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56

第56章 文化渊薮(4)

抗战胜利那年,红崖底的草台班,年前排练节目,演出的戏文也不过是《春秋配》《汾河湾》若干普通剧目。结果爷爷辈的一个张庆寿,喝醉了,他就随心所欲起来,唱一句梆子、夹一句秧歌。文武场上的哥们也凑趣,竟然把家什伴奏都跟上了。我爷爷是打板的鼓师,八生老汉是班主,两人都够开明,觉得这是个新鲜玩意儿。大正月里,红火班按定例要出村演唱,红崖底拿什么玩意儿争雄叫座?于是,干脆就来这怪异新颖的风搅雪。一句梆子、一句秧歌,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当年正月,想不到我村的戏班就火了起来。全县境挨村子流转演出,一直唱到二月二开春。我县南乡的窑沟等地,还派出人手,专程来红崖底学这风搅雪。可惜,第二年就是“土改”。可惜,红崖底的戏班子就此完蛋。

“文革”当中,我三大爷来太原,他是那个懒汉,戏班里吹枚的把式。我纠缠了,硬让他把那风搅雪给我来了一遍。于是,这个怪异的曾经火爆一地的风搅雪,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非常遗憾的是,整个天底下,恐怕只有我的脑子里还留存了一点记忆。那妙手偶得之的独特的风搅雪,终将埋葬在时空的黑洞。

话说回来,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也总是会面临各种历史现实而有所损益。包括文武之道,包括我们这次“礼失求诸野”的种种古礼,无不在历史进程中有所损益,而在宏观上赢得的是一种动态生存。

众声合唱的民间

鲁:民歌的演唱毕竟多半还是个体情感的抒发,而由此基础上演变成长起来的戏曲就不一样了。你看,说着说着咱们就说回来了。戏曲的诞生,大抵与民间结社集会、社火庙会分不开。以二人台为例,我们县过去并没有二人台一说,是1940年代晋绥边区七月剧社要有舞台表演,渐渐才将这种演出形式定名“二人台”。以前当地人叫那是二人班,村里出资,置行头,分行当,在社火庙会表演,农闲时节自娱自乐。你所说的“风搅雪”,这恰恰是二人台最初出现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县里文物普查,在一个村子戏台墙上发现同治年间的一个戏单,道是“阳歌盛事风搅雪,日场《小寡妇上坟》,夜场《打经堂》”。日场二人台,夜场偏演道情。这种混杂的表演方式有很大自由度,观众非常喜爱,甚至可以参与其间,自娱自乐,同娱同乐。

张:流行华北的二人台、流行东北的二人转,表演形式几乎完全一样。说到其诞生定名的渊源,需要专文来论述。晋西北与陕北的民歌,隔河呼应,风格非常接近。老百姓原本都叫那是爬山调、放羊调、赶牲口调,随便吼唱自娱自乐的。也是在红军到了陕北之后,红军里的文化人把这种老百姓的自由吟唱命名为“信天游”。结果,从此这一名堂便流行开来。

二人台多数剧目,总共两个演员,多是扮演一男一女,一个叫走边的、一个叫抹粉的。但那扮演女角的所谓坤角,最早都是男子。这一点与戏曲演出班子当年的规矩是一样的。而无论梆子大戏,还是眉户、碗碗腔、二人台等小戏,最早都是娱神的,或者说主要任务是娱神。庙会演出,娱神兼而娱人,指的是它的宗教祭祀功能。变成纯粹民间的自娱自乐,全然发挥其娱人功能,是在后来。

早先的庙会唱戏,不仅演出地点是在庙上的戏台,所有演出在名义上皆是给神祇献唱,而且在献演所有节目之前,一定要有一个祭祀庙里主神的仪式。比方,在关帝庙唱戏,哪家戏班都得先祭拜关老爷,甚至要拜刀、拜印,拜那位扮演了关羽的角色。直到如今,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到泰国出访都要受到国王的礼敬与接见。

这儿我得多少说明几句。你上面所介绍的同治年间的戏单,庙里唱戏而有《小寡妇上坟》这样的节目出现,这是极其特别的。恐怕也属于边关地带的风气疏阔,对礼教大防有所突破了。在内地庙会上,娱神的节目中是绝不允许出现此类“粉戏”的。那几乎就是一种古老的禁忌。没有大戏只有二人台小戏的地方,庙会演出对戏码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戏,可以是小戏,但戏文必须正大,关乎忠孝节义。禁忌的打破,比方在我们盂县,是在建国之后。

前面我们说过,纯属民间自娱自乐的节日,比如正月十五闹红火,无论街头演出还是搭台表演,那就全然放开了。禁忌与娱乐,民间社会自然找到了那个适恰的分寸与节点。

鲁:民间娱乐、民歌对演这些日常乡村文化活动,除了娱人的效果,还给人一种强烈的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换算为今天的词汇,叫做“精神归宿”,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是其他东西所不可替代的。每逢集会庙会,演戏社火,家家户户大人小孩丢下门就出来了,哪管你电视台黄金时段,国家大事,八卦奇闻,收视率顿时降到冰点。

我们家乡的二人台民歌剧,顾名思义,两个人就可以构成一台戏。简陋而不失灵动,没有谁刻意去跟师学艺学成专业唱家。不能说县境之内人人都会唱,但没有谁不会吟他两句。风气所及,随着走口外的脚步,那旋律在晋蒙两省来回穿梭,隔河的内蒙古人也几乎是这个样子。前些年,省里一位内蒙古籍官员到我们县视察,晚上看的就是二人台。首长抱起胳膊看得津津有味,嘴里随台上的演员静静默吟,部下撺掇他是不是也上台“抖打”两句?首长自信满满:“我再年轻十岁,上台抖打起来不输他们!”

这种娱乐传统来自于民间,自发而自觉,渐成气候,为外人所知。1951年,中国音乐学院来河曲采风,为期三个月,竟然搜集到三千多首民歌和四十多个二人台剧目。而《走西口》小戏,无论曲调旋律还是内容结构,都成为中国乡土音乐的经典。近年,从县府领导到普通文化人,都呼吁要振兴二人台,振兴河曲民歌,仿佛二人台民歌已经濒临灭绝一样。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漫长的十年“文革”,八个样板戏之外没有异响,以低级趣味、宣扬封建、黄色下流等等罪名都没有将二人台消灭。旦开一条缝隙,它就像伴奏的“枚”那样乍然吹响,不顾一切扑将出来。兴旺本来就兴旺,谈何振兴?

暴秦无道,焚书坑儒,典籍遂藏于版壁。

对付专制文化,众声合唱的民间便是最好的版壁。

张:走马黄河的时候,我就牢牢记住了《汉书艺文志》里的一句话:遭秦而全者,以其不独在竹帛故也。

你们河曲,这个民歌之乡的存在。民歌二人台没有被毁灭这一事实的存在,格外给人以信心。

乡野大地、民间社会,生发创造,保全存留,正是我们本回的标题四个字:文化渊薮。

2000年走马黄河,整个考察行程完毕之后,我个人做过一个小结。沿着黄河行走,我的考察重点其实是万里黄河的三个大折弯。

第一个大折弯,是青甘宁三省区交界处。黄河从青藏高原东部的积石山大峡谷奔注而出,于甘肃折头向北,经宁夏川奔向内蒙古高原。这里,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区,也是游牧区与农耕区的过渡地区。这里,繁盛着被誉为“西北魂”的花儿。

黄河的第二个大折弯,是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兜头南下,将劈开黄土高原,进入千里晋陕大峡谷。这里,是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与汉族杂居的地区,是历史上我国北方各游牧部族与汉族争战交融的地区,也是一处游牧区与农耕区的过渡地带。这里,繁盛着山西爬山调、陕北信天游与蒙古长调,多民族民歌的交融特别托举起一朵民歌奇葩“蒙汉调”。当然,还有那久负盛名的二人台歌剧《走西口》。

万里黄河的最后一个大折弯,是晋陕豫三省交界处。这里是黄河中游到下游的转折处,是整个黄河文明发育最早也最为成熟的地区。我参观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文物古建,体味了黄河曾经孕育的极熟文明。这里,是黄河将折头向东,奔赴太平洋。

我在晋南注意到,发达文明烘托出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形式戏剧。古老剧种秦腔、蒲剧和豫剧,成为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北方乱弹梆子腔。我在晋南转了好几个县,除去了解晋南那华夏文明的植根发育之地种种古迹,我的考察重点还在民歌民俗。曾经响彻《关关雎鸠》古民歌的晋南,民歌却几乎尽数消失了。

在这儿,民歌的消失或曰消亡,却获得了某种代偿。随着政治经济生活的极大繁荣,我们晋南的戏剧从诞生到发展,同样创造了它的极度辉煌。

戏剧史上常说的“南昆北乱”,南方苏州昆山的昆曲丝竹奏雅的时候,北方山陕的梆子乱弹高亢激越响遏行云。

山西后来的晋剧即中路梆子,忻州地区的北路梆子,包括河北梆子、山东梆子,都是由乱弹即所谓蒲剧发展而来。当初,上述各地梆子所请教师爷,都是蒲剧的名伶宿老。

看看晋南晋中乃至遍及我们全省的古戏台,看看随着晋商脚步耸立于各大商埠口岸的晋商会馆的古戏台,从山西乡野成型而后走向外地占领城市瓦舍勾栏的戏剧,曾经达于何等繁荣。

这是乡野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又一重大贡献。其意义指归又与民歌盖有不同。

大戏——民间解读历史的方式

鲁:元代异族压迫,士人没落,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士人沦落到社会边缘,在勾栏瓦舍讨生计。广大士人投入戏曲创作,遂有元代戏曲的极大兴盛发达。元杂剧四大家,山西就占了三位。中国最古老的几座戏台全部保存在山西,具体地说,就保存在山西的乡野村落。由远及近,名称不一,金称舞亭,元称乐楼,明清两代就是成规模的戏台。

戏台与庙会不可分割,春祈秋报,祭祖庙会,都是给神祇和祖宗演戏。给神唱戏,就是你所说的梆子戏,我们那里称为“大戏”。而像二人台这样的小戏,至少在古代不能登大雅。说书唱戏,给人比喻,分明将劝喻的功能放在第一位,娱乐功能则在第二位。演什么,唱什么,都有讲究,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张戏单。你那天一口气从一数到十,《一捧雪》《二度梅》……一气数出十个剧目。我看得少,连三个也数不上来。

张:说到戏剧,说到看戏,说到相对知晓了解古装戏,莫说比你,就是比起非专业的同龄人,我的优势也是显然的。

从小,我是穿越在城乡两界的少年。这一点优势,为许多人所不具备。

比起城里孩子,我熟知农村,自小有逛庙会、看大戏的经历,亲身体验过那种野台子戏的现场氛围。民兵们身背快抢,在戏场周边维持秩序;枪管子口上,塞着红布防止灰尘,个个责任在身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正戏开台之前,各村来的后生们争强斗胜,要“抢头楼”,排着队形往戏台跟前冲;有的村子,甚至预先抬来大门板,门板抵住人群、扛着门板喊着号子往前扛,这样的场面多少人见过?正戏即将开台,维持秩序的几条汉子,站在戏台的台口,用长杆子马鞭横着挥舞,鞭梢过处,人群低伏、犹如被长柄镰刀砍伐的草木一样。看戏的人堆挤成一块顽铁疙瘩,奶孩子哺乳期的女人“奶惊了”,奶水饱胀,只好当众解开衣襟挤奶;还有女人们尿急,挤不出人堆,也只能就地撒尿,屁股蛋子明晃晃。如此场面,城里孩子哪里见过?

而比起乡下孩子,我又有进过省城戏园子的经历见闻。戏园子,这是源于元明朝代瓦舍勾栏的城市演出娱乐场所。现场演出,完全脱出了乡间庙会娱神的概念,而纯粹就是娱人的市民文化。灯光、布景、音响、字幕,封闭的环境、井然的现场秩序,与乡间大戏演出,分明判然云泥。

与你相比,咱们隔了二十年,更加不好同日而语。在我的同龄人中,我都是看戏最多的人。有那么几十部旧戏,我是能够说出整个故事、背出许多台词唱段的。你生于只许演唱八个样板戏的时代,“文革”结束又是影视冲击,戏剧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你压根就不可能接触更多的古典戏剧。

时代发展到当今,连电影都几乎要靠边,我们处在一个电视剧大行其道的时代。当然,作为满足广大老百姓永远不可或缺的欣赏娱乐需求的样式,电视剧功莫大焉。所以,我后来若干年的创作,偏重于电视剧,这当中有我的一点考虑在。老百姓喜欢电视剧,不得不主要依靠电视剧来满足娱乐欣赏需求,诅咒电视剧低俗有什么用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参与介入,去提高电视剧作品的品质呢?包括有人挖苦嘲笑张石山,说起我写作电视剧,好像就是文学的堕落一样,我是颇不以为然的。你一定记得我在纪念赵树理先生的大会上的发言,我断言:假如我们山药蛋派的祖师爷赵树理活到今天,他一定不会鄙视轻看电视剧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同类推荐
  •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选进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鲁迅研究的论文,绝大多数都公开发表过,分为人格篇、作品篇、比较篇、文化篇、研究之研究篇。作者怀着对一个永生的民族魂的敬意,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表达了一个50后不同凡响的鲁迅观。这是一本热爱鲁迅的人必读的书,也是不同时代读者阅读鲁迅应该参考的一本书。
  •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系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规划重点项目,该研究课题的立项,得到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具体包括了:蒙文通的生平与著述、关于清代经学、蒙文通经学之特色、蒙文通理学范畴探讨等方面的内容。
  •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本文用温婉的笔锋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生活意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满满的温情与感动。
  • 天下美文幸福卷: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

    天下美文幸福卷: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

    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妙画卷。篇篇美文挖掘世界中常被忽视的美好,使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陶冶自我的幸福情操。人生多磨难,学会幸福,这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很多人抱怨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但愿这些文章,可以让你对这世界永存美好情怀。
  • 生活素描

    生活素描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海贼王之妄想

    海贼王之妄想

    主人公在一场意外的海难上身死,灵魂穿越来到海贼王世界中得到《金属操纵》异能。他为了寻找回到原来世界的路中,历尽各种艰辛,后来得之Onepiece可能是回到原来世界的通道。然后决定出海寻找Onepiece,主人公在旅途中不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了以Onepiece为目标的伟大的冒险旅程!
  • 当当创业内幕

    当当创业内幕

    当当网成立于1998年,初以“网络书店”起家,后逐渐成长为集家居、美妆、数码、百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网上购物商城。它挺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寒冬,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逆市上升,成为行业的领跑者。面对风投以及“老师”亚马逊的巨额资金诱惑,当当网谨慎选择了保留企业创始人的决策权,并立志把“孩子”养大,李国庆和俞渝的龙凤搭档遂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电商混战,风起云涌,在强手如林的B2C行业中,当当网的机遇在哪里,软肋又有哪些?
  • 极品狂医

    极品狂医

    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医人者医病,也可以医心!掌控别人生命的狂医的传奇人生!
  • 试图苟活

    试图苟活

    如果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要了你的命,那你会去拯救那些不想要你命的人吗?
  • 爱在死亡后

    爱在死亡后

    知名歌星乔风亚被人设局,拍下与有夫之妇亲热的相片,造成事业危机。为了避风头,乔风亚来到泰国清迈。他在清迈重遇旧爱,也是他的大学同学,泰国女孩娜雅。可就在乔风亚以为可以和娜雅重新开始的时候,娜雅却在他的面前跳崖自杀。乔风亚悲痛欲绝,可他却也完全不明白娜雅为什么会自杀。娜雅死后不久,乔风亚收到一封娜雅早就写好的信。在这封信里,娜雅以调侃轻松的语气,希望乔风亚能找出自己自杀的原因,并留下线索。乔风亚跟着娜雅留下的线索开始探寻她自杀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他遇见了娜雅童年的好友、初恋男友、闺蜜……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才开始真正认识一个完整的娜雅,也是一个他所不知道的娜雅。乔风亚调查得越深入,也就离危险越近,可他却茫然不知……死亡,开始向他慢慢逼近!
  • 中二少年在未来

    中二少年在未来

    刘离和他的探险小队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中擅自离队到大爆炸遗址探索,不料一行人却被一块诡异怀表带到了未来世界。在这个漂浮在地球之外的人类家园,看中二少年如何拯救未来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世绝恋:幻世征程

    倾世绝恋:幻世征程

    大千世界,修炼一途。大道与迷途,隐忍与豪放。颠覆与被颠覆,征服与被征服。谁入了谁的局,谁倾了谁的心。一袭青衫倚流水,一柄长剑闯天下。且看,幻世征程。
  • 南方有雨我有你

    南方有雨我有你

    叶城出差路上捡到一漂亮小姑娘,小姑娘不知自己姓甚名谁,今年几何,叶城只好把她带回去养了起来...我们每一个人刚来到这世上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后来,我们才发现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我们没有超能力,世俗间的人所拥有的一切缺点,我们同样都拥有,谁也不能免俗!
  • 伟大的虚构

    伟大的虚构

    从古老的《吉尔伽美什》到村上春树的《1Q84》,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到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人类文学的长河中,存在无数个虚构的想象世界。在《伟大的虚构》一书中,美国职业书评人劳拉·米勒带领我们跨越人类文学创作四千年历史,探访了96位杰出作家创造的96个幻想世界,深度剖析了这些非凡构想的诞生过程,也展现了虚构文学世界跨越时空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