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4500000028

第28章 大众语在那儿

自从一些作家提出了“大众语”的问题,常有朋友问我对这问题有什么意见。我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小意见:请大家先做点大众语的作品出来,给我们看看。

在民国八年的八月里,我的朋友李辛白先生来对我说:“你们办的报是为大学中学的学生看的,你们说的话是老百姓看不懂的。我现在要办个报给老百姓看,名字就叫做‘新生活’。今天来找你,是要你给我的报做一篇短文章。老实说,这一篇是借你的名字来做广告的。以后我就不再请你做文章了:你们做的文章,老百姓看不懂。”

李辛白从前办过《安徽白话报》,他一生最喜欢办通俗小报;最近几年中,他在南京办了一个《老百姓》,现在不知道怎样了。

且说那一天,我答应了李辛白的要求,就动手写一篇要给老百姓看的短文章。题目也是辛白出的:“新生活是什么?”我拿起笔来,才知道这个题目不好作,才知道这篇文章不容易写。(十五年后,我才得读国内贤豪的无数讲新生活的大文章,可惜都不能救济我十五年前的枯窘!)我勉强写成了一篇短文,删了又删,改了又改,足足费了我一个整天的工夫,才写定了一千多字,登在《新生活》的创刊号上。

这篇短文后来跑进了各种小学国语教科书里,初中国语教科书第一册也有选它的,要算是我的文章传播最广的一篇了。

我写了那篇文章之后,《新生活》杂志上就没有我的文字了。过了一年多,有一天我见着李辛白,我对他说:“我看了这一年的《新生活》,只觉得你们的文章越写越深了。你们当初嫌我不能做老百姓看的文章;所以我很想看看你们的文章,我好学学老百姓看得懂的文章应该怎么做。可是我等了一年,还没有看到一篇老百姓看得懂的文章。”辛白回答道:“糟极了!这一年之中,恐怕还只有你那篇文章是老百姓看得懂的!”

李辛白是提倡大众语文学的老祖宗。可是他办的报,尽管叫做《老百姓》,看的仍旧是中学堂里的学生,始终不会跑到老百姓的手里去。

那一次的一点经验,给了我不少的教训。后来又有一次经验,也是我忘记不了的。

民国二十二年的冬天,我在武汉大学讲演,同时在那边的客人有唐擘黄、杨金甫,还有几位,我记不清了。有一天,武汉大学的朋友说,山上的小学和幼稚园的小孩子要招待我们喝茶。我们很高兴的走到了那边,才知道那班小主人还要每个客人“说几句话”。这大概是武汉大学的朋友们布置下的促狭计策,要考考我们能不能向小孩子说话,能不能说幼稚园里的“大众语”!

提到演说,我可以算是久经大敌的老将了。我曾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联合广播台上向整个北美洲的人演说过,毫不觉得心慌。可是这一天我考落第了!那天我们都想用全副力量来说几句小孩子听得懂的话:想他们懂得我们的话和话里的意思。我说了一个故事,话是可以懂的,话里的意思(因为故事太深了)是他们不能完全了解的。我失败了,那一天只有杨金甫说的一个故事是全体小主人都听得懂,又都喜欢听的。别的客人都考了个不及格。

我说了这两次的经验,为的是要说明一个小小的意思。大众语不是在白话之外的一种特别语言文字。大众语只是一种技术,一种本领,只是那能够把白话做到最大多数人懂得的本领。

这种技术不光靠挑用简单明显的字眼语句,也不光靠能剽窃一两句方言土语。同是苏州人说苏州话,一样有个好懂和不好懂的分别。这种技术的高低,全看我们对于所谓“大众”的同情心的厚薄。凡是说话作文能叫人了解的人,都是富于同情心,能细心体贴他的听众(或读者)的。“体贴”就是艳词里说的“换我心为你心”;就是时时刻刻想到对面听话的人哪一个字听不懂,哪一句话不容易明白。能这样体贴人,自然能说听众懂得的话,自然能做读者懂得的文。

英国科学大家赫胥黎最会做通俗的科学讲演,他能对一大群工人做科学讲演。他自己说他最得力于科学前辈法拉第的一句话。有人问法拉第:“你讲演科学的时候,你能假定听众对于你讲的题目先有了多少知识?”法拉第回答:“我假定他们全不知道。”这就是体贴的态度。我们必须先想象这班听众全不知道我要对他们说的题目,方才能够细心体会用什么法子,选什么字句,才可以叫那些最没有根柢的人也能明白我要说的话。能够体贴到听众里面程度最低的一个人,然后能说大众全听得懂的话。

现在许多空谈大众语的人,自己就不会说大众的话,不会做大众的文,偏要怪白话不大众化,这真是不会写字怪笔秃了。白话本来是大众的话,决没有不可以回到大众去的道理。时下文人做的文字所以不能大众化,只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大众的存在。因为他们心里眼里全没有大众,所以他们乱用文言的陈语套语,滥用许多不曾分析过的新名词;文法是不中不西的,语气是不文不白的;翻译是硬译,做文章是懒做。他们本来就没有学会说白话,做白话,怪不得白话到了他们的手里就不肯听他们的指挥了。这样嘴里有大众而心里从来不肯体贴大众的人,就是真肯“到民间去”,他们也学不会说大众话的。

所以我说:大众语不是一个语言文字的问题,只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提倡大众语的人,都应该先训练自己做一种最大多数人看得懂,听得懂的文章。“看得懂”是为识字的大众着想的;“听得懂”是为不识字的大众着想的。我们如果真有心做大众语的文章,最好的训练是时时想象自己站在无线电发音机面前,向那绝大多数的农村老百姓说话,要字字句句他们都听得懂。用一个字,不要忘了大众;造一句句子,不要忘了大众;说一个比喻,不要忘了大众。这样训练的结果,自然是大众语了。

1934年9月4日

同类推荐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本书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人生漫品: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抒发了这样一种情绪,或许我不是喜欢寂寞,而是喜欢在寂寞中等待,等待一场花开,等待一场雨来,等待一弯新月,等待一缕花魂,其实世外桃源不在陶渊明的文字里,而是在淡泊的生命里。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西班牙内战是奥威尔第一次亲临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萧条,为他以后作品的反战基调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象,从未涉足政治的文人奥威尔面临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的党同伐异时内心的彷徨、无助和绝望。在目睹了许多曾经在前线共同作战的友人没有战死在前线,却死于自己人的迫害之后,奥威尔对苏联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怀疑,从此走上了反对极权体制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西班牙内战这个熔炉促使奥威尔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从控诉外在的世界表象的不公转向了对内在的体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而共产国际、西班牙政府与英国媒体对西班牙内战的歪曲描写和为达目的操纵宣传工具的做法促使奥威尔开始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并在《一九八四》中升华为对极权主义操纵历史手法的反思。1946年,奥威尔写道:“自1936年后,我所进行的严肃创作的每一行话,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体制,并为民主的社会主义体制鼓与呼。”
  • 苍凉与华美

    苍凉与华美

    本书是对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研究专著,属于文学评论。以张爱玲幼年、少年、青年的生存环境为视角,论述动荡的乱世、凡人的生活、没落的家族、父母的婚姻、金钱的魔力等等现实状况如何形成张爱玲对社会对人生的幻灭体验,悲观意识,悲悯情怀,形成她对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消极认识,并由此产生了其小说创作上书写现实生活的写实倾向,体悟人生人性的深刻独到,体现人生苍凉的美学风格。本书对张爱玲的论述,庶几可以逼近生活和作家的张爱玲,勾勒出张爱玲文学的苍凉和华美。
  •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于1607年左右编写的罗马悲剧,它是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青春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青春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无法逆转的未来

    无法逆转的未来

    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就像是一个无法逆转的未来。
  • 难耐老公:惹火不良妻

    难耐老公:惹火不良妻

    娶她,怜她,却从没想过会爱上她,因为他们的日子太过平淡温情。当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爱上她了!只是再见,她已成他人妻,身边有两个孩子相伴,拆散他们将她抢回自己身边?还是成全他们自己一人悲伤?
  • 异之有来有往

    异之有来有往

    人世间其实有很多的存在,不该在的和该在的都存在。万物皆有灵性,那么就从这里开始……
  • 路过的神上之人

    路过的神上之人

    “为什么要变强?”“请给我一个理由,拜托!”【因为只有强大了才能够守护心爱的人!】“这样吗?那么...”“...你躺好,我带飞!”这是主角在路过的世界中掌司一切的故事。
  • 泪洒丹水

    泪洒丹水

    情难忘、心已伤,天长地久梦中想;血泪流尽情意断,此恨绵绵比天长。恨难忘、伤断肠,阴阳生死两茫茫;多年恩怨梦中现,孤坟深埋在山岗。情伤苦、恨情网,多情自古伤自养;离恨情愁无处言,明月恨情泪成行。文革时期,张立国和李静是同班同学。有好事的同学就把他(她)们两个编成了一对。几年后他们两个相爱了,张立国参军了,李静下乡当了知情,他们书信联系八年。张立国转业了,李静进了工厂,就在他们要谈婚论嫁的时候,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李静她母亲坚决不同意她和张立国的婚事。,张立国是孝子,他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官员的女儿,并跪在地上逼他,张立国在无奈的情况下同那个官员的女儿见了一次面就结婚了。李静流了十年泪后,也嫁人了,过了几年,张立国得了不治之症,英年早逝,李静精神失常了。。。。。。
  • 自读随录

    自读随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主角,没有章节,只有随心所欲的发挥。
  • 带着锦鲤好嫁人

    带着锦鲤好嫁人

    苏晓惹祸无数,却能遇难呈祥,简直就是开了挂的人生嘛,只有爱她的人知道,小丫头善良、自立、坚强,才是她成功的基石,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爆炸她重生到苏小小的身上,在饥饿、困苦中,为了家人吃饱肚子,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终于和前世的亲人团聚了,她照样活出了一世的灿烂!
  • 刺客伍六七与逸二三

    刺客伍六七与逸二三

    本小说讲述的是关于伍六七的好兄弟逸二三的故事,开局一个老头子,装备全靠老头子爆!咳咳,不好意思乱入了,一把剑,一个失忆的男人,会如何找回他的荣誉,洗清罪名,重回巅峰呢?在每一次刺杀任务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杀人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无奈,杀的是好是坏,只在一念间,且看逸二三如何选择请看本书~~当然纯属瞎编,会涉及一点刺客伍六七的设定,但不会将其曲解,重点是放在逸二三身上的,兄弟们把他看作是一本涉及刺客伍六七的小说就行了,作者承诺:绝不毁人物
  • 薄情系列:为夫不仁(大结局)

    薄情系列:为夫不仁(大结局)

    她对他的恨入骨髓……他不知道她的恨有多深?在他的眼中,逃跑是大罪,而带着他的球跑,就是罪无可恕。可那个女人却带着他的球,消失了整整的五年。不管用什么代价,他都要把她留在身边。用亲子相逼,强制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他送走他们的儿子,逼得她只能依靠着他。可她不断的反抗……他让她的世界里只剩下恨……***********************************************************************她的母亲间接因他而死,她的前男友被他结束了生命,她因儿子被他禁锢,她要让别的男人深深的报复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五年之后。她的世界里除了恨就再也找不到其它!她恨透了他的薄情,她要让他结束在自己的手里。她隐忍,她委曲求全……只为能够要他的命!她与他的仇人一起报复……不惜任何为代价。当她终于报复他后,为什么她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