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4600000003

第3章 《道德经》意释致用(2)

【致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所见、所闻、所触摸、所感受,经常因为不良的诱惑,忘记了幸福的真谛。所以需要注意内心的自我把握。特别是领导者,由于权力和金钱的优势,感官诱惑更密集,更强烈,因而更容易患幸福真谛健忘症,更需要把持住自我,明白什么是最长远最根本的幸福。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可却一再为无数聪明人所忘却。所以老子说的“为腹不为目”就是让人们冷静下来追求的是内在心灵的闲适与恬淡,不要总是吃着碗里的,还不安心地觊觎自己不该得到的锅里的。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意释】

此言行“道”与不行“道”的不同心灵状态。只想着个人利益的人,患得患失,一点点小“宠辱”就能引起内心的惊动。“有身”即有个人的私利。自己担忧的最大的祸患是自身的私利受到威胁。如果不追求自身的私利,就什么忧患都没有了。那些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的人,不会真正的贵天下爱天下,不可将天下托付给他们。只有将个人的利益融于天下,贵天下若贵其身,爱天下若爱其身,这样的人才可将天下寄托之。

【致用】

有志成大业者无我,自己没有事业之外个人的幸福。对关乎自己个人的荣辱得失无所谓。在我为天下人谋取幸福的大业中,一事之未成,我心即不安;一人之未舒畅,我心即疼痛。如是方可受天下之托担当重任。

§§§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在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已。

【意释】

此章在描绘“道”的形态。“道”无形迹。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夷”、“希”、“微”是不同的惊叹词,惊叹“道”可“视”、“听”、“搏”,却不可得。面对神奇的“道”惊叹而已,不可再穷究。“道”之表不明朗,“道”之里不昏暗,绵延长存却无法命名。琢磨了半天什么也没把握住,还是归结为“无物”。这就叫没有固定状态的状态,没有具体物的物象,也叫做“忽恍”。想在其前迎之,但找不到其头;想在其后随之,但找不到其尾。用亘古之道探讨今日之事,就能够知道古代之事,因为古今之事都在“道”的纲纪之内,跑不出同一“道”之理。

【致用】

如何行“道”?无论多么高层次的规律和法则与“道”相比都是低层次的。当“道”在你头脑中是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出现时,你对“道”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固定的规律、法则的层次。当“道”不能再当做一个单独的对象来把握,而只能通过周围的具体事物、规律、法则随时随地的灵活组合来体现时,对“道”的把握才算上升到高层次。这时的“道”显现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高层次地掌握“道”必须进入到这样一种境界,谈“道”不脱离具体事物,谈具体事物要随即升华到“道”。所谓事即“道”,“道”即事,“道”“事”一体不二。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若冬涉川,

犹若畏四邻,

俨若客,

涣若水将释,

敦若朴,

混若浊,

旷若谷,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

【意释】

古之善为士者处世微妙,能够于无形中贯通一切,其待人接物不可测度难以表达。因其不可测度难以表达,只好勉强做些形容。“豫若冬涉川”——小心翼翼,如走在冰冻的河上,生怕滑倒或掉进冰窟窿;“犹若畏四邻”——不敢轻动好像害怕得罪四邻;“俨若客”——谨慎认真如寄居之客;“涣若水将释”——宽缓松释如冰凌融化;“敦若朴”——保持淳朴如原始木材;“混若浊”——混迹于万物之中形态驳杂混浊;“旷若谷”——虚怀空阔若山中空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谁能使动荡的世界平静下来,慢慢变清明?谁能使世界安定平稳地发展,破败的能够恢复,新的能够慢慢发展?“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保住此道者不愿盈满。唯不盈满,才能不断除旧更新。

【致用】

作为高层次的领导,最终是要实现自己的合理想法。合理想法虽然是自己个人的,却不可一味张扬合理想法的个人性,而要善于将个人想法转化为无形,融于纷繁多样甚至自己所不喜欢的人们的欲求中。“深”就是无独立之形;“微妙玄通”就是潜于众人众事之中而贯通之。众人众事丰富多彩,矛盾错综,我的合理想法必须既能与之融合,又不被其同化;既成就众人之欲求,又不迁就而丧失自我;既能凭借众人众事实现我的合理想法,又不能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所以,处众人众事须小心、谨慎、朴实、宽容、亲和、伸缩性强,最终使众人众事统一于我,同化于我,与我为一体,实现我的合理想法。还必须强调,无论何时也不以自己的合理想法为最好,应随时弃旧取新。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

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意释】

内心达到最虚廓的程度,就能实实在在地保持静观。对杂然并起的万物,我就能看出它们的归宿。纷繁多变的众物最终要奠基于各自的本根。就奠基于各自的本根而言,可以说它们是静止的。奠基于固定的本根的静止就是它们命定的归宿。命定的归宿是恒常的,知此便是聪明。不知此,老想在命定的归宿之外妄有他为,定遭凶险。知道了恒常的命定归宿,就知道了内心所应包容;知道了内心所应包容,做事就能出自公心;做事能出自公心,考虑问题就全面;考虑问题全面就能顺自然;能顺自然就能事事符合道;事事符合道就能长久存在,终生立于不败之地。

【致用】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命”为何?就是人生不可逾越之根本。老子所说的归宿——“根”、“静”、“命”就是人生之根本。每个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如何把握这个根本呢?第一,它必须贯穿于你的事业的始终,其表现形式可以与时变动,但实质性内容长久不变;第二,它与你的个性相结合,在你身上的存在具有独特性;第三,你的成功均由它而起,你的失败均由偏离它而起;第四,对这个根本的追求非一蹴而就,须有一个不断总结、反省、提炼和概括的漫长过程;第五,这个根本是在实践中摸索到的,切不可用算卦、看相等迷信的方式获得。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由其贵言。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意释】

领导者中最高层次者是让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而不知他的具体形态,他在无形中做成事;其次是日夜操劳,仁民爱物,广施恩惠,受到百姓的亲近和交口赞誉;再其次是为人苛刻。凶恶,百姓生畏,暗中侮谩他。统治者信用不足,才使民众不信任他。

最上等的统治者治国悠闲、不多费口舌。其功业的完成是百姓做的。百姓没有受到统治者具体的指教和领导,是一种无形要素激活了他们的自觉性,使他们感觉生存方式本然如此。

【致用】

老子这里把统治者分成几个层次。最上等者是道家;其次者类似儒家;再其次者类似法家。领导者想成为最上等者必须深刻领悟自己的职责。荀子说:“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荀子·王霸》)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这些都是要说明高明的领导者无须抓具体的繁杂之事,只抓“要”即可。抓“要”抓到百姓不知有君的程度。领导者不必布置别人做什么,而是启发其做什么。应使之感觉是我自己要这样做的。领导者不替别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启发他自己想出方法。领导者于无形中营造良性的软环境,使下面的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可遏止。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人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意释】

“大道”就是人们按其秉性,干自然应干之事。统治者让臣民偏离秉性,干超出自然之事,就破坏了“道”。破坏了“道”,民众生活出现混乱,所以倡导人与人之间以仁义相处。偏离“道”后出现混乱,为解决混乱问题而使用智慧,但这种智慧只是为应付混乱而出,不是为回归“道”,不能如实地反映“道”,故称其“大伪”。亲族内自然和睦的情感遭到破坏,只好用“孝慈”来补救。国家的良性循环局面被破坏,只好鼓励人们做“忠臣”。老子的意思是“人义”(即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如果不是建立在“大道”的基础上,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致用】

为摆脱贫穷,乱砍滥伐;乱砍滥伐,反而更加贫穷。在工作遇到困境时,不是不能用“仁义”、“智慧”、“孝慈”、“忠臣”。但如果不能正确运用,就像为摆脱贫穷而乱砍滥伐一样,越用越坏。如何正确运用?比如服食鸦片是为了止痛,但患者一定要记住,止痛而已。有人却在止痛的同时,享受起鸦片刺激带来的感官愉悦。即使疼痛已经消失,也不愿放弃这种感官享受,最后成为自己戕害自己的瘾君子。领导者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时需要使用“仁义”、“智慧”、“孝慈”、“忠臣”。使用时可能会得到上级领导和下面群众的赞誉,并随之得到一些利益。于是有的领导者往往陶醉于此,陷溺于此,拘执于此。忘记了“仁义”、“智慧”、“孝慈”、“忠臣”是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使用,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结果使“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变成了个人沽名钓誉、祸害民众的手段。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意释】

绝弃偏离“道”只突出少数人的“圣”、“智”,民众获利百倍;绝弃偏离“道”被少数人用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的“仁”、“义”,民众才能回复到真正的“孝慈”;绝弃偏离民众正常生活的“巧”、“利”,不生产那些刺激人们产生暴富心理的物品,人们就不会形成不劳或少劳也能发财的思维方式,去犯偷抢之罪。以上三者制成条文,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还得寻求可靠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道”。“道”是原色原质,可守之不放。减少外于此的思虑和欲求,断绝外于此的学问,就不会产生忧虑。

【致用】

领导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偏离为民众福祉而工作的宗旨。对偏离于此的睿智、仁义、精巧一概不提倡,不讲求。有些人,为求个人私利,偏离宗旨,投上级所好,拼命作秀,人为制造所谓的“圣”、“智”、“仁”、“义”、“巧”、“利”,给民众带来极大的烦扰。所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没有私欲,不耗费精力学习蝇营狗苟之术,就没有忧虑。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忙兮其未央!

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

我魄未兆,

若婴儿未孩。

乘乘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纯纯。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淡若海,漂无所止。

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意释】

此章描绘了行“道”的心灵状态。断绝追求私利的学问,就不再产生忧虑,心态变得平和。无论别人对你敬(“唯”)还是对你不恭(“阿”),在你眼里实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别人认为你美或者丑并不固定,所以在你眼里相去不远。但有一点无论如何要记住,众人所畏惧的,你不可不畏惧。小心无大过。

我跟众人的心态不一样。我心中是道,故广阔而无穷。众人热热闹闹地享受生活,如享大餐,如高台览春,我独淡漠,不显踪迹;我处混沌中,如婴儿初生还不能逗乐;我四处漫游,若无所归。众人皆盈,我独亏,我好像有一颗愚人之心啊!

世人皆明白,我独昏沉;世人皆精明,我独糊涂;我心淡漠如在大海中随处漂浮,不追求固定的停留之处。世人皆有所追求,我独愚顽浅陋。唯我与众不同,我注重的是万物之根本。

同类推荐
  •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典藏版)

    《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本人及其门人后学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晋以降,其影响力更是跨越道家,与儒、释、禅等学术流派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士人修身应世必读之书,其中尤以《内篇》七篇因严密的思想体系和恣肆的文风向来为人所称。历代有关《庄子》的注疏之作也是如缕不绝。南怀瑾先生以融贯中西的学术视野及其通透灵动的人生感悟,上下古今,广征博引中国各类典籍,并参照西方宗教思想,撰成《庄子諵譁》一书,对《庄子》内篇进行了逐句讲解。全书透过《庄子》看似突兀跳荡的行文,为我们展示了其中清晰的内在思想脉络,是当下读者了解《庄子》的优良读本。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陌生人溺水

    陌生人溺水

    本书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更高尚?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热门推荐
  • 反派逆袭之神探王妃不宠夫

    反派逆袭之神探王妃不宠夫

    法医一朝穿越沦为十恶不赦女悍匪,却意外获得逆天医学空间;坏就要坏得身经百战、浑身是胆。善就要善得惊天地、泣鬼神;白天:她是手无缚鸡之力博学多才的女神探,腹黑得慷慨正义;夜里:她是人见人怕、杀伐果断的女魔头,凶残得不留余地;新婚之夜……“不择手段得来的王妃只是一个空壳而已,还想爬本王的床!”“王爷,请不要忘记,若非你强娶,老娘才不愿意嫁给你这冰坨子!”……“王爷,不好啦!王妃娘娘在城外设擂台比武招夫,还宣称要与您和离!”“愣着干什么,赶紧去给本王插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样年华的格局

    异样年华的格局

    十六岁到二十八岁,从豆蔻到沧桑,那些细微的伤害,爱恋,经年累月构筑起一道道巨墙,将我们的人生切割的分崩离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惊航

    惊航

    一届凡夫,一场惊梦。于天地之间洒光阴,于浩瀚宇宙摘星辰。
  • 云顶之弈从练气开始

    云顶之弈从练气开始

    云顶世界,练气有什么用?可以开拓气海,铭刻神印。概印:增加X阶英雄出现概率,加持羁绊效果控神印:控制英雄的攻击目标,防御目标,技能锁定禁印:战斗胜利后,攻击具象化,真刀真枪?真神印:扰乱云顶弈界,突破规则!新人新作,谢谢支持!
  • 天穹之道

    天穹之道

    天玄榜一个个令人奋斗的名字神器谱一件件令人向往的兵器瀛岚一座令人敬畏的学院且看秦啸如何进入瀛岚,杀入天玄,夺得神器在这三大帝国,唯我独尊!
  • 无厌之境

    无厌之境

    我——将拥有一切!!你的财富!女人!甚至是灵魂!一切都将归于我!!吾以利刃,取你性命!吾以诡计,夺你财富!吾以血齿,获你灵魂!吾以永生,贪无止境!我渴望着获得一切!我就是贪婪的掠夺者!
  • 城市的时光

    城市的时光

    她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成长。在她的心中有无限的美好。或许,当梦想划过天边的云彩,当爱情的种子在萌发,在每一个城市里,生活就是一首诗……
  • 从拳皇94开始

    从拳皇94开始

    那一年,卢卡尔只是个喜欢收集雕像的人。八神庵天天追着草薙京问:“我可爱吗?”高尼茨见人就分享:“我看了电视!”NEST-S计划着统一世界。K还只是个普通员工。此时一名目标是KOF大赛冠军的靓仔林峰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