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8700000007

第7章 百代皆行秦政法:商鞅变法为万代立极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纵观中国三千多年的政治史和改革史,如果要问谁的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功效最明显,笔者认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商鞅!

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本是卫国公室庶出的公子,姓公孙,名鞅,故称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被封于商,所以又叫商鞅。商鞅这个名字,实质就与改革紧密相关。“鞅”者,马颈下之皮革也,其寓意为像马颈下的皮革一样坚韧。

商鞅是应秦孝公的“求贤令”入秦的。俗话说,“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急于求贤的秦国当时究竟是什么现状呢?这一点,我们读一读秦孝公的《求贤令》就知道了。《求贤令》文字不长,但内容很丰富,从中可以看出秦国当时面临的艰难时局。据《史记·秦本纪》记载: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从这段文字,至少可以看出当时秦国面临以下三个困境:

一是“衰”。秦国在秦缪公时期,处于强盛状态,“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何等威风。但好景不长,由于后来“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实力急剧下降,军事上频频吃败仗,黄河西岸的大片土地逐渐被魏、赵、韩三国蚕食。

二是“穷”。不仅物质上穷,老百姓“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而且精神上穷,其文明程度与中原差距很大,依旧沿袭着寒食、举家同眠、人殉等愚蛮风习。

三是“弱”。尽管在秦献公时,国家实行了一些改革,迁徙了国都,也打了一些胜仗,但由于经济没有发展上去,国家越打越穷,人丁越打越少,整个国家已处在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境地,在七雄中排倒数第一。再不变法,再不图强,只能是“死路”一条。《求贤令》中一句“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足以证明其因贫弱被其他国家看不起的处境。

商鞅变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它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秦国的沉沉夜空;如同一场霖雨,为干旱的秦国注入了生机。

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各种史料的记载不一,且大都比较散乱和肤浅。从笔者的分析来看,倒是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中梳理得比较清晰,尽管他是以小说的形式在表达,但比许多学术研究文章都要分析得透彻明白。他写道:

“《治秦九论》乃卫鞅谋划的变法大纲。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可买卖之法令。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苗、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如此民富国亦富。其三《农爵论》,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此举将真正激发农人勤奋耕耘,为根本的聚粮之道。其四《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功?其五《郡县论》,将秦国旧氏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甲两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荣辱与共,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其七《度量衡论》,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其八《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其九《齐俗论》,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

商鞅的“九论”,在今天看来,也许很平常,但在那个时候,则像光彩夺目的朝阳,照亮了秦国的大地,使其他六国黯然失色。商鞅变法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明确土地私有制、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和建立“平等”的奖惩制三个方面。

1.明确土地私有制

前面已经讲到,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公有制。管仲“相地而衰征”的新赋税制度虽然承认了“私田存在”的合法性,但并没有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之后,子产提出的“作封洫”又前进了一步,表明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度,但在子产死后,郑国被灭,这一制度也就烟消云散了。不仅如此,新田制还成了亡国的罪魁祸首。

商鞅的田制改革,实质上就是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而且转的力度相当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新分配土地,把贵族的封疆(大田界)、阡陌(小田界)全部打开,废除奴隶主贵族对土地占有的特权,按军功爵位重新进行分配,从而使“耕者有其田,勤者多有田”。二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是中国土地史上第一次真正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属性,顺应了时代潮流,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国民的耕作积极性。

2.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这是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举措。这一变法最难的就是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纵观整个战国时代,其他六国也都向秦国学习,试图变法,但却始终过不了这个“坎”。比如,赵国赵武灵王的变法、燕国的燕昭王复兴等,均没有解决“自治封地”的问题,国力无法真正集聚。

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国能够在七雄之中胜出,实质上是得力于“制度”的优胜,而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制度就是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这一点是其他六国无法相比的,也是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华夏的重要原因。道理很简单,秦国通过这一制度形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而六国却始终如散开的五根“手指”,实力强弱已显而易见。就拿楚国来说吧,楚国的土地面积比秦国大,人口也比秦国多,但老是被动挨打,根本原因就是大世族拥封地自居,国家如同一盘散沙,国力无法集聚。

3.建立“平等”的奖惩制

治国之道,“一赏,一刑,一教”。对于赏罚这种工具,历代统治者和管理者都会用。不同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乃至以前,这种“赏罚”是极不公平、极不平等的,平民百姓立再大的功也得不到奖赏,得不到官爵;贵族官僚犯了法也不会被惩罚,做不做事、立不立功都照样居高位、食厚禄。这种不平等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绝大多数国民的爱国热情、生产积极性和参战杀敌的动力。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无论是管仲、李悝还是吴起,都试图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状态,以调动和激发民众的积极性。

与前人相比,商鞅在这方面的改革更为彻底,其颁布的《农耕奖励法》和《军功授爵法》实质上就是要取消官禄世袭制,完全将贡献粮食和杀敌数量作为奖罚标准。比如,在军功方面,规定军功爵位分二十级,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及官职;田宅、臣妾、服饰等也按军功获得爵位的等级而定;隶农作战勇敢,赐爵位,升为良民;斩首一级,赐爵位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农奴一人。在种田方面,规定向国家多缴纳粮食、布帛等同于军功,同样受到奖励,可获得免除徭役的优待。

更重要的是,商鞅不仅制定了奖励“勤民”的规定,实现了在“贡献面前人人平等”,还制定了惩治“疲民”的规定。所谓惩疲,就是惩治懒惰懈怠和不务正业的游手好闲分子。商鞅的“惩疲”,实质上就是通过严格的法律“逼疲为勤”。如农工商人,凡是因为懒惰而招致贫穷的,取消良民资格,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凡宗室贵族,两年无军功者,除去贵族籍;即便是贵族,也要与普通农民一起承担国家赋税。

商鞅的这一变革,使世袭贵族普遍丧失了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充分调动了下层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和参军作战的积极性,从而使秦国蕴藏于民众之中的伟力如火山岩溶般喷发出来,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便使得秦国由一个穷弱之国变为富强之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商鞅变法很全面,涉及田制、军制、官制等诸多方面,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三项措施:奖励农耕、激励军功和建立中央集权。这三项措施激发了民众的活力,掘开了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积聚了国家的实力。在这种先进(与其他六国比较而言)的制度下,秦国的强大势成必然。因此,与其说是秦始皇用武力扫平了六国,不如说是用先进的制度战胜了六国,统一了华夏。

尽管后来商鞅的结局很惨,被“五马分尸”,但商鞅的变法无疑是成功的,而且是三千年中国改革史上最成功的。

其一,它使秦国从当时比较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第一强国”,“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其二,它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汉朝的刘歆说,秦国“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王充在《论衡》中也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其三,为其后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提供了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毛泽东说,“百代皆行秦政法”。这个“政法”,实质上就是商鞅建立的“中央、郡、县”的政治管理模式,尽管后来各个朝代有所变化,或三级,或四级,或五级,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央”和“县”始终把着两头,变化调整只在中间。

改革愈深彻,道路愈艰难。作为从封建诸侯制到帝国集权制转变过程中的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变革,商鞅变法的难度是前所未有的,其成功的原因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

1.明君强臣,生死知交

无论是在商鞅之前,还是在商鞅之后,凡不是由君王“老大”亲自唱主角而是由强臣“老二”主持的改革,几乎就没有成功过。原因就在于,往往在变法进行到关键时刻,各种反对势力会用尽一切手段挑拨离间,使“老大”与“老二”之间产生信任危机,用人有疑,必败无疑。而从现有的史料看,秦孝公对商鞅始终深信不疑,二十年的时间里,不受挑拨,不受离间,一个在前台“极心无二虑”地唱戏,一个在后台呕心沥血地创造条件、化解矛盾、提供保障。秦孝公始终对商鞅信任有加,并放心地授权给他,让他尽情发挥。

2.对立争鸣,统一思想

大凡变革,首要之难就是领导层的思想统一问题。变法开始前,秦孝公亲自主持了一次朝会,就变法的利弊问题进行了廷议。当然,争论是激烈的。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旧势力反对变法,强调因循旧制是治国之道,官吏熟悉旧规,民众安心旧习。杜挚甚至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则针锋相对,指出“尧舜禹三代不同制,春秋五霸不同法。世生变,变生强,强则进;治国之道,贤勇者创法立制,庸碌者因循守旧。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商鞅的说辞打动了秦孝公和其他大臣的心,也坚定了秦国高层变法图强的决心。

3.点子奇妙,取信于民

变法第二难就是如何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商鞅变法之初,为解决“民不信”的问题,他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栎阳南门的集市上,宣布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赐十金。起先老百姓不相信,没有人搬。于是,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加至五十金。于是,一个少年将信将疑地把木头搬到北门,立即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就这样,通过一件简单的事,商鞅在秦国百姓中树立了“可信”的形象。

两千多年以后,青年毛泽东还对此做出高度评价:“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4.先易后难,把握节奏

商鞅变法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批法令包括农耕奖励、军功授爵、编民什伍连坐、私斗治罪等内容,主要着眼于治标,尽快解决秦国当时的燃眉之急,如百姓穷困、军无斗志、民间私斗成风、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等问题,特别是通过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和国民参军的积极性。第二批法令则包括废井田、开阡陌、除隶籍、改封地、设郡县等内容,主要着眼于治本,从根本上改革了秦国当时不适应社会潮流的体制和制度。这种做法有效地化解了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强大阻力。

5.雷厉风行,狠抓落实

举国唯法是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不避权贵。从史料记载上看,商鞅变法中遇到了不少阻碍,都被他依法一一处置了。比如新法颁布不到一年,以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为首的一批人,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令,破坏新法。商鞅毫不留情地予以严肃处理,并依律割掉了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的脸上刺了字。

二是法不避“众”。比如,一个县因为抢水引发了一场惨烈的械斗,商鞅依法一次在渭河边处斩七百余人,终于刹住了秦国的私斗风气,在民众中树立了“私斗耻辱、公战不朽”的观念。

此外,为保证法律深入人心,秦国在每个县都设立了律法官,主要负责宣传法律、解释法律,而律法官在解释有关法律条文时一旦出错,则将受到严惩。

遗憾的是,像商鞅这样一个对秦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后世对其评价并不高。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例,虽然有《商君列传》,但评价确实有欠公允。在司马迁这位老先生的笔下,商鞅成了一个“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仔细品评这段文字,越发觉得司马迁这位“书生史家”幼稚甚至迂腐。其一,他把当时备受推崇、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极大好处的法家思想斥之为“浮说”,确实显得浅薄。其二,把商鞅执法如山、不避权贵,善用谋略、智胜魏将,为改革鞠躬尽瘁、不屑于“明哲保身”等磊落做派一概斥之为“少恩”,确实显得荒唐。其三,把一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民众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没有放到“全局利益”和“万世之谋”上去检验,而是落到些许“个人恩怨”上来注释,确实显得器局狭小,抑或说本末倒置。

“大仁不仁”,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理解它、执行它,又是何等的艰难啊!

同类推荐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四)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四)

    本书内容包括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公务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等。
  •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 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本书是一部学术理论著作,主要论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全书共分八章,论述了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如何加强道德修养、要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等。本书可以作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通俗读物。
  • 世界开始转向

    世界开始转向

    本书旨在探索全球发展的规律和中国发展的战略思想。作者基于对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国家竞争、人的自利性与社会管理体制的协调性三大基本矛盾等的认识,提出了新的国家竞争理论“自然系统优势论”、“国家寄生主义”、“全球发展十大预言”以及“中国发展十大战略转型”等新锐观点。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强国的历史经验、现实困境加以剖析,根据其中所隐含的规律,预测未来世界发展大势及所面临的危机。
  • 彬县政协志

    彬县政协志

    彬县旧名邠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塬。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13镇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关中产粮基地之一。
热门推荐
  •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作为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全书客观地评价了中外近现代活跃在心理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现象,诸如意识的层面与要素、智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言语反映与表达等,作了系统的阐释;还就人类历史上争论数千年之久的所谓“神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催眠”、“灵感”、“意念”、“超感知觉”等,作了透彻的剖析。这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精神现象,转变陈旧理念,将会有所助益。
  • 盗墓之传奇人生

    盗墓之传奇人生

    我想如果不是潘家园一行的话,我不会陷得如此深………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是什么原因,能让人一夜之间,就从山的一头,穿梭到了山的另一头,是时空压缩,还是古墓暗道……这其中,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我有一个小酒馆

    我有一个小酒馆

    万丈高空之上,一家酒馆凌空而立。“高人,我这有万年灵药霜龙之露,只求极品灵液‘雪花啤酒’一罐。”“大佬,我有万年之上极品灵丹,求购一杯鸡尾酒。”“你们都走开!前辈,我这有仙品灵药造化阴阳泉,只求能尝一口茅台。”酒馆门口,大陆强者们拿着天材地宝、灵丹妙药排起了长龙。“霜龙之露拿来洗头,造化阴阳泉用来泡脚,其余的让他们继续排队。”酒馆内的陈长青心里想道。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牛虻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牛虻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纸不语

    纸不语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张纸上谁能了解真相?三世与真身的纠缠里,又有谁动了真心?我从阴谋中醒来,起眼望见这个世界:凡人飞仙,红尘续断,天之劫,身份代替;欢喜禅,孟婆汤,云海仙宫,盛世长安,罪与罚...希望依然存在,真相从不遥远,这是属于一张“白纸”的传奇故事..
  • 青春,记住我曾来过

    青春,记住我曾来过

    一次酒吧,一次相遇,人生的悲剧从未让她不敢面对。她一向是大女子主义的人,从来不觉得女子比男子差。你可以骂她不可以骂她身边的人,学校的一次看不惯,铸造了一份情缘。
  • 残兵之重回都市

    残兵之重回都市

    带着满身的伤痕和仿佛燃尽的灵魂,曹慎回到了现代化的大都市开始新的生活。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曹慎只想忘记过去,做一个普通人,然而却身不由己的卷入了各种漩涡当中。从校园到商场,从11到娱乐圈,且看曹慎如何改突出重围纵横天下。金钱、权力、美色都似乎都唾手可得,但只有凌驾之上才显英雄本色。书友群:35018637
  • 仙邪神游

    仙邪神游

    一剑震九州,一指断山河一笑邪倾城,一人孤傲绝我本于心,与邪为伍,邪气凛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