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3100000016

第16章 重逢(8)

从我与方敬的几次平静的交谈中,我感触到了他性格中有着刚烈的一面。他以相当尖锐的言词抨击了文艺界许多不正派的卑劣行径。仅举一例:方敬沉痛地谈到一位较年轻的从事诗歌理论的学者,有一回,向他了解诗人何其芳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方敬如实地提供了许多情况,谈的都是真实的。方敬与何其芳是万县小同乡,自小熟识,又同在当时的北平读大学,一起练习文学创作。可以说方敬是当今世界上最熟悉何其芳的一个人了。可是后来方敬看到了这位学者有关何其芳的著作,不仅令他失望,而且觉得受到了一次愚弄与伤害。这位学者把方敬提供的素材歪曲到了难以索解的地步。方敬清癯而冷峻的面孔涨得通红,眼睛里爆出了愤怒的火花。当时,我在笔记本里写下一句:方敬,是个有真性情的诗人,他不但有激情,还有爆着火花的愤怒:

但是,让我久久仰慕的方敬毕竟是一位谦和文静的学者风度的诗人。这几天,我又一次读了他为《新文学史料》写的自述文章:《流光的影痕——记一个未曾面圆的圆》。他的长长的艰辛跋涉的一生,在他的平静而饱含着深情的自述中,真正地显示出一颗高洁的灵魂。他清澈透明的文字,记述了他的一生,像一条人海前的河流,在凝静无浪的流动之中,显出博大的情怀。

致吕剑的信

剑兄:

你十月十二日信今午(十六日)收到。你以为我活得比你畅快,你想得太美了。这半年来,我的眼睛把我害苦了,右眼植人人工晶体,视力有所恢复,但还得配镜子。目前两只眼不合作,左眼(未作手术)仍为近视,而右眼手术之后却意想不到竟然成了远视,一“远”一“近”,把眼前的东西弄得含混不清了。因此这几个月我不太看书,更没有写什么作品,只是零零星星地记下一点人生感悟(怕忘了),粗粗地写了二三十则诗话,国内尚没有发,大部分寄给香港的王伟明兄,他编《诗双月刊》,想编我的一个特辑(访问记、作品、还有一些资料)。现在还没有出来。访问记是童蔚写的。准备从下个月起开始写自传,至少得写一年多时间(作家出版社约的),只能求我的老伴协助,我的眼睛不为我争“光”,入冬以来,多半闷在家里。我这几个月,常常思念到你。你的《诗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我每晨早醒,多次翻闲你的诗,还有其他几个老友的集子),伸手可取到。而有许多被认为重要的书,我宁愿搁到较远的角落。这种感情的疏远和亲近是几十年来渐渐被迫形成的,有些书绝对不宜搁在近处。我如今看书养成一种习惯,同一本书,同一首诗,几乎看几个月之久。(以上是十一月十六日写的)看你的诗,我总会联想到近几十年的历史背景,想到当时的另一些诗人或诗作(有走红运的,有走黑运的)。还想到你当年写某一首诗的隐蔽的心情,深深地回忆到一切往事。我们活得不易,写一首诗更不易,我能从一些诗句摸到你当时的真实的脉搏。我们当年的那种内心的经历:单纯的歌唱或欢呼,是不能用愚昧式的浅薄全部否定的,那些历史的真实,现在一些年轻人是不理解也不谅解的,但历史原本就是如此地真实又严酷,不应当回避。你比我忠厚,没有把五十年代那些诗淘汰。看你的《诗存》,真正地把历史的真迹留了下来,被污辱、被打击的原来是如此善良而温存的一群,这正说明历史的严酷与不公正。让那些历史的真正罪人,在这些诗的面前感到愧疚。然而直到如今,仍没有看到那些应当愧疚的人表示出一点人性。你是诚实的,冷静的。而我的“诗选”,中间一段全淘汰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尾集》。我这个“理想主义”是不是仍属于“幼稚”和“单纯”的行为,抑或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我的“诗选”可能明年初出版。最近韩国几个诗人与社科院的刘福春正在编译我的诗,他们(韩国)决心出我的《诗全编》,把我的诗选中淘汰的全部复原,还把那些少作(四十年代写的)也全编人。我说抗美援朝那几年我的诗有对不起韩国人民的东西,似不宜人选,可他们说不妨,仍要全编进去。这样就把我这个人和诗,历史地如实地赤裸裸地显现在人间,从我的欢乐、悲伤,以及许多于今见不得“真理”的东西,以及我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全部交给历史去剖解。但是,这也正可把这一段血泪的历史触目惊心地展现出来。

我不如你有气度,由衷地钦佩你。前面的两张信是两周之前写的,眼力不济,只凭手的习惯涂写;本想誊清,只怕越誊越不清。就这么接着写下去了,你认不清,请宗珏帮你辨认。

近十多天来,有两次恬动,一次是祝贺韦君宜八十寿辰的会,全是一些老人,谈得亲切感人。另一个会是北师大学生文学社团召开的诗歌座谈会,谈得也比较随便,有任洪渊在场。但时间因此被切碎了。这几年我已享受惯清寂的生活氛围,宁愿独自呆(得用这个字)在家里闭目沉思(眼睛不能启用)。今天小雪,又是星期天,四周安安静静。我四点就醒来,翻看《诗存》,一首首地读起来。字迹太淡,瞅得十分吃力。但你早年的诗却是闪亮闪亮的,如大河的上游——清浅的小溪流,潺潺有声地奔流着。四〇年前后的那些诗都显出了这派气韵,纯净如青春的梦。

我当年也写过这种小溪流般清浅的诗,但远远没有你这些诗完美(相对而言)。《诗存》头三首诗,我上中学时听过一个诗友(前三年去逝)在陇山头上朗诵过。《大队人马回来了》效果非常好。《打马渡襄河》是在《诗垦地》上读到的,情境非常隽永,有豪气,这首小令般的诗,我一生没有淡忘。吟读你的诗,令我不断地反省着我早年的那种浮躁气,我仿佛是一条不走河道的流水(憎恶河岸的拘束),因此我写于四十年代的诗大都流于浮泛。当年我如果与你在一起,定会相互切磋,互补短长。直到晚年,我仍没有真正理解形式的全部意义,任何生命(诗)都应有自己的形态。天地间哪里有不具形态(式)的生命?最近几个月,我正在写一首题名《彼岸花》的较长的诗,方注意凝练诗的情境。早几年,蔡其矫曾提醒过我。这一年又从你的诗学到做诗的“规矩”(如做人一般)。很难学,我生怕失去自己的野性。这许多年,我一直在写“野诗”(天地间有野草、野花、野云、野风、野豹、野狼、野兔……为何不能有野诗)。

这几年,我忽然意识到,我的诗不是圈养的、家养的诗。圈养、家养须被驯服。真正美好的生命形态还是野生的好,野豹奔跑时的身姿多么有节奏感,家养的牲畜就失去了那种天赋的生命形态了。诗也如此。诗不能成为家畜,供人骑,供人屠杀。这些诗的感悟,是否荒诞,不切实际,我真有些困惑。可见我直到如今,不论人还是诗,仍不服管束。一时兴奋起来,写了这许多离经叛道的野性的话,请兄只当做傻兄弟的傻话看看。前一个月,我在一个诗会上曾就“野诗”发过一回野性子,居然还博得几个诗评家的赏识,但写成文章极不易。

我再三再四地吟读兄的《诫鹿》,与我的部首《麂子》,情境、起句、结尾,整个地相似。我的《麂子》是实写,当年真有一只麂子就那么被枪杀,我看见了。我们这点相同的感情,不约而同地写出我俩所遭受的人生逆境和悲伤,是人道主义,也是兽道主义。但我的《麂子》仍没有《诫鹿》完美{不论内在的还是外形的生命感)。还有,你八十年代在安徽东至写的那儿首诗都耐人寻味,毫无杂质,清纯如画。《短歌》只有两节八行,却干干净净写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境界,十分真实。《一觉》、《沉默》,我以为是这部诗集的两首力作,沉甸甸的,潜含着许多时代和人生的血泪。

这两首诗,我以为可以不朽,让后代人领悟历史的真情。

从这两首诗,我看到了一颗圣者的赤心。一九八〇年是你近二十年来的一个创作高潮,比五十年到七十年代的诗作要显得深厚和锐利,你在诗里溶进了几十年聚在心里的思考和美好的情愫。比起我来,你多么美良:《故人》也写得好,平实而亲切,有朴素的美。《故乡的石竹正在写一首题名《彼岸花》的较长的诗,方注意凝练诗的情境。早几年,蔡其矫曾提醒过我。这一年又从你的诗学到做诗的“规矩”(如做人一般)。很难学,我生怕失去自己的野性。这许多年,我一直在写“野诗”(天地间有野草、野花、野云、野风、野豹、野狼、野兔……为何不能有野诗)。

这几年,我忽然意识到,我的诗不是圈养的、家养的诗。圈养、家养须被驯服。真正美好的生命形态还是野生的好,野豹奔跑时的身姿多么有节奏感,家养的牲畜就失去了那种天赋的生命形态了。诗也如此。诗不能成为家畜,供人骑,供人屠杀。这些诗的感悟,是否荒诞,不切实际,我真有些困惑。可见我直到如今,不论人还是诗,仍不服管束。一时兴奋起来,写了这许多离经叛道的野性的话,请兄只当做傻兄弟的傻话看看。前一个月,我在一个诗会上曾就“野诗”发过一回野性子,居然还博得几个诗评家的赏识,但写成文章极不易。

我再三再四地吟读兄的《诫鹿》,与我的部首《麂子》,情境、起句、结尾,整个地相似。我的《麂子》是实写,当年真有一只麂子就那么被枪杀,我看见了。我们这点相同的感情,不约而同地写出我俩所遭受的人生逆境和悲伤,是人道主义,也是兽道主义。但我的《麂子》仍没有《诫鹿》完美(不论内在的还是外形的生命感)。还有,你八十年代在安徽东至写的那儿首诗都耐人寻味,毫无杂质,清纯如画。《短歌》只有两节八行,却干干净净写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境界,十分真实。《一觉》、《沉默》,我以为是这部诗集的两首力作,沉甸甸的,潜含着许多时代和人生的血泪。

这两首诗,我以为可以不朽,让后代人领悟历史的真情。

从这两首诗,我看到了一颗圣者的赤心。一九八〇年是你近二十年来的一个创作高潮,比五十年到七十年代的诗作要显得深厚和锐利,你在诗里溶进了几十年聚在心里的思考和美好的情慷。比起我来,你多么美良:《故人》也写得好,平实而亲切,有朴素的美。《故乡的石竹花》,写得流畅,一气呵成,无一丝一毫的技巧的痕迹。(以上写于十一月三十日下午)昨天夜里久读《史料》稿,有黄秋耘写的长文,记文学六十年生涯,其中回忆了五十年代几次运动(作协的),反右的内幕,揭得十分深,没有回避具体的人,爱憎是非分明,毫不含糊。还有梅志一家人回击舒芜的文字,我都得认真看,不能囿于个人的感情,须以真正的历史眼光看待许多往事。这里不好详述。

今天无法接着昨天的思路写下去了。本想以概括的文字写几点出来,供兄思考。今天不行,过两天再写。你看,我还是不能超然世外,安度晚年,命该如此吗?关于你的诗,我会继续思考,或许还能理出点真正的心得和感悟。

写得太拉杂,请见谅。

冬安

愚弟牛汉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

齐越和他的声音

“文革”后期,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对“一小撮”看管得不像前几年那么严,我便常常到武汉去游荡,我的老伴当时从北京下放到了武汉。每次到武汉,总要一个人久久地兀坐在汉江与长江汇合的那段高高的堤头上。那里,野草丛生,谁也看不清有人隐在哪里。

我像泥塑石雕一般静坐好久好久。望着汉江碧清的流水,我沉湎在长长的白日梦里,想起这条江水上游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城固(古时被称作“乐城”,是当年诸葛亮在汉中一带屯军时起的这个美丽的名字),想起小城文庙西侧一条窄小而泥泞的陋巷,陋巷里一个小小的院落,想起院门内的那棵青青的树,想起茅屋里一对青年夫妇高声地朗读外语的声音,那么浑厚清灵,如一曲合唱,仔细谛听,在朗诵声中,还融合着稚嫩的婴儿的笑声。我常常立在门口那棵树下激赏地听着这个新的小家族的生活旋律。当然,那时在长江堤头我还以焦灼的思念之情,想起了我们大学时代许多朝夕相处如兄弟般的朋友们,他们的命运如何?当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那两年,一到黄昏,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茅屋聚会,谈论彩色的理想,谈论中外作家,谈论鲁迅,艾青,谈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的宁静或者活泼的眼神,花蕾一样灿烂的微笑,走路时各具个性的姿态,话语不同的乡音和声调,都有声有色地演映在我布满了伤痕的心灵上。我们这一伙朋友,常常在援江岸上漫步,或躺在沙滩上,对着空旷的天空唱歌、呼号。这些探人心灵的印象,即使在“文革”期间,谁也无法把它们从心里抹掉或挖掉。七十年代初,我写了一首题为《汇合》的诗,赞美了汉江和长江汇合时的那振默默的没有浪花却无比壮丽的景象,就是我在前面说的那个堤头上写的。有好几年我还苦苦地构思过一首怀念汉江边小城生活的长诗,其中有庄严的战斗,也有甜蜜的爱情故事,这个愿望曾经与包括齐越在内的几个朋友谈过,到现在也没有完成,有愧于那段青春的历史。

前几年,读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首诗:《诗的艺术》。起首的四行诗就敲击般唤醒了我日渐昏沉的心灵:

望着光阴和水组成的江流,

想起时间是另一条长河,

我们如河一般消逝一张张脸庞像水似的流去。

有几位当年常在茅屋相聚的好朋友,已经如流水般消逝到历史长河之中了。然而大学生齐越的形象(岂止脸庞)却并没有如流水消逝,他还在我的心灵里站立着,走动着,还能听到他深厚而诚挚的声音。上面说的那间迷人的茅屋和一对青年夫妇,以及新生的婴儿,就是齐越、杨沙林和他们的女儿齐虹。齐虹这个名字还记得是朋友们一块为她取的,当时大家正传阅着苏联的长篇小说《虹》。

对于窒问地生活在黑暗里的人,横跨天空的虹是一个多么富于理想色彩的意象啊!

同类推荐
  • 活着,就该尽点儿兴:蔡澜经典散文

    活着,就该尽点儿兴:蔡澜经典散文

    这是一部蔡澜先生写给所有人的生活美学之书。在书中,他谈酒,谈茶,谈花,谈猫,谈男人,谈女人,谈爱情,谈读书,谈旅行,谈美食,谈自己喜欢做的事,谈生活的意义……无所不谈。文字至真至纯,活泼有趣,短则数百字,长则千余字,看似散漫琐碎,实则深藏智慧与巧思,常有新见,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自成一派。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时深切感觉到蔡澜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可爱的共和国人

    可爱的共和国人

    本书为建国七十周年献礼之作。总书记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本书的主人公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中有港珠澳大桥的功臣林鸣总工程师,有《战狼2》电影的原型人物——我国年轻的外交官们,有总书记为其让坐的“山神”黄大发,有原子弹、氢弹主要研制者王淦昌,有被称为“农民伟人”的华西村老支书吴仁宝、有冒着生命危险去非洲援助抗击埃博拉的院士高福,有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捐助大学贫困生的白芳礼老人,有一生致力让大庆油田几十年高产的“新时代铁人”王启民,有“义乌市场”的缔造者谢高华、还有依然在远山参与时代大决战的青年扶贫队……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与无私及大智大仁,从这些平民英雄身上可以看到,无私与善良就在我们身边,无畏与勇敢就在自己身边,平凡和伟大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具有宏大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善于站在比较高的层面审视社会、历史和时代,挖掘和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代表作有《浦东史诗》《大桥》《那山,那水》《爆炸现场》《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等。30余年来出版40余部文学著作,改编成电影电视8部,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国家。
  • 一日美好一日新

    一日美好一日新

    本书收录了尤今老师对于生活的诸多感悟,她将自己对人生、世界、爱情、友情的诸多想法凝聚于文字,写成一篇篇优美文章,鼓励大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领略生活中的诸多美好。
  •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本书分五辑,共收录作者《墓碑后面的字》、《信任开花》等85篇散文。
  • 沙漠密语

    沙漠密语

    本书《沙漠密语》就是由她编写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了中国西北六省(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宁)的沙漠地带。
热门推荐
  • 白辰子雨沫

    白辰子雨沫

    五年的时光,他在等待,她在期盼。五年里的春暖花开,等待的还在,期盼依还。他与她的故事,能否依旧?他忆不得,她却清晰记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鸳鸯比翼双齐飞,理枝共成同缘生。尘封的记忆,偶然的相遇,一切都在继续!
  • 人间鲁迅

    人间鲁迅

    林贤治,诗人,学者。广东阳江人。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旷代的忧伤》;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制的海图》、《午夜的幽光》、《五四之魂》、《纸上的声音》;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势》、《沉思与反抗》;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等。主编丛书丛刊多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璇玑声声知我心

    璇玑声声知我心

    世道凋零,我只好远走天涯。璇玑有灵,幸何如之,与伊仗剑潇洒。江湖还是江湖,只是换了人间……
  • 公子出山

    公子出山

    相传,人的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离洛初到异界,以为开局一把刀,便能斩出999暴击,岂料。。。(此书适合静读,喜好热血的朋友慎入)
  • 我是黛玉的义兄

    我是黛玉的义兄

    “林黛玉,林妹妹呀!贾宝玉有什么好的?干嘛为他流那么多眼泪?还有你啊,薛宝钗,你为毛要嫁给他?他要功名没功名,要本事没本事,要专一没专一,不就是长的好看点么?我比他好看多了!”苏子楚一手拿着红楼梦原著,一手拿着遥控器冲屏幕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抱怨,还顺便自恋一下。“哎呀!哥!你那么看不惯她们,就不要天天抱着红楼梦看了,快给我找个嫂子回来吧!”一旁的苏子谨一边吃着泡面一边吐糟自己的红楼迷老哥。
  • 魂元重修i

    魂元重修i

    穿越了宇宙洪荒,凝练了天地玄黄……纵使摆脱了六道轮回,也难逃那千古阴霾……曾经的强者,因为与外界的主神生死相争;因此.使至毁不灭体,入六道轮回重生。与同龄人斗,与无尽魂兽争,越级杀神;五元(源)皆魂,五元归一,大陆之主,必定重生;死亡又是开始,开始便是新生。且看主角是如何在自己原先掌控的大陆上,一步步破茧成神,破主为祖,笑傲九天。升级体系:魂师、魂将、魂仙、玄魂宗、逆魂王、战魂皇、魂圣、魂尊、魂帝、魂主、魂神、魂祖,元(源)神。做为魂元之主的我,掌控魂元大陆万年,历时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年;不死不灭,启是尔等宵小所能伤,可是,今日我却只能散魂重生。
  • 辰星之醉:独宠夜空之心

    辰星之醉:独宠夜空之心

    ‘’我们不可能在一起的,请你放开我!‘’‘’你是王子,我只是个丫鬟,配不上你的。‘’‘’你这样做,如果女王知道了,她会生气的!‘’他对于这三句话只有一个态度——置之不理。至于回答嘛:‘’我是王子,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就不放。‘’(打死我都不放)‘’你可是夜空之城的公主,怎么会是丫鬟!‘’(只是没有法力罢了)至于最后一句话嘛‘’生气就生气,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亲妈)
  • 竞战巅峰

    竞战巅峰

    避免不了王者的出现,但是我可以选择陌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