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
人追求自我实现不能偏离“自然”。自我实现必须顺“自然”而行。即便你自我实现的想法符合道德,也不可逞一时之愤,违反“自然”强行推行。更有甚者,有的人在其符合道德的自我实现取得显赫功业后,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其自我扩张欲望愈加炽烈,乃至蔑视客观规律,任意妄为。这样的人即使自我实现成功,最终结果仍是惨败。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为上,故不美,若美之,是乐煞人。夫乐煞者,不可得意于天下。
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煞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哀礼处之。
【意释】
战争是不祥之物,世间多厌恶之,所以为“道”者不以之为倚赖。君子平常甘居人下,以左为贵。然当战争不可避免时,君子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故以右为贵。但是,战争毕竟是不祥之物,君子实出于不得已才用之,能够澹泊安适最好。所以不以战争为美,以之为美就是喜欢“煞”(杀)人;喜欢“煞”人者称霸天下的志向不可能实现。
对吉庆之事应当谦恭不争,以左为贵,对凶灾之事应当主动多承担责任,以右为上。战争中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表明了地位越高,承担的责任越大,处境越危险。战争中被杀者众,不管死的是哪方的人,都应为之悲哀哭泣。战胜方应该用丧礼安顿死者。
【致用】
人与人之间除原则问题外,对于在合理的利益范围内存在的竞争,应该尽力追求双赢。但有时不得已而不得不淘汰一方。作为强大一方,只是万不得已才淘汰对方。淘汰了对方,也不能洋洋自得,蔑视对方,而应尊重对方。如有可能,还要为对方日后与自己共存共荣创造条件。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将知止。知止不殆。
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与江海。
【意释】
“道”永远不能命称,以自然之态存在。虽然弱小,天下却不敢臣使之。统治者若能守住它,使万物将自然能够仆从于己。
天地之气相交,普降甘霖。民众无所属意,其所得自然均匀。这是“道”之自然的体现。
“道”普现于万物,万物各制其名。因其各自之名,知其各自之局限。物各知其局限,各守其位,王侯变通万物,不会拘执于某一物而张扬之,由此才能守住“道”。
“道”行于天下,普现于物而不停滞于每一物。犹如水过川谷而不停滞于每一个川谷,最终奔腾进入江海。
【致用】
与“道”合一须做到,不偏好某一物,不偏恶某一物。与时俱进,与世俯仰;该取则取,该舍则舍;宜行则行,宜止则止;顺时就势,行止咸得其宜,动静皆顺自然。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意释】
认识别人者是机智,知道自己者才是真正的聪明。战胜别人者有力量,战胜自己者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足者是富有,奋力拼搏者有志气。动静不失其位者能长久,死后影响不消失者才是长寿。
【致用】
人的优秀是什么?是认识和掌握客体吗?不是。人的优秀是认识和掌握自己。应知道自己,掌握自己,不离开自己应居之位,死了也会给世人留下永久的怀念。
§§§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汜,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不名有。爱养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释】
“道”漫涌于天下,无所不至。万物以之为生存的仰赖,它从不拒绝。“道”成就万物但不居功,万物赖其生养它却不自诩为万物之主,隐于无形,故可以称其为巨大。“圣人”始终不自己单独追求大,而把自己的事业寓于万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故能成就其大业。
【致用】
一个达到“道”的境界的领导人,应具有向心力。使众人觉得在这个领导人的手下做事,最有利于自我实现,最具有成就感。这个领导人应抱着服务于众人的心态去工作。服务于众人是激发众人自我实现,非是越俎代庖代替众人做事。所以这种服务是无形的,微小得让人看不见。众人若离开了这样的领导,激情顿失、智慧穷竭、能力缺乏。这时人们才觉得这样的领导作用是巨大的。领导人绝对不能自认为只有自己的作用最大,否则会产生主宰他人的心态。一旦有主宰他人的心态,就不愿激发他人、服务于他人,而总想让他人牺牲自己的创造力,充当自己的仆从。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意释】
以“道”处世,天下万物无不乐往。因为往而会得到根基、生命力,与他物不相伤害,祥和安定。美妙的音乐和美味的食品,令过客驻足。可是,表达“道”的语言却淡而无味。“道”视之而看不到其形态,听而闻不到其声音,但从“道”身上汲取的能量永不穷尽。
【致用】
以“道”处世应做到广纳众人,使之各得其位,并育而不相害。在形态上,“道”不是什么刺激人耳目、动人心魄的神奇之物,其平淡无味,行止无迹,表形于庸常。总之,“道”不使用张扬、速成、刺激的方式来吸引众人。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意释】
想要压缩之,必先扩充之;想要削弱之,必先增强之;想要废除之,必先提升之;想要从其身上取之,必先给予。这些才是微妙的智慧。
“柔胜刚,弱胜强”有其诀窍,此诀窍乃是最高统治者治国之绝招,普通人不能使用,如同鱼儿不可离开深潭,“柔胜刚,弱胜强”的诀窍不可明示于普通人。
此章容易被理解为策略思想甚至阴谋哲学。其实它要说明的是,一个事物在其内部包含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完之前是不会灭亡的。人们应顺此规律,让每一个事物先释放完能量,再走向灭亡。
【致用】
对于自己反感甚至痛恨的事物,不能简单地必欲灭之而后快。而应弄清其存在的道理,其生命力之所在,推动其生命力中潜能的发挥。结束对方最好的方法是让对方把能量发挥尽。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意释】
“道”的运行方式是无为而无不为。当权者治世若能守住“道”,万民将自我生育养长。在生育养长中若有人希图在自然之外另有所作为,我将用无可名状的原初之自然覆盖之。覆盖之后将不再有此类希求。不再有此类希求,万民的生活自然端正。
【致用】
领导人行“道”不是教下属或替下属做什么(故曰“无为”),而是激活下属潜能和积极性(故曰“无不为”)。但必须注意,下属们有各自的性格、喜好、风格、利益。这些可能会使下属过于偏爱自己,产生不当的欲望。他们为了实现不当的欲望,脱离“自然”的轨道,刻意有所作为。领导人须随时掌控,务求其归正。
§§§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意释】
上等的“德”不有意识地追求德,而是自然行德,德能够随时权变,随时更新,所以是真正的有德;下等的“德”有意识地保持德,容易造成对某种具体形态的德的拘执,结果德不能因顺自然而调整和更新,所以实质上是无德。
上等的“德”因顺自然不另有所为,所以不做有局限性之为。下等的“德”无为不是出于顺自然,而是把无为当做一个对象去刻意追求。其表面看在追求无为,其实仍是有为。
上等的“仁”做好事只是为了爱他人,没有具体目的。上等的“义”做好事是要有所虑,即因时因事因人。
上等的“礼”讲求礼尚往来。若来而不往,则撸起胳膊强行拽人,怒其不懂礼。
所以实在做不到“道”就追求“德”,实在做不到“德”就追求“仁”,实在做不到“仁”就追求“义”,实在做不到“义”就追求“礼”。“礼”的出现说明:“忠信”非常稀少,乱的开端出现了。
自认为观念比世人超前,因而不愿顺自然,其实得到的只是“道”的某些特殊表现。虽然花哨,但毕竟不是“道”本身,不厚实,不牢靠。陶醉于此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居于厚实的“道”,不陶醉于做成的几件具体的事情。要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要表面的花架子。总之,不沉溺于“道”的表现形式,而要“道”本身。
【致用】
本章讲的是“道”、“德”、“仁”、“义”、“礼”几个层次的境界。“德”是“道”的体现;“仁”是“德”的体现;“义”是“仁”的体现;“礼”是“义”的体现。所有这些环节对于落实“道”都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这些环节越往下越具体,越往下应用的范围越窄,越往下越外化,越往下越固定,越往下越僵化,所以越往下脱离“道”的危险越大。“礼”已是外表固定的条条,反映出人的内心已不好测度,只好用条规从外部加以约束。由“道”到“礼”,环节越多,越有可能弱化“道”、扭曲“道”,甚至抛弃“道”。因此,需要加大“道”向每一个环节渗透的力度,特别是“礼”的环节。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非?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意释】
以往已经得到“一”者情况如下:天得到“一”清明,地得到“一”宁静,神得到“一”灵妙,深谷得到“一”充满,万物得到“一”有生机,侯王得到“一”天下得以安定。
进一步推论,可以说天不能清明将要坠裂;地不能宁静将要塌陷;占卜不能灵验将被抛弃;深谷不能盈满将干枯;万物没有生机将灭绝;侯王不能安定天下将垮台。
由上可见,高贵的是靠低贱的支撑起,上面的以底下的为根基。侯王们自称“孤”、“寡”、“不谷”(无德)难道不是以臣民为其本基吗?怎么能不是呢?所以最高品位的车是看不到精巧零件和华美纹饰的车。侯王们不应追求像玉那样的华丽,而应喜欢坚硬的石头。石头朴实无华,却能成为牢固的根基。
【致用】
“一”为何?“道”也。“道”是什么?万物的激活者。它能够开掘万物的潜能,为万物提供运行的轨道。有了“道”,事业之泉永远喷涌。所以,一个人的事业无论多么辉煌,都要建立在“道”的基础上。但“道”是软件,是隐性的、柔性的、平淡的,容易被忽略。“道”之外的具体事物是瑰丽多彩的,引人注目的。一个人没有平静、谦虚、敬畏的心态就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道”上。要像老子所说的侯王那样,用“孤”、“寡”、“不谷”之类的谦辞警醒自己,加强自身的修炼,永不偏离“道”。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释】
曲折性就是“道”运动的轨道。伸缩形变是“道”起作用时的方式。“天下万物生于有”是指无数具体物由整体性(“有”)来激活;“有生于无”指整体性的生命力渊源于无形的机制——“道”。
【致用】
领导者在工作中,除原则问题外应尽可能做到无可无不可。只要不违反原则,可以退让,可以走弯路,可以委曲求全。另外,众人的职责是以做成事情为主,领导者应以激活众人潜能和积极性为主,不应刻意追求做事的能力长于众人。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咲之。不呋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