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000000019

第19章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4)

与托尔斯泰异曲同工的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他从哲学的高度指出,把生活和艺术分开,是一种传统偏见,并提出了“完美的经验即艺术”的观点。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经验都自然而然地就是艺术了呢?当然不会如此简单。杜威所说的经验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经验有所不同,他说的是手段和目的水乳交融之后达到的一种深刻的体验。我们常常喜欢把一件活动分为手段和目的,比如说,我们从事某种职业,这被看作手段,我们通过这种职业来挣钱养家糊口,这被看作目的。如果我们并不喜欢这种职业,并不能从从事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乐趣,而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时,就造成了手段和目的的割裂,这样的体验就与艺术无缘。相反,如果我们的职业恰好与我们的兴趣一致,我们把自己的热情倾注在其中,那么,我们一边享受到了工作过程本身给我们的乐趣,同时也得以养家糊口,那么,我们的活动就上升为一种艺术。

我们的日常经验怎样才能转化为一种审美经验,转化为人生的艺术呢?杜威指出了这种转化所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强烈性、完整性和清晰性。这和我们前边介绍的托尔斯泰所说的优秀艺术品的三个特征又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么,这种转化是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非也。这种转变虽然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因为它不是一种质变,当日常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时,依然是经验,只不过它是一种达到巅峰状态的经验,一种理想状态的经验。

按照杜威的理论,这种完美的经验,就是当人们非常投入、非常热切、非常用力地去做一件事情时的经验。我与许多企业家交谈过,我曾有意问过他们,在你的经历中,最值得留恋、回味的是哪一段时光,他们中几乎没有例外也没有犹豫地告诉我,创业时期是最值得留恋和回味的,因为那时充满了对成功的渴望、充满了挑战和冒险,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去努力,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进去了。虽然那时非常艰苦、非常困难,但苦中有乐,其乐无穷。等到功成名就,一切都按部就班、顺理成章的时候,再挣钱的生意也感觉不到兴奋和激动了。我看,创业的经验就是一种审美经验,一种艺术化的生存方式。

完美的经验并不一定像企业家创业一样必须是什么大事情。不管人们干什么,不管是打扑克、下棋,还是做家务,干农活,或者与朋友聚会交谈,只要我们非常投入、非常专注地做,而且做得完美无缺,绝对不是敷衍了事,不是被迫而为,不带任何勉强和机械,这种经验就堪称完美,就能进入艺术的境界。

在写到这章的时候,正值奥运会在悉尼举行,我看到每当运动员经过紧张的拼搏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的时候,有的热泪奔流,有的大喊一声,主持人白岩松的解说也是那么充满激情,这时,我的热泪总是抑制不住地夺眶而出。我觉得,这种兴奋,这种激动,正是由运动员比赛时创造的那种审美经验和人生艺术所激发出来的,正是生活艺术的魅力所在。

我们今天常说敬业,敬业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在手艺人中间,最高的评价是:“他做的一手绝活!”那就是说,他的技艺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巅峰状态。

有这样一位老人,修鞋的质量达到了极致。后来,这位老人眼睛有点花了,尽管他的手艺还是相当出色,但他却收起了自己的摊子。对此,老人只有一句话的解释:现在做的活已经不能叫“活”了。

这位老人是把修鞋当作一种艺术来崇拜,就像一位大画家、大作家宁可罢笔也不愿滥竽充数一样,他不愿让不完美的“活儿”出在他的手下。任何艺术到了一定境界,就会产生一种令人敬畏的神圣感,修鞋也不例外。

文明在给人带来舒适和方便的同时,总是在压抑着人的真实而自然的存在,从而阻碍人们获得自己的审美经验,阻碍着生活的艺术化。想一想,我们有多少时候想畅快地笑,痛快地哭,但我们为了不失态,只好把内心的悲欢强压下去;有多少时候,我们想尽我们的性情做一些我们乐于做的事情,但我们害怕违背了社会的习俗,只好放弃我们的念头。反之,我们更多的时候却是违心地做我们不情愿做的事情。于是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于是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留下了太多的空白,背上了太沉重的包袱,充满了太强烈的恐怖。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种压抑而使自己的经验升华为艺术呢?杜威的回答是:不要拒绝人的内在的自然,而是释放它;不要因为受到内在自然的操纵而感到不安,而应该十分欣悦地接纳它、珍惜它,并让它达到对它自身的欣赏和赞美。

我们常常说:“生活需要艺术。”杜威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种说法是把生活和艺术割裂开来。因为当生活变得美好和酣畅淋漓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是艺术的了。而艺术如果被严重地孤立于生活之外,就失去了它最基本的原料——人的日常经验。艺术的独立就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真正的艺术绝不以取消人的正常的趣味和活动为代价,而必须使这些趣味和活动得到非同寻常的满足。

其实,在任何一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都可以说是伟大的艺术家。

人们都说,科学是非常理性的,也是非常刻板枯燥的,但是,真正有造诣的科学家却是非常富有艺术气质的。这些人被世人视为怪人,恰恰因为他们是文明社会少数未被污染或污染较轻的人。

陈景润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他被称为数学怪人,数学本来已经够抽象的了,而他研究的数论又是抽象中的抽象。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住在6平方米的蜗居,以面条充饥,做了几麻袋的数学运算,由于走路都在思考,头撞在电线杆子上是经常的事。因此,许多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的生活太枯燥了。其实,他的乐趣是一般俗人永远无法体味到的。因为他生活在一个艺术的境界中,抽象的数字对他来说就象跳动的音符一样迷人。作家徐迟在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中描写他在接受采访时那种心不在焉、若即若离的表情,很是耐人寻味,是的,他生活在他那个充满艺术魅力的美丽的数学王国里,他象国王一样富足和幸福。

生命是宝贵的,但一个痴迷于科学的人却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当罗马军队攻进城时,城里的百姓都逃到乡下去了,但罗马的士兵却发现一位老人在一面石墙的地面上蹲着,这个老人就是物理学的奠基人阿基米德。

原来,阿基米德正聚精会神地思考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竟然没有听到罗马士兵破门而入的杀声,甚至当罗马士兵冲到他跟前,想用脚践踏他脚下的图形时,也丝毫没有觉察。当这个罗马士兵把寒光闪闪的利剑碰到阿基米德笔尖时,他才从数学世界的梦游中惊醒过来,回到现实世界,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士兵不仅将几何图形踩坏,并要阿基米德立即跟他走。阿基米德轻蔑地斥责他:“朋友,请站开些,你弄坏了我的图形!”这话激怒了那位士兵,便举起利剑要向他刺去。阿基米德毫无惧色地用手推开利剑,十分平静地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功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呀?”当这位老人临终时,还在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夺走了我的生命,可是我带走了我的心。”

是什么使阿基米德如此痴迷,如此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把科学研究升华到了一个艺术的境界,一个科学家一旦进入这个世界,就会获得一种无上的艺术享受,这种享受连死亡都无法剥夺,这种境界使他能够傲视人间的一切艰难险阻。

我们在前面在论述真善美的价值比较时,把道德和美分开,乃是一种理论上的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和美、道德和艺术并不是不能结合为一体的。实际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他的道德也就是一种人生的艺术了。

普通人对于道德容易误会是拘谨的、枯燥无趣味的、格外的或较高远的,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更谈不到艺术了。在这个问题上,现代大儒梁漱溟有一番高论深得我心。

道德是什么?梁先生很明确地说它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谐。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作人,作得痛快漂亮。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生命流露精彩,这与写字画画唱戏作诗作文等作到好处差不多。不过,在不学之人,其可歌可泣之事,从生命自然而有,并未于此讲求。然在儒家则与普通人不同,他注意讲求人生艺术。儒家圣人让你会要在他整个生活举凡一掣一笑一呼吸之间,都感动佩服,而从他使你的生命受到影响变化。”

以拘谨,守规矩为道德,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个偏见,所以,我们一听说孔孟之道,许多人就会联想起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的的道学先生,其实,这是对儒家学说的最大误解。儒家确实是非常注重伦理道德的,但儒家的真精神现代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它所提倡的道德绝非束缚人手脚、禁锢人思想的僵死的教条,而是充满生机的活泼泼的人生艺术。

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现代大儒梁先生和印度哲人泰戈尔有一段关于儒家的谈话。泰戈尔不认儒家是宗教,他以为宗教是在人类生命的深处有其根据的,所以能够影响人。尤其是伟大的宗教,其根于人类生命者愈深不可拔,其影响更大,空间上传播得很广,时间上亦传得很久远,不会被推倒。然而他看儒家似不是这样。仿佛孔子在人伦的方面和人生的各项事情上,讲究得很妥当周到,如父应慈,子应孝,朋友应有信义,以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等,好像一部法典,规定得很完全。这些规定,自然都很妥当,都四平八稳的;可是不免离生命就远了。因为这些规定,要照顾各方,要得乎中;顾外则遗内,求中则离根。因此泰戈尔判定儒家不算宗教;而很奇怪儒家为什么能在人类社会上与其他各大宗教却有同样长久伟大的势力!

梁先生这样回答他:孔子不是宗教是对的;但孔子的道理却不尽在伦理纲常中,伦理纲常是社会一面。《论语》上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有这一层一层的内容,我们虽不十分明白,但可以看出他是说的自己生活,并未说到社会。又如《论语》上孔子称赞其门弟子颜回的两点:“不迁怒;不二过,”也都是说其个人本身的事情,未曾说到外面。无论自己为学或教人,其着重之点,岂不明白吗?为何单从伦理纲常那外面粗的地方来看孔子呢?这是第一点;还有第二点,孔子不一定要四平八稳,得乎其中。你看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志气很大,很豪放,不顾外面;狷者涓介,有所不为,对里面很认真;好像各趋一偏,一个左倾,一个右倾,两者相反,都不妥当。然而孔子却认为可以要得,因为中庸不可能,则还是这个好,其所以可取处,即在各自其生命真处发出来,没有什么敷衍牵就。反之,孔子所最不高兴的是乡愿,如谓:“乡愿德之贼也。”又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唯乡愿乎!”乡愿是什么?即是他没有他自己生命的真力量,而在社会上四面八方却都应付得很好,人家称他是好人。孟子指点得最明白:“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当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那就是说外面难说不妥当,可惜内里缺乏真的。狂狷虽偏,偏虽不好,然而真的就好——这是孔孟学派的真精神真态度,这与泰戈尔所想像的儒家相差多远啊!

道德进入了艺术的境界,不但不是枯燥无趣味的,反而是充满快乐的。正如梁先生所说,道德诚然不是放纵浪漫;像平常人所想象的快乐仿佛都在放纵浪漫中,那自然为这里(道德)所无,然如你了解道德是生命的和谐,而非拘谨守规矩之谓,则生命和谐中趣味最深最永。“德者得也”,正谓有得于己,正谓有以自得。自得之乐,无待于外面的什么条件,所以其味永,其味深。人生靠趣味,无趣味则人活不下去。活且活不下去,况讲到道德乎?这于道德完全隔膜。明儒王心斋先生有“乐学歌”,歌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其所指之学,便是道德,当真,不乐就不是道德呀!

我们前面曾提到过现代艺术中的一个流派——行为艺术,其实,做人处世又何尝不是一种行为艺术呢?你看尼克松是怎样欣赏他的政界同行的:

谈到戴高乐,他说:“戴高乐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物——这是他精心塑造使之为难以捉摸的。然而他又是个真正的英雄,对法国来说,他是矗立于法国历史上各个世纪的英雄之一。犹如一种法国美酒,其味醇厚,有劲儿,而又清香,这些戴高乐都兼而有之。而也像这种美酒一样,戴高乐的品格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谈到周恩来,他说:周的目光、谈吐和风度,都像一个高度文明的、彬彬有礼的外交家。他有四件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他的精力,他的胸有成竹、谈判技巧和在压力下的沉着。周虽然是一位革命家,但是看上去他和古老北京灿烂辉煌的皇宫并没有不协调之处,他以皇朝时代的圣人所具有的那种沉静和幽雅风度往来其间。有句过去常用来形容19世纪爱尔兰伟大的爱国者帕尔内的成语对周恩来非常适用:他是一座冰层覆盖下的火山。

是的,一个人做人做到了极致,他的一举一动都散发出一种艺术的光芒。你看,尼克松欣赏他的同行,难道不是在欣赏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吗?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一些掌握了人生艺术的大师的目光中,我们往往可以领略到一种撼人心魄的美。你从画册上看凡高的眼睛,深邃而又纯真,澄澈而又犀利,愁苦中闪烁着锋芒,善良中燃烧着疯狂,坚毅中揉杂着焦虑,智慧中流动着悲伤。这目光,如深潜于湖底的珠玑,如出没于海上的星月,如明灭于沟壑中的闪电。你看尼采的眼睛,虽然他一直患有眼疾,后来几乎完全失明,但我们从尼采的照片上看到的依然是一双闪烁着凌厉目光的眼睛,一双透视天上与人间的眼睛,一双充盈着智慧与激情的眼睛。

看到这一双双眼睛闪烁出来的美,我们不能不说,人世间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那就是过着艺术化人生的大写的人!

我的疯傻哲学

我经常和朋友们宣扬我的艺术人生主张,其中有的人说我的理论是一种现代乌托邦思想,美好是美好,但无法实现。他们的理由是,在社会潮流面前,个人太渺小了,你想过你的艺术人生,社会就让你去喝西北风去,你总不能饿着肚子去实现你的艺术人生吧?

同类推荐
  •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本套书选编了《易经》《老子》《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了凡四训》《唐诗三百首》《宋词j三百首》等十二本文化经典书籍。《易经》和《老子》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和《了凡四训》告诉读者做人的基本礼仪和智慧,《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让读者体会中国语言的优美和博大精深。全套书配有注释、译文和鉴赏,让读者更容易读懂,非常适合对我国经典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能让读者对书的思想和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帮助读者快速读懂我国的传统文化。
  • 历代散文(下)

    历代散文(下)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 宋代文人的巴蜀情怀

    宋代文人的巴蜀情怀

    本书是由四篇研究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巴蜀情怀的专题论文组成的,将宋代文人及其创作放在巴蜀文化背景下来考察,以期诠释出宋代文人的巴蜀情怀,勾勒出作家笔下描绘出的巴蜀山川风貌、名胜古迹、风土民情。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水浒群星闪耀时

    水浒群星闪耀时

    周梅森、周浩晖联袂推荐,重续水浒传奇的黑色幽默故事集。一晚上可以读完的水泊梁山新传奇;一辈子都思考不完的中国生存故事。精彩的架空故事集,满眼的黑色幽默背后是赤裸裸的中国人情洞察。本书以众所周知的梁山英雄为写作对象,重点书写其上山后、招安前的日常生活,涉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同类中人、乡愁怀旧、未来憧憬、命运追问等。书中涉及宋江、武松、鲁智深、李俊、燕青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而显得有些“改编”与水浒研究的意味,但鉴于所有人物皆为虚构,本书稿的内容是虚构之上的虚构,旨在宏大叙事的语境下突出个人的细微之处和命运感。
热门推荐
  • 彼岸中的蔷薇

    彼岸中的蔷薇

    悲壮的爱情在两个世界发生了~彼岸和蔷薇永远不得相见
  • 练武为谁

    练武为谁

    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我呢?相由心生,你的能力全部源于内心。
  • 弄臣才子俏佳人

    弄臣才子俏佳人

    才华横溢的美少年横空出世,集万众瞩目。上至王公贵族,皇帝大臣,下至达官门阀,黎民百姓,无不为之癫狂。看千古风流人物弄臣?还是才子?自留有后人评说……Q群:371729809
  • 海澜风沙

    海澜风沙

    大唐帝都,安史之乱前的盛世风采,千年前不同地域的文化之美,侠客纵横!
  •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本书通过每天进步一点点、坦然面对人生、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快乐由自己决定、让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等内容,阐释了做最好的自己的人生哲学。
  • 苏氏演义

    苏氏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存起源进化

    生存起源进化

    穿越到未来世界,人类已经消失不见。且看一介凡人能否在这个世界上面生存下去,并且找到人类灭亡的消失不见的原因。
  • 神梦清河

    神梦清河

    某大学大三学生林辰在一次论文上发表自己的现代观点来解析新世界位面的存在,但是无人看好林辰的观点。林辰心灰意冷,回家的途中,也下起了大雨。在一个转角叶辰不幸遭遇车祸。醒来便是身份神秘的少年--林枫,从小在边缘小城被边军收留,突然一位老人的造访,从此改变了林枫的命运。十年后,林枫身背神秘黑刀,出现在大唐的都城,他又能掀起什么样的风雨呢?
  • 辰辰曦瑄

    辰辰曦瑄

    黎慕瑄对顾辰曦在年少时说的话还算数吗?顾辰曦不止一次的问自己。顾辰曦一直都思恋着他,为何数年过去他却变了。难道他忘记了吗?那我之前的青春,欢笑……都随他的冷漠离我远去。黎慕瑄我只想知道你还爱不爱我?!我在最美好的时候遇见你,你说过“回头你也一直在这等我”我回头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