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6000000009

第9章 天 涯 孤 军(4)

缅甸人的房屋有竹质结构、木质结构的和水泥结构的。一般城市里常见的是水泥结构和木质结构的,农村则常见竹质结构的。在缅甸掸邦族村寨里多是一种竹木结构的“诸葛帽式楼”,顶铺草排的两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这种建筑形式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之后,留下一批士兵在中缅边界地区屯垦,但士兵们害怕瘴气不肯留下。诸葛亮估计是住房问题造成的。于是就照自己的瓦板式帽子设计了新式楼房,命令士兵仿造,结果真的避免了瘴气的危害。因为是依照诸葛亮帽子造成的,所以有人称这种楼为“诸葛帽式楼”。

缅甸克钦族的村落多建在高山峻岭上。他们的住房屋内,一侧是许多火塘,一侧是客房和安放鬼神及祖先牌位的“鬼房”。鬼房的柱子上挂着红绿巾和牛头,陌生人不得入内。屋子设有前后两门,前门走活人,后门走鬼神。如果客人误入鬼门,就要被罚杀牲畜祭祀,以安鬼神,并为主人雪耻。

缅甸人名字的传统特点是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称,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男子一般自称“貌”(Maung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Ko,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U,意为叔伯)。一个人随其年岁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称也发生变化,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会被称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也可自称)、“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吴昂基”(U Aung Gyi)。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Ma)意为姑娘、姐妹,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Daw,意为姑、姨、婶);卑称或昵称则冠以“米”。如名叫“钦温”的姑娘,小时有人叫她“米钦温”或“玛钦温”,长大成人结婚后称“杜钦温”。她本人则自称“玛钦温”。凡是军人,名字都冠以“波”或军衔,军官转业后则冠以“吴”相称(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吴努、吴奈温将军)。

有人统计,缅甸人取名所用的字总共不到100个,用这些字互相拼凑,取其声韵顺口悦耳即可。因而缅甸人重名的很多,为表示区别,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后加上籍贯或工作单位、职业名称等,如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钦”(Thakin,意为主人)、“波”(Bo,意为军官)、“耶波”(yabo,意为同志)、“塞耶”(sayer,意为教师和医生)的。

在19世纪初被英国统治的缅甸,曾被英国人称为“蝴蝶民族”,主要是因为缅甸人散漫的民族性,来到缅甸的观光客很容易就被缅甸人感染到这样的气氛,好像每个人都悠闲地在街上晃荡,或在庙里拜佛,或在路边喝下午茶,消磨时光。

缅甸女人比较勤快,在路上,经常能见到头顶着一大堆锅碗瓢盆或者贩卖的商品的女人,手都不用扶,穿街而行。比较而言,缅甸男人则比较懒散,也显得干瘪。他们穿的筒裙,宽宽松松的,腰间很不经心地挽一个结,走路大摇大摆。但发起急来,干活做事,一个顶仨。在逃难的路上,也经常可以见到有的男人左手提个包,右手提个包,两个胳肢窝底下还夹着包,像耍杂技的大力士。有的左手拉个孩子,右手也拉个孩子,脖子上还骑着孩子,耍猴似的。同时你也能看到,瘦小的缅甸男人光着脚丫,在石子路上如履平地,真是相当的勇猛,让人咋舌。

【禅踪佛影】

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不同,可有五种境界: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璞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宗白华《美学散步》)缅甸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无不染上宗教的色彩。李国辉的残军部队沐浴着释迦牟尼神的光辉,踏进了小勐捧。

禅踪佛影下的小勐捧是美丽的。这里密林葱郁,群山雾气缭绕,小河静静地流淌在山间。清风徐徐,波平风软,一群白鸭,泅游漂浮在这青山绿水之中,轻轻划起水纹,颠碎了山影。白云悠悠然、澹澹然,飘荡在碧空,就像开放在梦幻中的玉兰花。

清风从遥远的天国吹来,山色如黛,流水玱玱。夕阳的余晖从云缝里漏出来,给山川披上了温情的袈裟。金碧辉煌的庙宇里传来阵阵钟声,纯净,深沉,空灵……

清月当空,夜色如水,万籁俱静,银汉清宁。花儿悄悄开放,清香弥漫。乌鸦栖居在榕树上,在溶溶月色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剪影。风移影动,万象万物都沐浴在素月清辉之中。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一草一木,皆栖神明。表里澄澈,悠悠心会,千山千水,在我心中。不在三界,跳出五行,天香袅袅,禅踪佛影。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属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上千年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缅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的“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佛教不仅是缅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经文,尤其是《吉祥经》,是缅甸人民的生活哲学,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灵中。到缅甸去访问或旅游,置身于虔诚的佛教国度里,所见所闻无不印有佛教影响的影子,你会身不由己地受到佛教思想的感染。

在缅甸,有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也有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泛灵论。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裟、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每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

缅甸人信奉佛教十分虔诚,以至于民风淳朴、和善。到缅甸人家里去做客,你会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供有佛龛。有钱人家供金佛、银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贫寒的人家供纸佛像。拜佛是缅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人们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上去买各种鲜花插在佛龛上(缅甸信佛教的善男信女们朝拜佛像时不是烧香,而是奉献鲜花),然后早拜祈祷,晚上睡前还要进行晚拜。每逢节假日,缅甸人常到寺庙去拜佛听经,或到远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缅甸人都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字。

缅甸人视太阳升起的东方为吉祥的方向,认为东方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缅甸人家里的佛龛都供在室内东墙上。因此睡觉时,头必须朝东忌讳朝西,否则是对佛的玷辱,会招致不幸。缅甸人还认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缅甸国王斩杀犯人时,都是出宫殿西门,所以睡觉绝对不能头朝西睡。缅甸人把东面和南面称为头顶部,把西面和北面称为脚尾部。家中长者的座位在头顶部,晚辈的座位在脚尾部。

在缅甸,信仰佛教的家庭中,男孩都须有入寺庙当沙弥、过静修生活的经历,否则不能结婚。这样佛教事业才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受到尊重,是一件荣耀的事。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有的终身当和尚,更多的则是几年、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还俗之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利。

除信仰因素外,缅甸人出家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穷人为了有个地方吃住,富人为了长命百岁,体弱者为消灾祛病,强壮者为福上加寿,运气好要当和尚高兴些日子,运气不好也要当和尚去去晦气,婚前为婚后幸福要出家,婚后为重温婚前独身生活也要去做和尚。出家人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其中有农民、教师、学生,也有经理、职员,还有军营里来的现役军官和士兵甚至外国人。可谓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包。小的连路也没学会走,要由人抱着;老的则六七十岁了,连走路都困难。当然还是以青少年占的比例大,年幼和年老的是比较罕见的。

在缅甸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寺院对那些出家者极为优待,并不收他们一分钱。但他们自己愿意给的话给多少就是多少,以示供养三宝之意,因为寺院毕竟是靠人供养的。富人若请亲戚朋友来寺院共进午餐,以表庆贺,这倒要花不少钱。穷人给不起钱,或者有些人不愿意给钱,这也无所谓,只要自己买两套袈裟,然后请师父给剃一下头,说一下法,其他什么都不用给。甚至连给剃头、说法师父的供养钱都可以免,把袈裟穿上就行了。连吃饭住宿,寺院都给承担,明知他们是短期出家的,寺院也欢欢喜喜地接受,决不嫌贫爱富。

男孩出家后,在寺院得接受教育。寺院让他们跟常住的师父们一起早早起床、坐禅;给他们上课,传授佛教知识、修行的行持威仪、日常功课及祈祷祝愿等佛事。一般都不让他们偷懒。早上三点半起床去坐禅,他们也都起来了;晚上十点钟睡觉,也坚持从晚上七点坐到十点;中午又坐一整中午;吃完午饭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休息,又从中午十二点坐到下午两点;两点到四点是日常课诵;五点又要听长老说法。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休息,所以很累。而且他们刚从家里出来,家里每天吃三顿,到寺院后只能吃两餐,因为上座部佛教是提倡过午不食的,过了这个时辰就只能喝水了。缅甸有这样的说法:“一人出家,全家沾恩”。因此很多人出家后都很努力用功,虽然出家才两三天,但看他们走路、坐禅,还真像那么回事,并不易看出他们出家时间的长短。他们走路时轻轻缓行、凝然庄重,坐禅时坐得挺直自然;吃饭时寂静默然,连咀嚼的声音都不易听到,更别说咂嘴咋舌了。更为可贵可敬的是连那些只有七八岁的顽皮淘气的小沙弥都变得十分乖巧,各吃各的饭,没有一个人讲话。他们都像大师父一样,严肃认真,威仪齐整。只见那一桌子团团围坐的都是小沙弥(因为他们不能和比丘同桌吃饭),既是那么的可爱,又是那么的可敬,无论大人小孩、男女尊卑,在无言中令人生起一种崇高圣洁的感觉。

缅甸人历来十分尊敬僧侣。在古代,佛教大法师就是国王的国师。国王见国师必须赤脚膜拜。召见法师时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人们见到僧侣要停步,双手合十,躬身施礼。

每天天一亮,出家人就出去化缘。人们都很乐意给予布施,有的还唯恐布施不及时、不周到;也有人早早就把饭菜做好,到家门口恭候和尚来化缘;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负责数名和尚的饭食。在农村,当人们见到和尚(特别是法师)时,都要就地跪拜。和尚出门乘坐车船,旁边的人都会自动起身让座。买票时,不是把钱直接交给售票员,而是把钱包打开,由售票员自己来取。若因佛事出门,国家要负责给僧侣买票。和尚们摒弃一切杂念,苦行修道,认为这是达到幸福境界的唯一途径。但他仍有许多禁忌,如对妇女不能直视,即使是稍微触及一下女人的衣裳,也会认为苦心孤诣的修行已化为乌有(对出家时的他们而言,女人是真正的老虎)。缅甸佛家人绝对不准杀生,但可以食肉(牛肉除外)滋养身体,这是与其他佛国所不同的,也体现了缅甸人民信仰的弹性。

缅甸素以“万塔之国”著称,在这里,到处可见大大小小金光灿灿风格各异的佛塔;即使在一片棚户甚至是草屋周围,都会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据缅甸学者考证,古代在蒲甘地区实际有佛塔5000多座。这些佛塔,全是缅甸人捐款修建的。虔诚的佛教徒把修建佛塔看作一生最大的心愿,他们平日舍不得吃穿,临终前把一生辛苦的积蓄捐献出来修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缅甸人是再穷不能穷佛宇,宁可自己饿死,也要让佛祖的香火鼎盛。正如缅甸人自己说的:“我们缅甸人在施舍时手决不会发抖”。不过,缅甸人修建佛塔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积德,以便摆脱苦海,来世升入天堂。

信奉佛教的缅甸人,自古以来就十分崇拜榕树。在他们心目中,榕树是非常神圣的,榕树就是佛塔。他们还有崇拜乌鸦之俗,并视其为“神鸟”,对其倍加爱护。在街头,乌鸦昂首阔步,车辆、行人从不触犯它,都自觉地为之让路。他们对牛也敬若神明,对“神牛”不准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杀。“神牛”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献给它。在路上或闹市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暂时回避,任其游逛,不得伤害。逢年过节,缅甸人要举行敬牛仪式。

缅甸人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入塔院,都有一条严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因为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他们经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贱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缅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则认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耻辱。在缅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侣则是佛祖的代表,绝不能穿最肮脏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见僧。否则,会极大地伤害缅甸人的感情。神圣的地方不但干净,甚至是一尘不染,不穿鞋也可以保证脚掌没有任何伤害。平时,即使天气炎热山路崎岖,赤脚拜佛的人仍络绎不绝。其他地方以及所有公众场合,则无需脱鞋。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一般不喜欢别人摸自己的头。所以,无论你与缅甸朋友多么亲密,不要去随意摸他的头。不然,缅甸人会认为你伤害了他的尊严。

缅甸没有特别出名的名胜,看得最多的就是寺庙,最有名的就是大金塔。传说大金塔是亚洲最大的佛塔群,全是用金纸一张张贴上去,而且每年都会贴新的上去,长年累月,真正成了金塔。虔诚的佛教徒对佛像顶礼膜拜,为家人祈福。

同类推荐
  • 戊戌喋血记(上)

    戊戌喋血记(上)

    1898年,满清皇朝已风雨飘摇,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年轻的光绪皇帝大胆颁布“定国是诏”,锐意变法维新,谭嗣同作为国家栋梁应诏进京了……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宏富,史料最翔实、叙写最详尽的描写戊戌变法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再现了1898短短一年中,发生在腐朽皇朝的所有大事件:中日海战、公车上书、强学会、百日维新、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权贵亡命、自立军起义,塑造了大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为中文学的艺术画廊增添了无穷的光彩!谭嗣同等人喋血在菜市口,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了,但谭嗣同那振聋发聩的“今我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吼声,一直激荡着百年中的所有志士仁人。
  • 触不到恋人

    触不到恋人

    八零后“沪漂族”曹百万在来沪几年后,青梅竹马的老婆意外怀孕,为了不让老婆再次忍受堕胎之苦,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决定要生下这个孩子。于是开始承受巨大压力买房子,最终生下孩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带孩子。几位老人走马灯式的轮换,最终也没有照顾好小孩,孩子遭到了绑架,受到了伤害。在所有人准备放弃的时候,曹百万的事业却突然有了起色,不曾想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孩子意外中毒,双目失明。最后在小孩的周岁生日宴会上,积聚已久的矛盾骤然爆发,导致了三个家庭两死两疯一瘫痪一坐牢的悲惨结局,孩子“蹬倒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扔下楼去……
  • 儒林外史(六)

    儒林外史(六)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等等,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 三言二拍精编(1册)

    三言二拍精编(1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 清朝宫廷秘史(下)

    清朝宫廷秘史(下)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随着它的结束,中国连绵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朝终于告终。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的内容,不仅深刻地描写了帝王的感情世界,而且对宫闱生活也做了细致地刻画。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深宫密地的帝后生活,也对读者熟知各朝的历史线索有一定的帮助。
热门推荐
  • 傀儡绘

    傀儡绘

    菅原龙一只不过想要一个自己形象的娃娃,让这少年做,却被拒绝。少年会做娃娃,因为家里的傀儡戏班里用的娃娃都是演员们自己做的。“少爷,我不能,做出来的娃娃都有灵魂的,我不能做活人形状的娃娃。”
  • 寻回前世

    寻回前世

    《寻回前世》是一本穿越小说。21世纪,杀手界的精英竟穿越到废材身上,真是悲催啊!就让我来改变这个事实吧。
  • 我们都是80后

    我们都是80后

    本书内容包括:回忆80后——记忆中的童年、学在80后——一直很努力、爱在80后——独自等待、奋斗80后——赢得自己、未来80后——我们一定是脊梁等。
  • 依苘泪

    依苘泪

    中元节,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偏偏姗姗来迟;流星雨,一场特殊的天文现象,恰恰如期而至;一所现代化的专科医院,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接二连三发生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最终揭开一段尘封的爱情往事。
  • 宫阙重深

    宫阙重深

    她蓦地睁开双眼,只见云雾缭绕,宛若置于仙境。她到底身在何方?是生是死?原来她竟是穿越了!穿越到哪里不好,偏偏初来玉朝,便穿到了浴池,一时之间,尖叫声此起彼伏,鸡飞狗跳。斗恶女、破奇案、相亲大会出风头、在京城最热闹的大街开张“花容月貌研究院”,凌芷惜自以为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玉朝繁华的背后却暗潮涌动,自从表姐无故失踪,诡谲秘辛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中二幻想日常

    我的中二幻想日常

    中二少年被异世界怕麻烦的王所托,俩人交换灵魂开始各自的诡异生活。(含兽人元素)
  • 浮尘录:百里忘川

    浮尘录:百里忘川

    东川九州,六界纷乱,一场战,几人殇,半魂少年寻觅天命,一分为二的魂魄,淡薄君子与偏执疯子的挣扎与相杀,谁又将是那个掌控命运的主宰,沉睡的枭雄终将再度降临,寒夷临世,谁主沉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绮云传奇

    绮云传奇

    一个百代诅咒,一本洪荒秘籍。经历百般磨难,终究所谓何求?敬请观赏,云风的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