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2900000092

第92章 我在牟家当佃户

我叫郑仁芝,今年82岁,是栖霞市古镇都村人。从我爷爷那一代开始,我们一家三代给栖霞师古堂当佃户,前后四五十年的时间。

30亩地养活了一家十多口子

我的祖籍是官道的邢家阁,我老爷爷叫郑吉春,清末民初的时候来到栖霞城里给牟家当佃户。我父亲叫郑长路,他们老弟兄四个,后来直到我和我哥都做过牟家的佃户。

那时候,我们家种了牟家30亩地。牟家的佃户分好几等,一等佃户可以种40亩地,家里要雇长工,自己要养骡子,平时种地,闲时给东家打差。二等佃户可以种30亩地,不用养骡子,忙的时候也要雇短工。像我们这些佃户大部分都是从外地逃荒要饭过来的,后来便在牟家住下来,成了他们的佃户。我从小就跟父亲上山干活,直到土改时,才有了自己的地。

那时候,我们家30亩地中有10亩好地,在城北校场附近有二亩地,在凤山顶还有六七亩好地,其余的都是一些薄地,大多在白洋河西岸的西山上。

那时候,水利条件不好,全靠天吃饭,有时就是地靠河边,人们也不会浇水,收成特别低。好地差地一亩地一般能收4斗粮,我们家30亩地一年能收六七千斤粮食。

早的时候牟家的地租不是很多,到了晚期的时候,地租翻了一番。一亩地交三斗租,一般是一斗豆,一斗小麦,一斗高粱。一斗粮食一般有55斤到60斤,这样一年下来能剩下2000多斤粮食。一家人吃也就够了。

那时候,我们古镇都村五六十户人家,只有四户有自己的地,其余的全是种牟家的地。有的人虽然有两个钱,也照样种东家的地,因为种自己的地要给官府交税,非常麻烦。而种东家的地只交租给东家就行了,免了与官府打交道这一层。

牟家人对佃户相对比较宽容。如果年成不好,跟东家一说,挨到明年再交也是可以的,长此下去,一般的佃户往往都欠东家的粮,东家很少催要。可是有些管家或是账先生就不一样了,他专门与佃户作对。交租的时候,他会找这样或是那样的理由,故意刁难你。本来粮食已很干净了,非逼你重新扬一遍。有一年,我们家收成不好,央求账先生一石兑八斗,留下两斗过年,可是账先生就是不吐口,没有办法只得去找掌柜,掌柜很爽快,说:“行,剩下的等明年再交。”结果回来以后,账先生觉得没面子,朝着我们的粮食撒气,本来斗倒满了,他一脚踢上去,满了的一斗粮食,下去了一块,结果又要补上二三斤。

攒了一辈子钱才盖起四间房子

从一开始当佃户我们家就一直住着牟家的房子。那时候,我们是个大家口,爷爷奶奶,还有我父亲兄弟四个,全家10多口子住在南忠来西面的一个小院里,南屋北屋共八间房子。

佃户可以免费住牟家的房子,如果房子漏了或是坏了,只要打个招呼,东家就派人来修了,维修的费用全是东家的,甚至连工匠的饭也不用管。这是牟家多少年来立下的规矩。

看起来牟家尽做赔本的买卖,其实牟家算的是一笔长远账。房子给佃户住,但是产权永远是东家的,给你房子住,佃户就会一心一意地安下心来种你的地了。东家是不希望佃户今天换明天换的,那样很容易把地给荒了。而同样,佃户也不希望东家破产倒闭,那样他们的日子也会不好过。

做佃户的是很少买地的,因为那时的土地是非常贵的,有的人攒一辈子钱买不起几分地,更不用说盖房子了。民国三十年前后,古镇都村有家人家要嫁闺女,钱不太宽裕,就想卖点地。我爷爷是一个要强的人,虽然住着东家的房子也不错,可总不是自己的,于是早就想盖几间自己的房子。于是,赶这个机会,把家里的一头耕牛卖了,买下了二分地,盖了四间房子。

我们家盖房子,东家心里很不痛快。有一天,东家碰着我父亲,没事找事地说:“郑长路呀,这下子要饭有了创棍的地方了!”

父亲知道东家不满意,便忙解释道:“盖这房子也是没法子的,其实我也不愿意受这份累。可你看我们这么个大家口,孩子又要说媳妇,在哪儿住呀!”

后来,东家把30亩地全都抽回去了,没地种就没法过日子,于是又托人说和,东家才给了10多亩地种着,一下子从二等佃户成了四等佃户。

给东家打差是一份不错的差事

按规矩,牟家的佃户一年要给东家打几个月的差,因为你白住着东家的房子,总得给东家做点贡献吧。

说是打差,其实是一项蛮不错的事情。对于男人来说,打差大多是在忙完了秋之后,上山打柴。给东家打柴不是白打,你可以与东家分成,而且东家管你吃的菜和油,你只需要拿点儿粮食就行。农闲的时候,地里的活儿都忙完了,在家也没什么事,出来打打差的确是个好事。有人管饭,而且还能得点儿收入,所以佃户们都愿意去打差。这样东家就规定,每户只能出一个打差的,当然个别家口大的东家也照顾多去一个人。

那时候师古堂的山岚在上孙家和灵山夼,灵山夼近一些,山平一些,东家与佃户三七分成,上孙家远一些,路不好,四六分成。

牟家的山岚都有专门看山的,山上有房子,打柴的佃户一般进了山就是近两个月。东家的柴一般要放在山上,到第二年天暖和了才用骡子或马车往家里搬,而佃户分成的那一部分也都在当地卖了,很少有往家搬的。

牟家的山以前管理得一直很好,很少有偷山的。东家规定,附近的人可以上山搂草,但是不能砍树。可是自从日本人占领了栖霞以后,一切都变了。一开始,偷偷地去砍一些小树,后来就砍一些大点儿的,最后干脆专挑最大的去砍。有一年,主格庄村的一个人上山砍树,结果让看山的给抓住了,这砍树的就故意打破了自己的头,说是被看山的打的,结果没有两天,牟家山上的树全被主格庄村的人砍光了。当时的刘珍年政府知道这事,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把主格庄砍树的人都传到了政府,牟家则去了一个年轻人,只有18岁的小少爷牟迪生。牟迪生逐个给砍树的作揖行礼,说:“诸位叔叔大爷,咱们都姓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要是没有草,我家有,给叔叔大爷送去!”小少爷的一席话,一下子缓和了矛盾,可是官府不算,最后在牟家人的请求下,每家只罚了一斗小麦了事。

女的打差主要是帮东家做饭或是忙年。当年宝善堂有七个人做饭,做饭的人管吃,还可以轮流往家里带小米饼子,而且没有限制,根据家里人的多少,只要你能拿得动,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而且他们的孩子可以与东家的孩子一起免费上学,长大了,有出息的还可以在牟家当账先生。

牟家门前长年住着一些从四面八方来的逃荒人,牟家免费给穷人放饭

由于牟家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大财主,所以古镇都这里也成了逃荒的、要饭的聚集地。

牟家的六大份子大多都坚持长年给穷人放饭。那时候牟家做的小米饼子很特别,个头非常大,长长的,像个小孩的枕头,一个有三四斤的样子。这小米饼子非常好吃,一般是100斤小米,要掺和上30斤的豆面。做小米饼子时,在锅里只添不多的水,等把小米饼子贴到锅上,然后盖上锅盖捂一会儿,等饼子的表面熟了再贴下一个,这样饼子不至于流到锅里。等把锅贴满了,然后慢火蒸,这样做出来的小米饼子,贴锅的地方会有一层黄黄的锅巴,香得很。放饭的时候,把小米饼子切成三四块,每人吃一块差不多就饱了。平常给牟家打差的佃户也是吃这样的大饼子。

那时候,有个要饭的头儿叫小位,是莱阳人,带着老婆在庄园前的场园里挖了一个地窝子,房顶上覆着茅草,屋里除了一铺炕什么也没有。平时城里五天一个集,小位走到哪儿要到哪儿,不给就偷,偷不成就耍赖。他手里拿着一个刀片,故意把自己的身体割破,出了血就不算你,赖着是你割的。后来人们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卖鱼的给条鱼,卖肉的给块肉,打发他了事。往往一个集日下来,小位都会满载而归。有时牟家有喜事,小位就装模作样地在小篓子里放上二斤大果子,算是走亲戚,吃饱喝足了,走的时候东家还要给东西压着篓子。

这样久而久之,在牟家门前就聚焦了一大批叫花子。到了中午就到牟家去领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个小位手下有许多小叫花子,不用说东家,就是我们这些佃户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那时候牟家在西河有一片树岚子,在树空中间可以种些庄稼,东家便把这些树空分给佃户开荒,但不收租子。我家分了两个树空,我便跟小位说,你去种着吧,于是小位就让他手下一个姓曲的去种。目的就是与这些叫花子搞好关系。

在叫花子中有一个叫张有才的,是苏家店赵格庄村人,以前他偷人家的东西,被人抓住,把他的手指割去两个,把他的脚扭得几乎不能走路。后来他跟小位到了栖霞。有一年冬天,小位想吃地瓜,让张有才到谢家沟去偷。那时候,地瓜都放在山里的地瓜井里,这个地瓜井有五六米深,张有才就用一根棍子横在井上面,把绳子绑在棍子上,下井时,棍子断了。把张有才困在了井下,结果张有才就把下面井洞里的地瓜,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外搬,直把地瓜摞到井口,等到天亮的时候,人也踩着地瓜上来了。

同类推荐
  • 中文系是治愈系

    中文系是治愈系

    作为70后的大学教授,遇到90后的学生,将会发生什么?这是一本关于70后作者在大学中文系教书的实际体验,谈及人文、青春、成长问题的方方面面,既“文艺”,又“普通”,在幽默欢乐中反思中国式大学教育,作者入乎学术,出乎文艺,游刃有余,操文艺的刀,割学术的瘤。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酸甜苦辣兼备的真实的治愈。在70后老师和90后学生的交锋碰撞中,中国大学教育未来的希望可能正在萌芽。
  •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可供文学爱好者参考阅读,值得细细品味。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老哈姆莱特猝死,其叔父克劳狄斯继承王位并娶了他的母亲。哈姆莱特回国后,在父亲亡魂的指引下,逐步弄清了其叔父弑兄篡位的真相。他遵照亡魂嘱咐,决定为父报仇,而老谋深算的克劳狄斯却先发制人,设计圈套并对他下手了……
  •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本书遴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曹操兵法著作选编》《诸葛亮兵法著作选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节选)、《守城录》(节选)、《虎钤经》(节选)、《练兵实纪》(节选)、《百战奇略》《三十六计》、《曾文正公全集》(节选)等15部古代兵法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和简评,以飨广大兵法爱好者。
热门推荐
  • 天养之

    天养之

    蒙天养,天养之。不幸蹉跎乱世人,转身切问路何在,还需迈步自开来。
  • 系统治愈系精灵

    系统治愈系精灵

    妹妹被误解杀害,穿越成魔法大陆的一只精灵,在异世沉浮,却不知哥哥知道真相后,也随之穿越到了魔法大陆。女主(妹妹)在森林中遇见了善良的魔法师林墨和狮虎兽。在森林的战斗中初步了解了系统的能力。魔法师林墨带她穿越森林,来到了东边的魔法学院,让她在学院中研习药剂。女主在魔范学院中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大大小小的历练中展示了出色的能力,但是因为物种问题几经风险。最终成为了出色的治愈系法师和药剂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檀之夭夭

    檀之夭夭

    场赌约,把她带到他面前——他惊叹,怎么会有这么大胆的盗贼?!不仅只身夜闯墨宝阁盗檀香,还一把破辣椒粉撒向他便脱身!一块檀木,把他引到她身边——她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守木人?!知道她的藏身处不仅不来讨檀木,她有难还百里加急闯贼窝来救!是不是她盗得还不够彻底?好吧!于是对他手指勾勾:走,咱下山!见你岳父去!哈哈!做贼是要有贼道的!连他的心……她也要偷!
  • 中国新股民选股篇

    中国新股民选股篇

    本书分上下两篇。向读者提供了从选股、选择买卖点以及散户通过购买股票赚大钱,到如何在茫茫股海中抓黑马等一系列经验性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系统的掌握选股方略。本书资料翔实,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单实用,它既可作为新股民学习股市操作技巧的入门向导,又可帮助老股民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操盘水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选股实用工具书,是广大股民投资股市的案头必备书。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赌术,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如果真正想分享股市浪潮中的财富,必须较为系统地掌握血雨腥风及看盘知识,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举一反三,在日后的投资中运用自如,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先股专才乃至大师,创造财富传奇。
  • 权倾天下公主倾城

    权倾天下公主倾城

    她,21世纪的大学生,因为一位老爷爷带来的手链,发出了好看的光,来到了天宁国,本是丞相府的嫡女,可混得连狗都不如,堂堂的嫡女竟被庶女欺压。一次意外中,他阴差阳错救了她,他位高权重,他是当今皇上的皇叔,世人皆以为,摄政王,又老又丑,身有残疾,行事不能自理,脾气极为暴怒,但又有谁会知道,摄政王只比皇上大了一岁而已,文武双全,长相俊美的男子,三岁能文,六岁习武,十岁的时候,整个天宁国,无人能敌,十二岁上阵挂帅,一人可抵千军万马,十四岁那年,有了自己的摄政王府。在救下她之后,他给了她公主的封号,并让她,以身相许,做她的摄政王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王独宠傲娇妃

    冷王独宠傲娇妃

    星空碧月,万千星星点缀夜空,似一道流星,从顶空向下坠落,终没入尘河。她的一句话牵动着他的心,她的一个动作能使他魂不守舍。她,是丞相之女,又是什么身份?
  • 逍遥人间游

    逍遥人间游

    无论是人还是仙,都敌不住一碗孟婆汤的威力。仙界中的云台真人不耐烦三百年一次的众仙之战,欲寻根由,饮下孟婆汤投胎下界。历史上仙人下界人间的例子数不胜数,但能够在人间觉醒的只有寥寥十余例。在他们当中,有在人间大放异彩的,如姜子牙、孙思邈、济公、陈抟、张三丰等。也有的则选择了默默无闻,逍遥一世。云台真人的人间游将会如何发展?命运说了算!(郑重声明:简介看上去更像是仙侠类型,其实仙侠的段落极少,主要以都市生活为主。喜欢仙侠的朋友莫要被简介忽悠!)
  •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本书系统介绍了玉米收获机械的构造与原理、使用与保养、修理等技术,同时也介绍了国外同类机械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