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96800000064

第64章 《周越墨迹研究》序 (7)

《王著千文》首跋为周越所书,次跋则为欧阳玄书,乃其跋于袁涣家中,但此跋现已不存。欧阳玄(1283—1357年),字原功,号圭斋,又号平心老人,湖南浏阳人。历任国子监丞、艺文大监、翰林学士等官,至正十七年(1357年)十二月卒,谥文忠,有《圭斋文集》十五卷。欧阳玄并非以善书闻名,其曾自言:“余拙于书,病余愈拙,近日求余文者多求余书,不得已力书以塞其请,然实非余之素志也。”可见其书乃是因其人而被见重,故今所见欧阳玄之书迹,多书于其六十岁之后。

《书史会要》云:“玄行草略似苏文忠,而刚劲流畅,风度不凡,未易以专门之学一律议之。”欧氏之书今日可见者有《春晖堂记》《赠季境诗》《五言古诗》《跋陆柬之文赋》《题李白上阳台帖》以及《跋欧阳修白书诗》等。据《石渠宝笈续编》之著录知欧阳玄跋《王著千文》,时为至正十七年(1357年)七月,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之《陆柬之文赋》,其后有欧阳玄长跋,乃书于此年闺九月,两跋相距不到三个月。故玄跋《王著千文》今日虽不得而见,但我们亦可从其《跋陆柬之文赋》中见其风采。

入明之后,《王著千文》由明末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收藏。项元汴(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项氏乃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民间收藏家,其人以及收藏有几项特色,现略述于下。

一是钤印特多,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怀素《自叙帖》上钤有其收藏印七十余方,卢鸿《草堂图》上则将近百方,至于《王著千文》则亦“不遑多让”的钤有四十余方。据那志良之统计,仅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上所钤项氏收藏印者,便高达九十三方!收藏家在其个人收藏品上钤下收藏印,以示此物曾为其所有,这种满足个人占有欲以及炫耀的心理,原是无伤大雅之事,但如项元汴在书画上钤下如此多的收藏印,则不无轻微“心理变态”之嫌。而此种行径亦是字画本身的灾难,明人姜绍书便曾批评项氏曰:

每得名迹,以印钤之,累累满幅,亦是书画一厄。譬如石卫尉以明珠精镠聘得丽人,而虞其他适,则黥面记之,抑且遍黥其体,使无完肤,较蒙不洁之西子,更为酷烈矣。

在书画上钤印,就如同在人的脸上黥面一样妨碍观瞻,更何况遍黥全身上下,体无完肤,不是更为残忍吗?姜氏此论,实属精辟。

二是项氏常于其收藏品卷尾标明此物之购价,此一举动,则又显得有些市侩习气,故姜绍书又讥其“此与贾竖甲乙账簿何异?”今人根据著录中曾经项氏收藏,而其中有标明价格者,共得法书十六件,画十三件,《王著千文》便是其中之一。下表乃是十六件记有价格的项氏法书收藏品:

三是项氏对其收藏品订有编号,据今人考证其编号方式约有三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则是“千字文编号”。有人认为有此编号者,乃是“项氏收藏中比较贵重者”,此论断应有误。按上表所载十六件记有价格的项氏收藏法书中,只有七件有“千字文编号”,高达千金的怀素《自叙帖》以及其他价昂收藏品,如《王著千文》等无此编号;相反的,只值数十两的收藏,则有编号。可见若从编号来判断项氏收藏书画的价值是极为不可靠的。

清初吴其贞所撰的《书画记》一书,为第一本著录《王著千文》的书籍,但只有寥寥数字。其书中登录有“王著草书千字文一卷”一条,记云:“书在笺纸上,法效孙过庭千字文,宋太宗当日命著将历代法书刻为淳化帖。”而在其后的“赵伯骕勘书图一幅”条下,则记载了当时吴其贞看到《王著千文》时,其收藏者为何人。其云:

……以上书画十九种,观于嘉兴沈子容家,本高愚公之物,父子进士,皆官工部,好古玩家,多收藏。……子容,愚公妻弟兄,愚公子,幼皆子容摄理焉。

时甲午三月六日。

文中的“甲午”为顺治十一年(1654年),“高愚公”应为“高寓公”之误,指的是明末遗民高承埏。高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和项元汴同样为浙江嘉兴人。承埏为崇祯庚辰(十三年,1640年)进士,曾知迁安、宝坻、泾三县,福王时,迁工部虞衡司主事。父高道素,为万历己未(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亦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故吴其贞称他们“父子进士,皆官工部”。

高承埏(1603—1648年),年四十六,著有《稽古堂集》《五十家诗义裁中》,以及编辑《崇祯忠节录》。明末乱后,闭户读书,“聚书八十椟,多至七万余卷”,“与项氏万卷楼争富”。除了藏书丰富外,高承埏亦收藏古今字画,“藏古人遗迹自娱”。吴其贞书中著录的十九种书画,除了《王著千文》外,尚包括怀素、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王维及李伯时等人之作品,收藏不可不谓丰富。

高氏卒后,其收藏归其妻弟沈子容所有。沈子容,生平资料不详。

据《石渠宝笈续编》的著录,《王著千文》上钤有梁清标的六方收藏印:

“梁清标印”“蕉林”“蕉林书屋”“棠村审定”“苍岩子”以及“观其大略”。但今在《周越跋文》和乾隆前隔水题诗上仅可见“梁清标印”和“蕉林书屋”二印。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又号蕉林,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庶吉士。明末降李自成,顺治元年又投清,官至保和殿大学士。梁氏精于鉴赏,为清初著名的收藏大家,刻有《秋碧堂法帖》,著有《蕉林诗集》。

梁清标之后,《王著千文》归清初收藏大家安岐所有。安岐(1683年—?),字仪周,号麓村。“李文”说:“他(安岐)生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在乾隆壬戌(1742年)尚写《墨缘汇观录》自序,次年即死去。”此与事实不符。按《墨缘汇观》一书所著录的第一件安岐收藏品“钟繇《荐季直表卷》”,安岐记其来源时说:

……偶于乾隆甲子(1744)重阳前五日,有客持此来售,余因久病杜门,闻之喜不自持,邀客坐古香书屋,共赏称叹,遂以重价易之。时是录已成,意谓此卷生平不能一睹,故以西晋为首,何幸衰朽余年,复能得此墨妙,事属奇甚,岂非与翰墨有因缘耶!

安岐虽于乾隆八年完成《墨缘汇观》一书,但并不代表他卒于此年或次年,不知“李文”所据为何。由上文可知安岐于乾隆九年九月四日买进了钟繇的《荐季直表卷》,故至少此年安岐仍在世,但亦已“久病杜门”“衰朽余年”了。又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乾隆跋语曰:

丙寅(1746)冬,安氏家中落,将出所藏古人旧迹求售于人,持富春山居图,并羲之袁生帖、苏轼二赋、韩干画马、米友仁潇湘等图,共若干种以示傅恒……由此或可推测安岐于乾隆十一年已卒。

安岐死后,其收藏品大都进了清朝内府,《王著千文》亦不例外。其进宫时间在乾隆十年(1745年)到三十九年(1774年)前之间,因为它并未著录在成于乾隆十年的《石渠宝笈初编》之内,而是著录在《续编》中。在“前隔水”上,有高宗在乾隆三十九年时所题的七言律诗一首,文曰:

考古虽然多有舛,临池何碍是其长;一千文抚精神蕴,八百年腾纸墨光。初仕成都遇淳化,疑摹智永识欧阳;侍书际会传佳话,訾议宁须论米黄。甲午新正上浣,御题。

乾隆前隔水御诗今仍存,其上并有乾隆“会心不远”“德充符”“见天心”“垂露”四印,以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宣统御赏之宝”一印。

《王著千文》在乾隆时进入清宫,直至大清灭亡后才流出宫外,此中过程尚有一番曲折需要说明。按清廷被中华民国取代后,逊帝溥仪因受“清室优待条件”的保护,继续居于清宫长达十一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时,溥仪为筹备留学及生活经费,便以“赏”其弟溥杰及溥佳之名,利用两人每天陪他读完书出宫时,将宫中所藏历代古书字画择其精者分批运出宫外,藏至溥仪位于天津英租界的楼房里。

溥仪“赏赐”的时间从宣统十四年(1922年)七月十三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十二日为止。被盗运出宫之物,据“清室善后委员会”事后在清宫所发现的“赏溥杰单”和“收到单”而作的统计,短短五个月的时间,被盗运之物多达宋元善本二百零九种,共五百零二函;书画手卷一千二百八十五件,册页六十八件。而《王著千文》便是其中之一,乃溥仪于十一月初十赏给溥杰而盗运出宫的。

溥仪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被逐出紫禁城,后投靠日本人,转至天津日本租界。期间,溥仪曾赏赐近侍以及贩卖少数法书字画。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隔年,久欲重登帝位的溥仪前往长春“即位”,日人将其存放于天津的宋元善本、法书名画和珠宝等共计七十余箱运至长春,置于伪宫东院图书馆楼下东间的小白楼中。

中日战争末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十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小田乙三宣布伪满洲国迁移至通化。十三日溥仪逃至通化大栗子沟,17日欲搭机逃往日本,但遭中共人民解放军和苏军所俘,溥仪随身携带的一百二十余件字画则全数被查获上缴。

树倒猢狲散,溥仪逃走后,“小白楼”所藏之物遭满洲国少数卫兵大肆争夺盗取。知识水准不高的伪满卫兵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所在,只知抢得愈多愈好,故在争夺过程中不时发生为了抢得一件“东西”而你拉我扯的场面,这种无知而疯狂的行径,使得多件旷世巨迹稀世珍宝毁于一旦,有的全毁,有的被扯裂而断为数截,有的则被撕碎。根据杨仁恺《国宝沉浮录》一书的调查,在此次“小白楼事件”遭到破坏的原清宫收藏品至少有。

原藏于小白楼的历代法书名画,在短时间内被伪满卫兵们洗劫一空,这次不幸的事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浩劫之一。以上所列或损或毁之国宝仅是一个大概统计,其数并非只有如此。而作者之所以详列此表,原因乃是作者怀疑《王著千文》今日仅剩《周越跋文》与乾隆御诗,可能即是在小白楼内因卫兵们争夺所造成的。按周越跋于蜀素上,乾隆题诗于前隔水上,两跋皆为绢布,其余《王著千文》与欧阳玄、项元汴诸跋皆书于纸料上,故作者认为此卷亦被卫兵所拉扯撕毁,原物仅剩不易撕裂的绢布,即《周越跋文》与乾隆御诗!

《国宝沉浮录》第八章为杨氏所作有关被溥仪盗运出宫之国宝的目录简注,其中亦提及《王著千文》一条,杨氏称此卷之下落云:“据当时留长春之于莲客所云,原件已毁。”于莲客所指应即是毁于小白楼内。而于氏之说法为众人所接受,故启功才会说:“《石渠》旧藏王著书真草千文,后有周(越)跋,四十年前已成劫灰。”但杨、启二人却万万没想到今日周越跋尚存于世上,甚至已远渡重洋来到台湾了。此中之因缘际会,实令人不禁感叹矣!

从北宋钱勰、南宋贾似道、元张金界奴、明项元汴,到清朝的梁清标、安岐、乾隆,千年之间,《王著千文》历经各代收藏大家之手,为一流传有绪的赫赫名迹。如今王著原迹虽已毁,其书法亦世已无传,但令人庆幸的是,其后的《周越跋文》奇迹似的保存了下来,且默默地在台湾孤岛上流传着。

三、历代著录“李文”中说“在《宣和书谱》这一著录后,周越的真迹,就神秘飘零,连佚目都没有留存。直到《石渠宝笈》出现,才有唯一的《王著千文跋》登录。……周越这个跋,首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石渠宝笈续编》中见于登录”等语[63],其实是错的。因为除了成书于乾隆八年(1743年)的《墨缘汇观》早于《石渠宝笈续编》半世纪之前便有著录外,成书更早的《书画记》《平生壮观》与《大观录》三书,亦早有《王著千文》之著录。现补充于下。

《书画记》乃吴其贞所撰。吴其贞,字公一,号寄谷,安徽徽州人,生卒年不详,是明末清初游于苏、杭一带的古董商人。《书画记》为一编年体的书画目录,乃是吴其贞从崇祯八年(1635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四十三年间于各地所见书画的记录,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条。其中第五百五十二条到第五百七十条记载的是吴其贞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嘉兴沈子容家中所见之物,吴氏所言已于前文提及,此不赘述。

《平生壮观》则为第二本登录《王著千文》之书。《平生壮观》乃明末遗民顾复所撰,成书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其书卷二录有《王著千字文》一条云:

千字文,纸本,草书。周越长跋,越字上盖□阁图书一方。欧阳玄长跋、项元汴跋。前后宋中书省印、忠孝之家印,又官私印几方,极其朴古。文皆不能辨,唯秋壑图书可辨。

《平生壮观》的记载较为简要,但在二十年后,成书于康熙五十一年(

同类推荐
  •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与心灵深处的你对话的书。与它相遇,它会用独特的思维使你渐入佳境,与行走匆匆的你进行一次长谈。本书从作者的生活角度,巧妙地穿插着各类故事,或深情感人、或灵光一闪、或禅意浓浓,层层地进行展开,如一朵花的悄然绽放。让你有所感悟、有所感动、心有感言,这,或许就是你想要的!
  •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由周霞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本套书系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大多在历史上都有了明确的崇高定位,许多都享有大师、巨匠、泰斗等美誉,是一代宗师,为世界人民广泛传颂。这些名作大多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代表了名家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世界的最高顶峰,非常具有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陌生人是尚未认识的朋友

    陌生人是尚未认识的朋友

    陈晓辉主编的散文集《陌生人是尚未认识的朋友》挑选能与你产生共鸣的文字,和你分享,打造经典阅读典范!这些文字都由《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的超人气当红作家倾情奉献。
热门推荐
  • 绝世医毒狂妃

    绝世医毒狂妃

    白天,她是救死扶伤的医者;夜晚,她既是杀手界第一的月隐,又是从未失手过的神偷怪盗,她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精通银针,医毒无双。本该扬名天下的她,却被最爱的人亲手拿匕首插进心窝,如今重活一世,她势必要活的潇洒、自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他是玄天大陆月玲国最神秘最尊贵的战王,大陆上的人都要仰望的存在,残暴嗜血,冰冷无情。都说谁先动情谁就输了,他却在见到她的第一眼就对她动了心。————紫三小姐:我从来都是运筹帷幄,天下尽在我手的姿态,整个世界的人,可以说,除了我的亲人,都在我的棋盘之中,都是我的棋子,唯独他,是个例外,成了除我的亲人,我的棋子之外的人,好好的洛王不做,非要闯进我的生活,打乱我的棋盘,让我注意到他……洛王殿下:我从来都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浮云,过往云烟罢了,直到遇见了她,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一见钟情,一眼万年……
  • 给别人让路也就是给自己让路

    给别人让路也就是给自己让路

    本书分爱的最高境界、和孩子一起听雨声、睡在我下铺的兄弟、打开另一扇窗、最简单的语言等八部分内容点明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在有生之年里,我们爱过了,伤过了,错过了,有些可惜但却值得。因为我们曾那样笃信爱情,没有谁会在一开始就为爱情预设结局。爱情无非两个结局:或相濡以沫,或怀念以终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爱情,请不要说错过不值得。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任何揣测都是妄言。爱情纵然天高海阔,也是有限度的,浅海鱼永远都不知道深海原来那么黑,那么令人迷醉。
  • 灵异鬼事之神剑驱魔

    灵异鬼事之神剑驱魔

    身付楚国王氏血脉,一把神剑驱邪降魔,透过神剑的指引,解开一系列神奇而又可怖的灵异事件.....凡尘,一个有点神经质的男人,有点本事的小道士,他到底会经历怎样的故事呢?还请往下接着看,第一次写书,还望诸位大大见谅—_—
  • 只剩下我还在等待

    只剩下我还在等待

    我想把我所有的想对你说的话都写进,我希望你能看见,但又不希望。现在,我想对你说:“我喜欢你,JZP。″
  • 重生从狼堡开始

    重生从狼堡开始

    大龄宅男陈青重生了,发现自己躺在狼堡的训练草坪上,一脸懵逼。QQ群号178995800,密码0501。
  • 山河拓

    山河拓

    她是燕亲王府明媚的燕二小姐,她是信国尊贵的朝阳郡主。他是丞相府温润的温公子,他是信王亲封的青莲侯。她儿时惊鸿一眼,一招误入藕花,从此情系萧郎。他清风俊秀,温润如玉,翩翩公子,却一纸请书,送卿入宫。她的命运似乎已被敲定,然而她最后却没能入宫,她入了南国,她本以为这就是结局,但迎面而来的秘密让她措手不及。神秘的陌怜,奇怪离世的母亲,与自己相似的男人,而她的身世有什么惊天秘密,在乱世之下,谁又会护她一生周全?——正文可能有所不同。
  • 思维进化之路

    思维进化之路

    魔人入侵存档文。。。。。。。。。。。。。
  • 匆匆时光

    匆匆时光

    风和日丽的某一天,华歆在塑胶跑道上被不明物体无故撞飞之后,就惹来了一系列的糟心事儿。莫名其妙的被亲生父母以一个“为了重拾夫妻间美好的幸福生活”的理由强迫她接受寄人篱下的生活。到了别人家后才惊讶的发现和她同住屋檐下的竟是自己学校的理科学霸。此人不仅智商高人一等,就连相貌都秒杀全校男人。可华歆和门佑却在一来二往中萌生了懵懂的情愫,暗自喜欢却无法告知彼此。而在学校,华歆又面临着友谊的考验,不仅是友谊,就连学习成绩都成了一种折磨。匆匆时光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滑稽尴尬的相识,莫名其妙的寄人篱下,学霸与普通少女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引发了一系列青春期幽默搞笑的故事。
  • 浮生东华录I

    浮生东华录I

    一个江湖传闻,勾起剑光十五年。苏叶行长安,一桩扑朔迷离的案子,牵扯出更久的布局…和尚跪下,笑道:“师父曾教我三皈依,我却一个没做到。”业火弥漫,如著袈裟。涟漪山巅。少年怀抱着女孩,看向呼啸而来的千柄杀剑:“此番我们若活着回去,万水千山,陪我可好?”如果故事有重写,我宁愿从未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