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6300000033

第33章 主编《努力周报》(1)

自“五四”运动之后,北洋军阀政府对教育事业不仅不设法改善条件,反而严加控制,同时长期拖欠教员薪水,致使整个教育濒于破产,教员生活无法维持。为此,北京教职员联合起来向政府请愿,结果遭到残酷镇压,“六三”事件便是一例。这期间胡适的生活也感到困难了。本来他是不向别人伸手的,包括稿费也是如此。这时生活所逼,他也不得不写信到上海向亚东图书馆借了100元作为家用。在教育界胡适都感到困难,可见一般教员的生活是多么艰难了。

1921年北洋政府同往年一样庆祝“国庆”双十节。胡适目睹时艰很有感慨,作《双十节的鬼歌》一首,怀念先烈,同时对腐败的政府进行了抨击,诗云:

“十年了,

他们又来纪念了。

他们借我们,

出一张红报,

做几篇文章;

放一天例假,

发一批勋章,

这就是我们的纪念了。

要脸吗,

这难道是革命的纪念吗?

我们那时候,

威权也不怕,

生命也不顾;

监狱作家乡,

炸弹底下来去;

肯受这种无耻的纪念吗?

别讨厌了,

可以换个法子纪念了。

大家合起来,

赶掉这群狼,

推翻这鸟政府;

起一个新革命,

换一个好政府;

那才是双十节的纪念了。”

胡适宣称不谈政治,但形势逼人,使他想避也避不了,尤其是他的好友丁文江常责备他不应该放弃干预政治的责任,批评他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的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禁不起腐败政治的摧残。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会改善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朋友谈话中,丁文江常说:你们不要上胡适的当,说改良政治要先从思想文艺下手。在当时社会环境与朋友的鼓励下,胡适实在忍不住了,于是他与丁文江、高一涵等自筹经费,开始准备办一个《努力周报》来发表言论,为社会之进步贡献一点力量。此事传出后,他上海的朋友如王云五、张菊生、陈叔通、高梦旦都不赞成他办报,劝他还是专心著书,或是当教授为好;办报是下策。陈还说他太和平了,不配办报。这些话是高梦旦来北京时转告他的,请他慎重考虑。胡适谢过朋友好意后说道:“自从《每周评论》被封后,等了两年多,希望国内有人出来做这种事业,办个公开正义的好报,但是我始终失望了。现在政府不准我办报,我更不能不办了。”

1922年5月7日该报第一期正式出版。胡适作《努力歌》一首,代替发刊词,其文云:

“这种情形是不会长久的”。

朋友,

你错了。

除非你和我不许他长久,

他是会长久的。

“这种事要有人做”。

朋友,

你又错了。

你应该说,

“我不做,等谁去做?”

天下无不可为的事。

直到你和我——

自命为好人的——

也都说“不可为”,

那才是真不可为了。

阻力吗

他是黑暗里的一个鬼,

你大胆走上前去,

他就没有了。

朋友们,

我们唱个《努力歌》:

“不怕阻力

不怕武力

只怕不努力

努力

努力

阻力少了

武力倒了

中国再造了

努力

努力!”

从这首歌词里可以看出他们是要为社会的进步做一番努力,但是具体主张还不明确。所以在第二期上胡适又撰写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是稿初成时,他认为此文可作为公开宣言,于是打电话与李大钊商议邀约一些朋友在蔡元培家开会讨论,大家表示赞成,略有修改,都愿列名做提议人;签名者有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李大钊、梁漱溟、高一涵、丁文江等16人。他们主张好人政府,即宪政的政府,要求南北议和,召集民国六年解散的国会,裁兵裁官,改良选举制度,减少议员等等。并称“我们以为国内优秀分子,无论他们理想中的政治组织是什么,现在都应当平心降格的公认‘好政府’一个目标,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最低限度的要求。我们应该同心协力的拿这共同目标向中国的恶势力作战。”他们这种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及其社会的安定,希望封建军阀作出适当让步。但事实证明,这种改良主义的要求,军阀们根本不理,因此是实现不了的。

在《努力周报》第七期上,胡适发表了《我的自述》一文,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他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注意政治的人。从大学时代起就养成这个习惯,而且参与了那时在美国的政治活动。1917年7月回国,碰到张勋复辟,使他大为吃惊。据他分析,这是中国文化落后而造成的自然现象,所以他下决心20年不谈政治,想为中国打下一个思想文艺基础。1919年6月陈独秀被捕,他接办《每周评论》,看到那时的新分子闭口不谈政治的具体问题,却高谈什么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他看不过,因为他是一个实验主义的信徒,于是发愤要想谈政治,才写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篇文章,结果招致各方面的批评;他也写了文章答辩。后因《每周评论》被封,争论没有继续展开。之后,胡适说他自己一是忙、二是有病,因此不能来做这舆论的工作,心里总是希望有别人出来干这种事业。但他等了两年零八个月,也没有人来干,使他大失所望,而一班新分子仍高谈基尔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高谈“阶级斗争”与“赢余价值”;内政腐败到了极点,无人过问,他忍不住了,于是出来谈政治。他说:“我现在所谈的政治,只是实行我那‘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我自信是和我的思想一致的。”又说:“我谈政治,只是实行我的实验主义。”“实验主义自然也是一个主义,但实验主义只是一个方法,只是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细心收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故不承认根本的解决,他只承认那一点一滴做到进步。”在这种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他在《努力周报》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极力鼓吹联省自治,他认为实行“联省自治”可以增加地方权力,用“省议会”或“省宪”来裁制军阀与打倒军阀,使军阀不敢作乱,声称:“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是建设在省自治上面的联邦的统一国家”,又说:“凡反抗这面旗帜的,没有不失败的”。从这个论点出发,他反对吴佩孚的“武力统一”政策,宣称:吴氏的军事天才,是很可佩服的;但他的政治主张,我们可不能不认为幼稚……同时他也反对孙中山的“大革命统一”(即北伐),胡说“他是不惜倒行逆施,以求他的目的”。因此在他的笔下,主张联省自治叛变孙中山的陈炯明倒成了革命的人物了,他说:“陈炯明的一派,这一次推翻孙文在广东的势力,这本是一种革命。”这里不分青红皂白将是非颠倒了。他的这些言论,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右翼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当时为了辩明是非,陈独秀在《向导》上著文,针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批驳,说明联省自治是西南军阀在搞封建割据,并非是人民的要求。胡适仍不觉悟,进一步又在《努力周报》第22期上提出五点解决国事的意见,即《我们还主张召集各省会议》:(1)武力统一是绝对不可能,做这种迷梦的是中国的公贼。(2)宪法是将来的工具,此时决不能单靠宪法来统一的。(3)大革命是一时不会实现的,希望用大革命来统一也是画饼充饥。(4)反对私人接洽,一切谈判要公开。(5)在今日唯一正当而且便利的方法是从速召开一个各省会议,公开议决一个实现统一的办法。总而言之,他是反对武力解决国事的,哪怕是革命的武力。陈独秀在一封信里批评他说:“不取革命的手段,都只是一场滑稽剧”。并指出分歧所在:“兄是相信实验主义的,我是相信唯物史观的”。由此可见,他们虽是好朋友,但政治观点不一致。是年8月13日胡得知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即写信给外交总长顾维钧请他劝告法公使,不要如此倒行逆施,惹出思想界“排法”的感情。又说陈曾三次入狱,不是怕坐监的人,请他出点力等等。不几天后,陈被罚款400元了案,也没有被驱出租界。胡适写信给顾表示谢意。接着18日,胡适出席李大钊宴请苏俄代表越飞的招待会,陪客除胡外,还有蔡元培、陶孟和、李石曾、蒋梦麟等人。蔡有演说,胡也讲了话,最后是越飞作答词。之前,胡听说北洋政府有令监视越飞之说,于是写信给顾维钧说:“越飞确是苏俄的正式代表,中国应对他表示相当的敬礼。”(见于日记)通过这些事实,可以看出胡适所持的政治态度,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用调和的办法来处理一切。他的这种思想是很顽固的,他的朋友朱谦之(原北大学生,无政府主义者)看了他的《四烈士塚上没字碑歌》大喜,以为他思想变了,于是劝他出来做革命的事业,结果还是不行。胡适说:“他曾劝我革命,但我不赞成。”

由于胡适对政治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因此分不清是非,将革命势力与反动的封建军阀等同起来,甚至还有颠倒的地方,站在军阀的一边,要孙中山将护法的事作一个结束,而以国民资格出来为国事尽力。这不是很明显地叫革命者向反动军阀投降吗?诸如此类的主张,不仅引起了革命党人的不满,就是社会舆论也不赞成,更何况青年学生了;当时北大进步学生也是反对他们的“好人”政府的主张的。那时老资格的国民党员张难先曾写信给蔡元培和胡适,批评他们的政治主张,略谓,“公等此种主张是偏颇的、是狭隘的、是苟且的、是糊涂的、是违反真正民意的、是袒护有枪阶级的、是造成异日大战的、是污辱吾国最高学府的。”并警告他们说:“二公执学界牛耳,出言不可不慎,主张不可不公。军阀专横,赖政治家以纠正之;政治家卑污,赖学者以纠正之,今学者又复加如斯,则吾围之苦百姓将再无宁日矣。”这时,《努力周报》在南方售量大减,由此可看出民心之所向了。从另方面来看,这时北洋军阀对胡适也不感兴趣。吴佩孚的军师白坚武曾写信批评他,最后警告说:“我以私人朋友的资格,盼望您今后言论要审慎些,要提高些。”可见胡适一介书生,缺乏正确的政治思想,所以一谈政治就错,各方面不讨好。那时,汤尔和在北洋政府里任教育部长,曾以朋友的身份写信劝胡适不要再谈政治了,他说,“从前我读了你们的时评,也未尝不觉得有点道理。及至我到了政府里面去看看,原来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你们说的话几乎没有一句搔着痒处的。你们说的是一个世界,我们走的又另是一个世界。所以我劝你还是不谈政治了吧。”综上所述,可见胡适的处境,真是左右为难,再谈也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于是收场,改谈学术。

后来《努力周报》在政治上没有多大作为,他们又办了一份副刊《读书杂志》来讨论读书心得。在这两份报刊上,展开了两次大的讨论:一次是“玄学与科学”之争,另一次是古史讨论。在中国学术史上这两次讨论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胡适因病到杭州休养,未参加论战,但还是以读后感、作序等方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在《古史讨论的读后感》一文里说:“读书杂志上顾颉刚、钱玄同、刘掞藜、胡堇人四位讨论古史的文章,已做8万字,经过了9个月,至今还不曾结束。这一件事可算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极可喜的事。”这次讨论,首先是由顾颉刚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的古史是一篇糊涂账。2000余年来随口编造。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因此他称这种现象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这种议论刊出后,立刻得到钱玄同的赞许,称之为“精当绝伦”。然而也遭到以刘藜等人的极力反对,于是展开了辩论。胡适支持顾的观点说:“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见解,真是今日史学界的一大贡献。”并称赞他是用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所以得此收获,从而证明这个基本观念是颠扑不破的。

同类推荐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
  •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生死李连杰

    生死李连杰

    李连杰头上有很多光环,很多荣耀,但他身上也汇集了诸多矛盾,诸多质疑。他呼吁影迷及所有爱心人士持之以恒的捐款,称赞李光标的裸捐,但他自己花费2亿巨资打造私人豪宅;他积极创建壹基金,参与壹基金的各类救援活动,但他自己到底为壹基金捐了多少钱,却打死也不肯说;他是个深情的男人,被……
  • 马克·扎克伯格传

    马克·扎克伯格传

    本书主要介绍了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历程,书中有小马克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敢想敢为的意志,也有他对人生卓尔不群的看法和对日渐庞大的脸谱网的管理谋略和经营理念。
  • 张作霖传

    张作霖传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这是张作霖的江湖格言。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他从一个由辽西的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流浪儿,到落草绿林成为一方马贼的首领,到主动接受招安成为大清王朝的巡防营管带,再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奉天督军,越折腾越大,直至入主北京成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凭借这些招牌,张作霖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也有利于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热门推荐
  • 当房地产也疯狂

    当房地产也疯狂

    房地产,多么无聊的工作啊,但你想过没有,当一群有趣又有爱的人带着房地产疯狂起来呢?
  • 九荒界

    九荒界

    归去前,她是犯下滔天罪行被驱逐出界的落魄王者,归来后,她是脱胎换骨异界崛起的新星代表。人辱吾者,吾必返之。带着滔天的不甘与愤怒,她不惜一切代价与“神灵”定下誓言,愿以己粉身碎骨,定覆九荒!待到命运之门开启,她重回故地。再次登上那巅峰的王座,她势必要荣冠加冕,王者归来!
  • 现世修仙实录

    现世修仙实录

    通过一场惊天阴谋,从而被卷入修仙界他,从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经受了现实的残酷与痛苦一点点的往上爬着,最后面临他的是永恒的美好,还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 南明那些事儿

    南明那些事儿

    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的历史潮、明朝热,也激发了民间写史之热情。《南明那些事儿》作者以散文风格,辅以小说笔法,沿时间的轴线,书写晚明一段历史,展现了乱世之中的民族抗争,透析了古代官场的权谋党争。忠臣义士与奸佞小人、内战与外侵、野蛮与文明交织成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南明那些事儿》史料详实,采纳广泛,包括古代史学家编著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小腆纪年附考》、《南渡录》、《三垣笔记》、《东华录》,以及现代史学家编著的《明末农民战争》、《南明史》(顾诚)、《南明史》(钱海岳)、《南明史》(美·司徒琳)等著作,尊重历史,展现事实。
  • 麟云

    麟云

    一块麒麟玉引发的血案,山海经。。。。。麒麟玉。。。。。。。。。。。身世之谜,她应当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读者自己选末世怎么活

    读者自己选末世怎么活

    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过一个自己的人生,你的选择决定小说的走向。
  • 校草天天都在作死

    校草天天都在作死

    夏初雪与萧陌然第一次见面,他便被她打掉了一颗门牙……第二次见面,他为报复半夜爬了她家,却被揍得浑身抽搐……自此,他便以养伤之由住在她家,发现她简直是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能动手绝不动口,二话不说便掰断人手骨的怪人!【精彩时刻】“小家伙,自从我跟你在一起后,别人都说我变了,变成了妻管严。”夏初雪冷冷瞟了他一眼,然后低眸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清冷的声音响起:“所以呢?”萧陌然嬉皮笑脸的贴了上去,“所以你看我这么乖,要不要给点奖励?”“想要哪个手脱臼?”她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可下一秒便被一只大手捏住了下巴,他热切充满深情的双眸对视着她,“我要的是这个。”一吻定情,天荒地老。
  • 总裁大人追妻记

    总裁大人追妻记

    她不就是五年前带球跑,五年后带了个小人回来么?他干嘛那么凶?不止清算她五年前的乌龙帐,还威胁她跟儿子搬来跟他一起住豪宅……这还有没有人权主义了?答案是没有……好吧,总裁果然权势大,她只能妥协搬家。不过搬家归搬家,其他事面谈。可,可十月怀胎的儿子实在太不像话了,居然帮着外人……喂喂……总裁大人发话了,什么外人,他可是你儿子的爹。
  • 穿书之反派你离我远点

    穿书之反派你离我远点

    一不小心穿进刚看完的小说里,成为了最会作死女配,顾狸表示这运气堪比中了五百万。渣男主老说她欺负他的小心肝。顾狸连打带踹的把女主打了一顿,把人打的鼻青脸肿的向男主表示,看,这才是欺负。渣男主气的脸发青。顾狸:女主战斗力太弱,都不好意思下手了。顾狸:男主智商不在线,常来找骂,害的她多喝了两瓶水。女主废话太多,一滴一次性哑药让她几天说不出话来。……安静了。男主说话太难听,让他变成大嘴巴。安静了。某反派:还是我来虐渣,你在一边看好了。顾狸表示:不用…离我远点就行。某反派又出来,手里摇曳着红酒,一边喝一边看她虐渣渣,还顺便指点一下。顾狸:…那个是你喜欢的女主。某反派…太丑了,不喜欢顾狸:走开,挡着我做大事了。某反派……某反派全城找老婆。顾狸刚好经过。女主自以为是认为她就是某反派的老婆,迫不及待扑上去。顾狸:好好的大白菜被猪拱了,没眼看了,转身就走。某反派一脸阴沉出来拦着,拿出两个红本本,你想跑去哪,你想抛夫弃子?抛夫弃子?这锅她不背,还要这结婚证哪来的,造假证来骗她?你离我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