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83500000020

第20章 诗人群体的变迁(1)

论述魏晋南北朝诗人之变迁承继,是一个大题目,笔者自难面面俱到,因而拟从内外两方面来探讨,即论外部的群体变迁,又论内在的人格和生命意识的继承与变化,进而从这三个角度去窥测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及艺术性的流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集团不断涌现,为文学史上一道靓丽风景。这里用诗人群体名之而不言诗歌流派,乃是因为诗人群体指同一历史时期有共同生活、共同趣味的诗人群,他们没有真正意义的文学领袖以及可以指导这一群落创作的理论,也就是并没有演化为一个后世意义上的诗歌流派。

谈诗人群体,要从文人群体说起。春秋时,诸子百家学说各有师承,孔、孟、墨、庄几家弟子均有明载,是具有学派特征的文人群体。战国时有稷下学宫,文人繁盛。不过,这些文人群体以学术为论题,没有明显的文学倾向。西汉分别出现过以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等帝王为中心的文人群体,以辞赋创作为要义,文人或是政治智囊或是文学侍从。循汉武帝旧例,有东汉灵帝鸿都门学之兴,曹操邺下文士集团之举等等。诗歌为文人垂青之时,诗人群体也自然而生。建安诗人群体的形成即仰赖曹操的网罗,这种情况后来常常发生,像西晋贾谧聚集的二十四友,南朝齐萧子良聚集的竟陵八友,唐太宗手下聚集的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人群体皆是。

诗人群体形成,跟生活环境有关联。先如地域的影响,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受西域边塞风情影响;次如职业环境的影响,如中唐的台阁体诗人群。当然也有一种独特的家族记忆的诗人群,如魏之三曹,西晋到南朝齐的谢氏诗人群。诗人群体的形成,与诗人的审美趣味相投也不可分。诗人的创作个性固然存在,但同一时期终究有相对一致的审美追求,三曹七子的诗歌悲凉慷慨,竟陵八友诗歌有声韵之美。前代诗歌对诗人自觉的熏陶,或使诗人亦步亦趋缺乏创新之力,或使诗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诗人的性情好尚使他们附和或背离时俗,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诗歌的文化特征。诗人的审美趣味有时也形成于生活趣味相投,竹林七贤的形成,即是性情相投加上生活趣味相投。

魏晋南北朝的诗人群体往往是松散的。这一时期,文人多受制于政治,政治催生的文人集团,却没有显示出亲密无间、向心协力的粘合力。从建安的三曹七子到南朝的竟陵八友,都是如此。文人因思想性情、生活方式、才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相轻相斗,曹操杀孔融、嵇康与山涛绝交,都是此类。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好风度,常师心使气,这些都是诗人群体松散的原因。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明代陆时雍又说:“人情好尚,世有转移”陆时雍《诗镜总论》,《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1416页。,诗风之变源于社会生活和诗人情志,实为常理。诗人世代交替,诗风自然各异。

三曹七子诗群的出现

三曹之说,始见于南朝梁代。或称“二祖、陈王”,如沈约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华书局,1974年,第1778页。或称“曹公父子”,如南朝梁钟嵘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钟嵘《诗品序》,《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2页。七子之说,始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孔融在公元208年为曹操所杀,这篇文章所言的情况当在此之前。

史籍中没有完整出现“三曹七子”,较全面提到他们的是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没有提到孔融,三曹六子外,同时的几个文人如杨修等也提到了。

三曹七子中,曹操举足轻重。他心怀四海,逐鹿天下,唯才是举,敢于背离世俗道德观念,征召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水之滨的隐士以及盗嫂受金不遇于时的人。《三国志》曹操本传说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54页。曹操以文为心声,又以诗娱情,成为建安文坛盟主。曹操对儿子曹丕很用心思。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为丞相之后,强召司马懿为文学掾,“使与太子游处”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第2页。曹操对曹植亦然。曹植少年时,曹操率诸子登铜雀台作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557页。曹氏兄弟在生活与政治上依傍曹操,文学上则各有成就,二人对文学的认识也很不一样,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而曹植却小视文学,曾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与杨德祖书》)

曹操首先和七子有密切的联系。当时,诸侯割据,战乱纷纭,诗人之间缺乏交往,但公元204年,陈琳、阮瑀归曹操,均为司空军谋祭酒;徐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公元208年,是七子相会的关键一年,这年或稍前,应玚、刘桢归附曹操,均为丞相掾属;九月王粲归附曹操,也为丞相掾。可惜,该年八月孔融就给曹操杀了。曹植曾欣然说:“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与杨德祖书》)曹操以“违反天道、败乱伦理”的罪名杀孔融,对其他六子则多有笼络,史书有明确记载。

七子之间的交往之乐,从他们的宴会诗中可以看到。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表述了他们的“南皮之游”的快乐:“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刘桢也在《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中叙说:“众宾会广坐,明灯熹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一起饮酒,一起赋诗,诗歌也是他们交往的媒介。刘桢《赠徐干》诗二首,其一说:“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徐干《答刘桢》:“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流露出的浓郁愁思,蕴含着彼此的深情厚谊。

曹操深厚的文学修养,使其对网罗文人具有自觉性。文人对他既是政治归附,也是文学侍从,如袁绍兵败后,陈琳归降曹操。而吴质之于曹丕,杨修之于曹植,主要做了政治谋臣。曹丕、曹植承继了乃父网罗人才之法。建安十六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曹植为平原侯。《三国志·王粲传》记载当时二人“天下向慕、宾客如云”的情况:“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

曹操开建安风气之先,但他不是自觉以诗歌为建安诸子的前导,把他们引入某一诗歌创作轨道,而是仿汉武以赋家为文学侍从的旧例,使诗人为自己的侍从。建安诸子扮演文学侍从时多作赋。如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曹丕作《述征赋》,阮瑀作《纪征赋》,王粲也作了《浮淮赋》。作的诗相对少,如建安二十年曹操征张鲁获胜,王粲作五言《从军行》五首赞誉其事。当时诗人集于邺下,诗坛领袖表面上是曹操,实际上已经是曹丕了。曹丕从政治与情感两面将建安诸子驱进狭隘的生活圈子,往往约请诸子依物而作。他随父出猎,作《校猎赋》,命陈琳、王粲、应玚、刘桢各写一篇赋,于是有陈琳的《武赋》、王粲的《羽猎赋》、应玚的《西狩赋》、刘桢的《大阅赋》。他得一副玛瑙勒,喜极而赋,同时令陈琳、王粲作赋。他做《寡妇赋》悼阮瑀,作《槐赋》,都令王粲并作。他在北园及东阁讲堂赋诗,命王粲、刘桢、阮瑀、应玚等同作。这些与乃父的行为相似,但曹操宣扬武功,他则有些以文为戏的味道。曹丕更关心诸子的为文风格,在《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中以气论文,评说了建安诸子的诗文创作风格,审视了诗人性情对文学的影响。

建安七子向往参与政治而不是做一个诗人,常以特殊的历史事件、生活场景入诗,以诗歌观照社会。当他们在乱离之后,依附曹氏父子,除了随曹操征伐就是与曹丕曹植饮酒赋诗,写了大量宴游诗歌,在诗歌的艺术性得到强化的同时,创作精神却异变了。

建安二十三年(218)大瘟疫,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同年而亡。建安诗歌随诗人凋零而逐渐消亡,其后仅有曹植还维系建安诗风之余响。

竹林七贤的承继与变异

魏晋易代,竹林七贤步三曹七子之迹,出于险恶的政治旋涡之中。他们或心向曹氏与西晋统治者同床异梦,或者与西晋王朝同轨运行,与时俯仰。

“竹林七贤”的说法最早见于《三国志·王粲传》附《嵇康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魏氏春秋》的作者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所著《魏氏春秋》《晋阳秋》,世称良史。竹林七贤最后一个王戎去世,孙盛刚降生,他亲身感受到七贤的巨大影响:“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阳秋》)与孙盛同时的名士袁宏、戴逵、孙绰,也著有《竹林七贤名士传》《至人高士传赞》等书,也说明竹林七贤之名在当世就有了。

与裴松之同时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任诞》中也有类似记载:“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这段文字增加了描写,其材料来源极有可能取自《魏氏春秋》。

“竹林”之名的由来有两说。其一是实有其地。《世说新语》说“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并非妄言。王戎在阮籍、嵇康死后,一次路经从前常一起喝酒的黄公酒垆,对同车人说:“前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其二认为竹林为假托。陈寅恪认为“七贤所游之竹林,则为假托佛教名词”。因而,竹林在后世“清通、脱俗,成为士大夫卓尔不群的象征”施惟达《中古风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7页。

七贤以嵇康为中心,对魏晋之际社会政治黑暗,对司马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的权力之争,厌倦极深却无可奈何。嵇康是曹操孙子曹休的女婿,官至中散大夫,极易招惹司马集团对他的猜忌,“直性狭中”(《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性格,使他对司马集团采取了坚决不合作的态度。正是由于他对司马氏集团鲜明的不妥协精神,使他成了竹林七贤的领袖,也成了所有对司马氏集团不满的士子的领袖。

阮籍与嵇康齐名,但政治态度不如嵇康旗帜鲜明,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既不做曹魏朝廷的官,也不做司马氏的官。他婉拒魏太尉蒋济的征辟,推辞不成,就吏不久又托病力辞。一年之后,曹爽为司马懿所诛,“众人咸服其远识”。阮籍以明哲保身为原则,尽量不对两大政治集团表现倾向。为拉拢阮籍,安抚士人,司马昭处处表现对阮籍的宽大态度。但阮籍始终不落入司马昭的陷阱,虽无法推辞司马昭的任命去做东平相,却“旬日而返”,最后又主动讨了一个有酒喝、无事做的步兵校尉的小官做,以免司马昭的进一步纠缠。阮籍常以清白眼待人,表达分明的爱憎,得罪礼法之士甚多,所幸因与司马昭私交甚厚,才未被陷害。阮籍在司马氏高压统治下保身的方法,一是发言玄远,不臧否人物;一是以醉酒、糊涂来掩盖清醒。钟会想加害阮籍,“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而获免”(《晋书·阮籍传》)。为逃脱司马昭为司马炎的求婚,阮籍沉醉六十天,使司马昭的使者无可得言而告退。当然,戏法不能久耍,当司马炎上演禅让的喜剧,要阮籍作劝进表时,阮籍不得不从“沉醉”中突然“醒来”,“籍便书,按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晋书·阮籍传》)。因为他知道,如果不“醒来”写劝进表,脑袋就保不住。阮籍是完全清醒的。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下,阮籍练就“青白眼”的特殊本领表达爱憎。由于事实上与司马氏的不合作态度,使他赢得了嵇康的友谊与尊敬,成了竹林七贤的又一面旗帜。

阮籍、嵇康心心相印,《晋书·嵇康传》说,嵇、阮神交,其他五人“豫其流”。如山涛与二人一见,即“契若金兰”。嵇康所居的山阳为竹林七贤游集之地,除七贤外,参与竹林之游的人还包括吕安、阮侃、郭遐周、郭遐叔等。他们都是嵇康的好友,同嵇康的关系比列入七贤的人还要密切。经常与嵇康往来的是向秀和吕安。

向秀字子期,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其趋舍进止,无不毕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与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收其余利,以供酒食之费。或率尔相携,观原野,极游浪之势,亦不计远近,或经日乃归,复修常业。(《向秀别传》,转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附录·事迹》)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晋书·嵇康传》)

其他与嵇、阮关系较深,来往较为密切的当推山涛。《晋书·山涛传》说:“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游。”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里谈到,“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言”,可与互为印证。山涛家境贫寒时即对妻子说:“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晋书·山涛传》)可知他参与竹林之交本来就心志不坚。嵇康对山涛不冷不热,从《与山巨源绝交书》就看得出来。山涛与司马懿的夫人张氏有中表之亲,同司马集团的关系较为密切,大概是嵇康对他冷淡的原因。嵇康临刑对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晋书·山涛传》)可见他与山涛还是相知的。

同类推荐
  •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

    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究其实质就是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性转换,它不仅标示着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流变,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质态和形态均已发生了与传统文论话语迥然不同的变异。
  • 薇薇的小升初

    薇薇的小升初

    本书以《薇薇的小升初》《雌狮马蒂陶》《流浪猫族》等3篇中长篇小说为主打,并汇集了作者初中阶段获得各类作文大赛的获奖作文,以及在《华西都市报》《青年文艺》《南边文艺》《文华报》《青少年作家精选》、四川文学艺术促进网等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的《轮回之思》《埃及之神》《樱花》《闺蜜》《亮》等文章;另外汇集了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茶道、花道创作的《茶之韵》《茶修》《随笔》等为题材创作的散文。该书集小说、散文为一体,记录了作者的校园生活以及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过程。
  • 我的书斋生活

    我的书斋生活

    《文化名家谈读书》所选的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优美散文,如朱湘的《书》、丰子恺的《读书》、鲁迅的《读书杂谈》、何其芳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这些文章虽然都是描述书及读书的感受的,但各篇的观点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写读书的甘苦,有的是写购书、藏书的体会。所有的这些甘苦和体会,都是作者从自身的经历、体会、经验,甚至性格、情趣中衍生而来的经验之谈。所以,这些观点都是积极的、向上的,都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石川啄木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石川啄木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十部小说及其作者

    十部小说及其作者

    1945年,毛姆应《红书》杂志的请求,列举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书单,并附上十篇周到的推荐理由。书单出刊后不久,便引发了读者热烈的反响,《十部小说及其作者》由此诞生。七十余年过去,毛姆推荐的世界十佳小说已然成为文学殿堂不朽的经典,而他撰写的这本评论集,也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一代代读者视为文学阅读的入门指南。
热门推荐
  • 彼岸花开异世红尘

    彼岸花开异世红尘

    女主叫如意原名彼岸,男主嘛,在想想。。。。。。。。。。赶快来吧,亲
  • 穿越之明月几时有

    穿越之明月几时有

    一口井、跨越了原本无以连接的姻缘、她只是一个性子柔弱的女孩,内心脆弱的她因为男友的绝情而逃避现世,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追寻一个传说,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新世界,却是让她更加绝望……
  • 剑恩仇录

    剑恩仇录

    赵匡胤旧部华氏一族,本抱着反元复宋之志,保留赵氏香火。却逢乱世来临,阴差阳错将赵氏遗孤送入江湖!一代江湖帝王自此诞生!
  • 一日三餐100问

    一日三餐100问

    本书从食品营养专家的视角出发,采用问答的形式,告诉大家日常饮食一日三餐应当怎样吃,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健康长寿,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饮食与健康关系的100个问题,及一系列科学饮食新概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遥令浮沉今为生

    遥令浮沉今为生

    一朝功绩已成过去,三万年的时间原来这么长。曾经神界赫赫有名的至圣神尊,本以为近在眼前,却已经消失三万年。纵然是神,肉身也会衰老,神魂会沉睡很久。谁又知道下一次转世是否还会成为命运之人?三界那么宏远,我们是否是维护三界安宁的牺牲品呢?
  • 彼岸几逢知多少

    彼岸几逢知多少

    彼岸,那是意味中永远无法想见的意思。她,妖族圣女与梦兴世子,展开了一段三世情劫,爱过又有恨,恨中又有爱不可能在一起的人走在了一起,用代表伤离的彼岸花见证忘川河水湍急,彼岸花开嫣然。真美,真的很美。或许,一般的人听到彼岸花就想到了生死两茫茫,可...若想改天换命呢?…
  • 末日盗贼

    末日盗贼

    这本书垃圾了,建议不要看,免得看了郁闷。有空的话,去看看我的另一本书《无限之追杀穿越者》,无限类,以起点各种小说做为平台,追杀这些穿越的,重生的人士。
  • 混沌第三纪

    混沌第三纪

    混沌世界的天空波诡云谲,战争和阴谋的暗流,在大陆与海洋间涌动。旧的世界即将终结,混沌第三纪元,就要来临……
  • 仙荒大帝

    仙荒大帝

    五万年前,第一魔祖征战修仙界被五大皇尊算计,魔躯被封屠仙海今世魔魂重生,化作仙魔大帝,逆天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