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4300000019

第19章 谋略之道:找对思路就有出路(1)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兵法·战争篇》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

——韩非

绕着走比直着走巧妙

——雍正以迂为直暗度陈仓夺皇位

高明的领导者,为达到某一政治、军事、外交目的,常常会采用以迂为直、暗度陈仓的韬略。《孙子兵法》指出:“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意思是在战争中,有时假于示形,迂回前进,反而比抄近路走得更快。实际上,远和近、曲与直都是相对的。远而虚者,易进易行,费时少,远实际上成了近;近而实者,难攻难进,费时多,近实际上成了远。同理,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某一目的,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还要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正如俗话所说的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时,欲其东,先其西;欲求速,先图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战场如此,官场也如是。领导者们大都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因此在处理政务或要达到某一政治目的时,就很有必要采用迂回曲折、委曲求全的变通之道,历史上深谙此道的权变大师数不胜数,而雍正可以说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雍正在登上帝位之前,曾做了45年的皇子,在这45年里,他就历经了长达30多年的皇储之争。这场至高权力的角逐争夺几乎牵涉到朝廷内外的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将来或多或少地铺点道路,以致朝野上下党派林立,各类争权夺利之事时有发生,而康熙本人更是为此事操心不已。

康熙有35个皇子,最初胤礽被立为太子,但由于其好大喜功,贪得无厌,为了早日登上皇帝的宝座,不惜与其党羽一起谋害其父。康熙发觉后,痛下决心,于康熙五十一年将胤礽永久废除。胤礽被废之后,一轮新的太子争夺战风云又起。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胤禩、胤祉、胤禵和胤禛(雍正)。

胤禩为八皇子,性情阔达,好施舍,广结人缘,因而支持他的人最多,朝廷内外的许多官员都向康熙保举胤禩,有的甚至还向皇帝施压。然而康熙并不吃这一套,当他看到胤禩的身后竟然有如此庞大的势力时,他感到了威胁,不但没有立胤禩为太子,还革其爵位,令其反省。

看到胤禩如此下场,胤禛冷静思考之后,认为只有韬光养晦,不露声色,才有取胜的可能,风光太足反而会败落得越快。因此,胤禛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谨小慎微,从不表露争储之心,即使是身边的人,他也隐藏自己的心事。

例如,胤禛的亲信戴铎在给胤禛的信中,提出储位之争的策略,其言之细,深为胤禛设想考虑。然而胤禛在给戴铎的回信中却写道:“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

事实上,胤禛对于戴铎的策略非常赞同,但戒备之心不可无,以至故意如此回复。因为此时的他,只有处处隐忍,不露风头,夹起尾巴,才不会被击败。

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之中,胤禛的优势并不明显,胤祉以其年长,有学识,深得康熙的重视和宠爱;胤禵身居要职,手握兵权,并且曾立下大功。因此胤禛从不敢奢望,认为康熙会将皇位传给他。但当他听到皇位将可能传给胤禩、胤禵时,心中却有说不出的苦恼与不快,于是他采取了另外一种手段,即外松内紧的策略,以期能博得帝位。

胤禛经常与僧衲往来,建设寺宇,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闲人”,并写了《悦心集》一书,书中尽述其愿与僧侣为伍,过一种清静无争的恬淡生活。例如书中的《隐居词》、《知足歌》等等,都是一些向往田园生活,教人与世无争之词。胤禛在此时所写的这些诗词,一方面起到了蒙蔽对手及康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其在权力争夺中失意的表现。而实质上,胤禛是决不甘于寂寞,放弃争储的大好机会的。他采取了戴铎给他的建议,实施多种方法,扩大自己的力量。这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想方设法取得康熙的宠爱。胤禛深知获宠是争夺储君至关重要的一步,于是他先从康熙的性格脾气着手,最后得出要想获宠就不能太显露自己的争储之心,更不可操之过急,只能慢慢地建立自己的形象。因此在康熙面前,他总是非常小心,从不露出任何急躁、争权的痕迹。

例如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亲王。受封时,胤禛对康熙说:“我现在的爵位已经很高了,您又封我为亲王,可是胤禩、允禟他们却还只是贝子,大家都是兄弟,这样一来,恐怕会有人说闲话的,请父皇将我的爵位和赏赐分给兄弟们吧。”

胤禛的这番话正合了康熙的口味,康熙非常重视兄弟骨肉之情,看到自己的骨肉相互争斗,不免伤心,因此胤禛的话无疑是针对康熙心病的一剂良药,他不但没有把胤禛的爵位降低,反而更加重用他了。

二是谨慎处理好与其他兄弟之间的关系。在皇兄皇弟面前,胤禛从不显露自己,虽然大家心中十分清楚谁都有夺位的欲望,但是胤禛却处处表现出自己的亲切和善。例如,当胤禩在遭到皇帝谴责时,胤禛就多次上奏,为胤禩说好话,希望康熙不要追究胤禩的过错。康熙五十五年时,胤禩得病,此时胤禛正陪同康熙在外巡视,但是他却向皇帝请示,要求回京探视胤禩。

对于以前的皇太子胤礽,胤禛也是一样表示拥戴和尊敬,甚至被认为是太子党,当胤礽再次被废时,胤禛也曾上奏请求复立胤礽为太子。

胤禛在兄弟面前的种种假相,起到了很好的隐藏作用,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望。

三是加强联络文武百官,无论权位高低都进行笼络,以便在朝野内,造成一种舆论,胤禛是首选皇储;同时又大力培植党派势力,并将这些人安放在各个职位上,为其夺取皇权打好基础。

胤禛为了能多拉拢一些官员,经常邀请官员上府套近乎,并让手下人帮他一起积极地与官员们联系,惟恐漏过一个。有一次,胤禛想拉拢礼部侍郎蔡珽,就派手下人去请。蔡珽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加上康熙也曾下过命令,不许结党营私。于是蔡珽便以自己身份不便与王府来往为理由回绝了。

过了段时间,胤禛又派年羹尧去邀请蔡珽,可是蔡珽仍然不接受。胤禛在几次碰壁之后,仍不放弃,继续寻找机会。终于,在一次蔡珽去热河行宫向皇帝辞行的路上,胤禛见到了蔡珽。他与蔡交谈时,推心置腹,并热情地将左副都御史李绂介绍给他,从此蔡珽便成为胤禛的心腹。

经过他的精心挑选,终于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势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个个精明能干。例如总督年羹尧、布政使戴铎,以及步军统领隆科多都是胤禛的死党。

以隆科多为例,隆科多是胤禛养母孝懿庄皇后的弟弟。他先前与胤礽亲近,胤礽倒台后,他转而投靠强大的胤禩集团,后来他发现胤禩不被皇上看中,于是他才选择了胤禛。而胤禛也是看中了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职位,认为他大有可用之处,便将其收为心腹。

从后来的情况看,胤禛与隆科多确实都达到了双方的目的,胤禛在隆科多的暗中帮助下,获取了胜利。隆科多在胤禛当上皇帝之初,也确实得到了重用。

胤禛的夺储位之战,历经坎坷,在这长达数十年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胤禛成功地运用了忍字经,万事戒急戒躁,隐忍下来,等待时机。这一“忍”字的灵活运用,才使他终于实现了皇帝之梦。

“迂”与“直”,“明”与“暗”反映的是斗争的“奇正”关系。只有诱使敌方按正常的“出牌”原则来判断对方的行动企图,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所以“暗度陈仓”须有“明修栈道”,“直”须有“迂”来分散敌方的注意力,使敌方的思维造成错位,于不露声色中一招制胜。

《易经》中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权变之机在于“龙蛇伸屈之道”,这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自我实现价值的手段。有些人锋芒太露,这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不是智者所为。真正有志于干大事的人,反而是一些深藏不露的高手,因为他们有所顾忌,担心言语过于锋芒毕露会惹来旁人的嫉妒,以至成为事业发展的阻力。

当然,藏锋是为了出击,如果一味地“藏”,也就谈不上“锋”了,因为根本没有展示锋芒的机会。但是“露锋”一定要适时、适当,才可在最关键的时刻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在最关键的时刻,打出最大的底牌,方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可见,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稍有疏忽,或者决策稍有偏差,都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者,关键时刻必须能屈能伸,既要有冷静的头脑,又要有超人的胆识,还必须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该做时,“敌军周围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该做时,则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借人等于成己

——张之洞成为官场长青树的秘诀

官场微妙,拍板的人自己不会主动提出方案,提出方案的人又无拍板的权力。因此,要定下一件事,往往下要有人说,上要有人听,上下结合方能奏效。深谙固权之道者的无不寻找强有力的靠山,努力使自己成为官场的长青树。

《抱朴子·外篇》中有这样一段话:“金玉能够经过深不可测的江河,是因为依托了轻舟;神灵的鸟能够群聚于九霄之上,是因为依靠了旋风的力量;兰草传出强烈的芳香,是清风的功劳;委屈的士人能够在山丘田园中受到起用提拔,是因为有了知己者的帮助。”由此可见,要想在权力场中随心所欲,就必须得有一张牢不可破的关系网,这是古今官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谓“朝中无人不做官”,在官场上混迹的人,一定要学会去编织这张关系网,一定要去找可以依附的官场重僚,找一棵可以遮荫的大树。在求升之路上,如果有关系,那么升官之路就会相对平坦得多;如果没有关系,就一定要去寻找,即使只是沾点边,对求官也是大有裨益的。“关系”都是靠自己去建立起来的,所以,如果要想“朝中有人”,自己先要学会去“交人”。不仅要交“朝中之人”,也要去交“朝外之人”,因为说不准哪天,自己所熟知而亲密的人就会飞黄腾达,重权在握,而自己便也获得了晋升官阶的大好机会。

清末张之洞自任官以来就一直平步青云,且其间甚至连处分都很少背,虽然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文章声誉、精明强干所致,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当时的大学士、军机大臣李鸿藻以及其堂兄张之万的尽力栽培、提携。李鸿藻与张之万是当时慈禧宠眷优渥、最为信任的朝中汉臣。李鸿藻、张之万同官至好,结为儿女亲家,祸福宠辱息息相关。李鸿藻因为张之万的关系,再加上与张之洞同属清流党,对于张之洞自然是惟力是视,遇事照顾。

早年时期,张之洞就向自己的堂兄张之万请教为官之道,张之万告诉初入仕途的张之洞说:“秘诀只有一条:寻找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接着他又详细解释说:“如果这个靠山在羽翼未丰时,你就与他有非同一般的关系,那么一旦他的地位稳固之后,你在仕途上便会一帆风顺,左右逢源。官做到这个地步,便可谓做到家了。”张之万的这番教诲,张之洞牢记在心,其大力促成原户部侍郎阎敬铭出山复职,便是这种“冷灶烧香”式策略的最佳运用。

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人,为官刚正不阿,是清廷中少有的理财高手。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时,力邀阎敬铭赴鄂,并举荐其为“总办东征粮台”,为湘军筹措粮饷,居功甚伟。然虽政绩卓越,但也因不善通融而树敌不少。一年,黄河发大水,恰巧阎敬铭举家搬到山西解州落户,政敌乘机参劾他借荒年地贱之机,购地置产,其一气之下,称病辞官。后清廷“累诏起用,均以疾辞”。

张之洞离京赴任山西巡抚时,慈禧太后特意关照张之洞查访阎敬铭的情况。张之洞是个有心人,听出慈禧话中有话,嗅出慈禧对阎敬铭仍眷顾甚深、期望甚切,他便料定阎敬铭的飞黄腾达只是时间的问题。阎敬铭过去以侍郎致仕,现已65岁了,若复出,官衔必在侍郎之上。这次若由自己出面来说服阎敬铭复出,自然就与阎敬铭结下非同寻常的关系。对此张之洞把握十足,因他和阎敬铭之间有一层渊源,那就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恩人胡林翼。

张之洞隐隐记得,胡林翼在去世前曾致信给他,希望他到武昌抚署来历练一下,信中对阎敬铭赞赏有加。张之洞忙把过去的旧信札找来,果然寻到了这封信,遂有意将这封信带去山西。刚一抵晋抚任所,张之洞即亲笔书函一封,派知府马丕瑶将之一并送呈解州阎宅,代他先去看望一下阎敬铭,转达殷勤问候之意,“竭诚敦劝”。

阎敬铭读了信函后很受感动,遂与马丕瑶同往太原晤张。此前张之洞对阎敬铭“贪购土地”一案作了详细调查,发现纯属诬陷,于是给太后亲拟一道密折,陈述事实,并称赞阎敬铭在协办山西赈务时,“查赈减徭,诸事无不殚精竭虑,智虑周裕,不觉疲劳”。即使在辞官赋闲时,“每与人谈及时事艰难,晋民困苦,辄为扼腕泣下,是其爱国忧民之心未尝一日去”。

不久,一道上谕发至太原巡抚衙门:授阎敬铭为户部尚书。张之洞看到这道上谕,心里欢喜无尽。阎敬铭授的是户部尚书,山西穷困,银钱拮据,凡办大事,都要得到户部的关照才能行得通。于是张之洞亲自“敷宣恩旨,正言敦请”,督促阎敬铭毋再固辞,速往京履任,终于使阎敬铭“幡然就道”。

进京三年,阎敬铭的仕途十分顺畅。他的户部尚书做得有声有色,经他的调理,国库两年间便增加了800万两银子。慈禧很满意,视其为股肱重臣。当然,阎敬铭没有忘记张之洞在他出山前的多次举荐,以及在山西时的特别礼遇,常和张之洞有书信往来。山西库款的清理,得到阎敬铭的大力支持,清理完毕,又被户部当做成功的例子向各省推介,为张之洞在官场广延声誉。后来,阎敬铭入阁拜相,更是为张之洞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们审视历史,就会发现,自古以来很多的人踏上仕途,受重用、得升迁,靠的就是“朝内有人”。历代为官为臣者,真正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其实并不占多数,更多的人升官的秘诀就在于此。历代皇亲国戚,公子王孙无论德才好坏,都能混个一官半职,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沾了这“亲、戚、朋、友”的光。

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中法战争的失败使得慈禧大为光火,遂将军机处进行了大换血,醇亲王开始掌管军机处实权。而新军机处作出的第一号决定,就是将两广总督张树声就地罢免,将权倾一方、炙手可热的粤督一职交给了张之洞。而其中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就是张之洞之堂兄张之万。醇亲王位高权重,与张之万关系颇深;阎敬铭贵为宠臣,与张之洞关系不同一般,由醇亲王提名、阎敬铭声援,分量自然不轻。更何况张之洞本就是慈禧太后赏识的人呢!于是,张之洞举上下之力,轻而易举地将两广总督的大印掠于囊中。

同类推荐
  • 混在五胡十六国

    混在五胡十六国

    李嗨:我穿了,还是五胡十六国,怎么说?xx:亲,这边建议您先混混看呢!李嗨:这破地我连话都听不懂!xx:建议亲可以装哑巴呢!李嗨:我咋就越混越猛了呢?xx:感觉亲的头上冥冥之中有股特殊力量……李嗨:我身上有种不可思议的光线?
  • 战国风云人物

    战国风云人物

    战国一个君王将相辈出的年代,只要你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 无畏三国

    无畏三国

    看一穿越高中生怎么颠覆三国!热血,励志,轻松加愉快,玩转三国!
  • 调教武安

    调教武安

    商海浮沉十余载的巨头回到古代,看破世间喧嚣的他是否会重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武安二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北疆饿狼窥伺,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权谋野望,平淡悠闲,尽在调教武安。
  • 破阵

    破阵

    《新唐书》记载,“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有虎臣……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其大意是,大唐所以能称雄,攻打其它国家像逐鹿逮猪,靠的是虎将拼死厮杀,攻敌破阵。有一员虎将,名叫王孝杰。少年从军,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其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武则天对他大加赞赏:“昔贞观中,得此蕃城,其后西陲不守,并陷吐蕃。今既尽复于旧,边境自然无事。孝杰建斯功效,竭此款诚,遂能裹足徒行,身与士卒齐力。如此忠肯,深是可嘉”,后又言:“贞观中,西境在四镇,其后不善守,弃之吐蕃。今故土尽复,孝杰功也。”公元697年,王孝杰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孤军深入东硖石谷,不想兵败,以身殉国。后,朝廷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后世赞曰:“孝杰乃心国家,敢深入,以少当众,虽败,功可录也。”“临难忘躯,有进无退。百万争邻,丹血相萃。战气方酣,鼓音忽惫。死敌为忠,足劝万代。”这是什么?这就是破阵精神。为国为家,血战疆场义无反顾,战阵杀伐、破阵击敌,马革裹尸是此生最大荣耀。来世,还当为男儿,卫我华夏!
热门推荐
  • 妞子向着幸福走起

    妞子向着幸福走起

    “哇塞,这也太让人心寒了吧!”眼前的景象顿时惊呆了,一排错综不齐的平房,破旧的窗户,一栋已经拆到一半的楼房,没有半点生气,只能过三辆小型车辆的马路上停满了客车、公交车、出租车,熙熙嚷嚷的人们,“去哪呀,妹子,住旅店吧,大哥”招揽着生意。我用手捋着心前区,“唉呀妈呀,我这心哇凉哇凉的了。”自我安慰下:即来之则安之。随机整理行李包,打车,师傅到在Z市医院。
  • 漫威之我是剑齿虎

    漫威之我是剑齿虎

    穿越成了漫威宇宙的剑齿虎经历了悲催的童年流浪的青年孤独的晚年(啊呸,剑齿虎不存在晚年故乡又在何方一只贱耻唬在漫威宇宙的旅行(也会参杂一些其他美剧或者电影,主线还是漫威(第六章已经修改)书友群:597340339(欢迎大家加入)
  • 末日大觉醒

    末日大觉醒

    2013年初,太阳系进入了光子带,人类再次进化的时代开启。进化者,替代了旧人类。末日来临时,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权贵,也许就会因为没有成为强悍的进化者,被异族追杀,而哀求于你。曾经闪亮动人,追求者无数的美艳女明星也会因为想得到强者的庇护,而倒入你的怀中。夏婉雪说:“虽然我的胸很大,但我可不是花瓶哦!”江凌说:“虽然我很铁血,但我也很热血......”王奔奔叫道:“江哥威武!!!杀光多色人!!!杀光异类!!!”小枫郑重提醒:本书为热血向,体虚体弱、心脏不佳者,慎入!如若出事,概不负责,本人拥有最终解释权!
  • 青春永在我们不散

    青春永在我们不散

    是不是所有的友情会随着时间而变淡,变得索然无味,那就回到刚相识的时候吧
  • 念冰剑

    念冰剑

    红尘俗世,形单影只,手持念冰剑,我就不算寂寞。正邪纠纷,自古不绝,手持念冰剑,我便亦正亦邪。天下武学,林林总总,我持念冰剑,大可纵横来去。看孤儿陈了,杀人如麻,一袭白衣,滴血不染。
  • 晗肆之恋

    晗肆之恋

    晗初,相遇如初。星辰,出不可及的星辰。我会让你知道,我风晗初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你就等着受死吧。
  • 缘起星尘

    缘起星尘

    从五岁那年,幼小的佐羽夜便喜欢上了上官晨璃,可是由于他的冰冷,上官晨璃处处躲着他,这还就算了,为什么他的哥哥也要跟他抢?半路还杀出那么多美男?这一次又一次的“变故”,让我们的佐羽夜很是恼火,他愤怒的抓起璃的肩膀,埋怨道:“璃,你别再给我粘花拈草了,你这一辈子都是我的!”看我们那冰冷,霸道,腹黑的夜,如何抓取属于他的幸福!
  • 江湖落雪

    江湖落雪

    江湖上,最多的是以血为乐,帮派之争,爱恨得失皆能错过,既然初见已走向不同结局,那么彼此折磨相缠又怎么摆脱。
  • 从此以后分你一半

    从此以后分你一半

    从此,每一个细雨飘飞的日子里,每一个微雨轻洒的夕阳下,你在。
  • 状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状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作文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且可以开阔思维,敞开思想,进行大胆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