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13400000002

第2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它随着世界观的转变,从抽象变为具体,理论上升为实践,具有承上启下的现实意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变革。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最初探索是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时期。对人的发展的认识在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身上就可以找到影子。在1835年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可以看到马克思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他认为,使人类和自身趋于高尚是人的发展的目的,并认为自己目的的实现可以通过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来完成。由此可见,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就已经具有自由自觉的意识,这些对未来职业的设想蕴涵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萌芽。

在柏林大学读书时期,黑格尔主义开始在马克思脑中扎根发芽,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论证了人的自由本质。接着,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他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从新的层面认识自由,即从追求人的自由转变为追求人的解放。而明确提出“人的解放思想”是在《德法年鉴》中。在书中,他认为,要想彻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首先使人类获得解放,这无疑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种早期阐释。“人的全面发展”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演说》(1845年)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中,这也被看作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的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41至1843年耗费两年时间完成的巨作。书中主要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同时也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片面性。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发展是异化的劳动,它归根到底是由有限的生产力和由它决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这实际上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基于人的“类”本质,马克思对人的发展提出了他的理想和目标,这也孕育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马克思指出,废除私有制,使劳动自由自觉地成为一种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必经之路。他也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具体目标,那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类全知全能,私有财产得到扬弃,人类自身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由此可见,此时的理论虽然暂处于“人”的发展、人的本质这个母体中,但是全面性的概念已经凸显,这些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的产生;并对认识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从“人”的维度来看,人是社会这个复杂有机体的细胞,人在生产自身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人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已经是社会中的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人,而是实现了由抽象个体的人到具体的人的演变。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当前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因素归结于“分工”。而社会分工与对应时代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紧密相连。在当时既有的社会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与私有制紧密相连。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消灭了社会分工,真正消灭私有制,公有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才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丰厚的物质条件,才能够全面避免人的片面发展,才能够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初步形成以后,马克思与恩格斯又分别先后在《哲学的贫困》(1847年)、《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中阐述和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阐述了机器大生产对社会分工产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他深刻地分析阐述了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对工人全面发展的影响,并深刻指出:“现代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工厂中分工的特点,使劳动在这里完全丧失专业的性质”。[2]马克思在这里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阐述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经基本成熟,已经把私有制社会人的片面发展与社会关系全面结合起来,已经从私有制社会找到阻碍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素。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经摆脱唯心主义的约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全面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立足于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使得这一理论已经具备科学性。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开始显现。马克思自1843年开始,将自身的研究领域扩展至政治经济学方面,试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将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化研究与探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找到私有制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有限性,以及私有制社会阻碍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因素,并能够找到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实质性方案。就在这个时代条件下,马克思发表了三部著名的《经济学手稿》,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特别是《资本论》一书的公开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从而最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随后,随着《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的陆续出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历史时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期。

第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全面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该书稿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并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定的指导价值。该书稿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造成的局限性,根据社会关系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程度,按照个性和独立发展程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社会历史形态。这三大社会历史形态不但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和一般特征,同时也梳理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深刻解释和总结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极端落后,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高度缺乏,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个人依附于他人或者特定的社会阶层,如奴隶主、封建主,个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极端制约,从而大大地限制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出对物的依赖性特征。在这一历史时期,人类摆脱了对其他社会阶层的高度依赖性,社会多方面需求以牺牲个人的片面需求为代价,社会的全面能力以实现个人的片面发展为条件,人实现全面发展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而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三大历史形态是在前两种历史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公有制的存在,每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摆脱了地域、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人类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人。人类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丰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们将在丰富的需要、自由的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得到全面发展,未来和谐社会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阶段,也是对未来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展望。

第二,马克思已经把人的全面发展与时间的必要性全面联系在一起。时间是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存在的时间,是人自身生命过程中的自身存在的衡量,是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的标尺。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时间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构成的。而这里所说的自由时间,在马克思看来,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与人实现自由发展的程度紧密相连,因为只有人有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生产与劳动,才能够促使自己实现全面发展,使自己全面发展实现的程度与社会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榨取过多的剩余价值,过度地剥夺和侵占人们的自由时间,从而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也阻碍了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因此,马克思把私有制看作非公有制社会阻碍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把私有制的消灭和消除旧式分工看作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全面分析时间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深刻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律,提出只有实现大工业的发展,才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合理的自由时间,才能够最终确保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必要时间。

第三,马克思在这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认识和探讨了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实践方式。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客观规律与条件,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弊端,提出应该全面限制过度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给工人合理的必要的自由发展时间;并针对未来的公有制社会,指出应将人的劳动与劳动者自身的智力、体育全面结合起来,这是未来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途径。在马克思花费毕生精力完成的划时代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一书中,他全面阐释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全面分析了资本生产、交换、分配和流通的全过程,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并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全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并结合社会生产方式指出了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条件,从而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论体系与深刻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论述,是全面继承前人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结果,也是首次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标志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的一次重大历史飞跃。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也是马克思主义日益科学性的一个重大历史标志。

马克思在晚年的时候继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未来理想社会的探讨全面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化和完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就是能够确保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未来社会能够为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但具体到每个人来说,由于每个人的自身因素、外在因素以及主客体之间活动因素的差别等各方面的因素,个人在未来社会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程度将不尽相同。此外,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程度在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实现程度不同的理论。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大同社会必然经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相对落后,虽然已经消灭了私有制,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社会生产力还不是非常发达,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形成自由自觉的劳动状态,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所以,在社会主义阶段,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程度还不能够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还存在着部分缺陷,或者片面的发展、畸形的发展还零星存在着;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人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时间已经大大增强,与私有制社会相比已经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而到了未来大同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上物质财富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层次都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高,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财富丰富、精神财富充裕的理想社会中,劳动已经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的一种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基本需要,在这样理想的大同社会中,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人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是以前任何社会形态所不能比拟的,每个人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并把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全面结合起来,并通过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来体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马克思在晚年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探讨与社会阶段的划分,在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探讨,不仅全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客观规律,也指明了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途径。

由此可知,马克思利用唯物史观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探讨,克服了以往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诸多先天性的缺陷与不足。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借鉴和继承前人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探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马克思.哲学的贫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35.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同类推荐
  • 解密失踪事件

    解密失踪事件

    本书介绍了神秘失踪的百余孩童、格兰特将军号失踪案、沙漠里失踪的部落、来自空中的呼救、消失醉汉的救援声、他失踪了半小时、隐形的日本男人、神秘失踪的公交车等内容。
  • 学生青春期摆脱烦恼的教育艺术(下)

    学生青春期摆脱烦恼的教育艺术(下)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审计学(第三版)

    审计学(第三版)

    本书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全面阐述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阐述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审计测试和审计报告编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视风险导向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 小学生最着迷的200个科学游戏(小学生爱读本)

    小学生最着迷的200个科学游戏(小学生爱读本)

    《小学生最着迷的200个科学游戏》收录的200个科学小游戏,都是非常经典且极具趣味性的。这里的科学,并不是指那些科学家们钻研的高深理论,而是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小学生们也确实可操作的科学游戏。每一个游戏都极具实用性和代表性,全方位地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游戏过程,《小学生最着迷的200个科学游戏》为每一个游戏都设计了相关的手绘步骤示意图,让大家学起来轻松,做起来简单,使同学们更好地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悟,而不是成为光说不练的“书呆子”。
热门推荐
  • 火影之黎殇

    火影之黎殇

    黎殇这个名字很糟糕,意为黎明的逝去,没有光的人,她很渴望光的到来,幸好她找到了给她光的人,虽然看起来很不靠谱,但是却意外的让人忍不住靠近,那个叫漩涡鸣人的孩子,所以决定守护他。
  • 车神传奇

    车神传奇

    一个天天做梦都想成为车神的青年,突然好运来的挡也挡不住,从捡到了那个神秘的女孩开始,奇遇开始接踵而来,一夜之间变成亿万富翁,他又要用这些钱干什么?买车?买房?泡妞?还是……最后还有神奇的异能,且看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如何开始他传奇的一生,实现车神车神梦想!
  • 至尊萌宝:毒医王妃

    至尊萌宝:毒医王妃

    “私奔?!”天顺国王爷大婚之日,准王妃竟然半路跟别的男人跑了?什么?传言中的废物王爷王妃竟然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王妃还是来自千年后的特级杀手?!OMG的,王妃还会嗜血!邪魅王爷苦擒妻,一把锁进怀里:“你到底还想往哪跑!”霸气儿子强护娘,一勾手指众虫皆听令,“谁敢动我娘亲!我就放虫毒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俄狄浦斯的眼睛--伯格曼与电影哲学

    俄狄浦斯的眼睛--伯格曼与电影哲学

    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对20世纪的电影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书以20世纪电影大师伯格曼及其电影作为理论阐释的切入点,以电影美学作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对20世纪的电影美学做了一个整体性的透视,对伯格曼电影所展现的自我的现代性历程进行了追溯,对人的自我与精神、人在现代性背景下的自我性冲突展开了深入的阐释与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理论意义与较高的学术价值。
  • 起源3尘埃

    起源3尘埃

    人类文明,是地球上的唯一文明吗?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星球吗?许安宁从小就做着一个奇怪的梦,直到一天遇见了一个叫沈岩的男孩,从此打开了隐藏在身边的另一片奇妙世界:那里有美轮美奂的福地洞天、光怪陆离的神土世界、遮天蔽日的大木、玄奇怪哉的异兽、威力强绝的神兵……还有科技璀璨的异星文明,以及虎视眈眈的山海世界。宇宙万域、修炼神通、神鬼妖魔、山精水怪,竟然全都如此不同。
  • 步灿莲花

    步灿莲花

    一个认真勤奋的上班族明明是朋友帮忙去当托,却被穿越到不知道哪个年代的异世,占了别人的身体不说还让才情绝艳、风华天下的步家二小姐一夜之间琴棋书画一窍不通,一来就要应付望女成凤的父母和深情款款的未婚夫,还是逃婚吧,看看外面的世界又如何?
  • 朱正廷我在娱乐圈等你

    朱正廷我在娱乐圈等你

    她是有人气小天后之称的顶流女星!可偏偏却掉入了刚刚出道不久的朱正廷手中!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炎灵幻界

    炎灵幻界

    万年轮回,千年秘密,百年界辰,十位好友,一人承担,零次机会;人、妖、魔三族,谁主沉浮?奇异的宿命重生,究竟是重蹈覆辙,还是另类归来?前生的冤孽,今生偿还,这便是我的故事,我叫闫灵儿,一位可怜而卑微的人族…今生,我注定为了人族崛起而来…
  • 中天紫微

    中天紫微

    中天紫微,斗数之主,君临天下,唯我独尊。本书的正确阅读顺序,加入书架,投推荐票,点击阅读,因为作者是个逗逼,所以本书是月刊~~
  • 魅影女神

    魅影女神

    二十一年前的前世,二十一年前的今生、变幻了的身份,却始终都未曾改变的真身。前世的记忆恍若一个凶暴的恶魔,残忍地吞噬着他们的今生。一个是娱乐圈高冷超能力女神、一个是帅气的吸血鬼男神,激情与火花的碰撞、前世雨今生的无望——他们将如何在这个冰冷无情的巨大漩涡里奋力地挣扎着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