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0500000004

第4章 “摆谱”文化,源远流长(1)

摆谱,不光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古往今来,摆谱的大有人在。这似乎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风俗”。“摆谱”风俗的延续与发展,使得其本身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可以说,摆谱文化,源远流长。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一些帝王权贵、名臣将相在摆谱的领域里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他们以各自独到的笔墨书写着“中国谱文化”的不同篇章。

本章节选了中国古代一些名人的摆谱作为,其中都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他们是摆谱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但多以失败告终。在此,本书只是稍作客观地评价,因为是非成败在每个人心中自有定论。不过,终究会有一些“智者”将摆谱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但实现了自我目的和价值,而且其事迹还成为了一种美谈。更为可贵的是,其思想和智慧经受住了千百年来的考验,对后人的处世修为大有启示作用。

那么,我们究竟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先人的摆谱行为呢?是褒奖?是责骂?是敬佩?还是痛恨?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一种了解,对古人的了解,对历史的了解,对中国谱文化的了解。

河山梦断,“骂”名鹊起

在“摆谱大舞台”上,第一个“闪亮登场”的人物是商纣王。他也是历史上热衷于摆谱的最早的帝王。以往,我们受到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仿佛觉得商纣王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昏庸残忍,一无是处。其实,纣王在即位之初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纣王天资聪颖,力量过人,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传说中他能够倒托九头牛,能够托住屋梁改换屋柱。这样的帝王,就是放在沙场上也肯定是一员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不难想象,能够登上帝王宝座的一定不是等闲之辈,除了具备超凡的才能,还要在众多皇兄皇弟共同参与的“帝王选秀活动”中经得起层层严格的选拔才能脱颖而出,要承受先帝的重托,承受皇亲国戚以及文武百官的考验,更要懂得治国安邦之道。而纣王也是不负众望,他继位后,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继续发展,国力日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纣王也由此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拥护和支持。

在军事上,纣王秉承先帝的战略,继续发起对东部蛮夷的战争,打退了东夷向中原的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等地。纣王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毛泽东在评价纣王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播到那里,推动了当地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写到:“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也是在歌颂纣王的功绩。

纣王还敢于革除先王旧弊,不再屠杀奴隶和俘虏。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补充兵源,参军作战。他蔑视陈规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选贤任能,唯才是用,不论地位高低;在择后选妃方面,也不再分出身贵贱,他的宠妃妲己,就是一个奴隶的女儿。

然而,如此一位英明的帝王,最后怎么落得个亡国灭种的结局呢?更可悲的是,不但河山梦断,还落得个千古骂名。后人只要一提到商纣王,总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就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多数人对于商纣王的印象仍没有改变,以至于在各种影视剧中他都无一例外地被塑造成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昏君形象。

究其原因,都是“摆谱”惹的祸。正因为纣王在位的早年间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所以开始居功自傲了。于是,他一步步走向“炫耀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纣王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不惜耗巨资大修宫室广殿,用美玉装饰其中。他建造的宫殿方圆三里,屋高千丈。内有大宫一百处、小宫七十三处。众所周知,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距现在非常久远,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物质财富也是极为贫乏的。可是,纣王在那样一个时代就敢如此大兴土木,大肆招摇,其后果自然是严重的劳民伤财,为国家的灭亡埋下了深深地祸根。

纣王为了享乐,还建造酒池肉林,命令大批男女在其中追逐嬉戏,而他却终日和宠妃妲己饮酒作乐。为了满足自己怪异的嗜好,他把人的胫骨砍断砸碎,只为了看看其中的骨髓;他把孕妇的肚子剖开,只为了“欣赏”那闭目蜷曲的胎儿;他还喜欢把人推入虎圈,看老虎是怎样咬噬人体的;他因为一只熊掌没有煮熟,就亲手杀死厨师。王叔比干苦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竟然被他下令挖去心脏……种种劣迹都在表明,纣王为了满足帝王那“崇高的欲望”、为了巩固自己“崇高的威严”而不择手段。

而且,为了炫耀武力,纣王强制大批奴隶参军,对西方少数民族更是连年用兵,耗尽国财。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采用“炮烙”等酷刑镇压忠臣,最终闹得众叛亲离……这一切都在说明,商纣王太自以为是了,他以为自己身为一代帝王,对国家劳苦功高,就可以为所欲为。他荒淫无道的行为,已经把过去的功劳全部掩盖了。由此,昔日的明主由于好大喜功而变成了昏君,他的“谱”摆得太大了,以至于让举国上下的人民都难以忍受,最后在牧野之战中居然发生了“倒戈”事件。可怜的商纣王,只能在断送江山社稷的一刹那自焚于鹿台了。

姜太公,假钓鱼而真钓名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由于《封神演义》以及其他民间传说的影响,为这位“智慧的老人”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儿时的印象中,姜太公本是一位道行颇深、法力奇高的神仙,不过在现实中,他还是一位“摆谱”的高手呢,而且是有史以来通过“摆谱”把自己成功推销出去的第一人。

姜太公所处的时代,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由于商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导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因此他的领地内社会清明,人心安定。由此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也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太公,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以垂钓为诱饵,吸引当权者的注意,伺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姜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姜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姜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磻溪去请姜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太公学识渊博,上通天文地理,下通历史政治,便向他请教治国的策略,姜太公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安民,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非常高兴,说道:“我的父王预言说,只有圣人来到周国,周国才能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盼望您很久了。”

姜太公见姬昌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太公扶上车,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后来,在姜太公精心的辅佐下,姬昌率领西周人民终于打败了商朝,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这里,可以说姜太公是纯粹的摆谱,他以一个孤独神秘的钓鱼老者的身份,在向世人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不是普通人,我不像普通人那样钓鱼。我有直钩钓鱼的本领,我更有治理国家的本领,王公贵族们,你们一定要注意我啊。同时,姜太公不满意士兵来请他,也不满意官员来请他,这无非是认为他们“级别不够”,如果他们能请动我,那就证明自己的价值还不够大。所以,必须有西伯侯姬昌亲自邀请,才能答应。言外之意是说,我姜太公可是个“重量级”的人物,你姬昌可要给予高度重视啊。最终,姜太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除了他自有的才能外,其“摆谱技能”也非同一般。试想一下,如果姜太公以一介草民的身份主动请求,毛遂自荐,那很有可能不会引起姬昌更多的关注,不会调动其足够的胃口,所以,其身价也会大大降低,甚至会遭受冷落,不被重用。如果真的那样,历史也就会被改写了。

烽火戏诸侯,只博红颜一笑

周幽王也是历史上的一位昏君,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新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褒姒实在是能“摆谱”,任凭幽王百般讨好,仍然对其不理不睬。褒姒越是冷淡,幽王对她越有兴趣,只是苦于想不出对策而急得团团转。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在古代,烽火本是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北方少数民族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这计策实在是“歹毒”。

然而,无知的周幽王居然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迅速率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可是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看见,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有趣儿,终于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欣喜若狂,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然而,褒姒这一笑仿佛为西周的灭亡带来了信号。此后不久,犬戎果然来犯,周幽王惊慌失措之中点起了烽火,他这次倒不是为了博得爱妃一笑,可诸侯们由于上过一当,再也不相信他了。于是,犬戎一路上烧杀抢掠,最后杀死了周幽王,连褒姒也被擒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西周几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褒姒最终为她的“摆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褒姒为什么进宫后终日不见言笑呢?她真是如此的郁郁寡欢吗?被选入皇宫,被帝王宠爱,是多少年轻姑娘的梦想啊,多少人开心狂笑还来不及呢,可褒姒却冷眼相对,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如果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褒姒很有可能是在故意摆谱。在“后宫佳丽三千”的环境中,每一位妃嫔为了取悦于周幽王,都不惜强颜欢笑,故作媚态。周幽王也是对众多的笑脸见怪不怪了,甚至心生厌烦。突然,来了一位冷美人儿,这给周幽王带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强烈地刺激着他那颗面对美女已经日渐麻木的心。就这样,褒姒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中迅速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冷艳气质”夺得了“皇宫小姐选美冠军”。而且为了稳坐“擂主宝座”,将“冷漠”进行到底。

但是,褒姒没有想到,周幽王居然如此的“爱江山更爱美人”,为了看到自己珍贵的一笑,不惜大动干戈,制造“弥天大谎”。最终断送了江山,失去了美人。那么,九泉之下的褒姒是否也在悔恨当初不该太过火了?摆谱摆到了关系国家安全存亡的烽火台上,结果一不小心,跌落下去,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秦始皇,超越三皇,功盖五帝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谁也不敢忽略秦始皇的功绩,这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的人,时至今日给我们的感觉也是极为神圣和威严的。只要提到秦始皇,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英雄气概,他夺九鼎、书同文、筑长城,在当时天下人看来是何等威风。他为后人作出了太多的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大秦王朝短命而亡,但其极具开创性和示范性的地位是其他任何王朝都无法比拟的。当然,秦始皇有如此之多的光环罩在头上,摆谱,对于他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确实有太多摆谱的资本和理由。

首先,秦始皇想到的是在自己的称谓上做文章,他认为,给自己定一个好的称号,就能和历代的君主帝王区别开来,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秦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所以便发动文武百官为自己“取名字”。 经过一番商议,众多大臣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其功绩超越了上古的三皇五帝,所以,秦王便取了“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自称“皇帝”,其意为自己的地位至少和三皇五帝是平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他们。

因此,秦王嬴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也就是说,秦始皇幻想皇位会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称之为“皇”。而“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其次,反映了秦始皇觉得仅仅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他还要当神。

同类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择吉文化——祝福求祥良辰同庆——节日择吉衣食住行——日常择吉建房搭屋——建筑择吉比翼齐飞——婚姻择吉等。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集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集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文化史。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关的文化空间,等等。
  • 汉民族发展史

    汉民族发展史

    本书以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为对象,对汉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审视,综合了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材料翔实,并有不少创见,填补了民族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可供学者、大学生和关心改革与民族前途的读者研究、参考。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孔子原来这样说

    孔子原来这样说

    品读孔子,让你学会如何在事业上再添辉煌,更进一步;品读孔子,让你懂得如何在人生中体现价值,更有意义;品读孔子,让你知道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孔子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星与圣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姜正成编写的这本《孔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孔子中庸、修身、齐家、孝悌、仁爱等思想,借助于古今之生动实例,准确严谨地予以分析解读,给读者以思考空问,心灵的共鸣。相信你捧读《孔子原来这样说》,定会感到心灵神往;合上书卷,亦能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郁达夫散文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郁达夫散文选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快穿之异世种田生崽崽

    快穿之异世种田生崽崽

    梦洁初到异世,看她如何在异世有一片属于自己家。
  • 魔术者

    魔术者

    一个从小山村里出来的少年,走出了那个温暖而又吵闹的家,热闹而又开心的校园,繁华而又沉重的都市,热血而又悲痛的战场,这个少年拥有着让世界震惊的能力,爱情,友情,一生就是一场悲欢离合的梦。
  • 王源:忆夏秋

    王源:忆夏秋

    五年前她差点把他害死,还一声不吭就走了【虐爱宠文,请勿上升到真人。】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秋林外史

    秋林外史

    少帅林少康二十六岁这年有了第一个姨太太,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个玩物,没有心肝也无需尊重。时移世易,他被女人的狡诈欺骗伤的体无完肤一无所有的时候,这个长不大的孩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所求。他会得到他所要的吗?
  • 隐隐笙歌落谁家

    隐隐笙歌落谁家

    她——沐沄笙丞相府的嫡女,大齐的才女,上有哥疼下有弟爱,却看人不佳,误爱渣男,他说他登基之后便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让你做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结果,家亡的人是你,命如草笈的人也是你。重生一世,定手撕白莲花与渣男让他们血债血偿,这天下是我的。
  • 贩卖真情

    贩卖真情

    今夜听君独奏曲,明朝携吾竹简来。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 虚空之墟

    虚空之墟

    虚空之墟,虚中之实遭天谴而化为墟者也。其中之人将那个时代称之为末法时代。华虚,灵气复苏时代觉醒化虚之力,为探究末法时代与灵气复苏的起因,追寻父辈的足迹,竟穿越来到了初元界,一个科技与元气相结合的异界。在初元界中,华虚发现他父亲竟是镇压过一个时代的传奇,地星上古洪荒中的神魔皆奉他为王。
  • 寻芳渡

    寻芳渡

    她,儿时死了娘,长大死了爹,就连刚嫁了不久的夫君也死了,连重生也改变不了她的命运。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女子,却被逼着登上了皇位。究竟命运是待她凉薄,还是对她寄予厚望?如果可以重来一次,皇位与心爱之人你将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