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34

第34章 东土法慧——佛教在中国的发展(1)

佛教发生、发展于印度,传到中国后,必然存在如何融入到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理论活动中去的问题。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有一种张力:后者要用固有的文化观念同化前者,前者又要用它的独特元素改变后者。两者的交互作用塑造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形态。根据中国人对佛教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的高低,冯友兰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分成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格义,第二阶段称为教门,第三阶段称为宗门。格义是指用中国人的原有的哲学概念去解释佛教哲学的阶段;教门是指中国僧人根据自己对佛教经典的理解而创教的阶段;而宗门则是指禅宗,它不信一切佛经,认为人的心就是佛。

格义

在魏晋时期的思想界中,一般人都认为玄学与佛学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它们的概念可以互相换用,它们的语言可以互相翻译。

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最初它的深奥教义或理论是不为人知的。我们知道,后来基督教打动东方异教徒的,不是圣奥古斯丁或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巨著,也不是蓝眼睛红头发鹰钩鼻子的上帝的召唤,而是那些曾受到宗教裁判威吓的人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或曰“奇技淫巧”。佛教借不了科技的光,却借了迷信的空气存活下来,传播开去。那时人们完全是用看待方术的眼光来看待佛教的。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看法,大体上还停留在“灵异”和“遥感”的混沌水平上。佛祖也好,菩萨也好,如同方术宣扬的神仙一样,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一个祈福禳灾的幽灵。西汉末年的大学问家刘向,把佛经所载的佛子视为“仙者”。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楚王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佛的王爷,不过信仰并不专一,他同时也念诵黄老之言,还有余力消化符瑞图谶。在他看来,但凡能降福消灾,不妨各方神圣都拜一拜,宁可错拜一千,不可漏过一个,说不定佛教这种“方术”有什么中土未闻的偏方呢!传佛的高僧,是不可能无视这些大施主的需求的,所以像安世高这样的高人,也不得不玩弄“奇门遁甲、医方异术”的把戏,作为宏法的“方便”法门。

冯友兰认为,推动佛教的中国化进程的,并非高高在上的皇权,也非民间,而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他们将佛教引进文化领域并深化为佛文化人格。佛教也正是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才在汉地得到传播、伸展和日趋中国化。这其中有三国时期的朱士行,他是第一个去西域取经学法的中国僧人;还有东晋的法显,他历尽千辛万苦,去印度取回真经。但是,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地接受佛教的契机,则是在魏晋时代老庄玄学兴起与流行的时候。

魏晋的知识分子多有傲然独得、胸襟洒脱、超然物外的生命情调与宇宙情怀。他们尤好老庄的任诞、自适与无拘无束,对《周易》、《老子》、《庄子》品之不绝,谈之不厌。在这时期,佛家的般若学已被名僧竺兰等以道家哲学术语译成汉文,这极富玄学意味的空宗经典,无疑受到了魏晋知识分子的青睐和认同,乃至很快形成了佛道互补的格义之学。

所谓的“格义”,也就是用中国原有的哲学术语来翻译或讲解外来的佛教著作。冯友兰指出,佛教正是通过格义的方式被中国知识分子所理解和接受的。魏晋时期宣讲佛教的人发现,《般若经》的谈空说法与老庄道家的谈玄论道非常相似,于是就用道家的空、有、无、道这些术语来译《般若经》,从而形成魏晋时期所特有的“格义”之学。《高僧传》说,佛学大家慧远向听众讲佛学“实相义”,说得唇焦舌躁,听众也焦头烂额,不但不曾开悟,反倒转增迷惑。慧远料想众人熟读《庄子》,就引庄子的义理做说明,果然,众人闻言大悟(或装做大悟)。在当时的思想界,一般都认为老庄道家与佛学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它们的概念可以互相通用,它们的语言可以互相翻译。冯友兰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严复就是用格义的方法翻译了西方文化书籍,这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开拓性的尝试。

历来讲“格义”的哲学史家,只把它视作社会、历史现象,未能深究其心理认知根源。格义的现象,之所以一再重现,实是由我们人类的思维认知结构造成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是由“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和机制推动的。一个刚学会叫“妈妈”的婴孩,脑袋瓜里会形成一种观念:“所有的女人都是妈妈”(他当然不会这么清楚地表述出来,否则未免太早熟了)。他见到女人就叫“妈妈”的时候,那是在把新经验“同化”到旧观念中去。这样做,他的爸爸未必很不乐意,他的妈妈却可能感到不大公平,于是在别的女人面前,教小孩叫“阿姨”。日子久了,孩子就能顺应这种新经验,形成新的观念:“所有的女人都是妈妈或者阿姨。”成人正是用他当年学习“妈妈”或“阿姨”这种观念的一模一样的方式,来维护他的既有观念或接受新鲜观念的。每一套观念都构成他坐以观天的“井”,或者丈量世界的尺子。在通常情况下,他宁愿把天装进他的井口里,而不是改造或者打破水井。可见所谓的“格义”,无非是认知的“同化”过程,没一点神秘意味,如果当初佛教不这样与中国本土文化接枝,那才是见鬼的怪事。人们对佛教浸润越久,体会越深,越能认识到其中概念的意蕴非玄学所能穷尽,而是自成体系的。格义的办法,不过是像孟子所说的“嫂溺叔可援之以手”那种权宜之计,根本上佛学和玄学是有义理的隔阂的。一旦佛教羽翼丰满,“格义”的假肢就被弃而不用了。

佛教般若宗的核心问题是空有问题,当时的人认为这和玄学的有无问题是一回事。他们或用佛理来解释老庄,或用老庄来解释佛理,形成了佛教史上的六家七宗。支遁就属于其中的一派,他提出“色无自性,即色是空”的命题。“色”就是物质世界,这个世界迁流不息,成毁万变,没有长住不坏的东西,因而它的本性是空。然而现象界的存在是可触可感的,怎么能够“空诸所有”呢?支遁一派认为,现象界之能够被感知,是通过人为的名相,比如先有贵贱之名,才有贵贱之实。假若不生起感知活动,那么名言和现象就“空”了。支遁认为,佛家之“空”就是道家之“无”,他用佛家“空”、“有”观念去注解《庄子》,与名士向秀、郭象的《庄子注》一道,名重一时。据说,支遁在洛阳的白马寺不仅讲《般若经》,而且也常常宣讲《庄子》,听众中既有和尚也有名士,名士们起初瞧不起他,后来听他宣讲《庄子·逍遥游》,卓然标新理、立异义,言诸贤之所未尽,这才倾倒折服。谢安、王羲之等江左名流,都对支遁的妙才叹赏不置。

不过像支遁这类名僧,大概由于禀赋和性格倾向的缘故,对佛学的兴趣实高于佛教,因之虽然义理精熟,辩才无碍,在宗教修行上却未曾下过苦工夫。支遁有一次打算买下一座山作为隐居之所,这和地主的买田置地有什么两样呢?别人奉劝说:“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巢父、许由这样的大隐士,但求避人避世,随处而安,何尝“买山而隐”!支遁听了也觉得不妥,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与支遁同时的竺法深,也混迹于名士群中。有人含讥带讽地问他:“道人何故游朱门?”竺法深大言不惭地说:“君自见朱门,贫道如游蓬户。”这话只能搪塞一时罢了,“如游蓬户”究竟“未游蓬户”。竺法深“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仰食于豪门大宅,佛家周贫济穷的慈悲心肠,到底体现在何方呢?倘若“游蓬户如游朱门”,那才见得真精神呢。

僧肇和支遁一样,是天分奇高的哲学家型僧人,其早慧、善辩和思想倾向,都有王弼之风,二十岁上下即名振关辅。他是山西人,原来家里很穷,靠给别人抄书维持生活。在抄书之中,他看了很多书。他早年喜欢老庄,可是他认为,总有些根本问题,老庄没有讲透。后来他看见《维摩诘所说经》的译本,非常高兴,他跟随当时的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学佛,成为鸠摩罗什的大弟子之一,也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倾向于独立思考的人物。他写了几篇论文,后人辑成一集,称为《肇论》。其中有一篇叫《不真空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缘会而生,缘离而灭。缘就是条件,是事物生成需要的各种条件。需要的条件都完备了,那个事物才生出来;如果条件不完备,那个东西就灭了。所以,一切事物都虚幻不实,所以是空。僧肇认为,不真故空,这是佛家哲学的空之本来意思,与道家讲的无含义不同。因为道家并不否认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他们讲的无侧重于人的主观的心灵境界,并不就现实的事物而言。空是“非有非无”的,譬如电影人物,不能执为实有,也不可化为虚无。僧肇认为这个空是“诸法实相”,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佛学所讲的就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

僧肇又作《物不迁论》,进一步说明事物变化之为假象。这篇论文开头说:一般人都认为,人和事物都经常在流动变化之中,但是他不以之为然,他认为一切事物既不流动也不变化。何以见得?僧肇有一句话说:“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就是说,山间的烟岚锁住了峰腰而常静,江河里的波涛竞注而不流,田野里的烟尘翻飞飘舞而不动,日月在天空随时间变迁而不周行。事物既不流动也不变,又有什么奇怪的呢?照僧肇的这个说法,一切事物,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好像是一部没有放映的电影片子。在没有放映的时候,一个大动作都分成许多小动作,开始都是不动的。这就叫“物不迁”。

僧肇《不真空论》说,任何事物都是生灭,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一个大生灭中有无数个小生灭,前一个小生灭并不来到现在,现在的小生灭和以前的小生灭,貌似而实异。《物不迁论》说:“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白首的梵志业已蝉蜕过无数次了,虽然黑发梵志的身量外形还依稀可辨,终究此梵志非彼梵志也。僧肇用这个故事说明,人和事物时时刻刻都在生灭之中,可见人和事物都不是真实的。

僧肇所讲的“不真空论”,反映的是以《金刚经》为主的部分佛教经典所宣扬的般若思想。从《金刚经》的二十七个主题来看,般若思想不外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所谓“性空”,即佛所说的“诸法无我”: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但空不同于虚无,法虽然自性空,假有的现象仍是有,即所谓的“幻有”。“幻有”含有双重意思:(一)幻有并非无有,只是相对于实有来说,它是非实在的;(二)幻有并非凭空而现,它的产生是有条件(因缘)的。所以般若思想是由一对范畴即性空与幻有构成的,不能片面地执其一端。《金刚经》将这个道理总结为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冯友兰认为,僧肇讲“不真故空”(或者说“性空幻有”),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求得人生的解脱。佛教认为现象是“幻有”,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普通人由于“无明”而不懂得这个道理,常常把现象世界执著为实有。正是由于这个“执”,众生才产生迷妄颠倒的想法,对这个世界形成虚妄的认识,种种痛苦和烦恼亦随之而生。不过谈“空”容易,行“空”实难。从生存条件来看,太监应该是最方便潇然出尘的:色欲断除了,子孙断绝了,生前身后名抹杀不了大质有亏的耻辱了,然而他(她?它?)们争权夺利之心竟然变本加厉了。那么和尚尼姑躲进庙里庵里,肉身尚存,虽然号称“遁入空门”,可是见“空”行“空”究竟有几分胜算呢?几十百号人群居杂处,恐怕权力规则的作用,尤猛于世途。佛教毕竟不是单纯的哲学,只求义理的圆融就够了;它必须抬出几位高僧大德,作为其教义的“见证人”,表明它的救心救世之方,并非龙涎凤卵一类东西。在这方面,佛教的业绩并不让人满意,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狠揭一些“高僧”的疮疤,也是不为无据的。但在格义时期,道安、慧远师徒,无论如何不能不许之为真正入了“空”门的高僧。慧远隐居庐山,三十年不下山半步,岂是“如游蓬户”者流所可望其项背?

教门

南北朝以后,佛教中分成许多宗派。每一派中都有它的祖师,各立山头,互相批评。每一个宗派都信奉佛教的一种经典作为他的教义,这表示中国的佛教和佛学已经脱离了“格义”的阶段,进入了独立自主的阶段。

在南北朝时期,与政治上的南北分裂相应,佛教也形成南北不同的学风。大体上说,北方倾向于修持、实践,这种修习禅观,是汉以来的一贯传统;南方则倾向于教义的思辨,这当然与晋室东迁、玄风南移有关。所以汤用彤先生说:“三玄兴于晋代,而般若之学盛行;清谈盛于梁陈,而三论再起。”三论宗可以说是对晋代般若学的一个总结。隋唐南北统一之后,佛教也要求南北会通。第一个应运而生、统会南北佛学特色的宗派,是智頠创立的天台宗。随后,玄奘创唯识宗,法藏立华严宗。这一时期,大师代出,新论滋盛,冯友兰称之为中国佛教的“教门”时期。

同类推荐
  • 巨天中说易经

    巨天中说易经

    中国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智慧熏染着我们中华东方文明的本色。因为人的成败营谋与易经人文交织并行的历史,人的智思与智慧砺炼在人生谋取成功的过程中,参照和借鉴易经智慧,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人士协引其事业方向的重要温习和修炼。本书以成功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中外事例,把深奥的易经古文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化解人生和管理中的诸多困惑。
  • 幸福的哲学

    幸福的哲学

    "这本书是周国平1996-2012年,数十载间,慢慢沉淀下来,对世界的智慧思考。一本全新的力作,哲学入门的桥梁书。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幸福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一本让你从平时过的具体日子和做的具体事情里面跳出来。放下社会的身份,回到人这个原点,去思考作为一个人所面对的问题。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学说,从一个小“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作者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 禅释庄子

    禅释庄子

    《禅释庄子》以庄子内七篇文章切入,阐释庄子独特的生命哲学。本所呈现的例子,皆是生活中寻常小事,但稍证恬,便会让我们的心离庄子近一些。《禅释庄子》旨在化解现代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助世人修出庄心禅性,让整日奔波的人心生净土,让内心迷惘的人渡过心灵的苦海,回归自性的灵山,教导世人“我执”,从认识生命到改善生命,充分享受庄禅的超出与洒脱。在《禅释庄子》中,作者尝试了从生命哲学解读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述了庄子与世道那种微妙的张力,在这种精细的感悟中勾勒出了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渗透了个人生命体验和感悟的学术作品。
热门推荐
  • 现代工商管理

    现代工商管理

    本书从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与文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企业资源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阴阳搜神师

    阴阳搜神师

    在这地域分明的世界,人们平平安安的过了很多年。最终被吸血鬼所制造的鬼怪打破了这一平静。目睹家人死去,看见无数丑恶的脸,最后连她哥哥也被杀害的雨聆该怎么面对?可怜人的欲望和认为用金钱买得来任何东西的认知,被灵魂束缚肉体被控制毫无意识,这是他们游戏?不,这是可恶的悲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少年时代

    重生少年时代

    高考前夕,来自农村的少秋为了省下几十块钱,在网吧睡了一夜,第二天,错过了高考,错过了自己的一生。十年后,少秋穷困潦倒,对着祖坟发泄心中的不甘,就在此时,祖坟上竟然扬起一阵青烟,然后,少秋就穿越了,回到了十年前,回到了他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qq群:423803053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若花开如初

    若花开如初

    五年后,夕月再次回到了中国——她的故乡。她从没有想过自己会离开这里,还是带着碎了的心一起离开。有些事,不经意也会想起;有些回忆,白发苍苍也无法忘记;有些伤口,别人永远看不见,因为它就在你的心里深藏!这段感情她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已经经历了一次她不想再有第二次了。
  • 池爷家小祖宗路子超野

    池爷家小祖宗路子超野

    在酒吧邂逅了一个恶魔少爷,不仅贡献了自己的初吻,还让夏雪梨的生活从此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大转变。“小学生,过来给我捏捏肩。”“小学生,过来给我捶捶腿。”“小学生,过来给我暖暖床。”小雪梨脸一红,“池辰野,你大爷的,谁给你暖床啊!”没想到某大少爷脸不红心不跳地将她抵靠在墙壁,“当然是你啊。”
  • Dreams

    Drea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此刻零时已至

    此刻零时已至

    “一维的奇点诞生了二维的神明,二维的神明创造了多维的宇宙。。。”-《众神创世纪》宇宙历65766年
  • 咒术之路

    咒术之路

    “我要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咒术师!”韩飞站在山顶,仰天大吼道。
  • 重生后我成了娇弱小白花

    重生后我成了娇弱小白花

    “我的艺术是——爆炸!”末世女王肖宁在死之前沙雕了一把,于是就被贼老天丢到了缺衣少食的年代。重生后,女汉子肖宁摇身一变可软可萌小萝莉,从此她有了一个新身份,下乡女知青高筱曼。重活一世,原本想着将独身主义发扬光大,谁料到早已被一只病娇腹黑给盯上。“齐景珩!有话好好说,别过来!好歹你的小命两辈子都是老娘我救的!”“所以我要以身相许呀,曼曼,你以为你跑得掉吗?”卧槽!你丫的还要不要脸!高筱曼欲哭无泪,自己怎么又被缠上了呢!重生宠文,身心干净,1V1上辈子是你,这辈子依旧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