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8800000037

第37章 散文大变革时代到来了?

一、散文还未完成自身的转型

散文要是关注到社会生活层面,相信它的面就会宽阔起来了。这是在几天前,《北京文学》执行副主编杨晓升不无批评倾向地跟我说的一句话。他的这种意见,代表了相当广泛的一种看法。

按说,我国的散文创作从20世纪90年代走到今天,已经欣欣向荣了十余年,被有的研究者视为文化奇迹。但现在困扰散文界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没有完成散文的变革,不少批评家都在说:新时期文学发展至今,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美术等等一切艺术形式,都已完成了自身的转型,唯有散文是一支旧曲,还停留在唐声宋韵的模式里徘徊为什么?

《散文选刊》杂志主编王剑冰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生活内容出现了太多太多新的东西,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文学不可能超越或者落后于时代,应该与时代进程同步,我们的散文还没有跟上。《散文百家》杂志主编贾兴安也认为:目前散文创作的重要缺憾是不注重现实,关起时代写文章,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美文》杂志副主编穆涛认为:作家介入生活的姿态很重要,不能自我遮蔽。今天有的散文还和几百年前写的一样,比如,一写草原就是绿草如茵,而现实是生态被破坏得很严重。说明作家的思维已经模式化了。

《中华散文》主编刘会军从办刊的角度出发,认为现在散文不是没有好作品,而是没有被发现。这几年这个奖那个奖评了不少,但操作手段不规范,所以没有推出上品,因而没有形成倡导的方向。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好作品抓出来。

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从细部分析,找出两个原因:(1)散文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基本认识问题没有得到追究。比如真实,现有创作可以说只挖掘了生存经验,却遮蔽了真实的生活。(2)缺乏高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怀疑,文章变成了光滑的鹅卵石,过度诗化,美丽而不少散文家也都同意对当下散文创作的批评,虽然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进行了创新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是异常艰苦卓绝的:有的呕心沥血而并没有多大成果;有的甚至失败了;还有的颠覆了旧有的自己却没有寻找到新的自己,因而处于彷徨苦闷无法动笔的境地。这支令人尊敬的队伍可以排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差不多所有优秀作家均在其列。

创新真是艰难的,正如先贤圣哲所说:人类哪怕要前进一点点,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那么,散文的革新究竟难在何处?

为什么作家们老是突不破围城?

依靠散文界自身究竟能否完成这种转型?

应该把希望的目光落在谁的身上?

散文的大变革时代何时才能来临?

二、非主流化散文形成群众运动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事物呈现出的面貌也许就不一样了。

在纯散文的范畴之外,非主流化的散文创作局面,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不过就是没被主流关注,或者没被承认罢了。

上大街上走一圈,铺天盖地的生活类、休闲类报刊到处向你招手,里面的文章多以散文笔调垫底,有的还真很有品位和水准。比如《生活月刊》,以30-40岁白领女性为对象,不仅内容上紧紧抓住她们的阅读需求,从心理到人际到消费……全都关注到了,而且有相当比例的文章,本身就是精彩的散文,直接入选散文集都没问题。

网络散文也越来越变成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因为只是言说内心而没有发表的功利目的,又可以不露庐山真面目,所以写作者就更加天马行空,怎么痛快怎么来,连语法规范都不用管,极大地激发出了野性的创造力,使世界得到了新的诠释。有些比较前卫的作家,确实从网络散文中获益匪浅。当然,大量的垃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异类散文写作也逐渐浮出水面,以年轻人、文学界之外的人为多,有些作家也尝试着跟进。其代表人物可称黄集伟,他虽是中文系出身,但一直未进入文学界,教书、做网络、搞出版,这些五花八门的社会经验纳入到他的非正宗写作,就使他拉开了与正宗散文的距离,读来别有味道。《人民文学》杂志正给黄开着一个专栏,名字就很异类,日唇边的狐步舞,很受读者欢迎,文学界也很关注。

以上这些非主流化散文的特点,都是一个新字:首先是思维新,没有条条框框,不考虑中规中矩。随心所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管它算不算文章,表达出来就是。所以与文学界摆开架势写的文章相比,其内容、结构、语言都新颖,别开一洞天。第二个特点是切近生活,适逢社会转型期,很多利益在调整,碰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太多了,心里盛不下,就用文字表述出来,是有感而发,不是为文而文,就比纯文学散文多了很多真实而新鲜的当下生活内容。第三个特点是群众性,这些文章的主人公大多是他们自己,感慨出自他们每天的喜怒哀乐,是本真本我,下里巴人的内容也大胆写进文章。不似有的作家写作,自觉不自觉都要奔着深刻的主题而去,所以虽云人文关怀,但总有一道阳春白雪的围墙,高高在上而不是平等的朋友。

那么,能否说这股非主流化散文创作潮流,就代表了散文变革的方向?,三、变革的散文以什么姿态出现?非也!无论是散文家、散文编辑还是评论家,他们持完全不同的立场。他们认为,虽然非主流化散文可以形成群众运动,但只能说是时尚,不能说是真正的文学。真正的文学不能止于时尚。散文家、《散文海外版》主编谢大光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文学追求的是真实生活以外的世界,即真实生活的补充。这不是非现实和脱离生活。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不是同一的,文学的价值在于体现文学精神。既然如此,变革的散文到底应该以什么姿态出现呢?

谢大光认为,呼唤纯正的散文是我们的理想。现代散文必须带有现代人的特点,走向人性的回归,所以主流应是关心人和人的精神生活。理想的状态是格局和作品的多样化。在具体写作上应注重语言的创造,在如何表达上下大功夫,李敬泽说:散文要革命要转型,需要在两个尖端上使劲,一是主体的独立性,要有怀疑的、自审的目光。二是在工具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找到散文的民间性资源。

散文家张锐锋说:我想强调散文是艺术,因此,认识词语的可能性,追求艺术之美就可以了。具体写法上,可以把散文看作文学的工程学,首先在选取材料上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寻找新材料。

青年散文家周晓枫说:我认为新的散文不完美,有破坏力和生长期。永远的安全感有道德上的乏味感。一元论让人受不了,完美也让人受不了。散文家刘江滨说:还是散文精神最重要。笔者认为以上意见都挺好,可以开阔思路,互相启发。人人都可能只占有真理的一个或两个细胞,而真理是由普遍的智慧昭彰的。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多倾听、多吸纳,甚至打破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走出自己的天地,去重新发现世界。

比如,今天的散文格局的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单从发表园地来说,就已从过去单一的纯散文杂志和报纸副刊,变成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报刊都在刊发散文,而有些纯散文杂志也在走向综合。如此引来的问题就是,谁还能控制散文的写法呢,你不发我这篇,换一家也许就能发头题。限制少了,选择多了,写作者的手脚就自由多了,五花八门的路数也越来越多,由纯文学走向多元,作家型的、学者型的、哲理化的、生活化的、严肃的、调侃的、正剧悲剧喜剧的、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的……百家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一种存在。

这种存在也当然成为一种挑战。主流化散文和非主流化散文,如果谁也瞧不上谁,只一味互相遮蔽,甚至互相斗法的话,显然对谁也不利。智慧的做法不应是战争,而应是以我之不足,取彼之优秀的大融合。如是,散文的大变革时代也许可以说已经来临?

2002年6月30日于北京协和大院

2002年7月3日再改

同类推荐
  • 历代名人咏四川

    历代名人咏四川

    四川古称巴蜀。自宋代设益、利、梓、夔四路,称四川。元代创立行省,亦以四川为名。巴蜀史前文明独一无二,令人叹为观止。金沙遗址留下了古蜀的徽记——已被采用作国家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光芒四射,炫人眼目。旋转的白日,拖着十二道光焰,图形分割之精妙,堪称几何学的奇观。秦汉之巴蜀接连出现两个永垂不朽的郡守,带来了万世长传的福音。李冰筑都江堰,缔造了成都平原千年的富庶。文翁开石室,奠定了巴蜀文化与学术的传统。
  •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小人物史记Ⅱ

    小人物史记Ⅱ

    本书时《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倾听·人生”版的集结,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十年时间,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个小人物敞开了心扉,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更多的小人物。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热门推荐
  • 亡族的不死人

    亡族的不死人

    强大的不死族突然在族长的带领之下举族隐世,一个兴盛的种族却是走到了需要依靠一个外人来拯救的地步。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隐世或许也改变不了什么,在只有一半血脉的不死族皇子从试炼归来之后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不死族废墟,曾经的兴盛就像是那落在废墟之上的尘埃一般,落地之后就是那么的毫不起眼……
  • 逖慕于心

    逖慕于心

    红尘中,总想获得宁静,却尘世了了,于爱情,于欲望,于情不得已
  • 万骨

    万骨

    失势死神以人类身份踏上复仇之路。波澜壮阔的史诗战争舞台上,是抒写属于自己的辉煌,还是化作枯骨黄沙?且看万骨领主奋斗史,从带着一帮狗头人种田发家......--------------------------------------------------------数百种族、数十职业、炼金伪科学,十多个国家,平行多维界面。(以上如有雷同,不一定是巧合。)
  • 叶媚

    叶媚

    穿越就算了,穿越到修仙界也算了!但是!坑爹的,叫我一妹子穿成一汉子是闹哪样!啊!=-O特么的还是穿到合欢宗!这下是该找女人还是找男人谈恋爱啊
  • 进化在进化

    进化在进化

    故事发生在主人工麟智吃饭过程中,天空出现裂痕,分割出另一半的世界,只见一道光照进窗户将其带走,然后主人工麟智展开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险及自身提升的能力,
  • 她甜到他心坎儿去了

    她甜到他心坎儿去了

    他是她高中三年的光她亦追寻“没心没肺”殊不知他等她好久了那个小迷糊整天尾随他说“男神……”男神……原来的时候别人以为她开窍了等了四年到了大学人家小姑娘没有那个心思(???ε???)终于他等不了了等了四年忍不住了主动出击甜甜的恋爱“从遇上你那天我就没有不开心”“嗯,知道,每次见了我笑得像那儿小仙女一样”然后低头吻上小姑娘那娇艳欲滴的唇
  • 眼见为虚

    眼见为虚

    讲述与魔术息息相关的故事。一个古老的魔术组织,三位难得的魔术奇才,共同组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魔术冒险之旅。
  •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醉里长欢悲暮野

    醉里长欢悲暮野

    “你说,是不是只有醉的不省人事才能享受世间长欢?”他周围空空荡荡,却是无人应声。她自他梦里来,又从他梦里走。留下的不是两厢情暖,而是无尽的折磨。他拼命想要拽住她,可最终只扯住一句决言。“顾戚野,我们永世不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侠盗杨枫

    侠盗杨枫

    众人眼中的大盗,居然是劫富济贫的侠盗,欲擒之而后快的女捕快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捕快与盗贼之间会有美满的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