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9800000016

第16章 咬嚼之余

我的一篇《咬文嚼字》的“滥调”,又引起小麻烦来了,再说几句罢。

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

第一回通信的某先生似乎没有看见这一句,所以多是枝叶之谈,况且他大骂一通之后,即已声明不管,所以现在也不在话下。

第二回的潜源先生的通信是看见那一句的了,但意见和我不同,以为都非不能“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各人的意见,当然会各式各样的。

他说女名之所以要用“轻靓艳丽”字眼者,(一)因为“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但我却以为这“常想”就是束缚。小说看下去就知道,戏曲是开首有说明的。(二)因为便当,譬如托尔斯泰有一个女儿叫作ElizabethTolstoi,全译出来太麻烦,用“妥丝苔”就明白简单得多。但假如托尔斯泰还有两个女儿,叫做MaryTolstoietHildaTolstoi,即又须别想八个“轻靓艳丽”字样,反而麻烦得多了。

他说Go可译郭,Wi可译王,Ho可译何,何必故意译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为什么不能有伟力?但我却以为译“郭”“王”“何”才是“故意”,其游魂是《百家姓》;我之所以诧异《百家姓》的伟力者,意思即见前文的第一句中。但来信又反问了,则又答之曰:意思即见前文第一句中。

再说一遍罢,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所以将翻译当作一种工具,或者图便利,爱折中的先生们是本来不在所讽的范围之内的。两位的通信似乎于这一点都没有看清楚。

末了,我对于潜源先生的“末了”的话,还得辩正几句。(一)我自己觉得我和三苏中之任何一苏,都绝不相类,也不愿意比附任何古人,或者“故意”凌驾他们。倘以某古人相拟,我也明知是好意,但总是满身不舒服,和见人使Gorky姓高相同。(二)其实《呐喊》并不风行,其所以略略流行于新人物间者,因为其中的讽刺在表面上似乎大抵针对旧社会的缘故,但使老先生们一看,恐怕他们也要以为“吹敲”“苛责”,深恶而痛绝之的。(三)我并不觉得我有“名”,即使有之,也毫不想因此而作文更加郑重,来维持已有的名,以及别人的信仰。纵使别人以为无聊的东西,只要自己以为有聊,且不被暗中禁止阻碍,便总要发表曝露出来,使厌恶滥调的读者看看,可以从速改正误解,不相信我。因为我觉得我若专讲宇宙人生的大话,专刺旧社会给新青年看,希图在若干人们中保存那由误解而来的“信仰”,倒是“欺读者”,而于我是苦痛的。

一位先生当面,一位通信,问我《现代评论》里面的一篇《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了。我一查,果然,只剩了前面的《苦恼》和后面的《破落户》,而本在其间的《鲁迅先生》确乎没有了。怕还有同样的误解者,我在此顺便声明一句:我一点不知道为什么。

假如我说要做一本《妥女尔丝苔传》,而暂不出版,人便去质问托尔斯泰的太太或女儿,我以为这办法实在不很对,因为她们是不会知道我所玩的是什么把戏的。

一月二十日。

【备考】:

“无聊的通信”

伏园先生:

自从先生出了征求“青年爱读书十部”的广告之后,《京报副刊》上就登了关于这类的许多无聊的通信;如“年青妇女是否可算‘青年’”之类。这样无聊的文字,这样简单的脑筋,有登载的价值么?除此,还有前天的副刊上载有鲁迅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亦是最无聊的一种,亦无登载的必要!《京报副刊》的篇幅是有限的,请先生宝贵它吧,多登些有价值的文字吧!兹寄上一张征求的表请收下。

十三,仲潜。

凡记者收到外间的来信,看完以后认为还有再给别人看看的必要,于是在本刊上发表了。例如廖仲潜先生这封信,我也认为有公开的价值,虽然或者有人(也许连廖先生自己)要把它认为“无聊的通信”。我发表“青年二字是否连妇女也包括在内?”的李君通信,是恐怕读者当中还有像李君一般怀疑的,看了我的答案可以连带的明白了。关于这层我没有什么其他的答辩。至于鲁迅先生的《咬文嚼字》,在记者个人的意见,是认为极重要极有意义的文字的,所以特用了二号字的标题,四号字的署名,希望读者特别注意。因为鲁迅先生所攻击的两点,在记者也以为是晚近翻译界堕落的征兆,不可不力求改革的。中国从翻译印度文字以来,似乎数千年中还没有人想过这样的怪思想,以为女人的名字应该用美丽的字眼,男人的名字的第一者应该用《百家姓》中的字,的确是近十年来的人发明的(这种办法在严几道时代还未通行),而近十年来的翻译文字的错误百出也可以算得震铄前古的了。至于这两点为什么要攻击,只要一看鲁迅先生的讽刺文字就会明白。他以中国“周家的小姐不另姓绸”去映衬有许多人用“玛丽亚”,“婀娜”,“娜拉”这些美丽字眼译外国女人名字之不当,以“吾家rky”一语去讥讽有许多人将无论那一国的人名硬用《百家姓》中的字作第一音之可笑,只这两句话给我们的趣味已经够深长够浓厚了,而廖先生还说它是“最无聊”的文字么?最后我很感谢廖先生热心的给我指导,还很希望其他读者如对于副刊有什么意见时不吝赐教。

伏园敬复。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五日《京报副刊》。

关于《咬文嚼字》

伏园先生:

我那封短信,原系私人的通信,应无发表的必要;不过先生认为有公开的价值,就把它发表了。但因此那封信又变为无聊的通信了,岂但无聊而已哉,且恐要惹起许多无聊的是非来,这个挑拨是非之责,应该归记者去担负吧!所以如果没有彼方的答辩则已;如有,我可不理了。至于《咬文嚼字》一文,先生认为原意中攻击的两点是极重要且极有意义的,我不无怀疑之点:A,先生照咬文嚼字的翻译看起来,以为是晚近翻译界堕落的征兆。为什么是堕落?我不明白。你以为女人的名字应该用美丽的字眼,男人的名字的第一音应该用《百家姓》中的字,是近来新发明的,因名之曰怪思想么?但我要问先生认它为“堕落”的,究竟是不是“怪思想”?我以为用美丽的字眼翻译女性的名字是翻译者完全的自由与高兴,无关紧要的;虽是新发明,却不是堕落的征兆,更不是怪思想!B,外国人的名是在前,姓是在后。“高尔基”三个音连成的字,是Gorky的姓,并不是他就是姓“高”;不过便于中国人的习惯及记忆起见,把第一音译成一个相似的中国姓,或略称某氏以免重复的累赘底困难。如果照中国人的姓名而认他姓高,则尔基就变成他的名字了?岂不是笑话吗!又如,Wilde可译为王尔德,可译魏尔德,又可译为樊尔德,然则他一人姓了王又姓魏又姓樊,此理可说的通吗?可见所谓“吾家rky”者,我想,是鲁迅先生新发明的吧!不然,就是说“吾家rky”的人,根本不知“高尔基”三音连合的字是他原来的姓!因同了一个“高”字,就贸贸然称起吾家还加上rky来,这的确是新杜撰的滑稽话!却于事实上并无滑稽的毫末,只惹得人说他无意思而已,说他是门外汉而已,说他是无聊而已!先生所谓够深长够浓厚极重要极有意义的所在,究竟何所而在?虽然,记者有记者个人的意见,有记者要它发表不发表的权力,所以二号字的标题与四号字的署名,就刊出来了。最后我很感谢先生上次的盛意并希望先生个人认为很有意思的文字多登载几篇。还有一句话:将来如有他方面的各种的笔墨官司打来,恕我不再来答辩了,不再来凑无聊的热闹了。

此颂撰安!

十六,弟仲潜敬复。

“高尔基三个音连成的字,是Gorky的姓,并不是他就姓高,”廖先生这句话比鲁迅先生的文字更有精采。可惜这句话不能天天派一个人对读者念着,也不能叫翻译的人在篇篇文章的原著者下注着“高尔基不姓高,王尔德不姓王,白利欧不姓白……”廖先生这篇通信登过之后不几天,廖先生这句名言必又被人忘诸脑后了。所以,鲁迅先生的讽刺还是重要,如果翻译界的人被鲁迅先生的“吾家尔基”一语刺得难过起来,竟毅然避去《百家姓》中之字而以声音较近之字代替了(如哥尔基,淮尔德,勃利欧……),那末阅者一望而知“三个音连成的字是姓,第一音不是他的姓,”不必有烦廖先生的耳提面命了。不过这样改善以后,其实还是不妥当,所以用方块儿字译外国人名的办法,其寿命恐怕至多也不过还有五年,进一步是以注音字母译(钱玄同先生等已经实行了,昨天记者遇见钱先生,他就说即使第一音为《百家姓》中的字之办法改良以后,也还是不妥),再进一步是不译,在欧美许多书籍的原名已经不择了,主张不译人名即使在今日的中国恐怕也不算过激罢。

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京报副刊》。

《咬文嚼字》是“滥调”

伏园先生:

鲁迅先生《咬文嚼字》一篇,在我看来,实在毫无意义。仲潜先生称它为“最无聊”之作,极为得体。不料先生在仲潜先生信后的附注,对于这“最无聊”三字大为骇异,并且说鲁迅先生所举的两种,为翻译界堕落的现象,这真使我大为骇异了。

我们对于一个作家或小说戏剧上的人名,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想知道性别,并非主张男女不平等)。在中国的文字上,我们在姓底下有“小姐”“太太”或“夫人”,若把姓名全写出来,则中国女子的名字,大多有“芳”“兰”“秀”等等“轻靓艳丽”的字眼。周家的姑娘可以称之为周小姐,陈家的太太可以称之为陈太太,或者称为周菊芳陈兰秀亦可。从这些字样中,我们知道这个人物是女性。在外国文字中可就不同了。外国人的姓名有好些Syllables是极多的,用中文把姓名全译出来非十数字不可,这是何等惹人讨厌的事。年来国内人对于翻译作品之所以比较创造作品冷淡,就是因为翻译人名过长的缘故(翻译作品之辞句不顺口,自然亦是原因中之一)。假如托尔斯泰有一个女叫做ElizabethTolstoi,我们全译出来,成为“托尔斯泰伊丽沙白”八字,何等麻烦。又如有一个女子叫做MaryHildaStuwart,我们全译出来,便成为“玛丽海尔黛司徒渥得”也很讨厌。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这些名字称为托尔斯泰小姐或司徒渥得夫人,因为这种六个字的称呼,比起我们看惯了周小姐陈太太三字的称呼多了一半,也不方便。没法,只得把名字删去,“小姐”,“太太”也省略,而用“妥丝苔”译ElizabethTols-toi,用“丝图娃德”译MaryHildaStuwart,这诚是不得已之举。至于说为适合中国人的胃口,故意把原名删去,有失原意的,那末,我看根本外国人的名字,便不必译,直照原文写出来好。因为中国人能看看不惯的译文,多少总懂得点洋文的。鲁迅先生此举诚未免过于吹毛求疵?

至于用中国姓译外国姓,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假如Gogol的Go可以译做郭,Wilde的Wi可以译做王,Holz的Ho可以译做何,我们又何必把它们故意译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为什么不能有伟力?

诚然,国内的翻译界太糟了,太不令人满意了!翻译界堕落的现象正多,却不是这两种。伏园先生把它用二号字标题,四号字标名,也算多事,气力要卖到大地方去,却不可做这种吹敲的勾当。

末了,我还要说几句:鲁迅先生是我所佩服的。讥刺的言辞,尖锐的笔锋,精细的观察,诚可引人无限的仰慕。《呐喊》出后,虽不曾名噪天下,也名噪国中了。

他的令弟启明先生,亦为我崇拜之一人。读书之多,令人惊叹。《自己的园地》为国内文艺界一朵奇花。我尝有现代三周(还有一个周建人先生),驾乎从前三苏之慨。不过名人名声越高,作品也越要郑重。若故意纵事吹敲或失之苛责,不免带有失却人信仰的危险。而记者先生把名人的“滥调”来充篇幅,又不免带有欺读者之嫌。冒犯,恕罪!

顺祝健康。

潜·源。

一月十七日于唐山大学。

鲁迅先生的那篇《咬文嚼字》,已有两位“潜”字辈的先生看了不以为然,我猜想青年中这种意见或者还多,那么这篇文章不是“滥调”可知了,你也会说,我也会说,我说了你也同意,你说了他也说这不消说:那是滥调。鲁迅先生那两项主张,在簇新头脑的青年界中尚且如此通不过去,名为滥调,是冤枉了,名为最无聊,那更冤枉了。记者对于这项问题,是加入讨论的一人,自知态度一定不能公平,所以对于“潜”字辈的先生们的主张,虽然万分不以为然,也只得暂且从缓答辩。好在超于我们的争论点以上,还有两项更高一层的钱玄同先生的主张,站在他的地位看我们这种争论也许是无谓已极,无论谁家胜了也只赢得“不妥”二字的考语罢了。

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日《京报副刊》。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同类推荐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是“文苑精品”系列之一,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青春无悔》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赵凝散文集》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坐在温柔日光下,阅读里面的文字,可以让你的心里面干净而又温暖。没有过多多余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等你合上书的时候,也仅仅是感慨时光流转,岁月静好。作者赵凝的本意就是想让读者远离那些喧嚣的文字,让《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这本书素雅洁净地放在每个人的案头。文中所娓娓道来的场景或故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发生在你的身上。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林海音久负盛名的自传体小说,全书以孩童澄澈的视角,追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书中通过英子用童稚的眼睛洞察世间的悲欢离合,用纯净的心灵感受人情冷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勾勒出人们心底永不泯灭的纯真与善良。而对老北京人事风物的种种描写,又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有极强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两者相结合,使《城南旧事》成为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满纸淡淡的哀愁与诗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城南旧事》于1999年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的青少年文学“蓝眼镜蛇奖”等诸多奖项,成为畅销数十年的不朽文学经典。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热门推荐
  • 女友难撩:校草的赌约恋人

    女友难撩:校草的赌约恋人

    他是倾月公认的校草,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蓝夜残君’,但却没人知道他的身份。第一次见她感觉她的眼睛非常像她,她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他的一些情绪,就因为她看见他不犯花痴,而和立下个赌约,这什么烂理由……决裂之时,她消失了五年。五年后她霸气回归,为的就是取代第一黑帮的位置。此时,他已是黑白两道的风云人物,是众千万单身女性的老公,但他一直单身只为等她———————婚礼当天,堪称史上最盛大的婚礼,五百二十门礼炮齐放,声音彻响云霄,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铺满整条道路,九千九百九十九桌酒席……[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新浪微博:云起_舞玥鬼鬼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我是穿来种田滴

    我是穿来种田滴

    大龄剩女叶婉意外身穿架空王朝,要钱没钱,要才没才,要人也没人,没有系统,没有空间,没有金手指。一心想当米虫的叶婉只有兢兢业业搞事业:种田,办厂,买山,建宅子……嫁个村里小秀才,一不小心给自己挣了个诰命。生了两个小萌娃,从此人生圆满!每晚十点更新,求关注!!!求收藏!!!
  • 小奢摩馆脞录

    小奢摩馆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海神王

    星海神王

    随着十几年前地星上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机甲诞生,人类迎来了热血的机甲时代。机甲战士苏羽因为一次惨烈的任务,决意寻找自己的强者之路。什么?这个机甲格斗技巧机甲操控守则上说不可能做到?哦,那么我来改写吧!什么,修机甲?尼玛!这个俺真不会,你找那小子吧!我先闪了。他是这个国家的英雄,他是佣兵届的传奇,很多很多年后,这片星海下的人们喜欢尊称他为——神王。
  • 西游哈哈记——仙魔笑惊心

    西游哈哈记——仙魔笑惊心

    幽默是现实中一切可笑因素最有价值的归宿,其妙趣源于矛盾间的内在联系,其奥秘在于令人惊异、惊奇、惊服的新颖。本书通过对《西游记》妙趣横生的各种仙、魔、妖、圣、俗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想象,为读者营造具有神奇吸引力并光怪陆离的生活趣味,同时绘制出社会生活和情感方寸的万花筒。本丛书汇集神话、现实万象,独领趣味新潮流。配西游人物插图200余幅,于光怪陆离中让人忍俊不禁。适合中青年及各类读者阅读。
  • 女娲后人:仙恋

    女娲后人:仙恋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女娲娘娘有位女儿,她名叫灵雪儿,性格善良,冷漠脸。灵雪儿一出生,就失去记忆,玉帝把她送往人间……
  • 魔战榜

    魔战榜

    魔法世界,风云再起,一切只因万年一次的魔战榜
  • 逆战之神

    逆战之神

    一个拥有第六感,能感知敌人位置,却枪法奇烂的屌丝玩家,称霸CF之路中充满幸酸搞笑.
  • 名将图腾

    名将图腾

    汉末三国时,群雄并起,造成百里露骨枯草。上天为百姓怜悯,使武将军张绣携名将图腾下凡至汉末,力图用上下五千年之名将改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