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5300000020

第20章 十目一行,只求精深

――精读读书法

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

――杜甫·唐代诗人《雪》

元代学者袁桷在《清容集》自序中说:“夫为学之道,用志不能不一,用力不能不专,农民莽而广种,不如狭垦之为实也。工人泛而杂学,不如一技之为精也。”就是说,读书盲目地贪多求广,无目的泛而杂学,不如在具备必需的“广种”知识基础上,早一点选择适合自己“狭垦”的学科和书籍来,精耕细作,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袁桷所说的“狭垦”就是精读。袁桷少年时读书,也不得其法,滥于读书,用力不专,结果收效甚微。他用自己的读书经验来告诫人们避免“广种薄收”之弊,要精耕细作。

精读,也称为“详读”“细读”,“十目一行”式的阅读。古今名人学者对精读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宋代朱熹认为,熟读之后应该“继以精思,使其忘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意思是说读书首先必须仔细反复地阅读,使书中的知识,都成为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以有所收获了。他把详读方法总结为“提要勾弦”。即把有体会的地方先用红笔勾出,再读时又把新的体会处用青笔勾出,以后又用黄笔勾出。如此寻根究底从全篇的内容到细稍末节的锱铢必较,都不轻易放过,直到“深思有得”,“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

清代学者阮元也用的是“十目一行”读书法,他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的确,只有十目一行地潜心精读,才能真有所得。对一般性知识,或一般性材料,可以粗看略看,浅尝辄止。对重要的知识,重要的材料或潜心研究的攻关项目的材料等,却非要用“十目一行,字字入心”的精读方法细心研究不可了。古文字家、历史学家高亨“通一经读书法”也是读书不但要求自己读得多,而且读得精,读的仔细认真。史学家、收藏家田家英则认为读书时,“对经典著作、基础知识、理论著作和重要的历史书籍,一定要精读、深钻、重要章节甚至熟到能背下来”。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是值得好好借鉴的。

更有趣的是有的人提出,精读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入手,注意各章节、上下段落、前后句子的联系。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取其真谛。读书时采用圈、点、评、注的形式,把重点内容画点点、难点画圈圈;学习目标、有指导意义的句子给予简单评价;不懂的词,不认识的字加以注释。精读要少、细、精、慢中求其快。逐步做到:以教学为中心讲究全,以目标为中心讲究细。读有所思,读有所需,不放任自流。

现代著名散文学家秦牧提出精读还要学习老牛的方法。他说:“深夜走过拴牛的地方,时常可以见到老牛悠然自得,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的东西再次‘反刍’,细细咀嚼寻味的情景。我想,我们如果对应该精读的东西,学习老牛的方法,把它咀嚼到极细才吞下,那么,难消化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消化了,难吸收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吸收了。”

在这里,“反刍”只不过是譬喻,我们不一定像老牛一样,先来一个粗略吞下,然后再吐出来重新仔细咀嚼。我们尽可以从一开头就精细地阅读。但是,对某一部分著作,学习时完全参照老牛的“反刍”过程,先寻清大概,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也是未尝不可的。像对文学作品中某一精粹的段落,对某几首凝练的诗歌等,就很可以这样做。

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用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的卷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所以说这种“精读法”或“十目一行”式的读书法在读书治学中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精读有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有明确的、特定的目的,二是读的速度较慢,甚至反复读;三是要在书上做些勾画、眉批、边注,或做些读书笔记、卡片、心得体会之类。精读者还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

学生读的教科书是最典型的一种精读。它包括以下几个程序:上课之前先略读一遍,找出问题的难点;上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对教材进行反复阅读、勾画,一边记笔记,理解书中的重点、难点;课后要复习上课讲的东西,对关键或生僻词、重点段落、精彩章节、公式、定理、推导过程、图表等,还要背会记牢;在此基础上,完成书中规定的作业。

工人、农民为提高自己的劳动技术或其他专业人员因工作所需而阅读专业书籍,又是一种精读。这种精读的目的,常常是学以致用,把理论付诸实践,甚至要对书中观点和理论提出质疑,加以批判性分析。因此,这种精读的具体做法,对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差别往往很大。所以说精读应该是因人而宜,最好是选择那些和你专业相关的书籍来读效果更明显。

怎样才能做到精读呢?

其一,要精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浩如烟海的书籍全都精读一遍,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从读书的目标出发,精选值得精读的书来精读。否则就会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叶秋就曾说过:“精读深研,选才要严。因为精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求深求精,以期有发明创造,真正钻研透几部好书,闯过文字关,读书就从此豁然开朗了。读书之人才能成为通才,而更深入、进一步用功,必然精进。”

其二,要专心。

既然是精读,当然要字嚼句酌,一丝不苟;逐字逐段,深研细砖,“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精读时细心与否,其效果大相径庭。朱熹曾提出:字求其训,句索其旨。一字一句都务必弄明白它的含义,一点一滴地把书中的“精华”采撷出来,积存在脑子里。尽管一点一滴微不足道,但“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其三,要理清线索。

会读书的人往往能把一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找出来――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说的是几个要点?哪句话是线索?每段是什么意思?它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只有理清这些线索才能找出精读部分,才能够分清主次,读起书来才能更“精”。

其四,读书要把握实质。

往往一本好书,它的内涵很深刻,不容易一看就明白,所以要求,把字、词、句、整篇文章仔细斟酌,才能准确地找出它的实质。如果粗心大意地读,那就会使你对所读东西产生似是而非的状态中去,这常常是读不好一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更谈不到精读了。

运用精读读书法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

四遍研读法:即一遍细读书中全文,联系文题思考本书主要的内容;二遍默读,边读边想,理清书中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内容层次,细致分析文章的中心,抓住要旨。三遍连读,分析本书的写法和特点,注意从材料选择、谋篇布局,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去分析和理解。四遍研读要注意抓住书中或文章的最精彩的部分,细细地玩味,从中去领略书和文章的妙处。

点面结合法:是采用重点研读和全面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来阅读。相对来说,要把整本书都细细地研读是办不到的。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这种方式有四步:一是通读全书,初知大意,分析并找出阅读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二是细读各“点”,分析理解各“点”的意义,逐步把握全书要旨。三是由点及面,将分点研读与全书通览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全书的中心,使理解进一步深入。四是重点品味,全书有关章节赏析其优美生动之笔。

咬文嚼字法:采用逐字逐句细读的方式。对全书都一一分析,并且由字面理解到内容分析;一丝不苟地进行。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文言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其步骤常有三步:一是细读全文,一字一句地把文字读通;二是译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分析和归纳文章或书中的要旨。

比较鉴赏法:一般都是指在已有阅读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精读。比较式精读是指将同一类书,或者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作品拿来比较,以分析其发展演变或者将两个以上流派的作品拿来比较以分析其不同或相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层地分析作品的意义。鉴赏性精读主要是评判和欣赏作者的写作志趣、宗旨及写作的功力、风格等。比较性精读与鉴赏性精读都是对作品甚至由作品到作者进行评判,分析都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读,并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又是一种深层次精读。

当然,“精读”、“详读”并不是要求“详读”到把整本书从头到尾地背诵出来。如果这样去理解,那是把“详读”的意思搞错了,因为真正吃透书中精华,弄懂书中的要点,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是“详读”之目的。

据一位学者的见的,似乎应该是这样:基础稍差一点的,读书时间短一些的,还是以“详读”为主,“浏览”为辅好些。这样才能达到“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目的。先养成“详读”的好习惯,打好基础。正如叶圣陶曾经告诫初读书者,“精读是准备”在“博中求精”,才能打好知识的基础结构,向高的阶段发展。

泛滥百万,不如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

同类推荐
  • 全程孕产大百科

    全程孕产大百科

    孕育一个全新的生命,是每一位女性最期待、最渴盼的幸福时光。然而,如何才能孕育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对于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未曾尝试过的领域。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作品”呢?首先,孕期不单单是指怀孕的那10个月,还应该包括孕前3个月和产后半年。所以,从怀孕的前3个月开始,你就要明白孕育的历程已经开始了,做好孕前规划及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孕育过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当宝宝在你的子宫里安家落户之后,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生活方式还是生命角色,都将就此改变。
  •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本书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提出“真爱”的核心概念,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
  •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剖析儿童成长心理,深入儿童情感世界,诸多教育问题一次解决本书以104多个真实案例融合104多条国际国内最新教育理念,涵盖父母正确理解孩子9大要点;敦促孩子主动进步的15项措施;教出懂礼貌、有教养孩子必备的8个品质;培养拥有良好生活孩子的7点主张。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本书通过几十个具体、生动的育女案例,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女性入手,逐层展开,阐述了培养女孩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指出,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又善于提成饰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和爱,多和女儿交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她感到自己是出色的、重要的!
  • 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模式,而是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将成功家教的一系列方法进行分类,将它们分为若干种类型。同样,失误的家教方法,也可以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型。本书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192个典型家庭的亲身访谈或问卷调查,特别是借助媒体对很多家庭及子女的跟踪采访,归纳总结出了十一种类型父母的教子方法,其中有成功的教子艺术,也有失误的教子方法,从而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许你可以从中感悟出什么,甚至找到自身的影子。
热门推荐
  • 烈火麟心

    烈火麟心

    暴虐傲娇上将军,冷感贪财小神医,他追她逃,他爱她恨,他掏心掏肺恨不能玉石俱焚,她吊儿郎当甚至于另有所爱,呜呼哀哉,上将军,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抱得美人归?!
  • 仙世录

    仙世录

    张南穿越到修真世界,没有练成绝世武功,也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却成了上极门的掌门。何为道?存乎一心,一道化万象!万载仙缘,求的是永生还是本心?看他如何改天换地,谱写永恒大道!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父母是最好的保健医生

    父母是最好的保健医生

    本书共十二章,从儿童常见疾病症状出发,重点描述疾病的症状表现、治疗、家庭护理及预防措施。提供儿童具体营养需要,教会家长日常生活护理和保健常识、儿童意外的家庭急救及用药常识。
  • 我真是个农场主

    我真是个农场主

    不想当大厨的探险家不是一位好的农场主!生活失意的陈昊得到了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但并不是让他变成龙傲天,而是在万里之外的岛屿上给了他一片土地。远离都市的牢笼,开辟农田、重建牧场渔场,养上一群萌宠,美酒陪伴在左右,享受自在与悠闲地时光。偶尔,咱还能荒野中探险求生,帮助镇子搞建设。什么?要颁给我生物学杰出贡献者、世界粮食奖、宠物天王还有和平诺贝……麻袋!我真就只是个农场主而已,不拯救地球。
  • 岁月因你才温柔

    岁月因你才温柔

    第一次见面的悸动,或许在意的只有她自己吧,年少时的再次相遇,终究是一场错误…她盼着她是一个恶毒又小气的女孩儿,可她很美好,所以再多的爱压抑在心口,却是有缘无分……
  • 莲若三生情

    莲若三生情

    上古时期有一奇怪魔女莲若。她天赐九万年法力却用不上一成,她为身边的丫鬟挡下天雷却谈笑间亦可屠城。终于,那魔女在众仙协力下,跌落坠仙崖。天上仙子们暗自可惜,因她身边有一绝世男子,身着玄袍金纹灿灿,最后也不知去了哪里。皆说魔女罪有应得,可为何狠毒如她,仍被无数人追忆?仙首慕卿的每一间屋子都有她的画像。言笑晏晏眉眼如仙,银绸飞扬,白衣温柔飘荡。花过留香,茶苦入心。这杯莲花茶,入了谁的心,又苦了谁?迟珏是尾来自上古的蛇儿,莲若是天赐九万年法力而无用的魔族遗孤。若是简单的爱情不被世俗允许,若是宿命偏要打乱生命的轨迹,那仙魔两立、倾天覆地又如何?
  • 此生何用声声叹

    此生何用声声叹

    苏梦。是郗奕辰的青梅竹马,是堂堂丞相之女,更是他的心上人,他的白月光!可就因为纪幼枫出身于神医世家,祖父曾经救先皇一命,为了报恩,先皇亲自钦定了这门亲事,要郗奕辰封她为后!包办的婚姻,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 入戏三分:棋定天下

    入戏三分:棋定天下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我说,我爱过一个人,也恨过一个人,但我无怨无悔。本以为自己是最幸福的,有爱人有家人,却不曾想到这一切只是假象,家族斗争,利益勾结,皇位争夺,在爱情这条路上渐渐迷失自己。到最后才发现,这不过就是他的一盘棋局而已,我们只是他的棋子,一切都是戏中戏,局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