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3200000007

第7章 精明为人积极处世——韩非子的为人处世(4)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腿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假叔盈以为颖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因锋芒太露而惹祸,功高者常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滥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辅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连忙磕头,还把头磕得流了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制”的把柄。

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这是为人处世的秘密“心机”所在。

9.私怨不入公门

[原文]私怨不入公门。

[大意]私人怨恨不关公家事务。

私怨不入公门是流传至今的一句名言,它道出了韩非子一种大公无私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一大准则,是韩非思想宝库中的精髓之一。

晋绰公执政时期,有个叫解狐的大夫,是名将解扬的儿子。他为人耿直倔强,公私分明,晋国有个叫赵简子的大夫和他十分要好。

解狐有个爱妾叫芝英,生得貌美体娇,如花似玉,深得解狐的喜爱。可是有次有人告诉解狐说,他的家臣刑伯柳和芝英私通。解狐不信,因为刑伯柳这人很忠厚老实,那人于是决定用计使刑柏柳和芝英暴露原形。

第二天,解狐突然接到晋君旨意,要到边境巡视数月。由于任务紧急,解狐连亲近的幕僚刑伯柳都没带,就匆匆出发了。

真是天赐良机,芝英不由心中窃喜。可是前两天她还不敢去找刑伯柳,到了第三天,她实在熬不住了,就偷偷的溜进了刑柏柳的房间,俩人正在房中卿卿我我、如胶似漆的时候,房门突然大开,解狐满面怒容,带着侍卫站在那儿。原来,他根本没接到命令要去巡边,而是就在附近躲了起来,一接到报告,就马上回府,果然逮了个正着。

解狐把俩人吊起来拷打细审,得知原来芝英在爱慕刑伯柳年轻英俊,就找机会勾搭成奸。知道情况后,解狐怒火更大,他把俩人痛打一顿,双双赶出了解府。

后来,赵简子领地的国相职位空缺了。赵简子就让解狐帮他推荐一个精明能干,忠诚可靠的国相。解狐想了想,觉得只有他原来的家臣刑伯柳比较适合,于是就向赵简子推荐了他。

赵简子找到刑伯柳后,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国相,刑伯柳果然把赵简子的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赵简子十分满意,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国相,解将军没有看错人啊!”刑伯柳这才知道是解狐推荐了自己。他是自己的仇人,为何却要举荐自己呢?也许他这是表明要主动与自己和解吧?于是刑伯柳决定拜访解狐,感谢他不计前嫌,举荐了自己。

刑伯柳回到国都,去访解狐。通报上去后,解狐叫门官问他:“你来,是因为公事还是因为私事?”刑伯柳向着府中解狐住的地方遥遥作揖说:“我今天赴府,是专门负荆请罪来了。刑伯柳早年投靠解将军,蒙将军晨昏教诲,像再生父母一样。伯柳做了对不住将军的事情,心中本就万分惭愧;现在将军又不计前嫌,秉公举荐,更叫我感激涕零。”

门官又为刑伯柳通报上去。刑伯柳站在府门前等候,却久久不见回音。他正在疑惑难解的时候,解狐突然出现在门前台阶上,手中张弓搭箭,向他狠狠射出一箭。他还来不及躲闪,那箭已擦着他耳根,直奔他身后去了。刑伯柳一下子吓出了一身冷汗。解狐接着又一次张弓搭箭瞄准他,说:“我推荐你,那是为公,因为你能胜任;可你我之间却只有夺妻之恨,你还敢上我的家门来吗?再不走,我就射死你!”

刑伯柳这才明白解狐依然对自己恨之入骨,他慌忙远施一礼,转身就逃走了。

韩非主张“私怨不入公门”,解狐居然放过与之有“夺妻之恨”的刑柏柳,这且不算,还要举荐那位“情敌”担当大任。这在一般男儿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解狐在大义面前具有的是何等的胸怀,这种胸怀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0.识时务者为俊杰

[原文]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大意]因为火的样子猛烈灼人,所以人人都知道小心谨慎,避免被它烧伤;而水的样子柔和平缓,人们往往会疏忽大意,以致溺水毙命。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充满强烈的功利色彩和进取精神,但只知道进,不知道退者并非大智之人,因而韩非子在《内储说上》里面也提出了退的思想,这种退的思想便是人们经常提出的“识时务”三字。

所有的识时务之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退得妙恰如进行巧。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尚有更多的成功——也要见好就收。接踵而至的好运总是可疑的,比较安全的情况是好运厄运交错而来。历史上立下大功而遭致杀身之祸者不计其数,识时务者要懂得见好就收,否则只会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过于贪恋功名,是为官者所不取的。因而懂得适时的退更是为勇者的智慧所在。春秋战国时的范蠡在这方面确有不少过人之处。他的智谋和胆略,都为世人所称颂。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识时务,知大局,在功成名就之后,勇于退身而出,避免了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牺牲自己。他不贪恋功名,退而归隐,做到了明哲保身,不愧是识时务之俊杰。

范蠡是楚国宛人,年青时就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才智。为了不苟同于世俗,佯装狂痴,潜心博览群书,探讨济世经邦之策,隐身待时。

勾践即位后,时机来了。该年,大夫文种到宛访求人才,闻得范蠡名声,便亲自前去拜访。起初,范蠡不知文种是否有诚意,于是一再回避。后见文种求贤若渴,于是亲迎文种,二人终日而语,纵论霸王之道,志同道合。文种将范蠡举荐给越王勾践,成为勾践的股肱之臣。

范蠡追随勾践20多年,军国大计多出其手,为灭吴复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封上将军。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和对人生社会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思想家,凭借他多年的从政经验,深深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他看到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郁郁寡欢,立即猜到勾践的想法。勾践在谋取天下之时依靠群臣之力,而今天下已定,他不想把功劳归于臣下。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范蠡觉得自己名声太显赫,不可久留于越国,何况他也深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以共患难,而难以同安乐,于是,毅然决定激流勇退。他给勾践写了一封告退信,说:“我听说主人心忧,臣子就该劳累分担;主人受侮辱,臣子就该死难。从前,君王在会稽受侮辱,我之所以没有死,是为了报仇雪耻。现在仇已报耻已雪,我请求追究使您受会稽之辱的罪过。”

越王对范蠡恋恋不舍,他流着泪说:“你一走,叫我倚靠谁?你若留下,我将与你共分越国,否则,你将身败名裂,妻子被戮。”

范蠡对宦海沉浮,洞若观火。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他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入三江,泛五湖,人们不知其所往,果不出他所料,在他走后,越王封他妻子百里之地,铸了他的金像置于案右,比拟他仍与自己在朝议政。人走了,留下一尊无害的偶像,可以崇拜,借此沽名钓誉。但对还留在朝中的功臣,勾践则是另一种态度。

范蠡泛舟江湖,跳出了是非之地,秘密来到齐国。此时,他想到了有知遇之恩,且风雨同舟20余年的文种。他给文种修书一封,写道:“物盛而衰,只有明智者了解进退存亡之道,而不超过应有的限度。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眼狼步,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安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接到信,恍然大悟,便自称有病不再上朝理政,但为时已晚。不久,就有人诬告文种企图谋反,尽管文种反复辩解,也无济于事。勾践赐文种一剑,说:“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就将吴国灭掉,还有四条深藏先生胸中,请去追随先生,试行余法吧。”再看所赐之剑,乃吴王当年命伍子胥自裁之剑,这真是历史的莫大嘲讽。文种一腔孤愤,仰天长叹:“我始为楚国南阳之宰,终为越王之囚,后世忠臣,一定要以我为借鉴!”引剑自刎而亡。

范蠡和文种对待名利的态度不同,自然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法真生活在东汉后期,朝廷内宦官外戚之争,党人之禁屡屡发生,真可谓昨为人上人,今为阶下囚。丢官、坐牢、禁锢、杀身,经常有这样的悲剧产生。而法真却远离这些政治争斗的是是非非,视功名利禄若粪土,这体现了他看透了社会人生的大睿大智。在东汉后朝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他能以89岁高龄善终,不能不认为他是隐逸立身的成功。

法真字高卿,是扶风人,他的父亲法雄曾任过南郡太守。法真好学,百家综览,博通各家学问,是关西地区有名的大儒。

法真虽出身官宦之家,但性恬静寡欲,不愿参与政事。扶风郡太守闻其名,希望与他谋面,法真便应邀前往。太守说:“春秋时,鲁哀公虽然不是贤君,但孔仲尼却对他称臣。现在,我德薄名虚,但想委屈你任郡功曹,怎么样?”法真回答:“因为太守您待人有礼,所以我才做您的宾客。如果您要以我为吏,那我就要躲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了。”太守听了这话,再也不敢勉强他了。

后来,朝廷荐举他为贤良,法真也没有应承。同郡人田弱也多次荐举他。有一次顺帝西巡,田弱又乘机推荐,顺帝前后四次征召他,法真不但没有前往,反而深深隐居起来,始终没有露面。法真的朋友郭正称赞他说:“法真这个人呀,可闻其大名,却难见其本人。他不愿出名而名声却老伴着他,逃避功名而功名老追着他跑。他真可以为百世之师了。”

法真之所以能在官场倾轧的东汉时期独善其身,与他高深的学识,个人清醒的头脑有关,当然更是他识时务的善果。

在权力之战的腥风血雨之中,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全盘皆输甚或遭来杀身之祸。识时务之人当懂得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方能明哲保身。如今的生活中,社会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要想独善其身,一定要审时度势,做个识时务之人,否则必会因小失大,甚至一败涂地。

同类推荐
  •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

    圣铎编著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介绍了,今天,你比昨天更快乐一点点了吗?今天,你比昨天更感悟一点点了吗?今天,你比昨天更努力一点点了吗?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那么,即使你现在平凡普通,没有过人的天赋,甚至身陷逆境,你同样可以通过过量的积累创造质的飞跃,开创辉煌壮丽的人生;同时,也只有每天进步一点点,你才有可能逐渐突破现状,改变命运,而那些好高骛远,企图寻找捷径一步登天的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 为你自己读书(下)

    为你自己读书(下)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一个人的答案却是不同的,或为社会,或为父母,或为老师,或为自己……所有的这些,归结到一起,无非都是为了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有用的人,无非是为了活得更精彩、更充实。读书不仅能帮助一个人开拓前程,而且能帮助一个人成就事业。读书能使人聪明、智慧,并且能使人谦虚、自信,有耐心和机智,而这些都是未来成功必须要有的要素。日积月累的读书生活,是明天事业成功的关键。没有今天的勤奋渎书作为人生的保证,何来将来的辉煌业绩?读书的真正目的,实质是为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 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对年轻人来说,步入职场,接触社会的时候要面对更加多变的生存手段、感情秘密、人际交往、心态调整等,早一点知道这方面的人生智慧,就能少走一些弯路。敬敏编著的《25岁明白就晚了》就是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实用宝典,介绍各种理念,贴近社会现实,为年轻人解答一个又一个疑惑。希望每一条经验都能为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活增添光彩,每一份感悟都能为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命提升质量。
  •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通过赞美话、幽默话、拒绝话三部分阐述日常交际中口才的意义和重要性,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列举了语言的运用方法和艺术特色,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高超智慧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说话水平。书中没有过多对语言和口才知识的赘述,只是用简单实用的办法告诉我们,如何说出让人爱听的话,如何说出让人开心的话,如何说出拒绝却不伤人的话。要说好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与人交往聊天,或去办理某事,因说话的分寸、时机、言辞等,掌控得稍有不当,便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而要摆脱这种困扰的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口才学习和语言训练。
  •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西周国学的内容为“一日孝行,以亲父母;二日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论语》中也记载着孔子教育学生要把孝放在首位的事。《开宗明义》云:“君子之视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亲,不但可以忠君,而且可以延伸到一切道德领域。孝,成了修身、事君、交友、为官、临战中一切道德的根本,是“至德要道”。几千年来,孝敬父母这一美德,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陶冶了千万个杰出人物。本书节选了部分典型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
热门推荐
  • 战国无双之信长的野望

    战国无双之信长的野望

    本作品不是外国的真正历史,望各位看到本文的读者千万不要记住1582年以后的本书内容,因为自从本能寺之变以后,织田信长连骨头都没剩下,所以我们姑且认为他是阵亡了。本书是从1582年开始,本书就完成了从真实历史向架空历史的转变,废话不多说,开始讲述。对于1582年以前的历史,虽然时间和顺序上做了一些调整,好歹书中所述的地区那个时候是真正存在的。
  • 嫡女傻妻:王爷请下榻

    嫡女傻妻:王爷请下榻

    一朝穿越,直接被一个王爷给缠上了。明明是一个傻子,却玩转后院,让所有的人对她敬而远之。“嘿,小弟弟,我要的是男人,不是无赖!”某女看着死缠烂打的黏着自己的男人,仰天长叹:老天,我是有洁癖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弦诗集

    七弦诗集

    人心中有七根情弦,这是多么丰富的情感世界。拨动心中的情弦,能演奏出多么丰富美妙的诗篇。《七弦诗集》里的诗作以美妙的情思,真实的情感,饱满的热情,将你带入诗情画意之境。带你感悟生命,感悟人生,感受真实的人性,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诗集共有九十多首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或言志、或抒怀。诗歌形式多样,有古体诗,现代诗。古体诗以格律诗为主。现代诗有组诗,散文诗,连作等。表现手法多变,语言凝炼,有时代感。诗作是作者几十年文学积淀的智慧结晶。是最真实,最宝贵的内心世界呈现,愿你喜欢。
  • 微光栀子花

    微光栀子花

    韩墨,长相帅气性格阳光的机智少年。冉筱若,天然呆却不失霸气的领家女孩。青梅竹马的他们,几年前分离却又再次重逢。可谁知,这次的重逢,却是有人故意而为,这个人,是网络上著名的网红——玫瑰怜。这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想要利益?还是财富?
  •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的终结。这部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浪漫喜剧的形式,再次讴歌了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谊的美好理想,表现了生活之美、爱情之美。
  • 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小白一生

    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小白一生

    身边的所有事情她都想去保护,她是傻吗?她只是还没有遇见他!她把自己保护的很好,她可以承受所有的事情。但是当她遇见了一个人之后,她发现自己终于可以卸下重负。他愿意给她温暖,让她简简单单的做一只小白。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心提炼了90条富含哲理的人生经验,从道德修养、处世方法、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寓意深远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向人们阐释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心灵得陶冶,领悟成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航向。
  • 武道弑神

    武道弑神

    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青年方烈,穿越到中土世界,这是以武为尊的世界,这是修行者的世界;既然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便要世人都知道我的存在,天要压我,我便破天,地要欺我,我便崩地,神要辱我,我便弑神!且看我如何以凡人武道,弑神!大丈夫生在世间,定要争夺那世界第一,定要世人念我,忆我,尊我!未来的某一天,方烈携无上神威,冲破世界壁垒,打通时空通道,离开世界已千万载,世人仍然不忘,直道:“音容宛在,永别难忘!!!”请大家相信武道弑神,相信承天武歌,让我们揭开一个波浪壮阔的世界!让我们纵横世间,让我们一起畅想心中所思,所念,所忆!让我们一起在书中世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让我们在书中的世界,磨平生活中的所有不愉快!
  • 呓语惊醒梦中人

    呓语惊醒梦中人

    这些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梦,跟神秘学无关,零零碎碎记录了有两年,仍在记录之中,有些跟现实串成了可以写下的故事,有些跟现实交汇成无法分别的沉浸.黑暗的光明的真挚的的荒唐的压抑的释放的、真的假的,信到不敢再信不信到无法克制去信,却都是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