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08

第8章 生生不已(3)

一过正月初五,乡间称为“破五”。破五的这一天,大清早,让孩子将积好的粪肥挑开一个豁口,以开启一年农事。中午则要吃一顿烩菜,将年前年后积攒下的东西都烩在里面,老少坐在一起一边吃喝一边筹划来年的农事,哪块地种什么,怎么种,都交给当年满了十五岁的那个小男人来定夺,大人只在一旁把观察好的地脉墒情与天气情况一一说明作为参考。

男儿十五夺父志。十五岁之后,一个男人就被推到与生活短兵相接的最前线,格杀迂回,辗转腾挪,开始生存的基本技能与智慧的训练。我过去有许多乡村来的同学,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记得一位同学,放寒假没几天,他会奇异地从陕西那一边赶一群羊踏冰过河,再赶到另一个集市上卖掉,他的本钱从哪来?他是怎么进行交易的?陕西那一边的农民为什么放心地将一群羊交给他贩卖?这个过程满是悬念。

官名、小名与绰号

张:古来的成丁礼究竟什么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乡间广泛久远留传的话语“十五当家”“男儿十五夺父志”,以及种种在男孩子十五岁对之进行具体考量的形式,大概是古来成丁礼的滥觞。

女孩子长大出嫁,那是她的本分,承继家族荣光繁衍后世则成了男孩子命定的天职。所以,从皇家到民间,家族生出男孩子来,要祭祖告庙。十二岁开锁,要请族长爷给他按辈分取大名,也叫官名。那官名,要正式登录家谱,包括此人故去后立碑刻石,碑上也雕刻的是官名。我们盂县张氏,在家族宗谱上,有先人留下的二十代取名的辈分谱。相当于一首五言诗,十分好记。

臣本先贤典,学谟博圣经,优良作国栋,文明事业兴。

是这样二十个字,组成句子的整体含义也颇文雅。

我爷爷是先字辈,父亲是贤字辈。比方我父亲,人称六毛,大号却是张贤禄。张贤禄在外面做事,名头响亮。而许多村里人,平常只以小名行世,比如村里有我爷爷辈兄弟俩,为了长命,老大叫个鳖小子,我们称呼鳖爷爷;老二名叫老王八,我们也是“老王八爷爷”“老王八奶奶”那么称呼。老王八大号张密先,选民证上写了大名,唱票的高声念出来,别人不知道那是谁,他自己也要愣神半晌。

鲁:乡村人物的姓名应该是构成乡村社会的一道特别景观。我记得张老师您的系列小说《仇犹遗风录》当中,村里人的名字和外号有什么“青石沟三大不正路:三板筋、四黑牛、五反臭”等等。其实研究您的小说,将民情风俗村舍器物与人物姓名罗列一番,就可以大致梳理出作者笔下乡村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部关于乡土民间的百科全书。可惜我们的评论家看不到这些,或者他们的评论框架太过狭窄容不下丰富与多义。

在您的小说里,一些很典型的人物都是以外号出面的,他们应该不是没有名字。在我们那里,谁谁谁到七老八十还被人叫做“二丑人”“三梆榔”,老百姓对此议论,说人家原本有名字,只是没有叫出去。绰号取得准确,一辈子牢牢锁定一个人,那情况足够惊心。

我曾经写过一个《失忆的蛟龙》的社会调查,主题是关于传统农民社会福利保障的,文章里曾详细考察过乡村社会里人的姓名构成。人的姓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小名、大名和诨号。这三种名字被乡村社会接纳的程度与使用频度,大致上能够反映出这一个人在乡村社会里的政治、文化、经济地位。有些人的名字如果不被社会所接纳,他将承受着人生与心理上双重的挫败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多年严肃厚重的名字传统的国度。姓氏以下,名和字是两回事,但又浑然一体,名以立身,字以表德,名和字之间有着非常奇妙的联系。孩子出生三日取名,十二岁则立字,女子十五字,也有自己的字。过去读《三国演义》,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赵云,字子龙;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字以表德,看得格外分明。

张:传统对人的名字之重视犹如性命。我们其实也一样,我有那样一个名字,那个独特专有的名字就是我。古礼上讲“男儿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当然,男儿不一定到二十才立字,恐怕是到二十岁从衣冠到名字宣示正式进入成人社会。

《三国演义》上有两个大人物,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惜墨如金的史书古籍透露出的信息非常宝贵。说明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同样有给孩子取小名的习俗。曹操、刘备都是北方人,小名里照样有这个“阿”字,不像当今好像只是南方人的专利。或曰,那是两晋南北朝衣冠南渡,将那个取名偏爱的字眼带到南方去了。

鲁:这个名字传统在五四之后突然被割断,为许多人所鄙弃。但是乡村社会里的这个传统至少还要被延续到1937年左右。后来在“革命话语”席卷之下,这种儒雅的传统彻底退出了乡村。现在的孩子说起来根本一点都不知道了。

现在,不再有人注意到这个传统的重要性,其实它跟人生的各种仪式一样,对人的成长与操守坚持很有关系。它几乎等同于一个人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或者对自己人格养成的一种期许,更是乡间信用体系的第一道围栏。将来无论你是建功立业,还是安守家园立字写约,黑笔一落的名字几乎等同于你的性命。

从数学概率的角度讲,中国的名字传统之下,重名率特别低,几乎可以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对人又有着另外一重约束力在。一个人的姓名一旦落入史书的贰臣传或奸佞传里,很少会有第二个人。现在人的名字,流芳百世不知给谁流,遗臭万年怕也难,加上人们的无知无畏,不知道有多少人叫那样一个曾经是奸佞的名字。

张:秦桧的后人在岳王庙题词联对,“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身前功业,死后声名,那是中国士子的宗教般的情怀。至于普通老百姓,乡俗文化在这方面照样有强大的教化约束。对于个体,你是做好人还是当坏人?你要在死后留哭声还是留骂名?而你的为人处世,舆论会连带涉及你的家族,让人指戳门楼、指戳坟头,丢的是家族的人,让祖宗蒙羞。

且说十二岁开锁之后算是成人,除了名号登录家谱,还有其他佐证。老年间,县衙的钱粮师爷、刑名师爷,掌控着全县的地亩人丁底册。那底册上,确实是年满十二岁才登录名号的。依照古来的律条,地亩要纳税,而人口要缴赋;十二岁算半丁,十五岁才算成丁。所以,中国古来的人口数量,其实是一个大大缩水了的数量。

之外,乡下过去医疗条件差,孩子们早夭的相当多。未满十二岁,没有成丁,夭亡之后是不用棺木掩埋,也不兴上祖坟的。在我们村,按春夏秋冬四季四个方位,村外有四个地界是专门扔死孩子的。那地方,就叫“死孩儿沟”。小时,上山砍柴路过那些地方,心里就怯怯的。如今想来,也难免为之惨然。而但凡年满十二已然成丁、登录家谱的男子,死后要备棺木,允许埋葬祖坟,到合适的时节,还会花钱设法给他举办一个冥婚。冥婚所娶的早夭的女孩子家,也要收彩礼,那女孩的骨殖特别称作“女儿骨”。尽管是冥婚,在乡俗的意义上,这样的两个家族照样会成为名正言顺的亲家。

乡土文明的教化功能

鲁:我写过一部关于晋西北土地改革调查的书,算是相对深入考察了解过不少乡村社会当年的景况。土改运动分田到户不几年,就是合作化、公社化运动,农民分得的土地又被剥夺掉了。中国的所有问题,根子恐怕就在这个所有制的问题上。

而即便农民丧失了土地,乡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涯到底没有脱离土地山川,依然接着地气。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里头,自然山川的影子比比皆是。我们上学的时候,正是“文革”教育完全成型时期,上小学的第一册课本至今还能通背下来。第一课,毛主席万岁。第二课,共产党万岁。第三课,伟大领袖毛主席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第四课,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战友林副统帅在一起。第五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来来回回就是这一套。“文革”政治话语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民间社会之后,它所体现出来的粗陋、粗鄙、粗俗、粗野气息与乡村固有文化的细致形成非常大的反差。

幸好,我们虽然在学校受着完整的“文革”期间的所谓革命教育,但在残存的、又是十分顽强的乡村礼俗中得到了另外一种文化补充。说书唱戏,给人比喻;乡亲交伐,懂得尊卑;适量劳动,知道生存。否则,如果孩子们仅仅在单一的大合唱式的文化训练中成长起来,至少心理与心灵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宽度。

张:我们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5年。我读小学刚刚记事的年龄在1954年,其时农民还在单干,差不多就是耕者有其田。村民的土地还没有被剥夺,传统的民间自治组织依然完备,可以说强势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学说还没有全然占领广大的乡村,传承千年的礼俗文化还没有遭到极大破坏。所以,后来回顾总结,在无形中我自幼更多吸纳的是乡土文明的教化。古老的传统,农民习焉不察而又顽强坚守的许多礼俗,其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对主流文化或曰官版文化,形成了某种强韧的制衡与抵抗。

那种教化是自然而然的,仿佛大地对山野草木的滋养。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允许的,无须刻意强调,叫做公理分然。奶奶大伯,对我的日常教诲多多,比如应该勤俭,不得抛米撒面、不可懒惰成性,上坟进庙不可有污言秽语,做人要忠厚,万不能奸巧滑赖,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教诲随时随地,具体而微,多半不是抽象说教。

比方,要我们学得仁恭礼法,不可溜富灭穷、不可欺娃娃骂老汉,奶奶们总是言传身教,渐渐化作我们的自觉。

我家对面巷子里的虎旺叔叔是个盲人,小小的红崖底,石板街,他拄着一根棍子点点戳戳的,路径熟悉得很。但只要来我家串门,离去的时候,奶奶总要让我们搀扶着他,尽心尽意送出大门。苌池镇有两个讨吃的乞丐,兄弟两位,大秃子和小秃子,他两位分头游走四乡,过一程就会来红崖底讨要。小孩子嘛,不免就讨厌,没有什么好脸色。奶奶说,唉,谁有半分奈何会讨吃啊。每次总要给他们一点干粮,挖出一碗米来,让我倒进他们的口袋。端着干粮或者米碗的时候,奶奶不会忘记告诫:两只手端上!“两只手端上”是什么概念?就像给长辈端饭一样,有一点对人的尊重,而不是单手搡过去那种“嗟来之食”。

鲁:我们成长的时候,您所说的这些乡村孩子童年教育都已经凋零不堪。现在想一想,仔细搜寻捡拾一番,各种乡村禁忌和乡村日常礼仪训练,即便在那时实际还是很顽强地存在着。

我们村里头有一个老和尚,就住在您提到的那座护城楼上,法名辛彦。辛彦和尚活到1990年代才去世,有90多岁。老和尚不拜佛,供着师傅传给他一幅吕洞宾线描绣像,画得棒极了。老人家原来住持的庙宇1938年被日本鬼子炸毁,他只得迁到护城楼上。“文革”期间破“四旧”,老人被撵了出去,1979年又被村里人请了回来,实际上城圈子周围的老百姓一直没有断过跟他的联系。村里头丢个猪失个羊,要找他;求个药诊个病也要找他;婚姻难事夫妻反目,他也可以掐出因果。路上碰到人,问说去哪儿?说“上楼”去,肯定是找辛彦。

他在村里有着不可思议的公信力。后来我看过他的签薄,共有两册,一册为事签,一册为药签。事签有几项,凡失财、失物、婚姻、动土、归人、求官、生意等等,凡是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宜都归结在内;药签则辑有九十九副方剂,方剂并无奇方偏方,大致是一些医治日常病症中药配伍。无论是事签还是药签,都附有类似《增广贤文》式的一段签词。来人求签,老和尚讲签,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入情入理,把人说得服服帖帖。当然,也有奇效。失物,大致能找得到,准确到在哪个方位,几日可找寻得到;得病,按方抓药,几剂就好。我家邻居苏八奶奶,在大城市医院已经判了死刑,弄回来等死,结果“上楼”讨几回药吃下来,活了小两年多。

张:辛彦老和尚的存在,仿佛是个奇迹,是你们那儿老百姓意外获得的福祉。其实,细想则又不然。正是《论语》上讲的: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如果说,强势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宣传无孔不入,那么,厚重的传统文化、礼仪文明的滋养则是无处不在。

我记事当初,土改过去不多几年。土改运动,我们村算是比较温和的,但也动用了各种非刑,坐老虎凳、让女人光屁股坐火鏊什么的,用大石头砸死一家父子三人。富农三元老太,脑袋上给戴过火口,就是烧红的铁圈,老太的头皮被烙去一个圆圈,裸露着红红的肉色。我记事时节,村里已经发放选民证,地主富农成了贱民,是当不上选民的。但对上述所谓的阶级敌人,村民低头不见抬头见,并不歧视。所谓尊敬老人,老人中当然包括这些人。所以,乡野里奉行的朴素的仁义道德,应该说合乎普世价值。

同类推荐
  •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这是一本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家乡石羊河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石羊河的赞美。
  • 落叶拾记(罗良伟诗选)

    落叶拾记(罗良伟诗选)

    这是一个诗人退隐的年代,我说过在一个诗歌缺失的年代,在一片诗人缺席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我不想成为一个诗人,甚至从未明白过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是什么样。即使这样,《落叶拾记》还是脱稿付印了,不无矛盾。
  • RECORDS OF THE ANCIENT TEA-HOUSE TRAIL(茶马古道记·英文版)

    RECORDS OF THE ANCIENT TEA-HOUSE TRAIL(茶马古道记·英文版)

    This book is a muscle Pulled from Time's living body It hangs the high plateau sky On a corner-pole of history A hoofprint up there Soaked up all the swirling weather All the vicissitudes of human life An azalea has said all there is to say About a thousand years of grief and joy Sad farewells and joyous reunions Bend down and pick up a song of two halves half sad, half happy One pure teardrop Cannot contain range upon range of tall mountains One silver hair cannot stem river after long river flow....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热门推荐
  • 天九天

    天九天

    云中之雾,难以捕捉。天有九重,难以逾越。以烛龙之躯,铸惊世血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纨绔世子要修仙

    纨绔世子要修仙

    “他”,是耀金国赫赫有名的纨绔世子,欺男霸女,嚣张跋扈,无恶不作……她,是二十三世纪的最后一位修士,却在渡大乘期的九天神雷之下身消道死……当她成为女扮男装的“他”,契神器,驭神兽,炼神丹,修炼一日千里。只是,明明对外宣称性别为男,为何还会惹来妖孽缠身?
  • 位面统治霸主

    位面统治霸主

    屌丝火乐浩因为女朋友背叛杀了奸夫从而踏上位面争霸之路,你很NB?你等抵挡的住我的千军万马么?听说你是商人,来来来,我不给你多要,一半家产拿过来吧,魔兽争霸,星际争霸,末世世界都有他那统领千军的身影。欢迎加入书友群。群号码:580954379
  • 明日空间

    明日空间

    一切,都将在这里重新拉开开始的帷幕。只因冥冥注定中,她必然要回到这个她生命诞生的地方,解开所有可能解开的谜,揭开一段早已湮灭在过去的,属于她,也属于这里的不为人知的过去。然,何止是她。早已拟定的命运,也只给了他们只能选择一次的机会。无法逃避的宿命的螺旋中,纵然他们已经遍体鳞伤但却不能对过去提及任何只字片语。于是,让我们一起。既然无法再回头,那么就让我们学着自己长大。坚定着心,一直走下去。张开翅膀,一起朝向海的彼岸,飞翔……
  • 总裁夺爱,小心休了你

    总裁夺爱,小心休了你

    “对呀,妈咪,你到底怎么啦?”小骞琪伸手摸了摸他妈咪的脸有些惊讶地问道。“哦,我知道了,一定是今天妈咪没有被爹地压了,对吗?”“什么叫没有被爹地压了呀?”孝文明知故问地。“笨蛋,连这也不知道,就是,就是……”小家伙看一下这个,又看一下那个,“夫妻工作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随波逐流的平凡宅男

    随波逐流的平凡宅男

    李克以为自己穿越了,可后来发现自己是个轮回者李克以为自己是个轮回者了,可后来空间特赦了,他又回地球了李克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了,可发现地球已经被魔改了,以前的生活再也找不到了。李克心灰意冷随意加入个小组织想要做个工资小偷安享晚年,可见鬼的组织目标为什么是想要回到空间。李克仰天长叹:“你们别再玩我啦!!!!!”
  • 观雪千晨

    观雪千晨

    在种满蓝色妖姬的花园里,他们相遇了。五年后,她回到中国,却没有想到会再一次遇见他。他又像以前一样给予了她快乐与温暖。“Iwillalwaysbebyyourside.”在韩千雪最痛苦的时候,上官晨只是对她说了这句话,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或许,真的如千雪自己想的那样,上天十分眷顾她,让她拥有了太多太多。当两人跨越一切,终将要获得那一份属于他们的幸福时,结局又是否会如他们所愿?各位读者,很抱歉。作者经过考虑后,决定放弃写观雪千晨。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周全,导致读者们看不到更好的剧情,实在是抱歉!
  • 九州镇世录

    九州镇世录

    本文架空世界架空体系。)千年前与人界交叠的仙界位面全部崩塌,九州陷入空前的动荡之中。上古神话人物全部不知所踪,九州末世,新的纪元已经开启……千年之后,神话再续。
  • 仙道云途

    仙道云途

    一介凡人。江湖纠纷。蜕凡入道。踏道成仙。第一本书。希望多指点多批评。还有...真的不知简介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