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03600000004

第4章 像僧人一样达观

饮水思源,做人要懂得感恩

马祖道一禅师派侍者送给弟子百丈禅师三坛酱。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拿起拄杖子指着酱坛,对众人说道:“这是老师让人送来的盐酱,你们如果能说出个什么来就不打破,否则就打破!”

学僧大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百丈禅师见众人不答,便用拄杖子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

侍者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

侍者答道:“送到了。”

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

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众人上堂,对众人说,你们能说出个什么来就不打破,因没有人回答得出来,就用拄杖子把酱缸都打破了。”

马祖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赞美道:“这小子不错!”

后来,马祖禅师带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

百丈禅师在回信上诚恳地报告说道:“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自从将酱缸打破以后,三十年来,弟子从来不曾缺少过盐酱。”

马祖禅师非常满意,特别再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这八个字是“既不缺少,分些给人”。

后来马祖创了丛林,百丈就立了清规,从此禅林繁衍不绝。

“既不缺少,分些给人”,马祖道一的言外之意就是说,百丈禅师既然你已经知道感谢我的恩德,就不要对后世有所保留,要把我的禅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种“既不缺少,分些给人”的心境就是感恩的胸怀。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却自己何以生,何以乐,何以福。饮水思源,才是做人的根本和正道。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要存在感恩的心。感恩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谁帮助了你、关怀着你才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要对恩人感恩,无可厚非,但是不仅仅技人才值得感恩。生活中一切事物和事情都存在着感恩的情结,父母的恩情、朋友的情谊、恋人的爱情、大自然的一花一木、生活中的挫折的境遇、自己的追求和信仰……都需要我们用感恩的心态去感知和对待。

人的一生纠缠着很多事情,爱情,亲情,友情,成功,得失,进退,荣辱……总有一些带给你苦痛,总有一些带给你欣喜,苦乐酸甜才是人生。唯有常常感恩,才能时时收获慰藉和幸福。

有一句话,大致是这个意思:父母思念儿女,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汩汩地从泉眼中流出,一年四季没有休止;而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就像秋风扫落叶,嗖的一下,风歇叶落,戛然而止。读来让人好不愧疚。

父母恩,似海深。有了时间,不要忘记带着妻儿一起去看望父母。不用带什么贵重的礼物,父母这个年纪大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他们能见到子女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还有爱情,想一想就让人怦然心动,久久不已。记得当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双方羞涩含情,脉脉流盼,也忒温存。后来,彼此进入内心的世界,相约相誓,共度一生,无论风雨坎坷,还是贫病交加,都愿同心同德,毫无后悔。曾经的爱情故事,从青丝凝结演绎到双鬓飞雪,忠贞可鉴,竟验证了诗经上那句古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感恩爱情,至爱难得。彼此能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个缘分,否则常会饮下悔疚的苦水。爱是一份使命,要相爱的人去把爱传承、发扬,使整个人间都能嗅到爱的味道。

感恩友情,友情跨越千山万水,把两颗思念的心系在一起,犹如一种心灵的碰撞,更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优美、温暖、情深,有说不出的曼妙。友情没有隔膜的时候,纵使有瞬间的误会,也会消弭于时间的过滤中。友情如河,脉脉地流入,脉脉地流出。流入的是倾听不尽的交心话,流出的是绵绵不绝的呵护和忠告。

亲情,爱情,友情,没有先后,一样的重要。人何以生,人何以不生,全在“亲、友、爱”上。人其实不过是一副空壳,有了这三者才丰富了血肉,变得饱满和充实起来。

感恩吧,生命中的感动太多了,不必轰轰烈烈的,平凡中照样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感谢生命赐予了我们如许的感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和质感。年轮在不住地增长,岁月在一天一天逝去,唯感恩可以滋润生命。

平平安安就是福

慧光禅师四处云游,行大慈悲之道,普度众生。

一天,禅师正在大道上行走,看见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可现,游来游去毫无挂碍。禅师对身边的人说:“做人要像鱼儿一样,明心见性,从容自得,要是做什么事情都执著,不懂得提起放下的道理,人生便苦恼不堪。”徒弟们合十称是,若有所悟。

这时天已将傍晚了,暮色苍茫,野鸦归巢。徒弟们都劝慧光禅师返回寺院,以免受傍晚清冷之苦,慧光禅师却摇头说道:“你们先回吧,不要以我为牵挂。别人若是问起你们我在何处,你们怎么回答?”徒弟们说:“不在那时,不在那处,四方云流,了然无痕。”慧光禅师很满意,摆手让徒弟们退下了。

暮色越来越浓,慧光禅师来到一家饭馆。禅师刚坐下,老板娘就迎上来,一看是个和尚,便双手合十,连忙吩咐小二将素斋素饭给禅师端上来。禅师称谢,埋头吃饭,可是在吃的时候,却听见老板娘愁苦的叹息声。慧光就问:“女施主,有何事解不开,不妨说与老衲听听。”

老板娘道:“大师,我们这个小店小本经营,没有多少收入,我丈夫是个老实人,不会钻营取利,一天忙下来没有什么收获,心中十分苦恼。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起色,也没有什么奔头,唉……”

慧光禅师说:“一天之中,你的孩子可曾遭遇不幸?你的丈夫可曾有损身体?你的小店可曾遭遇强盗?”老板娘说:“没有。”“这就对了,”慧光说,“小本经营没有破产的风险,收入不多却可以供给己用,丈夫老实,自是没有三心二意,至于生活没有起色,全在于你的一个心境。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羡慕你这殷实的小康之家。施主,平平安安过一天即是福,没有什么比这还重要,难道你为了生活上的起色,愿意你的丈夫涉险吗?所求过多则痛苦丛生,切记!”老板娘豁然开朗,面露微笑。

人生若只有欢乐,便显得轻浮,没有沉淀。若只有愁苦,又显得沉郁,让人压抑。故此,人生需要些许的欢乐,也需要些许的愁苦,这样的苦乐相间,既有意义又有内涵,方为真切的一生,要是有不切实际的欲求,就会无比糟糕,痛苦非常。很多时候应该怀着“平安即是福”的心态,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必然和偶然。

现实生活中,行色匆匆往往是迷惘的表现,自己对自己所追逐的价值都不热切也少信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有意义。尽管终日忙碌,无休止应酬,到头来并没有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时时感到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原因就在于心中丈量幸福的尺度有所不同。我就是我,我的幸福不是别人的,标准只在内心。学别人一样机械地追逐,幸福的标准就会脱离实际,衍生出许多的烦恼来。

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就是福分。不要被镜花水月的念头所滋扰,不切实际的追求是痛苦的根源。淡茶粗粮虽比不上满汉全席,如果吃得顺口,心中有惬意,便胜过熊掌燕窝。一家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相守,愉愉快快地过活。

只自觉心安,东南西北都好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肯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能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

无相禅师问道:“你最了解水车,那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是什么样子呢?”

青年答道:“水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吗?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应该持有的态度。”

青年顿悟,并决心继续打水车。

缘如风,随时来,随时散。缘分总是飘忽不定,你越是有强烈的要求,它就离你越远。强求只是一相情愿,到头来方知一切不过是个玩笑。难怪苏子说,心安处即故乡,不一定生你养你的地方就是你的故乡,那只不过是个具体的物态定义,而抽象的故乡就是精神栖息的地方。

真正的随缘,应是平常胸怀,坦荡人生,得亦不欢,失亦不恼,得失进退不过寻常人生小小插曲,终究会弃我们而去。我是谁,何须问?我不过沧海一粟,不过千山一石,尘埃般的微妙怎敢强求千仞崖顶的笑傲天下?与周围的人相比较,似乎我们还要进取,还要奋斗,还要竞争,但与宇宙相比较,我们算什么呢!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心中肯定老大失意。一次野游,途中遇雨,密雨如织,哗哗地落下来,片刻路上一片泥泞。苏东坡一行人等,浑身尽湿,如落汤之鸡。随行之人,怨声载道,大骂不已,心中颓然。而苏东坡却等闲视之,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感时伤神,大鸣不平,相反,诗兴陡起,吟词《定风波》一阕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的人一生汲汲于名利,终究逃脱不了名缰利锁的羁绊。其实,有什么用呢?我只要一蓑烟雨就足矣了。你可以说我清高,但不可诬蔑我虚伪。人总要些名利的,但何必执著呢,人的痛苦全来自于执著。

苏东坡大雨浇头终得妙悟。事情往往这样,你怎样看待,便是什么样子。你的心境是乐观的,纵使是再大的困厄,也便无惧;相反,如果你的心境是悲观的,纵使是处于大欢喜中,还是能瞧出愁郁来。

其中,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呼?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却。

是啊,人生说长就长,说短就短,就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又像天上月,圆亏自有定数。也许,冥冥中真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前途,我们需要做好的,是只求一份心安。

我们可以学一学古人的风致。学一学苏东坡的心安之境,一分超然,一分豁达,一分荣辱偕忘,一分沉浮不惊,一分进退不扰,此五分足矣!有了这些,便可以坦然以对人生路途上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掌握机会布施,方为有福之人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有些“给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回报”的,它需要时间来检验。不用刻意去追求,不经意间,一抬头,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曾经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一棵树,上面有好多鸟儿在歌唱。布施的含义不止于布施给僧人,不止于布施贵重物品,也不止于布施以金钱来衡量的东西,还包括非物质布施。非物质布施往往超越了物质布施。当我们以仁慈的心互相对待,我们就是正在布施仁慈、温顺、舒适、安宁、快乐等等。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以同情的心情倾听那些苦闷的人诉说心事,同时安慰和鼓励他们。对于一个处在苦闷的人来说,我们能抽出时间倾听他们诉苦,总比他接受物质布施来得重要。有一段话如此说:

忠言数句值千金在人生旅途的斜坡上使弱者,厌倦者更坚强,勇敢地奋斗因此,在以后的生命旅途中让我们散布四方仁慈的语言就像黑暗中,阴天里普照的阳光当我们把快乐带进别人的生活中时,我们就是正在进行超越物质的布施。

人生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公平?是谁在操纵命运?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灭此生彼,有没有根本的解决方法?不懂得生命的原理,就不能掌握改造命运的方法,人生就会迷茫,因迷茫而四处探寻,因探寻而造作,因造作而广行不善,因广行不善而最终痛苦一生。

要知道,自己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汗毛长在身上,平常虽无知无觉,但要拔一根下来,就会深有知觉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伤别人,就是伤自己。掌握机会布施,就是给自己创造幸福。

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一颗种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树,它开始时只是一粒种子,经过生活的浇灌才长得枝叶茂盛。生活中的浇灌就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顿悟。生活如禅,到处都可以汲取智慧的养料,浇灌心中的那粒种子,也许在不经意中,那粒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蔚为壮观。

唐宋时,有一些禅师,生活在青峰翠岩下,枯藤老树间,或互斗机锋,或棒喝交加,或指天笑月,纵情潇洒而独占风流,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玄机暗藏,口吐莲花,让人瞬间可得大彻大悟。这就是禅。

禅,不是让你去敬畏,而是让你拈花微笑,让你去顿悟。顿悟,顾名思义,就是汲取瞬间的领悟,不用整天去什么庄严宝刹参禅礼佛。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个动静,便可让你妙悟,参透生命的玄机。

汲取瞬间的领悟,是一个求真的过程,须得放下虚幻。有所贪恋,不会有所领悟,因为你贪恋的,便是你烦恼的根源。顿悟,就是要你摆脱羁绳,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妙悟,玄之又玄,浑然无迹,似乎并不容易参得。但只要明心见性,没有羁绊,也非难做。赤子之心,无妄之念,皆可求得圆满。如果你把名色财利看得太重,则不得自由,整日里为其奔波劳碌,到最后竟然空梦一场,人生岂不荒诞?苏轼曾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镜子一样明亮,但你不去擦拭、打扫,最终还是会落满尘埃的。但尘埃怎么会落到心里来?这说明心的本质还是惹尘埃的,要是不惹,纵使尘埃滚滚,也染不得半点。说到底,还是一个本因的问题,心是问题的根本。

而六祖慧能就不认同神秀的观点。他亦是禅宗大家,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凭此一偈,蔚然成为一代宗师。相比之下,神秀的境界略逊一筹。

慧能的偈语点中了顿悟的妙处。他认为,心本是清净的,谈不上被尘埃污染的问题,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心是纯粹的,经不起尘渣的玷污。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要随自然得来,若用心智,便中了枷锁。

汲取瞬间的领悟,悠然地品味流逝的生活,在流逝中体味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的生活玄思。用不着拉出架势来钻研,钻研是乏味的,而顿悟是美妙的。也许很多事情你很长时间一直看不透想不明,而瞬间而至的妙悟,醍醐灌顶,原来如此,从此人生一片豁朗。

顿悟,犹如神来之笔,用平常之心书写着不平常的收获。生活不是用来过的,而是用来品的。这样的生活的禅悟得了,便获得了大自由,自由自在,肆意翱翔。只有这样,那颗心灵的种子才会成长为能抵抗狂风骤雨的大树。

一切随缘,才有逍遥的人生

苏东坡和秦少游一起外出,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一个全身爬满了虱子的乞丐前来向他们乞讨。

苏东坡说道:“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了!”

秦少游立即反对道:“你说的不对,虱子哪能是从身上污垢中生出,明明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两个人打赌,并决定请佛印禅师当评判,赌注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苏东坡和秦少游私下分别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帮忙。佛印禅师欣然允诺了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放心地等待评判日子的来临。

评判那天,禅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都输了,你们应该请我吃宴席。”听了禅师的话,两个人都哭笑不得,却又无话可说。

禅师接着说道:“大多数人认为‘物’是‘物’,‘我’是‘我’,‘物’与‘我’是对立的,因此产生种种矛盾与差别。在我的心中,‘物’与‘我’是一体的,外界和内界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完全可以调和。好比一棵树,显然同样接受空气、阳光和水分,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是从棉絮还是污垢中长出来,把‘自’与‘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实相。”

一切事情不要执著,莫若随缘。

有人谈随缘,说是宿命论的说法。其实不然,随缘要比宿命论高深。宿命论不过是无奈于生命的抗争而作的不得已之论而已。随缘呢,一种人生态度,高超而豁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佛说,一切随缘。多么洒脱的胸怀,看彻眼前的浮云,把人生滋味咂透,可是,你可知这句偈语,佛参悟了多少时日?没有一番体验,不经历一场劫难,怎么敢妄言一切随缘?妄言者,必无病呻吟,或附庸玄谈佛道而已,定遭人鄙笑。

一切随缘,简单地说,是一种心态,或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积极的进取不相矛盾,相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人年轻的时候,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像一匹初生的野马,眼中没有困难,没有畏惧,只想一味地驰骋奔腾。长大时,便被套上枷锁,钉上马掌,出则行辙走轨,入则拴桩羁柱,失掉自由,再也没有初生的野气和不拘。老来时,骈死于槽枥之间,便不再谈什么有所作为。

正如《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说的那样: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这结局。人活着,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每一件都要按自己的设想发展结局,那怎么可能?如不可能,执著必会生出烦恼,终生疲惫。

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止的一刻,但我们内在的风雨,如何才能归于平静?一切的羁恋苦求无非徒增烦恼,只有一切随缘,才能平息胸中的风雨。另外,思想另一个境界,一切随缘,会得到一个新的开端,忘怀逝去的,争取未来的。

改变一生造化的原因很多,像为一段感情的来去生灭,为一句话的冷暖好坏,为书本里的诗偈文章,都会影响我们的因缘。

在命运的田野里,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这里说的仅仅是选择,至于最终的结果,谁也不敢保证。但选择也是各有不同,你可以种植玫瑰,亦可种植荆棘。

人生的每一段缘起缘灭,无不留下欢喜和泪水,遗憾与伤痛。我们只有坦然,才可能抚平伤口。一切随缘,把命运的强制由无奈转而为淡然,缘来时,珍视但不躁喜,缘去时,坦然但不留恋。伤感是难免的,只是伤感过后,坦淡地说一句,一切随缘吧!

一切随缘,人生便可自在逍遥,没有什么可以拘牵意志和灵魂。

心怀坦然,体味生命的从容

佛陀入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铁牛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

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之亦不惊。

心境如如只个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这首摘录的小诗是两个唐朝人写的,名字叫做《心境如如》,还配有曲子,听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大概的意思是,只要人心怀坦然,无心于万物,那万物也就不会滋生躁扰,就像是木人铁牛一样,无知无惑于外物,外物自然也就进不了他们的心。

坦然,就是自持的一种态度。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七情六欲,遇事涉及自己的利益的,必当绞尽脑汁以争取,故此,生出烦恼,忧虑,失意,焦躁,落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摆脱不掉这些纠缠,便会终日苦恼,对自己的处境怨天尤人,没有快乐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心境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佛家有云:内心常看圆满,天下便再无缺陷之世界。

一次外出,车到中途抛锚了,乘客只好纷纷下来走路前进。有的怨声载道,有的骂声连连,唯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心平气和,气度优游,好一番明媚的心情!别的乘客低着头匆匆地赶往目的地,哪怕是青壮年也没有一丝虎虎的生气,老人倒是相反,信步而行,态度悠闲,意趣盎然,偶尔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竟有一番仙风道骨。

其实,生命的步履就像河流的奔涌,有急有缓,既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舒缓容与,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烈紧迫。一张一弛,生活之道。哪能一味的急迫,一味的悠忽?

一味的急迫,生命就显得狭窄了;一味的悠忽,生命就显得虚无。只有坦然,张弛有度,才得人生三昧。

做人需要几分坦然,只有坦然的心态才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坦然也是一个“慢”的境界,从容不迫,坦然面对生命中的荣辱、得失、进退……时间永是流逝,我们无法抗拒。然而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痛苦。

平淡的日子不会永远平淡,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成功给予的那份慰藉,谱写出生命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释迦牟尼佛祖在一次法会上说过,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像影子一样陪在他身边;第二个老婆是他抢来的,美丽得让人羡慕;第三个老婆为他打理日常琐事,不让他为生活操心;第四个老婆整天都在忙,但他不知道她忙什么。

商人要出远门,因旅途辛苦,他问哪一个老婆愿意陪伴自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不陪你,你自己去吧!”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你抢来的,我也不去!”

第三个老婆说:“我无法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

商人听了四个老婆的话颇有感叹:“关键时刻还是第四个老婆好!”

于是他就带上第四个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释迦牟尼说道:“你们明白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一辈子,死后却分文不带,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第四个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还是富,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佛祖还说道:“人生在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参悟佛法。”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心安,能让我们抛却浮躁,那不是理想的栖居吗?何必刻意地去追寻?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葱茏的大山,一场密密匝匝的雪花,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卷,都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栖居,都可以容纳我们放逐的心灵和漂泊的意志。

自由地栖居,须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一匹马,被拴上了枷锁车套,只有一味地卖力奔驰,哪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桎梏于外物,怎可能出离尘世而追寻幽独?

要有自己自由的栖居,就不要受拘于外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怎能让短暂的腐朽妨害对于永恒的生命的思索?

和尚和富翁在湖边晒太阳。富翁问和尚:“你为什么不去租条船,搞海运呢?”

和尚问:“然后呢?”

“然后就可以做大买卖赚很多钱。”

“再然后呢?”

“你就可以买条船,创立自己的商队。”

“接着呢?”

“接着你就发财了,成了和我一样的富翁。”

“成为富翁又如何呢?”

“可以悠闲地在湖边晒太阳。”

“我现在不正在悠闲地晒太阳吗?”和尚最后说道。

不拘于物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有大舍弃。智慧会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充实,舍弃会让我们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瘁,六神无主……不拘外物的内涵在于抛却杂念,直指目标。生活没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加重你的心情,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错过了太阳,不是还有渺渺的繁星吗?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须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下,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不拘外物,会另有收获。对于外物的过多追求和执著,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也就是无我,自己的心境也就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迁移而波动,正所谓“是进亦忧,退亦忧”,不假于物,才能造就自我。

闲适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巧遇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对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并以香花供佛,依据经典,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每天我来寺礼佛时,感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一样的清凉,但是,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心慌意乱。请问禅师,我一个家庭主妇,如何才能够在琐碎烦闷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后的花梗很难吸收到水分,鲜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这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只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无德禅师说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闲适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已经不多见了。

看看周遭的人群有谁不在忙碌,也不知为了什么,反正总是匆匆的身影。柏油路上高扬着汽笛声,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汽油味,人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拖着沉滞的步伐,带着满脸的倦容,或许还有一嘴的怨气,来去匆匆。

生存永远是最大的课题,因生存而奔波劳碌倒也无可厚非,只是,人生很是短暂,为了生计的挣扎何时是个尽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没必要的,哪里有那么多的忧愁悲绪?纵使有,何必做胸中块垒,耿耿于怀?难道不怕生命因此而脆弱吗?

太多的疑问似轻而重,不时地敲打我们的心灵。可是,透过重重迷雾,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很多人都听过,但很少人能领悟,进而实践。有了好的态度,生命便有了质感。

闲适是一种生活态度,涵义深邃,说来容易,做来却难。生命急促,在逼仄的空间中拿出优游的态度来,着实不易,但为了更优质的追求,这是唯一好的选择。

品茶、钓鱼、读书、作画、看电影、听音乐、旅行都是悠闲的,为短暂的生命拓展了无限辽阔的境界。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不让生命变得干枯萎缩,而是丰盈饱满。

人都有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此,可能孜孜以求,不懈地奋斗。但一样是为了美好的前程,却有迥异的结果。理想是高尚的,但它指引着我们一味地努力而不懂得欣赏生命的瑰美,目标固然令人兴奋,但沿途的景色也是不容错过的,一旦错过,还有什么可以填补生命中的缝隙?

那些一味追逐利益的人只有无血色的生命。物质,多了总会累人。欲望也是。人若屈从自己的欲望,便会被其吞噬。这不是耸人听闻,古今中外,因无穷的贪欲而身败名裂的不胜枚举。

闲适可以让我们滋滋润润地过日子,有意味,有情趣,而不堕落,不无聊。提倡闲适,并不否定对于物质的追求。只是这追求,不是欲海无边的,而是有限度的自给自足。

闲适的味道在于丰满自己的心灵,不感觉生来就是劳苦的、迫不得已的,而是人生无限好,有许多意味饶然的东西等待我们去追求和品味。

目标在于实现,不在于高远

方丈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在寺院里修行。有一天,方丈派遣师兄弟俩去指定的地方布施。两人各领了一部分财物便匆匆上路。行至中途连遭大雨,师兄弟依旧风雨兼程。不料,一条大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河面上的桥已被洪水冲塌,河中也没有任何船只过往。师兄坚持带着财物返回寺院,师弟则主张就地布施,师兄弟只好各行其道。

大和尚带着财物原路返回,一进寺院就去见老和尚,并禀报了途中所遇。老和尚双眼紧闭,只是低低地哦了一声,便打发他去休息。

几天后,小和尚布施完回到寺院,方丈一见他便问:“你布施完了吗?”小和尚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回答:“师傅,弟子已完成布施。”方丈继续追问:“那你去哪儿布施的呢?是不是我指定的地方?”小和尚并没有直接解释,而回答说:“弟子布施的地方不是师傅指定的地方,但遵照师傅的意愿,已把所带财物布施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方丈非常满意小和尚的回答,不久就让小和尚做了寺院的住持。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远大目标,但当这个目标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时,是不是就这样放弃呢?如果目标还能实现,也没有改变初衷的话,放弃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如学学小和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设定一个目标,并实现它。

慧远禅师对寺内的僧侣说:“山的顶峰有大觉悟。”僧侣们一听,便纷纷准备登顶。许多僧人商量好联袂而行,他们天刚拂晓的时候就出发,带上充足的食物和水,齐心协力地朝山顶发足狂奔,中途要是累了只稍作休息,渴了饿了补给一下,心智全在山顶。唯有一个小沙弥,不与师兄弟为伍,独自而行,不慌不忙,时而为青山的奇峻秀丽发出由衷的赞叹,时而为鸟儿的自在高翔生出油然的欢呼,心底全然没有山顶的觉悟。等小沙弥登到顶峰的时候,师兄弟们已然焦急地等候在那里。小沙弥就问:“师兄,你们怎么这么着急啊?头上的汗都滴下来了。”师兄们说:“我们找不到觉悟啊。”

下山后,慧远禅师说道:“觉悟不在终极,而在当下。山顶的觉悟虚无缥缈,沿途的觉悟才能收获于己心。这次考验,小沙弥可得大觉悟。”

生活如禅,只有沿途可以撷取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何必步履匆匆地追求虚无缥缈的幸福呢?生活就是这样,太紧张就会出乱子。做什么事情都要按部就班,不紧不慢,不能为了“完工”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目标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指针,一世的辉煌也由无数个目标垒成,脚步要踏踏实实,目标要一个一个地实现,不要三心二意,幻想着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节奏要慢下来,目标要一个一个地征服,既要享受过程,又要欣慰结果,如此生命才算得上饱满和充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事和小事之分,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实事。不要以为你一生下来就是干大事的人,如果你不学会走路,你永远也享受不到奔跑的滋味。

你可能从小就立下了鸿鹄之志,但你很可能会一事无成。你总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你连第一步都无法跨出去,还有什么资格谈四方?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但燕雀虽小,五内俱全。燕雀的目标是下一站,这或许会被鸿鹄讥笑。鸿鹄的志向是鹏程万里,可是鸿鹄可能永远处于无法达成目标的焦渴之中,而燕雀则在一次次的胜利之中前进得更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一步登天。高山仰止,你只能一步一步地攀登,只有这样你才会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你或许可以借助飞机直接到达山顶,但你得到的仅仅是一种结果。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虚无的,就好比空中楼阁,总在虚无缥缈间。

请把你的目标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眼高手低。

如果你想行万里路,就请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如果你想破万卷书,就请老老实实地读完每一本书。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把思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停止了思考,他活着也没有了价值。思考是生命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只能是行尸走肉。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思考,巧妇可为无米之炊;因为思考,天堑变通途……方法总比问题多,像学者一样思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懂得的做人道理(珍藏版)

    年轻人要懂得的做人道理(珍藏版)

    成大事的准则,做事先做人的学问……修养自身,塑造人际关系,洞察人性,突破自我,做人做事。从人生历程来看,做人始终是伴随始终的必修课,如果不在年少时打好基础,就如同一座大厦而无稳固的基础,如同一棵没有深入植根的树木,是绝对不可能长成参天巨树的。此所谓“大厦”和“大树”,就是青少年将来的成长定位。本书收集了青少年应懂得的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涵盖了青少年自身的修养、人际关系的营造、做人做事的方法、自我智慧的经营、洞察人性、突破自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多角度地教给青少年做人的方法。相信广大青少年们读了此书,一定会很快使自己的人格成熟起来,摆脱在人们心目中的我行我素、少不更事的形象。
  • 我的梦想我的路

    我的梦想我的路

    《我的梦想我的路:影响一生的职业规划指南》主要内容:从“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为开篇,引出当前的中学生、大学生及职场白领在选择职业时的迷茫与无奈,然后作者从一次圆梦之旅的经历与感悟开始,把人生比喻成一次长途旅行,如何探寻自己人生梦想的目的地?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或人生平台?如何选择好的上司或老板?如何管理职业生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 宽心的人生幸福课

    宽心的人生幸福课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 吃茶去:与星云大师一起参禅

    吃茶去:与星云大师一起参禅

    中国人千百年来流行说禅机。星云大师精选禅宗公案200则,从现代人的观点,帮助您汲取禅师灵活幽默的智慧,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禅,离开不了生活,穿衣吃饭是禅,搬柴运水也是禅。
  •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找准人生坐标——明确目标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找准人生坐标——明确目标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被继母陷害,受父亲晋献公怪罪,被逼逃亡到翟国。因他为人贤德有才干,声望很高,所以晋国的一些知名人士跟去翟国追随他。重耳在翟国一住就12年。这期间晋国发生大乱,献公死后,以里克为首的大臣们,发动政变,杀死了骊姬的独生子奚齐和公子卓子,清除了骊姬和她的党羽。大臣们公议,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做国君。重耳考虑到,自己这样回去,就等于承认在幕后操纵:趁父亲丧葬时策划叛乱和主使人杀死两个异母弟弟,因而坚决拒绝。大臣们没法子,后来只好接了他的异母弟公子夷吾回去做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猜忌重耳会回来抢夺君位,便派出刺客到翟国去行刺他。重耳事先得到消息,被迫匆匆离开翟国,再次过上流亡生活。
热门推荐
  • 名柯魔快之迷雾

    名柯魔快之迷雾

    描述的是一名来路不明的女子与与柯南之间展开的各种问题,揭晓女子的身份,究竟是红是黑。线索牵引着黑衣组织,女子行动诡异,柯南进行的追逐。
  • 都市之异戒

    都市之异戒

    钱焕绅,这个端正的流氓。可能你看到的是他的狂傲,却看不到他内心的机智,聪慧。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撩你上瘾:甜妻,吻不够!

    撩你上瘾:甜妻,吻不够!

    他是邪肆黑暗的帝国第一首长,当他初遇她,吃干抹净,强行拉去领证。某天,保镖来报:“首长,夫人要和别人拍吻戏。”“马上通知导演删戏份。”“首长,某男影帝邀请夫人参加他的私人生日party。”“告诉他,我不介意他的生日变成他的忌日。”“首长,夫人跑了。”俊美矜贵的男人亲自去抓,再次将她吃干抹净,他笑的邪肆狂嚣:还跑吗?
  • 无敌修仙少年王

    无敌修仙少年王

    貌比天仙的美女校花愿意为他暖被窝,野蛮泼辣的美女警花硬逼着他做男友,性感妖娆的美女医生抢着当他未婚妻,高贵优雅的美女总裁求着让他做老公……且看偶得“神站”相助的少年叶浩,带着他的生肖军团,诛邪魔、灭世家,一步步杀向九天之上!
  • 这里大概是异界

    这里大概是异界

    这里是异界,这里又不是异界主角宁凡是一个随遇而安的平凡人,但是经过一次意外后穿越到了一个快要冻死婴儿的身上,于是,一场搞笑又神奇的冒险就这样开始了。可以开后宫,但是没必要。(真香)可以开金手指,但是没必要。(还香)可以天天更新,没错!就是天天更新!作者君:文风幽默,情节搞笑,剧情好玩反正就是一个字:看的爽就完了!你要的故事我都有,我和故事已经在这里了,你在哪里呢?
  • 妖乱春秋

    妖乱春秋

    圣人引九天之风,以乱世为棋,弹指间可改天换地,一言可断人生死。诸圣林立,以天地为局。一位贸然闯入圣人棋局中试图火中取栗的少年,他的未来当何去何从?
  • 初见你时天气尚好

    初见你时天气尚好

    林诗意一个十八线小明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默默努力。她性格倔强,坚决靠自己。徐慕辰有颜有才,在机场偶遇,只是一眼便映入心扉。“你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第一次见你。”她想起第一次见面闹得并不愉快。皱眉轻声询问道:“在我家门前”“不是,在机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破九天

    道破九天

    少年楚天从鸣凤郡而出,得人皇指点,吞噬漫天星魂,开体内小世界,成就不灭金身,一路向前,演绎出一段段令人神往的传奇。不尊天,不拜地,天地之中,我主沉浮!天书三卷,一部《天经》奠定了九天仙界的辉煌,一部《地义》成就了九幽魔界的不朽,唯独人界,在被仙魔两界争夺了万年之后,才在那一代代觉醒的修士手中,诞生出了一部《人典》。
  • 破神州

    破神州

    最强的炼器者,面对外敌的入侵,与自己的朋友们拼死抵抗,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战,战死,灵魂却被自己的器灵所救,带到了下位面,在那里他会发现些什么,又会有怎么样的经历呢…等级:下位面:练体,筑基,引灵,度灵,噬星,天武,星宇,武皇,准帝,帝君。上位面:神袛,神灵,上神,天神,诸天,玄仙,仙帝,轮回,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