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8800000013

第13章 90年代散文的八个问题(1)

我们即将迈人崭新的世纪,此时此刻,全世界、全人类,都抱着一种孩童般的心理期待,希冀着新的世纪会给我们带来截然的更新。但这怎么可能呢?旧的和新的是连体的延续过程,旧的废墟不拆除,旧的枝蔓不斫砍,旧的芜杂不清理,新的家园就不可能焕然一新地屹立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让我们面对90年代散文的几个难题,做一番梳理工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世纪最后一个10年里,散文(这里是大散文的概念,也包括随笔和小品)热潮涌动中华,被誉为是继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散文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吟诗弄文的书斋文学,而是走向了社会和民间,差不多所有学科的知识分子,诸如小说家、戏剧家、理论家、画家、诗人、哲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全都投笔从散文,大众读者也被裹挟人潮,热情地参与阅读也参与写作,致使90年代创作和出版的散文作品超过了前八十年的总和还多。

这是百年盛事,也是评价90年代散文的大前提。

目前,这个大前提已得到普遍认同,一向极为薄弱的散文评论也聚集起一支队伍,从创作上、从理论上,对90年代散文加以全面研究和阐释,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散文界内部也就当下散文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多次展开交流讨论,话题一次次集中,落实到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关于真实与虚构

这是散文界争论最多的第一问题,多少年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纠缠不清。持真实说的人认为:小说是编出来的,散文是写下来的,写下来的意思就是把个人经历如实地记录下来,其价值就在于真。

有人甚至极端地说,不真就是欺骗读者,就是玩弄他们的感情。也有理论家持此观点,说小说和散文的最后分野,就是虚构还是真实,不然就没有标准了。而持相反意见的人说:现在的散文创作实践并不是这样的,出现了一些合理的虚构,特别是一些年轻作家,常有离经叛道之笔,在虚虚实实之间使散文具有了新的丰富性的表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在作家们之间也存在着争论。比如莫言说他有时把小说当散文写,有时把散文当小说写,不可能没有虚构。赵丽宏认为无论如何要真实。而评论家李子云则说,在写人物时不能虚构,其他视情况而定。还有人提出应该重新理解真实的含义,还有人提出本质真实说,还有人提出比真还真,等等。

笔者认为:散文不但应该,而且当然允许虚构,剪裁其实已经就是在进行虚构了,因为虽然还是原来的那条河流,但是先前的那股水流,早已倏然逝去,并且永不复返。不是曾经有一场着名的官司,只因为记者把演出时间由7点半误写成7点,便成为一个口实,竞输掉了整个儿官司。这种荒唐,可以给原汁原味的不准虚构说,提供一个绝好的参照。

再从创作实践来看。90年代散文精品里面,确实多有这方面的范文,不允许已经好比是过了气儿的老女人,又苍老又无力,已根本控制不住群雄并举、生机勃勃的创作局面了。真实并不是要每句话、每个时间、地点、人物都绝对地投影描图似的原生态,只要符合情感的真、本质的真,是写作者真情实意的表达就可以了。季羡林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

我心目中的优秀散文,不是最广义的散文,也不是‘再狭窄一点’的散文,而是‘更狭窄一点’的那一种。即使在这个更狭窄的范围内,我还有更更狭窄的偏见。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请注意,季先生说的是真情,而不是真实,一字之差,相距万里,真情是形而上的提升,是真实的本质、真实的大化、真实的真谛,是采天地之精华而凝成的那一滴甘露,因而的确是比真还真,这是老先生一辈子的经验之谈,当然,我这里并不就是说提倡虚构,不是的。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大多都有这种体会,有时,当你完全用现实主义的笔墨不能或不足以表达时,你还就得借助虚的笔墨加以构筑。一个绝好的例子就是张洁的《过不去的夏天》,其虚,让你一看就知道她给你编了一个荒诞故事;其实,却是从心底里喷发出来的再真切不过的情感,表层上的故事不过是个载体,完全是为直抒真切胸臆而服务的,目的是让读者跟她一起燃烧起来,而效果也的确如此。你能说这是虚构的因而不允许因而不承认?你不承认读者却承认,理论上不承认创作实践上却承认。所以,还是不要再停留于清谈堂上无意义地苍白地争论不休,迈步走向大干世界吧,生活之树常青,好作品绽放得满山满坡都是,还有很多篇优秀之作都印证了这一点,本文不再一一举例。

二、关于文体

关于文体的争论历来不断,前些年是大散文还是小散文,近年里是跨文体写作还是反对取消文体,中心意思是一个:散文的写作,究竟是应该保持其传统的纯种呢,还是欢迎杂交?

前者的队伍里人员较驳杂,小说家、理论家、学者都有,他们几乎是没有主观意识的,就非常自然地把其他行当里的优势,带人了散文创作。

比如王蒙先生,其散文里明显有着他小说里的机智、幽默和深刻;再如吴冠中先生,从其散文里经常可以读到一幅又一幅凸现的画面。这支队伍主张:任何艺术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能把各个行当的优点运用到散文创作,使其成为集大成者因而变得丰富多彩,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文体就像旧时的行帮山头一样,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甭管过去是什么门户。现在都要开开山门,取五岳之气势纳日月之光辉,怎么表达得好就怎么写,这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不会错。

后者队伍的基本人员多是散文界中人士,以散文理论家和散文编辑为多。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先生坚决主张要净化散文文体,他认为散文只是表现自我内心情感的文体,连随笔都应该剥离出去,因为散文若是一味贪大,其结果等于消解了散文自身。天津百花社谢大光先生认为,多样化要有样,百家争鸣要成家,散文的泛化只能导致取消了自己的特性,是散文的灾难。《散文天地》楚楚女士形象地说,随笔、序跋、日记都有自己的名字,干吗非要挤到散文里来?致使今天的散文概念变得很滥,那些没有文采的、发不掉的劣作,都变成大散文而招摇过市,散文的典雅性哪里去了?这支队伍主张:为了散文的命运前途,必须保持住散文的品性,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把关,使之不被解体。笔者是赞同跨文体写作的。理由有三:

1从本文的写作来说,真正的大作品都是不分文体的,绝不会被形式束缚住手脚。例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洋洋几百万字,运用了纪实、日记、书信、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融其优势而合为一体,相辅相成,构成一幅宏大的画卷。中国的例子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1991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编辑要当小说发,史铁生说我写的是散文,最后折中以名家新作模糊过去。孰料发表后,小说界欢呼有了一篇好小说,韩少功当年着文说,即使全国这一年再没有别的好小说了,单凭一篇《我与地坛》,也可以说1991年是个丰收年了;而散文界也兴奋有了一篇散文大作,各种散文选本一而再、再而三地选载,该文成为90年代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史铁生自己呢,则愿意还其散文真身。其实,要叫笔者看来,算什么文体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好文章出来了,就一好百好。

2从读者的阅读来说,读者要求你的是写得好,能震撼他们的心灵,而并不要求你一定要用散文笔法或是小说笔法写作。

3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来说,当代生活已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媒体化和繁复化,文学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状态,单纯的书斋里只剩下-4,部分读者,文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借助其他行当的力量,以尽可能多的艺术手段来壮大自身。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张秀英还是玛格丽特都必须写得精彩才能被接受,就好比那些世袭贵族,光有高贵的封号没有谋生的本领,在当代社会里就要挨饿。

守是守不住的,最好的前途是在变革中求发展。

三、关于题材和大气、小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传统,至今日,依然在个体创作和公众阅读的心理期待、思维定式、审美习惯等等方面,绵延承传。在占有题材上,报告文学最为看重,有时题材竟然能占到一半比重。散文虽然不至于,但也时不时会受题材决定论的影响,以至于造成一些认识上的似是而非。

比如:近年来对小女人散文多有议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些女作家其实并不小,只不过写的都是家庭啊、婚姻啊、情感啊、衣饰啊、宠物啊、美食啊、靓男俊女啊、街头流行色啊等等生活化的题材,相比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生等等经国大业,当然只能称小。虽然在当下已经变得非常开放的社会意识中,所有人都众口一词地表示应该允许小女人存在,她们的一些文章还不坏嘛,但这本身,就已包含着题材上的高下轻重之别了。甚至有的女性评论家也没有跳出这种思维定式,在批评这种小气的女性散文的同时,她竟把希望的目光从东部、中部地域,从城镇乡村的现代生活,转向发展相对滞后,因而还比较荒蛮的西部,认为只有那些描写西藏、西北题材的散文,才算摸到女性大散文的脉搏了。

这种以题材论英雄的说法,真让笔者不能苟同。就算闭眼不看、不睬全国那么多作家、散文家摹写当代生活的呕心沥血的努力,单是不以思想、文采、质量,而只以题材作为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就既不公平,也缺乏学术精神,如果不加以澄清,势必会造成创作思想上的混乱,甚或会鼓励浮躁和投机心理。笔者认为:散文写得大气与小气,质量的高与低、好与不好,根本不在于写的是什么题材,而在于作者的学识修养和思想高度。好厨子一根咸菜也能做出山珍海味。一滴水里面也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冰心先生写《寄小读者》,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孙犁先生写《荷花淀》,宗璞先生写燕园三寻(碑寻、桥寻、石寻),都不是走新疆进西藏下青海之作,你能说这些文章不大气?再反过来说,就算你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或者独得了百慕大三角区的亘古秘密,若没有一支劲笔,也还是写不出大气磅礴的文章来。

四、关于创造精神

在论及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时,余秋雨先生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观点,即他认为,这个一百年里,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于发现而短于创造。笔者极为钦佩这个观点,拿来对照散文,也有警示的意义。

一般传统观念以为,散文流连于唐诗宋词那样一种意韵当中就可以了,重要的不在于创新而在于表现得好。因而在散文界,创造精神还没有被广为接纳,能够突破旧散文写景、状物、抒情的路数,探索一些新手法的,还仅限于少部分探索意识较强的作家。其表现为:

1思想力度加强了,更加严重地关注当代社会生存困境,特别是信仰危机等现代人的精神疾患。

2创造意识更为自觉,冲破题材、手法、结构、语言等等限制,甚至敢于打破绝对的科学性、追求片面真理,无拘无束地写,无章法、无规矩‘地写,氤氲一团,以不成文章为文章。

3创作手法多样化,行文中大胆引用意识流、魔幻、荒诞、错位、解构、颠覆、倒置等等现代主义手法,尽可能地扩展表现手段。

4篇幅增长,突破了传统散文短小精悍、茶余饭后的一段小哲理等等的经典规范,有的洋洋洒洒数万甚至十数万字,极大地增强了散文的力度。’

经过90年代这10年,不,其实应该追溯到80年代中后期的更长时间段的顽强探索,现在看来,这些创造性的努力,收效甚好。从创作成果来说,这种带有新的创造意识的散文,出现了一大批名篇(比如余秋雨、张洁、谢冕、张承志、史铁生、韩少功……的作品,因为名单太多,不能一一例举),为文学史留下了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贡献。从读者的阅读来看,新散文已成为家家读户户看的、深得人心的文体,历10年而关注的热情不衰,真的实现了评论家南帆早在1991年就预言了的,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后一个安慰。‘’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革新和创造,散文仍然迈着老夫子的方步,花前月下,古道西风,充当茶余饭后的闲文;或者蓝天白云,红旗猎猎,成为紧跟形势,图解政治的传声筒,都不可能得到今天这种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

同类推荐
  • 鸟的光阴

    鸟的光阴

    系统描写鸟类生活习性的人文随笔。作者津渡历时9年,足迹遍布浙北,反复深入华东地区最大的候鸟迁徙地,重点考察了100余种鸟类的形态、声音、习性,以及鸟类的迁徙、营巢、觅食和繁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全面展现了鸟类的生活环境、习性及现状。
  • 世间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世间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分为“日常生活,就是我的神殿”“摇曳多姿,世间的美好”“欣喜相逢,很高兴遇见你”“大千世界,不完美是人生真相”四辑。作者心思细腻,文笔优美且灵动活泼,尤其擅长从女性的角度,抒写日常的温暖,细细地观察和感悟生活。生活难免鸡零狗碎危机四伏,但仍然要从狼狈的生活中去捕捉琐碎的美好,从微小的地方去寻找生命的喜悦,让灵魂飞翔。尘世喧嚣,不如安于内心,因为总有些事物在不知不觉中浅吟低唱,暗流涌动,在寂静中奔跑生长,开出独属于自己的清丽花朵。
  • 唐代咏史组诗考论

    唐代咏史组诗考论

    西安为汉、唐古都,南京为六朝古都,有志于研究古代文史之青年学子,颇多负笈于这两个历史文化名城,拜师访友,探胜寻幽,学业有成,蜚声士林。赵君望秦获文献学硕士学位于西安,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均有显着成绩,其所着《唐代咏史组诗考论》即将出版。我素主张文史结合,今观赵君书稿,甚合我心,故不辞衰朽,欣然握笔……
  • 流言(2019版)

    流言(2019版)

    《流言》是“传奇作家”张爱玲的散文代表作。从一九四〇年代到一九九〇年代,张爱玲散文创作横跨半个世纪,《流言》收录她从20岁到25岁文学起步及盛产期的散文作品。这本书里,有“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等诸多脍炙人口、闪亮华丽的金句。有《天才梦》、《童言无忌》、《私语》等人生自传文字,敏感细腻的生命记录。有《自己的文章》、《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等作家对自我写作的犀利剖析。有《公寓生活记趣》、《道路以目》、《夜营的喇叭》、《有女同车》、《到底是上海人》等对都市日常生活的观察,纷繁世事中的审美体悟。读《流言》,认识年轻时代真实独立的张爱玲。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热门推荐
  • 空间之农女医妃

    空间之农女医妃

    这还不打紧,本尊竟是爹不疼娘不爱,二十两纹银就被卖了!夫君面瘫且高冷,她卷起袖子,买荒地、种草药、经商赚钱,发家致富,闲来调教下夫君,日子逍遥又圆满。娘家、婆家极品看得红眼,争相惹上门来……
  • 我全家穿越了

    我全家穿越了

    当韩宇得知全家都穿越了,并且成了疑似NPC的存在后............他毅然决然的脱下裤子,并举起了手中的刀!
  • 米虫的穿越日记

    米虫的穿越日记

    穿越一世却是身陷牢笼,她默默的选择做一个米虫。
  • 工者足迹

    工者足迹

    打工者的遭遇,面临职场的腐败,他们要做出何种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奋起反抗?面对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罢工潮,那些高管们用什么手段拯救企业?最终,是什么压垮大企业的最终原因?是工者?还是腐败?他在这里谱写了自己的甜蜜爱情故事,却为了忠于爱情使用了一双女鞋躲避第三者的追求,却最终又使这段爱情毁于这双女鞋之下!是天意?还是人为?在所有的工友被敲诈勒索者威协时,他团结了所有力量给勒索者重重的一击,却换不来公司一丝赞赏!是天意?还是人为?当公司陷入万劫不复时,他又把正义力量团结起来去对抗腐败。可是,由于根基已严重受损,她只能轰然倒下!是天意?还是人为?
  • 农门娇妻:恶女当道

    农门娇妻:恶女当道

    一眨眼,到了古怪落后的穷山村。而且还被人当货物一样买卖!让叶凡如何能忍?老虎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看老娘一斗恶妇,再斗便宜恶婆母!三斗一家极品小叔姑子,四斗残废腹黑便宜相公!谁能告诉她,这家人就连小孩子战斗力也是杠杠滴?本以为便宜相公被自己征服,谁知道小三小四又齐上门!特么的,老娘绝对会亲手把你们都拍在泥里,捡也捡不起来。看现代恶女如何把恶女当道这四个字坐实的淋漓尽致~PS:微澜同类型种田文:随身空间:极品农女泼辣妻已过百万,喜欢的亲们可以去收藏开宰了!
  • 源来一凯始你就玺欢我

    源来一凯始你就玺欢我

    “喂!你看这个,好看吗?”王俊凯看都没看,“快点!”易伊嘟了嘟嘴,小声的说,“选礼物就应该慢慢的选嘛!”王俊凯看了她一眼,“五分钟。”王俊凯说完转身离开,天知道她有多讨厌眼前这个女孩。
  • 蝉声渐去

    蝉声渐去

    《蝉声逝去》是作家简平的一部散文集,包括“烟花”、“蔓草”、“曦露”三部分内容,主要有《“海狼”杰克·伦敦》、《放学回家的路》、《就这样,遇见“小王子”》、《蝉声渐去》、《孔雀,公鸡,兔子与欧拉的羊》、《我的藏书票》的精美的文章。
  • 云游剑神

    云游剑神

    游尽天地星域,开辟剑道,无惧神佛。一念成神,道侣情绵!解身世,战强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流星枪神

    流星枪神

    原本他在别人的眼中是名废物,后来他的天赋惊人,一步步走向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