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4600000006

第6章 碑帖与民间书法

1

清代以来,帖学与碑学争论不绝。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帖,什么是碑?

其实是两者纠缠在一起,看似容易分类,实则难辨难解。

帖的原义据《辞源》中所说:“帖,以帛作书,书于帛者曰帖。”在隋唐时,帛书尚未绝迹,其时凡属写字的小件,皆称之为帖。现在帛早以为纸所替代,帛书已经退出历史。如是,我们就会比较清楚地了解,帖的本义是指写在帛或纸上的书法真迹。当代印刷技术高度发达,通过影印、彩印,我们看到历代墨宝原貌已经不难,这在二百年前就难以想象的。

碑最初是竖在地上的石头,碑分有字无字。武则天墓前矗有为无字碑。书法中的碑是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其涵盖的范围包括秦代的刻石,汉代的摩崖、题刻,以及六朝、隋唐的墓志等,比较正式正规。从文字风格来说,碑上篆书、隶书、楷书较多,也有一些行楷,但真正的行书和草书极少。

现在问题就来了。古代纸帛上的书迹,即帖的留存、流传、临写,也需要刻石拓印。像宋代的《淳化阁帖》这一官方国家书法工程,先把名家真迹刻到木板上,再进行拓印,装裱成册,供人临习。如清代有《三希堂法帖》等。这些上石的帖除楷书外,还有简札,所以有大量的行草小楷,与碑相比,字形书风就要丰富得多。由于木板极易损坏,后人就把《淳化阁帖》也摩刻上石,所以很多“帖”,实际上也是从碑上拓印的,也可说是碑。

真的碑帖难分了吗?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即使同是刻在石上的文,也可以分为两种:

碑是用朱砂写在石上(书丹)刻成,北朝一些碑刻甚至不用书丹直接奏刀,像《龙门二十品》中的一些作品,它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石上的文字。因刀法不同,与书丹原迹或有所出入,同时也可能融入了刻工的一些发挥和创造。

而帖必须忠于原作,通过摹勒上石,先用薄纸描摹下来,再覆在石上,刀工极细,力求刻成后效果与原作毕肖。因此好的刻本,仅下原作一等。但因一代一代,书生众多,都要临帖写字,名帖刻石风化损坏严重,或经多次翻刻,去真迹已远。但好的刻本,仍然弥足珍贵。前些年上海博物馆曾从国外高价购回《宋拓淳化阁帖》[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原为美国安思远所藏,其中卷六、七、八三册经宋贾似道、元赵孟頫,明末孙承泽,清安歧、钱樾、李宗瀚,民国李瑞清、周湘云、蒋祖诒、吴普心等收藏。据考证三本为宋原刻真本。],即是一例。

但依然有一些不易区分。唐初就已有行书入碑。如果我们可以认定现存长沙岳麓山的李邕行书《麓山寺碑》还是碑的话,像唐僧人怀仁《集王字圣教序》,则是为了保存王羲之的真迹而立碑,刻工精细;此外,禇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神策军碑》也都保留了原作的神貌,可以说既是碑,也是帖。

一般地说,碑和帖都需要广泛地临写,特别是一些名碑名帖。但由于学书者爱好的不同,所受碑帖的影响有异,或者学书的路径有别,最后自己“创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受帖影响大的会有“书卷气”,从碑、摩崖、钟鼎文得力大的,会有“金石气”——这也构成了中国二千年来书风绵绵不绝的基本格调。

2

近百年来,由于考古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简帛,还有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保存了大量汉唐时期古人的书迹,给我们研究汉字书写的流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料。历代事实上都有简帛等出土,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中的发现,应该说是20世纪书法史上的大事。

由于这些书法者多无名,还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因此有研究把它们称作“民间书法”,作者是否真正是民间人士还可以讨论。

或许受浮躁的学术及社会风气影响,以新发现的民间书法,来贬低颠覆传统的书法理论,否定书法历史在书坛大行,这应该引起注意。

首先,是全盘彻底否定帖学。

华东师大博导沃兴华教授断定,至清代,以二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在笼罩书坛一千多年之后,“终于山穷水尽,一蹶不振”了。他“从表现形式上分析,帖学大坏的原因是一味求圆。帖学末流形而上学地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锋起笔,和‘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回锋收笔误解成封闭式的藏头护尾,在线条两端重重按顿,如同两个圆形的句号,截止了点画的运动态势,同时把向外拓的结体也变成向心、内倾的一个圆,大圆、小圆,环环相扣,毫无张力可言,过圆的线条和过圆的结体使作品气息萎靡,神采黯然,生命的激情丧失殆尽。”“帖学大坏的原因是一味求法。”[沃兴华:《敦煌书法艺术三题》,见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史文脉篇》,633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真不知道沃教授是啥眼神,能从历代无数文人字中,看出无数个圆,而且还“大圆套小圆”来?

这种罔顾事实的高论,很可能只是教授一时兴起,图个嘴爽,而不是他的视觉有问题。想想,清嘉、乾两朝的帖学四大家,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的作品——刘墉点画丰腴浑厚,用笔平淡舒缓;梁同书90岁还能作蝇头小楷,他擅长行书,运笔流转纯熟,书风俊迈洒脱;王文治善用淡墨,萧疏秀逸;翁方纲长于草书、楷书,结体稳健,笔沉墨重。哪个人书法是“大圆套小圆”的?

比如,当时梁同书的名声就远播海内外。日本、朝鲜等国都出重金求购。当时的日本王子爱好书法,就将自己的书法托商船带来,请他评定。东南一带士大夫的碑版和道观寺庙的匾额,他总是有求必应,而地方长官请他写字,却往往几年不见回音。此外,钱沣、汪士鋐、张裕钊等名家,都有各自的面貌。更有江苏金坛书家蒋衡(1672—1743),喜好游历,15岁从《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学书,后足迹达半个中国,到处访碑问帖,获得不少唐宋以来著名法帖,并临摹了300余种,集录为《拙存堂临帖》,也获得了很大成功,书法扬名大江南北。——由此看来,到清代“帖学大坏”,二王书风“山穷水尽,一蹶不振”这个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平心而论,清代书风总体偏弱,是因为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力推赵孟頫和董其昌,上有所好,朝野人士群起而效之。另外,清代政治文化环境也比较严酷,屡兴文字狱,文人噤若寒蝉,专事书法小技,难有作为。直至晚清碑学的兴起,书坛万马齐喑的局面才被打破。无论是蒋衡还是邓石如,都是布衣终老,还有“扬州八怪”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体制外书学,思想的约束还是要少得多。

沃兴华手拿“一味求圆”“一味求法”两顶帽子,一再把“帖学大坏”的时间往前提,他说:“宋以后,一味求圆和一味求法的理论与实践将帖学推上了绝路。针对病入膏肓的帖学,晚清书家以碑学救之,然而碑与帖在书写工具及用笔、结体、章法、风格方面都大相径庭,相互间缺少沟通,因此很难奏效。”在他看来,中国书法的衰绝在元明时期就已开始,至清代即差不多“气绝”了。他提出:“要改良帖学,最对症的药还是敦煌遗书。”“立足于历史与当今民间书法的基础之上”,去另造一个书法高峰。[沃兴华:《敦煌书法艺术三题》,见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史文脉篇》,637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沃教授此番高论,显然是不客观的,也缺乏起码正确的历史观。两千年来,帖学与碑学共同组成了我国书法浩荡的主流,如按教授的作派,舍本求末,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和优秀传统,将会被糟塌殆尽。

中国书法的衰落应该是在近现代,首先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进入当代更是因为打字和电脑的普及,毛笔书写退出了应用,日常用手和笔写字的人大大减少。如果是气绝,就不是改良,而是抢救的问题——因此书法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正当时。作为文化遗产来说,最主要的前提是保护和传承,而非全盘否定和挞伐,我想这点应该没有异议。

未必是大道之后的归真。沃华兴“对历史上的文人书法不再抱有一丝好感”。至于他开出的“敦煌遗书”这一书法的“西北偏方”,有没有功效?还不好说。至少在旁人看来,对于服用此方后沃教授的“野蛮书风”,评价并不高。

书法研究者姜寿田说:“沃兴华对民间书法的取向则不无偏狭,他几乎心无旁鹜地全身投入到敦煌书法,而较少对其他类别的非自觉书法发生兴趣,至于文人书法,沃兴华更是唯恐避之不及。”“在创作中几乎原生态地照搬敦煌书法并肆意渲染敦煌书法中的丑拙、怪诞和非理性。”“他将敦煌书法中的变态推向极致,扭曲变形,复合牵连,冲破一切法度和秩序,用笔中锋原则和书写性被彻底弃置,破锋、拖锋、散毫无所不用其极。沃兴华似乎要彻底解构汉字的常规审美形态,打散汉字,以极度变形来重建书法审美秩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关系’。因而,自我情感成为想象成为书法创作的最高原则。”[姜寿田. 《现代书法家批评》,238页,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可见“创新”虽无把握,立异却有决心,不管它是否还是书法。

如是,我们便明白了,沃兴华所谓的“意临”,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虚幻的“想象”中进行的。以民间书法的名义进行“打散汉字”的破坏性努力,于书法是极其有害的,况且他还是以此为业。

3

需要研究一下“民间书法”的含义。

如果搞明白了“民间书法”,也就懂得了“敦煌遗书”的属性。

民间从本义上来说,是相对于官方而言,而不是“文人”。汉字的属性通常表现为音、形和义。那么,官方书法,应首先体现在与官方有关的社会普遍应用的文字书写上。如公文、告示、典籍(包括佛经)抄写、科举、教育和应试、立于庙堂的碑刻等等。由是我们知道,像出土于甲渠侯遗址的“居延汉简”,其实不是民间书法,而主要还是不太正式的“官方书法”。

“民间书法”应是私人的、小众的、家庭和友人之间的,包括那些手札和草稿。而文人是社会的一个阶层或群体,如商人、官人、农人、军人等。在古代,能够写字的都是有文化的,“文人书法”有约定俗成,大约是指字里行间透出的书卷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二王的一些法帖,无论是叙事记景,书信往返,也多是民间性质。

其实,民间书法,应该指的是无名书家,或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或匠人的书作。在汉、两晋和唐代,相较于达官显贵出身的书家,应是社会中下层的“平民书”。虽然其书迹参差不齐——这也与他们生存年代和生活状态相仿佛,但其中不乏佳作,有以往未见的大胆笔墨技法。

古人把书法按神、妙、能区别,虽然列入这三档的书家和作品未必全面、精到、准确。应该说,能入品的,都有相当的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还有大量不入流的。“不入流”者主要为民间或官方的日常书写。试想一下,在人人“拿笔作刀枪”的“文革”时期,不说内容,满街的大字报,有几张在文字书写上稍有可观?

为了写这本书,在书法的世界封关锁山,寻微发幽。已逝的岁月薄雾如纱,可夜暗中总有星光闪耀。

晚上写了一会儿,读二王杂帖,再观《王居士砖塔铭》。

砖塔铭作者是敬客,姓敬名客。初唐人,生平不详,书上说他是无名书家。我想在当时地方上,敬客应该还是小有名气的,否则王居士身后不会请他写。在唐代,请人写墓志铭需要不少花费,特别是请名家高手。据说有人生前就吩咐家人,将所有田产都赠于白居易,请他留下墨宝,以留名千古——从现在出土的两晋、隋唐墓志看,古人也确有远见,后世字能留名亦能留。从书法成就看,《崔敬邑墓志》、《张黑女墓志》等都相当高妙。崔敬邑、张玄等人生前显赫,死后也不寂寞。不管魂归何处,至少其名借无名书家的墓志而存。王居士家境贫寒,自然请不起大家名人,但敬客这个无名书家,出手同样不俗。其笔势近乎虞世南、褚遂良,但又较虞、褚简顺,结构平稳,变化较少,不如虞、褚两家书法变化多而微妙,因而也显得更古朴一些。敬客所书字体清朗流美、婉约秀丽,只是骨力稍弱。因为生平不详,就很难断定虞、褚字体是否是当时流行的书风,还是敬客学过虞、褚的笔法?据说,有人从《王居士砖塔铭》入手,追踪虞、褚二家书风源流。

写到这里时,我忽然想起少年时,在家乡县城的邮局门口,有一个老先生,一桌一凳,一方砚两支毛笔,立一块纸牌“代写书信”,脸上常有愁苦神情。母亲尊敬地叫他金先生。他原是师范学校教员,解放后可能成分出身等原因,丢了工作。那时很多农民不识字,口述信的内容,金先生记,然后再念给他们听,问是不是这个意思,折好,放进信封,贴上8分钱的邮票,教农民投进邮筒。一个读书人沦落到街头代写书信谋生,收入微薄不说,尊严也无从谈起。我在旁边偷偷看过金先生写的,字不错。如果这些人有书迹留下,也应算作“民间书法”罢。

几年前,有山西朋友见我爱书法,特地带来一册手抄戏文的残卷,大约是民国时期的。平心而论,字差强人意,但对研究民间戏曲,可能还有点用处。我想,无论是碑、帖,还是对待来自民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读书人、艺人和工匠的书迹,都不能轻慢,它们都有价值,也各有特色。是他们共同的书写——不管是为了谋生,还是习惯和喜爱,组成了书法延绵千年的壮阔长河。

同类推荐
  • 中国画论大辞典

    中国画论大辞典

    本书系介绍和研究中国画论,供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日常检索用的大型专业工具书。共收有古今词条3000余条。作为科研项目,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也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全书共分中国画名词术语篇、中国画论词句篇、中国画论作者篇和中国画论著述及其有关著述篇。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音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 课外雅致生活-莫奈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莫奈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为切入点,建立了高校艺术学学科综合评价的总体框架。本书的研究成果,为提升高校艺术学科竞争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热门推荐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我一重生就被灭了门

    我一重生就被灭了门

    我是因为死了才重生的怎么重生以后还要被灭门啊?不周大陆,万里河山掌太古神器,修旷世之法,立苍生宏愿弱肉强食的世界,我偏要做堂堂正正的英雄!
  • 为火

    为火

    这世上,并不是实力强大的人,才能做强大的事儿。火的力量,就是星星之点,便可燎原……(签不签约无所谓,对我来说过审就是成功,我只是想讲完一个自己构思了许久的故事,大家伙看着开心就好。)
  • 圣女太调皮

    圣女太调皮

    她,法力高强,为他甘愿隐藏法力,入王宫做最低级的侍女,可是,时隔不久,他要结婚,新娘却不是她……。。。千万千万不要被第一段沉重的气氛给欺骗了,其实这是一篇比较欢脱的文啦~~来个小日常^_^:“国王陛下,圣女大人她又去邻国找思怡公主了!”“别管,随她去吧。”/云淡风轻/“国王陛下,圣女大人她……她又不见了!!”“算了,反正我也管不着。”/温怒/“国,国王陛下……”“又怎么了?!”“圣,圣女大人她,她和她的侍女‘私奔’了!!!”“抓回来!”/震怒/好了,最后说一句,有些事情并不想你所看到的、你所想的那样的美好。
  • tfboys只因遇见你

    tfboys只因遇见你

    男主和女主因为小时候一起玩耍,而产生了好感。女主为了快点赶到男主的生日会场,而出了一场车祸,女主差点因为这场车祸而死,还好只是丧失了记忆,女主的爸爸妈妈知道以后,为了不让男主找到女主,女主就搬家了。可女主的爸妈没有想到长大之后她们竟爱上了他们,她们的爸妈会同意他们在一起吗?
  •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优秀品质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优秀品质

    优秀的品质是人生大厦的基石,是决定人生成败的终极力量。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好必要的品质,打好基础,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宽广、更远大。本书深入阐述了30种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帮助青少年在成长中塑造和完善自我,建立属于自己的品质体系,以优秀的品质成就卓越人生。
  • 九堺异闻调查簿

    九堺异闻调查簿

    五百多年前,被称为“雾魇”的残忍怪物自混沌海而来,席卷整个九堺。九堺生灵在雾魇面前不堪一击,濒临灭绝。就在人们以为不再会有希望的时候,被称为“御灵师”的异能者们,再次把雾魇赶回了混沌海岸。由此,拉开了长达五百余年,御灵师与雾魇的拉锯战争。作为普通人类出生的少年西辰,在故乡一夕惨变之后,意外获得了御灵师的能力,并拜入名师门下得以修行。一夕出关,知道自己经历不同寻常的西辰,原本想要低调行事,却不知为何身边意外状况频发。追杀、试探、阴谋,多方势力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小小的少年。失踪的孩子,冥蛇的传说,诡秘的祭祀,暗中的手推动着西辰去探寻事件的种种真相。“看来,是没有办法继续低调下去了。”
  • 学霸也想打职业

    学霸也想打职业

    想知道开黑的时候怎么开上帝视角吗?进来看看吧,也许我能帮到你。PS:因为是玩数据流的,而且以团队为主,可能会出现数据和实际不符合的情况,但出入不会太大,希望不要太较真。
  • 夏眠无期

    夏眠无期

    一个简短的故事,也许不会打动任何人,但也许会有人因此落泪。
  • 末世之猎杀怪物

    末世之猎杀怪物

    病毒爆发,全球变异,怪物横行,我该如何在怪物的夹缝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