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4200000015

第15章

“姜太公钓鱼”别解据

《武王伐纣平话》载: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负命者上钩来!”这就是有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尚,异人也。

应当说,他和他的“钓鱼故事”在中国民间知名度很高。从饱学之士到耕者挑夫,几乎无人不晓。作为一个成语,一般人从其字面意义上理解为“心甘情愿进圈套”;再深一层,顶多将姜太公此举,看作文人雅士的潇洒作派,隐者儒生的飘逸之风。似乎都不错,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若深晤此中真意,却还能寻出一番新的解释。姜太公钓鱼之异于常人,有三:直钩、无饵、钩距水面三尺。如果说还有第四,那就是他一边钓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不愿活的鱼儿你自己上钩来吧!”这也许称得上世界上最奇特、最怪异的钓鱼法了。它纯粹是中国式的,或日中国古典式的,外国人注定会发懵、搞不懂的行为方式;兼具隐者、侠士、儒生、文人性情的浪漫派黑色幽默;世间绝无仅有的惊世骇俗独立特行的钓鱼之法。姜尚哪里是在钓鱼呢!他分明是在装疯,在卖傻,在做秀,在演戏。其实,姜尚非疯非傻,他比谁都更心知肚明,甚至比谁都更工于心计。要说他做秀、演戏倒是可以的,只不过他是有心而“做”,有备而“演”。像姜尚这样的人中之杰、盖世之才,若在朝,便有天子为他搭台演出;若在野,他便自己搭“台”演出。渭水之滨,烟波江上,幽幽沧溟,寂寂钓台--那么,他是在为谁而演,演给谁看呢?在本文开头所引的那段“平话”中,开宗明义就说姜尚“因命守时”。命者,命运也;时者,时机也。他因命运不济,在等待(守候)新的机遇。原来,这儿有一段背景材料。姜尚生活在商代末年纣王时代,他本来在朝为官,却因纣王无道,荒淫无度,杀人如麻,姜尚只好弃官出逃,藏匿在渭水之滨,佯为钓者。渭水是姬昌的属地,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是一位胸怀大志而又众望所归的实力派诸侯,只有他能匡扶天下正义,挽救社稷之危。于是姜尚便耐心地等待着他羽翼丰满,召他入伙去成就大业。姜尚的“钓”法,就是专为“演”给姬昌看的。“闻文王贤,(姜尚)乃钓于渭(水)以观之。”(《吕氏春秋·首时》)姜尚知道,惟有独特怪诞,才能引人注意;惟有与众不同,才能令人惊奇;惟有标新立异,才能出奇制胜。花里胡梢稀奇古怪,才会产生轰动效应。这样一来,他的观众,他的惟一的观众,就会带着好奇心,不请自来,翩然到场了。这是一场漫长的演出。这一幕名为“因命守时”的戏,足足演了五十六年!“五十六年矣,不得一鱼”。姜尚,这位世间最有耐心的演员,以他最单调却又最独特的演出,在他八十岁那年,终于把他朝思暮盼的观众姬昌给吸引过来了!姬昌觉得姜尚其人实在古怪,便派士兵去请他。姜尚根本不理。再派官员去请,姜尚仍不答理。姬昌觉得如此怪人定有非凡之才,于是备上厚礼亲自出马,礼聘姜尚出山辅佐朝政。

接下来的故事妇孺皆知:姬昌访得贤才姜尚,封为太公,尔后又提升为丞相,助武王兴兵伐纣,终成兴周大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江山社稷也。如此看来,姜太公所“钓”确非鱼也,他钓的是施展抱负的缘份,是报国兴邦的机遇。“隐”是为了显,“逃”是为了仕,韬晦如“钓者”,韬略乃智者。只是他当初的怪异行为及其“背后”的鸿鹄之志,凡夫俗子一时莫能解也。纵观天下之“钓者”,谁有他如此磅礴大气?他以无饵之直钩悬于水面三尺,却钓起了巍巍江山,泱泱伟业。姜太公像谁?他使我想起生活在唐朝的另一位“钓翁”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许这只是柳氏以“钓翁”自况,蓑衣竹笠,孤舟独钓,寄托他孤绝清高的意趣而已然而姜公与柳氏又不完全相同,柳氏所钓的“寒江之雪”虽为虚指,而姜公之“钓”却比他更玄乎,更离谱,更空灵,更虚幻,更不着边际,因而也就更具神秘性,而使人必欲探个究竟。那么姜太公像谁呢?我忽地想起晋人陶潜来。陶渊明虽非钓者,可他的“抚琴之法”却与姜太公的“垂钓之法”颇多相似之处: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宋书·陶潜传》)陶渊明不解音律而抚“无弦”之琴,与姜太公不谙钓术而执无饵之竿,何其相似乃尔。二人时隔数代而心有灵犀,其宏旨都在“寄其意”。然而细究之下,二者的差异大也哉。陶公所寄之“意”。

乃为真正的闲适意趣,或El闲情逸致;而姜公之“意”,则意在江山社稷,天下大事;他是一刻也未曾闲过,一面瞅着水面涟漪,一面却斜着一只眼,随时瞟着盯着留心着是不是姬昌派人接他来了。陶潜,陶潜,是真“逃”真“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远离官场;姜尚,姜尚,是身在“江上”,心在朝廷满肚子的治国之道兴邦之策呢。看来,姜、陶二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无饵钩”与“无弦琴”也只是“形似”而已。那么姜太公究竟像谁呢?我又想起了三国时蛰居隆中的诸葛亮。这二人或许不仅“形似”,还“神似”呢。细加比较,姜子牙与诸葛亮,至少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一则同是具有雄才大略足可安邦治国之高人俊杰,为乱世隐居蛰伏于草泽民间的人中之“龙”(诸葛亮又称“卧龙”),三则同是踌蹰满志等候着当今“天子”识才迎聘,四则明主求贤若渴,均有“三请”之礼(《三国志》:“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五则一旦出山,便立下定鼎之功,辅佐明主夺得天下。还有第六哩,那就是在“演义”之类的章回、武侠小说中,二人均被“神化”而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鲁迅曾评价《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多智而近妖”;至于姜尚,据说也实有其人,其原型就是历史人物吕尚。文献史料记之甚多,《史记齐太公世家》亦有记载。不过到了《搜神记》《封神演义》中,已将这位姜太公神化为驱邪镇鬼之方术神人,故不足信也。回过头来再看“姜太公钓鱼”,就顿觉颇有些仙风道骨,或妖风仙气,不如凡尘中人那么可钦可信了。

“管宁割席”面面观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什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

“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在这个故事里,管宁是正面人物,被称颂的对象,华歆则相反,是反面的陪衬角色。故事被载人《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着,因小而见大,在德行问题上是丝毫也马虎不得的。惟其如此,这一则轶事成为封建文人交朋识友的经典故事,甚至成为某种道德评判的正统的准绳,千百年来为“仕林”所津津乐道,借助于极负盛名的《世说新语》,影响所及,绵延数代。那么,管、华二人“割席”之后情况如何呢?前述故事中“因小见大”的“大”,即日后二人的作为、抱负、成就等等究竟怎样呢?《世说新语》并无“续篇”作进一步的交待。而这些问题之所以耐人寻味并吸引着人们亟欲穷根究底,实乃管、华二人后的发展与“结局”,关涉到当初的“割席”是否确能“预见”未来?是否确能“一滴水见太阳”似地折射出二人终生的成败得失?《三国志·卷十三》之《魏书十三》载有《华歆传》。据此传,此人后来成就为一个了不起的栋梁之才,以至三国时期的大腕人物如袁术、孙策、孙权、曹操等,都曾先后相邀其出山为官,并委以重任。魏国建国以后,华歆又先后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散)两朝担任要职,官至相国、司徒。然而,华歆虽身居宰辅高位,却严于律己。他的廉洁清贫是世所公认的,史称他“素清贫、家无担石之储”,以致魏文帝听说后感动不已,下诏说,现在宫中的饮食是美味多样的,而华歆官为司徒,却以蔬菜下饭,这太说不过去了;特地赐给华歆御衣,并且给他的妻子儿女全部做了衣服。传记中还记载着一则“华歆拒金”的着名故事。当初,华歆受天子之召,离开孙权去京城任职时,宾客好友前来相送者逾千人之众,赠送给他几百金的钱财。华歆当面都不予拒绝,却暗地里给各份礼金都写上馈赠者的姓名,临别时,他召集各位宾客,诚恳地说:“我本不想拒绝诸位的好意,然因单车远行,所载礼物太多,会因财宝惹眼而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所以只好将所载礼物给各位留下了。”于是照单发还。此举不仅清廉,而且“策略”得很有分寸。宾朋无不叹服其道德人品。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管宁割席》中华歆拾金视之而掷的细节。当初埋下的“伏笔”,似乎暗示着华歆后是一个贪财重利之人--因小见大嘛,在乎“片金”者,将来必会贪恋“巨金”。然而事实如何呢?华歆在位高权重时对待金钱利禄的态度,雄辩地证明了他的清正廉洁,也证明了当初的推断是错误的。看来,管宁当年的小题大做甚至“神经过敏”,是很值得怀疑而站不住脚的了。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他曾上书天子,劝谏其“留心治道”而减少“征伐之事”;他听说战事征役频繁“颇失农桑之业”,又上书恳请重视农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这些强农固本、富国安民的政治见解,在今天读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故尔史书称道他“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由此而溯及《管宁割席》中贬责他遇有官绅过路而“废书”(停下读书)往观之,并由此而埋下伏笔,似乎预示他日后必将会“谀官媚权”。看来这也是毫无道理的。读书倦了,闻窗外人声鼎沸,出去看看热闹,如此而已,管宁又何须大惊小怪,甚至上纲上线妄加推断,甚而“断交”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歆“红火”之后对待旧友管宁的态度。《华歆传》写华歆官至司徒时,将管宁当作品德高尚、卓尔不群的人才而向天子举荐;华歆官至太尉时,又上书欲“让位”于管宁。由此可见华歆对管宁当年“割席绝交”的过分之举。

非但没有耿耿于怀,挟嫌泄私,而且以极其大度的胸怀,出以公心,举贤荐能。华歆其人之德行高洁亦由此可见一斑。(顺便提及,《三国志》中《管宁传》称管“心怀道德,胸藏六艺,清静谦虚,廉洁清白”,足见管宁也确是德才兼备的人才。)那么,该怎样看待当初的“割席断交”呢?窃以为:第一,《管宁割席》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从细节人手,以“见微而知着”为着眼点,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教化与行为规范的文本,仍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参考意义的。第二,“见微而知着”虽有其可取的一面,同时又有其局限的一面。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而且忽视了人和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的。第三,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须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一疵断未来,这才是冷静客观、宽容大度的交友原则。

“宫廷拔河”刍议

在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里,有一段“宫廷拔河”的闹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唐中宗李显即位,乃庸帝而非明君,既无能力又无主见,遂使朝政陷入混乱之中。中宗临朝议政,凡大臣为国事发生争议,各执一端相持不下时,他便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决断。他于是想出一个妙法,令太监找来长绳,让意见各执一端的两派大臣也各执绳之“一端”,皇上以香包挂于绳之中段,并亲自充当“裁判”,让大家当庭拔河,以孰胜孰败而决断是非曲直。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僚们,便宽衣捋袖,奉命拔河以一决雌雄。素以威仪着称的大唐朝廷,一时变成了混乱嘈杂的拔河赛场,帽飞衣破者有之,力疲气喘者有之,磕绊跌倒者有之。皇上左顾右盼,忙得气急败坏;臣僚丑态百出,累得狼狈不堪,早已顾不得失尽君臣礼仪,皇家体统。

本当认真讨论、据理力争的国家大事,变成了你推我搡、据“力”力争的一场滑稽戏。此番情景,被本来就睥睨着最高权位的皇太后武则天看在眼里,一时凤颜大怒,在“成何体统”的叱斥声中,一道懿旨,把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幽禁于别所,改立李旦为皇帝,从此实现了她从垂帘听政到临朝称制的则天皇帝梦。就电视艺术而论,这一情节的设置应当说是成功的。中宗的昏庸无能,大臣的鄙俗无聊,则天的“英明”果断,都在“宫廷拔河”的特定场景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可谓一石三鸟。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
  • 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作家文学

    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作家文学

    《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中的一册,本书由两组文章组成:一、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民间文学、神话学、歌谣学做了重要阐述的几位作家的民间文学观;二、笔者用文艺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和研究民间文学、阐述自己的民间文学观。
  • 风没有翅膀

    风没有翅膀

    本书收录了15岁女孩辜芷妍从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创作的童话、小说、散文60余篇。书中包括山河观感、读书札记、四时风物、哲思随笔,林林总总,尽在其中。呈现出青春少女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细腻的青春感悟。她的文字如水晶一样明澈,充满无瑕少年的童真与幻想,而文字的底色则深邃而富有意蕴,发出的思考往往能触及灵魂深处,供人去思考人生的“本真”。打开它,在这片五色斑斓、诗意美好的文学大观园内,将带给你更多惊喜。
热门推荐
  • 奥特曼之那个女装大佬

    奥特曼之那个女装大佬

    你想看主角拳打奥王脚踢诺亚吗?你想看主角成为宇宙第一强吗?对不起,这里都没有。这里只有沙雕和女装的主角。亲情、友情和包容,才是永恒的主题。*套路众多预警,私设众多注意。
  • 灵动破镜

    灵动破镜

    万世一眼而过,世间醒来只剩我一人,爱人你去了哪里,为何世间都已变了模样,我到底为何苏醒,是踏破天地,还是寻找未来。本人由于第一次写书有点事情所以再所难免这一本希望大家支持求!!!大家支持。
  • 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

    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

    莫小可穿越到了总裁文里成了书中傻白甜女主角艾芽芽,面对狗血的剧情,夸张的人设和书本里那个帅到掉渣又霸道冷酷无情到可以为所欲为的男主……她,坚决不做白莲花!她要保持正常的世界观,不恋爱脑,不被男主轻易左右思想,不受虐,要扫清狗血,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就是总裁大佬的黑月光!
  • 兼弱攻昧

    兼弱攻昧

    修仙的科技,双线的剧情,水字数,不存在的。感兴趣的留个推荐票,码字不易,灵感不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杀

    世杀

    在这个世界里面,想要生存,唯一的选择只有杀戮。在这里,除了队友能够让你相信,其他见到的人之间,只能存在你死我活。杀戮的世界,杀戮的生存。这样的世界,背后隐藏的是什么?难道这个世界里面就只能够存在杀戮吗?
  • 重生之妃常好色

    重生之妃常好色

    她是二十一世纪明星级摄影师,好吃,懒惰,坐吃等死,梦想是徜徉在帅哥美女和美好事物中完美度过一生,谁料一朝穿越成为亲王妃,好死不死,王妃还是一个大才女,琴棋书画?乱涂乱画,舞刀弄枪?浑身是伤,可怜她应付不暇。王妃会的她全不会,她会的全都无法施展,还好,她有聪明的大脑,和皇帝合开炮坊,又和老情人建立机构,又让王爷老公的女人来帮着赚钱,她风生水起,还坐拥无数美女帅哥,上至老鲜肉,下至小萌娃,无不收入囊中,据为己有,纵然王爷老公吃醋也阻止不了她爱美的脚步。
  • 洪源大帝

    洪源大帝

    一个山村少年,偶尔于一次狩猎之行中,开启自身的潜能。从此踏上修行之路,斩天骄,踏苍穹,一路高歌。当他立足于巅峰之时,却发现了一个萦绕于人类修士身上的千古阴谋,从此一怒,宇宙崩灭,星河动摇,且看他如何破之。
  • 永劫大道

    永劫大道

    一个备受欺侮的孤儿,竟然被一把神器带入一个小世界传承神功,这只是奇遇么?叶小乐以为这仅仅是个奇遇。然而,随着事情的不断发生,一个个阴谋开始浮现。原来,一切都是算计?原来,如果说原来,谁都是无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