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3600000006

第6章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概述

人的犯罪行为从犯罪动机的产生到犯罪行为的实施等,都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诸如欲望、动机、目的、意志以及紧张、疑惑、恐惧、侥幸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犯罪行为因果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对于犯罪动机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实施,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这是由许多心理因素按着一定的层次相结合,驱使人的行为向犯罪方向发展。其中,欲望、动机、目的、意志等心理因素,在犯罪行为因果结构中一般都处于主导地位,因而对于犯罪动机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实施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它心理虽然同属于犯罪行为因果结构中的次要因素,但是,这些次要因素在犯罪行为因果结构中,却也经常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的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是从心理学角度利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对犯罪行为进行的剖析。它在犯罪心理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得出导致犯罪行为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在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该类犯罪行为的产生。

以下我们将分析在网络犯罪行为的背后,起着主导作用的一些系列心理形态,包括闹剧心理、猎奇心理、炫耀心理、叛逆心理、情绪失控心理、寻求认同心理、******心理。

【第二节】闹剧心理

一、闹剧心理概述

所谓闹剧心理,指的是抱着对自己的言行的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制造“轰动效应”或者戏弄别人以达到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的心理。

青少年时期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该种心理特征的常见性,例如校园中很多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的产生就是源于此,本来很琐碎的小事,由于当事者哗众取宠的心态而致使事件扩大化,甚至成为刑事案件。通常被人们形容为“血气方刚”的青少年们,既希望像成年人一样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凸显自己的“成熟”,却又带着孩子气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往往是一腔热血化为冲动可怕的后果,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青少年的闹剧心理特征。

二、闹剧心理的成因

(一)人的自身因素

首先,我们常常说人才是万物的主宰,就是所谓的人的主体性,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都会主动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特征。例如在一个会议上,大家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每个人的意见都会不同,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人的主体性。而许多青少年为了体验、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往往是从抱有“闹剧”心理状态开始的。

其次,表现欲也是产生闹剧心理的原因之一。何谓表现欲?表现欲是人类的群体机能特征之一,就是人们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一种心态。比如许多人讲时髦,穿名牌衣服,这些都是人们呈现出的一种表现欲。何以说表现欲会滋长闹剧心理呢?那是因为现代年轻人最热衷的就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表现欲,他们热衷一种“轰动效应”,以满足自己获取他人重视的心理需要。比如近年来流行于网络的红人——芙蓉姐姐,她有着强烈甚至扭曲的表现欲,不断地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展示”给他人观赏,不惜以各种丑陋的姿态和出位的言行博得众人的关注,她所追求的效应即是“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因而她不怕被别人讽刺和挖苦,最终在大家的唾骂声中她一夜成名了,有那么多的人知道了她,来关注她。与此同时,许许多多青少年为了达到成名的效果,也开始模仿芙蓉姐姐以制造各种不正常甚至不道德的事件来引起社会的关注,这种祈求获得他人重视的心态已经开始呈现出畸形的形态。

(二)网络因素

第一,互联网具有载体的特殊性。这就给青少年一种特殊体验。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载体,连接互联网终端的是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因此网络文化的生成和传播依托于当今世界信息科技的发展,是信息科技发展成果的反映和应用,网络与多媒体的结合更使网络语言具有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等特点,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

第二,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从技术层面上讲,网络空间是由比特构成的,比特和原子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的结果,是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几乎可以找到实存社会的一切东西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完成越来越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形成了“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社会”,网络文化便存在于这个“虚拟社会”之中,因而具有虚拟性。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技术不仅使人们的身份变成了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不分民族、种族、国籍、性别、信仰等因素进行联系和交流,而且,如果愿意,人们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不会被人觉察。相互交往的人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对话者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隐匿性的文化氛围在网络文化中司空见惯。

第三,网络信息的快捷性,就可能导致青少年“快餐文化”的盛行。网络当中每日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更新速度很快。青少年一方面能感受到网络生活带给他们的迅捷、新鲜、刺激感,满足了他们追求变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这种变化本身也会使置身其中的人缺乏一种安定感,缺乏对事物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是人们保持对生活的自信心态的一种重要因素,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不再积极奋斗,而是整日沉湎于各种感官刺激中,例如和素昧平生的网友聊一些无聊的话题打发时间,或者陷入虚幻的网络游戏中厮杀。虽然时间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活动中流逝,但很多青少年并未因此获得满足感,据一项有关网络成瘾的社会调查统计,80%多的上网青少年都觉得成天泡在网络当中,一旦下网,失落感更甚。这种失落感如果没有通过其他途径适当排遣,他们就会陷入重复的怪圈,即上网——失落——再上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找不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三、闹剧心理导致的网络犯罪及心理分析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玩家”和“黑客”们打开了犯罪之门,青少年对于电脑“黑客”的畸形崇拜也成为他们不断钻研互联网信息的内部动力,很多年少的“黑客”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恶作剧的心态而去侵入公共网络系统。例如2000年发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网络犯罪案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该市中学生苏某制造的“欺世混客”病毒,造成全国上千万台电脑瘫痪,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由此导致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的。当侦查员问他为什么制造病毒时,他说“玩啊,我们干什么都是为了玩啊”。这种不考虑事情后果的行为就是闹剧行为。

另一例中,1998年4月,赵某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中国公众通信网贵州市信息港站点登陆,用一幅****的图片取代了“贵州省情”网页页面上原有的背景图片,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而赵某做出这一恶劣事件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他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把侵入网络信息系统看作是一件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事情,从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赵某的行为是典型的戏弄别人的闹剧行为,而网络为他提供了消遣时间的空间。

这两个案例说明,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亟待引导,如果这种哗众取宠的心态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调整,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不良现象甚至是犯罪行为。

【第三节】猎奇心理

一、猎奇心理概述

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对新奇事物的接近和探究的渴望。青少年期,外界世界的许多事物对青少年来讲都是一种新鲜体验,他们此时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精力和十分的热情。因此,他们渴望着去体验每一种新奇事物带给他们惊喜,带给他们刺激。

所谓猎奇心理,就是人们对未知事物怀有的强烈的了解欲望,以达到寻求刺激之目的的心态,简而言之,猎奇心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对外界事物的好奇的一种心理。

二、猎奇心理的成因

(一)现实因素首

先,如前所述,猎奇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换言之,猎奇心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正因为对于大自然有着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欲望,人们才能够不断更新生产生活技能,开发新技术去征服自然,例如原始人最初偶尔在森林中捡到被天然火烤熟的动物尸体,尝试之后知道这种食物不仅味道更好,而且能够避免食用后产生疾病,提高身体抵抗能力,因此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人工取火,击打、摩擦这些人类最初的人工取火方式的诞生就是人类这种猎奇心理的产物。因此,从人类的发展角度讲,猎奇心理是促进人类发展,推动人类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青少年时期猎奇心理的凸显是其身心发展的具体体现。

人在这一时期,荷尔蒙分泌旺盛,各种身体机能正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上升”时期,青春的冲动是难以抑制的,必然会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形成探究的心理。这种活泼好动的天性必然导致青少年时期的行为特征异于身体机能、思想观念都已定型的成年人,就犹如动物界的动物幼仔必须要通过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和尝试才能获得生存机能一样,从正面角度来看,青少年的这种猎奇心理和行为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网络自身的魅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注意”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除了主体的自身因素以外,还包括引起注意的客体所具备的刺激强度、刺激广度等特征。网络相对于传统的大众媒体而言,能全方位的刺激受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并且还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对于那些仅仅依赖于听觉刺激的收音机、仅仅依赖于视觉刺激的书籍报刊、仅仅依赖于单向传播的电视节目,显然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媒体。

网络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因为它允许人们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客观世界,例如腾讯公司所开发的QQ聊天软件,从最初只能提供给人们一个即时聊天的工具,到现在已经开发出很多相关的附属产品,包括QQ秀、QQ宠物、QQ音乐,使青少年网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尽情的“打扮”自己,设计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受到了青少年的热捧。一些初中女生在一项有关网络行为的调查中提及,这些网络设施使她们能够弥补现实生活中带来的各种不满足,比如限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学校校规的约束,她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购买新衣服、养各种宠物、设计自己的房间,但是在网络中可以达到这一切。这怎能不引起他们的好奇呢?

另外,现实社会中杀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而在在网络中,青少年的冒险心理和模仿心理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比如,网络游戏里,他们可以上天入地,来去自如,去探究世间万物的奇妙;他们也可以模仿电视剧里的杀人方式在游戏里杀人,去掠夺,去求生存。

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给予不了,体会不到的。

三、猎奇心理导致的网络犯罪及心理分析

网络的优势已被我们所熟知,但是所有的事物皆有两面性。网络在满足青少年猎奇心理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首先,青少年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如年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等,大多数都没有养成社会规范意识,也就谈不上运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提醒和约束,可以有效地对以上情况加以控制和弥补,使青少年不会因为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而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是,网络世界就不同了,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没有了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叨扰,青少年便可以肆意妄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足便暴露无遗了。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类所有的言行都转化成为了一系列的代码进行实现,他们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做到“雁过不留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青少年在网络上可以充分地暴露压抑在心里的需要和渴望,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办事。

其次,随着青少年网上作业时间的增加,部分青少年很可能因定力不足而被网络同化,把猎奇和寻求刺激作为上网的目的,这就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生活,模糊网络与现实的区别,甚至拒绝回归真实的现实生活。

再者,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对良莠好坏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就很容易做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来,甚至犯罪。例如近年来,某地青少年自杀案件不断发生,警方极为重视,派人了解各死者的背景,最后发现一个重要线索。几名少年生前都喜欢上网,并且在自杀前都曾浏览过同一网页,据查,该网页上很清楚的记载了各种自杀方式的工具、操作过程及死亡过程的感觉体验。警方经过技术处理,将元凶缉拿归案。经警方调查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是一个涉世不深的青年。而他创建网页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死亡带给他们的刺激和满足感。

结果,有那么多的少年模仿网页内容走向了死神。这就是猎奇心理带给人们的一个惨痛代价,贪图一时的刺激和满足,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5年2月27日,********市公安局海拉尔分局刑警大队接到报案,一个网名为“火焰”的中年女教师,检举一网名为“白开水”的青年男子以公布其偷录的女教师****镜头相要挟,强迫女教师与其发生性关系。警方接到报案后第二天,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侦破结果表明,这名只有22岁的青年人曾用同样的手段,多次与多名中年女性发生过不正当的性关系。在警方缴获的两张光盘中,发现有几十个视频文件,皆为****女性的录像资料,王某还为每个文件起名分类保存。从警察调查的结果得知,王某初上网是为了查资料,但是禁不住色情网站的诱惑,才走向这条犯罪之路的。

这都是猎奇心理作祟的结果啊!

【第四节】炫耀心理

一、炫耀心理的概述

所谓炫耀心理,是人们想向他人证实自己实力或寻找成就感的一种心态,同时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理失衡的表现。

古语说“无欲则刚”,但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免不了有七情六欲,而有了欲念,必然就会有满足和不满足的两种结果。当理想与现实有着差距时,人的心态就难以再保持平衡,并且缺乏自信。不自信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人们常见的自卑,即压抑自己、贬低自己;另一种则是炫耀,即特别突出自己曾经胜利的那一部分,以此来寻求心理的再次平衡。

青少年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一类。成年人往往忽略他们想要为人所重视的需要,并且认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完成社会赋予一个成熟的人的各项任务,也即是说,在成年人眼里,青少年就是孩子,而孩子必然是无助的、无能的。但是青少年自身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同,理应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网络,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别人看到自己存在的平台。因为青少年具备不断追赶信息时代先进技术潮流的热情和精力,身心条件的上升发展使他们有比成年人更多的优势去掌握瞬息万变的信息。学校和家长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优势感和权威感在网络世界里通通消失不见,他们就成了自己的“造物主”,于是,网络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们炫耀自己的理由,以此来平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地位。

二、产生炫耀心理的原因

为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炫耀心理,如前所述,这是有原因的。

其一,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思想文化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家庭教育。家长们教育子女时总习惯于在子女面前树立权威的形象,要求子女循规蹈矩。这与青少年心理中的表现欲是相违背的,因为他们的个性不容许得到张扬,出现一种欲求不满的心态。

其二,目前的学校教育是以知识文化教育为主,缺乏对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有效衡量,且在学生的能力评估方面也具有单一化、模式化的特点,部分青少年却永远达不到学校、老师的标准,在学校生活中他们是不受老师重视的一群人。这也是部分青少年要通过玩转网络技术让别人对自己产生羡慕,从而达到炫耀自己的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网络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在这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平时不为老师和家长重视的各种言行,到了网上就像被放大了几千倍、几万倍,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这就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炫耀心理的需要。例如一篇并不出色的日记可能因为它涉及个人隐私而引发成千上万的网络点击率,一种希望引人注目的欲念就在无形中慢慢膨胀起来。而网络摒弃了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学习成绩这样一些现实社会生活中衡量人的标准,让一些生活中的弱势人群有了表现自己的场所。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当这种被压抑的部分亟待寻求释放的出口而使人的心理扭曲时,网络就成了助长他们出轨行为的工具。例如,相当一部分网络“黑客”本身并不是冲着经济利益而去的,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炫耀自己所掌握的先进网络技术,让人们看到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正是这种炫耀的畸形心态导致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酿成了悲剧。而另一些受网络色情、暴力信息影响而盲目模仿导致刑事犯罪案件产生的现象,也说明青少年企图通过这样一种变态的方式来炫耀自己的成人感、对生活的掌控感。

三、炫耀心理导致的网络犯罪及心理分析

2004年5月23日下午,合肥一中校园网站的杜老师前往网监支队报案,称当月22日、23日,该校校园网站连续遭受多次黑客攻击。“黑客”对该校网站内的一些数据随意进行增加、删除、改动,网站上的远程教学、网络招生、投稿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数十篇论文丢失,网站几近瘫痪。接到报案后,网监支队民警立即前往合肥一中,对该校网站机器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证据固定,并通过技术手段查询、定位了攻击方的IP地址。很快,警方将肇事机器锁定在一台在家中上网的电脑主机上。随后,通过摸排,嫌疑人的身份逐渐“显山露水”,让警方吃惊的是,令网站瘫痪的“黑客”原是一名高中学生,名叫小东。小东承认通过在网站上下载的黑客程序,对合肥几所中学的校园网站实施了攻击。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青少年因炫耀心理引发的网络犯罪案例。

据了解,小东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与同学交流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自然不为老师和同学所关注。然而自迷上网络后,小东找到了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他对黑客技术兴趣颇浓,购买了《黑客工具攻击实例》等书籍和光盘,其家人又在他的要求下为他购买了一台新式电脑。于是他将自己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钻研“黑客”技术上,慢慢的,他成了一个网络技术高手。但是如何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成就”呢?他想到了攻击校园网站的方式。最终,他自己的“实力”得到了证实,达到了他炫耀的目的,但是,这个结果同时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还有一个例子。2005年8月4日,在河南省公安厅开展该季度“严厉打击黄赌毒”工作的第一天,监察处就收到了公安厅发来的一份紧急协查通报:郑州网络范围内,有一个名为“秋雨轩******”的色情网站,供网民在线观看****图片和免费下载****电影,且登录该网站的人数以每小时翻一番的速度猛烈递增。监察处立即调集人手进行侦破,最后辗转千里于2005年9月7日在重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宿舍内,将“秋雨轩******”的创建者和维护者张广鹏抓获。张广鹏这个被学校认为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口供中坦白,此次铤而走险架设****,创办“秋雨轩********”,也仅仅是想炫耀一下自己超群的电脑操作能力,在同学中树立更高的“威信”和拥有“知名度”。这是多么可怜又可悲的结局!

如今,网络黑客活动作为网络行为最高技术水平的代表往往为很多年轻人所效仿。据统计,2005年,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病毒感染率为80%,全年爆发的新病毒数量达到72836个,遭受间谍软件袭击的用户由2004年的30%激增到90%。仅2006年1月就发现病毒43667种,致使684万余台计算机被感染。网络致使的炫耀心理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五节】叛逆心理

一、叛逆心理概述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摆脱成人的监护。在这段时期,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讨厌成人将他们的思想强加到自己身上,他们也希望能像成人一样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他们便以成人自居。也正因为有这样强烈的心理需要,他们为了能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就会对任何事物都持反对、批判的态度。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必然会经过的一个时期,这是青少年成长阶段的一个标志。一般情况下,叛逆心理不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当叛逆心理反应激烈的时候就是一种反常心理,此时,叛逆心理就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叛逆心理的成因

(一)现实因素

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中,“单一评价体系”占据主体思维模式,充斥青少年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中,不恰当教育和不恰当的媒体渲染占的比例就超过了50%。其中,不恰当教育又分为不恰当的学习教育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而后者则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直围绕在许多家长的大脑里,但很多人往往并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教育方式,只是用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非常大,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可以完成,并且急于求成,教育方法也简单粗暴,常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承受能力。子女犯错误只会采取责骂甚至殴打的方式。而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敏感的,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激起了他们的不满,却又不能通过直接与父母相抗衡的方式表现出来,于是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发泄,如果这种发泄的方式不正确必然会导致他们走入歧途。

另外,很多父母在处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时,仅仅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会比一般家庭少很多,他们几乎不会将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有心事也不会告诉父母。他们怕,怕对父母讲了会受到责罚。并且许多青少年表示,他们犯错后,是不会对家人讲,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家人的关心和抚慰,但是家长们往往表现出相反的一面,不仅不安慰他们,还会责骂他们。因此,他们倍增反感。这就使许多青少年在犯错误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我该怎样瞒住父母?青少年就会产生孤立无援的心理体验。

学校,作为人生的第二课堂,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学校教育也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与家长一样,许多老师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只是从他们的角度看下去,对青少年的言行只有命令和指示,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探讨,这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在学校,鲜有老师会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升学率。所以很显然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这一肤浅的层面上,不管成绩好与坏,老师都会给你压力,成绩优秀的,老师通常会说“你其实还可以更上一层楼的,只要你再努力一点。”“你要保持啊!在不后退的前提下继续前进!”,成绩比较差的,老师通常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人家成绩怎么就那么好呢!”等等就诸如此类的话语。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学习的压力都可以令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并且随着老师的不断施压而积累下来,得不到排遣。

(二)网络因素

据研究表明,每周对着电脑屏幕的时间在10小时左右是对学习成绩有正面的影响,超过20小时,则对学习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据调查,目前北京青少年对着电脑屏幕的平均时间为每周29小时,假期每周则多达80小时,而上网时间过长的另一个后果是,抑郁感则急剧上升。

这是网络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一个影响方面。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大众中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一个媒介,它的不恰当传播渲染是造成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注意,导致学多青少年特别欣赏电视、卡通片和网络游戏中的“叛逆英雄”。

三、叛逆心理导致的网络犯罪

在现实因素和网络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少年很容易沦陷在网络里不能自拔。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有很敏感的认知能力,也具有较高的自尊自信意识,自我中心意识极强,但自我控制力弱。

2006年,西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小A与母亲发生争执后负气离家出走,到网吧找朋友小B、小C,结果最后却在两位好友的“帮助”下被网友强奸。据了解,小B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情窦懵懂中经常浏览色情网页,大量时间耗在了网吧和异性的不良接触上。这3名涉嫌犯罪的少年中,有两个生活在离异家庭,但在他们的犯罪原因中,家庭因素却并非关键,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应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聊天等网络工具的不良使用,已使未成年人情感生活过早地成人化,不良网络信息的毒害很容易使自控力差的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2002年1月,施某在网上发现一家名为“XX变装社区”的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变装恋”色彩的网站:服饰怪异,男扮女装,女着男服,传播****色情照片。对此,施某对此颇感兴趣。2003年2月,施某在该网站上开设了一个论坛,自任版主,以“香奈尔”的网名将自己“变装”后的图片频频发到论坛上,向网友“讨教”,并与他们交流心得。今年6月28日,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他收藏的变装****图片和电影,施某开通了网络FTP功能,并通过文本方式,将FTP服务器的网络地址、用户名和密码多次公布在该网站,供其他网友下载。7月16日,根据群众举报,南京警方发现施某有传播****图像的嫌疑。当日上午10时许,南京市公安局网络监察部门会同玄武公安分局民警,在施某工作单位将其抓获,当场缴获电脑2台,作案用的光盘30张,内有****色情电影100余部、图片2000余张。据初步统计,该FTP开通以来,累计有26000余人次访问该服务器。目前,施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据了解,施某自小家教甚严,父母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医务人员,但是严格的家教却让他养成了事事与父母对着干的叛逆心理。在家庭和网络的双重作用下,为了能够得到情感发泄,施某才做出这样的行为。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在网络世界里,青少年可以摆脱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往往有一种“特别自由”、“解放了”的感觉和想为所欲为的冲动,这容易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想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

【第六节】情绪失控

一、情绪失控概述

情绪对于人的行为、动机具有发动和制止的作用,它在人的个性形成中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情绪,是对人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它是一种主观体验。如喜、怒、哀、惧等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事物,可能是不同的。即使同属于一种感受,如“怒”,每个人感受到的“怒”可能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每次感受到的“怒”也可能很不相同。任何一种情绪都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情绪体验。

而情绪失控,主要指的是人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不理智的、无法控制的情绪体验,并且可能导致不理智的外部行为。如某生被老师批评,感情上接受不了,于是造谣说老师如何没师德等等来破坏老师名誉。

青少年处于情感体验高峰期。青少年情感中或喜或忧,或哀或愁,或爱或恨都有非常强烈的表现,他们正是在这样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中不断调整,才逐渐完成其社会化的。因此,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必然离不开这种大起大落的情感经历,离不开自我情感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和场所的存在。青少年不但需要表现自己的喜、怒、哀、惧的情绪,还要接受他人的喜、怒、哀、惧,只有将自己置身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氛围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才会形成较完整的情绪。

二、情绪失控产生的原因

(一)需要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依需要是否满足影响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是能满足需要或是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能引起肯定的情绪,如愉快、喜爱、赞美等;相反,凡是不能满足需要或是可能妨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可以引起否定的情绪,如苦闷、哀伤、憎恨等。那么,由此可见,情绪失控则可能是由于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否定情绪。

(二)认知

认知是对事物逼真的反应,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决定作用。

认知在情绪中的影响在于判断评估刺激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

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对于情绪体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看问题是否善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认知结构越复杂,对人对事越善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这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是温和的;反之,认知结构越简单,对事物进行评价时的情绪体验就越暴躁。因此,可以得知,情绪失控,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结构太过简单,对事物的分析评价不够全面,产生了暴躁的情绪体验。

(三)个性

人的情绪和情感不仅受个体倾向性的制约,而且稳定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也表现为个性差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有的人容易动感情,而有的人却不易动感情,显得冷漠无情。易激动的人,情绪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并且有突发性和冲动性,对行为的后果往往不加考虑。

(四)社会因素

1.现实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出于需要、认知还是个性的追求,青少年的情绪体验往往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总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如,在家,他们要受家长约束;在学校,他们要受到学校和老师的管制。所以,他们会寻找另一条出路——网络。

2.网络因素

网络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开拓了青少年的交流空间,但过度的“网络化”使青少年反感、逃避现实,将自己的一切情绪毫无保留的释放在网络里,逐渐把自己迷失……

三、情绪失控导致的网络犯罪及心理分析

正是由于青少年可以很轻易地“控制”网络,而不受外界干扰和约束,他们也很容易产生失衡,导致情绪失控。而当他们发泄情绪时,通常不会估计后果的严重性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案例一:2005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某开发区一间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半尺长的尖刀,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胡某沉迷在血腥的暴力游戏中,已经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了。

案例二:一名拦路抢劫的中学生在被警方抓获后,是这样表述他当时的心理状态的:“当时我已经玩了五个小时的格斗类游戏了,处于高度地亢奋中,脑子里都是打啊、杀啊。身上没钱了还想玩。我已分不清游戏和现实了,一走出网吧,正看到一个单身女青年路过,就跟了上去,还是打、杀、抢……”。

痴迷暴力游戏,刀捅身边人。青少年玩网络游戏致使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情绪失控下杀人,是一件很悲凉的事。网络游戏里充斥着暴力的内容,让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同吸上了“电子******”,才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然而,网络游戏不仅因为好玩、刺激才吸引青少年,游戏里的各种宝物也是青少年迷恋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宝物变相地展示了青少年的“成就”。

也是在2005年的一天,某市一个痴迷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在上网中突然发现他的游戏宝物被盗,游戏中积累的百万虚拟货币被花得精光。不久,他在游戏交易广场发现一名玩家正在拍卖各种装备,其中就有他所独有的宝物。经过一番试探后,他认定对方就是偷他宝物的那个贼,便化名向其购买装备,约定在某网吧内见面。

见面后,这名中学生要求对方归还他的宝物,但对方拒不承认,遭到拒绝的中学生极度愤怒,见对方转身要走,便拔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向对方,致对方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这种因为网络中的虚拟物资纠纷引发的犯罪远远不止这一起,但是却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网络凭借着各种资源吸引着青少年,青少年的思想已被网络里的虚幻充满着,他们可以为了虚假的东西犯罪,说明青少年不成熟、抵御能力差,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七节】寻求认同心理

一、寻求认同心理概述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需要被认同,被理解的心理,这是精神上的一种需求,也是心理上的一种慰藉。因此,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就更为重要了。

在传统文化中,青少年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被抹杀。作为子女,长辈们的话永远是对的;作为学生,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作为员工,老板的话永远是对的。这就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意见得不到认可,个性得不到张扬,青少年不被人理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他们渴望着被人理解、被人认同。

寻求认同心理是青少年希望被人理解的需要。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青少年时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行为、思想开始加入了自我的感情色彩在里面,所有他们很希望家长们、老师们能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事实上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很难实现。因此,现实中,青少年们的行为、思想得不到人理解,在心理上就会形成一堵墙,与家长们、老师们隔绝开来,不愿与他人作更多的思想交流,将自己封闭在那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里,与此同时,青少年的自信心也会被打击。

例如某大学女生宿舍集体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他们说“我们有时不愿对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吐露真情,但更多的时候是希望被人理解。”简短的几句话,已经表明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不需要鲜花的芬芳,不需要掌声的激烈,他们要的仅仅是被人理解,他们只是希望有人能听听他们的思想呐喊,给予一点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责骂。可见寻求认同对青少年有多么重要了。

二、寻求认同心理的原因

正是有了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一意孤行,才有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动人故事;正是有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有了周瑜的含恨而终;也正是有了现实社会中那么多青少年得不到理解,得不到认同,才有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情感发展,才有了更多青少年“生活”在网上……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由于自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中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社会上又遭到歧视,导致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悲观、失望,甚至怨恨。他们也有自尊,他们也需要人关心,也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看此情境,在现实的真实生活中,他们是没有机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强烈的寻求认同心理是他们将现实世界的情感转移到了网络世界,试图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寻找安慰。

而互联网确实是个好东西,它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进步的步伐,也增强了人与人的交流。因此,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网络就是天堂。在网上,青少年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交流思想,以寻求认同。如有人对某件事有意见了,但在现实中却不能说出来,无法表达。那么他可以选择在网上发帖的方式,接着就会有人跟帖,他可以从那些跟帖的人中找到与其意见一致的人,他的内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仅仅是因为有人理解他,认同他了。再如许多青少年都喜欢聊天,那么他们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寻找到与他态度相同,志同道合的人,以获得理解,获得认同。

是的,网络帮助他们寻找到了被人理解的感觉,他们也享受到了在网上生活的自由感和空间感。但是他们没有觉察到,那种感觉仅仅局限在网络里,终归要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来的。一旦回归真实,他们才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他们缺乏与人交流的技巧。

现实生活的孤独感让他们难以承受。周而复始,他们将更加渴望他人的理解与关注,渴望自己的言行能在网络世界里引起巨大反响来排解自己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也只有当他们将一切话语都转变成为键盘上的字符时,他们才是“真的”活着。

三、寻求认同心理导致的网络犯罪与心理分析

在网络里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还是有部分青少年把好事变坏!

只有21岁的李某,网名叫“暗黑迷影”。他传播****色情图片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众望所归”的“认同感”。两个月前,整日无所事事的无业人员李某,在与表弟陈某闲聊过程中,获悉陈某在南京某一著名网站开了一个“****话廊”版块,里面内容比较刺激。抱着打发时光的心态,李某承担起了版块的日常维护工作。为了聚拢人气,起初李某时常会发些美女图片到版上,但是这一招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次,李某将从国外某网站下载来的****色情图片贴在版上,结果引来一串串赞扬。此后,李某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17次从国外网站下载****色情图片贴在自己的版块上。最终,李某因群众举报而收到公安机关的依法惩处。这是寻求认同心理导致网络犯罪的一个典型案例。

还有一例。美国少年莫尼克正是由于自小父母离异,又受到继母、父亲的虐待,同学们的歧视和嘲笑,便以“让大人们特别是有权有势的权贵知道我的厉害”为奋斗目标,制造了全球最大的网络破坏案。这是一起因家庭、学校的处理不当导致的后果。莫尼克是因为在现实中不被重视,不被关注才会产生孤僻心理,才会发展到网络上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的,并在现实中失去了自我。

“拉闸、无业、杀猪、开张”,这不是对肉联厂、售肉摊贩的描述,而是活动在兰州的一伙自称为“新叛逆天下会”的网络青少年,通过QQ群用黑话发布“挖光阴”的指令。当11名满脸稚气的“娃娃”戴着手铐脚镣被押解出庭时,听判席上的亲人们纷纷掩面而泣。

“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哥儿们义气、抢劫谋生”,是11个团伙少年犯的共同特征。在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利用QQ群通过“黑话”联络,在兰州市明目张胆结伙抢劫,疯狂作案30余起,其中1起群殴事件致受害人右眼失明。这也是一起令人震撼的案件,青少年具有比较强烈的寻求集体归属感的心理诉求。然而当这群问题少年集合在一起形成团体时,“不良情节”也得到了响应,并随之放大。但是最后他们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第八节】******心理

一、******心理概述

“我陪着一个玩了8年电脑游戏的孩子整整玩了2个月。”高峰论坛上,一名网瘾临床治疗专家痛陈自己的心得:“最后发现这名20岁的孩子已经无法分清真实世界和游戏世界。对他来说,也许游戏的世界更真实。”“最糟糕的是,玩暴力游戏可以增加攻击性,降低对他人受苦的敏感性,模糊一个孩子把真实的与模拟情景区分开来的能力。”网瘾调查绿皮书中这样写道。******倾向——此次公布的调查中有一个令成人担忧地发现:青少年网络使用与******之间存在联系。

所谓******心理,就是指一种对抗社会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心理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对现实生活的他人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而在网络空间里,认为自己不是在与人交往,而是与机器交往,他们感受不到对方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反应,只将对方视为冷漠无感情的机器对待。而******行为则是一种攻击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有消极作用。例如,暴力行为、侵犯或攻击行为、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秩序等。

这种******心理对青少年的成长是起阻碍作用的。它不仅阻碍青少年的正常身心发展,还可能诱导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心理的成因

******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个体自身的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一)个体自身因素

这里指的个体自身因素主要指的是遗传因素和人格因素。但据不完全统计,******行为中,男性比女性更多。众所周知,遗传因素是父母给予的,谁也改变不了。而遗传对人的很多机能都起作用。如性格内向还是外向,脾气温和还是暴躁,冲动与否等等,从而影响个体的神经心理功能及认知功能。并且,遗传因素与环境、父母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心理是******性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的具体表现。后者曾被称作病态人格或社会病态人格。主要表现为道德意识及道德行为障碍,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缺乏道德观念,缺乏罪恶感,情感不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此类人格障碍患者无视他人的权利和情感,为了攫取物质或满足私欲而利用别人(自恋性人格有所不同,他们利用别人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理当如此)。特征行为是以冲动和不负责任的方式,有时是敌意和严重暴力显露内心冲突。他们对挫折的耐受力很差。常不能预计自己的******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丝毫没有不道德或罪恶感。许多人很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或归咎于他人。在其人际交往中信口雌黄。惩罚既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也不能改善其判断力和预见力,而只会使他们对世界更冷酷。******性人格障碍常伴有酒中毒,药瘾,背信,****,工作失败,频繁迁徙和牢狱生活。在西方,******性人格以男性较为多见,而边缘性人格多见于女性;这两类人格障碍有很多共同之处。在这两类人格障碍患者的家族中,亲戚多有******性人格,物质滥用、婚姻破裂和虐待儿童的发生率很高。

患者的父母常关系不和,患者在性格形成期有严重情感剥夺的经历。患者寿命缩短,但幸存者中病征随年龄增长趋于稳定和消失。

(二)家庭因素

如前所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青少年是否具有攻击性行为,是否有******心理,这都与家庭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家人中有人是罪犯或者行为有问题的,就可能影响青少年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只是简单的命令,简单的控制子女的行为,羞辱或贬低他们,那么,孩子就很可能产生敌对,仇恨情绪,直至发展成为******心理。有人指出,具有******行为的父母更可能有******的子女。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同伴群体的影响和网络的影响等。

1.同伴群体的影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可以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影响年深日久就会显现出来,尤其在学校这种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学习气氛不浓厚、拜金主义严重的校园风气容易使一向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迷失方向,错误理解人生的价值取向,丧失希望和理想。校园是一个很复杂的小社会,不慎交友可能会给自身发展带来极恶劣的后果,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同学,则往往缺少他人的关心,孤独厌世,产生不满和憎恨的心理品质,这就易导致罪错行为发生。同伴群体对******心理的产生起一定的作用。

2.网络因素。首先,网络文化的诞生从空间和时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互动方式,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为接触它的青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它的出现不仅拓宽了青年认识世界的视野,增加了青年了解世界的机会,而且对青年社会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新的影响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网络的一个特点是自由与平等,网上交流具有极大的自由,没有中心,几乎没有约束,人们可以自由设计个人主页,个性的张扬、自我的展现可以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同时网上没有天然的权威,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等级、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小地隐去,不管是谁,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由与平等,这是许多人选择网络并深陷其中的重要原因。然而,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青少年辨别能力弱,很容易上当受骗,从而产生******心理。

三、******心理导致的网络犯罪与心理分析

案例一:

2002年曾引起全国网吧经营场所大整顿的“蓝极速网吧”放火案,其主要犯罪人刘某某(14岁)、张某(13岁),因对“蓝极速网吧”不满而起意报复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其不满的起因有两个导火线:一是两人均出生单亲家庭且缺少父母管教与疼爱,在对现实极度不满时,发现了上网可以麻痹自己,家中自然没有条件,于是网吧成为了最佳去处,但整日“泡吧”的花费肯定不低,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生活变得十分拮据,于是开始偷盗自家的财产,这时他们已经走出了违法犯罪的第一步,父母却没有及时发现、帮助纠正,事态于是在恶化。二是没有父母的疼爱后,寻找到的最后的精神寄托也将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于是更加增加了其对现实不满,那么他们的攻击性需求要高于常人,于是网吧老板的指责最终成为这场悲剧的直接导火线。

案例二:

2005年3月的一个晚上,某县一个网吧发生了一起数十名青少年持械打斗的寻衅滋事案件,其中职校生黄某被打成重伤,奄奄一息,他的两名同学一人小腿骨折,另一人手臂多处挫伤,对方也有几名轻伤。原来当天晚上,黄某与两名同学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反恐精英》,他们的游戏角色与一网名为“孤独龙”的玩家在网上遭遇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一边战斗,还一边在网上互发短消息进行语言攻击,无意中,黄某将自己所在的网吧告知了对方。对方在游戏被击败后,勾结七八名社会闲散青少年,携带木棒铁棍赶到黄某所在的网吧,双方大打出手,导致两败俱伤。这是一起网上起争斗,网下来报复的案例。青少年太冲动,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加之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缺乏,所以做起事来从来都不顾后果。

通过这样一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在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催化了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人格缺陷,最终走上与社会为敌、与人民为敌的道路。这种对抗社会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有着各方面深刻的起因,但最终由网络这一媒介将之综合在一起并扩大化,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后果。

总之,我们在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时,既要考虑网络本身的因素,又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的因素,针对不同的网络犯罪心理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使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工作更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

同类推荐
  • 恐惧感:如何消除你心中的不安

    恐惧感:如何消除你心中的不安

    对人们来说,恐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形式多种多样,类别千奇百怪,总是令人难以摆脱。其实恐惧本不是坏的,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使人们更加谨慎和警惕,从而避开危险。而当这个自我保护机制失常的时候,人们就会放大危险或凭空想象出一些危险,这种时候,恐惧就会侵袭我们的正常生活。当恐惧影响生活时,我们必须做出反应,以免它破坏我们的幸福。本书从这一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恐惧的本质以及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式各样的恐惧,引导我们重新认识恐惧,改变恐惧时的做法,不放弃,不逃避,正视恐惧,挑战恐惧,战胜恐惧。告别惴惴不安,回归幸福生活。
  • 微行为解读学

    微行为解读学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踪迹可寻、有端倪可察的。就算他掩盖得再严实,各种微动作、微反应、微表情也会悄悄地泄密。《微行为解读学》的目的,就是以“客观地观察”为指导原则,发现隐藏在人们的微行为背后的秘密,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轻松捕捉到他人各种日常小动作、小习惯、细微表情、随口而出的三言两语,从而轻松读懂身边的人,也更了解自己。
  • 精神分析与心灵治疗

    精神分析与心灵治疗

    本书辑录了荣格的11篇文章,用比较均衡的笔墨,从相对平衡的视角,更好地讨论了心理学与东西方宗教的主题。本书的内容还涉及了哲学的范畴,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境界。时至今日,本书中对于东西方哲学和宗教的独到阐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是研究荣格思想的必读作品,对于心理学爱好者及对东西方宗教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均有较大参考价值。
  • 心理学与心理暗示

    心理学与心理暗示

    本书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出发,阐释了心理暗示在生活与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深刻揭示了心理暗示与压力、快乐、健康和潜能等方面的关系。读完本书,你就会了解心理暗示,掌握正确运用心理暗示的技巧以及抵御消极心理暗示的方法,读懂他人心理,更具敏锐性、同理心,内心更加强大。
  •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这是一部留学日本的临床心理学专家和国内心理临床专家共同打造的力作,以其全新的视野,引领您走进最新临床心理学领域,掀开了心理临床的奥秘与实务。本书在借鉴、整理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涵盖了心理咨询的一般步骤和基本原则,常见的困扰和挑战的突破技巧,心理测试的方法运用,促进心理咨询师自身成长的督导方法,与精神科医生及同行的紧密合作等临床实践中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的极其实用的操作手册,也是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实习指导手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将相之惟君可安

    将相之惟君可安

    春暖花开。驻守边关十年之久的镇军将军羸吟安奉命班师回朝。羸吟安,羸朝长公主,威名赫赫的镇军将军,名声和威望天下人皆知,一朝回朝,众人杯弓蛇影,浮想联翩。羸朝有一位盛名远扬的丞相,乃是天下最年轻的丞相,受先皇任命,手持麟鞭,耳提面命,辅佐当今圣上。奈何小皇帝是个不服管的,修书千封,终于把远在边关的皇姐盼回,本想着让皇姐压制丞相,谁料所谓的压制成了“压治”?谁也想不到,驻守边关十年的镇军将军,杀伐无情,嗜血冷厉,心里却藏着一道白月光。谁也猜不透,权倾朝野,孤傲冷清的丞相大人,心尖上放着一团炙热的火苗,生生不息。心里想啥就敢说啥肆无忌惮耍流氓镇军将军VS表面冷酷无情孤傲实则内心傲娇温暖的丞相大人。女主无时无刻不在撩着男主。男主前期防备女主,后期....恩..真香?正经的谈恋爱,不正经的朝堂权斗。
  • 秦帝烽烟

    秦帝烽烟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不知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几多风云人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人们应该何去何从?百家争鸣,诸侯变法到秦统天下,灿烂辉煌!话说时间错乱,所有人处在一个时间、空间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七国争雄,又会变的如何。或许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战国名将圣人齐聚一堂,又会出现怎样得故事。
  • 血脉狂神

    血脉狂神

    斑斓的岁月划过道道夜空留入下了许多令人回忆的瞬间,一秒悄然将至,回忆,瞬间,化作永恒,月下星空少年缓缓的睁开双眼,慢慢的飞向这天地之间,悄然消失…………………………
  • 科学我知道-Why交通

    科学我知道-Why交通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交通的概念、交通的作用、公路交通的概念和作用、水路交通的概念和作用等。
  • 都市之不良少年

    都市之不良少年

    你的血铺写了我的传奇,一次次落魄的我都是因为你而崛起,一次次失望是你对我的关怀,一次次奋斗都是因你而苏醒,只有你才能让我鼓起前进的希望。
  • 英雄联盟之涅槃天生

    英雄联盟之涅槃天生

    山医命相卜六壬奇门太乙“想学吗?”“想!”“叫爸爸就教你!”“你好歹也是当代的神仙,能不能要点脸!”去你大爷的元始天尊!去你大爷的道门五绝!......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
  • 我就是系统制造者

    我就是系统制造者

    万界主宰:小伙子,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世界很无聊就创造了穿越者,可在前几天我算到万界穿越者太为所欲为认为自己无敌开始破坏那个世界为此我决定让你制造系统,同时你也是系统最高执行者如果穿越者干出你或者世界意志难以容忍的事你有权将他的系统剥夺,所以我给你万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帮你的,而且你制造系统也会有好处,我也不多说了,再见。于是猪脚刘晨走上了装B的路一去不复返了
  • 重生之我变成了熊猫

    重生之我变成了熊猫

    一代仙帝无敌与诸天万界,闲得无聊作死封印神念下凡,转世不小心转了畜生道。。。你以为成二师兄了?不可能,我成了一只牢底坐穿兽,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大家好,我叫胖达九极,是一只来自京城动物园的大熊猫,我有我的弟弟胖达太易,我的姐姐胖达太素,我的爸爸胖达混沌,我的妈妈胖达阴阳,每天都要见到无数迷恋本胖达的小哥哥小姐姐。但本胖达怎么可能一直待在动物园呢?每一个胖达都有这一颗成为阿宝的心,行侠仗义。这是我逃离动物园的第七天,毫无意外......
  • 侠客风流传

    侠客风流传

    推荐几本好书:恨海情天大大的《紫灵》。纤盈的《疯丫头闯江湖》,女作家写的哟,很不错。西南剑神的《异域游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