们没有一个比我更敬重齐王。说的还真是有道理,尊重人,可不就是在道德人品上抬举别人吗?

一听孟子这么说,景子说,你等等,我讲的不是这个意思,《周礼》上有这么一句话: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父亲如果召唤儿子,儿子二话不说就得去。不能说好的,我等会去,必须马上就去。如果国君要召见大臣,大臣不要等车驾好,如果身边没有小轿车,那你步行都要去。你本来已经决定上朝去了,听到齐王来叫你,你反而不去了,你不觉得你的这个行为与《周礼》的规定相违背吗?

孟子当然不能否定周礼,但不否定周礼,他又不能自我辩护。到这个时候,孟子真是没什么话可讲了。如果按照《周礼》,孟子真的是没有道理。但是孟子还真不是那么看。孟子说,你别说这样的话,你这个话本身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君主是尊贵的,所以他召见臣子,臣子一定要去。可是在我看来不是这样,他说曾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晋国和楚国固然非常富有,但是它有它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它有它的爵位,我有我的义。财富跟仁相比怎么样?爵位和义相比怎么样?难道你的财富和爵位比仁义还尊贵吗?

从这里我们看到,孟子虽然非常坚定地相信一个文明的人一定要行为合乎礼,但他对周礼中的尊卑思想还真是不太信服。孟子又提出了他自己的说法,他说要让天下人尊敬,有三个条件:第一、爵位高,也就是地位高;第二、年纪大;第三、品德高,爵位、寿命、品德三高。既然有这样三个标准,我们来看一看,齐王在这三条里面跟我比,他不就是爵位比我高吗?可是另外两点,我孟轲年纪大、品德高。所以,在三项里面齐王只占了一项,我占了两项,我赢了。所以应该是我尊贵而齐王不贵,应该是我召见齐王,而不是齐王召见我。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故事,我们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来,孟子在齐王面前展现的自尊和他强烈的身份优势。

一个草民,只要人格高贵,比君王诸侯更应该值得尊重。孟子这样的观点与他的前辈孔子“敬畏大人”的思想截然不同。孟子不屑也不齿于那些有着尊贵的地位、享受豪华生活的人。那么孟子自己向往怎样的生活呢?他自己又在追寻什么样的人生呢?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其中一畏就是“畏大人”,就是敬重那些身份地位高的人,孟子在这一点上,跟孔子截然不同。孟子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说出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士,他为什么比大人更尊贵。这段话说得非常有志气,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尽心章句上》)

我们这些普通的士在游说大人的时候,我们总是藐视他们的,我们从来没有用很尊敬、很崇拜的眼光来看他们,你别看他们高高在上、巍巍然然的样子,他们拥有的是什么呢?他们住的房子好,他们殿堂的基础都有数丈高,他们屋檐的椽子都有数尺宽,但这又算什么呢?你别看我现在没有,我告诉你,将来我有条件了,我也不住这样的房子。他们吃饭的时候,前面有一丈见方的大饭桌,摆的全是山珍海味,伺候他吃饭的美女有数百人。可是我告诉你,将来我得志了以后,我也看不上这些。你觉得这些很了不起,可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下流的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整天是寻欢作乐,喝酒、打猎,我告诉你,我得志了以后,我也不会这样做。

我们来看一看,孟子的这一番话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有一种生活看起来很豪华,有一种生活看起来很尊贵,有一种生活看起来很享乐,但孟子告诉我们,这种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堕落的生活,是一种下流的生活,是一种不体面的生活。所以,孟子毫不犹豫地说:

我得志,弗为也。

孟子的这段话实际上说出了一个道理,他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大富大贵的人,不是那些能够呼风唤雨的人,而是内心里面真有道德坚持的人。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章句上)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章句下》)

真正的大丈夫居于仁之中,做事情的时候,照着义来做。如果得志,就带着人民一同走在正道上,如果不得志,就一个人独自行走在正道上。他坚定到什么程度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才是真正的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在先秦诸子里,很多人都提出了他们的人格理想,而孟子的人格理想,就是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孟子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人格,后来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格范式。我们说孟子不仅是人格楷模,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一位先知先觉者。那么,孟子对于中华民族还有哪些伟大的贡献呢?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千家诗)

    中华国学经典(千家诗)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胡雪岩外传

    胡雪岩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全书共20篇,493章,其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经济、文化、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儒家学说的主要资料。孔子的思想对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以散文的形式合作撰写而成。其内容涵盖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理念以及人生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孟子》和《论语》一样,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中国人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先秦以后孔、孟并举,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
热门推荐
  • 无影杀玉蝶双飞

    无影杀玉蝶双飞

    尘封多年的虐杀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来去无影、神秘莫测的凶手又究竟是谁?密码天书般的笔记本,谁能解开其中的奥秘?轰动一时的夜狸猫案,有着怎样离奇的玄机?历史将真相掩盖在了黄沙之下,经过一番磨难,小小的翅膀能否撑起生命的重量破茧成蝶?禁忌之爱能否打破?同性与异性间又如何抉择?女儿心,最后情归何处?本书取材自真实事件,不穿越不重生,很有可能被和谐掉,望各位书友多多评论且读且珍惜。
  • 灰烬苍原

    灰烬苍原

    时代的烈火总是将大陆的一切焚烧殆尽,而后新的幼苗将会破土而出,其名为新的未来。人们总是惋惜过去的废墟,期盼着新的未来,但从没人在意燃烧过后的灰烬,他们带着旧的热度,飘散在尘埃里,活在过去的叹息中,终会被时间遗忘。“我们只是想活下去罢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真山寨传

    修真山寨传

    由于修改问题,准备重写,正在整理中~谢谢各位支持!!
  • 万民颂

    万民颂

    “自太古盘古开天辟地,尔后四万万八千年,始有女娲造人。人者,万物之灵源自世间草木之精,禽兽之特者,未有若人之出类拔萃。自此已降十万八千年,人类灵智渐长,与万物之别愈明,天下独尊之心觉醒,反觉自身之短,盖因春秋一梦,人力有限。于是探天地至理,合自身经脉,修习道法,盼可追日逐月,享天地之美好,而所修习之道法,谓之修真。
  • 忘川河边钓鱼

    忘川河边钓鱼

    生而为人,实属万幸,转世之旅,一波三折。灵祈祈是冥神孤女,转世之后不光只有二十年的生前记忆,就连能力也被封印,只剩一个空壳。灵祈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见死不救与杀人何异?”于是顺手也救,舍命也救,毁身也救,莫名其妙当了一堆人的救命恩人?可她明明只想安然投胎啊......怎么就这么难呢?一个是仙界皇子,温文儒雅,笑若灿星,给她买酒,随叫随到。一个是冥界大佬,冷酷无情,直来直往,逼她读书,佛旨纶音。到底跟着谁好呢?好像都不太行啊......
  • 无花魄

    无花魄

    三生石下彼岸花,西有织女浣溪沙。再见君从桥上过,凝噎非恨孟婆瞎。这里有不同的爱情,不同的结局,汇织百态的人生。每一种都震撼人的心灵,都足以让受伤的心得以安慰。他是沧海遗珠。他的周围环绕着这种各样的人物,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主角。命运让所有人纠结在一起,或是悲剧。但这才造就了恢宏的生命之歌。不要犹豫,不要害怕,让我给你最纯粹的文字享受,享受每一个动人的时刻。这是带有玄幻色彩的古风现代文,讲述了数对人的爱恨。爱情是永远的主题,但不是全书的主旨。这本书结构偏大,希望朋友们慎重选择。谢谢!
  • 桃夭一相顾

    桃夭一相顾

    桃灼内心有着对那段失去的过往的渴望,却不知为何有着恐惧,许是心底里知晓自己若知道了一切真相不一定会好受,所以总在抗拒。直到顾怀的出现,她想着,或许早些知道也未尝不可,因为他说过,无论是怎样的结果他都会陪着自己。那年西荣秋雨,落花栈桥,郑钰宣只怪自己离她太远,看不真切,从此便是多年......
  • 乱贼

    乱贼

    前世他是一个快到三十岁的青年男人,碌碌无为,被朋友欺负,被女人蒙骗,谈不上极端善良,仅仅只是一步两步按着自己的足迹慢慢的在各行各业努力攀爬,那一刻的他,只想活着,活得更好,让那群冷眼旁观的亲戚与自以为是的上位者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道少年穷,但是很不幸的在一场匪夷所思的事故中一命呜呼,等他睁开眼睛时,就已经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身为段氏一族的下任继承人,段峰。一个活了三十年的平庸男人侥幸死里逃生之后,穿越到从出生起,就被誉为天才的身躯里,这一刻,他很兴奋,很迷茫,权势与地位唾手可得之后,那是何等的幸运与危机?这里有所有经典小说该有的东西,爱情,友谊,权势,金钱,谋略,值得期待,也值得观赏,且看一代奸雄,仰天高呼,“乱世宁为窃,求生必为贼。”的霸气所在。
  • 天赐良缘:傻王遇上废材妃

    天赐良缘:傻王遇上废材妃

    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变成冥龙世家最不得宠的嫡系大小姐。亲娘早逝,亲爹不爱,姨娘狠毒、小妹犯二、未婚夫被自己退了婚。斗姨娘、杀小妹,耍王爷、救家族。到底谁是赢家。偶尔半夜跑出去,把京城偷了个底朝天。白子墨,他是皇上最得宠的皇子,可却被奸人陷害、给毒成一个智力只有4、5岁的孩童。家族里,一纸婚约,冥子洛笑着接过,她被赐婚与他,从此以后,冥子洛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流光学院里冥子洛遇见了,其他三大家族的继承人。腹黑、妖孽、一根经、慢半拍,全被冥子洛遇见了。以前:白子墨笑得小孩子状:“娘子,你看,子墨不哭了。子墨很乖。”这是冥子洛笑了:“是啊!子墨是很乖,所以啊,你现在快去睡觉。”现在:冥子洛:“子墨,我很乖的,你放过我好不好?”白子墨邪邪一笑:“不放,除非你以后都很乖。叫你再去找夜风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