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6300000040

第40章 我的心哟,在高原--评《麦客》

漫漫历史,悠悠岁月,曾经把多少斑痕、多少苦果寄殖在中国农村经济的庞大肌体上。旧时代有所谓典地、典妻、典子之类惨剧上演不衰;从空漠而饥馑的土地上流亡的农民,又有多少蹒跚着加入了诸如“煤客”、“金客”、“骆驼客”、“脚伕”、雇工长长的行列。走西口、闯关东、下四川……一路之上,洒向人间都是怨。这种种痛心现象,自然逐渐被新生活的脚步踏碎了。可是,历史常常不肯收回它最后的一缕阴影,现实中永远有历史的精灵,历史中也总会有现实的倒影,只要是真实而非虚假的生活,就不可能不是现实与历史的扭结。比如“麦客”--在麦收季节到富庶地区帮工者之谓,居然至今还残留子黄土高原某些土地贫瘠的角隅。就象小说《麦客》所写的,甘肃庄浪县的吴河东父子及其乡邻们,每值旧历四月天,便背起简单的铺盖卷儿,下到八百里秦川,暂时充当“麦客”,然后再回头收拾自己的几亩薄田。只要想到中国之大,地域之广,经济还不够平衡;想到责任制不可能在一个早晨把贫穷一扫而光;想到如今的“麦客”与昔日的“麦客”已有根本区别,想到喜剧不能离开悲剧孤立存在,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这些“麦客”不得已的苦衷和这一特殊现象延续至今的原因了。

这一次,等待着吴河东父子的是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悲喜杂糅的戏剧?在他们的一番“麦客”经历中,有什么让人颤栗、寒心、炎凉、温馨、炽烈的事情发生吗?在黄土高原的深处,又有什么让人惊喜、悸动的声音传来吗?

对于一部较为深刻的作品来说,首先需要正视现实、正视历史,进而达到现实与历史的贯通交凝。它不是无能为力地用抽象原则和一般趋势的“说明”来替代对独特生活现象的剖析,而是不仅敢于描绘独特生活现象的真实形态,又能越过这形态的表层,进入人物心理结构深层的变化,揭示哪怕是缓慢的却又是真正的生活的意象交错、缤纷多姿,获取了对一个短篇小说来说相当可观的生活体积。

心理感受上的严酷的真实感,处处渗透在小说的艺术画面中。“麦客”与“掌柜的”,同属胼手胝足的农民弟兄,同是堂堂正正的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政治上绝对平等;可是,经济上的贫富差异,地理气候条件上的薄厚优劣,却象一条无形的沟壑,给这里各个人物的心理上造成了贵贱意识的分别,他们自己实际上也不得不承认这贵贱之分。尽管“掌柜的”一团和气,骨子里不免暗藏着冷服和戒备;尽管“麦客”们自由而嬉笑,心底里何尝没有心虚胆怯和自惭形秽?他们啃着自带的干粮,陪着笑脸,寻求主顾,讨价还价;他们把给儿子娶妻,给妻子治病,把盖房……把许多微末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个黄金季节里了。这使我们一下子看到了沉重的历史,看出那种宣言农民已经成为自己命运主人的乐观主义多么可笑。当我们看到,儿子吴顺昌晚了一步,没紧跟父亲赶上招揽一批“麦客”的机会,手扳拖拉机的车帮,扬起秀气的脸,用“爸爸,爸爸……你把我要下唦”这样的称呼央求着主顾的时候,怎不感到肺腹酸柔,百感丛生?这种把主顾称为“爸爸”的声音,我们曾在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听到过,在旧社会的甘肃城镇街头乞丐口中听到过,不料这声音在八十年代初的西部农村还没有消失。多么惨厉而难以消泯的声音啊!他真正的爸爸吴河东已随拖拉机远去,他则被临游山地一位青年妇女雇去,父与子暂时分手了。人啊,为什么还不能彻底摆脱卑微的精神困境?经济,这看不见的巨手,还紧紧攥着庄浪“麦客”们的肉体和心灵。

吴河东父子暂时分道扬镳,各自去为他们的“掌柜的”卖力。于是,随着他们交错杂沓的足迹,小说的艺术触角向生活深处伸去,我们眼前卷舒着陕甘农村当今复杂纵横的精神面貌,世态风情,冷心热肠,忧欢苦乐。父亲吴河东走进平川里“冒尖户”张根发的麦田,除了主人虚伪矫饰的热情,他连早饭也没吃上,就钻进厚密的麦田挥镰收割;儿子吴顺昌踏进临游山村一个“白货什”(地方病造成的畸形白痴)家的小院,还没干活,俊秀的主妇水香却已捧出“油泼面”款待,他过意不去,局促不安;老父亲直累得腰酸腿痛,默想着凑足“彩礼”为儿子娶亲;儿子埋头快割,盘算着挣了钱好给妈治病;平川里的“掌柜的”张根发,脸泛油光,精明却又诡诈,正为他抓住了四个中年劳力暗自得意;山村里的女“掌柜的”水香,一双深汪汪的眼睛,洒脱、热情却又暗含幽怨,她看着顺昌,“心上忽地涌上来一股子苦味”;张根发的“热情”中透出冷酷;水香的沉默中潜伏着灼人的青春热力……

同在一片艳阳下,同是挥镰割麦人,可是,人跟人是多么的不同!《麦客》所表现的,不是由穷变富的喜剧,不是一见钟情的热恋,不是历史遗留的棘手难题。它要探索灵魂里的秘密,心灵中的震颤,它让麻木的心、冷酷的心、热烈的心、悔恨的心、忠贞的心之间撞击出火花来。也可以说,它的作者要挖掘灵魂中溶解的历史内容……

你看,即使同是苦出身的劳动者,由于生活的变迁,也可以“咫尺人远天涯近”,心与心隔着一层厚障壁。在吴河东的意识里,更多地积淀着、淤塞着历史的因素。这个当年的硬汉子,也曾挑头作过“当场的”(“麦客”首领),也曾赤手空拳捕杀老鹰,他的一生都在与贫困搏斗。可是,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地理的、左倾路线的多种原因,三十多年了,他还是个“麦客子”。他愚昧,他粗犷,他用打老婆的方式发泄郁闷,内心深处又疼爱着相依为命的老伴。他正直,他讲良心,他曾用棍棒打过“夹带”了一根杉木的儿子。虽然儿子偷木材为了母亲的病,他还是喝着:“我打你个贱骨头!”可是,就是他,为了多病的妻,娶不起亲的儿子,竟偷了张根发的手表。这种“偷”包含着既狭隘又愤慨的农民的报复主义潜意识。听着他呜呜地自谴着“我吴河东是个贼呀!”“唉,我不配是个当爸的!”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吴河东对自己的命运和贫穷的原因始终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不能全怪他。事实上,在小说结尾他斥责和错怪儿子的声音里,已可感到他渐渐苏醒的心。我想,“掌柜的”张根发,大约也曾是个苦出身吧(从他割麦情况可以看出)。但平川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政策的优越,他本身的精明,使他“新瓦房齐整整地盖了一院”,四个孩子全是干部,一下子冒了“尖”。在他对待“象头累倒了的牛”似地卧在大树下的亲生父亲的态度上,在他对待“麦客”们外热内冷的刻薄寡情上,我们难道没有嗅到某些旧日压迫者的气味?当然,他再也不可能成为剥削者了,但剥削者们的道德遗产未必就不会腐蚀张根发式的农民。

假若在“掌柜的”张根发和“麦客”吴河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道德分化变异的征兆,那么,在吴顺昌和水香这一“主”一“仆”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两颗善良而又焦渴的心的一齐跃动。他们的关系所反映的内容,比通常所谓的爱情要多得多。顺昌,就象他的名字一样,始终逆来“顺”受着命运的播弄。他老实、勤苦、孝敬父母。如果生活不来个极大的变动,他的命运也许仍然顺从“惯性”,象父辈,象亘古不变的黄土高原一样也缺乏生气吧?难道他不是一个因经济贫困造成的“被剥夺者”吗?都二十六、七岁了,还娶不起亲,“连女娃的手都从没摸过。”生活欠他的债太多了!其实,女“掌柜的”水香,尽管有权雇用他,有权决定报酬的多寡,在物质上比他优越,而她何尝不也是一个“被剥夺者”呢?她的幼年,被“贫穷”从庄浪驱赶到了临游;她的青春,还是被“贫穷”转嫁给了一个“白货什”。她被剥夺的是青春、幸福、爱情、理解,是一个女人正当的合乎人性的生活。这种剥夺难道不是加倍地残酷吗?形成这一切的历史原因是很复杂的。在经济复苏的今天,水香从顺昌身上发现了自己,顺昌呢,也从水香身上得到了生命的激发。这是伟大的觉醒和发现!他们有权利向黄土高原索回自己的青春和幸福。顺昌感到,“他真正尝到被人看起、信过、当人的甘甜滋味还是头一遭”;水香呢,则感到“有一股顽强的力,在她身上冲撞起来”。

他们最终都在自己心造的“闸门”前停住了步。这一对黄土高原的儿女,紧压着如火的爱欲,还恪守着千百年来的传统道德规范,没有“晚上……到东屋里”。连这一点也是历史留给他们的遗产。我们不仅叹惋他们的胆怯,却应充分理解他们高尚优美的心胸,更应相信高原儿女终究会扯断精神的羁绊,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创造活力。我们也不必为他们的分别遗憾。虽然在离别的路口,顺昌在水香失去了血色的脸上亲着,“一股流不出的眼泪,才从水香紧闭着的服睑里涌流出来”,一时愁云惨雾笼罩。但是,应该相信,他们最终都会找到幸福的,因为开明的和蓬勃的生活已经预示着乐观的前途。虽然,他们可能是迟到的醒悟者。

《麦客》的故事结束了,它无疑终究还是一出与悲剧仅有一步之隔的喜剧。吴氏父子踏上了归途。“麦客”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可能延续不了多久了。吴河东流着悔恨的泪交出了“脏物”,吴顺昌泣别了水香,还有那虚掩的房门。眼泪可使心灵净化,觉醒已经开启。此刻,我仿佛听到,古老的、沉寂的黄土高原的深层,有一种惊蛰的、翻动着沉重身躯的声音。它正孕育着一个新生命。

近年来,富有雄浑高原气派的作品渐渐多起来了。张贤亮培植了浑茫深沉的《绿化树》,张承志赞颂着气魄宏大的《北方的河》,路遥站在陕北高原俯视《人生》,包括这个篇幅虽小内容丰满的短篇《麦客》。它们是否意味着一种雄浑刚建的所谓“西部文学”流派诞生的消息呢?

我爱黄土高原上淳朴的人民,我爱听高原上响遏行云的高亢的歌声。请允许我借用彭斯的诗句--

我的心哟,在高原!

1984,9、25

同类推荐
  • 新诗话语

    新诗话语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最新成果,书中除了征引大量的名人名言名诗名译之外,始终渗透了作者自己对于诗歌和诗歌话语的独特理解。
  • 像我这样的存在,也是可以的吧

    像我这样的存在,也是可以的吧

    我们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面对喜欢的人,不敢走上前去说出自己心中的爱;面对难过的事,不敢大声喊出自己的伤;面对想要挽救的事,却感到了有心而力不足。像这样存在的我们,对自己感到了怀疑,即便是这样,我们要意识到——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值得被爱,没有人例外。Githa用细腻的文字写下一篇篇真实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希望你能在故事中找到一个属于你的故事。愿天亮的时候,我们的脸上都有彩虹,这本书,献给你。
  • 走进耶鲁

    走进耶鲁

    苏炜的散文,无论是记人或叙事,均坦诚投入。本书是他对耶鲁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随笔集。书中既有他在耶鲁讲学的一些趣事,又有校园文化留给他的思考,还有对一些名家著作的读后感。耶鲁对他来说就如同枕书而眠的梦乡,另他深深依恋。这就是缔造了300多年传奇历史,以“光明与真知”为校训的学术圣殿——耶鲁大学,让我们跟随一个很“美国”的中国人一起走进耶鲁,探寻一个旅美作家的生活点滴……
  • 行走新安江·徽之味

    行走新安江·徽之味

    本书是一部徽州游记,以作者行走于新安江畔历程为线索,记录了真实的徽州,尤其收录了近200幅徽州1949年以前的珍贵老照片,当时的情与景、人与事,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一本极具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好书。
  •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赵凝散文集》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坐在温柔日光下,阅读里面的文字,可以让你的心里面干净而又温暖。没有过多多余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等你合上书的时候,也仅仅是感慨时光流转,岁月静好。作者赵凝的本意就是想让读者远离那些喧嚣的文字,让《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这本书素雅洁净地放在每个人的案头。文中所娓娓道来的场景或故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发生在你的身上。
热门推荐
  • 极品农民工

    极品农民工

    他从偏僻的小山村来到鹏城,原本是为了投靠自己在工厂打工的相亲对象,却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千金大小姐,贵族名嫒争相示爱的对象,更是阴差阳错的,卷入到影响整座城市,甚至整个华夏的事事非非当中……
  • 我在东京当式神

    我在东京当式神

    穿越成为一颗小草?这是一个阴阳师的世界?不对,那个桔梗是什么情况?麻仓叶王,还有通灵王大赛又是什么鬼?而且为什么三叶和立花泷还跑出来了,那边的阳菜!你别在跟帆高秀恩爱了!这是一个奇奇怪怪的世界,但萧草发现,最奇怪的还不只是这些,而是那个一直陪着自己的系统,好像...它才是最奇怪的那个!
  • 仙机武库

    仙机武库

    身负围棋秘术的现代少年武破天,无意间魂穿到一个充满了武道机遇,以武为尊的玄天大陆。因为魂穿的原因,他的异界灵魂不能感知天地玄气。这致使他纵使千方百计,却依然只能对玄气武道望洋兴叹!但是机缘之下,却以无上棋术和神级玄器弈天棋在异界创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修围天地灵气,对弈大道三千!宇宙星辰,皆为我之棋子!
  • 至高猎神

    至高猎神

    (有文笔,有故事,有人物,唯独没有俗气套路。)人类的力量来源于天上的星星,能看到的数量越多,天赋就越是强大。而苏洛的问题是:“为什么我能看到一整片星空?”天空之城、亚特兰蒂斯、混乱之岭,还有迷雾中各种不可知之地,都是猎人冒险的舞台。千年的恩怨,史诗的战争,这是一个科技与强者的世界,无数精彩尽在猎神的史诗传说。
  • 快穿:虐渣手册

    快穿:虐渣手册

    死后被选中为系统宿主穿梭到各位面完成复仇任务,顾玖眯眼:4号,我的金手指在哪里?4号:金手指已发放完毕,请宿主尽快签收,记得给好评哟亲~顾玖痛哭流涕:4号我错了。我不要什么金手指了,你快点把我背后那货送回去。背后那货挑眉:想拒收,嗯?顾玖含泪:没……你听错了
  • 十五而志少年行

    十五而志少年行

    本文是关于成长的记录,围绕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 时殇之恋

    时殇之恋

    时空的扭曲,一次次的绝望。终究是情缘转头,一场空!
  • 大树里的游戏

    大树里的游戏

    “生态环保奇幻小说系列”以城市小学生金豆豆到乡下姥姥家去度暑假为线索,通过描写金豆豆在乡村经历的一系列奇妙而有趣的事情,启发孩子关注和亲近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 三十七度爱

    三十七度爱

    “没看出来呀,慧子,你居然脚踩三条船,也不怕掉水里淹死!”他嘴角挂着邪邪的笑,说道。“哦,是吗?那又是谁万花从中过,落花沾满身?”毫不客气的回击。她不就是心里藏着个暗恋,生活中有个前夫,就这点事儿,他也承受不了?“算你狠!”两人异口同声道。他狡猾得像狐狸,她固执得像石头。
  • 谁有资格规定生命

    谁有资格规定生命

    中国的早期的教育,父母老师压制内心,一心一意封锁在数语外的应试中。没有独立思考的培养,没有独立决定自己行为的机会。没有与朋友交往的充分的时间。多少的压抑,在心灵挣扎着要走出的过程中,她选择了离家出走,选择了同居,选择了和已婚男人的恋爱。该怎样为自己的生命做决定,该怎样的负责任。该怎样的爱自己。资本主义时代,以货币为核心。当中国从九十年代初成立证券公司,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生命,会有怎样的意识形态的转变。书中将以自己的真实的经历为背景,与人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