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3100000015

第15章 重逢(7)

是的,诗的基调绝对充满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的情操,但是如果深入地进入诗人年轻而敏感的灵魂以及当年的历史情境,就会癌知“不平”和“愤懑”并非是诗人无缘无故遣用的两个惯用的词语。诗人显然看到了抗日阵营内部的消极和阴暗的东西,在长诗《向太阳》里诗人已经有所抨击。而这首纯情的十行诗,更为集中地抒发了这种“民族的哀感”。我以为它决不是小诗,而是蒸发着血气的真正具有永恒意义的一首大诗。在当年,只有智勇的艾青,才率真地从清醒而热忱的心胸喷涌出自己一腔的血泪,让经受了长期战乱和灾难的中国人民更清醒而坚决地投入战斗。诗人的心灵是纯正而博大的。我在前几年写的一篇文章里,对艾青的忧郁和哀伤做了如下的评述:

他(指艾青)并不喜欢“忧郁”,他希望忧郁早点结束。在抗日战争初的那两年(一九三七——一九三八),艾青写的诗还带有一些过去的哀伤,这不能仅仅被看做是他个人的,而是与整个民族的苦难历史不可分割的。这种民族的哀感和愤懑以及对土地的眷恋之情,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更能激起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只有多年被凌辱欺压的民族才懂得哀伤,忧郁与愤懑也能成为号召和力量,能把苦难喊出来是最幸福的事。

《我爱这土地》这首永远激励着一个在哀伤中战斗的民族的信心的诗篇,不仅显现出诗人个人美好高尚的心灵,而且以如椽的巨笔挥写出了一颗民族的不泯的良心。

它已经感动和激励过几代人了,它必定还会为我们的长远的后代子孙们所传诵和珍爱。我相信,我还以为这首诗真可以作为诗人的墓志铭,刻在一方朴素而精致的青石上,让诗人的心永远跳动在人世间。

写到这里,我突然地回忆起了一段往事。我觉得似乎可以作为解读《我爱这土地》的又一个说明。一九七八年夏天,我因痔疾手术后在家休养,想不到艾青和蔡其矫冒着暑热来到我复兴门外的住所看我。艾青看了我在病床上整理的“五七”干校时写的三五首诗稿,看得很仔细,还吟读出了声音,他为我改正了几个别字(我常写别字),如把“蓁实”改成“果实”。我那时的诗的情调很沉重,发泄了不少的愤懑。记得艾青问我:“牛汉,你说,你这许多年的最大的能耐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就回答道:“能承受灾难和痛苦,并且在灾难和痛苦中做着遥远的美梦。”艾青显然有点欣赏我的回答,他一脸的严肃,望着我的眼睛,说:

“如果有谁问我这个问题,我也会这么回答。”艾青沉吟片刻,接着说:“一个人,一个诗人,如若不做梦,没有美梦,这个人的一生一定可以平平庸庸、顺顺当当地活着。如若在灾难和痛苦中还能做美梦,他肯定是个真诚而勇敢的诗人。”(大意不会错)那天,我真的看见艾青眼睛里涌出了泪水。并没有流出来,但我看见了莹莹的泪的光芒。

这许多年,我每次吟读艾青的诗,总看见和感觉到他的诗的每一个字都噙着泪水。

艾青眼里的泪水一生几乎都没有消失过,这决非软弱,更不是消沉,而是他诚实而坚强的性格的流露。由于他坚信人类美好的梦境必定会实现。他永远怀着希望和感激的心情,面向着未来,只是他企待得太殷切和痛苦了。

一个温暖的人——感念作家靳以

题目中的“人”字,本来写的是“作家”,我改成了“人”,我觉得“人”更美好。谈论到一个人,常常用“热情的”或者“冷酷的”词儿来表示对这个人的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憎恶,极少说“温暖的人”。划分人的类别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尽管按阶级成分,社会地位,以及职业性能都可能划,但常常划不清,也划不准。我也有个划分法,以冷暖来区分:一类是冷性子人;一类是暖性子人。当然只在心里划,从未对谁说过。

我这里赞美的温暖的人是我国已故著名作家靳以。我觉得以“温暖”二字概括靳以的人和作品的素质和特点,再确切不过了。

把温暖与靳以联系起来最初是来自我对他的作品的感受。大约一九三八年或三九年,当时我在陇南山区一所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看到了一本叫做《圣型》

的小说,也许是散文集,作者靳以,这名字也是头一回见。

我所以从图书馆选这本书看,是因为书名很怪,我想看个究竟。书的内容细节现在完全忘了,但是它给我的感觉却是异样的温暖。而且这温暖,直到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冷却,仍温暖地存聚在我的心里。

我是冬天读《圣型》的,住在一座破庙里,既孤独又寒冷。靳以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所酿成的氛围,是那么地柔和前亲切。我当时写过一首小诗《灯》。记得我在诗里写着:

“冬天,人们有一盆火,烤手,烤脚。我有一盏灯,在心里,又红,又亮,又热,烤我寒冷的世界。”(大意)这首小诗是我在寒夜读《圣型》时即兴写的。我默默地感谢,世界上有个作家叫靳以,他为我寒冷的心送来一盏灯,又红,又亮,又暖。

这盏点在我心里的灯,一直没有熄灭。一九四四年下半年,我已是个大学生,生活在陕南汉江边的一座小城。

我把那几年写的诗收为一集,想送到大地方去出版,其中有长诗《鄂尔多斯草原》,发表在《诗垦地》的诗辑《草原的音息》,还有一个五百行的诗剧《智慧的悲哀》(当时在重庆艺专演出过),诗集取名为《野性的脉搏》(诗集中一首诗的题目)。我寄给复旦大学一位好友,希望他能请一位前辈作家写篇序文。回信说,在复旦大学执教的作家靳以先生答应写序,并且推荐给一个叫“雅典”的书店。这真使我欣喜若狂。万万没有想到,写序的人正是我所仰慕的灯一般温暖的作家靳以。我的朋友和我非常感激靳以先生对我这个远方陌生作者诚恳的帮助。但是由于大后方动荡的局面和日益加剧的白色恐怖,靳以先生被迫匆匆地离开重庆到福建去教书,这部诗集终于没有得到出版的机会,而靳以先生答应写的序也未能实现。这当然令我很难过。但我完全能谅解靳以先生,因为过了不久,我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被迫离开了大学。

一九四六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到上海江湾复旦大学拜访靳以先生,才第一次见到这位给过我温暖和帮助的作家。靳以先生说,他还记得我,对答应写的序未能完成感到抱歉。我早把写序的事忘了,他还记得,这更使我感动不已。他说话的声音、微笑和眼神,像朋友似的亲切。我一生交往过的前辈作家很不少,但作品和人温暖如朋友的亲切的作家,却并不是很多。

一九五三年,在北京煤渣胡同《人民日报》宿舍又见到靳以先生,他和胡风等作家来北京参加英模大会。我们一块畅谈了很长的时间。靳以先生一点不显老,声音和微笑还是那么温润而亲切。可是,从此以后,再没有机会见到靳以先生了。他于一九五九年去世,距今已有三十五个年头了。

写到这里,我又记起一件事,一九五八年夏天,我恢复工作不久,当时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王任叔(巴人)交给我一部靳以的选集,让我在业余时间代他看看(我当时头戴反革命帽子,没有担任责任编辑的资格),我很感谢巴人对我的信任。对靳以的这部选集,我怀着深深地感念的心情做了全部的编辑工作。之后,社长王任叔作为责任编辑签发了这部书稿。记得我当时告诉了王任叔,我与靳以先生的那些交往,我也说过靳以是一位能给读者心灵以温暖的作家的话,王任叔很赞赏我的这个缺乏阶级观念的评价和审美的感觉。

靳以先生,在我的心灵里,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亮着,默默地闪射着一束光芒,并不灼热,却很亲切。

对于给过我温暖的人,特别是在那些艰难而寒冷的日子里,默默地爱护过我的人,我记得格外地清楚,到死不会忘记。原谅我吧,在友情上我也许是个很古典的人,而且有偏执的一面。

一片静穆的山林——悼诗人方敬

我们在登临高山,

一步,一次上升,

人生啊,蜿蜒而崎岖……

走着旧的蹊径,

但要留下新的脚印。

——引自方敬诗《山道》

上面的五行诗,是诗人方敬五十年前写的,那时他正当壮年,似乎已在艰难岁月中体验到了人生(也包括写诗)跋涉的种种况味。今天吟读起来,仍隐隐地能感触到诗人性格中的沉潜而壮烈的情怀。用这五行诗来概括诗人的一生,我以为也是相当确切的。他是一个努力向上攀登的人。诗人生长在山区,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的一生只能走着坎坷不平,弯弯曲曲的山径,有时还必须奋力攀越陡峭而险阻的山峰和峡谷。一个人在攀登中必然付出极大的艰辛,但也能切实地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赐予。从诗人方敬的容颜和外形,以及诗的气韵,能真切地看见他是一个善于攀登的体魄精干的山民。他和他的诗有一副很有耐力的筋骨。

近十多年来,由于编《新文学史料》的机缘,我曾有幸两次去渝郊西南师大拜访诗人方敬。我是怀着仰慕已久的心情,沿着一条倾斜的坡路,穿越过一片疏疏朗朗静穆的山林,到达了他那孤岛般的居室的。当叩响他紧闭的窄门时,我是十分激动不安的,生怕惊扰了一个幽闭而安宁的魂灵。从四十年代初,我记得在当时抗日大后方的几个诗刊(《诗创作》、《诗星》、《诗文学》等)读过他的许多成熟的小诗(“成熟”是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的感受)。后来的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中,才逐渐地晓得他的诗人,学者的,以及革命的一些人生经历。于是在我心灵的神圣的一角,将他与卞之琳、何其芳、沈从文、毕奂午、李广田等诗人归在了一起(把沈从文也看做诗人是我多年来纯属个人的一种默默的认定。而且不是依据沈的诗作认定,是从沈的许多散文中感到了一种诗情诗境的)。除去李广田(李的乡土气质,与我有许多相似之外,我激赏他的散文的朴实)之外,我与其他几位诗人都有过诚挚的交往。但是经过直接的交往与深入些的理解之后,我才知道他们的个性与风采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几乎是相距甚远的遥遥对峙的一个个耸立的山峰。他们是不是同属于一个什么大的山系都难说。他们每人都是一个深远的境界。过去三四十年,文艺界常常把作家归类论定,也许是为了便于管理改造,这是非常简单而可怕的思维方式,很少甚至没有真正地探究每个作家诗人的隐秘心灵,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将上面的几位诗人无缘无故地归在一起,也正是一种时代阴影对于我的浸染。本来我是想用“又一座美丽的孤岛”作为这篇小文的题目的(前几年,我曾赞誉诗人毕奂午为“美丽的孤岛”),改为现在这个题目,是从方敬隐没于山林的居室和他的宁静的音容笑貌而构想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方敬与毕奂午的人生境界与精神气质有相似的地方。三十年代他们本来就是朋友。前不久,有一位青年摄影家渴望获得卞之琳的形象,我不假思索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他去登门造访,卞先生没有同意,才知道卞先生已经许多年不愿让人照相。我感到十分愧疚不安。

当天卞先生挂电话给我,谈到了他近几年来的生活境况和宁静的心态。我本来知道他活得很清苦而静穆,真不该惊扰他。卞先生住在四楼上,由于眼睛和腿脚的关系,极少能下得楼来,每天L居斗室,潜心钻研他的学问和整理译作。他劝我也尽力保持晚年(我已是七十三岁的老汉)心境的安闲与平稳。卞先生与方敬的清癯的神态和讲话的细柔而隽永的声音,的确非常地相似。我多次到珞珈山上走访毕先生。有一回,在珞珈山一条斜坡路上,有人指给我看:“那就是毕奂午!”我看见迎面走来一位长者,墩墩实实的身架,一身半旧灰布中山装,最引入注目的是他那红润的面孔和天真无邪的微笑,走近时看见他的胸前像小学生那样挂着一把钥匙,但他那么坦荡,仿佛一个大帅挂着勋章似的神气。他活像一位修成了正果的高憎。毕先生的居室与方敬的相比,显得寒伧多了,像走进北京市民破旧的四合院,连室内气味都相似。就居室条件而言,诗人方敬山林中高雅的屋舍,是上面五六位诗人中最为优裕了,但是从他们的谈吐中,自自然然流露出的那种风度和气韵,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文学的高尚和虔诚的情操,对于生活境遇的淡漠而无求的神态,却又是十分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有自己经过多年的创造已达到的一片静穆的山林,山林并非隐遁场所。我所以用“山林”二字,是觉得他们都与世俗的闹嚣的中心地带智勇地保持了一些距离而已。

同类推荐
  • 歌声在桥头(梁晓声最新散文随笔集)

    歌声在桥头(梁晓声最新散文随笔集)

    《歌者在桥头》收录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60余篇。《歌者在桥头》包括:《那里》、《咪妮与巴特》、《五角场·阳春面》、《清名》、《歌者在桥头》、《老水车旁的风景》、《山的根》、《瘦老头》等六十九篇作品。
  • 青春圆舞曲

    青春圆舞曲

    《青春圆舞曲》是一本以青春期的成长、心事、秘密为主,以女孩为视角叙述的故事。青春期既有甜蜜,也有忧伤,自卑、骄傲、怯弱、渴望、梦想这些词汇都可以作为青春期女孩的代名词。李兴海,笔名一路开花,云南宣威人,实力派青春文学领军作者,国内知名美文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语文报》《疯狂阅读》等大型期刊专栏作家。
  • 北大美文

    北大美文

    中国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只见到张竞生君的一篇“爱情的定则”。凡要讲真正完全爱情的人不可不对于所欢的时时刻刻改善提高被阴爱的条件。一可得了爱情上的时时进化的快感,一可杜绝敌手的竞争”这一书话,总是十分确实的。但是道学家见了都着了忙。以为爱应该是永久不变的,所以这是有害于世道人的邪说。道学家本来多是“神经质的”(Neurotic)、他的特征是自己觉得下劣脆弱他们反对两性的解放,便因为自知如没有传统的迫压他必要放纵不能自制,如恋爱上有了自由竞争他必没有侥幸的希望。他们所希冀的是异性一时不慎上了他的钩,于是便可凭了永久不变的恋爱的神圣之名把她占有专利,更不怕再会逃脱。
  • 一片祥云下的小城

    一片祥云下的小城

    作为人民日报社驻澳门多年的首席记者,作者对澳门的历史沿革与风土人情可谓了如指掌。书稿收录的四十余篇文章是作者对澳门文化、经济、习俗多个方面的精心描摹、细微洞察,是宣传澳门的一张名片,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澳门、喜欢澳门的窗口。
  • 骊歌十二行

    骊歌十二行

    作为诗人,在时间的意义上,必须站在人类未来的巅峰俯视现在,为众人指明精神前行的方向,并且持久地慰藉人们的心灵。比如人们未来的家园建立于天蓝水清、鸟语花香、麦黄草绿的大地上,人们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海升平的日子,那么我们就要为这一目标而奋斗,并且抵制与其相悖的东西,不管经历多少挫折,哪怕是面对死亡也决不退却。
热门推荐
  • 都市最强荣耀

    都市最强荣耀

    苦逼游戏代练一觉醒来既然穿越到了王者峡谷,什么?你问我为什么穿越,还不是巷子口的那个刘寡妇在和楼顶上隔壁老王在树丛里面偷情的时候被我捡到了手机,我一看尼玛是苹果7,这么丝滑的手机怎么可能不用来打王者,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我怎么知道?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简单吗?我还能穿越回去,不仅如此,我还能带走游戏里面的装备,怎么?你不信?信不信我拿我的无尽之刃给你削个苹果,然后再用红莲斗篷给烫个锡纸烫?
  • 给心灵洒点阳光

    给心灵洒点阳光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前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 将门嫡谋:宁为将军不为妃

    将门嫡谋:宁为将军不为妃

    前世她被渣男所骗,铠甲披身为他浴血疆场,争斗朝堂;天下平定后,她交出兵权,穿上红装,却只换来他一句——不男不女的东西!叶家满门被屠,忠心下属一一被杀,她更是被剥脸割舌断四肢,折磨致死!今生她携恨而来,誓要改天换地。斩断渣男左膀右臂,摧毁他所有希望!可就在她要与渣男同归地狱时,却有一双温柔的手握住她,轻轻叹息:轻绡,朕可以覆了天下亡了国家,却唯独不能失去你。
  • 黑腹王妃:穿越奇葩

    黑腹王妃:穿越奇葩

    “看起来长的挺帅的,但不过纯属NPC玩家呀”她与世无争,生活有三点,第一:调戏小妞,第二:调戏美女,第三:调戏的未成年少女。她有口头禅:“你没事吓bb个毛呀”or“看什么看,没看过美女呀”“吓吼什么,有人屎了吗”他认为她就是个母夜叉以上纯属男主对女主看法。
  • 聆听春风

    聆听春风

    一辈子很长,接触的人和事很多。无论世界怎怎么复杂,其实我们追求的只是简单的幸福感。如果当初那个人不再让你拥有幸福感,你还会委屈自己停留吗?还是勇敢的做个负心人?
  •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3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3

    本书精选了俄罗斯当代著名剧作家的戏剧作品4种,包括娜塔莉亚·莫西娜的《里科图岛》、康斯坦丁·科斯坚科的《祖国》、斯捷潘·洛波泽罗夫的《有外人的全家福》和弗拉基米尔·古尔金的《萨尼娅、万尼亚,还有里马斯》,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的当代生活。
  • 玄幻之亿万倍修炼速度

    玄幻之亿万倍修炼速度

    少年自东州而出,驾驭九彩墨玉麒麟,踏足乾坤界,逆行上九天,乘风破浪登苍穹,敢问天地谁主沉浮?天骄逐鹿,翘楚争雄,吾为苍穹掌控者!
  • 痞子英雄

    痞子英雄

    王者归来的纨绔兵王,重回都市只为报恩,照料生死与共的战友,临死前托付许给自己的未婚妻,谁知道这竟然是一场蓄谋了近五年的阴谋,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只大手在暗中操纵着。
  • 狂暴透视眼

    狂暴透视眼

    小野医吴狄被雷劈出来一双透视眼,不仅能刮彩票,赌石还能帮人瞧病。这天,美女校花捂着胸口来找他:小狄,我这里痛,你帮我看看呗……
  • 魔尊女王要回归

    魔尊女王要回归

    【玄幻青春浪漫寻爱】当年深海一战后,白真陨落于海底。她却没有死……她是一个堕了魔的吸血鬼公主,从单纯的只是想好好的爱一个人的天界上仙,到成为一个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她自私、多疑、敏感,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许天下人负我!她没有心,她不会爱人。却在遇到他的时候,她逐渐变了,冰封许久的心重新打开,那些沉睡的记忆渐渐苏醒,她的心,会不会为了他而打开?“千柔光,我要对你下毒,否则我永远不会相信你。”“白真,有什么尽管使出来吧,受你摆布,我心甘情愿。”===本书又名《寻我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