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20100000030

第30章 忠告:巴菲特给股民的7堂课(1)

长期投资需要时间去看出利益的有效性。所以对于那些想在股市中捞一把就走的人来说,短期投资就是炒作自己的运气。长期投资,更多靠得是眼光和智慧。要学会长期投资,要明白市场从长期来看是一个“称重机”,短期来看是一个“投票机”。

听听巴菲特对股民的忠告,我们浮躁的内心会平静许多。

A.股民如何读财报

1.净资产收益率要高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值,通俗点说,是指股东每投资一元钱最终能赚到多少净利润,因此净资产收益率被称为反映上市公司赢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判断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时,不能只看公司的净利润,而要对比两个公司赚取净利润付出的净资产,比如甲乙两公司年净利润分别为10亿和1亿,净资产分别是10亿和4亿,那么甲乙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10%和25%,尽管甲公司净利润是乙公司的10倍,但是说起赚钱效率,乙公司却比甲公司高得多。

巴菲特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越好。“我宁愿要一个收益率为20%的资本规模5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不愿意要一个收益率为5%的资本规模为1亿美元的大企业。”他曾经直接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根据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控股权在20%以上,那么母公司从子公司中所分得的利润就应该反映在母公司会计报表上;如果控股权在20%以下,则把实际收到的收入列作现金股利,而对没有分配的利润部分则完全不作计算。

巴菲特在对净资产收益率作出相关调整时,有三大因素是他重点考虑的:

第一是有价证券计价。

巴菲特认为,在衡量年度经营业绩时,有价证券应该按成本价而不是市场价来计算。究其原因在于,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会使净资产收益率失真,从而失去比较意义。

第二是非经常损益项目。

巴菲特认为,衡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时,应该排除所有资本性收入和损失,以及有可能影响经营业绩增减的其他特殊项目。

也就是说,投资者应该考察的对象,是简简单单的上市公司由于经营所得实现的每股收益。这个数据能表明该公司利用现有资本、通过业务经营尤其是主业经营产生多少利润。

第三是财务杠杆比率。

巴菲特认为,上市公司的收益应当是在没有负债或很少负债的背景下实现的,这才能真正体现股权资本能够带来多少收益。

巴菲特说:“一个优秀的企业所做出的决策,可以令业绩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在没有得到银行的贷款帮助也是一样的。”除非特殊情况,例如负债权益比率特别高,或者该公司重要资产的资产负债表账实达到一定程度不符,这时候才允许负债存在。

总的原则是,目光要集中看公司是否处于负债的背景下,对该公司的主业经营业绩进行长时间地考察,说白了,就是看是否具有长期的发展能力。

当净资产收益率如果遇到子公司要向母公司上交利润的话,可是实际上没上交,那么这时候就要模拟上交,并且以真实上交动作为准则,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是真实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下属子公司没有实行股息分配,就会在这些子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市值扣除如果真的要进行股息分配而缴纳的所得税。

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些不具备控股权的企业,它们的未分配利润虽然不能反映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上,但将来总有一天会通过某种方式出现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上的。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必须经过这样一番调整,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净资产收益率。其实说得简单些,就是无论当年是否进行过实际分配,股息分配和投资报酬率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是斩不断的。

投资者不仅仅要追求高净资产收益率,而且还要能善于识别投资企业是否在想方设法掩饰无法顺利发放股利的情况。实际上这也是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应有内涵。

“对于投资的结果,应该定期检验结果,测试的标准是保留下来的每1块钱是否能发挥至少1块钱的市场价值,未分配利润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巴菲特如是说。

他认为,如果该企业利润不分配,应当拿出不分配的足够理由来。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业务经营的资本来自两部分:一是股东投入资本,二是历年来未分配利润形成的留存资本。上市公司如果将本该分配给股东的利润留出一块不予分配,那么就应该想尽办法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不然的话,任何别的理由都是不足以说服人心的。

巴菲特认为,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同时对有形资产需求却相对很少,这是超级明星企业的共同财务特征。这样的企业能够产生远远超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

下面以保险业作为例子来阐述这个观点。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保险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使得伯克希尔公司在运用经营策略时时刻保持相当的弹性。

保险行业都有些什么样的特殊性呢?巴菲特举例说:保险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一定等于获利率,这和新闻行业、零售业不同。在新闻行业和零售业,如果你没有市场占有率,经营业绩就会受影响;可是在保险行业,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有时候做得越多越亏,这种市场占有率就没有多大意义。这正是巴菲特一再强调承保纪律的原因所在:首先要的是盈利,而不是保单数量。

保险公司的业力销售渠道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保险行业的门槛低,对未来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具体说来就是,今年的经营业绩不好,并不代表明年就一定不好。这和许多行业有非常大的区别,因为许多行业会一连几年效益都不好,但保险行业这种连续性就较小。

当业务不景气时,保险业的闲置产能主要是人员。也就是说人员闲置过多,而这并不会对业务经营造成太大的负担。在印刷行或者钢铁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虽然发展势头并不是很猛,但却一直在积蓄力量,随时都在做好冲刺的准备。

巴菲特说了这么多,目的就是要求投资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定具体投资行业时,要研究该行业所在的某些特殊性,以便更准确地衡量这个行业、这个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能否持续地高。

投资者运用净资产收益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如何判断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

净资产收益率上不封顶,越高越好,但是一般可以设定定期存款年利率作为参考下限。从某种角度讲,定期存款年利率可以称为上市公司经营的及格线,如果一个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定期存款年利率,说明这个公司经营相当一般,基本不值得关注,投资它还不如存银行。当然,定期存款年利率只是最低下限,投资肯定要选择优秀的上市公司,就像学校选拔学生,要选的肯定是优等生,而不是徘徊在及格线边缘的差生,从中国A股历史来看,诸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优秀上市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都保持在15%以上,甚至超过20%,不过在A股市场,能达到净资产收益率20%以上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巴菲特设置的净资产收益率最低标准是15%,投资者可以此做参考设置。

第二点是在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时不能孤立。

是否一个上市公司某年净资产收益率很高,就说明是个好公司呢?当然不是,投资者关注净资产收益率不能孤立地只看某一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而是要动态地看公司若干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情况。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82年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利润大约为3000万美元,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大约为8.8%,这大大低于了1979年的14.2%和近年来的最高点18.3%。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是保险业务大幅度下降。

第二条是在公司收购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具有控股权的比重并没有同步增长。

第三条是因为不具备控股权的比重在增加,所以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从这些企业中分得的利润无法列入在伯克希尔公司的会计报表中。

从中不难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公司经营的客观因素,还受会计准则的制约。因此,看一个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变化情况,选取的年限越长,得出的结论往往越客观准确。

第三点是学会去除净资产收益率中的水分。

投资者阅读年报时,会发现除净资产收益率外,还有一项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中国证监会为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是: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乍一看这个定义,似乎很烦琐,通俗来讲,非经常性损益就是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飞来横财,比如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财政补贴、出售股权等,都可以增加非经常性损益,从而使净利润增加,但这部分净利润并非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得,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在内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无法体现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因此去除水分,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能更准确地判断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负债率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负债率一定要低,公司负债率越高,那么你的投资风险就越大。当财务杠杆比率达到一定的时候,这样的企业经营必然要导致失败。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有些企业的负债比率居然连续性的比自身收益率要高得多。这种企业是没有出路的,在投资的时候一定不要被这样的公司蒙蔽。

他举例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是关于坦帕湾地方电视台的购并案。由于该电视台负债过多,它一年所需要支付的利息甚至要超过它全年的营业收入。就是说,即使该电视台的所有消耗都没有成本费用的话,这家电视台仍然是处于亏损阶段的。可想而知,这样的企业最终只能走向倒闭阶段。

当然,这种情况非常特殊,也很难碰到,但它却非常清晰地表明债务比率过高必然要导致经营失败这样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企业负债率也不是越低越好,而应当强调适度。对此,巴菲特也没有疑义。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检讨似地说,伯克希尔公司一贯保守的财务政策可能是一个错误,因为只要稍微增加一点负债比率,所能得到的投资回报率就可能远远超过目前的年平均23.8%。不过在他看来,虽然提高负债比率有99%的把握能提高投资报酬率,但只要有1%的可能导致破产,他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一直以来的经营也确实是如此。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债务比例过高必然会导致经营失败,所以他宁愿选择负债率低甚至完全没有负债的投资对象。可是平心而论,这种看法有些偏颇。一般认为,企业负债率在20%~50%之间较好。

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看待负债率呢?

一是从行业上来说,不同行业负债率不同。

一般来说,不同的行业性质不同,资产负债率也不相同,比如医药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而银行业资产负债率则普遍很高,因此行业间对比资产负债率是不合理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现金就是现金,不管它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的都是一样。在过去,人们之所以看重媒体,在于媒体的经营业绩不需要投入额外资金就能继续增长,而钢铁制造业则属于具有周期波动规律的那种类型,媒体相对钢铁行业来说安全一些。不过现在大家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了,认为媒体行业同样也具有这种周期波动性。

巴菲特进一步解释说,媒体行业转为弱势,除了短期内盈利水平下降外,对其长期价值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投资者过去通常认为电视、新闻等公众事业的获利能力能够一直以每年6%的增长速度发展,而不必依靠额外资金投入,因为它们所需要的营运资金也相当少,一般也认为不需要负债经营。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变化来看,这种情形似乎改变了很多。

那么,这种深远影响表现在哪里呢?他说,媒体行业过去账面上的盈利(在扣除无形资产摊销前)水平,基本上就相当于自有资金的概念。如果它每年能够增加6%的现金流,而这种现金流10%的折现率进行折现,那么100万美元的税后净利润就相当于一次性投入2500万美元所得到的收益。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该企业不能每年稳定提供6%的现金流,这100万美元的税后净利润只是一个平均数,每年都会在此上下波动,那么企业就必须通过利润分配方式保留一部分资金用于重新投入。这样,同样是100万美元的税后净利润,却只能相当于一次性投入1000万美元所得到的收益。

两者相比较,同样是6%的现金流,在能够稳定提供该现金流的行业和不能稳定提供该现金流的行业,税后盈余本益比居然要相差2.5倍(2500/1000),差别就是如此之大。

而显然地,如果每年能够稳定提供6%的现金流增长率,该企业不但不需要负债,而且还有闲散资金,相反,如果是后者,每年只是在6%的现金流上下摆动,那么该企业就必然要负债,以补充流动资金之不足。

巴菲特认为,不同行业的企业负债率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个行业的相同企业中,过去和现在的负债率也会有所不同。在考察公司负债率高低时,一定要分析到具体问题,将同行业的各个方面比对起来。

二是负债率高低与会计准则相关。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美中能源控股公司,就是因为受会计准则规定的影响,只能把美中能源控股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的一小部分列入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而并没有把美中能源控股公司有关营业收入、负债待全部数据并入伯克希尔公司年报。或许等到不久的将来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被取消后,会允许这么做,但现在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既然如此,投资者就有必要关心有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中的负债是否已经完全包括子公司的数据在内。

同类推荐
  • 单身贵族理财经

    单身贵族理财经

    本书从八大方面对单身人士理财进行阐述:单身贵族,理财有道;想好好花钱,首先得会挣钱;单身贵族平时一定要常储钱:做理智的“单身消费贵族”:让钱流动起来——投好资,理好财;给自己的人生加保险;单身女性和大学生的理财路;不是理财的理“财”。如今,很多单身贵族常问自己:“我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想不通为何永远存不到钱。本书为单身贵族人士提供了解答。从保险、投资、信用卡和退休储蓄计划,到其他各式各样的日常重要理财问题,都可以参考本书的建议来制定最明智的计划。本书还提供各种理财技巧,这些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主要针对的读者对象是刚步入成年、尚未婚嫁或崇尚单身主义的人士。
  • 明明白白看年报

    明明白白看年报

    本书通过对各种年报实例进行分析,教会投资者一些阅读年报的方法,使其真正成为能够掌握现代企业的“共同语言”——财务知识、发现和把握投资机会、赢得收益的理性投资者,也使年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 女性理财必修的十七堂课

    女性理财必修的十七堂课

    本书是针对广大女性朋友的一本理财实用指南。为想要学习理财的女性设计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理财方法,包括如何控制日常支出,如何储蓄最划算,如何安全投资,如何精明买保险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理财投资中的实用技巧,并且搭配许多真实生动的理财案例,想要早日实现财务的自由的财女们,快来学一学吧!本书共分为5篇,17章,从最基础的改变观念做起,到逐步学会管理金钱和科学投资,最终以实现财务自由和幸福生活为目标。相信可以帮助需要学习理财的女性朋友们,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 小钱致富——抄底12招

    小钱致富——抄底12招

    怎样才能把拥有小钱致富的欲望和冲动变为实实在在的致富现实,又怎样在感受股市中冰火两重天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投资收益,成为股市中的赢家。本书通过图文并茂,手把手地教您投资股票和分析技巧,并通过解析经典探底绝招,再辅以股市必备技术,准确抄底……让散户投资者寻找到自己的黑马,成就真正的赢家。为了使投资者更加轻松自如地应对投资风险,未雨绸缪地制定作战计划,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阅总结了大量的股票投资技巧书籍,总结抄底绝招,逐一分析投资难点,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一些投资参考或提示。
  •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如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储蓄负利率等因素导致财富贬值,房贷压得人喘不过气。进医院就要为高额的医疗费埋单,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人忧心忡忡……在这些压力下:你想不理财都不行。身处这么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学习投资理财不仅是理财的基础,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就是给普通家庭的理财指导书,读者阅读之后,就可以现学现用。理财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我们要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体味理财的快乐。《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的作者一直工作在金融理财的前沿。目睹了很多理财成功、失败的案例。书中详细介绍了人生的理财实施方案和理财技巧。
热门推荐
  • Utiana暗黑国度

    Utiana暗黑国度

    大景帝国第二任国王【克洛恩·秦】每在日落时分,靠在皇家花园的长椅上准会回忆起父皇【无上之神】克洛恩·齐独自对抗【黑山狐】的场景,扰乱世界安宁的邪恶之物从此被斩断,但付出的代价却让他遗憾一生……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带着空间穿书女尊

    带着空间穿书女尊

    想她堂堂华夏国顶级天才指挥官宋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会跳舞会做饭会念诗会弹琴,还是毒医,一朝狗血穿越进女尊文,成为了南越国最佛系〔最倒霉〕的二皇女。唉,从此神挡杀神,佛挡堕佛,哼(ノ=Д=)ノ┻━┻“好妹妹”来找事?正好,我闲得慌!跟我玩计谋,那是我的专业。跟我比才华,你当华夏五千年文化是死的。跟我抢男人,本姑凉天生丽质难自弃,你抢的到吗?
  • 折易生

    折易生

    他的出生大雪纷飞,离开血风腥雨。在另一座城市遇见只为一人倾心,可真相面前他只会选择背境亲离。明白之后他会清楚决绝。对他是身世明了后的大义灭亲,对她是爱已入骨后的无奈离去。他的一生折折曲曲对自己他始终敢舍敢弃。冷峻的外表桀骜和揶揄掩不住内心的热情,保护色的遮掩只因为孑然一身习惯已成独自一人。
  • 代号触手

    代号触手

    一只虫子在英雄无敌里苦苦挣扎的故事。主人,资料已经统计完了。--by娜丽娜好高兴哦,又吃成长快乐了--by操琴侍剑欧克欧克!--by地精众赳赳老秦,共赴国难!--by大秦霸天虎出发!--by塞伯坦狂众万岁,元首!--by失败的狂人支持者以大能政委的名义!进攻!--byt34装甲集群指挥官鬼盗船!是亲王号,诅咒!--by某商船水手大即是美,多即是好!···
  • 谋春深

    谋春深

    季以柠,一个不起眼的庶出五小姐,原本可以在季府平平淡淡,无忧无虑的过着自己认为的生活。哪知这天降其来的侯爷偏偏要跟自己作对。总之一句话解释:一朝选入临阳府,从此虐夫有担当!
  • 花心校草误爱我

    花心校草误爱我

    谁能告诉她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吗?突如其来的未婚夫,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某花心校草讽刺道:“你长得这么丑,一定会被我萧伟宸赶出去的!”某女不屑:“我韩伊雪也不是吃素的!”为了帮身在国外的好友追求萧伟宸,她不得不接近萧伟宸,可是谁知……
  • 千魂行

    千魂行

    身为大学毕业生的我在一件杂志社工作,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是绝对不相信这世界存在那种东西的,但是,最近我的身边却是接连发生怪事,我经常看见的那些奇怪的现象,神秘的电话,还有身边那些不断死去的人...
  • 醉刃

    醉刃

    彗星天降,海域异动,平凡少年王乾,将在这无比精彩宏大的苍风大陆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画眉的一盏茶

    画眉的一盏茶

    一盏茶一个故事。画眉是讲故事的女子,坐在窗前,看细水长流,人聚人散,茶热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