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8200000077

第77章 第十一题从独白时代到复调时代 (3)

在这种新的独白中,文学呈现出灵魂的巨大变迁。除了灵魂的更新外,这时期的文学在创作方式上又打破流行一时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话语霸权,恢复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方式。在人文环境非常严酷的条件下,这个时期的文学能重新举起自己的负载人类苦痛的心灵和高举人的尊严的旗帜,重新呼吁救救孩子,重新让文学发出人道与人性的光辉,这是大义大勇的智慧展现,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这个时期的文学,通常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性的标志,其有创作实绩的作家包括重新着笔的老作家巴金、艾青、冰心、聂绀弩、夏衍、萧乾、汪曾祺、林斤澜等,而领风骚的则是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一群作家和一些新起的作家,他们包括王蒙、刘宾雁、张洁、陆文夫、张贤亮、高晓声、周克芹、古华、白桦、从维熙、李国文、宗璞、谌容、冯骥才、戴厚英、张抗抗、史铁生、孔捷生、陈建功、路遥等。

这个文学时期大体上是文学独白的时代,但它又是酝酿着复调的时代,即作家已开始寻找自我独白之外的“他者”之音,包括意识形态的“他者”与创作方法的“他者”。在这种转变中,王蒙扮演着小说结构和语言变革的急先锋角色。1981年,王蒙推崇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一书,并由此引起一场有王蒙、刘心武、李陀、高行健等作家参与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这场争论标志着独白式的文学时代开始发生裂变。

论争之后,王蒙积极进行改革小说文体的创作实验,把“意识流”等手法带入自己的叙述,创作了《夜的眼》、《海的梦》、《蝴蝶》、《杂色》等富有现代色彩的小说。这些小说主题朦胧,结构奇突,语言俏皮,富有幽默感,语言意识和文体意识很强,确实打破现实主义的叙述模式。在王蒙进行小说实验的同时,高行健努力进行话剧实验,他的剧作《绝对信号》、《车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内外演出,宣告了先锋戏剧在中国的诞生。高行健通晓西方现代文学与戏剧,把荒诞意识引入自己这两部作品和之后创作的《野人》、《彼岸》、《生死界》、《对话与反诘》、《山海经传》等15部剧本,又从中国戏曲传统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戏剧观念与形式,突破了大陆话剧创作数十年一贯的僵化模式。

复调时代征象之一:文化小说和

诸新型小说的历史出场

如果把王蒙、高行健等看做从独白时代向复调时代的过渡,那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则可以说复调时代已初见征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大陆文学灿烂的时期,它开始引人注目的是两股崭新的文学潮流的历史出场。一是寻根小说的出现,可划入这一范围的作家是阿城、韩少功(楚文化)、郑义(太行山)、贾平凹(商州)、张承志(新疆、内蒙古)、李杭育(越文化)、札西多娃(西藏)、郑万隆(关东)、王安忆(上海)等;二是现代基调小说的出场,属于这一范围的有残雪(《山上的小屋》)、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徐星(《无主题变奏》)、陈村(《一天》)、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而在这些作品出现之前,已有李陀的《自由落体》和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这两种文学新潮,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大陆文化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另一源头。

其出现,表明大陆的文学眼光发生两种很大的转变:第一是把眼光从现实层面移向超越层面,即从社会现实的注视转向对文化的注视,笔锋从社会批判转向文化开凿和心理开凿。这样,文学就从社会大众寓言转变为民族群体寓言和个体生命寓言。在这之前,新时期文学的草创者们,均取材于自己立足的社会生活经验,表现同时代的现实生活,以全部热情拥抱社会大众,而这两股文学潮流开始表现出对现实的疏远,他们开始取材于地域文化中的故事传说和风土人情以及人的积淀性的文化心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拉开距离。第二是作家的眼睛从普通的、反映现实的眼睛变成“荒诞”的可以看到现实变形变态的眼睛,即只能反映世界的“第一视力”发展为能够穿透世界的“第二视力”。这种眼睛也可以说是鬼才的眼睛,魔幻的眼睛,荒诞的眼睛,陀思妥耶夫斯基似的那种从黑暗的地下室里看穿世界的眼睛。莫言、残雪们因为有了这双眼睛而使自己的创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的奇气。

在寻根小说和现代基调小说出现之后一两年,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大陆的文化小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酒国》,残雪的《天堂的对话》、《突围表演》,李锐的《厚土》系列,张烽的《古船》和《九月的寓言》,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高行健的《灵山》,史铁生的《原罪·宿命》等一批文化小说的杰作。说这些作品属于文化小说,是因为它们也是在大文化的层面上捕捉叙述对象,并也常常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题材和赋予这种题材以当代意识。然而,它们又和寻根小说不同:寻根小说关注本土的精神家园,着意寻找某种地域文化的起源;而这些小说只关注先于本质的存在(甚至完全扬弃本质),即只展示文化存在而不追根索源。

上述这些文化小说可谓不同凡响。由于他们的眼光特异和叙事本领高强,很快就引起国内外文学界的注目。以写农民题材的李锐、刘恒而言,前者的《厚土》,把自己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面,然后幽默地展示中国底层的农民那种善良中的愚昧、老实中的狡猾,纯朴中的荒唐,从而端出这些农民在生存线挣扎的麻木的灵魂。而刘恒的代表作《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则把农民的食饥饿意识和性饥饿意识写得耳目一新。李锐、刘恒不仅突破了赵树理那种从山西人看山西人的格局,而且也突破了高晓声的农民小说的框架和其他知青小说的框架,反映出大陆农民文学新的水平。

把文化小说推向极端并在创作观念和叙述方式上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与实验的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另一群新生代表作家。这些作家非常年轻,年龄大约20来岁到30岁之间。这一作家群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63年出生的苏童。他在1989年下半年发表了典型的文化小说也是成名作《妻妾成群》之后,又发表了《红粉》、《我的帝王生涯》、《米》、《南方的堕落》等一系列小说。

这些小说取材于自己出生之前的时代,在题材上与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无关,他对那个时代的描写也不依傍历史学家对那个时代的考证,而是以自身的主观想象构筑另一存在世界。他的小说文体由于具有内在的反叛性,因此适合于寓言式的表述。与苏童齐名的还有余华、格非、李晓、叶兆言等。他们的小说也不刻意复原历史,而是将个人在现实中的体验假托于他们选中的时代、意象和人物加以隐喻性展开,因而构成一种新的文学现象。本来也属于这群新生代作家的王朔,最近两三年,则异军突起,以自己的小说撕破一切流行的价值观念,把社会底层的看破红尘的“痞子”腔调引入作品,让因传统生活原则日趋瓦解而精神空虚的中国大众得到一时的心理满足,因此造成全社会的轰动效应;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陆,王朔是具有最大覆盖面的作家。

复调时代征象之二:先锋小说的“解构”革命

先锋小说这一文学现象,引起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以一种极度的主观想象和非常奇特、生动的文字着意构成一种颠覆的力量,着意反叛和解构已有的主流文化意识和叙述规则。“存在的便是合理的”这一黑格尔命题被他们改变成“存在的并不合理”。他们对已存在者的解构主要有四个方面:

(1)对大写的人的解构: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作家们重新呼唤“救救孩子”、“救救人”,要求无条件地肯定人的尊严,不仅证明人=人的公式,而且证明人应当是大写的人。因此他们歌颂不屈的灵魂,抗议对人的灵魂的奴役与剥夺,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古典人道主义精神。

古典人道主义观念作为历史观并不深刻,但是,在文学领域上揭示最普通的人道观念在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国度中难以存活的特殊困境,却是深刻的。但先锋派作家否认这种“深刻”,并着意颠覆“人=人”的公式。这种颠覆不是回归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神”(高大完美的英雄),而是揭示“人=狼”、“人=兽”的人性恶。“万物皆备于我”,一切兽类的邪恶都存在于当代人的身上。他们不是呼吁救救人和救救孩子,而是感到人的无可救药,通篇作品浸透着对人的绝望,他们追求的是“绝望的深刻”。因此,他们“无情”地颠覆“人”,解构“人”,把人当做灌满暴力的狼体和机器来加以解剖,一件一件地加以拆除、肢解、割切、观赏,而且肢解和割切得非常冷静,津津有味。而笔下充满狼性和集合着各种兽性的“人”,当他们砍杀、吃掉另一些人时也绝不动心。这种解构,在余华的《一九六四》、《现实一种》和《古典爱情》等小说中被推向了极致。然而,读者难免会从这种描述中又感到一种作者“解构的暴力”,而这种暴力本身是不是也包含着危险与残忍呢?

在这里,我想穿插讲述一种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包括原来大声呼吁过“人”的一些作家,他们虽然没有像余华那样把人的野兽性推向极致,但也从对人性善的呼唤转向对人性恶的揭示。例如刘心武最近出版的长篇《风过耳》,就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中各种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心灵困境,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在1989年之后的精神堕落和沦丧,变成一群只会钻营苟安欺骗的精神侏儒。而莫言最近出版的《酒国》,则直接描写了一个在经济改革浪潮中突起的巨型暴发户,“一尺酒店”的总经理,被称为“酒国”灵魂但身高仅57厘米的侏儒余一尺发迹的魔幻故事。这些侏儒再加上王朔笔下的痞子群落,真让人感到大陆文学的审美趣味已发生重大位移,这就是从“高大全”的英雄王国到“余一尺”的侏儒王国的位移,也可以说是从武松王国到武大郎王国的位移。这种文学现象不仅反映着文学的沧桑,也映射着社会文化心态的沧桑。

同类推荐
  •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本书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
  • 青春纪80

    青春纪80

    《青春纪:8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是一本作文合集,集结了历届新概念获奖者、当下炙手可热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80后作家的写作水平,此书是对80后代表作家一次大的梳理和盘点。
  • 大地上的乡愁

    大地上的乡愁

    《大地上的乡愁》是第七届冰心散文家作家唐毅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散文集。作者以乡愁为主题,行行重行行,从故乡到他乡,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漫游,写下富有故事、温度和趣味的文字。作者长于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周遭的一切予以文化观照,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家国情怀、文明兴衰、文化命运……
  • 登堂入室:中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登堂入室:中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民族之林。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热门推荐
  • 我与你一起成长

    我与你一起成长

    这是一个以日记形式为线展开的故事。李安宁走进还处在黑暗覆盖中的房间,翻开了遗忘在柜子里的老旧的日记本,回忆起了那些早已记不太清的往事,也更明白了一些东西。在母亲去世十多年后,再回首往事,李安宁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在学着长大。父亲李国华是这样,斐思哲是这样,而她亦然。我们开始时都是懵懵懂懂的,后来在时间的磨砺下,学着成长,学着明白生活,然后又像大多数人那样为生活奔波并懂的感恩生活。而她无疑是幸运的,在这条路上,斐思哲不曾抛弃她,也不曾离去。在爱的路上,等她,引导她,并教会了她如何爱。
  • 无敌邪魅高手

    无敌邪魅高手

    姚白,一个被夜总会妈咪领养的顽童,成天在美女左右穿行,他拥有无敌驭女神功。哥不是情圣,但是艳福无边,各种美女如潮水一般一涌而来,哥还不想死在沙滩上呢,前浪来了还有后浪。
  • 20几岁女人好好爱自己的心理策略

    20几岁女人好好爱自己的心理策略

    好好爱自己,这是每个女人都会说却并非每个女人都会做的事,但是又的确是每个女人都应该做到、做好的事。尤其是年轻女人,面对学业、事业、爱情、家庭时,更应该懂得首先爱自己。因为懂得爱自己的女人,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上官文姝编著的《20几岁女人好好爱自己的心理策略》分析了许多年轻女性在工作、生活、感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各种建议,帮助各位年轻的女性朋友认识自己、洞察自己,让每一位读完《20几岁女人好好爱自己的心理策略》的女性朋友都能成为爱自己、被人爱的好命女人!
  • 真就是游戏日常啊

    真就是游戏日常啊

    (其实应该是轻小说类的游戏文)在2050年,VRMMO已经进入遍地开花的繁盛时代。「TheNewWorld」顺应此浪潮出现的一款新游戏,主打在幻想世界的多人冒险。本文是讲述橙为和他的朋友们的游戏日常......而已......
  • 世界科技百科:宇宙时空

    世界科技百科:宇宙时空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风水堪舆

    风水堪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阳而负阴。自己刚到海大,却因天道酬勤竟被五十万直砸头顶,如此好运叫我喜乐交加。却不曾想我的术劫—情劫—友劫就因这从天而降的五十万而展开。不是小弟道术不济,是那墓中邪物鬼缘广泛,装的一手好逼,叫的一车同党。不是小弟不敬岳父,是那岳父势力庞大,呼的一帮人马,抓的我做盗墓壮丁。不是小弟不为天道,是那兄弟过于可怜,装的一脸无辜,叫的我甘为友情斗天道。
  • 浮生长亭忆

    浮生长亭忆

    穿越前、赵青衣马上就要与奉天集团董事长领证结婚了,她成功的将霸道总裁拐回了家,并且和他约定、他们要穿着汉服去领结婚证,他依了她,羡煞一众旁人。领证前夜,赵青衣忙得昏头转向,差点忘了明天的大日子。不得了了,赵青衣突然想起,她的汉服被她放到了乡下。穿着汉服领证是她提出来的,她不想爽约,没办法、她只得连夜去取。在回去的路上,她等了好久的车迟迟未到,还稀里糊涂的上了私家车。万万没想到,这是一个非法的人口拐卖组织-九神殿,而九神殿又隶属于一个来自外星球的秘密科学实验组织-穿越重生系统。最近,全城闹得沸沸扬扬的几起人口失踪案,正是他们的节笔,而赵青衣则是他们盯了许久的实验对象。穿越后,赵青衣先后认识了她生命中的几个重要的男人,开启了她的甜宠人生。··········赵青衣:“上官无雪,你就仗着我宠你,才这般肆无忌惮。”上官无雪:“唉,仙上,对咯。”顾子衿(君莫笑):“赵青衣,我喜欢你,你可知道?”
  • 星之战记

    星之战记

    面对不可预知的命运,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两者都需要勇气,逃避是一生的流浪,面对的是一生的痛苦
  • 那年夏天,木槿花开

    那年夏天,木槿花开

    “我喜欢你,你知道吗?”她小心翼翼问道。“不知道。”“那,你现在知道了吗?”她再次问到。“知道什么?”他看着她,想要逗她一下。她似乎也有些羞怒“知道我喜欢你啊!”“嗯,那我知道了。”“就,这样?”她呆呆的愣在那,不知所措。“不然呢?”“那,我走了。”说罢,她转身就走,看着她失落的背影,他忙快步走向前,环抱住她,在她耳边轻声呢喃:“你可都没问我喜不喜欢你呢,现在我告诉你,我不喜欢你,我爱你。”……
  • 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使我们的人生不是那么顺利,有的人便在逆境中自甘沉沦或者自怨自艾;有的人却能够发奋图强,走向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面对苦难时的心态,越脆弱的心越容易堕入深渊不可自拔,而坚强乐观的心永远不会被打垮。正确面对苦难,它能激发愤懑、提供慰藉;它使人生之路满布荆棘,也使我们学会独立。本书以最励志、最精彩的故事来讲述苦难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苦也好,难也罢,美好的生活来自逆境中的抗争。接受苦难、利用苦难才是大智大勇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