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0800000006

第6章 苏州弹词:说噱弹唱的艺术(2)

马如飞少年时,多读诗书,后来进入官衙,充当书吏,他的父亲去世后,家境清寒,马如飞改承先业,学习评弹。向表兄桂秋荣学习弹词《珍珠塔》。当时桂秋荣在无锡说书,马如飞和桂秋荣见面后,桂秋荣竟不念师恩,对马如飞很冷淡(桂秋荣的师傅马春帆是马如飞的父亲),后来桂秋荣同意暂时先收留马如飞。桂为人很自私,每当说到紧张曲折的“关子书”时,往往找理由把马如飞派出去买东西,想以此暗中阻挠如飞学艺,如飞很气愤,欲投河自尽,幸被听众救得,并设法偷抄桂秋荣的脚本,传给了马如飞。加上马如飞文学基础深厚,发奋揣摩,悉心学习,并且以前马如飞经常聆听他父亲的《珍珠塔》,后来居然能贯串成书,没有多久,马如飞就可以登台献艺了,他良好的唱腔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

在唱腔上,马如飞一改当时用“俞调”弹唱《珍珠塔》。他吸收了“花鼓腔”及“东乡调”,凭丹田之功,用本嗓唱,在音乐方面进行了改革,叠句连连,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世称“马调”。

1866年,马如飞重建“光裕社”,并任组织者,为评弹艺人的利益进行了不少斗争。

4.书坛文状元——魏钰卿

诗赞:辛苦少时习艺难,投师几度为求全。冰弦一泻成千里,马调今朝赖魏传。

魏钰卿(1879年—1946年),江苏无锡玉祁人,26岁时投师马如飞的弟子姚文卿。魏钰卿聪明好学,书艺猛进,没有多久就离师放单档。此时魏钰卿还没有抄全《珍珠塔》的脚本,有一次,魏钰卿未经姚文卿许可,将《珍珠塔》脚本带至浒墅关抄录。姚听说以后,即命他的儿子如卿赶至浒墅关,将脚本收回。因为如卿书艺不及魏钰卿,为了如卿日后生计着想,姚文卿才处处对魏钰卿保留,但这也激发了魏钰卿今后的发奋。

1908年魏在浙江嘉善演出,偶然从钟柏亭那里得到他的哥哥钟柏泉珍藏的马如飞《珍珠塔》抄本(柏泉也是马如飞的弟子),魏钰卿很想得到这份抄本,钟柏亭的交换条件是魏钰卿收柏亭之子钟笑侬(蒋月泉的第一个老师)为徒,从而魏补全了从“二进花园”到“打三不孝”的《珍珠塔》脚本。

魏钰卿之《珍珠塔》脚本,集各家之长,对书中篇子讲究平仄,主张宁可调平仄,决不让平仄为调所失。

魏钰卿对马调作了很大的发展,他的唱,咬字清晰,吐字苍劲,既保持了原来诗句的韵味,又在运腔上加强了抑扬顿挫,使节奏更活跃、明朗,给人以一泻千里之感,后人誉为“马派魏调”,有书坛“文状元”之称。后来说《珍珠塔》的响档中基本都是魏钰卿的弟子,如沈俭安、薛筱卿、魏含英等,再传弟子中有朱雪琴、周云端、陈希安、薛小飞等,并在“魏调”基础上,又创造出沈调、薛调、琴调及薛小飞唱腔。

5.现代书的先驱——朱耀祥

诗赞:“祥调”而今颇盛行,拖腔别有一番情。当年朱赵声名噪,《别风》《追韩》四座倾。

朱耀祥(1895年—1970年),苏州人,父亲朱晋卿,住在苏州汤家巷,家前挂有古彩戏法、女子苏滩招牌。14岁时拜邹洪祥为师,学变戏法,艺名朱耀祥。因酷爱评弹,19岁拜师赵筱卿,学唱《描金凤》、《大红袍》,但赵筱卿经常出码头,其徒弟都留在家,由师母传艺,赵的徒弟都以“奎”字排辈,如唐月奎、杨斌奎、程鸣奎,朱耀祥取艺名朱耀奎,出道后仍用朱耀祥挂牌。

30年代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小说,在上海新闻报上逐日连载,风靡一时。朱耀祥经亲戚饭牛介绍,准备请陆澹庵先生执笔润色,陆开始谢绝,后由朱兰庵出面,他才帮助改写(朱兰庵即姚民哀,唱《西厢》颇有名气,且富有文才,善写帮会小说,但编了几回就不写了),此时朱耀祥自己动手边写边演,首先在上海东方书场演出,后也在电台播放,很受欢迎。朱耀祥的乡谈很好,如徽州、香山、黄埭的乡谈很有起色;朱还善编写,尤其是能把当天报纸上的新闻编入书中,故业务不错。后来陆澹庵到罗春阁书场听书,觉得朱的《啼笑因缘》唱篇写得不雅,遂帮写唱词,从此朱耀祥、赵稼秋的《啼笑姻缘》一炮打响。朱赵把小说改编成弹词,开创了苏州弹词说现代书的先声,在当时,对苏州弹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

朱耀祥因从小唱过苏滩,嗓音洪亮,其唱腔平和从容,咬字清晰,拖腔很有韵味,人称“祥调”,是属马调系统,由魏调衍变而来的。

6.《玉蜻蜓》的楷模——周玉泉

诗赞:说到静功数玉泉,慢条斯理拨轻弦。《云房产子》堪称绝,别有神情未易宣。

“垂眼沉凝君即临,宛如初会在三春”,每当《玉蜻蜓·志贞描容》那旋律丰富,深厚质朴的“周调”响起时,听众便会想起周玉泉先生。

周玉泉(1897年—1974年),苏州人,6岁进私塾,16岁从师张福田,一年后放单档,弹唱《文武香球》。数年后,名声鹊起,演技日渐长进。

此时,周玉泉觉得一部书已兜不转,往往捉襟见肘,迫使他学说第二部书,经几度周折,后由叶声扬介绍,拜誉为“翡翠蜻蜓”的王子和为师学说《玉蜻蜓》。

学书须听书,周玉泉听书时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连痰也不吐,绝不漏掉一个字、一个面风,也不笔录,但当一听完书回房,他就赶紧把整回书默下,可见他的聪颖和惊人的记忆力。

《玉蜻蜓》中有《问卜》一折,为了起好算命先生何瞎子这个脚色,周玉泉除了吮吸老师王子和的营养,又向前辈艺人如著名的“瞎子”陈瑞卿、朱耀庭等请教,还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瞎子形象。有时周玉泉在台上演出时,甚至被听众误认为是瞎子,因此闹出不少笑话。

平时周玉泉到各埠说书,不少拆字算命先生停下生意,赶来听他说“何瞎子”《问卜》这回书,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1959年至1964年期间,****同志在会余之暇,多次亲临书场听周玉泉的弹唱,并给予高度评价。

7.江南铁嗓子——夏荷生

诗赞:“描王”响绝几春秋,今听余波气尚道。真假嗓音善融合,每于刚健寓温柔。

如今听过夏荷生弹唱录音的人很多,能看到夏荷生照片的人不多,见到其人的听众更寥寥无几。

夏荷生(1899年—1946年),浙江嘉善人,其父夏又梅曾开设夏厅书场,夏荷生在幼年便耳濡目染,少年时随伯父夏吟道学唱弹词,没有多久吟道病故,因而辍学。1914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学习排字,又因志趣不投而辞职,再投师钱幼卿学唱弹词《三笑》、《描金凤》。

满师后,离师放单档,说唱在江浙各埠,初露头角。夏荷生特别在说、噱、唱三方面狠下功夫,他在俞调和马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弹词名家张步云的“小阳调”,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出刚健、温柔、响弹响唱的“夏调”,深得听众赞许,被誉为江南铁嗓子——“描王”夏荷生。

据说,30年代,有一次夏荷生在上海东方书场演出《描金凤》,正值炎热酷暑,书场中还是客满,人头挤挤,汗流浃背。当时书场内还没有电风扇,夏荷生一上台,环视四周,以示定场,突然间,“哗......”阵阵风声(口技声),余音绕梁。听众犹如亲临其境,顿觉凉风习习,清凉透彻,好像身上的汗水一下子收干了,可见夏荷生的艺术魄力。

夏荷生还有着高尚的艺德,注意提携后辈,为弹词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许多弹词名家和响档,都得到夏荷生的扶持和栽培,如姚荫梅、张鉴庭、蒋月泉、杨振雄、唐耿良、徐天翔等等。

8.“塔王”——沈俭安

诗赞:藉甚当年沈薛名,电台播唱动人听。声虽哑糯琵琶托,盼然方卿唱道情。

沈俭安(1900年—1964年),又名白民,是弹词先辈沈友庭之子,苏州人,曾在光裕小学读书,未毕业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随兄沈勤安习弹词《双珠球》,因非同胞,兄弟情趣不投,改投朱兼庄门下,习《珍珠塔》,艺成后放单档,在江阴无锡一带演出。初登书坛,书艺尚未成熟,业务不佳。而后问业于魏钰卿,使其唱词、道白、平仄渗透其道,从而在弹词艺术生涯中奠定了基础。先后与师弟朱秋帆、钟笑侬拼档,至1924年始与薛筱卿拼档,在上海邑庙四美轩等书场演出,颇获好评,因而在上海站住了脚,30年代“沈薛档”已蜚声书坛,饮誉春申,有“塔王”之称。

沈俭安善于吸收各家艺术,把京剧界周信芳的表演艺术融化于评弹之中,他是坐着起脚色的,确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各种脚色演得栩栩如生,有出神入化之妙,且有活“采萍”之称。沈调是在“马调”、“魏调”的基础上,创造出行腔飘逸、婉转细腻的唱腔,沈俭安嗓音带涩,声调柔糯,很有韵味。“沈薛档”在弹词界数上乘,尤其是薛筱卿的琵琶伴奏,对弹词音乐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沈俭安的弟子很多,周云瑞、陈希安、朱雪琴等在师承沈调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风格。在色彩斑斓的评弹流派花苑里,沈俭安以自己与众不同的演唱神韵,得到了听众的喜爱。

9.“塔王”——薛筱卿

诗赞:琨弦拨处韵铿锵,叠句连连最擅场。双档昔年称“沈薛”,红花绿叶善扶将。

薛筱卿(1901年—1980年),苏州人,幼年求读于苏州光裕小学,1914年投师魏钰卿,习弹词《珍珠塔》,不久离师放单档,业务尚可。1918年底,苏州有会书,恰有先生误卯,场东无奈,商请薛筱卿垫档,筱卿随即登台,演唱《珍珠塔·翠苹告禀陈御史》,筱卿歌来精神充沛,铿锵有力,叠句频出,余音绕梁,听众为之拍手叫绝,于是薛筱卿艺名大噪。翌年与师魏钰卿拼档,使其在艺术上有更大的猛进。1924年与隔房师兄沈俭安拼档,更是牡丹绿叶相扶,相得益彰。

过去弹词演唱时,从不伴奏,但沈薛拼档后,逐渐形成了比较简单的伴奏,最后发展成伴奏紧贴唱腔,这在弹词音乐上开创了先例,并对后来的弹词伴奏与唱腔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故“闭口”琵琵转化为“开口”琵琶,实是从薛筱卿始。沈薛档在30年代已红遍书坛,己成为大响档,享有“塔王”之誉,实非偶然。

薛筱卿的唱腔是在马派魏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奏上的变化,明快清晰,爽朗铿锵,世称“薛调”。

旧上海,电台上商业竞争的广告宣传昼夜不息,沈薛业务很忙,除电台、书场中固定演出外,还奔波于各种特别演出,真是应接不暇。为了争取时间,薛筱卿独资购买了一辆“奥斯汀”汽车,自己驾驶,说书先生能有自备汽车,这在评弹艺人中是前所未有的。

10.一代宗师——徐云志

诗赞:风靡难忘《换狸猫》,老去吴侬韵尚娇。《三笑姻缘》广传授,哪家亭子耸层霄。

徐云志(1901年—1978年),苏川人,幼年进私塾读书,15岁投在谢少泉弟子夏莲生门下,学说《三笑》。16岁离师放单档,背包囊,走官塘。一部《三笑》,十几天就说完了,书场老板挖苦他说:“小先生,你真是有本事,说书赛过跑马。”此后一连几个月也没有找到让他说一档书的场子,这使徐云志意识到自己书艺很差,还需继续学习。于是,他又回到老师身边。这次徐云志更加认真,不放过老师在台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听后又一遍遍地练习。22岁时他又在唱腔上大胆革新,吸收民歌、打夯号以及各类小贩的叫卖声,逐渐形成“徐调”。一次在浙江南浔镇卜一家书场中,用“徐调”演唱《三笑·载美回苏》,此后,众说不一,有的悦“怪腔怪调”,有的说“自由调”蛮好听。但徐云志坚持唱新腔,经过一段时间磨砺,“徐调”慢慢地流传出来了。在苏州会书中,他的“徐调”得到许多听众的好评,业务也好起来了,徐云志跃跻响档行列。

1926年徐云志常到电台播送节目,此时“徐调”才正式被听客和同行承认,并风行起来。“徐调”柔软圆润,舒徐从容,故又称“糯米调”。

徐云志饮誉书坛数十年,对评弹艺术作出了显著贡献,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培养出一批弹词名家和著名演员,其中有严雪亭、王御亭、邢瑞亭、祝逸亭等30余人。

11.“蛇王”——杨仁麟

诗赞:“小阳调”究始何人?柔里带刚确动听。最是凄迷肠断处,空听合钵唤青青。

杨仁麟《哭塔》之天真、《合钵》之缠绵,堪称独步书坛,故有“蛇王”之称,与“塔王”沈薛、“描王”夏荷生并享有盛名。

杨仁麟(1906年-1983年),苏州人,本姓沈,幼年过继给舅舅杨筱亭。1914年入学,后随父杨筱亭学艺,一年后在常熟仪凤园演出,日夜场业务很好,取艺名“九龄童”,1918年与父亲拼档。16岁时离父放单档,奔波江浙沪各埠,筱亭对仁麟说:“你要穿狐开皮袍子来见我。”言下之意,艺术上要有成就,攒大钱。仁麟不负父亲的期望,十几岁便在上海站稳了脚跟。通过一个阶段实践后,他觉得自己艺术上还很不够,欲再向父亲求教,其时杨筱亭生病,无精力传授。无奈,仁麟就经常去看京戏,借鉴程砚秋唱腔中的阴面唱法。向前辈张福田学,并结合其父亲杨筱亭,本嗓与假嗓并用,多用阴面少用阳面,称之“少阳调”,又谓之“小阳调”,爽利清脆,韵味深长。

其实“小阳调”在苏州弹词史上很早就有人唱了,如早先有毛菖佩,后有张福田、张步云、杨星搓、杨筱亭等,看来只有杨筱亭把“小阳调”传了下来,其子仁麟丰富发展了“小阳调”。杨仁麟之“小阳调”被弹词界视为正宗。

同类推荐
  • 安全教育五年级(下)

    安全教育五年级(下)

    《安全教育》系列编写的是孩子安全教育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收录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等,内容新奇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可帮助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激励其奋发向上,实现人生理想。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二数学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二数学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语文课超有料: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九年级上册)

    语文课超有料: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九年级上册)

    高效语文学习课系列是由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担任顾问并作序推荐,围绕新版教材的课文篇目,同步进行相关知识的汇总、梳理、延伸、启发,帮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课文周边的国学、人文、社会、历史、科学、自然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让语文教材成为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知识海洋的钥匙。本系列具有突出的知识性、启发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并成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常备的语文课程辅助读物。
  •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该书收录了作者有代表性的作品十七篇。作为小说大家,契诃夫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或嘲弄官场人生,或调侃人生闹剧,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几乎触及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农民、教员、医生、孩子、军人、商人、地主、小公务员……契诃夫以大爱者的胸怀来包容着、理解着他笔下的人物,他准确细致地讲述着他们,同时从抒情诗的高度为他们的存在作辩护。
热门推荐
  • 异世无忧逍遥

    异世无忧逍遥

    什么是天才?无论什么战技、功法都能快速领悟,这就是天才。陆无忧意外重生到修仙界,在这个人吃人的疯狂世界,神已无力回天,就让我踏着漫天诸神的累累尸骨来普渡你们。
  • 惊世骇俗小铁人..more

    惊世骇俗小铁人..more

    一对从事特殊职业的夫妇生下了一个奇特的婴儿,首先是引起孩子父亲的猜疑,其次是谋杀.但每一次谋杀,都使婴儿增加了神奇的能力.丈夫的疏远把妻子推向别人的怀抱.孩子洞悉一切却只能装傻.人世的美与丑交织在一起,有着非同凡响的能力的孩子,在复杂的社会中会怎样生活呢?…
  • EXO姽婳大陆

    EXO姽婳大陆

    猩红的天空下站着一对年轻男女,任由雨水淋湿他们,还有跟在身后的脸色苍白的吸血鬼和阴狠的公主,他们都知道,战争一触即发……
  • 逆道狂仙

    逆道狂仙

    太和山中,山神和土地在那小声议论。“那大仙被压在山下,也有一百年了吧。整天听到他的嘶吼,让人怜悯……”“那是他命该如此,怨不得他人。听说他欺师灭祖,任意妄为,当年杀退十万天兵天将,祸害众多天仙,实属大恶神一个……”“但我看他面相,不像大家说的那般呀?”“嘘,小声点,被谁听到了可大大不妙……”
  • 5分钟家庭保健方

    5分钟家庭保健方

    本书介绍了现代家庭常用快捷的保健方法,包括环境、心理、饮食、运动等,各论介绍了各类家庭成员的日常保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等特点,阐述了各种家庭保健方法的具体应用。
  • 世间美好同赠予你

    世间美好同赠予你

    我还喜欢你,只是无话可说,更不知道该跟谁说。
  • 开启游戏人生

    开启游戏人生

    也许一场游戏,对你而言,只是一场输赢。可是,对于玩家杜幕来说,并不简单!因为他在游戏里获得的每日首胜奖励,居然是把游戏内当局所获得的经济,折合成现金,打到了自己的银行卡里面!
  • 若爱若幻

    若爱若幻

    走过半段青春,没有资格对它指指点点,就自作主张对它怀念,没有来得及观览它的一切,就遗憾中发现许些情节开始泛黄开始断片。这才想起在亦真亦幻中成长的自己,这才想起曾经梦见的未来,这才想起过去憧憬的现在。这才想起他们,她们,想起她。她也会吧。现在不会未来也会吧。未来的我们是否会仍记得现在的过去和现在,想起对过去而言的未来?那段未来,又是否平安?
  • 一叶轻舟双桨惊鸿

    一叶轻舟双桨惊鸿

    她一开始是不喜欢他的,忙于工作,根本无暇关注他这样的大男孩,更对职场恋情避之不及。但是他好像比别人都坚定和坚持,最后她的心理防线被攻破了。他却不要她了。可是他们又无止境的纠缠,到底要纠缠到什么时候?他真的就是玩弄姐姐的渣男吗?只长年纪没长恋爱经验的单纯姐姐,会输得一败涂地,还是借此成长,变成一个更成熟的人?
  • 屠苏之正魔争锋

    屠苏之正魔争锋

    屠苏,屠而后能苏也。用玄幻写武侠,用武侠写玄幻。相信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段不一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