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4300000008

第8章 取人之道:用对一个人等于走对一步成功棋(2)

因此,领导在选人、用人时,应该把察人作为一项具体的任务来对待,同时还要掌握一套察人、识人的方法。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总结了一套察人之法,很值得现代领导者学习。庄子认为,要想认清一个人的本质,可以将所察之人派到远处工作,远则难以监督,可以考察他是否忠诚;派在身边工作,容易相熟而没有约束,故便于考察他是否恭敬;把他放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看他的能力如何;在急促之间询问他,看他的应变能力如何;在紧迫的情况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托付其管理财物,看他是否贪财;告知危急情况,看他有何魄力;当他酒醉时,看他能否守规矩。这套察人之法,是庄子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朝历代的贤君良臣们无不以此为识贤选材的依据。可见,要想获得真正的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考察培训时间,把他们放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还要有一个规定的程序,运用一些特定的考察方法,同时也要求领导者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和排除干扰、坚持正确判断的信心和胆识。

识人既难,察人必慎,而慎就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方法正确,不仅可以准确地认清、掌握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学识才能,还可以把考察变成对考察对象的鞭策和促进。以往识别人才的传统方法,多是采用定性评估的方式。单一的定性评估往往只能对考察对象作出“工作很积极”、“工作比较积极”这一类笼统的评价,很容易造成人才鉴定的公式化、概念化。同时,单一的定性评估,受考察识别者个人素质、经验、印象的影响较大,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能不能启用,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见识与判断,这就增加了人才识别的偶然性和主观臆断性。这种单靠“伯乐”一个个去发现、鉴别人才,毕竟是一种手工操作方式,信息量少,效率低,可比性差。所以,我们应该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按照科学的标准、原则和步骤,把察人、选人的工作设计成一套科学的系统,形成一种规范运作的机制。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我们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也可以加以借鉴。即建立一套科学的业绩考核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竞争原则和程序,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业绩,来决定谁可以升迁。由于正确的考察可以导致准确的评价,而评价是对一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品质才能的评定,即是对人的社会价值的肯定,从而产生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古今领导者无不重视察人之法。

不拘一格聚人才

——曹操三下求贤令网罗天下才

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识才、选人必然要制订一些制度,目的当然在于保证任用、提升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但“资格”、“资历”恰恰会成为选人取士的障碍,死守这些条条框框,必然会把许多才能超群的却又资历浅、资格不够的人挡在当重任的大门之外,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效能。古语有云:“止限资级,安能得人?”

其实,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说,取人、用人,依据一定的资格、资历,是防止庸人、愚者的有效办法。但是对许多奇才、卓越之才,仍沿用这套办法,是行不通的,反而只能是禁锢、束缚人才的桎梏和绳索。所以用人之道,应在常规方法和不拘一格之间,形成灵活的互补,形成相辅相成的格局。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众强争鼎,一些盛极一时的割据势力如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刘璋等如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尘埃落定时只剩下魏、蜀、吴三家鼎足而立。究其原因可知,谁吸引并凝聚人才,真正做到惟才是举,不拘一格,谁就能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获得优势,赢得主动。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大志,曾连续下达三道求贤令,公开向天下招贤纳士。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一反“德行”、“名节”、“门第”等选人标准,在明令中明确提出了惟才是举的方针,强调只要有真才实学,各级官员就要不拘微贱、不拘品行、勿废偏短地一律推荐上来,然后用之所长,量才放官。他要求有司对那些“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颁发了《论吏士行能令》,指出:

有人认为军吏们虽有功劳和才能,但道德品行还达不到胜任地方长官的标准,这就是所说的“只可与他们共同去创业,而不能给他们以大权”。管仲说,“让有才能的人做官获得俸禄,君主就有权威;对士兵们论功行赏,他们作战就勇敢,就不怕死。这两个原则在全国实行,国家就会兴旺发达。”我还从未听说过无有才能的人,无有功劳的战士,能受奖赏使国家兴旺发达的。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用无功之臣做官,不奖赏无战功的士吏;国家安定时期,选拔人才要崇尚道德品行,战争年代就要奖赏有功的人,前面那种人的说法,就像从竹管里看豹子一样片面啊。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曹操并未因赤壁之战的失利而灰心。为完成统一大业,他不但从物质上、军事力量上积极准备南征,而且从组织上采取了有效措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曹操又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内容是:

自古以来,各朝的开国皇帝与中兴的君主,何曾不是得到贤才的帮助才治理好国家的呢!而他们所得到的贤才,却往往都是出于狭窄的里巷,难道是侥幸遇上的吗?只是上面的人不去寻找他们罢了。现在天下尚未平定,正是迫切需要寻求贤才的时候。“孟公绰那样克己勤恳的廉士,用来做赵大夫、魏大夫的家臣是最理想的人,但他做滕、薛两国的大夫,让他们处理国家大事就不称职了。”如果一定要用所谓的廉士,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够称霸于世呢?现在天下难道就没有身穿布衣,胸怀大志在渭水边钓鱼的姜太公吗?难道没有身负污名却很有才能,而未被魏无知发现的陈平吗?你们都应当帮助我,宣传我的意思,并把那些被埋没在下面的人才都推荐上来,我要任用他们。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则颁布了《取士毋废偏短令》,即第三求贤令。这道求贤令说:

凡是品德良好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也未必有良好的品行。陈平难道有笃厚的德行,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能够辅佐汉高祖建立汉朝功业,苏秦能够救援弱小的燕国。由此说来,有才能的人虽有短处和不足,但怎么能够因此而偏废不用呢?有关部门的官吏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会得到录用和提拔,这样官府里的政事就不会荒废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8月,曹操颁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这是曹操为了聚集人才,振兴事业的重大措施。其中讲道:

从前伊挚、傅说出身都非常微贱,管仲是齐桓公的仇人,他们都受到重用而帮助君主治理好国家。萧何、曹参原来只是个县吏,韩信、陈平有坏名声,有受人讥笑的耻辱,但他们终于能辅佐刘邦成就王业,千古流芳。吴起贪图当大将,将其妻杀掉以取信于鲁国,舍财谋求官职,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安葬,可是,他在魏国时,秦国就不敢东犯魏国的领土;他在楚国时,韩、魏、赵也不敢南侵于楚。现在天下难道没有高尚品德的人被埋没于民间?还有勇猛不怕死,临战能奋力拼杀的人;或担任下级官吏,确有超人才能和优异素质的人,能胜任将军、郡守,或背上污名被人耻笑的人,或者被人诬为不仁不孝,却有治国用兵的才能的人;你们把知道的都举荐上来,不要遗漏了。

曹操在这道命令中再次重申了“惟才是举”的方针,并指出无论是伊挚、傅说那样出身贫贱之人,管仲那样的旧敌,萧何、曹参那样的小吏,韩信、陈平那样身遭污辱并受人耻笑的人,甚至像吴起那样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的才干,就要加以任用。充分表现出他的雍容大度以及求贤若渴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他与东汉时期用人传统的完全决裂。

曹操不仅用命令形式提出“惟才是举”的方针,实践中也确实贯彻了这一策略。不管你出身多么微贱,地位多么低下;也不管你过去投靠过谁,属于哪个阵营,只要有才能,效命于我,都可量才而用。比如,于禁原是鲍信手下的一个士兵,乐进原是曹操帐下的一个小吏,毛玠原为县吏,满宠原为郡督邮,蒋济原为郡计吏,后来都成为曹操的重要僚属。张辽原是吕布的部下,张郃原是袁绍的部下,徐晃原是杨奉的部下,投到曹操阵营后,曹操尽悉重用,如张辽被拜中郎将,赐封关内侯。对此,西晋王沈评价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所以,曹操身边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当时各割据政权中,得贤士最多。正是在这些谋臣、猛将的辅佐下,曹操才能扫平群雄,统一北方,从而奠定下曹魏政权的基础。

可见,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可以使一个领导者身旁聚集一大帮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而形成一个互补型的高智商团体,这在商机稍瞬即逝的现代社会更显得举足轻重。

市场经济时代,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商海大潮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产品竞争、市场竞争、管理竞争等。但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角逐,人才就是一切。用人,是领导职责,也是领导艺术。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领导者在探索、在实践。作为新时期的智慧领导者,用人思想更应开拓、解放,用人艺术也更应高超,而不能只看重一个人的资历和学历。更不要因为人才的一点点缺陷弃之不用,而应该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

(l)重用不墨守成规的人。如果企业风气是自由豁达而又不讲派系,那么对新职员来说无疑是富有魅力的。除非打破组织的大框框,违反公司规章,否则公司方面就不会录用只会按老样子办事的职员。这是因为,今后的贸易职员必须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拓宽视野。

(2)重用尊重人才的人。松下幸之助认为,松下公司首先是生产人,然后才是生产电器。松下尊重人才,更尊重人才的情感,因为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这种体谅之心如同荒漠上的甘泉,当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这种互相滋润的泉水时,就会产生干裂,就会各自飞起来。

(3)重用有实干精神的人。丰田公司的一位主管曾说:“本公司每年有40万件改善提案,而美国汽车公司只有6万件,这个差别便造成了车子的品质差别。”他们不欢迎能言善道的人,因为这种人经常地提出这个也办不到,那个也办不到,做了也是白费。这些人的聪明往往表现在寻找借口来推托。处世老实的傻瓜才会埋头苦干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而他们正好需要这种人。

(4)重用敢于迎接挑战的人。一些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寄希望于新人的是,他们将来作分公司经理的候选人。因此他们不应坐等指示,而应该主动迎接挑战。这种人必须有强烈的自我开发意识,他们必须把自己与公司的变化相配合而使自身也发生变化。他们认为具有自我开发的灵活性和求知欲的人是最可取的。在机会均等的原则下,公司一定要重用顽强竞争的人,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5)重用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有的公司经理认为:他们必须对那些将来成为企业骨干力量的人强调,要有提出问题的观念,环境在变化,公司在发展,只会模仿别人是不行的,因此公司需要起用提出问题的新人,这样公司才有希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鼓励员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公司要对他们予以支持。

当然,以上的这几类人才,社会上比比皆是,关键是要有识别和赏识他们的伯乐,因为惟有领导者有一种重视人才的意识和行动,有才者才会纷纷而至。

不捧无德之徒

——诸葛殚精竭虑扶阿斗

择人是惟德,惟才,还是德才兼备?这不可一概而论,用人若用器,可因其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对于负责全局工作的领导者来说,必须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胜任。因为负有重任的领导:无德,则不能服众,无才则不能完成分内的工作;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团结下属,发挥众人的积极性,并且做出正确的决断,顺利完成所担负的任务。

诸葛亮凭借其才而预知天下三分,又以其“鞠躬尽瘁”尽忠汉室,尽显其德。他不仅以此来要求自己,其选拔官吏也同样以德才兼备为准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向刘禅上疏,即《前出师表》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废也。先帝(刘备)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皇帝,先后兴起第一次、第二次“党锢之祸”,杀戮敢于直言的李膺等贤臣;二人即位其间宦官势力庞大,独得专政,朝政腐败。桓帝封单超等五宦官为侯,任其专横胡为。灵帝公开标价卖官,敛财私藏,贪污之风盛行,民不聊生,致使社会动荡不安,贼寇四起。之后群雄逐鹿,以至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上《前出师表》时,刘备已去世,由他执政辅佐刘禅,故在出征前总结了先汉与后汉兴亡的经验教训,谆谆告诫刘禅,不要学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而要学先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国兴隆,以复汉室。

诸葛亮还在《便宜十六策》里指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因此,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特别重视选拔德才兼备之士。

诸葛亮推荐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重兵,负责宫中之事。刘禅常欲增加后宫嫔妃,董允认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超过12人,现在足数,不应增加。刘禅宠爱宦官黄皓,皓为人奸佞,想干预政事,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黄皓,使黄皓不敢胡为。

蒋琬、费祎、姜维都是诸葛亮精心选拔为他理政、治军的接班人。蒋琬入蜀初期任广都县令,一次刘备下去巡视,适见蒋琬饮醉,非常恼怒,要判他死罪。诸葛亮知道蒋琬颇有才干,就对刘备说,蒋琬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这只是一次偶然的过失。刘备敬重亮,听其言,才不加罪。后诸葛亮提拔琬为丞相府长史,诸葛亮每次出征,琬都足食足兵以相供给。诸葛亮常赞琬为人“忠雅”,可与他辅佐蜀汉王业。诸葛亮死前,密表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死,琬执政,其人大公无私,胸怀广阔,能团结人,明知时势,做到国治民安。蒋琬病,荐费祎代之,他为人明断事,善理事,知军事,他在任时边境无虞,魏人不敢正窥西蜀。姜维继诸葛亮复兴汉室之志,屡次北伐,虽无大胜,但魏兵也不能侵入。及司马昭派大军伐蜀,刘禅昏庸不听姜维派兵扼守阴平之议,邓艾得以偷渡而直捣成都,刘禅出降,并令姜维降,姜维想假降待机杀钟会以复兴蜀汉,其宿愿虽没实现,却足见其人忠烈。

同类推荐
  • 我是打脸大魔王

    我是打脸大魔王

    天榜第一高手秦江,与人比武时被雷劈死,灵魂穿到古代。带着一腔怨念,他变身成为打脸狂魔!跟我抢位置?啪!给我送礼物?啪!……不好意思,打顺手了,歉我就不道了,礼物我先收着……秦江的人生格言是:谁敢碍我眼,我就打谁脸!这是一个现代高手穿越到古代啪啪打脸的故事!求收藏,推荐,票票^_^
  • 重生吕布之高武三国

    重生吕布之高武三国

    灵气复苏的三国,诸神崛起的三国。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
  • 明天下

    明天下

    明末的历史纷乱混杂,堪称是一段由一些有着强大个人魅力的人书写成的历史。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这些叛逆者,还是崇祯,袁崇焕,这些当权者,亦或是吴三桂,耿精忠这些背叛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精彩的故事,明末的历史才变得大气起磅礴,波澜起伏。想要把这一段历史写好,自然要描绘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不论他的立场如何,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上旁观,他们不过是这条长河里的一朵浪花。冷眼看世界,就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冷眼看历史也是我们目前生活的一种追求。历史长河已经流淌到了我们的脚下,我们大可站在河边,准备迎接我们的历史。
  • 权力天下

    权力天下

    晋司马炎结束了三分天下的局势,统一寰宇。天下名曰治平无事,实则隐不测之忧。七现二隐恰逢九星连珠而天将大难,儒墨仙道、魑魅魍魉纷纷入世,各显神通;八方诸侯、五部胡人趁机掀起,腥风血雨。在残酷的权力争斗中,太傅杨骏身死族灭,汝南王全家被杀,只有小儿子司马瑾苟活一命,面对乱世和阴谋,拥有天命之相的他,将何去何从?阴谋与信义,复仇与救赎,权力与自由,黑暗与光明。乱世中如何存活?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活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声明:本作品绝无影响民族团结。三观正,提倡健康价值观。】
  • 地表最强吕布

    地表最强吕布

    重活一世,有了前世的教训,历尽一番洗礼之后,吕布的称霸之路也由此拉开了序幕;是为汉将还是为诸侯或是大将,吕布的心中早已有了决断,这一世当不叫诸天负他,这一世当不叫他负友人,这一世当不叫寒门受压迫;这一世当叫汉室长青!群号:783,245,345)
热门推荐
  • 不起眼的青春期

    不起眼的青春期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青春故事
  • 知愿你忘记我

    知愿你忘记我

    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遇,即使最后我们并没有在一起,但是至少我们相爱过
  • 组装大刀

    组装大刀

    一把大刀,4年打造,近百个配件,跑遍三十多国。蒸汽、魔法、兽人、恶魔、怪物、鬼异等等,掏心挖肺用于铸刀。用这复杂的世界,实现我组装的乐趣。
  • 智灵幻境

    智灵幻境

    地球文明进入太空时代,人工智能进化成为机器智人,两大种族如何共存,太空之外又是什么?探究新文明诞生起源,展望人类发展潜力,冲破文化理念束缚,创世新人类和平新纪元。一个古武功法重现辉煌的时代,一个人机融合新人类的时代,一个人类突破自我的时代,一个中华文明引导的时代。一个穿梭在时空中的故事,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也是一个需要你去探寻的故事。少年方小文穿梭在盘古宇宙、帝鸿宇宙、女娲世界,为何他有如此神奇的能力,他究竟如何从一个古武少年成长为时空巨头。
  • 诸天苟神

    诸天苟神

    “妖兽十年暴动一次,都是因为这声音。”“这声音没有频率起伏,没有远近距离,每十年响起一次……”“这是巫族的复仇,还是妖族的余罪?”“还有那本《神照太玄经》,虽然教会了我们炼化兽魂,夺取灵根,我们终于可以修练了,但是,这也埋下了人妖两族不死不休的仇恨。”“是谁?如此玩弄我妖族于鼓掌?”“是谁?让我们人族陷入这数千年的疲劳战?”……这本书还可以叫《洪荒我最强》、《诸天任我闯》、《我与妖王的暧昧二三事》、《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墨染梦熙墨渐白

    墨染梦熙墨渐白

    因为和朋友的一场赌约,倒追骨灰级校草的顾梦熙,连送六封情书????无情被拒,还乐此不疲,贼心不死。偶遇、搭讪、一哭二闹只差三上吊了!最终也没能打动这位骨灰级男神——南天墨!但是他们一直都做着一个同样的梦!一枚祖传价值连城的玉佩把他们带回梦开始的地方!开始了寻梦的前世之旅!前世因,后世果,只有记得曾经的爱恨!解开心锁,重启爱的轮回,今生才能重续前缘!
  • 总裁大叔:慢走不送

    总裁大叔:慢走不送

    杜念雨是个三无女:无胸、无脑、无颜值。她实在是想不明白像司徒谦这样又帅又多金的大叔怎么会看上她这样的女生呢?她不理他,谁知道他竟然还死缠烂打缠着她不放。她去参加同学聚会他跟着,她远赴日本去买‘小,黄,书,’他直接把她拉了出来。她梦寐以求的跟男神的牵手却被他拦了下来着。终于有一天她败下阵来,乖乖的屈服了。婚后:“老婆明天我就要去出差了,你不表示什么吗?”谁知女人乐颠颠的跑去开门,“慢走不送哦!”
  • 翁学霸

    翁学霸

    本书主要讲述一个男孩的奇异故事。在这本书中,你会见到再熟悉不过的动漫人物,比如《名侦探柯南》中的柯南和怪盗基德、《魔神英雄传》中的战部渡等;也有特摄人物——奥特曼。因此本书带有一定的科幻色彩,纯属虚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墬形训

    墬形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