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14500000060

第60章

朱掌柜的女人,哭一阵,闹一阵,日子还得过下去。一个女人家,还能咋样!夜里头叹息,是那作践人的命唉!

屋原是宽敞,在老炕的对面,又盘起一铺新炕。南北大炕,相对着,原是有讲究的。四五个泥瓦匠,水呀泥呀,剪碎的麦秸、甸子草和着搋。抹炕的泥,是粘得拔不出手的白浆土。盘火炕胡弄不得,夜夜躺上头睡哩。人一辈子,一半是要在炕上的。

几把瓦刀,一天多工夫,就把炕搭起来。精选的薄板石,暖冬!蒸一锅饼子的小火,也烧得炕烙手。只是新抹的泥,要干一阵子。女人在锅门口添着木头,烧着。半鲜的柞木,“滋滋拉拉”地直冒水。

女人坐锅门口烧火,一边添着柴,一边“叭嗒”“叭嗒”掉着泪。心里直是猫爪子挠样,恨恨地骂:“烧、烧,烙糊个小婊子养的!”

炕上热气腾腾,蒸出一片水气来。炕面一小块一小块的开始发白,显露出欲干的迹象,开始裂出些细细碎碎的纹络。烧着火的女人,心里一阵阵冤屈,不知不觉又有泪水朝下淌。

英儿的生辰八字,是小猫奶奶送来的。找赓先生批的卦,查的日子,是六月初八。都说选的好日子,双双成对,六六大顺,八方进财,应了买卖人的气象。

在铺子一旁,搭起了个木匠棚,请的是全镇名气最大的冯家木匠铺。早讲下的,一律要新,佳人要进门,打箱造柜哎!

二溜子闲去瞅过,咂着舌说,都是好板:核桃楸子、水曲柳、黄菠萝……连个疤拉节子都没有。说那木匠真好活,板刮得精道,缝对得细紧,铆卡得叫严丝合缝。“啧啧”,冯家木匠铺,真好手艺,果然名不虚传。

远远瞅着,刨花一堆了,白花花的。大树底的一群,望着,闲着嘴议论:

“木匠这活不赖,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好吃好喝地供着。”

“哼!败家子的手艺。长木匠,短铁匠,挺圄囵的板,都锯成一块块的,哪比得上铁匠,废铜烂铁,敲敲打打,就成了簇新的物件。”二溜子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我要是有儿子,叫他去学铁匠,也不学木匠。”

白发老头没人下棋,闲的慌,说:“俺拉个呱儿。”

“从前呵,有个人家打墙盖屋,请了个木匠。等到上梁那日,主人给木匠单独做了两样菜:一盘鸡,一盘鱼。鸡全是撕好的鸡胸脯肉,鱼是去刺的精白细肉。还有两盘馒头,一盘是黑的,连一盘是白的。木匠一见,心里大怒。忙了这么些日,连上梁都叫我吃剩的,连只圄囵鸡,整条鱼也不给上,馒头还叫吃黑面的。就恶了心,做了挂巴掌大的一驾木头马车,头冲外地镶到了新房的天棚上。

“过了三年,木匠有事又打那门前过。见这家人,已经明显地衰败了。那家人见了,认得,这不是盖房的木匠吗?三年没见,觉得亲,强留下来吃顿饭再走。

桌子上整鸡整鱼,一大盘子白面馒头。主人不大好意思着地说:

‘当家境富裕,鸡鱼都吃的是去骨的。现在不行了,只好吃这整的了,刺儿、骨就都带了。栗子面馒头也吃不起了,只能吃这白面馒头了。’

木匠顿时恍然大悟。唠起近况,主人说自从盖了这房,夜里老听着有马车响,朝外拉什么,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木匠说:‘不要紧,我给看看。’就上了天棚,把那马车倒了过来。”

有人问:“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又拉回来了呗!家里头有小车玩意儿的,摆放头勿要冲南,难呵,日子过得累哩!”

二溜子便骂:“操他娘,这木匠,比我二溜子还不是个东西!”

夜里,女人摇醒朱掌柜,说:“被子也得絮了,找四个儿女双全的。”停了停,又说:“接亲别叫小猫奶奶去了,人家说,接亲得找人丁兴旺,儿女双全的。寡妇、光棍,都接不得。”

一阵子忙活,正日子就到了。初七一大早,朱掌柜的家,就热闹得不行。屋里屋外,全是人,吵吵嚷嚷,出出进进的。

院子里,支着四口大锅。锅底架着火,水翻着花滚滚地沸着。捆着的三头猪,挣命般“咴咴”乱叫,急一阵缓一阵,叫得凄厉。二溜子脱光着膀子,吆五喝六的,一把尖刀,在磨石上磨了又磨。不时地撩上把水,抹净刀上的磨灰,对着太阳反反复复地瞅。见身旁有女人,便对着比划,吓得女人直叫,躲着骂道:

“死二溜子,遭瘟了你!”

有人端来一碗烧酒,二溜子接过来,一仰脖,“咕嘟咕嘟”,小半碗儿灌进肚,脸渐渐变得刹白,眼珠子却烧红起来。

就挽了袖,提着刀子,走到猪跟前,“嘿嘿”笑几声。早有俩人把猪摁住,下面张着个大铁盆。二溜子一刀子进去,猪“咴”地一叫,往死里一挣,血就热咕嘟地喷出来,溅了人一身。刚冒出山的日头,一阵子发晕。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吓得“妈呀”一声惊叫,扑到了小猫奶奶怀里。小猫奶奶瞅着说:

“崽子狠,早晚不得好死!这辈子不知造了多少孽。死时候,都得来啃他咬他,拿嘴巴子打他。”

二溜子听了,只嘿嘿地干笑。

有人来喊:“还有鸡没杀哩!快杀了,等着拔毛。”

那边早有些人,把死猪架到三口正滚沸着的大锅上。锅里热气腾腾,早横了板,死猪放到宽板上。还有细小的血溜儿正淌着,滴到板上,又掉进大锅里。水舀子舀着锅里滚水,不住地往猪身上浇,拿刀子刮着。一刀刀刮下去,掉下黑毛一缕缕,露出白花花的皮来。

一阵“吱吱哟哟”的叫声,后院有人拎着鸡,走到前院来。鸡被反剪了翅膀,麻道子捆着的。二溜子接了,上上下下把鸡打量着,露出一丝得意的狞笑,嘴里念叨着:

“鸡、鸡,你别怪,你是阳间一刀菜,明年抱鸡再回来!”

有人老远就急着喊:“快杀吧,别叨叨了,还有二十多只哩!”

“我连你也一块宰了!”二溜子扭过脸,拿刀子冲喊的人比划着。弯下腰,把鸡按到地下,一脚踩住鸡头,顺手脖子上拽下两把鸡毛,刀子在鸡脖子上只一划,按到一个空盆上,血就一刺一刺地溅进盆里。

四五条野狗,围着院子,前前后后转悠着,撵也撵不走。有人扔块骨头,一条狗咬住,“唔唔”地叼着跑了。剩下的,仍是不走,又有狗跑过来。

不知哪借来的敞布,几个人在挖坑竖木杆子。有扯着布角,往树杈上系的,搭着帐篷。

小猫奶奶坐着小板凳,手里拿着把大剪子,铺着一大张红纸,正剪着大红的“喜喜”字。贴窗子上的,还有些小狗小猫,贴了热闹,添些喜气。

赓先生是请来的,戴了眼镜,坐在西屋炕上。炕上早支了彤红的方桌,桌上放着个大墨盘,赓先生自家带的。旁边放着打裁好的红纸,赓先生持一管羊豪毛笔,不时朝盘子里蘸蘸墨,一个个的朝红纸块上写着小“喜”字。

一大早接亲,沿街贴的。

老镇长一大把年纪,竟穿了一件蓝布大褂,忙里忙外,正吆五喝六的。一看就知道是“带东的”,都招乎“大布衫子”。

“大布衫子”正吩咐着一些人,到左邻右舍,去借桌子凳子,借盘子借碗。喊着:“谁家的,在盘子底写上名儿,别乱了套,用完了好还。”

朱掌柜的女人,出奇得镇静。老镇长不时来问,接亲的人,陪娘家客的人,缺啥买啥,花多少钱,都是她定。朱先生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轮到自己的事,竟不知做啥好了。只满脸笑着,对来人帮忙的,不住地客气,招乎人坐,歇歇,沏茶倒水。

有人说:“任你多精明的人,轮上自家,也有发懵的时候!”

“这叫当局者迷。”

烟客背着背筐,一身汗地进了院子,手里提着两只山兔,两对儿野鸡。野鸡拖着长彩尾巴,公母配着,脖颈上还带着细铁丝儿套子。兔子还软着,大的一只,嘴里带着血。

有人接过来问:“刚套的?”

“好本事,这深草棵子价,真是不易!”

有人接住背筐,烟客把手抽出来。后背“呱呱”地湿出水来,汗溻得透透的。

“呵,好新鲜的蘑!哪采的?”

“前天一场雨,一阵子雷,俺看见道边烂草里,冒出一片“雷窝子”。虽不是甚好蘑,但鲜。朱掌柜办喜事,想来用得上。”

忙忙乎乎,天不知不觉就暗下来。掌灯了,大红蜡烛一根根亮起来,屋里屋外,明晃晃的。

人影幢幢,进进出出的。一阵风吹进帐棚,蜡烛的火苗子,摇摇晃晃,弄得人影忽大忽小,古古怪怪。

月如昼,与烛火通明。一宿,院子里,不断地有人在走动。

一阵马“咴咴”的嘶叫,紧接着是大车进院子的声音。“吁--”

接亲的大车借来了。

老镇长在院子里喊:“把牲口喂上草料,接新媳妇马也要精精神神的。

“好漂亮的老毛子大马!”院子里的人“啧啧”赞着,天有些放亮了。

四挂长套大车,每挂五匹,都是三匹黑马、两匹红马,精神抖擞。三匹黑缎子马在后,两匹枣红健马在前,高昂着头,一万倍的精神。有红马不时地甩动着长鬃,烧着的火苗般。马脖子上金黄的铜铃,不时地爆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黑辕马蹄子扒着地,蓦地扬起头,发出一声响亮的长啸,声高吭地摇曳着,直上云霄的碧蓝去了,憾人魂魄。

小猫奶奶拿着一堆红绸子,翘着脚,一匹一匹地朝马脖子上系,累一脑门子的汗。

老镇长在院子里喊着:“接亲的都上车。”又忙叫住正往上翻身的俩半大孩子,“你俩猴崽子不能上,快去贴“喜”字。别忘了老榆树上贴一个,走哪贴哪,一直贴到新娘子家的大门上!”

俩孩子提着浆糊桶,跑向福寿老榆树。

“压车的呢?”

车上有女人喊:“这呢!”

老镇长走到车边,见童男童女俩孩儿,抹了红,脑门心上点着红点,打扮得花枝招展,正老实地坐在大人的怀里。就笑着叮嘱说:

“记住了,不给红包不下车,包里是钱,买糖块吃!”

小女孩腼腆地点点头,小小子抢着说:

“给一个也不下车!”

车上抱着红包袱的女人笑着,轻打了下小男孩的头说:“贪心鬼儿!”

小男孩忙缩着脖,摸着头笑着吐了下舌头,做个鬼脸。

老村长又问一个上岁数的妇女:

“他婶子,红包带足了没有?那婆子刁!”

“离娘肉拿了吗?葱?还有啥拿的?别落了!人都上车了?点点,是七男六女。”

有人喊:“怎么是双?”

老镇长说:“算新郎了吗?去单回双。”

俩孩子跑回来,远远就看见老榆树上,添了彤红的一点,街对面的石头墙上也新鲜着一个。

一阵“嘀嘀嗒嗒”嘹亮的喇叭声,八支喇叭,一齐朝天吹起来。

二十匹大马一齐晃动着头上、脖子上的铜铃铛,“哗棱棱”地响,四辆马车,一行缓缓地上了大道。

道边,不少人在看。有女人抱着孩子的,也有老太太站门口远远瞧的,小孩子们近着道边。

天大晴,太阳高在山顶上。虽是早晨,已经觉出太阳烤人的灼热了。

接亲的人去远了,小猫奶奶走回来,张罗着铺新房。西屋地上支了大桌,赓先生端坐着,手中持着毛笔,笔前打开着一本婚帐。红纸叠的,小刀裁了,再捻了纸绳儿穿成的。

不断地有人来,笑盈盈的,递上贺喜钱。朱家女人一旁收了,赓先生便写上来人姓名、钱数。

来往的帐,要记清,待人家有事,礼尚往来,是要还回去的。

小猫奶奶来找枣子、花生和栗子。朱家女人吩咐小南方到铺子里去拿。花生、枣和栗子,是往被窝里撒的,枣栗“早立”,“早生立子”!一年添个大胖小子!

迎亲的马车,绕着大路,一路“嘀嘀嗒嗒”的喇叭,喜喜地吹着。招一大些孩子,一道追着看。高头大马“哗铃铃”响着铜铃,老远就灌得满耳。

绕好大一个远,接亲的马车队,才响着銮铃,渐渐靠近了鸡毛店。几支喇叭又热烈地响起来,金喇叭朝天,吹手的腮帮子鼓得绷圆儿。

老远就看见,有几个孩子跑出门口,张望着,又跑回去,忙着去关院子大门。

接亲的马车,终于到了鸡毛店门口。挑过车头,排一溜儿,停在了大门外。

门里两个孩子,拿木头棍支着,嚷着不让进去。院子里,还七、八个孩子在看热闹。

看得出,院子是新打扫过的。一些鸡散在院边里,“咕咕”叫着,像是在找窝下蛋。也有的在杖子根刨着。院中走着几只大芦花鸡,身上的毛,被小风吹得炸起来。

迎亲的喇叭,越发吹得欢实。

门仍是不开,憋着。旗镇的风俗,叫憋性。

没脾气的男人,算不上好男人,天还时常云滚雷怒哩!这野野的关东山,窝囊的男人,顶不起家,扛不起这重沉沉的日子哩!

门前,喇叭依旧是不歇,越发地高吭。调子一变,吹得是一段凤求凰。

任你咋吹,屋里的大人,就是一个不见。只那俩孩子死顶住门,凭你吹,睬也不睬。又有几个小孩跑过来,一齐顶着。

朱掌柜走到门口,喇叭匠都向两旁闪开。穿一身新衣的新郎倌儿朱掌柜,看得出,比平日年轻了好些。笑着看着门前的孩子,打兜里摸出几个红包,一人一个,打门缝里递了进去。孩子接了红包,只顾去打开查钱,门忽地一下被外面人推开,接亲人“呼拉”一下,全拥进了院子。

有两个鬼精灵的孩子,早抢进了屋里,又把房门死死地插住。

再递红包。憋得是钱哎。便是孩子,也一样的,有钱能使鬼推磨!

男人们被让进了东间屋。地上早支了桌子,上面摆好烟茶糖果。早有人倒上一碗碗茶,金黄透底,热气袅袅,嗅得出是上好的茉莉花。

知道还得好一会,梳洗打扮,换衣裳。真哭假哭,娘俩抱着头,也还得哭上一阵子的。

都凳上坐了,桌上盘里,抓了瓜子,“嘎叭叭”地嗑起来。年岁大些的,先喘口气,小盘里取一根烟,点着,“叭嗒”“叭嗒”地抽着,吐出一口口焦黄、呛人的烟来。也趁着抽烟的间歇,端起碗儿,喝口茶水。胡子上都粘着亮晶晶的水星儿。说好茶好茶,是花香气,比得上人头红楼的茶了。

有人说,人头红楼那茶价儿,比一碗人血都贵。喝进嘴里,只是清苦,还没这茶香哩。

六个女人提着葱、离娘肉、大红的包袱,进了西间。“离娘肉”只四根肋骨,刀在中间切过的,只还一痕的牵连。就放到菜墩子上,等走的时候,要英儿娘切开,再将两根带回去。

英儿正和娘抱着头,哭成了一对泪人。

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闺女是娘的贴身袄儿,说走就走了,怎不悲伤。众人好一阵劝,是女人,都要有这一回。又不是天涯海角,住一条街上,说回来就回来了。男人四十一朵花,朱掌柜是全镇子有名有地位的人,买卖又好,男人大点,懂得疼人。

英儿泪涟涟的,终于不哭了,一幅楚楚动人的模样,叫人见了,真是有几分心疼。

梳洗打扮一番,脸上的汗毛是新拔过的。梳了头,扑了粉和胭脂,再穿上大红的新褂儿。扣子是娘给盘的,蟠龙戏凤的大扣。

英儿还汪着泪珠儿,忽然浅浅地一笑,俩梨花酒窝一陷,众人眼前忽地一亮,真是个千娇百媚的小美人哎!

有人叮嘱着:“别忘了抱镜子。走时候朝里,出了门就朝外照。照妖镜,妖魔鬼怪,都不敢靠前哩。

该吃的吃了、该喝的喝了,接亲的人,都去院子里走走,看看鸡毛店。日头已大高高的,差不多该到时候了。

英儿娘脸上仍是笑,泪却还挂着。就顺手抹抹,拿起刀,一咬牙,就菜墩子上,一刀将肋骨肉剁开。英儿惊叫一声:“娘哎,你不要我了!”

有人喊:“上车了!”

新娘子怀抱着镜子,接亲婆将一大块红绫儿,罩在了新娘子头上。娘家人喊:

“叫新郎倌儿来背新娘子,不背不上车!”

一阵热闹。迎亲的,送亲的,二三十人,前前后后地涌出门来。新郎倌儿背着新娘子在前,众人拥着,一直出了院门。一些大红包袱,红灯笼似的,连人带包袱,一块挤上了车。

英儿娘出来,两手端着个金黄的铜盆,盛半盆子清水,太阳照得晃呵晃的。一个妇女陪着,走到门口。

打头的车老板子,马背的铜环里抽出鞭子。

鞭子是系了红绸儿的,甩在空中舞了个旋,“叭”的一声,马铃铛“哗楞楞”地齐响起来。

英儿在车上,忍不住地喊了声:“娘--”

英儿娘咬着嘴唇,将一盆清水泼到了门前。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泼到地上的水,收不回了!

英儿娘就一直在门口站着,听着“哗棱”“哗棱”的铃铛声,渐小渐弱;看着娶亲的马车,载着她的“英儿”和一众接亲的人,渐远渐淡。眼望着最后的一辆马车,拐过山角,不见了。忍不住地低喊了声:

“英儿!”

闺女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哎!

娶亲的马车,一路喇叭热烈,马铃阵阵。沿着镇子里的大路,缓缓地绕。成群的孩子,追在后面,嚷着要看新娘子。车老板子是接亲的行家,只让车围着镇子,远远地绕行。图的是热闹,是份风光。

老板子接了一辈子媳妇。当年接过的新媳妇,如今都变成老太婆了。可老板子仍是独身一人,守着根鞭子,和一群牲口的日子。

牲口是人家的,鞭子也是人家的。他只是靠给人家,赶车渡日的老板子。

车缓缓地上了一座木桥。桥下是溪水,胡须般飘着厚厚的绿藻,水在绿澡上清亮亮流。

车停住,新娘子掀开红绫绸儿,和新郎一人抓出一小把铜钱,撒了下去。

修桥补路,行善积德的好心人,将要成双成对结亲的新人敬着哩!

铜钱从高桥上撒落下去。河水上,溅起一片细碎的水花儿,飘飘地沉进了河底的绿藻里。有阳光晃在水面上,闪闪烁烁。

福寿的老榆树底,一大群人,在道边眺望着。

好一会儿了,有人手搭着凉棚。瞧瞧已高高的日头,该是回来的时候了。

果然就回来了!

小孩子眼尖,呼喊着欢跳起来。

慢慢地,接亲的一溜大车,从东北边的坡底,缓缓地冒出来,细细柔柔的喇叭声,也远远地传过来。

“快拿鞭炮去!”不知谁吩咐一声,四、五个孩子,抢着撒丫子朝铺子那跑。

不一会儿,拎出了三、四挂大红的爆仗,气喘着,一脑门子汗,急着朝树枝子上挂。

孩子小,跳着,有爆仗散落到地下,一些孩子争着去抢。迎亲的车队,已经越来越近,连清脆的铜铃铛声,也越来越响。

二溜子正敞着怀,嘴里斜叼着颗烟,手里摆弄着个“二踢脚”。把粗爆仗竖过来,退下个红纸壳,露出短粗的蕊子。嘴使劲巴哒两口,烟头蓦地一红一红,二溜子打嘴角取下来,朝蕊子上一触。“嗵!”地一声,一半打到了半空中,“咣!”地炸开,撒落下一片碎红的爆仗皮来。

离近的人,唬一跳,几个吓得变色的妇女,捂着耳朵,跺着脚骂:

“死二溜子,不得好死,叫你一辈子找不着媳妇!”

二溜子只是笑,也不恼,不知打哪又摸出一个来,吓得妇女忙捂着耳朵朝远躲。

旗镇的爆仗实,药下得足,炕得干,响起来惊天动地。

垂在树底的几挂鞭炮,“噼噼啪啪”一齐炸响起来。娶亲的车已到了跟前。喇叭匠与鞭炮比赛,鼓腮帮子彤红,把喇叭吹得震天价响。

新郎的朱掌柜,只是笑,都说是年轻了一半。新娘子显得细细巧巧,遮在红绸子下,像是罩着的一份密秘。就都跟着车,争着去瞅。其实平日都见过的,急甚哩!

屋院里早铺好一块红毡,鲜艳艳地透着喜气。窗上也都粘了窗花,极有趣的。有人在红毡前搬来一桌,摆好了四小碟糖果糕饼,一盏米碗,三柱香。小孩围一片,馋馋的一片小眼晴,都眼巴巴紧盯着桌上的糖糕。

车缓缓在院子里停住,朱掌柜将新娘子背下车,一直背到红毡上。没拜天地的新娘,脚沾不得地哩!早有人把香插好、燃着,有细细白烟袅袅地飘起来。

赓先生是主持人。

“一拜天地;二拜。“有天地主婚,众乡亲作证……”

小孩子们一拥而上,推翻了桌子,打碎碟子,将盘儿里的东面一抢而光。

老刘头乞乞缩缩地站在街边,老远地瞅。只笑嘻嘻的,缩着膀,对揣着手,眼晴眯成了一道缝。

不知谁拾了根纸烟递给他。就插在胡子里,抽了两口,灭了,烟不知怎么湿了水。一旁的小孩子“嘻嘻”地笑。老刘头也笑,将烟打胡子里拔出来,手里拿着,去看新郎新娘跳龙门。

早有人在门口放了个马鞍子,新郎新娘进门,是要跳过去的。

跳过龙门,新人便要去洞房的炕上“坐福”。屋里屋外,早摆下大席,呼喝的划拳声,已此起彼伏。

娘家客在北屋,男女各桌,选了几个“酒仙”去陪,且在镇子里是有些头面的。

娘家客,难答对的主哎!说不好,打闹的,掀翻桌子的是常事。倘陪客的身份高,便压得住。或是好着耐性,甜话陪着。若酒量大的,一顿酒灌得迷糊,吐一地倒桌底下了事。

两边的客,选的都是酒量大的,不容易醉。也有的借着醉意,就耍起酒疯来。

一顿好忙,乱忙,日头紫红着就落山了,不知不觉间上黑影了。一群群的小孩子,欢着,闹着,叫新娘子点烟,扒糖纸……

老老少少的,镇子里规矩,新婚三天无大小,大人孩子,甚至半老的人,都要来闹活一阵的。光棍、鳏夫啊,趁机涎着脸,挨挨碰碰,摸手擦腿,占些新娘的便宜。

男人只急在心里,却恼不得。若被众人抓住,同新娘子弄一块,就越发闹得不像话起来。唱曲儿哎,啃大红罗卜哎,碰头哎,甚至要当着人面亲嘴儿。

朱掌柜老早就跑了出去,躲了。待到入静的深夜,约摸着闹喜房的走尽了,才悄悄地回来。

新娘却不能跑,一个人躲在炕角,叫点烟点烟,叫剥糖剥糖,怯生生地捱。烟也不好点,湿湿地粘过口水,不着火。镇子里有厉害的新媳妇,便把火燎到点烟人的下巴上。

接下来,闹喜房的,便要往死里闹,有些不大像话起来。这时候,只有小姑子,小叔子,甚至看不下去眼的长辈,才解得了围。

喜房还是要闹的,热热闹闹,欢欢笑笑,大喜的人家,图得是个吉利。

闹喜房的,都走尽了。有孩子不走,悄悄躲在窗户底下,偷听新郎新娘的夜话。小姑子、老婆婆,也有偷听的。日后小姑子取笑嫂子,便成了把柄。

哄闹一阵,也散尽了,只剩下一对同眠的新人……

对面的大炕间,拉了一道红纱幔帐。

屋外,长天新月,黄圆圆。天晴得爽透,满天的繁星闪烁。

渐深去的夜,天地合一了。

同类推荐
  • 三江大佛寺

    三江大佛寺

    男主姬飞意外在家找到一张父亲留下来的古墓地图,从此和好友一起踏上了探险之旅,也从此卷入到了一场千年阴谋中姬飞出生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成人后爸爸妈妈也先后去世,从小就被视为是不祥之人,没有朋友,靠着父母给留下的遗产大学毕业,但是毕业后被同学所骗,损失了大部分的钱财,最后只能靠卖情趣用品生活。一次父亲忌日,他回家给父亲上香的时候发现了母亲留下来的遗书,知道了自己家族过去上百年间留下来的秘密,同时得到了一张父亲留下来的古墓地图。
  • 古柳官河

    古柳官河

    秀儿和庆生没有说出的朦胧情怀,杏子和丰儿的青梅竹马,离婚的如英和小周老师的心有灵犀,月色,清风,河水,温柔情愫,淡淡情怀,悠远静谧的氛围,淡雅清新的意境,呈现出悠长静态的古典美。
  • 伤心之旅

    伤心之旅

    《伤心之旅》收录作品8篇,包括《我心永恒》、《郑家鸡汤馆》、《无墙的烦恼》、《村头那一家》、《鸟柏觅踪》等。小说内容涉及解放前后的民俗民风,奇闻趣事、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个别基层领导的腐败现象等。内容提要《伤心之旅》是一部中篇小说集,是作者在不同年代、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的作品的合集。主要描写了一些解放前后的民俗民风,奇闻趣事、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个别基层领导的腐败现象等。
  • 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通篇就是一首抒情诗,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雄浑、壮阔、绚丽的“北方的河”。
  • 窥心者:悬疑小说精选(套装共6册)

    窥心者:悬疑小说精选(套装共6册)

    臆想症、偷窥狂、时空错乱、多重人格、灵异梦境、教唆犯罪、精神分裂、恋物癖、社交恐惧症、强迫症、人格障碍、露阴癖 虐待狂、窥淫癖、情感操纵、邪教杀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关于世界的面目,谁看到的才是真相?本套装包括:《窥心者》、《积案调查组》、《解剖室奇异事件》、《刑警手记之异案现场》、《执剑者:心理画像师》、《重案追击:罪恶的心理画像》。
热门推荐
  • 兄台你马甲掉了

    兄台你马甲掉了

    (别名:神仙也要谈恋爱、组团下凡搞事情)一群神仙嫌天界太无聊了,提前把五百年的工作量做完了。然后某上神组织了一场下凡活动,组团搞事情。一句话总结:一群特别擅长搞事情的神仙,下凡体验生活……
  • 不是所有鱼

    不是所有鱼

    五年后的相聚多年前的往事他们和解争吵,再出发生活就是这样
  • 三世至尊

    三世至尊

    我有四个亲人,但我是个孤儿,我不信任任何人,却相信感觉,我从不说谎,却经常不说话。当童话书中的世界让我失去一切,我终于明白,只要是正义的即便在卑劣都会被原谅,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肆意搅动。
  • 沧海云图

    沧海云图

    缥缈世界,风云几许?沧海大地,亦人为正统,亦妖魔为邪物?千年前,有人试图走出不公命运,千年后,亦有后人覆其意志!东属城琳琅家族一位12岁少年,挑战常人所不同的命运,开启了自己的进阶旅途...
  • 天人飞青录

    天人飞青录

    大明末年,武林风谲云诡.大师兄随心所欲,横扫扶桑.小师弟样貌凶恶,任性固执,迭有奇遇.江湖奇女子千姿百态,各有其谋.佛门武功至高无上,家国恩仇势必两难.两位主角携手共赴战场,开始现代异能旅程.
  • 大明国士

    大明国士

    崇祯十七年正月,客户总监唐遥在四川某镇的悦来客栈醒来。在乱世中一番挣扎求存之后,得知自己所附之身竟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巾帼女英雄秦良玉之孙时,面对这大明天下的分崩离析,他决心重振威震天下的白杆兵,立中流之砥柱,扶大厦之将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色:扮猪吃虎八小姐

    绝色:扮猪吃虎八小姐

    一朝穿越至一个不知名的大陆,究竟是随逐浮沉,还是迎难而上。。。。。。上斗皇子下斗绿茶婊,即使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大陆依旧本性难移,狂妄?!呵呵,不好意思,我这叫有个性!扮猪?!装傻?!呵呵,我这叫低调奢华有内涵!彪悍?!呵呵,那是你见识少,回家多读两年书再来和老娘斗都不够格!(小编很努力,票票赏多点)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魔峰天下

    魔峰天下

    冷酷,坚毅,身为孤儿的李峰从小就懂得如何自强自立,得已乱世之中苟延残喘着。直到有一天他踏入了修真界,获得了一座魔峰——隐藏在储存戒指中的神秘山峰。于是,一个绝世魔尊开始了他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