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07600000007

第7章 当代合唱创作发展述评(1)

合唱在中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声部的民歌合唱在相当多的少数民族中存在着。本世纪初由国外引进的群众合唱“学堂乐歌”形式,开始了现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史。但是,中国的专业合唱事业的成长速度是相当缓慢的。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冼星海和光未然在十分贫瘠的合唱艺术园地里,居然合作创造出一曲雄伟壮阔的《黄河大合唱》。无论从中国合唱发展角度看,或从中国音乐史角度看,《黄河》都不愧为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峰,一座令人倾慕和敬仰的里程碑,一曲与世界合唱经典并肩比美的名作。它对此后整整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合唱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自《黄河》之后,又产生了以长江,嘉陵江、淮河、海河、珠江、黄浦江等江河为标题的大合唱作品。直到1986年举办“全国第五届音乐作品(合唱)评奖”时,参赛作品中还有一开头的朗诵就是:“朋友,你到过××吗?”《黄河大合唱》一开头的朗诵是:“朋友,你到过黄河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光彩太辉煌了,人们自然把它当成一个范本,有意无意间想从这个范式中寻获成功的契机。

本章论述的当代合唱创作,包括多乐章的大型合唱、单乐章的中、小型合唱及民歌合唱。群众歌曲体的小型合唱曲已在本书第一章中论及,这里不赘述。

中国当代合唱创作,在四十年的曲折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五十年代初期民歌合唱的蓬勃发展;“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合唱创作高潮;建国十五周年前后的合唱创作;“文革”初期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创新和探索。

“民歌合唱”艺术的兴盛

五十年代初期是我国民歌合唱发展的兴旺时期,将各地的民歌改编为合唱形成了一种潮流,产生了《三十里铺》、《新疆好》、《牧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小河淌水》等一系列至今仍脍灸人口的小型合唱作品,成为我国当代合唱第一个闪光的时期。本文所指的“民歌合唱”,既包括用各地民歌及传统古曲改编的合唱曲,也包括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歌风格的中、小型合唱作品。

民歌合唱获得蓬勃发展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新的和平建设的时期,使音乐家有条件接触到全国各地的无比优美的民歌宝藏,许多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都是第一次被挖掘出来,丰富的民歌素材给了作曲家们无穷的启发和灵感。第二,专业和业余的合唱队在五十年代初广泛建立起来了,演唱能力(包括民歌演唱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第三,五十年代先后有苏联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音乐团等来华访问演出,他们带来的充满各国民间风情的歌舞、合唱,强烈地吸引了中国听众,促使、启发我们搞自己的民歌合唱和民间歌舞。第四,最为重要的,是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那份乐观、自信的民族自豪感。

建国初期由“东北鲁艺”的音乐家们创作的歌舞表演大合唱《胜利花开遍地红》(李劫夫、丁鸣、中艺曲,希扬词)是一首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盛况的作品,它刻画了天安门前万众欢腾的动人图景。《胜利花开遍地红》的音乐以东北的“二人转”曲调为基础,进行了简洁而有效果的支声合唱处理,非常富于生活气息,很生动地反映了建国初期群情振奋的欢乐情绪。这部民间风格的合唱作品由“鲁艺音工团”演遍了东北地区,并对全国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中央歌舞团的民间合唱队(即“陕北女声民歌合唱队”)在发展民歌合唱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民间合唱队成立于1953年,负责建队的王方亮和张树楠到陕北绥德、米脂一带挑选民间歌手,从三千人中选出了二十多位农村姑娘,成为民间合唱团的基本力量。经过初步的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由民间艺人口授教唱,又逐渐培养唱合唱的习惯,排练了由王方亮改编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信天游》、《红军哥哥回来了》、《蓝花花》等曲目。她们朴实、自然的声音,陕北民歌那高亢、亲切的旋律,地道的陕北方言,深深吸引了广大的听众。1954年,她们到上海、广州等十大城市表演104场,将动听的陕北民歌唱遍祖国各地,听众赞扬说:“表现得这么自然、亲切,人虽然不多,但有火热的真实的感情。”参看张树楠、王方亮:《中央歌舞团民间合唱队介绍》。载《人民音乐》1955年第8期。可以说:中央歌舞团的民间合唱队在推动民间合唱方面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个民间合唱团于1958年返回延安,不久归延安歌舞团,至1962年解散。

王方亮改编的陕北民歌一般都采用极其简练的艺术手法,尽量突出陕北民歌的独特风格,给主旋律以简单的支声衬托。例如在无伴奏合唱《三十里铺》一开始的地方,合唱队的哼唱与领唱的主旋律“卡农”式模仿,恰似空旷的黄土高原上的回音,表现了人们对主人公“四妹子”的深刻同情。改编者注意到使每个声部的旋律都顺畅地保持音乐风格不走样,并让和声具有民族风格。但这首合唱的和声语言还不够丰富。

《新疆好》是1951年完成的《边疆战士大合唱》(刘炽曲,马寒冰词)中的第四段(全曲共七段),由作曲家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斯洛姆》改编。开始由女声领唱的旋律深情、流畅,表达了人们对新疆的由衷赞美。两个乐句以后,开始出现谐和的复调性的四部合唱,当女高音领唱在混声合唱的背景上唱“……”衬词时,自豪的情绪,歌舞的气氛得到了充分、完美的展现。《新疆好》不仅是对新疆一个地区的歌颂,它也可以看作是对刚刚获得新生的祖国的歌颂。

瞿希贤根据东蒙民歌《牧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写于1954年(海默词),作品反映了草原牧民宁静、幸福的生活。这首合唱的主体是将原民歌(上下句的乐段)重复了三遍,但作曲家采用多样的色调对比与声部变化,挖掘了原民歌丰富的内涵,赋予民歌以新的生命。瞿希贤说:“我在构思上偏重写意,偏重在整体上写大自然的美,写人和大自然融合的和谐感。”瞿希贤:《关于无伴奏合唱〈牧歌〉》。载《人民音乐》1984年第7期。作品透露出来的和谐与清新,正是五十年代初期那个美好的时代在作曲家心目中的反映。这部合唱很注重复调的交织和衬托,所有的支声复调又都出自民歌本体,因此整体风格非常统一。在尾声中,富有特征的民歌音调在各声部隐隐出现,然后都落到了很稳定的主三和弦上。但余音未尽,四个女高音以极弱的声音又哼唱出民歌开头的音调,并停留在七级音上,整个合唱就结束在这个大七和弦上,宁静中有一丝波动,不绝如缕。

五十年代初期优秀的民歌合唱作品还有很多,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撒尼族民歌,麦丁编曲,范禹词)、《小河淌水》(云南民歌,时乐濛、孟贵彬曲,孟贵彬编词)、《你送我一支玫瑰花》(新疆民歌,葛顺中编曲,女声三部合唱)、《生产忙》(东北民歌,解冰、刘炽编曲,李焕之编合唱)、《茶山谣》(云南花灯组歌,李焕之编曲,希扬编词)、《半个月亮爬上来》(新疆民歌,王洛宾译配,杨嘉仁编合唱)、《嗺咚嗺》(湖北民歌,莎莱改编词曲)、《下四川》(青海民歌,刘烽改编)、《澧水船夫号子》(男声合唱,湖南省歌舞团集体改编)等。

类似这类民歌合唱的作品,还有为我国古代歌曲编配的合唱曲,如《阳关三叠》(古曲,王震亚编曲)、《苏武》(古琴弦歌合唱,查阜西打谱,李焕之编合唱)等。

“民歌合唱”的繁荣兴盛是我国合唱史上的新事物。当时的许多作品已成为我国合唱艺术宝库中的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珍品。

五十年代的民歌合唱在演唱风格上初步形成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完全民歌唱法(即“土嗓子”),如《三十里铺》、《川江号子》等,另一种是普通合唱唱法(或称“洋嗓子”),如《牧歌》、《你送我一支玫瑰花》等,第三种是“土嗓子”领唱加“洋嗓子”合唱的“土洋结合”的形式,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小河淌水》等。各种演唱形式都具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都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甘醇的韵味和纯朴清新之美深深地吸引着听众。1957年由李焕之指挥的北京业余青年民歌合唱队参加了莫斯科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的音乐比赛,并获得了金质奖,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获创作一等奖,这说明我国的民歌合唱也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在为民歌编合唱时,和声的民族风格问题在当时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很多作曲家都采用复调手法来为民歌编合唱。西洋的功能和声时常与民歌的旋律形成风格上的矛盾。音乐理论家方暨申曾批评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采用的是“大小调基础上类似圣咏式的稳重的和声”,他认为“这个合唱被人称为外国的‘小夜曲’是不难理解的。”方暨申:《从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谈到民族风格问题》。载《人民音乐》1957年第2期。方暨申的批评指出了当时民歌合唱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

除了民歌合唱之外,五十年代初期影响较大的还有单乐章的合唱作品《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罗宗贤、时乐濛曲,魏风词)、《江上的歌声》(郑律成曲,放平词)、《森林啊,绿色的海洋》(陈田鹤曲,金帆词)等,其中以《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流传最广。这首作品创作于1951年,描写人民战士与大渡河的激流进行搏斗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在乐曲的高潮处,作曲家采用了“川江号子”那强烈而富有弹性的节奏因素,又吸收了西南地区民歌的音调,以领唱与合唱对答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点。《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取胜,这得力于作曲家们对于生活和民间音乐的熟悉,也得力于他们对于声部组合、音色对比方面的丰富的想象力。《森林啊,绿色的海洋》是词、曲作家1953年底一同到东北大兴安岭体验生活后的创作,这部混声合唱是一首森林的赞歌,作曲家具有较高的合唱专业技巧,声部色彩的对比、情绪的转换、模仿复调的运用、曲式的变化与平衡都掌握得比较好。合唱的最后又以开头的旋律唱出:“让祖国的大地,到处都变成山青水绿的花园。”体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

五十年代初期也产生了几部多乐章的大型合唱作品,如《飞虎山——故事大合唱》(张文纲曲,管桦词,1951年)、清唱剧《英雄的高地》(费克、王卓、曹克曲,费克词,1952年)等。这些作品都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其中《飞虎山——故事大合唱》采用说唱音乐与大合唱相结合的形式,从朝鲜战场的一个侧面表现了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这部作品1951年9月参加了布加勒斯特“国际歌唱和平及人民友谊”群众歌曲比赛并获二等奖。苏联音乐理论家什涅尔逊评论这部大合唱说:作曲家“广泛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声乐表现方法,从雄壮的合唱到独唱朗诵调。作品在有些地方有真正的戏剧性效果,旋律动人并包含着极大的内在力量。”引自什涅尔逊(Т,Шeepcoh)的《中国音乐》(1952年)一书的第三篇第九章。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合唱创作高潮

五十年代中、后期有两件大事对合唱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就是1956年8月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这两件大事的推动下,我国合唱创作出现了一个持续多产季。

为了迎接规模空前的“全国音乐周”,作曲家们创作了一批合唱作品,计有:

《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瞿希贤曲,金帆词。

《祖国颂》,刘施任曲,王正中、倪瑞霖词。

《长白山之歌》,郑镇玉曲,金哲词。

《幸福的农庄》,郑律成曲,杨乃尊词。

《长征大合唱》,时乐濛曲,陈其通词。

《淮河大合唱》,马思聪曲,金帆词。

此外还有《嘉陵江大合唱》(沙梅词曲)、《满山遍野歌声响》(王莘曲,王健等词)等,总计共有十余部大合唱,大部分都是多乐章作品。

这一时期大合唱作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歌颂革命历史(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长白山之歌》、《长征大合唱》),一是歌唱祖国建设(如《祖国颂》、《幸福的农庄》、《淮河大合唱》)。在艺术形式上,主要是继承了《黄河大合唱》的传统,并受到“俄罗斯—苏联乐派”合唱的明显影响。总的来说,这一阶段合唱作品的数量虽多,然而在艺术上却缺少大胆的创造。

这些作品中以瞿希贤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郑镇玉的《长白山之歌》比较突出。前者由七段歌曲组成,有一个主导主题贯穿全曲。作品描写了江西中央苏区从开始暴动直到迎接解放的长期艰苦斗争。其中尤以第二段《送郎当红军》(女声独唱、重唱及女声合唱)、第三段《儿童团放哨歌》(童声齐唱、合唱)谱写得比较成功,刻画了苏区妇女和儿童团员的生动形象。以东北延边地区朝鲜族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题材的《长白山之歌》在1957年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音乐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1957年产生了优秀的单乐章合唱曲《祖国颂》(刘炽曲,乔羽词),它以宏伟辽阔的气势,优美而富于变化的旋律,以简炼而富有效果的合唱手法,展现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建设事业,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宽阔的胸怀。合唱开始时挺拔舒展的音乐主题,描绘出一幅旭日东升、光照大地的动人的画面。中间部分是男女声领唱的明媚秀丽的对比段落,曲调柔中带刚,委婉深情,唱出了祖国蓬勃的生机和兴旺的景象。《祖国颂》所体现的合唱艺术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代表了这一时期合唱艺术的突出成就。

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到这里,基本处于上升的趋势。这是合唱事业的美好季节。不仅专业合唱团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业余的合唱活动也开展得蓬蓬勃勃。即以北京市各大学的业余合唱活动为例,就有由北京各大专学校联合组成的“大学生合唱团”,各学校又分别设有“北大合唱团”、“清华合唱团”、“地质学院合唱团”……大学生合唱团内,又分别包括女声合唱团、男声合唱团、民歌女声合唱团、民歌男声合唱团、民歌混声合唱团等。当年的北京市少年宫友谊合唱团,小团员曾发展到520多人。参看陈良:《听大学生合唱团汇报演出》,朱树兰:《介绍北京市少年宫友谊合唱团》。载《人民音乐》1956年6月号。1954—1957年间,苏联合唱指挥专家杜马舍夫在中国工作,开办了“合唱指挥学习班”,培养了一批合唱指挥人才,如秋里、司徒汉、郑小瑛、朴佑、聂中明、方靭等。杜马舍夫的工作不仅推动了我国专业合唱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

同类推荐
  • 描绘人体地图

    描绘人体地图

    从清晨听到第一声问候,到夜晚渐人香甜的梦境;从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到体内最后一个细胞走向死亡,我们的身体犹如一座神秘莫测的迷宫,在每一个岔路口和转弯处都隐藏着生命的符号和健康的密码。《探索世界:描绘人体地图(彩图版)》将帮助你绘制一张详尽的地图,带领你走近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身体,了解我们自己。
  •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动物世界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动物世界

    夏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空中盘旋、飞行的昆虫,它是诗人所赞美的“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蝴蝶瘦于蜂”的小飞行家--蜻蜓。
  • 地球消失记——大地母亲的叹息

    地球消失记——大地母亲的叹息

    本书讲述了目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壤污染严重的状况,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重点培养青少年对环保的认识和对土地资源的珍视。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家居节能.环保常识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家居节能.环保常识

    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及环保的重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能成为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时代馆书系?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家居节能、环保常识》主要是从家居生活人手,从日常居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普通大众提供了节能、环保的巧招妙计,用浅显的语言为读者在日常居家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 故事与解释

    故事与解释

    本书精选世界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21部,从社会历史、人生历程、文学艺术的广角,细细品味这些文学经典的深刻寓意和永久魅力。不同于集体合作式的教材,这部个人撰写的专著式教材更具个性和浙江大学的“求是”特色,特别体现学术追求与有亲和力之交流间的有机结合。此次修改也会注意更加符合现实需求和学生需求。
热门推荐
  • 重生一统六界

    重生一统六界

    上古先帝,转世一代少帝,大难不死,重生之后,灭叛乱,统六界,只为报弑亲之仇……
  • 陌花行

    陌花行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孰是孰非,只不过有些人看不透人心,有些人看透了人情。--石头会有裂缝,他会笑,我会心动。--上有青天,下有黄泉,四海乾坤,哪里有我的归途?人间有一位陌姑娘,手上有能让人起死回生的陌花,将你的故事讲与她听,再给你黄粱一梦,再给你回首一世。她不老不死走遍了天地,听了无数别人的故事,那--“我的呢?我到底忘记了什么?”第一本小说,写得不好的地方多多见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灿烈,咱床上聊

    灿烈,咱床上聊

    家有老公,貌美廉价易推倒,夜夜承欢吃不消。某白【捂脸】:“哎哟,不要这么夸人家老公了,他只是我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的借条

    青春的借条

    我们俩是高一才认识,开始冤家路窄,后来发现,我好想喜欢上他了,我不知道他是否喜欢我,日久生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出云南记

    出云南记

    《出云南记》,本书是诗人雷平阳既《云南记》之后推出的又一本诗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主要诗歌作品,诗集注入了诗人对云南这块热土的关注与思考,许多诗作有着原生态的味道,整体风格简明练达、质朴有力。语言具有石头和土地的光泽,感情隐忍细腻。
  • 惊封逐月

    惊封逐月

    沈霁月有两个青梅竹马。多年以后,一个成了皇帝,一个成了叛军头领,而她则成了声名赫赫的女将,奉旨西行除灭反贼。却没料到,阴差阳错,反贼头领失忆了。\\\古代架空,含蒸汽朋克设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