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8200000016

第16章 第二题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维度及其局限 (7)

我个人虽然对了解禅宗,也曾做过若干贡献,但对我一直所坚持立场却不稍动摇:那就是禅宗佛教里百分之九十,甚或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一团胡说、伪造、诈骗、矫饰和装腔作势。我这些话是说得很重了,但是这却是我的老实话。……就拿神会和尚来说罢。神会自己就是个大骗子和作伪专家。禅宗里的大部经典着作,连那五套《传灯录》——从第一套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一○○四),沙门道原所撰的《景德传灯录》到十三世纪相沿不断的续录——都是伪造的故事和毫无历史根据的新发明。

《胡适研究资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310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批判儒家文化,也批判道家文化。但在批儒时,总是把儒家和儒教(康有为所倡导的孔教)放在一起“清算”,而对道家,则把道教与庄子加以区别。如对儒、道批判得最剧烈的钱玄同,也清醒地声明说:“欲祛除三纲五伦之奴隶道德,当然以废孔学为唯一之办法;欲祛除妖精鬼怪,炼丹画符的野蛮思想,当然以剿灭道教——是道士的道,不是老庄的道。”

钱玄同:《中国今后文字问题》。原载1918年4月15日《新青年》4卷4号。 这种区分,后来闻一多说得更清楚:

自东汉以来,中国历史上一直流行着一种实质是巫术的宗教,但它有极卓越的、精深的老庄一派的思想做它理论的根据,并奉老子为其师祖,所以能自称为道教。后人爱护老庄的,便说道教与道家实质上全无关系,道教生生的拉着道家思想来做自己的护身符,那是道教的卑劣手段,不足以伤道家的清白。另一派守着儒家的立场而隐隐以道家为异端的人,直认道教便是堕落了的道家。这两派论者,前一派是有意袒护道家,但没有完全把握着道家思想的真谛,后一派,虽对道家多少怀有恶意,却比较了解道家,但仍然不免于“皮相”。这种人可说是缺少了点历史眼光。

闻一多:《道教的精神》。《闻一多全集》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第431页。

闻一多之前,有些诗人也崇奉庄子,他们或把道家的隐逸精神化做自己的创作态度,或把庄子的文章视为诗与哲学的极致,甚至把庄子当做讴歌对象。如郭沫若的《女神》就对庄子加以歌颂。

我爱我国的庄子,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

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

郭沫若在这首诗中歌颂庄子、斯宾诺莎(Spinoza)和加皮尔(Kabir,印度的禅学家和诗人)等三个泛神论者。泛神论认为自然界是宇宙本体的表现,而本体无所不在,不受现实时空的限制;倘若有神的话,神就是这个无所不在的本体。庄子的“无”也居于这个“本体”。郭氏之后,闻一多在《庄子》中这样称赞庄子:

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真的文学,人人都承认。可是《庄子》的文学价值还不只在文辞上。实在连他的哲学都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有大智慧的人们都会认识道的存在,信仰道的实有,却不像庄子那样热忱的爱慕它。……是诗便少不了那一个哀艳的“情”字。《三百篇》是劳人思妇的情;屈、宋是仁人志士的情;庄子的情可难说了,只超人才载得住他那种神圣的客愁。所以庄子是开辟以来最古怪最伟大的一个情种;若讲庄子是诗人,还不仅是泛泛的一个诗人。《闻一多全集》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第280—282页。

(四)关于现代文学的本然维度 (2)

郭沫若在1947年为《闻一多全集》所作的序中,曾客观地指出:“一多先生不仅在庄子的校释上做了刻苦的工夫,他另外有一篇题名就叫《庄子》的论文,直可以说是对于庄子的最高的礼赞。他实在是在那儿诚心诚意地赞美庄子,不仅陶醉于庄子的汪洋恣肆的文章,而且还同情于他的思想。”郭沫若还认为,庄子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闻一多的《死水》,使其诗歌主体表现出一种陶醉于庄子的“乐不可支”的神情和迷恋“古铜古玉”、“以丑为美”,迷恋庄子之“道”的境地。如果“五四”新诗延续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态度与闻一多对庄子的礼赞态度,新文学的自然维度是不会衰弱的。可是,1947年的郭沫若已经不是五四时代抒写《三个泛神论者》的郭沫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对自己曾有过的庄子崇拜进行过自我否定。1943年,他所作的《庄子的批判》,已把庄子哲学定罪为“滑头主义、混世主义的处世哲学”。因此,当1947年他在评论闻一多的时候,也想法把闻一多对庄子的态度纳入现实意识形态的解释之中,于是,他就硬说闻一多晚年已把庄子的思想也抛弃了。其证明是闻一多写了一篇《关于儒、道、土匪》的文章,“一转而痛骂道家了”。

郭沫若引征了闻一多这篇文章的两段话,一段是:“一个儒家做了几任‘官’,捞得肥肥的,然后撒开腿就跑,跑到一所别墅或山庄里,变成一个什么居士,便是道家了。”另一段是:“讲起穷凶极恶的程度来,土匪不如偷儿,偷儿不如骗子,那便是说,墨不如儒,儒不如道。”据这两段话,郭沫若得出结论:“这是把道家思想清算得很痛快的。”但是,只要细读《关于儒、道、土匪》一文,就可了解,郭沫若显然是“断章取义”,用自己的面貌改造闻一多的面貌。诚然,着写这篇文章时的闻一多,政治上的态度已十分激进。但激进并不等于在文化层面上一定要对儒、道、墨三家彻底加以否定。当时的英籍中国研究者韦尔斯完全站在政治权势者的立场上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对此,闻一多是极为反感的,他以反讽的笔法给韦尔斯以回应说,你所说的“土匪”是指墨家,那么,你最好是分清理论与行为:若以理论上说,斗争的应是“儒家、道家、墨家”,不应把墨家单称“土匪”;倘从行为上说,三家的变质——利用三家的名义而蜕变成另一种东西,那么应称“偷儿、骗子、土匪”。所以,文章的结论部分,闻一多说:

在中国人看来,三者之中,其实土匪最老实,所以也最好防备,从历史上看来,土匪的前身墨家,动机也最光明。如今不但在国内,偷儿骗子在儒道的旗帜下,天天剿匪,连国外的人士也随声附和的口诛笔伐,这实在欠公允,但我知道这不是韦尔斯先生的本意,因为,知道在他们本国,韦尔斯先生的同情一向是属于那一种人的。

《闻一多全集》第31卷。北京三联书店,第473页。

很明显,闻一多这篇文章是为被称为“土匪”的革命力量辩护的,同时也揭露“在儒道的旗帜下天天剿匪”的“偷儿骗子”,并不是认为墨家是土匪,儒家是偷儿,道家是骗子。而且,与写这篇文章差不多同时,闻一多所作的《从宗教论中西风格》一文,又再一次赞扬庄子的那种“以死生为一体”的境界,是一种“通过理智的道路然后达到的境界”,是一种“至高境界”,而原始思想的宗教观念绝对没有庄子这种理智与境界。因此,可以肯定,郭沫若对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一文的阐释是完全武断的。

郭沫若这种主观性的对闻一多的论断,在1949年之后又成为哲学界某些激进的哲学论者彻底“埋葬”庄子的一种根据。出版于1961年的《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作者关锋在《后记》中宣称:“我写这本书,目的之一就是要彻底埋葬庄子精神。”这本书从政治上宣判庄子的思想乃是“没落的、悲观绝望的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反映,是虚无主义、阿Q精神、滑头主义、悲观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但是,作者在彻底埋葬庄子的时候,碰到一个难题,就是被公认为民主战士和爱国者的闻一多却那么喜欢庄子。关锋在困境中发现了郭沫若的解释,于是,他就作了一段这样的文章:

这里,我们谈谈闻一多先生和庄子精神。他早年有一篇论庄子,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它是“对于庄子的最高礼赞”。郭沫若同志说,这篇论文“和《死水》中所表现的思想有一脉相通的地方,大约就是新月时代的闻一多的表白”。

从论庄子这篇论文看来,闻一多先生当时服膺的庄子精神,主要的是他的不做官、消极和所谓“超人性”;就是这样,对于闻一多先生主要的也是起了消极作用。后来闻一多先生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成了一个坚定的民主革命的战士,这是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逼迫,民主革命潮流的冲击,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帮助,庄子思想不但没有成为他转变为民主革命战士的积极动力,而且恰恰相反,由于他批判了自己头脑里的一部分庄子思想才完成了这种转变。闻一多先生早年给庄子的赞歌,后来,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他就一转而痛骂道家了。他在《关于儒、道、土匪》一文中写道:“一个儒家做了几任官,捞得肥肥的,然后撒开腿就跑,跑到一所别墅或山庄里,变成一个什么居士,便是道家了。”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时代,很显然,庄子精神在各个时代曾经起过一定限度的积极作用的这个侧面,也只能起极其反动的作用了。社会主义时代,是庄子思想全部、彻底被埋葬的时候了。当然,这不是说可以不进行斗争,它会自行消灭的。和彻底消灭阶级一致,这是一个战斗任务。

关锋:《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中华书局,1961年6月版,第31页。

关锋在批判庄子的时候,也顺便批判一下被认为是与庄子思想相关的“坏诗”——郭小川的《望星空》。他说:“这首坏诗所表达的资产阶级悲观主义的世界观和情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望星空的思想,是不折不扣的虚无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同上书,第301—310页。《望星空》是郭小川创作的一首具有形而上品格的诗作。诗中的“宇宙无限、人生有限”的感慨包含着20世纪50年代已在诗中消失的哲学意蕴,但是,它却被“坚决”地扫灭,而庄子作为文化意识已无法探讨,它被归定为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到此为止,对庄子的复杂认识又变得异常简单、异常政治化了。

同类推荐
  • 陈望道全集(第一卷)

    陈望道全集(第一卷)

    本书系“浙江文献集成”丛书之一。陈望道,中国当代语文学家和教育家。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和语文研究工作,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界的理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
  • 梁实秋生活美学系列(全集)

    梁实秋生活美学系列(全集)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本套装包括《人生不过如此而已》、《简单 安静 从容——像梁实秋一样雅致生活》、《闲暇处才是生活》、《心守一事去生活》、《人间有味是清欢》五本著作,收录了梁实秋最具人生哲理、最有生活气息的散文。书中所写,都是寻常事物,吃饭、睡觉、读书、看戏,喝茶、饮酒、旅行、谈吃,但却透露出梁实秋先生知足自娱、豁达俊逸的心境,这一套书,从美食,生活,人生三个或大或小的角度,立体而丰满地展现了梁实秋的生活之道和人生观念。是了解梁实秋其人和其文的一套精选之作。
  •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1937年到1941年,苏联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空军志愿队2000多名飞行员。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正面战场,击落日军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谨以此书,纪念中华民族与苏联空军志愿队为赢得反侵略战争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 藏在唐诗里的趣事

    藏在唐诗里的趣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到了唐代,诗的创作更是达到了顶峰。唐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等,他们在把酒言欢、壮游干谒、宦海沉浮、归隐山林、出征塞外、折柳送别等时刻,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诗人个人的人生阅历、胸襟怀抱,更能看到整个唐代的历史变迁。本书以诗人的生平为主线,用一首首诗及藏在诗里的趣事,细致地呈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唐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本书按时间顺序历数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家的各种文论,但在书名上却谦虚地不叫《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只叫《中国文学批评》。全书共三卷四十五节,所论及的批评家共五十六家。作者能把古代批评家言之未尽的东西,极力推阐,发挥无遗,而且用的是这一家自己的术语范畴,循的是这一家自己的门庭蹊径,不是拿着某种现成的模式框架,把古人剪裁了往里面填。
热门推荐
  • 聆听我的公主

    聆听我的公主

    也许,我不是你的真爱,我会捣蛋,我会整人,我会逃婚。只是因为一个约定,我会等你,知道你不会爱上我,我会等。“月儿,三年了,还不会去吗?”翼“翼哥哥,我不会原谅他,我不想面对。”“还要逃下去吗?他会找到你的,三年,以为你他没有碰过任何女人,就连女朋友都没有,就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不原谅他吗?”翼女孩别过脸去,听着风吹动脸庞的声音......
  • 似是而非的斗罗

    似是而非的斗罗

    梦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有时候你会发现你梦中的景象会出现现实中,而你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总感觉很熟悉。那天他进入梦中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 玉匣天书传

    玉匣天书传

    因为村民见到了异状,被追杀而来的黑衣人辣手屠村,那黑衣人却流下一滴泪,转身踏空而去。少年上山采药躲过一劫,被毒蛇咬中大难不死,回到异常安静的小村找不到任何人后,发誓定要查到真相手刃仇人。从山村走入城镇,结识了一生的知己好友,以及那些背后默默看着他成长的势力,少年将引出多少乱象来,又有多少人借着他浑水摸鱼,且看我细细道来。尽请关注。
  • 魔斗界域

    魔斗界域

    魔法世界表面虽一片繁荣祥和,几十年未曾出现大规模战争,然而小部分地区仍埋伏一定隐患。在此背景下,一位旅行者在完成自己的神秘旅行后与伙伴们展开新的魔法之旅,魔斗大幕渐渐拉开!魔斗界域交流群:1013941368,欢迎加入
  • 我被仙子掠走了

    我被仙子掠走了

    (注:搞笑、轻松、博人一笑,不装逼、不打脸,不喜勿入,感谢)穿越到异界,李凡尘踏上修行路,成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修士。他容颜绝代,气质如仙,冥冥之中气运缠绕,更能引来诸般异象尽加己身。只是李凡尘万万没想到,在这些光环的加持下,自己的天赋居然如此平凡。还好他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态,淡然自若,遇事不惊,从未暴露出自己的真正天赋。在李凡尘的想法中,自己的实力在未来总能跟自己的容颜和气质匹配上。不曾想有一天,天穹猛然裂开,仙子下凡……直接把他给掠走了……
  • 在角落里仰望阳光

    在角落里仰望阳光

    一个16岁的孩子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她怀着受伤的心,奔赴青春。她从不知道,有着爱她的人,一直在角落里,仰望着她,正如她卑微地仰望着希冀的阳光。他会告诉她,幸福会来,我们相遇过,并且会一直一起走下去。读者讨论群,欢迎加入329387376
  • 全道天师

    全道天师

    昆仑镜破裂,影妖冲破封印,带来灭世之灾,唯有穿越回五代十国,寻找那颗混沌灵珠才可解救,只要对他许下一个愿望,灭世之灾才可豁免。张全道现在就靠你了…………
  • 天隐记

    天隐记

    出身圣元帝国四大豪族之一的嫡系少爷凌天因父母突然去世,渐渐淡出凌家表面。数年之后,一个黑袍少年,坐在翼鹰兽上,向西北方向前行。本文无种马,无嚣张主角无意争霸,只为自己的目标去默默奋斗前行。
  • 天下人皇

    天下人皇

    仙魔诸天,唯证大道;佛渡苍生仅以世名功禄为己任;唯我易小生在这人间流转,只手便可覆魔,弹指便可斩仙!
  • 乱世之宰辅路

    乱世之宰辅路

    大周皇朝立国六百年之久,忽有一日,天降异星,国一日而亡。几千年的英雄豪杰、谋臣良将因此汇聚到了一个时代,机缘巧合之下,主角附身穿越,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