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6300000039

第39章 《白涡》的精神悲剧(2)

还是看看他与华乃情始乱之,终“和”之的悲喜剧吧。是的,自从有了艳遇,卷进了“白涡”,这位一贯平衡、调适的谦谦君子就开始失去平衡了。从形式上看,这也许是他对自己刻板生活方式的一次最大的反叛;从实质上看,由于并无什么崭新的内容,也就不可能提供新的动力。新的理由、旧的道德全都无法解释他的行为,他于是陷入窘境了。他的人格面具毕竟很有份量,在一切公开场合,他仍不失其镇定、谦和的风度,可是,他终觉一时很难弥合言与行、灵与肉、理智与情欲,“官本位”与享乐欲之间的冲突,也即自我与本我,“面具”与“阴影”的冲突。他不得不在上级,同事、长辈、情妇、妻儿面前,频繁地更换面具,以至原本就分裂的人格一度快化成粹片了。面具不可须臾摘下(包括在华的面前),诱惑又难以抗拒,如此两难境地,怎不叫他格外别扭、尴尬和不安呢?然而,奇妙的是,这个善于掌握“和谐”的人,最终还是寻出“逃路”,重归心平气和了。传统的文化心理机制于此表现出惊人的消解力。

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具体消弭了种种难以克服的冲突的呢?试看,华乃倩,这美丽妖冶的少妇,新分配到他手下的研究生,正欲通过他的提携取得硕士学位;是华,率先向他发出了挑逗。尽管他有点惶遽,还是两头撒谎后准时赴约了。他以一连串发涩的僵硬语言护住了他的面具,同时正象他早已预感到结果似的完成了幽会。然而,良心的谴责也来临了。当他叩开家门后,发现妻子“比早上苍老多了”,妻的“拖鞋啪啪地打着水泥地,就象在掮他的嘴巴”。--这描写是很精采的。这一夜,他在对自身罪恶的体味中“想哭”,“但他很快就睡着了”--这反讽又是何其微妙。事实上,“如果不给正常生活造成威胁,他乐于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过,假若就此把他看成一个十足的伪君子,那又未免太不公平。他不是个没有道德感的人。从北戴河回来,他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感觉,自以为那个优秀的人已不复存在了。其中的真诚倒也无须怀疑。他之所以很快归于平衡和调适,首要的原因是,周、华关系一开始就带着灵肉分家的“无爱之性”的性质。如果他的行为勉强可看作“人的发现”(对压抑的曲折反叛),那么同时就又是“自我”的失落(还原为单纯的性欲)。这是所谓“没有年龄,没有身份,只有性别”的一场遭遇战,自然无“自我”意识可言。接他的话说就是:“这种事……没有爱也可以”。既然如此,何来灵魂的痛楚?另一方面,在道德与情欲,自我与本我的冲突面前,他又有种自我开脱,文过饰非的平衡术,我们看到在其身后伫立着一长串封建士大夫的阴影。他或者以自己俘获了对方的优胜自慰;或者在发现对方的污点后,大惑轻松,把她当作“赏心悦耳的曲子”,认为自己“有权享受她”,重弹“尤物”老调;旋即想到此事或会危及名声地位,便又“语气稳重得象谈一桩买卖似的”抛弃她;等到危险消失,又能心安理得地容受她……从内心的愧作到“丑恶感”的荡然无存,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纳入其心理机制后的适应,从猎奇到厌倦,从人格面具始到人格面具终,这就是周兆路一场性的骚乱的始末。原先是什么还是什么,他那超稳态的文化性格纹丝未动。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决不仅仅是个既要这么做却不这么说的怯懦者、双重人格者;作为较为深刻的精神悲剧,真正令人惊异的,是作品涉及到爱的能力问题。如果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写出了在极左路线残虐下章永磷性的能力的丧失,那么,《白涡》则写出了在传统文化的锁链的绞杀下周兆路爱的能力的丧失。同是写入的异化,后者比前者的悲剧性将更深刻。(不是指两部作品的具体艺术成就)。我想,一个人有可能在爱欲的道德选择上误入歧途,倘若他真有如痴如狂的激情,清新的感官,执着的追求,那么即使走迷了路还有希望,因为他还不是被毒化,被阉割了的人;可是,倘若是被旧文化、旧传统浸透了骨髓,成为“乡愿”、“冬烘”、“中庸”的象征的人,尽管无可挑剔的“正确”,那也决不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那可真是掉入无物之阵的深渊了。周兆路是决不会产生“爱”的。小说写他与华乃倩的“分手”,貌似庄重,其实滑稽,他的吻有如“在脸上啄着两瓣湿润的桔子皮似的感觉”,可谓反讽的极致。

的确,我们从周兆路身上感受到的唯一色调是冷漠。如把另一情节线上他的竞争副院长归并来看,对他的双重人格会把握得更完整。我们也许会过于注意他的高明手腕,一趟又一趟跑到钱老家里,不是为了索取智慧,不是因为尊敬长辈,而是为了“求得老家伙们的支持”;也许我们还注意到,他那恰到好处的谦逊,“好象自卑似的”躲闪,反而赢得了更多的拥戴者。这些自然都是他的人格的双重性的表现--“道”的外表,“儒--法”的真面。但更深刻处却在于,“官本位”的观念如何深深浸染了这位研究员的灵魂。“地位毕竟是个很实在的东西,任何人都难以拒绝诱惑”,这是他的心声。在他身上,小说揭示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传统痼疾--非学术化性格。如果在与华乃倩的关系上,他竭力掩饰的是他的“无爱之性”,那么,在事业上,他揭力掩饰的就是身为学者却并不爱好学术的本相。这就是周兆路文化性格的两面。有同志说,他是现代个人主义者。其实,他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者特点,他没有“自我”、也更没有成为他自己。他不过是个穿着现代服装的古典的灵魂罢了。小说最后写他当上副院长后的散步,“他的背比平时驼了一些,从后面看上去阴森森的,有一种僵尸的味道”。大概是作者唯一禁不住爱憎之情的点睛之笔吧。

与周兆路形象的突出成功相比,作者对女主人公华乃倩的把握不很准确。华乃倩被作者的主观臆测弄得面,目模糊。所谓“一只母兽戴上了人的面具”,所谓“某些方面亢进的女人”,还有“抹防蚊油”之类的描写。都是些夸张失度,损伤作品深度的败笔。我不敢说现实中一定没有这样行为的女性,只是说强调这些方面反而淹滞了她的悲剧的深刻性。尽管如此,她的悲剧依然有迹可循。她有个美丽的躯体,有争胜好强的睥性,还有机警的头脑(北戴河之夜),但命运待她太不公道,丈夫懦弱无能,于是“苦恼弥漫在这个家庭的每个角落,含有绝望的色彩和自暴自弃的味道”,她要起而向生活索取、追回。她自称的“奢望”并非奢望,是正当的欲望。她是应该被同情的。比起周兆路的阴沉,她倒坦率得多,她说“我是女人,你是男人,这就够了”。倘仅听其言,她颇有些以女性为本位、追求“第二性”的独立自由的女权主义气息。然而,可悲的是,她也戴着双重人格的面具,衣服簇新,骨子里却很旧。她把自己的悲剧归结为所遇非人,周“太自私了”。其实,真正的悲剧在于,她的“女性意识觉醒”一开始就以灵肉分家的面目出现,她一开始就把自己作为富有益惑力的“性对象”展览出去,她貌似自强,实不自重。这才是悲剧的根因。周兆路抛弃她时,她流泪了。正如小说所写:“眼泪可能是爱的证明,也可能是因为承受不了自身遭到的损害”。她的泪属于后者。使人不无惊骇的是,她的泪光中又“有一种讥笑意味”。讥笑什么呢?我以为这既是清醒,又是沉沦。无非表示,她固然只是玩物,他呢,也一样。如果这也叫女性意识觉醒,未免太阴鸷,太惨淡了。还是乔治桑讲得深刻:灵与肉的极度分裂,一面产生修道院,一面产生妓院。这不可不为华乃倩戒。最后一次,她从周家走出,“美丽娴静,嘴角边甚至挂着一丝羞怯”。她已从被抛弃时的“羞愤”滑到玩世不恭的“羞怯”。由于没有爱的支撑,只能导致一种更残酷更麻木的依附。透过她洋洋自得的表情,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昏睡的灵魂,一场人性泯灭的悲剧。

读完《白涡》,忧思难禁,我忽然想起狄金森的诗句:“太阳出来了,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车辆来去匆匆,象报信的使者;昨天已经古老”。然而,在这变革的岁月,翻新的世纪里,我们古老的灵魂又改变了多少呢?《白涡》便是在新颖的背景上对古老灵魂的一次观照和批判。不错,周兆路、华乃倩们已从幽暗的胡同来到开放的、满眼缭乱的十字街头。但是,在周的身后,还有“士”的幽灵,在华的身旁,还有“妾”的鬼魂。人的解放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啊,这一对男女,还有我们大家,现在是走到哪一站了呢?

1988、3、5写于京郊

4、9修改

同类推荐
  • 龚自珍诗选

    龚自珍诗选

    《龚自珍诗选》是明清十大家诗选丛书系列中的一本,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唐代的辉煌和宋代的延拓后,于元代转入衰势。嗣后在明、清近六百年间,突然别开生面,异彩纷呈。从明人在理论和创作上的种种"复古",到清人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风格鲜明的诗人作家,使明清诗歌在古典的末期华章叠呈,独为局面。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误会,明清诗歌的真面目并不为当代的读者所了解,一些一流诗人尚不如唐代的三流诗人所为人熟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推出了本丛书。
  •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英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俄语译为英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第一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不出鞘的心灵

    不出鞘的心灵

    本书字字睿智、句句哲理、篇篇原创、辑辑感动。犹如在沙漠中跋涉多日而又口渴难耐时,突然遇到一抔清泉;又如寒冷的冬夜在河边游走而迷失方向时,突然遇到一艘渔船。一幅充满爱与感动的壮锦向我们的生活铺了过来,我们还迟疑什么呢?
  • 民族情怀

    民族情怀

    我国学术民主的空气越来越浓。于浩成的文章能够在《文汇报》上发表,并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王若水的《为人道主义辩护》出版,其中有两篇是与胡乔木同志公开商榷的文章,这开了与中央领导人平等讨论问题的先声。接着,蛇口一家报纸登载了公开批评该区最高领导人袁庚的文章。这些,似一声声春雷,打破了沉闷的空气。我们相信,于浩成先生这篇文章的发表,会对我国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萌宝来袭:陆少独宠娇妻

    萌宝来袭:陆少独宠娇妻

    五年前,顾遇晚为了重病的母亲给人借腹生子。五年后,一个软萌小姑娘在大街上喊她妈咪?!谁能告诉顾遇晚,为什么A市叱咤风云的陆少苦着一张脸说没有她睡不着。小家伙用厨艺栓住顾遇晚的胃,大的那个天天在她眼前转悠,不知不觉便栓住顾遇晚的心。某天晚上,陆少堵住了顾遇晚的去路,把她禁锢在怀里:“晚晚,我等了你这么久,爱了你这么久,现在是不是该给我生个二宝了?”小宝在旁边偷笑欢呼,古灵精怪对着顾遇晚眨眼,还顺便关上了门。顾遇晚确定,她就是被这一大一小给吃定了!
  • 南医生的追妻路

    南医生的追妻路

    新书《墨色如她亦如故》已发。不知道在高中你有没有很喜欢过一个人,喜欢了几年,他占据了整个青春。她被他拒绝了三次,当她以为他们不会再有交集的时候,他又穿了一层医生的马甲重新融入了她的生活,一点一点的诱使她回忆起过去......“苏慕乔,你有恋爱要跟我谈吗?我只允许你拒绝三次!”“你妈不让你早恋,你还跟我告白?”“本来想当个叛逆少女来着,结果未遂!”(时隔这么久我再次看这篇文有些感慨,为了一个人或者说是为了我心里不留遗憾,写了一本书。在那个懵懂的17岁,不用考虑后果的年纪,当年的一幕幕,如今回忆起来真的是苦涩又甜蜜。我不应该说我的青春是平淡的,应该说也曾是有涟漪的,只不过浪花很小,小到我都忘了,但是后劲儿很大,偶尔想起,眼眶像被灼烧一般。愿他一切都好,愿我一切都好。)
  • 转轮泪

    转轮泪

    一人一剑,脚踏生死,手摘日月,超脱生死转轮。只为一人走遍天下,在片片星空之下,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十世轮回,使他在轮回中领悟剑道,在剑道中愈走愈远。他的背后有着一只大手在推进这一切,而他却又不走寻常路,轮回灭邪剑在手,灭绝天下不平事!站在天地间,俯视天下英雄!一剑走天涯!
  • 异瞳见闻录

    异瞳见闻录

    凡人有三镜,神仙有六途。于镜中看自我,到途里见平生。
  • 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这是莫泊桑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项链》《一家子》《羊脂球》等二十余个篇目。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和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不同的表现;《一家子》中为争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这些人物构成了法国社会的主体,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便构成了世俗社会的万象。这种万象的光怪陆离、色彩纷呈,在任何作家的作品中,都不如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展现得如此充分。
  • 越南往事

    越南往事

    在社会化的环境里,所有的人性,包括善与恶都隐藏在厚重的外套里,很难看到它的真实面目。只有在极端的环境下,你才能发现魔鬼的獠牙,也能窥见上帝的面容。
  • 九转九生,纨绔小妖妃

    九转九生,纨绔小妖妃

    她见他第二次,开口便是“呦吼,帅哥,有事么?”他一脸黑线认出她是12岁救他的小女孩,再一次见,他听她在台上唱:千夫指,又何干。她认出他第一句话却是:那么可爱一正太居然长成花花公子,啧啧,世风日下啊。他咬牙切齿:两次看光就跑?这次再让你跑,名字倒着写。她回眸一笑:爷王慕。
  • 父亲你合格吗

    父亲你合格吗

    以第一人称真实题材改编,从小被折断翅膀的孩子,家长却埋怨他不会飞行
  • 掉到深渊一百层

    掉到深渊一百层

    元央:谁告诉我是怎么活着掉到深渊一百层.......人类在经历了诸神掌权的神庭时代,飞龙肆虐的巨龙时代,兽人征战的部落时代,以及百族大战的战国时代,如今是人类主宰奥尔里法大陆的魔导时代。
  • 皓雪寻歌草稿

    皓雪寻歌草稿

    一袭青衣悠闲在,人上月楼人意空。那时他名为青衣,眸似柳叶,声如清泉。她素衣翩跹,香若金桂,有如十二初见那年。沁语汹涌,七雪崩裂,妖魔鬼道,究竟正邪何为?只愿与那雪衣冽冽,守那静美岁月,似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